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一 眩晕案
《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脉证脉证并治第十二》“心下有支饮,其人苦冒眩,泽泻汤主之”;“卒呕吐,心下痞,隔间有水,眩悸者,小半夏加茯苓汤主之”
《医学从众录.眩晕》“内经云:诸风掉眩皆属于肝......由金衰不能制木,木旺则生风,风动则火炽,木火皆属阳而主动,相持则为眩转......仲景论眩以痰饮为先,丹溪宗河间之说,亦谓无痰不眩,无火不晕,皆言有余为病,...盖风者非外来之风,指厥阴风木而言,与少阳相火同居,厥阴之逆则是风升火动,故河间以风火立论也。风生必挟木势而克土,土病必聚液而成痰,故仲景以痰饮立论,丹溪以痰火立论也。究之肾为肝母,肾主藏精,精虚则脑海空虚而头重,故内经以肾虚及髓海不足而立论也,其言虚者,言其病根,其言实者,言其病象,理本一贯”。
圣人及前贤之说有理。余认为眩晕呕吐实痰饮为患,理不赘述,举一案以述之。
亢某,女,57岁,房管局干部,素体肥胖,患眩晕症久矣!自九七年至二00四年,住院 N 次,诊断 N 数,颈椎病、高血压、高血脂、心脏病、眩晕症、糖尿病等等不一,没有定论。二00四年七月,发作最狠,晕而不敢睁眼,如坐舟船,睁眼即吐,以至于不进饮食多日,卧床不起。邀余诊治,言我有诸多药物,看那个能吃。见药箱眼花缭乱,心血管、神经、维生素、中成药等等,可开药店了。我说,请师师为主,听我的,就给你下药,遂允。诊脉左弦右滑,舌胖苔滑,心动悸不安,疏方:
泽泻片60克 生白术20克 生半夏20克 茯苓片30克 炙甘草10克
生姜50克 二剂
晕平吐止。
继以半夏白术天麻汤善后。至今病不复发矣!
眩晕伴呕吐之证实多,现代医学所述之高血压脑病、脑动脉硬化、高血压、高血脂、内耳眩晕症、颈椎病之椎动脉型等等,凡符合辨证为饮证者,投泽泻汤、小半夏汤复方,无不效!
后世之二陈汤、温胆汤、黄连温胆汤皆以仲景方为祖方,治眩晕症皆不可轻视!
二 呃逆案
卜某,56岁,09年8月10日诊。
一月前感冒在当地诊所输液三天,用药不详。感冒好后,胃中觉不适未在意,数日后,渐发呃逆,越来越重,以致于影响饮食睡眠,在当地治疗,用药不详。时好时差,病友介绍来诊。
刻下:呃声连连,冲气上逆,面红耳赤,说话受影响而中断。述心中嘈杂,时泛酸水,饥而不能食,渴而不能饮,睡而不能眠,痛苦不堪。
诊脉沉弦而细迟,舌红苔白。此胃寒肝逆,土木双凘。投丁蔻理中加味。
党参15克 白术15克 炙草10克 干姜10克 半夏10克 丁香6克
白蔻10克 柿蒂15克 枳实10克 吴萸10克 三剂
日一剂,煎取400ML,频而少服。
电告曰服一剂变呃逆为嗳气,再服遂愈,药太苦余一剂若发再吃
三 阴黄案
黄疸分类始自《金匮要略》,分为五疸。 《伤寒论》“伤寒发汗已,身目为黄,所以然者,以寒湿在里不解故也,以为不可下也,于寒湿中求之”。
《诸病源候论.黄疸诸侯》分为二十八候。
《圣济总录.黄疸门》九疸三十六黄。还把黄疸的危重症候称为“急黄”,并提出“阴黄”一证。
《伤寒微旨论》特设“阴黄证篇”,曰“发黄者,古今皆为阳证治之......无阴黄治法”。
《卫生宝鉴》进一步把阳黄和阴黄治法系统化。
