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热搜: 体质 药证 方证
查看: 6677|回复: 6

[推荐]武简侯和他的《易简斋医学丛书》

[复制链接]

490

主题

8330

积分

1041 小时

在线时间

荣誉会员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8330
发表于 2007-11-24 11:18:5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武维春

  武简侯是我的祖父,他一生从事过几种不同的职业,包括教师、报纸编辑、图书馆经理等,其中还参加了民国《泰县志》的编写,分纂教育和武备。但最主要的还是行医,他在中医研究上用力最勤,身后留下了17种约200多万字遗稿。

  祖父生前有两方闲章,一方是“以振兴四千年中医为己任”、一方是“文词师古、医术从新、草书自娱、拘谨愚民”,后一方章正好概括了他所擅长的三个方面,但因该印鉴较大,平时在他的书法作品中很少用,我只看到在一帧大幅的书法作品中用过此印。 2001年,是祖父逝世30周年,为了表达对祖父的纪念,父亲将其书法作品进行收集整理,由江苏古籍出版社和江苏美术出版社印成《武简侯书法集》行世。当年父亲的设想是先出版书法集,有条件的时候再将医稿整理出版。

  2004年,父亲不幸病逝,整理祖父医稿的任务也就更多地落在了我的肩上。去年深秋我出差北京,到中医古籍出版社拜访了刘从明社长,向他介绍了我祖父医稿的情况,承刘社长关心,很快决定将医稿《经方随证应用法》由中医古籍出版社于2007年上半年出版。听到刘社长决定出版的电话时,我喜极而泣,因为这圆了几代人的梦。当今人们的希望,大多是为实现某种阶段性的欲望,如买房、买车等,那种高兴和满足只是一时的快慰。而像这样,凝聚几代人希望的,只能是与文化传承有关的事。我想到一件旧事,我祖父去世前几天,他将我和我的堂姐叫到他面前,主要谈自己的后事,其中一件就是他去世后,墓碑上写“中医武简侯葬此”,而不是按照一般家人的称呼。这件事给我印象很深,我感受到他对所从事的祖国医学研究的深厚感情,这使我愈觉应该将这些医稿能整理问世,既贡献给医生和病人,也使我祖父的心血不致白费。

  祖父接触中医,是从向塾师宫嘉钰求学起,当时他曾手抄《医学实在易》一书,后长期坚持自学。他也曾于1937年入天津国医专修学院深造,兼研习西医。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他将自己的经验和对前辈医家的理解,写成专著和论文,这里我将他生前写的医稿,作一个简单的介绍。

  祖父将自己的医稿起名为《易简斋医学从书》,计17种,他曾经编了一份目录,这套书是:

  01.《危证治验录》         02.《怎样认识中医》
  03.《妇科各病外治简要》      04.《儿科各病外治备要》
  05.《中医花柳病学》        06.《各病外治录存》
  07.《经方随证应用法》       08.《农村备用要方》
  09.《各科简易经效方》       10.《药证学》
  11.《仲圣方证合一要诀》      12.《本草附方选》
  13.《针灸杂俎》          14.《中西各病证治会要》
  15.《简要按摩术》(内外科、伤科) 16.《中医术语浅释》
  17.《小儿适用推拿法》

  《易简斋医学丛书》的动笔时间可以上溯到上世纪三十年代中期。1939年,他撰成书稿《仲圣方证合一要诀》和《妇科百病勿药疗法》(后改名为《妇科各病外治简要》)。在全套书稿中,对经方和外治法的研究,可以说是倾注了毕生精力,这从现存医稿所占的分量可以看出来。

  在我祖父看来,中国医学以晋代为界,走的是两种不同的路。 晋代以上,是一条疾医的路。晋代以后,才分出一条阴阳医的路,(此阴阳,系道家所说的阴阳五行之阴阳,不是仲景所借用代表寒性热性的阴阳)。晋朝,道家研究医学,得五运六气等凿空之说,参入医书中,于是学中医的人们,渐渐走入阴阳医的道路,疾医便渐渐减少下去。他认为这是中医的歧途。他说:“自晋代以后,虽然有不少名医出现,而能求到如张仲景、华陀内外科的实际医学,是没有的了”。“而古代疾医方书,留传到现代,除了《伤寒论》《金匮要略》,是再没有的了。就是这两种书,还多缺佚,尤以《金匮》为甚”。基于这种认识,他对经方作了多方面 的研究,除了《仲圣方证合一要诀》外,他又写过《经方应用法》一书,后来扩展为《经方随证应用法》。这部书,他于1962年写成后,即由江苏泰州市科委油印,并征求有关方面意见。当年江苏省中医研究所有关人员研究后,很快即复函,提了几点看法:1.以方为主,以主药分类,殆仿洄溪《伤寒类方》体,这是治经方者比较正确的观点。2.叙证很平实,无游称夸大处。3.方义解说亦精当,有根据。4.援引前辈经验比较丰富,对后学大有启发和帮助。后来科委帮助联系出版社,准备在1964年底出版,因某种原因以及随之到来的“文革”,这件事也就耽误下来。

  外治法也是祖父着力研究的课题,而外治法的先导也可以追溯到张仲景。他举例说,在张仲景《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书中,如猪胆蜜煎导法,雄黄熏法,苦参汤熏洗法,头风摩法,矾石汤洗法,狼牙汤洗法,矾石丸,和蛇床子散纳法,都属于外治法,这是因为有时针灸方剂不能适用、不能直接达到病灶的地方,因而必须采用外治的方法。从《千金方》《外台秘要》两书看,外治法的使用已经更多了。祖父认为“历代医家,间或采用外治法治病,也是有的,但多没有把他重视起来。后来虽有重视的医家,还在少数,如蒋自通著的《通医外治》,赵恕斩著的《串雅外编》,吴尚先著的《理瀹骈文》等书,寥寥无几”。他感叹即以这些现存的著作论,也没有系统和条理,更没有得到中医权威人士的极力倡导,致使这一最稳妥、最有效、最经济的疗法湮没不彰,实在是中医的绝大损失。他在《自叙》中叙述自己行医情况时说过一段话:一些难以诊治的“难病奇病,引起我深入追求古今医家经验方剂,与适用该病针灸、按摩、外治、食养及精神等疗法。尤其对于外治法,详加收罗,以备广泛应用,原有意编纂《外治学》(另别儿科、妇科),能否成功,尚有待也。”这段话写于 1956年,后来在《经方随证应用法》完稿后,他即将《儿科各病外治备要》修订完成,这两部书他都是请朋友帮助誊清的,在誊清稿上他又仔细作了校正。从他保留下来的信件看,当年他非常希望将医稿尽早整理完成。谈他儿科病的外治时,他认为“用外治易于治愈之理,则以小儿身体各部诸脏器,与脉管神经等之抵抗力极为薄弱,只需轻微之外治与器械之刺激,其感受性较诸成人特别旺盛,可使内脏神经血液,均获得调整正常。设使外用之法稍差,犹可随时变换无害也。至于内服之药,设有遗误,则为害滋多”。他在誊清的《儿科各病外治备要》前题辞曰:“此书为余创作,系经过数十年苦心经营而写成的,不但医家宜用,既一般普通人民,亦可备查使用。比用内服药治病,无流弊而多速效,子孙其宝之。保存勿失、利人利己,勿作寻常书稿观可也。切嘱,切嘱”。人们常说“是药三分毒”,可见凡是药物在治疗疾病的同时都可能产生副作用,因此外治法的优越性是不言而喻的。“无流弊而多速效”应该说是他对外治法的基本看法。除《儿科各病外治法》外,现存的有上面目录上列的《妇科各病外治简要》和《各病外治录存》。

  祖父的医稿,尽管有200多万字,但誊清的医稿只有《经方随证应用法》(23万字)和《儿科各病外治备要》(15万字),其他都属草稿性质。因我们后人不行医,因此这批医稿的整理变成了难题,也是我们后人的最大遗憾。

  在未整理完的医稿中,有三种部头较大,一种是《各科简易经效方》,“文革”中,虽然因“破四旧”抄家,但祖父还是坚持该书稿的写作, 1967年,他为正在编写的《各科简易经效方》写了前言,并继续增补内容。这部书分科编写,装订为24分册,约40多万字(见图)。一种是《药证学》,分装三册,约14万字(见图)。一种是《本草附方选》,约20万字(见图)。

  

武简侯生平简介:


武简侯(1892~1971),名国良,字简侯,号简子、畸人、子刚、胜苦头陀。以字行,江苏泰州人。1892年(光绪十八年)生,其祖、父皆为私塾先生。武简侯幼承庭训,敏而好学。少时入泰州宫嘉钰医馆学习诗文及医学。宫见其才华出众,怕耽误了人材,遂将武简侯的手书作文寄江阴提学史,学史嘉其文章及书法,特批入泰州官立两等小学堂读书。宫嘉钰不仅学识渊博,且多侠义之举,这对武简侯以后的人格成长产生了不小的影响。20岁时,武简侯得友人资助,考入南京第一监狱学校。毕业后,先后在泰县潘王庄国民学校、北山寺小学、初级师范学校任语文教员,并在泰县水利会、教育会等处任职。
  1921年,泰县县长郑辅东阻挠恢复议会,串票浮票,激起公愤。武简侯首发其难,向省府指控。郑辅东又贿赂省方派来检查的委员为之脱卸,武简侯得悉,到宾馆拍桌大骂,并向省方举发查案舞弊情况,终使郑辅东狼狈去职。
  1927年,武简侯任泰州图书馆经理部主任。1931年,任泰县修志局委员兼编纂,分纂《泰县志》教育与武备。1933年,任《泰县晚报》主编,常于报端抨击政弊,为泰县当局、权贵忌恨,终因“红丸”事件被捕入狱,受到不小的打击。未几,无罪释放,颇为心灰意冷,决意重操旧业,行医为生。亦可谓“不为良相,当为良医”。
  1937年,武简侯参加天津国医专修学院函授学习,精研医理,为人治病至为谨严,病理融汇新旧,疗法参合东西,对疑难杂症往往针灸、外治、推拿诸术并施,收以奇效,活人无算。曾刻“以振兴四千年中医为己任”印章明志,挖掘医学传统,结合自身的实践,数十年间孜孜不倦,编撰《易简斋医学丛书》,除一种未完、两种亡佚外,传世的有《经方随证应用法》、《儿科各病外治备要》、《妇科各病外治简要》、《各科简易经效方》、《药证学》、《本草附方选》等14种,约200万字。有人问他何不将医术传于子孙,他答道:“学医极难,需博览古今方家经验,为患者呕心沥血,恪勤以终,惟恐后代用力寡薄,落入庸医之流,故不传授。”除医术了得外,武简侯还精于书法,尤擅今草,为时所重。另著有《异闻志》、《泰州方言考证》等。
  抗日战争胜利后,重回图书馆工作。解放后,与人合办联合诊所。1958年起,入泰州中医院任主治医师。1963年,被江苏省卫生厅列为省首批名老中医。1971年1月5日去世。终年79岁。




上一篇:《黄煌经方沙龙.第一期》经方入门推荐之五
下一篇:[推荐]雒晓东先生的好文章!

