搜索
热搜: 体质 药证 方证
查看: 4928|回复: 4

樊正阳——谈中医不传之秘

[复制链接]

6

主题

90

积分

75 小时

在线时间

小学生

Rank: 1

积分
90
发表于 2018-9-4 07:14:5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01
中医不传之秘‖量

都说中医不传之秘在于量,确实如此,这个量一般人就以为药量越大越好。到底咋样去度这个量,是个费脑筋的问题。

近些年来,中医界有用药量愈来愈大之苗头,分析此局势,不排除以药养医之嫌,如美其名曰为增加疗效,我看就不是那回事了。

现在中医诊疗的病多是疑、难、杂病及慢性病,这些病治疗多需要个过程,若为急于求效而不加以分析的任意加大药量,不见得会“一剂知,再剂愈”。

急、危、重症者,多因病情所需,或因急病急治,或危重症为救命,药量适当大些是合乎情理的,但是我看一般的医生很难遇到这些急、危、重症。常见小剂量用药者被讥讽为“时方医”、“温病派”,敢问用大剂者就是“经方家”?!长此以往,祸难言尽。剂量大小是根据实情所需,信手大方重剂,并不会提高临床疗效。

02
药量与药效

大家都知道,剂量与药效并不成正比例关系。某些药物的作用以药量的大小而变化:
①如升麻、小量升阳举陷,大量可败毒。

②柴胡可疏肝解郁,也可解表,决定效果的在于量。

③荆芥大量可发汗解表,常可用至二十克甚至三五十克,小量十克以内就可疏风止痒。

④薄荷小量可有疏肝解郁之功,量大就是辛凉透表之剂。

⑤连翘常规剂量可败毒散结,为疮家圣药,大剂使用辛凉透表发汗,为温热要药。

⑥桑叶常量使用可散风清热,量大投剂就凉血止汗。

⑦白术常量可补土止泻,大量可润肠通便。

⑧苍术常量可燥湿,大量可发汗。

⑨红花小量养血,中量行血,大剂破血。

⑩大黄、黄连、龙胆草小量可苦味健胃,量大作用就不同了。

⑪枳壳、枳实量小可宽中理气,大量就破气破积。

⑫厚朴量小走上宽胸,量大走下宽肠。

⑬甘草量小调和诸药,益气补中,大量败毒。凡此种种,不可不明。


03
药量与病证
   
病有轻重,证有虚实。轻病用轻药,重症用大剂,这是一般常识。

病轻药重,药力太过,徒伤正气,如发表太过汗漏不止而亡阳,泻下过急洞下不禁而丧液;温阳太过而化热,补中太过而壅气;清热过度就寒滑或化燥,消伐过施必伤气血津液。

重病用轻药,效力不及,多延误病情,然常有用轻剂而愈疾者,也不可不知。

慢性病或有虚证,或病情复杂,治疗就有个调理的过程,药重急于求成反而鞭长莫及;实证为祛邪计,多用大剂重方,然常有轻可去实者,也不可不讲。

故药量根据具体病况而定,以为不量大不治病而大量用药者,实不可取也!

04
药量与体质

生活中,见有酒量大小、饭量不同者,则人之禀赋不同可见;饮有浓茶终日不离口而不影响睡眠,有清茶一杯而夜不安寐者,则人之耐受程度不同可知。药也如是,体质强弱、个体差异不同,则对药物的耐受程度也不同。

仲景曰:“强人可大附子一枚,干姜三两”,虽言之于四逆汤方下,然他方也该如是。

《素问·五常政大论》云:“能(耐)毒者以厚药,不胜毒者以薄药”,虽以毒药为例言,但也说明了用药剂量与体质有密切关系。

儿童与老年用药剂量常小于壮年,女子用药剂量常轻于男子,个小体轻者用药常小于个大体重者,这都是常识,虽现代医学少讲究个体差异,但是也有用药的公斤体重算法,业中医者不究于此,焉可乎?

药之轻重,虽少有相关性命者,也实有毫厘之差,遂致千里之谬!故随手重剂投方者,可思而改之。

曾治一慕名远道来诊胃病患者,病经有年,体质瘦弱,证见有虚实寒热夹杂,医患皆急于求功,药量过大又服之过急,犯了慢病缓治的原则,虽初服有效,再服效差,欲改弦易辙,重新下药,无奈已失患者之信任,医者颜面尽失,患者病又贻误,不知何时能愈,嗟叹不已。
05
药量与病位
  
病有上下,治有轻重。“治上焦如羽,非轻不举”,治上之药,多取花叶之类质轻者,量也不可过大,否则药过病所,疗效反差。

薛生白治“湿热证,呕恶不止,昼夜不差欲死者,肺胃不和,胃热移肺,肺不受邪也,宜用川连三四分、苏叶二三分,两味煎汤,呷下即止”,王孟英按曰:“此方药止二味,分不及钱,不但治上焦宜小剂,而轻药竟可以愈重病,所谓轻可去实也”。