《临证指南医案.疸》“阴黄之作,湿从寒化,脾阳不能化热,胆液为湿所阻,责之于脾....色如熏黄,阴主晦,治在脾”
《温病条辨.中焦篇》“足太阴寒湿,舌灰滑,中焦滞痞,草果茵陈汤主之,面目俱黄,四肢常厥者,茵陈四逆汤主之”。
黄疸一证,阳黄固多,其证多急而易治,阴黄亦复不少,其证多危而重,多难治,且医者多不识或识而不敢治,今特举二案以示之。
案一 周某,女,七十四岁,本院职工亲属。一九九七年秋,因腹满腹胀,恶心厌食而住院,诊断为甲型肝炎。治疗一周,毫无起色,遂邀门诊中医会诊。查体温36.2℃,身面微黄,色晦暗,倦卧不语,四肢逆冷。数日来只进少许稀粥,大便数日未解,小便黄而少。诊脉沉细而迟,舌苔腻而微黄。此寒湿阴黄证。同诊一老医处龙胆泻肝汤加茵陈,力辨之。处方:
茵陈20克 草果6克 干姜10克 乌附片10克 炙甘草6克 茯苓30克
数剂而出院。
案二 王某,男,32岁,二00五年治案。素有慢性肝炎,二00五年春因发黄住襄樊市传染病医院半月余,后转至中心医院肝病科,诊为重症肝炎,治月余而病势垂危,下病危通知数次,欲搞什么换血之类的疗法,一次即需六千余元,家属恐惶。经朋友介绍求诊。见色如烟熏,如死灰,目珠昏暗。查体温37.6℃,腹大如鼓,腹水已成,二便秘涩,肛门外翻,阴囊肿大。述心中胀闷之极,时而烦躁欲死。诊脉沉细而滑,舌暗苔黄腻而滑。此湿热困顿日久,脾之阳气衰微,欲变为死阴矣。
疏方: 茵陈60克 栀子15克 大黄10克 干姜10克 乌附片10克 滑石30克 猪苓15克 泽泻15克 大腹皮30克 苍术10克 草果6克 枳实15克
偷服周余,诸症悉退而出院,续调治二月余而安。
四 乳疠案
师某,男,二十八岁。10.5.10初诊。左乳头下肿块约2.5 CM大小,发病三月。刺痛,。诊脉左弦右滑,苔薄黄,舌边尖多红点,此肝脏郁火,炼津为痰。处方:柴胡10g 夏枯草10g 橘叶10g 花 粉10g 青皮10g 甘 草6g 赤芍12g 醋元胡10g 橘核12g 皂刺12g 大贝10g 丹皮10g 牡砺30g. 守方三十剂,愈。
五 经方救逆案
一 干姜黄芩黄连半夏人参汤救中焦格拒案
苏某,女,45岁,平素脾胃虚弱,大便常溏薄,因故生气后,情怀抑郁,出现头晕,胸胁满闷,呕吐不止。自购开胸顺气丸,服之无效,求医与龙胆泻肝汤服之。二日后病情加剧,饮食入口即吐,不得饮食,头晕懒言,诊见舌苔滑润而薄黄,脉沉细无力,此中焦虚寒,阳气格拒,升降反作,治宜辛温通阳,苦寒降泄。拟方:
干姜10克 黄芩10克 红参10克 黄连6克 姜半夏30克 吴茱萸5克
茯苓15克 甘草6克 生姜汁兑服。 一剂呕止,继以健胃调理而愈
二 真武汤救真寒假热案
刘某,男,30岁,身体素弱,易于感冒,大便常溏薄,三伏恣食冷饮,又当风乘凉,触感风寒,遂发热恶寒,头疼身疼,无汗鼻塞,口干咽疼。曾服柴葛解肌汤,汗出热不退,延至周余,渐心烦困顿,头晕欲扑,心悸满闷,饮食不思,淋漓汗出,全身肌肉阵阵跳动。诊见舌胖嫩,苔水滑,脉沉细无力。此肾阳欲脱,真寒假热之危证。拟方
乌附片30克 生白术15克 茯苓30克 白芍20克 生姜30克
二剂后,热退汗敛,神清气爽。
六 脱囊案