3

主题

0

积分

124 小时

在线时间

游客

积分
0
发表于 2007-11-26 11:03:58 | 显示全部楼层
读知行先生帖,只恨又二部书稿未得寝馈参研,遗憾殊甚,且叹岐黄星汉灿烂,鄙人虽心怀天下,然亦属坐井观天、闭目塞听之辈也。
编辑生涯六载中,
匹马单枪难为功。
予我千眼顺风耳,
识尽天下真英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主题

1959

积分

201 小时

在线时间

荣誉会员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959
发表于 2007-12-4 15:04:02 | 显示全部楼层
真神人也,希望能看到其中书中内容,学已自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0

积分

82 小时

在线时间

游客

积分
0
发表于 2008-4-17 22:31:27 | 显示全部楼层
该书已经上市,大家可以到书店购买
将门虎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90

主题

8330

积分

1041 小时

在线时间

荣誉会员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8330
 楼主| 发表于 2008-4-18 18:11:38 | 显示全部楼层
《儿科各病外治备要》(第一分册)


著者:武简侯

《儿科各病外治备要》
弁 言

  古代医家,治疗儿科疾病,特辟儿科一门,与大人异治者,以其全体组织机能,均未健全,因之往往所生之病,不同于大人,即使所生之病相同,亦不与大人同其药物、药量。在乳儿尚须乳母服其大半,仅以少许给小儿饮之。张景岳云:小儿诸病,若屡用药饵,则脏腑阴损,多变败症……。至于离乳之幼儿,虽能服药,亦仅取少量而已,多服则伤及身体,此治小儿病用药物疗法之大较也。东西洋各国儿科学家,同以药物治疗小儿各病,然比诸中国小儿科医法则远逊(节取日人渡边熙博士说)。最近我国各医家所编著之儿科书籍,其于辨证治疗处方用药,尤加精审,而犹有谓尽美未尽善者。其言曰 “药物疗法,不若针灸之优越。”(日人《针灸学各论》有此两语)。又有谓,针灸疗法,尚不如推拿者,其言曰“小儿口不能言,(称为哑科)脉无可凭。脏腑未充,药物不能任受,其骨骼尚脆(称为芽儿),针砭尤非易施,误用医术,便伤生理,独推拿一法,为施治小儿诸病之良方(《小儿百病推拿法》序言)。更有谓针灸推拿外,有不需用内服药物者,尤须甄采备用,其言曰,中医针灸推拿之外,其不用药物之法,自必不少,若能加以实验,制为纪录,流布於社会,以备甄采,其於儿科治疗当不无小补。愿钱君进而研究,搜集儿科不用药之法,择其确有实效者,录而传焉。倘亦减少儿童死亡率之一助欤。(钱编《中国儿科学》再版陈郁序言)。是诚窥见内服不如外治之稳健而多效。我有志于斯久矣,在二十年前,曾留意各家外治诸法,录而存之,嗣见陈序中语,时往各书肆查询,有无此类书籍,竟未之闻未之睹也。

  当一九六四年,《经方随证应用法》一书告竣后,亟思整理问世,只因体衰多病,诊务分心,精神不易集中,蒙我院领导照顾,允许非至极难之病,不予挂号诊治,于是来诊者渐少,而有余隙可以从事于斯矣。熟思小儿疾患,由于饮食、风寒外感者固多,由于先天,胎毒者亦有。其由于生后处理失当,调护不周而引起身体衰弱与疾病者亦不少。此实小儿出世初基,应先提及,次则考验其生理,诊察其情况,藉为先事预防之计,以后如发生疾病,则按症施治。有特别者,有一般者,有属于初生、乳儿、幼儿不同时期之病者,为之分期分类,兼采及西医学说,网罗前人各种外治经验,间附我个人经验,作供医家病家参考。自愧读书无多,才疏学浅,未敢认为完备,故暂定名曰《备要》,以俟当代医家与以补正,是所望也,更所愿也。

  抑又有进者,当此社会革命时期,党和政府重视培养后一代优秀儿女,为父母者,宜如何保育勿失,为医家者,宜如何治疗有方,由赤子而至成人,身体获保健康,疾病无由侵害,则将来献身国家,必能作出许多非常事业,否则根基不固,病魔难胜,易致夭折,即幸获生存,亦多孱衰不振,对于国家有何贡献之望。观陈序所述,民国三十六年,仅南京一处,以全年统计全人口死亡率为千分之五 .九,而婴儿死亡率,则为千分之一五。窃叹儿科医药失效,民间不用药之法,反具有研究价值云云。我以为造成小儿死亡之数,或半由生后保育不周,或由先天衰弱之故,或半由医家使用不适宜药物,以致不能任受。而其最大原因,则由当时统治者,漠视人民疾苦,一听其自生自灭,不为筹划挽救之方,倘再迁延岁月而不解放,则全国人民与婴儿死亡之数,更不堪设想矣。

  自解放十五年来,人民日受党和政府涵养,生活改善,疾患潜消,若再从初生时期,按照保育方法,加意调护,自能保持健康,即遇外邪侵袭,亦不难以外治诸法治愈。其所以用外治易于治愈之理,则以小儿身体各部诸脏器,与脉管神经等之抵抗力极为薄弱,只需轻微之外治与器械之刺激,其感受性较诸成人特别旺盛,可使内脏神经血液,均获得调整正常。设使外用之法稍差,犹可随时变换无害也。至于内服之药,设有遗误,则为害滋多。编者鉴于以上诸说,与个人之体会,而为此草创之作,仅就管窥所及,未克遍搜博采,至希国内诸大医家匡其谬误,补其挂漏,俾能完成一种外治全书,其有裨于后代小儿,当非浅鲜矣。有人问,治病专恃外治,有先例否?答之曰,不但小儿宜取外治疗法,即使大人疾病,亦有专恃外治者,如清代吴尚先氏专以薄贴治疗男妇各病,称其疗效,往往超过内服方药,以有时内服方药不能直达病所,而薄贴得直达之。《理瀹骈文》一书可按也。编者每遇内服方药难达之病及针灸所不能施者,屡用外治取效。由是观之,则外治疗效可知矣。

                  泰州市中医院医师武简侯 时年七四


《儿科各病外治备要》全书约15万字,装订成七个分册,此系第一分册之内容:

目 次

  第一章 新生儿的处理概述(成熟儿和未成熟儿)

    一、生后洗浴
    二、净拭皮肤
    三、洗涤口眼
    四、清除粘物
    五、挤去魔乳
    六、扎断脐带
    七、开乳解毒

  第二章 新生儿的生理概述

    一、体重(附表)
    二、身长(附表)
    三、头围与胸围(附表)
    四、皮肤
    五、囟门
    六、肌骨
    七、体温
    八、呼吸
    九、脉搏
    十、尿粪
    十一、啼哭

  第三章 诊察大要

    一、望诊
    二、闻诊
    三、问诊
    四、切诊
    (附寿夭说)

  第四章 保育大要

    一、抱持
    二、安静
    三、襁褓
    四、睡眠
    五、日光
    六、喂养(附表)
    七、运动
    八、清洁

  第五章 一般应用疗法


第一章 新生儿的处理概述(成熟儿和未成熟儿)

  未成熟儿,系属早产儿(妊娠未满 270—280日所生下的)与虚弱儿,体重在2.5千克以下身长在45厘米以内,头与躯干比较是不相称的。除大囱门外还有小囱门和侧囱门两耳非常软,并紧贴于颅骨上,皮肤干燥多绉纹,且露有胎毛,爪甲有时未到爪床末端,睾丸往往尚未下降到阴囊内,在女孩小阴唇突出于大阴唇之外,声音弱而尖,有时像猫叫,毛细管可透视而潮红,绉纹多为灰白色,而现贫血状,呼吸微弱,浅而间断,哺乳能力薄弱,体温常随外界冷热而改变,此种小儿,抵抗疾病力极薄弱,即患轻微小病亦多变为重症而死亡。

  成熟儿,系属足有儿(妊娠已满足十个月)体重、身长、头与躯干等……均恰合婴儿正常生理(见下婴儿生理),试就其啼声宏大,皮肤色赤,脂肪筋肉丰满,头发浓密,手足爪长直等而论,亦可确知其为健康儿矣。此种小儿,抵抗疾病力颇强,如保育得法,虽罹较重之病,多易治愈。

  苏联儿科专家云,未成熟儿死亡率,目前已缩小到零了,主要在护理方面得法,第一要保温,如生后凃煮沸的温植物油,或矿物油,然后给他穿上温暖的长袜和用棉花纱布所缝的背心,并带上棉耳帽,在小儿足部和两侧放三个装着热水(约45度)的瓶子,或橡皮袋。如系过热,则将热水袋除去,尽快地将小儿包在加温的包布中,尽可能迅速地在加温的室内,(最低20度C)用温度38度—39度C的水给小儿沐浴,沐浴后,再将小儿重新包在加温的包布中。

  第一次沐浴,是在脐带脱落以后进行,以后则每隔二至三日,沐浴一次,在给小儿梳洗以前,仔细把手洗净,并烤暖,但手上如患有化浓性疾病和患流行性感冒的人,均不准护理小儿。

  其次营养,如果小儿能吸乳时,则每两小时给他哺乳一次,一昼夜共十次(夜间隔六小时)。如果小儿完全不能吮乳时,则喂给他挤出的母乳十次,甚至用 12—15号的药管喂他,一昼夜6—7次,如果根本就没有人乳时,可用含有米汤的普通混合食喂养,并且一日内给1—2瓶含糖的乳浆。在两个月后,开始给未成熟儿水果汁和鱼干油,由2—3滴开始,渐渐加到1/2至一茶匙,一日两次。以上系苏联保育未成熟儿之大概也。万不可以未成熟儿难于护理而忽视之。

生后洗浴(净拭皮肤)

  北方天气冷,生儿多不沐浴,南方天气温,多于三朝浴儿,如在冬寒时,亦不可浴。浴儿之水宜温度适中,徐徐擦抚偏身,切忌粗狙,时间自五分钟 --八分钟,至多一刻钟,每次洗浴头颈,两腋,及腰间阴部,尤须格外注意轻轻擦洗,洗后抹干,宜以粉扑(丝绵制成的)蘸滑石粉,或淀粉与锌养粉等抹其腋下股间,头颈,胫湾、指趾等处、乃着衣绷裹。

  据《简要济众》说:用益母草五两、或加忍冬藤,煎水浴,云不生疮疥。《证治准绳》说:浴儿后以蚌粉(蚌壳研为细粉)轻轻扑之,然后包裹,云能辟邪、收湿、散气。《全幼心鉴》说;浴汤中,加盐少许拭干,以轻粉少许,摩其身,既不畏风,又散诸气。《千金方》:新生儿以猪胆一枚取汁,投汤中,加用桃根、梅根、李根各二三枚,去渣,浴之,终身可无疮疥。一作或桑、榆、桃柳之嫩枝煎汤,并加入猪胆汁少许,浴毕或用滑石粉、甘草粉末、松花粉等扑之。近说:浴水中宜放入硼酸少许,搅匀之,俟温凉适宜,即以消毒药棉浸水中,淋洗儿身,迨污秽已去大半,即以洁净毛巾擦干水湿 ,然后以消毒利剪为之断脐。

  在洗浴时,儿身胎脂,有谓宜用橄榄油与凡士林(卵黄亦可)涂擦洗之。或用脱脂棉,蘸菜油擦之。恶劣肥皂,万不可用(有谓可用蓖麻油、蜡油或煮沸过的花生油、豆油等)轻轻擦抹。并应注意婴儿身体,不使过分暴露,抹干后宜用以上粉末扑之。

洗涤口眼

  洗浴全身之后,并须洗涤口眼,盖婴儿之口眼,经过产门,受到胞浆恶露之类,侵入眼中或口中,易生疾患。旧说:小儿初离母体,口中有血块,啼声一出,血块随即下,入腹成疾,最易发生惊热疮疾及口内诸患,如已挖去,或未挖出,总须用甘草,银花或大黄等煎汤,以丝棉软帛,裹指染汤汁,遍拭口中、舌上,日必三四次,另以胡桃如枣核大,去其皮,捣烂,盛锦绢或薄纱巾、置儿口中,使吮其汁,然后开乳。

  洗眼,须用洁净绢帛,蘸硼酸水、揩拭眼角、眼皮,可以防止赤眼、胎烂眼,脓漏眼等疾患。

清除粘物

  婴儿有呼吸浅表面不规则者、有时呼吸似暂停止者,小儿科学上载在建立新生儿呼吸机能时,首先应清除呼吸道的粘物和液体(羊水),将新生儿倒拿(头在下面),同时,沿着气管轻轻压迫,使气管中粘液,流到口里,然后用纱布擦去……倘不能建立时,可试行口对口的呼吸方法,隔着几层纱布,成人的口,对着新生儿的口鼻,慢慢呼吸,直到婴儿能自已呼吸为止。

挤去魔乳

  乳儿生后一周内,无论男女,两乳房必胀大(旧称有饼子),分泌清汁,西医名魔乳,其成分初乳相类,色略黄。在早产儿分泌尤众,产母每日为之挤去。通常一周之末,分泌转盛,此后逐渐减少,至四星期,则完全停止。若不挤去,可能至数月,或一年,诱起乳腺炎等之症。

