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刘翁,64岁,农民,自言肾盂炎患者,盛夏以发热3日就诊,以抗菌素静滴两日,热退而复烧,39℃。刻下尿道灼热涩痛频数,肾区叩击疼,口渴喜冷饮,微恶风寒,鼻留清涕,舌红苔薄白,脉浮数。抗菌素继续静滴,处方:金银花30连翘30竹叶6生甘草6荆芥穗10水煎服2剂。服药一次后汗出热退身凉脉缓,尿道通畅。
按:荆芥穗一药,无非解表发汗,消疮透疹,止痉止血,以前不解银翘散中用其含义,运用银翘散改汤剂退热疗效不佳,只是据教科书中解释:“···辛温之荆芥穗助君药开皮毛而逐邪···。”不求甚解,人云亦云。经师点拨,加之自己实践,方才领悟风热证发热,什么时候才可加入辛温解表之荆芥穗,即:“温病初期,发热无汗,或汗出不畅,微恶风寒,···”学者只要在微恶风寒后加一,就知道什么时间可用荆芥穗来迅速退热了!
先圣近贤强调荆芥穗解表入汤剂应后入,我则改为:与诸药一起充分浸泡后同煎5分钟既可倒出服用,微发汗出,热退后则余剂煎煮时间延长至20余分钟,以清余热而治本,否则,继续轻煎发汗以解表。
再如仙方活命饮,什么时间用防风?,也就是在“身热凛寒”之。从此也可以看出,古人的语言,艰涩难懂,必须深刻理解,实践验证,弄清古人所说的真正含义,才可以很好继承其精华,使之发扬光大。
体会:药物运用必须符合时宜,运用非时,运用非法,都将事与愿违,反生它变。黄师的五十味药证讲的正是讲的药物的运用时机及方法这样的学问。 |
上一篇:推荐一本好书下一篇:中医与之现代化---钱学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