二00四年曾治一脱囊,时至今日常忆之。 李某,男,56岁,卖煤者,于7月6日初诊。述十日前觉阴囊瘙痒不止,常以手挠之,二日后红热且痒更甚,自服消炎药无效,到附近诊所输液抗炎三天而病益甚。至五日阴囊皮肤湿裂,色变黑,遂继腐烂,流污秽黄水,因囊中羞涩,无力去医院,甚是恐惧,有病友介绍来求诊。刻下诊脉滑数,舌苔黄而厚腻,发热38.7℃,口渴而苦,大便坚涩,小便短赤,不思食,阴囊黑且臭,黄水流滋,表皮有小片脱落。此即现代医学所称阴囊急性炎性坏疽。证属肝经湿热下注,藴而成毒。仿龙胆泻肝方意出治。
内服方: 龙胆草15克 川黄栢10克 川木通10克 净二花30克 紫花地丁30克
赤芍药10克 粉丹皮10克 锦纹黄15克 生甘草10克 天花粉15克
薏苡仁30克 二剂
外洗方: 苦参60克 荆芥30克 黄栢30克 生地30克
二日后续诊,热已退至37.2℃,大便微溏,日二次,病变未见恶化,内服方减大黄至6克续服三剂。
外用: 青黛2克 冰片0.5克 人中白2克 赤石脂2克 煅龙骨1克 枯矾1克
共研极细末,蛋黄油调涂。
又三日续诊,已外无形症,阴囊黑色已退,湿已收,肌已生矣!停内服药,续外治愈。
此证阴囊皮肉腐脱,甚者睾丸外露而得名。在《外科理例》、《外科正宗》、《外科大成》、《医宗金鉴》等医著均有记载。惜仅见此一例。
七 小儿疝气案
此2005年医案。张阳阳,二岁半,系病友介绍来诊。述儿半岁于一次哭闹后发现左侧阴囊肿大,后常如此,能自主回复。医院检查是小肠疝,嘱稍大后手术治疗。到儿二岁半时,右侧阴囊也发现此现象,能自主回复,但左侧常不能,须手推入,有二次发生嵌顿到医院急诊。奶奶心疼孙儿,怕出了什么问题,不愿手术,遂求治于中医。诊见舌微青,脉稍紧。活泼好动,唯性格暴躁,稍有不顺便哭闹不休。左侧阴囊大如鸭卵,捏之柔软,躺下后轻推即入,右侧略小,情况类似。按道理应该能治,只恐儿不能服药,便试服二剂香砂六君汤,还好,哄哄便喝。遂按肝经气滞,寒凝厥阴施治。疏方:
红柴胡6克 花青皮5克 杭白芍6克 生甘草6克
台乌药5克 广木香3克 盐小茴6克 炒橘核3克
荔枝核3克 山楂核3克 炒建曲4克
嘱每剂只煎取三两,温分三服。另嘱自购疝气带常于儿躺下时缚之以杜绝病情再加重。
药后常听儿矢气频繁,别无他苦,月余停药,后观察无复发。追访至今,儿健壮如常矣!
寻思此病乃小肠因张力、节律的问题变的松弛,精索孔(疝环)闭合不全,致小肠常掉入阴囊。上述方药应该是改变了小肠的运动状态,使张力增加、节律恢复正常,不再松弛,加上外压迫疝孔,久之疝孔缩小,是以病愈。
八 无名高热案
罗某,男,40岁,枣阳市人,二00八年八月四日接诊。 患者于七月初发烧,体温在38℃左右,自服感冒退热药数日无效,到当地县医院就诊,输液五日,发热不退,转至枣阳市人民医院住院,临床常规检查无果,行抗感染、对症治疗,住院十余日,发热少退,但翌日又发,似疟,查疟原虫未果。建议转襄樊大医院进一步检查治疗。七月底到襄樊,其弟系我朋友,遂来叙说病情,云当地医院怀疑是白血病,要到中心医院检查确诊,想让我先看看。接诊时病人发热近一月。
诊脉六部皆大,舌红苔白厚,口不知味,微渴,不喜凉饮,体温39.8℃,时已近下午五时,言每日上午体温不超过38℃,微恶寒,晚上十二时后体温渐退,身微汗出,早上一般在37.5℃左右,身困酸痛,体倦乏力,大便二日一次,不干结,小便黄赤,脉证合参,此暑温证。为疏方:
生石膏120克 肥知母30克 天花粉30克 生甘草10克
茅苍术20克 大米一把。