扎断脐带

  以前婴儿生下时多用剪刀剪断脐带,多数医家认为不妥。《幼幼集成》主用以大纸捻蘸香油,燃火于脐带上烧之令断,盖所以補接肠气,不但为起死回生法且后日亦少有伤寒泄泻之患。《验方新编》等书主用蕲艾作一小丸,用香油浸湿,熏烧至焦,方断,随用软棉帕裹束,勿令儿尿,湿脐,此预防脐风第一妙法也。《增補大生要旨》主张先用热汤浴过,不使水气入内,一手握带,一手向脐 捋三四次,令胞血贯满脐穴,离胞寸许,用丝弦扎紧,以磁锋割断勿令血外泄……若弗用割,隔单衣咬断,又将暖气呵七口,更无内之疾。又云,剪刀铁器性寒,以白炭火烘热断之,免寒气入腹。弗生他症。钱编《中国儿科学》云;断脐带须预备之洁净剪刀,在热水内浸温,迅速剪断,不太长,不太短,用枯矾末满掺脐部……。又谓,脐带脱落后,宜以软帛药棉封裹,数日内中掺以枯矾或松花粉等(他书有用清油发灰付之不可伤水)时时防其受湿受伤,则永无脐风之病。《育儿指南》谓新生儿分娩后,候脐带脉搏停止,扎而截断,当系用刀剪之类,残余之一端,宜用消毒脱脂棉或纱布包裹之,盘于脐上,覆以阔五寸,长一尺半之绒布覆而包于腹之周围,勿使动摇,经五日至七日大都脱落,经十日至十五日则凹陷而成脐窝。脐带未包裹以前,除全身浴外,残余之一端,宜用五十倍之石碳酸水或硼酸水,轻轻洗之,洗后复以水杨酸,没食子酸或铋淡养一分,与淀粉十九分之混合粉少许,掺于其端,每次浴后,均经掺之,脐带脱落后,掺于脐窝而包以布,则足以防脐疝等疾患。

开乳解毒

  新生儿在初次开乳时,我国医家多具有消除胎毒之法,为摘录数则于下;

  1.烧橄榄(青果)一枚,存性,研未朱砂(水?)五分,和匀,嚼生脂麻一口(宜先净口)津唾和药,绢包,如枣核大,安儿口中,待匝一时顷,再与乳吃,此药能下肠胃秽毒,令儿少病。一作嚼生脂麻绵包与儿吮之,其毒自下。

  2.淡豆豉不拘多少,煎浓汁与儿吮三五口,其毒自下,又能助养脾气,消化饮食。一云其伏毒必随黑粪排泄而出。

  3.甘草细切,少许,用洁净细绢包裹,沸汤泡浸,以软帛裹指蘸汁,偏拭口中,去其秽浊,随用胡桃肉,去皮,研极烂,用稀绢或薄包如小枣,纳儿口中,任其吮汁,云能和中养脏。

  4.初生时以韭汁少许灌之,即吐出恶水恶血,永少诸疾。

  5.若母气素寒小儿清弱者,及产时收生迟慢致受风寒者,儿必面色皓白,唇色淡红,只以淡姜汤拭口,最能去胃寒,通神明,并可免吐泻之患,拭后继用胡桃肉吮法。

  6.母体中有初乳,婴儿食之,足以荡秽涤垢,不宜挤去,其功力能泻,儿吮之,黑屎自出,实有排除胎毒之特能。《育儿指南》云,分娩后二三日即分泌乳汁,此汁带黄色稀薄是日初乳,具有通利大便涤荡肠内污毒之功,吾国向例用大黄川连等物于未乳之先饮之,使其排除胎毒,实则母体自有天然良品在,正不必妄用通泻之药,转致贻害。盖初乳之性质,多蛋白质盐类,较通常乳为富,以显微境窥之,中含无数之脂肪球,是曰初乳球(苏联《儿科学》名初乳小体)。其他为食盐磷酸镁?石碳等,故有泻下之力,又据爱尔克氏证验,生母乳中有一种抗毒素,小儿之鲜罹红痧伤寒侯症痧子等传染病者,以此。

  按:《增補大生要旨》谓世间多有黄连拭口者,不知黄连大苦大寒皆损胃气,小儿初脱母胎全损后天脾胃强健。岂可即以苦劣之味相犯,他日变呕、变泻、不乳腹痛、长病、惊劳,皆由此起,与《指南》所言相合,其他医家尚有未及见此,仍有以黄连、大黄、朱砂等品,为解胎毒用者,均不采录。《幼入金针》谓,小儿初生,脐带落后,取置新瓦上,烧烟将灰,放地上,以盏覆之,存性、研未,若脐带有五分重,配水?过辰砂,研细未,二分五厘,生地黄,当归身,煎浓汁,名“延生第一丹”,调抹儿上腭及母乳头上,使药下尽,次日,大便遗下胎毒秽物,是其验也。可为不传之秘。云能使婴儿易于生长,无有诸疾,血气充满,痘疹必稀,疮痍亦鲜。此方亦不含朱砂,但所合归,地,则非苦寒之比矣,录之以备采用。


第二章 婴儿生理概述

一、身长

  正常现象:初生儿约有五斤之谱(一说一般体重六斤,即三公斤),男性较女性为重。产后三四日体重反减轻五六两。一说分娩后数日间减去一百至二百公分,以后再行增加,约十日后仍与分娩当时同重)。到七八日后(一说至四日后),可逐渐恢复产出时体重,自此以后,身重逐渐增加。

  附表(苏联儿科学)生后第一年小儿的体重(表略)

  按《生育顾问》有增查体生两表亦附于此表后,以供参考。

  乳儿每日平均增量表,以克为单位,男子以初生时 3000克为标准,女子则以2500克为标准。

  最初三个月内(一说最初五个月,每天可增加二十五公分左右,以后七个月间,可增加十二公分左右,一年之后,体重可达九公斤),每天平均约增加八钱,其次三个月,每天增加五钱(一说到四五个月,可以增加一倍,约十二斤)。再次五六个月,每天增加三钱,一年之后每天均增加三钱,到了十二个月后(一说满周岁约十八斤,第二年全年约增加六斤,以后每年可增加四斤)。因有其他的障碍,如发生齿石,(《生育顾问》内载齿石,附于齿之内面,生于下颚之齿为多,系由食物与唾液融合而成为炭酸石灰,以附着于齿冠内面之下,其色青黑,其质颇软,不知者几疑为齿冠上之珐琅之一部分)及断乳等,此时体重增加很慢,亦有不增者。)

  变态现象(即病的现象):如生后在二三公斤(2300克)以下体重,高在十五厘米以下,都可视为未成熟的婴儿,在乳儿时除夏季生齿断乳等时期或不增加外,其他时期秤计重量,若未见增加或更瘦削者即系病征。

二、身长

  正常现象:新生儿男性约一尺五寸零(市尺)(一说当初生时身长约五公寸,一说通常约四十七至四十二公分)第一个月加长0、四公寸,第二个月加长0、三公寸,第三月加长0、二公寸。(一说三个月长一尺八寸,六个月长二尺,九个月长二尺二寸,满周岁,长二尺三寸)以后每月长0、一至0、五公寸(一说生后之一年,全长约增五寸六至七寸)尤其在生后二三月中,增长最速,每月约自一寸至一寸二,其后约自五分至六分,至终每月约自二分至三分,及一岁外,增加之数更少,以后每年可以增长一寸半,女性较差。

  (附苏联儿科学)生后第一年小儿的身长表(一)(单位,厘米)

  又据《育儿指南》初生儿之体高自一尺四寸至一尺五寸余,此后逐渐增长……今将所载十二个月增长尺寸列表如下:

  生后第一年小儿的体长表(二)

  又谓,生后之一年,全年约增五寸六至七寸,而生后之二三月中增长最速,每月约自一寸至一寸二,其后每月约自五分至六分,至终每月约自二分至三分。迨一周以外,增加之度更少,愈长愈慢,与体重增进率之增进相同。普通至十八岁不复再长,帷间有年至二十二三岁而犹增高者。女孩之长度,概较男孩为短,及届成年,较成年男子短三寸许,此为常例。然女孩至九岁十岁时,增进之速率,每较男孩为快,往往十一二岁之女孩长于同岁之男孩。

  变态现象:如果体重在 2、3公斤(2300克)以下,体高在45厘米以下,即谓未成熟之婴儿。

三、头围与胸围

  正常现象:初生时头围大而胸围小,若生长至七八月,则双方相等约为四0厘,至一周岁则为四四厘,双方亦相差不远,若过一年则头围将胸围为小(一说胸围约三十六公分与头围相差约至二公分。或谓胸围和头围初生时平均约一尺,又一说健康儿生后八月其胸廓周围之长度应与头部周围之长相埒,且其胸围反较头围为大,《苏联儿科学》新生儿头围为33-35厘米。它比胸围大1-2厘米,胸围为31-34厘米。在生后第一年内头及胸均加速增长,到六个月头围与胸围趋于相等。而达于43厘米以后,胸围则大于头围,到一年时胸围将为46厘米,一年以后头围增长得很慢,而胸围的增加较头围愈益明显。

  附表:按《生育顾问》附有健康乳儿发育标准表,除列头围胸围外并及身长体重脉搏呼吸极详备,爰照录如下:……

  健康乳儿发育标准表:身长、头围、胸围均以厘米为单位,体重以克为单位,脉搏及呼吸则表示每一分钟之次数。

  汪洋氏云乳儿在生后半年内,呼吸须在四十五次左右,但在睡眠中不过三十六次,一周岁则虽醒时亦不过三十六次,此后则更渐渐减少,不过三十次左右,至五岁后则仅为二十次,呼吸之数过少者,必为呼吸困难,亦即发生疾病之征兆。

  变态现象:如果乳儿与上述各标准相差过甚多非健康儿,亦必潜伏疾患。

四、皮肤

  正常现象:新生儿的皮肤多潮红而光泽,过三四日后,皮肤的上皮细细剥脱,经三四日乃已。如其见到肩脊腰臀等处带有大小不一的青斑,是属于生理上的常态,不足为怪。一至发情期即可完全消尽,更有在生后二三天内,皮肤变为黄色者,名为胎黄,是属于生理上之黄疸,亦不足为怪。延至五六天时,黄虽较深,然由是渐渐变浅,到二星期左右便可完全退尽,此种生理黄疸大都由早产或难产而发生者为多。

  变态现象:如新生儿皮肤为深红色(一作紫红色)可能有遗传病毒,黄疸过黄,到一个月后尚不退色,可能有先天性胆道阻塞或系败血病,或系先天性梅毒症等,如皮肤不现淡红色而现白色呈干燥枯萎形状者,多为身体虚弱之征象。

  《育儿指南》云,凡罹呼吸病者,皮肤多现黑褐色,晕昏不省人事者多现青白色,虚弱者多现青色,至皮肤干燥与润湿关系于病况亦至巨,如患热病者干燥之皮肤易为润滑,即为病况佳良之表示。

五、囟门

  正常现象:初生儿只有大囟门张开(俗名天灵盖,时时见到跳动,此因头骨缝未能完全吻合,因生间隙在前方的名大囟门,在后方的名小囟门)小囟门闭锁,如小囟门尚未闭锁,是由化骨缓慢或因早产的缘故,至于大囟门闭锁必至一周岁以后(一说须至十二个月至十五个月甚至直八个月)才能完全闭锁。

  变态现象:大囟门不与头项各部相平,或高起或洼下,以囟门动数异常,皆为病征。如大囟门及头盖倏然发育异常、迅速增大,则有脑水肿之嫌,发佝偻病之小儿,亦常有此现象,可决其非健康之征象。

六、肌骨

  正常现象:骨骼强健,肌肉充满,皮肤润泽,属强壮体质,有抵抗疾病之能力,即有疾病亦易于治疗。

  变态现象:骨骼纤弱,胸廓狭小,皮肤松驰而干,肌肉瘦削,为衰弱体质,无抵抗疾病能力,易患疾病,颇多危险,如介乎两者之间,属中等体质较衰弱者稍胜一筹。

七、体温

  正常现象:婴儿娩出时之温度在摄氏37.6度-37.9度(洗浴后下降至36.8-36.5度,经十小时至二十小时后,上升至37.2-37.5度,平党体温在35.8-37.6度之间(一说小儿体温较成人高八九分,一昼夜后复上升高约三四分,二三岁才与成人相等,健康的小儿体温虽有变化,但恢复极快。

  变态现象:如体温下降后,恢复不快及发 38度高以外之高热,至二三日反之下降过低而绵延数日之久者,非但虚弱而系疾病之征。

  按《苏联儿科学》云,新后儿的体温是由直肠测定的。正常成熟儿的肛门通常是 36.6-37度,小儿过热能引起体温增高,而在严寒时则导致体温下降及形成硬化病。《育儿指南》云:检验小儿体温以腋窝为最稳便,其次则为直肠,但必经抱持之,使无动摇,但腋窝温度大率下于舌下直肠膣内之温度半度至一度左右,当为检温者所熟知也。

八、呼吸

  正常现象;乳儿呼吸次数较成人为多,其与脉搏之关系,大概为一与三次半之比例,即每呼吸二次脉搏为七次,每分钟呼吸数在生后半年内须在四十三次左右,在睡眠则大概为三十六次,一周岁在醒时亦止三十六次许,此后则更渐减少,约在三十次左右,至五岁后则仅为二十次。《生育顾问》云(有表见前)。

