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热搜: 体质 药证 方证
查看: 4382|回复: 2

中医药现代化的几点思考

[复制链接]

9

主题

0

积分

12 小时

在线时间

荣誉会员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0
发表于 2007-12-12 09:29:3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中医药现代化的几点思考

                                                               □ 黄 煌 南京中医药大学

  中医药学在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地域,有不同的中医药学术观点。汉唐时代,是中医的经验化时期,中医药学的精气神无不积聚于此时;金元时期,各家学说纷纭杂至,是中医的杂学化时期。不同时代的中医,其内容不一样,思路也不一样。所以,讲中医,不能离开具体的内容;讲中医药现代化,更不能笼而统之谈现代化。

  与玄学绝交

  就目前中医药的发展现状来说,最需要的是科学精神。世间的学问未必都是看得见摸得着的,但真学问必然是从看得见摸得着开始的。中医的当务之急,是与玄学绝交,尽快沿着自然科学的轨道运行。不要再强调“医者意也”,不要强调追求“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境界,不要轻信内观、自省、顿悟及特异功能,中医药的临床技术以及理论肯定离不开前人长期实践的经验积累。尽管阴阳五行不可捉摸,但中医主要是用药、用方、用针、用灸看病的,而不是用概念、用术语、用意念、用心诚看病的。中医药不是巫术,也不是宗教。《周易》蕴含着古代中国人的智慧,与古医学也有相通之处,但欲为中医,不读易经可以,但不读《素问》、《灵枢》、《伤寒论》、《金匮要略》是万万不行的!所以,当今的中医界,也不要过分强调医易同源。还是让年轻人多专注于临床,专注于医疗技术,专注于研究古代医学经典为好。

  科学的方法是四海皆宜

  讲中医药现代化,就是希望中医药不排斥现代科技,包括不能排斥现代医学。上个世纪就有人用塞里的“应激学说”去解释《伤寒论》,用控制论、系统论来解释中医理论,有别开生面的感觉。循证医学是从国外传入我国的新兴学科,现代就用于中药的有效性与安全性的评价,虽不能说尽善尽美,但其严谨性让人折服。现代的数理统计方法,如因子分析、聚类分析、数据挖掘等,在中药古代文献的整理研究上大有用武之地。还有,现代医学关于疾病的认识,也照样可以帮助中医药提高疗效,因为古代中医的识症,就包括辨病,将辨证与辨病分开的观点,不符合历史经验和临床实际。

  吸收与借鉴现代科技,不能盲从

  由于思维角度、认识方法及手段的不同,中医药与现代医学之间在认识人体和防治疾病的观念和方法上还是有许多不同点的。有人说,西医是治“人的病”,中医是治“病的人”。这句话虽不全面,但也提示了中医的优势在于重视整体,重视个体差异。所以,要尊重中医药的临床事实,不能因为现代医学理论不能解释而轻易否定。

  中医药人士要有自信

  不因古而卑,不因土而卑,不因中而卑,不因廉便而卑。中国人用天然药物数千年,亲身尝试,经验弥足珍贵,古有何卑?中医药与各地风土人情紧密相连,其治疗方法,不外是喝汤针灸拔罐,人人从小见之,在乡间行之,可谓土,但贴近生活,是生活的医学,是生活的智慧,土又何卑?当今世界,东西文化平分天下,不能论高下优劣。中西医学也各有短长,当今来中国学习中药针灸的外国人数千上万,中医药已经走出国门,与现代医学一样能造福当今人类,中又何卑?中药价廉、针灸推拿简便,这本是了不起的优势,有助于解决当今国人看病贵之难题。

  临床实践是检验中医药理论的惟一标准

  中医药虽有文化的性质,但说到底,中医药是防病治病的一门技术。看病就要在临床上见功夫。立足临床,是中医药所有问题的出发点和归结点。要以临床疗效折服世人,要以临床实战训练学生,要以临床成果考核医生,要以临床事实创新理论,要以临床经典训示后人,要以临床效益评估论文。一切从临床出发,临床实践才是检验中医药理论的惟一标准。

  做中医难,难在用药

  做中医难,难在用药;用中药难,难在没有规范,特别是现代社会能够接受的规范。在没有解决这个问题之前,讲中医药现代化、中药现代化都是没有意义的。剂型做得再精美,服用再方便,都是没有意义的。做医生的都熟悉患者在医生面前所说的话,只要有效,我什么都肯吃。用药规范,就是要保证有效,保证安全。从这个意义上说,制定中药的应用规范,成为中药现代化的前提和基础性工作。

  中医药要走近大众

  首先要让大众听得懂。中医药的名词术语往往让人似懂非懂。中成药的说明书就应该好好改一改。比如小柴胡冲剂,用于“胸胁苦满、往来寒热”,不要说是老百姓,恐怕大多数医药人员都看不懂。再如附子理中丸,本是千年名方,但其说明书上“脘腹冷痛、肢冷便溏”,也让人摸不着头脑,当然也谈不上正确使用。

  其次,要让大众信得过。中药及其制剂一定要有有效性与安全性的评价。许多中药的疗效缺乏令人信服的证据,光靠传说往往不能让绝大多数的现代人接受。

  再次,要让大众用得上,也就是要使中医药能适应现代人的生活节奏,要方便、快捷、经济、环保、卫生,要符合当今人们的审美情趣和生活理念。




上一篇:黄煌教授经方讲座笔记:失眠
下一篇:青橙皮是什么?
怀念苏州!

701

主题

11万

积分

1万

在线时间

管理员

传承经方靠大家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16101

论坛元老

发表于 2012-8-8 20:05:10 | 显示全部楼层
研究经方一往无前
传承经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15

主题

9651

积分

5505 小时

在线时间

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9651
发表于 2012-8-8 21:29:09 | 显示全部楼层
纲举目张。
振聋发聩。

经方之路,越走越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捐助本站|小黑屋|手机版|经方医学论坛 ( 苏ICP备05020114号 )|网站地图

GMT+8, 2024-11-23 09:37 , Processed in 0.086149 second(s), 3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4-2024 hhjfs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