现场煎药,米熟汤成,取汁600ML,嘱温分四服。续三剂病去大半,下午最高体温37.5℃,问还检查否,笑言就是他们说的那病又如何?为疏方:
淡竹叶20克 生石膏30克 人中黄30克 茅苍术15克
天花粉15克 肥知母15克 西洋参10克 五剂
追访,病痊。
白虎汤古有四禁,观此,不尽然。
九 肾炎案
母知医,通外科。病愈已数月,然见安思危,时时寻思,历历在目,没齿难忘。
母素血压高十数年,拒服降压药。缘于家事操劳过度,于0九年冬月偶感风寒,数日后颜面浮肿,气短乏力。11月17日查小便示蛋白2+、潜血+、透明管型3—5个。
诊脉滑,沉取无力,急服下方:
黄芪30克 桂枝15克 防风10克 杏仁15克
茯苓20克 苓皮30克 猪苓10克 滑石30克
前仁15克 干姜10克 附子15克 泽泻15克
23日复查小便示蛋白2+、潜血+、透明管型1—2个,肿势稍退,仍气短之极,服下方: 黄芪50克 桂枝10克 防风10克 杏仁10克
茯苓15克 苓皮20克 猪苓10克 干姜10克
附子10克 泽泻10克 益母草30克
30日复查蛋白2+、潜血+-、透明管型1—2个,续服23日方。
12月17日复查蛋白+、潜血+-、透明管型0个。病至此时,外已无浮肿,然不欲食,常泛恶欲呕,倦卧不欲起,查血肌酐135umol/L,有肾功能衰竭之虞,急疏下方:
黄芪50克 桂枝30克 茯苓30克 干姜10克
吴萸10克 白术20克 甘草6克 生姜30克
数剂后略有改善,母亦不想再服药,停药观察。
2010年元月9日查小便示蛋白2+、潜血+-。至14日下肢微肿,心下满闷,常欲太息,夜尿多,续泛恶欲呕,大便不爽,脉滑苔微黄,疏方:
苏叶6克 吴萸6克 桔梗5克 大白12克 木瓜10克
薏米20克 广皮6克 枳实15克 白术10克 半夏15克 生姜30克
至元月24日,诸症已减,唯不思食,服下方:
党参12克 白术10克 炙草6克 茯苓10克 广皮6克 半夏6克
干姜6克 砂仁6克 枳实10克 建曲6克
元月26日又查小便示蛋白2+、潜血+-。遂服下方:
黄芪30克 广皮6克 半夏10克 炙草6克 茯苓12克 白术15克
枳实6克 党参12克 砂仁6克 干姜6克 益母草30克
上方五剂,停药观察。
2月27日夜,忽咳血不止,声音嘶嗄,我甚惊慌,28日急拍胸片,示双侧胸腔重度积水,心脏普大,心包积液。郁闷之极,沉思良久,试服:
白茅根50克 杏仁10克 桑皮12克 葶苈12克 茜草炭10克
蜜紫苑10克 茯苓10克 前仁15克 炮姜6克 甘草6克
藕节炭30克 旋复花6克
三剂血止。
3月4日方: 杏仁6克 桑皮10克 葶苈12克 旋复花6克 蜜紫苑10克
茯苓10克 前仁15克 茜草炭6克 炮姜6克 甘草6克 茅根30克
三剂
8日定下方:
杏仁6克 桑皮10克 葶苈12克 旋复花8克 车前子15克
茯苓10克 炮姜6克 甘草4克 蜜紫苑12克 白茅根30克
服此方期间,服五日停二日。
4月3日复拍胸片示胸水已退,心影缩小,至此我心定矣。此际饮食有加,思索荤腥,行动有力,试爬小山,微觉乏力,左心衰已纠正矣。停药观察。
6月4日复拍胸片,肋角清晰,胸水全无,唯原有高血压,心影略大尔,查小便蛋白- 。临床治愈。
此病咋看不循常理,变化莫测,细思却都在情理之中,若无医学辅助检查,病证合参,几无生理!