  变态现象:如乳儿呼吸次数比上述规律之数大减时,必系呼吸困难,亦即发生疾病之征兆。

  按《育儿指南》云,呼吸之数病与不病有殊异,凡患神经病时之呼吸多急迫而有刺激性,风寒咳嗽之呼吸多困难虚脱或昏晕时之呼吸多微细,肺病,热病或炎肿时之呼吸多迅疾,又凡病者之呼吸,每有一种特异之臭气,如痫风病带酸气,糖尿病带果实气,肺结核,喉症等带难闻之气……此等语不特为保育者所宜知,即其他为人治病之医家亦所宜知也。

九、脉搏

  正常现象:婴儿生后之脉搏;每分钟自一百二十次至一百四十次,一说乳儿初生时脉搏之次数,每一分钟约有一百三十六次,以后则渐渐减少,女孩之脉搏较男孩多五次至七次,至一周岁时则每分钟仅有一百十八次……一受感动脉搏亦即变动,如啼哭、运动、哺乳等。身体一经感动,其循环器官亦生变动,而脉搏之数遂呈不整。一说,一岁后每分钟自一百十次至一百二十五次,三岁每分钟自一百0五次至一百十次,五岁月每分钟自九十五次至一百0四次,十岁每分钟自八十次至九十五次,十五六岁每分钟自七十四次至七十七次乃与成人等(可与前表参看)。

  变态现象:如依照上述标准而脉搏次数过多,多为热征,脉搏过迟则可知为虚寒之征。

十、尿粪

  尿的正常现象:初生儿小便之排泄通常在八小时内,间有至二日三日而始排泄者,如在二日以外排泄者,尿管不免有异状,应予注意。初日之排泄数,大概八九次,过数日,则更加多,其全量三两五钱至五两五钱,过半年后,增至十五两至十七两,而尿数则逐渐减少。

  尿的变态现象:如在襁褓中小便变黄色为内热甚重,但有一种婴儿于第一周内尿中有红色黄色之粉质,干燥后在龟头或襁褓上往往现黄色或赤色,是名尿酸盐,可能刺激尿管,致小儿于排尿时发啼哭之声,经过十日内外有自然获痊者,(见《育儿指南》)。亦有小便不利为于膀胱括约机痉挛,小便频数为下狭虚火:小便不禁为肾经虚寒,系属膀胱括约机弛缓者,一说排队泄次数过少,恐将发生浮肿之症。

  粪的正常现象:初生儿大便之排泄通常在二十四小时以外,日可二三次,为暗绿稀白之粘稠物(一作胎粪)。盖在胎时吃入嫩毛羊水胆汁上皮细胞等而成,迨至三日渐带黄色,至第四五日全为黄色,状如半熟之卵黄,无粪臭而具酸性,每日排泄三五次,其后年龄渐长,次数渐减,一如小便(《育儿指南》)。又:以牛乳喂养小儿之大便多淡黄色或灰白色,干燥而硬,(如用少脂肪之牛乳则又变绿色而薄),日惟一次或两次,甚则隔日而泄成便秘之起因。

  粪的变态现象:产后四五日小儿犹泄如胎便之物或为黑色者,往往系肠内出血之故,除黑色便为肠出血外,尚有青黑绿色或黄而稀薄,或有块状物,或带有粘液,或血液,或次数在五次以上或有异常之臭气者,皆为身有障碍之现象,(一说青者为胆色过多,白者为内寒所致,红而带血者为内热,肠内血管发炎破裂常时下血者为肠风,粪中乳汁不化者为消化不良,大便溏泄露色浅黄带白者疳痢,大便秘结肠中坚满者,为阳明实邪。(钱编《中国儿科学》)

  按《医药评论》(第八卷一期)分初生儿粪便有七种,节录如下:

  1.黄色便:属于健康儿者之粪便,倘使排出时呈绿色或绿便很急速时,可以断定为病的粪便。至牛乳营养之粪便常呈苍白色,硬度亦强,排出如块状淡黄色便,名硷样便,确非健康现象。

  2.颗粒便,便中混有白色小块,在消化不良症之朕兆时最易发现。

  3.绿色便:在刚排出时呈黄色或稍带绿色,放置空气中少时,即变浓绿色,此由消化不良症所发生,而在乳儿脚气与所称脑膜炎疾患,亦往往有绿色粪便。

  按《幼科铁镜》云,凡大便青色者为寒,亦有因风泻者,其色亦青,肝乘脾也。

  4.粘液便:粪便混有粘稠如鼻汁之粘液,多为无色而透明,亦有稍稍而含混浊,大率由肠膜发生炎症而起,总之粪便中不问混有何种粘液,都可证明消化系统有炎症性疾病,凡患消化不良症时,多兼有颗粒便、绿色便、粘液等三种混合型,在乳儿脚气、脑膜炎、肠炎等,亦均有此三种混合型的粪便。

  5.水样便:粪便如水样,恶臭甚强,回数亦多,且时发呕吐,倘有相当发热时,大都呈重症之消化不良症,宜速行饥饿法,大抵预后不良。

  按《幼科铁镜》云,水液(指小便)澄清,下利清彀者为寒,大便气味酸臭者伤食滞,一痛即便,便即痛减,味极臭秽,便时肛门热者为湿热。《育儿指南》云,大便时急迫作声者属热。《幼幼集成》云,大便味如败卵腥臭者伤乳食,大便如红水者为暑热。

  6.脓样粘液血腋便:大便粘液中混有新鲜血液并有呕吐,而粪便不能排出时不能不有肠重叠症之疑虑。

  7.黑褐色柏油样便:此类粪便大概因肠管上部或胃出血而起,血液在肠管内发生变化,逐成柏油样属于重笃性疾病,此外在消化不良症与食饵中毒症时,大概排出黑褐色水样便居多。

  按《幼科铁镜》云:大便黑如胶漆主混热凝滞。

十一、啼哭

  正常表现:乳儿啼哭为一种生理自然之作用,能使肺部扩张,呼吸健运,血行增速,发育身体,不但不可止其啼哭,抑且不可使其啼哭(一说须令啼哭则胎中所受热毒,从此而散胎中惊气从此而解,期月之间无重舌、木舌、口禁、胎风、胎热之病)但不可以他法强使其啼哭,合于正常的啼哭时间以一刻钟至两刻钟为准则,若时间过长或过短出乎准则之外,则皆属不宜。

  旧说:声长曰哭,有声有泪;声短曰啼,有声无泪。啼而不哭是烦,哭而不啼是燥,有属于疾病之表示者,亦有属于愿欲之表示者,如啼声不歇或以手指入口作咀嚼状时,多为饥饿之表示。如声响不断,愈哭愈急,从其愿望而止者,则为一种欲望之表示,不得谓为病征。

  变态表现:小儿啼哭以声音宏亮为佳(一说声愈大愈状健)如声响低微或悲咽者,多非佳象,若音高而急,双脚伸缩不定或腿压小腹,是为腹病之征,又或无故皱眉曲腰或睡眠中时时缩两腿者亦系腹痛之象。《金鑑》云,啼而不哭,由气不舒畅主腹痛。《中国儿科病学》云痛时啼哭,声必壮烈尖锐,忽缓忽急,旋作旋辍,饿时啼哭每接于欲食之际,或发生下次食时之前,其声绵长无力,且有烦躁之状态,其口常作嚼物状,或作吮指之动作,疳病及脑膜炎哭声辛苦,努力挣扎,有闷塞之威,喉病哭声发哑( 一作喉痛则音粘而呼吸不舒)同时必发呼吸困难,牙痛哭声陆续不绝,肠痛,呻吟苦艰,病重时哭声虽不暴烈,然其声颇哀悼,衰弱或力竭时哭声微弱,若啼声如鸦而无回音者,无论虚实之证,皆属重笃(或作不治)。如直声而啼哭不止,非惊即痛。张景岳云,啼叫无泪声长不扬者是腹痛。《育儿指南》云:如声锐而刚,手足掉动收缩,或屈伸者,都为痛痒不舒之表示,声高而强身体挺实,或上举,手足怒张者,都为骚掖烦恼之表示。声烦而弱,有悲音者都为疾病之表示,如发脑病则音促而遽,突然而来如受拍打者(或作哭声消孤寒而骤者病在脑)。

  陈紫山云:啼哭无声为肺绝,鸦声为瘛?之候,直声往来而无泪者是痛,连声不绝而多泪者是惊,病久、声微、烦躁者难愈,体缩音促者感寒,声来不大啼哭声啾啾者夭。

  《生育顾问》;大抵啼哭之声有如裂帛,则为使尿之潮湿,若啼声不发扬或虽发扬而过久不绝,又或啼哭时两足缩而不动者,大抵非虚弱即腹痛。

  《幼幼集成》云,哭而无泪或不哭而泪出者为肝绝,以上诸家鉴别乳儿啼哭之法,既可助保育者之考察,更可供中西医家之诊断,故摘录之。以下再备述诊察大要,虽未研究小儿医者亦可略知小儿疾病之情状矣。

  《妇婴卫生问答》辩别小儿哭声说,正常哭声高而宏亮。饥饿哭,正吃奶的时间小儿没有吃饱,哭声大都拖的较长,脸上显出急躁的样子,还有张开或是把手指含在口内的,也有嘴不断的向两旁找东西,吮吸衣襟和被子,口渴也是这样。有病时候哭声微弱、漫长,精神不安。要是头痛、耳痛哭时,还举手搔头抓耳,要是肚子痛或是被跳蚤蚊子打搅,哭声就比较尖锐,急促皱眉缩腿,并且是反复的哭。要是胸部痛,哭声短而且强,哭后常常喘气。要是关节痛,哭起来手脚不让别人动,一动就更加哭起来。要是突然哭起来,尖声叫唤,那就是病的比较利害,最不好的情形是躺着小声的呻吟。有的小儿要人抱耍脾气等,他的哭声响亮硬挺着四肢,或乱踢双脚,就可以不管他让他哭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90

主题

8330

积分

1041 小时

在线时间

荣誉会员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8330
 楼主| 发表于 2008-4-18 18:12:25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三章 诊察大要

一、望诊

  1.面部:黄赤色多为风热阳邪,青白色多为水寒阴邪,黄白黑色或青黑色,主实主痛,甚则麻痹或拘挛。满面黑如蒙尘垢,谓之面尘,伤寒温病未传多有之,有可救者,然十死七八,皓白无血色,则主失血或体亏血衰,浅淡之黄色,常为肾病,为水寒。面色萎白,为贫血之象,浅淡之黄色,常为虚证,为湿滞。两颧时露红赤色,为痨损之候,如天庭有黑色,两颧见赤色,大如拇指或成块成条者,主卒死。若五官忽起黑色,或有白色如傅粉之状者,皆不治。在儿童面部。浮现浮白色(多呈现在睑部左右侧)如小指头至指头大的圆斑,呈单发或多发。就是表现蛔虫病的征象。前额两颧部散布着碎末样大顶端纯的白色粟疹,就也是表现蛔虫病的征象。

  《幼幼集成》云,天庭青暗主惊风,红主内热,黑则无治。《脉象发微》云,颜额黑暗者肾病,有死之倾向不必便死。

  周于藩云,面黄而光润者温热及痰饮,蓄血,面黄而枯暗者,寒湿食积,面黄而黑者,脾胃衰弱,面黄不一者,食积,面黄不润,多蟹爪纹者虫积。面多白豆者亦虫积。面白者气虚(当是血虚)。或病后或脱血或由于多汗所致。

  《小儿病治疗法》云,古人对于察色,有许多臆断之见,当然无存在价值,惟面赤内热,白是寒紫是热极,黄如烟薰,橘色为积,与青黑为痛、久病见红者死等说,皆可证实不虚云。

  2.看鼻:鼻色燥黑如烟煤者,为阳毒热极,若鼻孔润,出冷气者为阴毒阴冷。《幼幼集成》云,鼻色,主吐乳又主腹中痛,肢冷者死。鼻色微黑者,主痰饮水气,紫暗色者时痛,鼻色黄者,主痰饮湿热,白者气虚,又主亡血。时逸人云鼻根色青,小儿见之虚象。《脉学发微》云,俗谓山根见青脉,其孩矜贵不易长成,鼻旁青色险症,不必死,小儿兼见抽蓄者极危。小儿患重伤风,咳嗽发热,最易见鼻扇,虽属危象,治之得法,可以即愈。凡初病即鼻扇,是急性肺病(即肺炎),不当作寻常伤风论。久病鼻扇,都为死证,鼻准有黄点,此恒见于未满百日之婴儿。稍险,不必死。《金鉴》云,鼻赤主脾热,鼻黑则死。有谓鼻色青为痛,黑色为劳,鼻黄黑而亮者,为小腹胁痛,及蓄血之候,此外在肺炎时,则见鼻扇,在流行感冒时,则见鼻寒流涕,在伤风时,见则鼻鸣干燥,或作喷嚏,或欲喷嚏而不能,此其大概也。