我曾治一“慢性咽炎”患者,常咽干咽痛,喉中有痰,咯吐不出,咽之不下,病经二年有余,抗菌输液,败毒清热成药百试而不效,反增口舌糜烂,痛苦不堪。诊见舌淡苔薄而干,边布糜点,咽部充血干燥。脉来上部微数,下部按之空虚。此药之过重,用过病所,给予小剂治之:元参10克,甘草6克,桔梗6克,连翘6克,二花3克,牛子6克以清咽,再加肉桂3克以引虚火下行,药之周余,病去而安,后又投此方数剂间断服之以收工。
06
药量与配伍
  
大、小、缓、急、奇、偶、复,称之七方,君、臣、佐、使为配伍原则。七方中,大、急方药味剂量宜重,小、缓方药味剂量宜轻;君臣药重而分主次,佐使药宜轻而为辅,故组方药味剂量既不是都大,也不是都小,而是孰大孰小的有机组合。

如名方逍遥散,虽疏肝养血健脾为治则,方中药之剂量也随病情有变:

欲疏肝就以柴胡、薄荷为君臣
欲养血就以当归、芍药为君臣
欲健脾就以白术、茯苓为君臣

不讲求药量大小,平铺直叙,没有主次,效也不良。

厚朴三物与小承气,药味相同,前者重枳实、厚朴在于利气,后者重大黄在于攻下,说明药味相同而剂量有别,方剂的治疗方向就会改变,故剂量与配伍的关系也不可不讲。
   
07
药量与味道

药虽以愈病计,然总要入口下咽,不明药之味道,妄用大量,难于入口,信有旧病不愈而添新疾者。

如为止痛,妄用大剂乳香没药,虽药病似相合,下肚多有嘈杂之变;五灵脂等秽味之药用大量,多呕恶不适;苦参内服,虽有败毒燥湿之功,试服可知其味(苦不堪言)······,凡此种种,心中应明。

赵炳南先生一则医话可以为鉴:“我早年曾治一患者,据其肝胆湿热炽盛而投用龙胆草15克(在此之前,最多用9克),谁知药后病人竟昏厥在地,呼之不应,我急往视之,其脉尚存,经采用灌浓糖水等措施,患者很快清醒,并大呼‘苦死我也’!当时我亲尝药液,确实苦涩良久不消,然而药苦何以能产生如此不良反应?

以后读《本草经疏》得知,‘龙胆草味既大苦,性复大寒,纯阴之药也,虽能除实热,胃虚血少之人不可轻投’。而我当时对病情观察不细,没有了解病人因病痛而数日进食不多,服药时又系空腹,加之对药性认识不够,所以没有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终致有此意外之事”。
  
兵法云:将在谋而不在勇,兵在精而不在多,乌合之众,虽多何用?医家治病贵在辨证明,药在少而精,常能事半功倍。三因制宜,给的就是规矩准绳,还有很多方方面面,不可不深究,信手大方重剂,虽看似有理,多致偾事,还多会有““虽兽医用药也莫过如此而已”之笑谈。

点评

言之有理!  发表于 2018-9-4 07:34




上一篇:读娄绍昆《中医人生》有感
下一篇:汗出恶风怕冷怎样治疗?求指导

51

主题

4923

积分

3659 小时

在线时间

硕士生

Rank: 5Rank: 5

积分
4923
发表于 2018-9-4 22:16:4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高山 于 2018-9-4 22:18 编辑

不传,本义是指“不可言传”,或“非其人勿传”。楼主的不传是何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主题

90

积分

75 小时

在线时间

小学生

Rank: 1

积分
90
 楼主| 发表于 2018-9-5 07:40:42 | 显示全部楼层

RE: 樊正阳——谈中医不传之秘

高山 发表于 2018-9-4 22:16
不传,本义是指“不可言传”,或“非其人勿传”。楼主的不传是何意?

你这个不传是带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1

主题

4923

积分

3659 小时

在线时间

硕士生

Rank: 5Rank: 5

积分
4923
发表于 2018-9-5 22:53:47 | 显示全部楼层

RE: 樊正阳——谈中医不传之秘

本帖最后由 高山 于 2018-9-5 23:02 编辑
素言玉钥 发表于 2018-9-5 07:40
你这个不传是带教

哪个不传不是带教?“传”是什么意思?“传道授业解惑”,难道不是带教?

您的帖子所讲内容很好,但这个是中医基本功,谈不上“不传之秘”。

这个说法我最早是听那个T先生讲的 ,他这个讲法本身就是有点夸张。但我也不是反对这样说,偶尔说说也无大碍,但不必当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捐助本站|小黑屋|手机版|经方医学论坛 ( 苏ICP备05020114号 )|网站地图

GMT+8, 2025-1-22 09:23 , Processed in 0.266212 second(s), 3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4-2025 hhjfs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