十 久泻案
古有刘草窗痛泻要方,补脾泻肝,以治肝强脾弱,肝木乘土,脾失健运所致腹痛泄泻。《医方考》“泻责之脾,痛责之肝;肝责之实,脾责之虚;脾虚肝实,故令痛泻”。此“扶土抑木”法,然验之临床,治久泻效果则不尽人意。
考仲景乌梅丸方云“又主久利”,《医宗金鉴》注“又主久利者,以此药性味酸苦辛温,寒热并用,能解阴阳错杂,寒热混淆之邪”。
赵某,男,46岁,二00八年七月诊。诉患病数年,一日大便三至六次不等,腹疼时作,便泻痛缓。遍查无果,诊断为“过敏性结肠炎”,服中西成药两年时轻时重,体重由150斤降至120斤。查中等身材,偏瘦,面白,声音洪亮,舌苔白腻,根部黄厚,腹软喜按,诊脉弦缓,沉取无力,两关不调。
此病若治,理应酸苦辛甘互投,寒泻温补并用,拟“柔肝补脾,清肠泻热”,方投: 黑乌梅10克 杭白芍30克 生甘草10克 淡干姜10克 淡茱萸6克
补骨脂10克 枯子芩10克 炒黄栢10克 炒薏米30克 赤石脂20克
日一剂,半月病谬。续拟方: 故纸100克 吴萸40克 五味60克 干姜60克
黄芩100克 白芍100克 甘草100克 乌梅100克
煮山药糊丸以善后。
十一 少女崩漏案
《妇科证治约旨》“崩中者,势急症危,漏下者,势缓症重,其实皆属危重之候”;《妇科玉尺》“思虑伤脾,不能摄血致令妄行”;《傅青主女科》“冲脉太热而血即沸,血崩之为病,正冲脉之太热也”;《兰室秘藏》“妇人血崩,是肾水阴虚不能镇守胞络相火,故血走而为崩”。
二00八年治一十九岁宋姓少女崩漏,系夫人表妹。高中毕业未考上大学,忧而出行往广东打工,做工劳烦,加班加点,遂致经血紊乱,每月先期而至,淋漓不断约半月方止,重时经断无时,时而下血量多不止,被迫辍工回家,曾住院一次,诊为青春期功血,输血二次,迭进中西药而效罔,来诊时病已一年有余矣!身体消瘦,面红有粉刺。看舌瘦小鲜红,边有瘀点,苔薄而略黄。诊脉沉而弦数,两关独动,少腹压疼。述五心烦热,少寐多梦,心慌心跳,饮食无味,大便干结,月经已月余未止,甚多时不敢起床,颜色鲜红,夹有黑块。
急则塞流以治标,疏方逍遥加味:
柴胡10克 茯苓10克 白术10克 甘草15克 当归10克 白芍15克
丹皮10克 黑栀子30克 女贞子30克 旱莲草30克 荆芥炭30克
血余炭10克 薄荷叶6克 七剂
以疏肝健脾,清心泻热,滋养阴肾,兼以止血。
二诊,血量减少,饮食有加,得以安寐。方仍以逍遥加味:
柴胡10克 茯苓10克 白术10克 甘草10克 当归15克 赤芍10克
炒蒲黄15克 炒五灵脂15克 丹参20克 元胡10克 川牛膝10克
阿胶15克(烊化) 薄荷3克 十剂
以健脾养血,化瘀生新。
此缓则澄源以治本。
三诊,经血已止,精神焕发,病渐向愈。嘱服逍遥丸,每日用阿胶15克
烊化分服。
此末则复旧以调补。
此病后有二次反复,病情较轻,前后调治间断服药五月有余。二00九年结婚,后生一子。
十二 臀痈案
臀痈现代医学称“蜂窝组织炎”。由于病位深、范围大、来势急、易腐溃、收敛慢,分属中医“发”的范围。现在由于抗生素的广泛使用,临床已不多见。然由于肌注所引起的,俗称“针毒结块”,也称臀痈。