  3.看目:《脉学发微》云,两眼歧视(即一眼向前一眼旁视) 为热入于脑,其病至危极险,戴眼(系两眼平均向上)亦属热入头脑,若不兼他种死症者,危脸稍次于歧视,眼上帘一块黑斑,他处皆无必死,且死不出三日,温热病末传恒见之,理由是郁血。《中国儿科病学》目承水样,将出痧疹之特征,目内膜赤者心热,淡红在虚热,浅淡者血虚,黄者黄疸,无精彩肾虚。《幼科大全》云,小儿目无精光,及白睛多而黑睛少者,肝肾不足也。眼眶黑主有痰饮,眼眶青主惊厥。又云,目神短促而无光,瞻视无力而昏暗者,主病夭。周于藩云,目忽不明者,脱阴脱血也。目睛定而不转者,危候。钱仲阳云,目赤者,心实热,淡红者,心虚热,(时逸人云浅淡者血虚)。青者,肝实热,淡青者肝虚热,黄者脾实热。(时逸人云黄者黄疸)。淡黄者脾虚热,白而混者,肺实热,目无精光者,肾虚也。《幼幼集成》云,小儿目直视者热,白膜遮睛者,成疳,病时目开不合,或目合不开。(汉东王诀慢惊风,眼喜张,慢脾风,眼喜开)为肝绝。此外,小儿惊风症,多睡眠露睛,痧痘症,多有朦胧似睡非睡之状,馀不具载。

  在眼巩膜与结合膜间的毛细血管上端和边缘,呈有多样状的浅紫色云絮状斑,称为紫色云斑。就是钩虫病的征象。

  4.看耳:《幼幼集成》云,两耳时红时热者是外感风热。耳色枯焦,主肾涸,症危。两耳后,黑筋横过发际,主脐下痛,肾气痛。两耳尖发冷者,主发痘疹。《幼科大全》云,凡发热,耳筋出现紫,黑、白 、赤皆凶,耳上凉者吉,耳下凉者凶,耳后青筋起,主瘛?。《小儿百病推拿法》惕厉子云,外感则两耳或冷或热,内伤,则或暗或滞,馀见前人方书。

  在耳廊内侧面(俗称耳背)与乳突附着处,呈糜样破烂,有黄白色分泌物,结痂,可在单侧或双侧耳部出现,俗称月食疮,这也是蛔虫病的一种征象。

  5.看口唇:《金鉴》云、唇赤,主脾热,唇白,主脾寒(一作唇黄者主脾有积热)。周于潘云,唇燥舌干者,为脾热,唇焦赤,或唇焦裂者,亦为脾热,环口黧黑者死。口中不红者,外感、口燥、齿干,形脱者死。小儿口如鱼嘴尖起者死。《育儿指南》云,唇红而吐,胃热,唇白而吐,胃虚,唇色平常而吐,作伤胃论。《幼科大全》云,人中青主不食,大便难通,唇寒而缩,不能盖齿,为脾绝。口角流涎为脾冷。顾练人云,人中平满(满浮肿也)为唇反,唇反者,肉先死。(此本《素问》经脉篇语)唇红紫为热,又主虫积,唇淡白为虚,又主吐涎,吐逆,失血症,唇口黑者无治,唇口赤肿而齿焦者为热极,唇燥裂者亦然。《小儿百病推拿》惕厉子云,口有血腥味者,胃热,口不知味者津液伤,(今谓系味觉神经弛缓之故)。唇口生疮声哑者为虫积。《脉学发微》云,环唇色青,险症。病类不一。伤寒杂病,皆有此色,唇作黑色,死不出二十四小时,小儿急惊有之,成人甚少,余见前人方书。

  有须补充前人所未述及者,如口唇肥厚,《医药评论》(八卷一期)内云,先天性的精神痴钝之小儿往往唇口特见肥大,腺病质之小儿,因常漏鼻汁,上唇表皮受其刺激,而致糜烂时,上唇亦往往见肥厚,局限性浮肿之小儿,口唇之一部或全部,有时为浮肿状肿胀,乳儿口唇粘膜浸润肥厚而有皱裂时,大都为先性梅毒。

  在下唇的周围,多数在下唇粘膜的中央部,靠近穹窿的粘膜上,呈有圆形顶端略尖,如大头针头大或略小的粟疹,微突出粘膜面,也有隐约于粘膜里面的,色呈透明或半透明,基底部稍红,一般有 10-20颗左右。各唇粟疹。这也是一种蛔虫病的徵象。

  6.看齿:小儿已有齿者,宜于看舌时验之。周于潘云,咬牙啮齿者,为痉病,但咬不啮者,热甚而牙关紧急也。顾练澄云,齿燥无津主胃热,若舌上焦,齿无垢者死,齿如热者病难治。《幼幼集成》云,心气散则舌出不收,肾气绝则齿忽啮人。叶天士云,齿色黄或黄如酱瓣,系热邪犯肾液,齿色紫,或紫如干漆,系热邪耗胃津,齿焦系肾水枯,无垢系胃液竭,齿垢系肾热蒸胃,齿色如灰糕,系津气枯败不治。

  在第一?齿相对的粘膜上,呈有紫色圆形,如大头针头大的斑点,或呈紫色线条状斑,为钩虫病的徵象。

  7.看舌:叶编《中医诊疗》云,小儿之舌,舌面附着之舌苔,每稀少,虽然有时同样有舌苔,但细考其实,每与大人不同,故难以凭为诊断。又云,通常有舌苔之小儿,诊病之际,病体往往其舌苔不相应,此亦属经验之谈,但有时确为诊断参考之必要,或有时可用为主要证状者,兹为采录于后。

  (1)舌本:凡舌之明润而有血者,为荣为吉;枯暗而无血色者,为枯为凶;一说舌本宜红润内充,干湿得中,不滑不燥,是为无痛,若舌伸长,或舌缩短,皆为重症。胖大属虚,肿胀属实,(一作胀者多属大)狭小属虚(一作缩者多属寒)小儿弄舌,主热,大病中而弄舌者凶,舌战由气虚者,常微微颤动,由肝风者,常习习煽动,舌白无苔为在表。淡白为寒,舌本白而潮亦为寒。

  (2)舌绛色;(绛深红色)为血热尖绛属心大,根绛属内热,舌绛而有碎点,或白或黄者,生疳之象,舌红色,为邪火内发,阳症实证为多,(一作热性痛,舌呈红色,低热病,舌呈暗色或有裂痕),如舌见嫩红而身热多秽气者,为温病初发之征,若纯红、鲜红或有芒刺者,皆为热极。亦有虚证见红舌者,其舌形嫩而色淡。舌红有白点者,为邪入心胞之象。舌红而更有红点,如虫蚀之状,为热毒炽甚。舌红而的裂纹如人字形或川字形,属燥热之症。舌淡红而中有大红星星者亦系燥热之症。

  (3)舌色黑;舌中黑而燥,两边或白或黄者,多为两感症。舌中黑而润,两边白者表里皆虚。舌半黑半黄、或半黄半白,或中干边润,或尖干根润,为传并之邪。阳虚而舌黑者,润而不燥,或无苔而如烟煤者,旧谓肾水乘心火。阴虚苔黑者,不甚燥,不甚渴,其舌赤,或舌中黑而无苔垢,舌本枯而不甚赤,都为肾涸,惟舌尖黑而燥,旧称心火自焚,不可救。舌黑而燥,为津枯火炽,若燥而中心厚者,旧称土燥水竭,皆难治。其他舌黄主热,舌黄赤而尖灰白,为下热上寒,舌灰色有津,为寒,无津而干为热,舌色紫而肿大为酒毒。舌色绛而紫,紫而发暗潮温不干,为内有瘀血,若色晦而干属精血已枯,邪热乘之,多无治。舌蓝色(旧称肝绝、葡萄瘟症,亦有此舌状,但中夹青黄酱色等,至酱色舌,则多为夹食伤寒。

  看舌的表面,呈米黄色或淡白色的环颗粒,直径约一毫米大,边缘整齐,中心凹陷,呈星状分佈稀密不一,排列整齐,多见于舌的两边。与舌苔相间似花,名环花舌,这是钩虫病的征象。

  在舌的表面,特别是舌的两边和舌尖部,散在突起的红色斑点,形圆顶尖,如大头针头大,舌苔较厚的地方,斑点边缘稍不规则,斑点与苔红白相间,称为红花舌,这是蛔虫感染的征象。

  补充:《医药评论》(八卷一期)在粘液水肿性痴呆,或蒙古人样痴呆之小儿,往往有巨大且肥厚之舌(肥大舌)。一般热病,舌面必干燥(干燥舌)尤以生症消化不良症,而兼发高热呕吐,下痢等为著。又患急性胃肠炎,特以疫痢、赤痢之时,舌尤干燥,粘膜甚粗糙,在乳儿苟大囟门当开放者,大囟门部必见陷凹,眼窝亦向内沉没,显然呈险恶之颜貌,凡此症状无非表示患儿体内水分不足之徵。有一种舌苔现带状或斑绞状,恰如绘地图者然,此名图舌状(地图舌)……可视为小儿体质异常之一特徵。凡腺病性体质,及渗出性体质者,最多发生,而在疾病之际,所见尤著。经验上如胃肠病,或气管支加答儿时,苟患儿具此异常体质者,其舌苔殆皆呈地图状也。

  在舌的表面,呈有圆形,大头针大的白色粟疹,顶端钝,作星状分佈,与舌质相同似花,称为白花舌,这是鞭虫病的徵象。

  猩红热时舌粘膜充血潮红,粘膜乳嘴肿胀隆起,遂呈覆盆子状(覆盆子舌),通常见于发病第三日第六日之顷,至后次第减退,约经二星期则完全消退,此为猩红热之一特徵……然当不及咽尖头症状(扁桃腺炎)之有密切关系……在生齿时期,有於舌系带部,(舌系带溃疡)发生溃疡者……溃疡面往往有灰白色皮膜,此溃疡不外于激烈咳嗽之际,由锐利之下颚门齿摩擦所致,原系一种裂伤……若患慢性气管支炎,或他种咳嗽病时期,则裂伤更所不免,而患百日咳时,发生者尤多,故可为百日咳诊断之一助,其病结果与咳嗽症状同进退云。

  舌苔:病后无苔,渐生苔者吉,骤生苔有点刺为逆。胃无腐浊,则苔薄而少,胃有腐浊则苔厚而多。无苔者胃气弱而不上潮,旧苔厚腻久而不变者,由胃力匮弱不能接生新苔之故。大凡苔色宜微黄,或微白,薄而且均为佳。通常以苔滑为湿,清为热,薄为邪浅,厚为邪甚,糙而刺手为浊热,粘为痰涎,黄为热邪在里,腐而易去;为邪气将盛,腻而不去;为秽浊在胃,光而无苔,为津液伤耗,剥而裂纹,多为阴分亏竭。

  (1)白苔:初起为风寒袭於皮毛,苔厚白者为热,苔白而中黄为邪已入胃,白苔而有黑豆者为胃热,有红点者为火炎,苔干白而中心黑者属危候,若苔厚如积粉,白甚而无润象者为热症,如雪花口糜者为死症。

  (2)黄苔:黄苔初起,由表及里,黄中尚带一分白苔,为表邪未尽,必至纯黄无白,方全为里症。黄而带灰色,为胃热,黄而带黑色则危,黄苔虽属热症及里实,但多有虚症见黄苔者不可不审。故谓须辩其口渴,引饮及便秘之有无与其唇而决定之。更须认清舌本微红,不老不嫩,不胖不干,仅有微黄薄苔者,当以无病舌苔目之可也。

  (3)黑苔:舌见黑苔,为症重且危之象,纯黑舌苔,面底纹均粗?干焦,刮之不净为极热,如面底纹而嫩滑湿润则为极寒矣。在各舌苔中,如夹有黑苔,大抵以属热为多,若苔见润滑,脉见微弱者,则又属虚寒症矣。

  以上系总述各家经验大略,供保育者之用。原非全面,临床医家仍必须进一步考求并参合其他症状以达到精确无误,斯为美矣。

  附:诊小儿舌苔法:涂蔚生日,小儿无识,不易开口,可在其唇上承浆穴掐之,使其哭以张口也。

  8.看指:(1)在儿童的指甲中心部(常见于拇、食、中指甲)呈现条状或细块状边缘不整齐的白色云斑。这也是蛔虫病的征象。若兼见指甲角化时,为小儿疳积病征。

  (2)在儿童拇指,食指的指甲上,呈点状,如大头针头大小,形园白色斑,与指甲红白相间,称为花甲,也是一种蛔虫症的征象。

  (3)在左侧或右侧的甲沟,呈韭叶状糜烂样裂开,触之有痛感,可在每一个甲沟出现。本徵象多在因蛔虫病引起消化不良时出现,双出现在一个指甲上即为蛔虫阳性,成人和儿童均能见到的蛔虫病徵象。