《医宗金鉴.臀痈》“此证属膀胱经湿热凝结而成,生于臀肉厚处、肿、溃、敛俱迟慢”。《洞天奥旨.臀痈》“本经多血少气,而臀上尤气之难周到者也,故不痈则已,一生痈则必大痛疼,此气少不及运动耳”。
忆我初出道时,治一小儿臀痈,终身难忘。一九九二年毕业后,暂时在我父所在医院上班。有一毛姓老医领着我们几个小年轻在院外开了个二门诊,一日遇一六岁小儿,屁股打针发炎了,毛姓老医是外科医生,摸了摸,查了体温,断定已化脓了,必须开刀。小儿惧怕,央求父快领走回家。我说看看,见右侧臀部注射部位已红肿高大,述有“鸡啄”疼,体温38℃,确实化脓了。我说可不可以吃中药试试,儿点头。遂处方:
黄芪90克 二花藤100克 连翘30克 薏米仁150克
赤芍20克 丹皮15克 白芷15克 当归10克 花粉30克
陈皮10克 生甘草20克 红藤50克 一剂
嘱煎药取汁二斤半,随儿所欲恣饮。外用芒硝热敷。
二日后复诊,已不红肿,发烧已退,只是还有硬块。疏方:
二花15克 连翘15克 白芷10克 当归10克
赤芍10克 天丁10克 炮甲6克 花粉10克
大贝10克 陈皮10克 三剂以善后
几月后,我已到新单位上班,又有一儿得同样的病,又要找我看,找到父亲,父欲下药,竟然不允,后不知所踪。亦为笑谈!
十三 经方救死案
一九九一年,我曾用经方侥幸救活一等死的老人。
当年暑假,我在父亲身边见习。一日,我老家的一位叔叔骑车来找我父亲,说他的叔叔(该是我爷字辈的,老人生性豪爽,绰号“一巴掌”)因病在县医院治了二十多天不见好,水米不进,已回家等死了,想请父亲回去看看。父亲诊务繁忙,不得闲暇,又考虑救治的可能性不大,就说让我回去看看吧。叔叔骑车带我跑了几十里,到家后,见门前稻场有几个木匠师傅在砍棺材。老人年约六十六七,身材高大,卧床不起,已好几天不进食了,只是喝少量的水。当时年少,又加上农村人没多少文化,根本不知道得的啥病住的院,也无病历可查,只是说发烧。老人虽然昏睡,但询问还勉强能回答。诊脉滑而有力,看舌苔黄而厚腻,口味甚大熏人。按胸腹言胸闷腹胀,胃部按了疼。体温37℃大一点,大便已十多日未解了,小便黄浊味大。细思长时间发热该是热病无疑,脉滑按之心下疼,该是小结胸证吧,一时还不知该如何下手,出去走走想想。到了门前菜园,见有象丝瓜秧样的东西爬的到处都是,细一看,上面结的小瓜,这不是瓜蒌吗?茅塞顿开!心想还真是让我撞到了,小陷胸证无疑。摘了几个快要黄的回来,又叫人到镇上卫生院买了几味药,有杏仁、白寇、薏米、半夏、厚朴、枳实、黄连。配方时加一枚大瓜蒌,亲自煎药伺服。几次药喝下肚,就听得腹中雷鸣,解下不少臭秽之物,第二天便知饥索食了。上述方药吃了三天,共用了四枚全栝楼。此后老人又活了十几年。
此案由于当时无记录,大慨如此。
十四 热痹案
许某,女,54岁,09年6月23日案。
双手小关节疼痛数年,近一年逐渐加重,医院诊断为类风湿关节炎,予抗风湿止痛治疗,效微。
见双手掌指关节、指间关节肿大如梭,尤以食、中、无名指为甚。诉关节热痛如虫咬,心中烦躁,几以废寝;食不知味,溲黄便结;时而发热汗出,口干欲饮凉水。腕肘关节旬日来亦有痛感,甚是焦虑,生不如死矣!
诊六脉滑数,舌红苔黄。
此痹证日久,郁而化热,指节肿大,是为瘀结。
宜宣痹清热,化瘀通络。
处方; 桑枝尖30克 桂枝尖10克 杭白芍20克 生甘草10克 肥知母20克
生石膏25克 制川乌5克 制草乌5克 二花藤60克 威灵仙15克
片姜黄10克 炮甲片10克 十剂肿消痛止
上方三剂打粉,日服12克,另加服龙马自来丹,日0.6克。
8月追访,病情稳定。
十五 口靡案
刘学才,男,48岁。10年8月6日诊。
自诉口腔溃疡数年,时发时好,最多间隔一周便发,有时在舌上,有时在舌下,有时在舌边,
有时在唇内,发则十余日愈合,痛苦不堪。清热泻火中药吃的不少,消炎药、维生素更不用说,
有时有小效,有时则无效,清火过度则大便下泄。
诊:脉滑,左手脉按之似空,尺部犹显。舌淡红,苔黄干厚有裂纹。舌边缘尽是小的靡点,
口干渴,时欲饮但不多,身胖,面油滑。断为湿热。
方: 黄栢20克 薏苡仁30克 苍术15克 甘草10克 砂仁10克
(三妙封髓汤) 六剂
时至今日未发了。
本文来自: 华夏中医论坛(http://bbs.hx317.com/) 详细文章参考:http://bbs.hx317.com/thread-63727-1-1.html
十五 水痘案
水痘多发生在五岁以下小儿,大多症状不重,或有些许发热,痘出的也不是很多,不严重,一般一周左右就自己好了,对正常的生理功能没有多大的影响。但随着发病年龄的增大,症状就可能很严重,痘子也可能不是“水痘”了,会是“血痘”。小女十六岁,于去年春节患此疾,治疗就费了些周折。
2009春节前,大约是腊月二十六吧,有俩小兄弟,三两岁的小孩,出水痘到我诊所看,没啥大问题,适小女在诊所玩,与俩小孩嬉闹了一会儿。年后初四便讲不想吃饭,身上不适,也没在意。初六打喷嚏,流泪,咽疼,发热38℃,颇似感冒,为疏银翘汤一剂:荆芥20克、薄荷15克、 二花15克、 连翘15克、 桔梗10克、 牛子10克、元参10克、 甘草10克,煎取600毫升,周时服尽。初七热退。至晚上见面部有小红疹,初八即出痘,续发热至38℃,续上方一剂。初九壮热不退,见口干舌燥,渴欲饮冷,去桔梗,加石膏30克,此时,痘出全身,大者如黄豆,且见灌浆红色,底部潮红,口反不渴,夜寐不安,时有呓语,续进上方一剂,且加石膏为60克。十一日加大青叶30克进一剂,热稍退,然痘色加深,见紫黑色,昏睡不语,扪背心润有小汗,舌见干红无苔,热已入营,疾疏方:连翘30克 、二花20克 、牛子10克 、元参20克 、生地20克 、大青叶30克 、紫草茸30克 、石膏30克,浓煎与服,以清胃败毒,凉营透热。进二剂,热退身凉,痘干掉痂。前后共服药七剂,八日病始愈,正月十六体健上学。
女幼时也注射过水痘疫苗,仍然染病,表侄女六岁,也曾注射过,前几日也患水痘,可见疫苗重在预防,不可绝对说有抗体了,有无抗体可能与疫苗质量和自身体质差异有关吧。
述此案有几个要说的问题,病有普遍规律,也有特殊表现,教科书上讲水痘年长儿和成人也可患,并没有说及病症严重程度。我意此类病毒性传染病,年龄越大,病情越重,不可轻视。女患病期间,父也曾问及,然不出治,亲友有劝入院治疗者,我不置可否,曾几度失眠思量治法。斑、疹、痘治法不可细分,总以见症施治为准。说斑出阳明,疹出于肺,然痘出于何?热入营分治法一样,总要逆病势而透解!此为开门逐贼。我幼时曾患麻疹,疹出甚好,轻微发热,为顺症。父出诊看病,母见发热,去乡卫生院注射了青霉素,遂疹隐而热毒内闭,高热不止,神昏肢厥,内闭心包。父求师祖(我师祖是襄阳四大名医施映堂先生)诊治,祖笑而不出方,只言开闭,父思虑良久,斗胆以冰片、麝香入清营透热方中,疹出始安。
水痘书上讲愈后无疤痕也不一定,女愈后面部遗留有些许小疤,细观始见。又说此病预后良好,只是指年幼儿,年长者则不然。可能与人的免疫功能的不同有关吧,有待探讨。
|
上一篇:一例乙肝的治疗经验下一篇:当归芍药散治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