  (4)手措甲, 呈扁平反甲,长出甲床部份的指甲,无故自裂可在各个指甲同时出现。这是钩虫病的征象,亦有染织工人发生反甲并有痛感时,则非此症。

  9、 察气: 喻嘉言察色之妙,全在察神,色者神之旗也,神明则色明,神衰则色衰,神藏则色藏,神露则色露。《小儿直诀》谓苔挛虚怯,神气不足,目无精光,面白颅解,此者难育,虽育不寿。许宣诏日,小儿病神气清明,虽重可救。神气昏愦,病虽轻,必有仓卒之变。《大全》谓,凡病至神明失守而声嘶者,为五脏已夺,主无治。惕厉子云,神气为一身之主,神清气爽,神完气足,主清吉,神夺气移,神疲气浊,主夭亡。……所期司命者若觇神气,内伤外感从此辨,死生亦从此决,方足以称良工。又云,寒则神清,热则神昏,实则神有余,虚则神不足……达摩谓凡人问寿在神,未有神不足而不夭者。神宜藏不宜露,神宜和不宜滞,神宜清不宜枯,神宜发扬不宜轻佻,神宜安静不宜浮动。万密斋云:凡小儿专爱一人怀抱,见他人则避之,此神怯弱也。

  附小儿寿夭说:前贤诊小儿寿夭,非如星相家之推算妄测之比,而根据儿童生理和机体构造之正常与否,加以考验而确定者,骤观似无科学理据,妄言无稽,我以前亦不敢信其说,待耳所经既久,始知非尽诬者。奚赞黄氏(著《小儿病自疗法》)亦有此见解,其言曰,余秉性性刚直,学务崇实,二十年前,对於玄虚之说,斥为妄诞,及入世既深,关厉渐增,於小儿相法,近详子女,远考亲友,无不一一响应,始信先贤之言不谬。古人云:静观万物皆有得,不我欺也,奚言如是,我想如奚氏之言者尚多也。用特附录之,藉为诊察之一助。

  主寿者谈:凡儿头角丰隆,背平满,腹皮宽厚,七窍无碍,肉实筋强,不多啼哭,哭声连续不久,睡眠、大便滋润,更见声音清亮而有回音,小便状如帚形,两手执而不开者,卵缝通达而黑,皆壮健主寿,虽有疾病亦易愈。《证治摘要》,小儿以囟门之动缓者为无病之儿。

  主夭者谈:身软弱如无骨,啼声散跌,面见青紫筋,形枯色灰,或枕骨、尻骨、掌骨、膑骨、踵骨不成者,主死。颅破、项软,阴囊下白或赤者,?小脚蜷,唇缩流涎,泻利无时鼻孔干燥,多啼多哭,多疮疥,毛发不周匝,小便凝如膏脂,及手开不握者,都为夭相。此外,初生之儿,肥胖嫩白,似乎好看,其实根本不坚甚非佳兆,余不具载。

二、闻诊

  《脉学发微》云:气粗者呼吸有力较之常人为不平和,此於热甚时见之,此由於胃气不得下降,肺叶张举之故。气微弱,多半见於热病已愈,正气未缓之时。气短,多属于内伤病初起,微弱为病退之时,气短,为病进之候,气喘,其症结在肺胃,此科以呼吸粗而且促,有起有迄者为正当。所谓阳明,非死证也。然初学者遇此须留心其兼证,庶免误认不足之阴证为有余之阳症。息高,伤寒下后而见息高,无有不死者。气息坌涌,此是一种特别肺病,胸高肺胀,当是气管变窄之故,吾曾见过四次,小孩患此,殆无生理。肩息,此病之病灶在肺,病源则在肾,所谓肾不纳气是也。气咽,类一种喘息,只有吸入不见呼出,且其势甚疾者,乃临命时气之喘也。

  《金鉴》幼科有所谓虚喘者,气乏,声音短小,风寒喘证者发热无汗,痰饮喘者音如潮响,声如拽锯,若喘而胸高气促,而胁扇动,陷下作坑,鼻窍扇张,神气闷乱者,则为马脾风之症,如儿生百日见此病者,多不救。

  咳嗽:咳嗽流涕有清稀痰液,面色光白者,为肺寒,若频频咳嗽,面青咽干,痰色黄而多稠粘,或带秽气,为肺热。咳如气促痰壅,咳嗽时作而大便溏泄者,多为食积。咳若咳嗽喷嚏、鼻塞、流涕、有痰涎者,属风寒咳。咳声而多啼肋部感痛状者,有肋膜炎之疑似,咳声如鼾或发窒息者,有白喉之倾向。若连声咳嗽,呼吸困难,头静脉怒张,颜面呈青红色者,百日咳见之。咳嗽渐急鼻扇动,胸出白?或红斑者,肺炎症多见之。

三、问诊

  小儿之病只问乳母及保护人。

  1.问寒热:孰轻孰重,孰多孰少,或长或短,寒热时手足是否发生冷感,或热感等。

  2.问汗液:有汗无汗,汗透或不透,汗多与汗少,出汗之时间及汗量,冷汗及热汗,自汗或盗汗,身热自汗,身热战汗等。

  3.问饮食:吃乳或不吃乳。思食或不思食,能吃或不能吃,能饮或不能饮,喜冷饮抑喜热饮,多饮或少饮。

  4.问二便:次数颜色,利与不利,分量、气味、性质及便时有无特殊感觉。

  5.问睡眠:时间长短,多睡或少睡,或不睡,睡熟时是否有惊醒及啼叫,或昏迷不醒等情状。

  6.问精神:有无昏糊,或烦躁不安状态,如有热象而发昏沉,则为重笃热性病,如无热象而亦见似昏沉者,则为沉重之寒性病症。

  以上系节录时编《中国儿科病学》而?加减。

四、切诊

  1.虚里:(在左乳下三寸即心藏部之下处)王孟英云,小儿脉候难凭,惟揣虚里穴确有可据,即以之治大人亦然。《柳川医论》,凡治小儿不论诸症宜先揣虚里,若跳动甚者,不可攻伐。《诊病奇?》云,虚里与寸口相应,虚里高者寸口亦高,寸口结者虚里亦结。又云,虚里动气有三候,浅按便得,深按却不得者,气虚之候。轻按洪大,重按虚细者,血虚之候。有形而动者,积聚之候,虚里动甚者阴症也。南阳云:虚里动者而高者为恶候,妊妇最忌。若产后而发危急之症以及黄胖病,或惊掣、或奔怒、或强力而动肢体者,虚里动虽高无患也,是不可不辨。《心法》云,虚里动微而不见,为不及宗气内虚也,或动而应衣为太过,宗气外泄也,若三四至一止,五六至一止,并有积聚,若绝不至者危,经曰虚里无动脉者死。(以上系摘录《小儿百病推拿法》)。

  2.神阙;寿安云,诊腹须先诊脐,按之有力者无病也,按之无力如指入香灰者为无治。阳山云,诊腹之要以脐为先……徐按之而有力,其气应手者,内有神气之守。若按之而气不应者,则其守失常。《诊病奇候》凡诊肾间之动气,密排右三指,或左三指,以按脐间,和缓有力,一息二至,绕脐充实者肾气充也。一息五六至,属热,手下虚冷,其动沈微者,命门不足也。手下热燥不润,其动微数,上支中脘者阴虚也。按之分散,一息一至者为元气虚败之候。张令韶云,统脐而痛,乃燥屎结於肠中,为欲出不出之状。南溟云,脐上下左右,推之不动者为常,然气弱者,推之则移於一方,右移者左绝,左移者右绝,上下亦然谓之脐绝,病者见之为无治,惟年高者无害(同上)。

  3.胸腹:对时论云,诊胸腹,经手循抚,自鸠尾至脐下,知皮肤之润燥,可以辨寒热,手中寻扪问疼不疼者,以察邪气之有无,重手推按,更问疼否,以观察脏俯之虚实,沈积之何如,即诊脉中浮中沈之法也。南阳云,脉候有热,而腹候无热者,是表热而其热易去也。按腹而热如烧手掌者,是伏热而其热不易去也。小儿暴热其经重难以脉辨,而诊腹可以决定矣。若心下动,而其热烙手者,尤不可忽。周于潘云,凡小儿肚腹高起为心突,为肺胀肺绝也。小腹未硬痛者,邪在表,若已硬痛邪入里也,小腹痛,脉沈迟者为阴寒,腹胀而鸣,肢冷而泻,发热形瘦脉大者死(同上)。

  钱编《中国儿科学》云,腹部胀硬拒按者,属实属热,软而喜按者,属虚属寒,腹部膨胀坚硬者,多数为食积,腹部手抚之如气枕者,为膨胀,腹部有液体波动者,为腹水,腹痛有热,手按之痛剧者,为腹膜炎。痛在腹之下方,按之痛甚,如有物硬突者,为盲肠炎,(当在右肠部)。少腹胀硬抚之觉痛渐缓者,当疝痛,腹有凝结如筋而硬,多在脐之两旁,(在天挺部位),久按则移他处者,为蛔虫。胸部膨大似桶者,为膨胸。呼吸时胸廓膨胀,缩张力甚小者,为肺气肿。一侧膨胀,为一侧肺气肿,一侧缩小,为肋膜炎病后之象。

  4.察手足:夏禹铸日,小儿指尖冷,主惊厥,中指独热属寒,中指独冷分男女左右,为痘痧发见之象。其或掌心冷而十指或开或合者,无治。周于潘日,小儿拳,四指已握,而大指加於四指以上者,男顺女逆。小儿拳大指先握入掌中,而四指加于大指之上者,女顺男逆。小儿拳将大指挺入食指义而后握之,无论男女主发急慢惊风,均属险证。三岁内以至十岁以外皆可以决之。手背热,与背上热者,外感手心热与小腹热者,内伤。手心冷者,腹中寒。手心热者虚火旺,仰睡而脚伸者热证。覆卧而脚蜷者,寒证。足冷而晕者,为气虚,手足抽搐,身反向后者,为痉病。手热足冷汗多妄言者,暑湿病也。手热足冷头痛发热者,为挟阴症,手肿至脘。足肿至跗,面肿至胫,皆气虚不还为最危。抽衣撮空,循衣摸床,以及手撒而不收者,皆无治。《大全》云,小儿手如数物,为热伤神,指上有红丝缕者必夭,指甲黑者筋绝,指甲白者死。指甲青者,心痛又为肝气绝。足跗肿,呕吐头重者不治。手掌肿而无纹为无治。

  5.指纹:节录时编《中国儿科病学》云,小儿五岁以下切脉难凭,必须採用验指纹法,自虎口起至食指,第一节名风关,中节名气关,指端名命关,(谓之三关)。用大指侧面,从命关推上风关,(切不可从风关推出命关)纹见於风关者轻,见於气关者较重,见於命关者更重。纹色不露,其病轻,露者较重,暴露者尤重。纹色灵活者,其病浅,不灵活者,其病较重。其纹较为明显,病在表;其纹沈滞,病在里。纹淡纹细,皆属虚症;纹粗,纹滞(推之纹色反不露者)皆属实证,纹淡,红属寒,深红属热。紫红更黑色属瘀,纹斜向内者,为外感风寒;斜向外者,为饮食停滞,并云,是否合科学原理,须待科学家证明,但沿用已久,在诊断上可资应用。

  按:日医家中川成章,在《证治摘要》内说,后世方书,有儿口三关视手纹法,其论糊涂不可从。惟小儿科沿用已久,故仅撮其大要者如此。

  附一般简要诊法

  伤风:发热无汗,或有汗贪睡,呵欠,烦闷等状。

  伤寒:发热无汗,头目痛,山根青,畏人,畏寒等状。

  寒症:面皎白,粪青白,腹虚胀,眼珠青,吐泻,无热,足胫冷,睡露睛等状。

  热症:面腮红,大便秘,小便黄,渴不止,上气急,足心热,眼黄赤等状。

  一说:喜冷,恶热,为热病;喜热恶冷为寒病。大便稠粘,秽气难闻者,是内有滞热,小便清白不赤,则为虚寒也,又肚腹热闷,主内热,手足厥冷,主中寒。又风寒入里,或有停滞,亦见郁热等状。

  表里:发热无汗,在表。内热,便鞭,在里。

  阴阳症:昼发热,夜安静,其病在阳。夜烦燥,昼安静,其病在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90

主题

8330

积分

1041 小时

在线时间

荣誉会员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8330
 楼主| 发表于 2008-4-18 18:13:06 | 显示全部楼层
第四章 保育大要

一、抱持

  初生时应取侧卧,每二小时左右交换百日之内,不可竖抱,竖抱则易於悲惊,且必头倾,项软有天柱骨倒侧之虞。即至半岁时,亦不可令其独坐,致脊骨受伤,有黾背伛偻之疾。

  《育儿指南》云,生后之半月内,尽可任其睡眠。半月后,始可抱之,少顷任令安睡,一月后,时间可延长。抱小儿之法,宜一手抱小儿之下部,一手承挽小儿之颈项,俾其身躯横卧臂间,迨小儿稍长,抱时以手置其臀下,不可抱其腰部,如小儿能安睡无要求抱持之态者,尽可勿抱。时逸人云,习见头颅倾斜,颈柱缩短,脊背弯曲,黾背鸡胸,及四肢拘挛症,半由托抱姿势不良所致,宜注意之。

  此外负小儿於背,足以压迫胸膛,妨碍呼吸,阻止胸廓之发育,应须厉行禁止。

  《生育顾问》:乳儿在产后三个月内,绝不能携抱,应终日安卧床中,於哺乳时,应令乳儿斜卧於乳母之膊上,以上膊作枕,以一手托其腰部,一手抱其下肢,千万不可直抱……。

  小儿於天气和暖,宜抱出日中嬉戏,频见风日,则血凝气刚肉坚,可耐风寒,不致疾病。

  《指南》:生后半月可抱出户外,立无风处有顷(约十分钟至二十分钟)。如在冬季,必须至二月以上始可,尤宜择天气融和之时,并宜加厚衣服,此外在抱儿时,大人须去其身上带有坚硬及尖锐之物,以免刺伤小儿发生危险。

二、安静

  世俗往往将小儿儿卧於摇篮或桶之内,闻得小儿啼哭,即将摇桶或摇篮震撼有声,摇摆不定,谓可以止其啼哭,促其睡眠,殊不知频频动摇,最易震动脑部,又易引起胃肠不安,亦应绝对废止。《指南》云:小儿不寐之时,使其身体右向侧卧,颇能入睡,如在夏时(暑气侵袭),不能成寐时,宜疏通空气,并以冷水毛巾罨头部。

三、襁褓衣服

  均不可窄狭,总宜宽大为妥,乳儿衣长以覆蔽足部为度,稍长的小儿则穿着短装,脚着鞋袜,不可紧狭尖小,少用纽带、纽扣,以绵布或带束缚,衣服材料应取轻而软者为合。要适应天时气候,过冷过热皆非所宜。《育儿指南》亦主用肚兜,在冬时可用绒布或毛巾制之,夏时可用单布制之,酷暑之时,脱除衬衣,留肚兜不去,可免多少之疾病。在孱弱小儿用至四五岁亦无妨。

四、睡眠

  《指南》云,小儿之发育,大半在睡眠与休息之中,故其睡眠时间宜较成人为多,且小儿活动时间较成人多,身体孱弱易於疲劳,尤非多睡不可。附表:

  小儿绷裹后,与看护妇或稳婆兴睡十小时,或十小时以上(吾国旧法与产妇共睡两有危害,而可设置小床放於适当之处,俾日安卧其中……必不可不与大人分寝。

  夜间哺乳,乳妇可自小床上抱起哺之,天寒时不妨抱至自已的床上,被裹而哺之,哺后仍安卧于小床。病时睡眠,尤须幽静肃穆,光线不妨以帘障之。室暗则易入睡。

  《问答》:谓头一个月,每天要睡二十个钟头,第二三个月每天亦睡十九个钟头,以后到一周岁,每天要睡十三个钟头。由一周岁到五周岁,每天最少睡十二个钟头。婴生三个月以后,白天睡眠要缩短,夜间必须睡一整夜,则让他仰着睡或是朝着一边睡,免得脑袋睡扁,或睡偏,不要在孩子房间里吸烟,不要让灯光或日光直射孩面目,孩子睡着时,不要把他睑掩盖起来免得呼吸困难,或是感到不舒服。每天至少开门或开窗两次,透透空气。(摘录《妇婴卫生问答》)。

五、日光

  日光与人类并系极大,小儿尤不可缺少。因为日光中紫外线,可从人体内胆固醇类,变为维生素D,小儿应尽量晒太阳,以增进体内钙化作用,夏季尤宜大量吸收阳光,俾体内得储存大量生素D,可以备冬天的不足,即反射阳光亦属有效。(参用叶恭绍《妇婴营养学说》)。然阳光过强,或光线直射,又属非宜,若直射小儿之头面,尤为大忌,灯光亦然。(参用《育儿指南》)。

六、喂养

  母乳营养价值,迥非牛羊乳等可比,其中含有乳糖,脂肪,蛋白质及水分盐类等成分,极合乳儿口味与胃肠消化温度,且不含细菌,而含有抗毒质,实一种天然的绝妙食品。

  苏联儿科专家,谓以母乳喂养小儿,比人工喂养的小儿死亡率,仅八分之一。《育儿指南》亦谓母乳营养与人工营养(包括牛乳炼乳等食品)一岁内,婴儿之死亡数,为一与九之比例。又云,欲小儿无病易育,成一良好之贤子孙有为之伟大人物,自以生母哺乳之,是母乳之关系小儿生长前途,至为重大,并予以注意者如下:

  母乳来源,系由血液变化而来,如其起居饮食,劳动失常,以及忧虑,哀伤,恋慕,惊恐,郁闷之感召,悲壮,激昂等之歌唱,均足以引起精神上之改变,即能使乳汁变性,或增或减,每有以盛怒或大惊之后,忽致乳汁减少,甚至竟无涓滴,此应注意者一。

  为乳母者,宜一心以育儿为极大任务,其他是非得失一概淡然置之,心气和平,愉悦自得,不生愁,不生气、时行适宜运动,增强营养,呼吸新鲜空气,排除污秽浊垢,则乳汁可不致减少,此应注意者二。

  在哺乳期间,宜屏去交接,如其万一难免,在事后数点钟内,须先将乳汁挤出一次,再行喂乳,否则儿饮其乳,必起重大危害。此应注意者三。

  如乳头有皱裂时,可用橡皮乳罩,或吸乳器以防止之。如乳汁少,或分泌无力,而身体不衰者,可使壮大之小儿吮吸之,能增强乳量而促进其分泌,此应注意者四。

  授乳时间,日间约三时一次,夜间约四小时一次,每次哺乳时间约十五分钟至二十分钟(一作 20--30分钟)。孱弱之小儿,可延至三十分钟,在睡眠时,务使儿口离去乳头,以免酿成乳痛之患。(《苏联儿科学》新生儿,应每三小时哺乳一次,一昼夜共七次,每夜间12点到6点,不要哺乳,以便使胃休息,更应精确地固定钟点,6、9、12、15、18、24点钟给小儿乳)在未哺乳之先,乳母宜先净洗两手,两乳头,洗后拭干,然后将乳汁挤去若干(恐有不洁物)乃哺小儿,每次皆如此,此应注意者五。

  如乳汁已足够小儿饱食,而有多余的乳汁未出,可用手指贴住皮肤,大指在上,食指在下,离乳头七八分远之处,紧紧按住,随用中指在乳头底下对住大指将乳汁挤出,再用手轻轻按摩乳房。(《苏联儿科学》如果乳腺不能每次将乳完全排尽时,则乳量将会日益减少)此应注意者六,此外尚有应须注意者。

  1.有一般妇人于生产后,尚未分泌乳汁暂时可采用人工营养,更宜在每次人工营养之先,须照常吸乳十分钟或十五分钟,不予停止,自能吸出乳汁,如停止不吸,则乳房易致萎缩,反绝其分泌能力,须坚忍持续行之为要。

  2.乳母月经来潮时,乳汁易变,食之往往消化不良,易发生肠胃加答儿及泄泻之症,宜暂时停止哺乳或半哺。

  3.乳母有妊娠时,即不宜以乳哺儿,如以此乳哺儿,能令儿生羸瘦之疾,(中医所谓魃病即此)。

  4.壮健小儿,可能在六个月后,停止夜乳,但须于日间,增加一次或二次哺乳,尤应在前半个月夜乳次数,先行减少一次,若突然废止哺乳,则难免引起啼哭。

  5.乳母患病,尤其传染病、精神病等,均不宜哺乳,但据《苏联儿科学》说,除患开放性结核,并伴有高热及结核内有结核杆菌存在,与严重的精神病时,应停止哺乳,其他罹各种传染病时,乳母应用纱布遮住口鼻,并仔细洗手挤出乳汁消毒后,仍与儿饮之。按:此二说微有不同,要以上说为较稳。

  乳母因病,或乳汁过少,或乳汁不适于乳儿,或由生母有职业在外不能哺乳等,不得已而采用牛乳或炼乳,须以科学方法为之调制、稀释,否则具有甚大之危险性,今选录生育顾问简便稀释牛乳表(表内所列各量用比例计算)如下:

  按《苏联儿科学》在无法得到人乳时,才可给该年龄的小儿用普通的牛乳混合食,无论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给粥,给粥只有由 5-6个月时,才能开始给他……又谓,如果小儿生来就失去母乳时,经6-12小时后,就给他食用对半冲淡的牛乳,该乳汁系用大米米汤,大麦米汤,或燕麦米汤冲淡的乳汁中并添加5%的糖,喂食次数,与母乳喂养完全相同。当小儿满一个月时,就可以给以三分之二的乳汁和三分之一的米汤,因为以牛乳喂养时,极易发生佝偻病,所以由两个月起,除了水果汁之外可给小儿鱼肝油,以达到预防目的,由一日两次,每次一滴开始,以后每日添加一滴,一直到一日两次,每次一茶匙,腹泻时则应停止鱼肝油,以后的辅助食品,亦与母乳喂养时相同,并谓:各米汤每40克加一刀尖盐,和一升冷水,煮沸一小时,如快要烧干时,就不能添水,煮沸后,须用筛子过滤,然后添上一升开水……

  黄胜白《家医》云:米汤贤于牛乳,是因为米汤既能维持天然乳的胶性壮,又能辅助肠内良性两叉菌的发育,所以用少少牛乳,多多米汤,反能使婴儿肥壮。又:奶油,是辅充婴儿的脂肪及维他命甲等,蛋黄亦有此类成分,婴儿的胃,能消化蛋黄,不能消化蛋白,可将蛋白给母亲吃,婴儿专吃蛋黄。

  又:鲜猪肝,能治婴儿百病,因为里面含有维他命,荷尔蒙酵素,还有许多未能发明的要素,应当多给他吃……惟婴儿尚未能生齿,不能咀嚼猪肝,可为汁汤蛋黄,可为油和米汤,或开水少许饮之。

  小儿不宜食肉太早,伤及脾胃,免致虫积,疳积,鸡肉能生蛔虫,宜忌之,非三岁以上勿食。

  按《妇婴新说》:小儿不食盐,则肠生虫,似宜于所食各汤中,加以食盐少许为佳。

  附断乳法:山栀一个、烧存性。雄黄、硃砂各二分,轻粉一分、射香一分,共为极细末,候儿睡着,用麻油将药调匀,擦两眉毛上,醒来便不食乳,如不效,再加黄丹五分,再擦必效,神验非常。

七、运动

  婴儿未产生之前,孕妇能够行简易的体操,(简易体操方法,见李薰风编的《妇婴卫生问答》书中),直接可增强孕妇健康,间接是有利于胎儿的健康。到生产后,母亲再予以体育上之锻炼,则婴儿身体,当然强健活泼,不易感受外邪侵袭和其他疾病,将来长大后,可以取得丰富智慧,耐受艰苦,而造成后一代的伟大人物。兹节录《妇婴卫生》(第十卷七期有图)杨伟仁作的婴儿体操锻炼法如下:

  婴儿生下后 6--8个星期,即可开始锻炼:事前的准备,房间先要透风,室内的温度,不能低于20度(摄氏)桌上铺软毯,毯子上面再铺上橡皮布和干净的被单(尿布),四周的环境,要是婴儿所习惯的,妈妈手上不带一物,有指甲必须剪短,有鸡眼必须除去,用热水和肥皂洗净擦干,如果手冷把他温暖一下,以游戏的性质,拿动婴儿的手、脚和腰躯干时要特别小心,宜徐缓轻松而有节奏,从容的、被动的(靠母亲帮助),动作开始,逐渐养成婴儿自己比较独立的主动的动作。

  体操的要旨,做体操时,手脚和躯干的动作要互相轮流交替,对舒展肌肉的动作,运动量可以大一点,特别要注意躯干肌肉的发育。

  每个动作,反复数次,可以从 2-3次到5-6次,在整套动作中,必须包括爬行动作,这个运动对于脊椎、躯干和四肢,各部分肌肉是极好的锻炼,并且为婴儿的站立和走路,行了准备,所以在专门的练习以外,每天也必须有几次给婴儿自由爬行的机会,例如,把他放在旁边围好的大床上等。

  如婴儿哭泣,不愿意运动时,可用抚慰及玩具诸法逗引,仍然无效时,那就停止锻炼。(在和体操相配合的,还有一些简单的按摩法,空气浴,水浴,用水擦身等,必须得到医师的详细指导方可进行)。

  体操的节目:1.手臂轮流屈曲和伸展。2.两臂在胸前交叉。3.两臂在体侧张展。4.两臂向上举起。5.手臂像风车一样旋转。6.双脚一齐如踏脚踏车般,依次弯曲和伸直。7.双脚一齐屈缩成一小球。8.提足跨越。9.两脚举起如一直角。10.两脚提起像两手推车。11.背拱起像座小桥。12.在手掌上发展脊椎,好像渔翁捧住一条大鲤鱼。13.爬行。14.手舞足蹈。(附图)

  附说:在体操后,要把婴儿包在温暖的包布里,并放他在床上,宁静地休息 20-30分钟,在寒冷的天气,尤其是冬天,锻炼以后,至少要隔一小时,才能带儿上街。体操要每日做,随着婴儿的成长和发育,来增加运动的项目和运动量。

八、清洁

  健康的孩子,皮肤柔软光滑,带点红色,身体显得很结实,有弹性,要是照护得不好,把孩子弄得很脏,孩子的皮肤就会发生黄水疮和湿疹,头上堆积着黄色的痂皮,必须洗干净用凡士林或食油涂在头上,用毛巾包好,经过四个钟头,再用肥皂洗净,每星期这样做三次,痂皮就会没有了。(妇婴卫生问答)。

第五章 一般应用疗法

  本编收罗前代及现代医家对于小儿某种疾病,及某种外治方法,有多种多样,阅者可按照某种病情用某种方法治疗。其属于一般疾病治法,亦有按病情使用之必要,故备载之如下:

  一、小儿发热,不拘风寒饮食,时行痘疹等宜舒表。

  用法:葱一握,捣烂取汁,少加麻油在内和匀,指醮葱油,摩运儿之心口、头、面、项、背诸处,摩擦十数下,运完,以厚衣裹之,稍蒙其头,略取微汗。

  热症初起,汗不出,用热水浸脚至膝上,盖毡绵被袄,少顷即有汗出。

  或用生姜、黄丹、枯矾、胡椒各三分,共为细末,用滴烧酒为丸,男左女右,置手心上,按会阴穴(即前后两阴之间)片时即汗出,至足心有汗方止。

  《直指》云,摩擦小儿五心(两手两足心及心口五处)头、面、项,背诸处,并能解毒凉肌。

  按:《串雅内编》发汗散下有椒杏丸方,用杏仁三十一粒。白胡椒三十一粒,共捣为末,生姜汁,为丸,握手心中一时,自然汗出。庚生云,伤寒用此,于虚损人尤宜。若减其剂量,亦可应用于小儿感冒风寒而无汗者。

  二、小儿发热二三日,邪已入里,或乳食停滞,内成邪热。其候,五心发热,睡卧不安,口渴多啼,胸满气急,面赤,唇焦,大小便秘等。宜清里。

  用法:鸡蛋一枚,去黄取清,以碗盛之,入麻油与蛋清等,再加雄黄细末一钱,搅匀,后以妇女头发一团,蘸染蛋清,于小儿胃口拍之。寒天以火烘暖,不可冷用,自胸口推至脐口,须半时之久,仍以头发敷于胃口,以布扎之,一注香久,取下,一切诸热,皆能退去。

  此法 ,以身有热者用之,倘身无热,惟啼哭焦烦,神志不安者,不必用蛋清,专以麻油,雄黄,乱发拍之,仍敷胸口,即时安卧。《幼幼集成》云,此法,多救危险之症,功难殚述。

  三、凡小儿实热症 ,及麻疹毒甚、热甚者,其候面赤,口渴,五心烦热,啼哭焦扰,身热如火,上气喘急,扬手掷足等,宜解烦。

  用法: 1.用水粉(即铝粉,或宫粉,或菜豆粉)一两,以鸡蛋清调匀,略稀,涂儿胃口,及两足心,后以酒曲十数枚,研烂,热酒和作二饼,贴两足心,用布扎之,少顷,其热散于四肢,心内清凉,不复啼扰。2.或用鸡蛋清,调绿豆粉,贴足心,亦佳。一说,凡热症皆可用鸡蛋清,调绿豆粉敷。如喉闭,敷头上,吐蛔,敷脐上。泻血,敷脐下,吐者,涂两足心,泻者,涂囟门。

  四、凡小儿风痰闭塞 ,昏沉不醒,药不能入,虽用艾灸,亦不知痛,盖因痰塞脾之大络,截其阴阳升卫降之隧道故也,宜开闭.

  用法:生菖蒲,生艾叶,生姜,葱各一握,共捣如泥,以麻油,好醋,炒热,布包,从头顶、背胸、四肢往下熨之,痰豁即醒,此方不特治小儿,凡属闭症皆效。

  五、凡不儿痰咳,上气喘急,有升无降,喉中有拽锯之声,宜引痰。

  用法: 1.生矾一两,研未,少主面粉,(米粉亦可),好醋,和作饼,贴两足心,布包之,一宿,其痰自下。2.咳嗽发喘.鼻扇,肺胀,用明矾一钱,为细末,白蜜调搽胸口,3.或用桃枝,研为饼,敷涌泉穴。

  单方:用菜油一小杯,温热饮之,即愈。如小儿食痰,停滞上膈,欲吐不吐,必须吐者,将小儿脊骨自下缓缓推上,即可使吐。此法,亦得用于大人。

  六、凡小儿胸有寒痰,不时昏绝,醒则吐出如绿豆粉,浓厚而青色,此寒极之痰也。宜暖痰。

  用法:1.生附子一枚,生姜一两,同捣烂,炒热,布包,熨背心及胸前,熨完,更捻作饼,贴于胃口,良久,其痰自下。2.如为痰结胸,用白芥子,同粽子,捣贴胸口。

  七、凡小儿虚脱大证,上气喘钯,真气浮散,不得归元,诸药不效者,宜纳气。

  用法:吴茱萸五分,胡椒七粒,五倍子一钱,研极细末,酒和作饼,封肚脐,以带束之,其气自顺,亦可酌加药。

  八、凡小儿忽尔手足厥冷,由表邪闭其经络,或由风痰阻其荣卫。又或大病后,阳气不能散布于四肢者。宜通脉。

  用法:1.速用生姜煨熟,捣汁半小杯,略入麻油,调匀,以指蘸姜、油涂儿手足,往下搓挪,俟热回,以纸拭去。2.凡小儿指纹滞?,推之不动,急以法推豁之,盖此法不论阴阳虚实,用之皆效。

  九、凡小儿胸口饱闷,时腹疼痛,宜定痛。

  用法:食盐一碗,锅内炒极热,布包,向胸腹从上熨下,冷则又炒又熨,痛定乃止。男妇气痛,亦用此法。

  据《幼幼集成》著者陈飞霞云,以上九法,实予异授心传,经验既久,神应无方。我曾使用多次,颇有确效,故备录之。并采集其他诸家与此相类之治法,而有效者补于后。

  十、凡小儿为风寒所中,身体壮热,手足惊掣,宜解热。(可与生后卫护法发热参合运用)。

  用法:1.甘草,防风各二钱,白术,桔梗各一钱五分,雷丸约三钱,共切细,以不入水猪脂,约半斤,熬去滓,合诸药末,于微火上煎之,去滓,凝成膏,如弹丸大,一枚,摩囟上及手足心,多摩为佳。2.《子母秘录》治小儿身热,以白芷煮汤浴之,发汗、避风。

  十一、凡小儿喉肿,或额角青黑,口角青、牙根紧,两乳有核,双目闭,不吮乳等,宜解毒。

  用法:将鸡蛋清放掌心,轻擦小儿前后心后背,左右肋骨下,背后腰眼,命门骨上,每处擦四次,每次用鸡蛋清一蚬壳,擦至蛋尽为度。片时,擦处如发出约三分长如鸟毛管状之黑色蕊数百条,即用棉花铺上,再用软纱扎住,少停,其毒毛自脱棉上,各症均退,而能进乳矣,此江西省袁茂才先生传。

  十二、通治小儿五臓蓄热,亦治丹疹,宜除蓄热。

  用法:薄荷一两、大黄、当归、赤芍、甘草各五钱,僵蚕炒一钱,麻油熬、黄丹收,加六一散,敷胸部。

  十三、小儿有风寒积滞,二便难通,宜散寒除积。

  用法:连须葱白、生姜、淡豉、等分。加盐少许捣烂、作饼,放脐上。

  此外尚有民间外治疗法,如拔火罐,点脊椎等,此法简易,且有治疗之价值,应备录之。

  (甲)拔火罐法:常用于腹痛,泄泻、积滞、呕吐,咳嗽,感冒、头痛、遗尿等。

  用法:有以上一证之小儿,可选一个口径较小的罐子,江右闽中窑户,曾经烧售一种火罐,小如大人指,腹大两头微狭,使促口以受火气。用时,以小纸烧见焰,投入罐中,即将罐合于穴位上,即牢不可脱,须待其自落。并治大人风寒头痛,及眩晕风脾腹痛等症(见《本草纲目拾遗》)。先在取定拔罐的部位皮肤上,涂抹少许油膏,然后用纸、或酒精棉球燃着后,投入罐内,等纸或棉球将尽未尽时取出,迅速将罐合在选定的穴位上。(另一法,只用酒精滴一二滴于罐内,燃着后,即迅速的将罐合在穴位上)。

  另有一种拔罐法:系用宜兴砂壶,各一只,各盛烧酒八分,重汤煮滚,将酒倾去,即将壶口对患处合位,轮换用之。可治伤寒不出汗,以及疯狗兽虫等咬伤,外症瘰疬破烂等。作为吸毒之用(亦见《本草纲目拾遗》)。

  按上法可用于小儿,亦可用于大人,下法对于大人适宜,小儿则须斟酌情形使用。

  (乙)点脊椎法:此法由曲祖诒同志写出介绍于世者,具有脊椎反射疗法,海氏神经过敏带,及中枢施术点等疗法之仅点而简便,经济与安全而有效则似过之。曲氏云,小儿机能失调或减弱或亢进,能改变由于饮食不慎而得的消化系统疾病,可扭转臓腑某部生理不良状态而使恢复健康。

  用法:在使用此法前,先将手指甲剪齐,反复的洗净,尤其是拇食二指,要平整圆滑。然后分三条路线进行施点。第一路线:用左手或右手拇食二指尖,紧贴尾椎骨根往上点?到相平于两髂骨上缘止,点十二下,再由两髂骨上缘往点捏,到相平于两髂骨上缘止,点十二下。再由两髂骨上缘往上点捏到相平于两肩骨下缘止,又点十二下。再由两肩骨下缘往上点捏到大椎骨相平(与两肩相平)又点十二下。此第一路线,共点三十六点,两侧共点七十二点。

  第二路线:由大椎旁两旁开始往下点到平肩胛下缘止,十二点,再由肩胛下缘旁往下点到平两髂骨缘止,十二点,再由两髂骨下上缘旁往下点到尾闾骨两旁止,十二点,两侧共点七十二点。

  第三路线;又在第二路线两旁,由尾椎骨两旁往上点,至大椎骨上相平处。复由大椎骨两旁往下点至尾椎骨两旁处,共点七十二点。

  以上三条路线点完后,用拇食二指,轻轻在后发际两边凹陷中(风池穴)再轻点十二下(两旁共二十四点)到此为第一环。

  第一环作完后,仍依照上面三条路线,不用单手拇食二指而用双手的两个拇指尖,依照上法,循行点之,点完后,再点风池穴(两旁共二十四点)到此为第二环。总计一二两环,共点完 480点。

  手术完毕后,宜令小儿休息三五分钟,能就榻睡眠尤佳。

  其他尚有谓点刺,指针等疗法,非练习有素者不能用,均从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捐助本站|小黑屋|手机版|经方医学论坛 ( 苏ICP备05020114号 )|网站地图

GMT+8, 2024-11-23 02:20 , Processed in 0.082657 second(s), 3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4-2024 hhjfs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