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孙连民(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7-7-20)
麦孟竹个子不高,165CM左右,在中国也不是高个子,有些谢顶,穿了一条短裤、短袖衬衫、凉鞋,没穿袜子。一副和善的样子,也很精干。他中文很好,甚至会用手机写中文短信,谈起中国的事情更是滔滔不绝。据他说,他在美国学了3年中医,为了学好中医,40多岁又开始学习中文,先到我国台湾学了一年半中文,又在中国大陆学了一年半。
世上的缘分有很多种,作为编辑常常会因为编书而认识很多人,这也是人生一大快事。我就是因为编辑《中医十大类方》和一位美国中医师认识了,并成为好朋友在一起共事。
《中医十大类方》出版于上个世纪90年代初期,作者是南京中医药大学的黄煌教授,我是该书责任编辑。黄教授当时在南京中医药大学任教,创作热情很高,书的内容主要是他在日本讲授中医的讲稿,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整理和汇编,并且借鉴了日本非常流行的漫画形式,请了南京的一位漫画家进行了艰苦的创作,画了许多很有意思的漫画。这在当时也是一大创举。书名很新颖,加上内容也很生动,尽管是一本专业的中医临床参考书,1994年出版以后每年都在重印,后来还修订过2次,也算是一本常销书吧。复杂深奥的中医经方,经过作者的整理筛选,变成了十大类,然后又在这十大类方剂中,提炼出了很多形象、生动、有趣、新颖的概念,阅读过的人都会留下深刻的印象。
也许正是由于这些特点,这本书被日本的雄浑社、韩国的集文堂,以及我国台湾地区的知音出版社购买了版权。后来我又从事版权贸易工作,一直很想把这本书推荐到英语国家出版,但始终没有机会。但世界上的事情就是很有意思,有时候你努力争取的东西会在不经意间来到。
那是2006年的一个夏天,手机响了,对方是个男的,说着有些外国口音的流利中文,他自报家门,说是叫麦孟竹,是美国人。后来我才知道,他的英文名字其实叫迈克尔(MICHAEL),是一位美国的中医师。当时他在我国的广西,他说他是从我国台湾的一位出版商那里知道我的手机号码的。他想把我社出版的一本中医图书——《中医十大类方》翻译成英文,并在美国出版。这对于我这样从事版权贸易的人来说,也是求之不得。于是约他来南京见面。
两天以后麦孟竹第一次来到南京,他个子不高,165CM左右,在中国也不是高个子,有些谢顶,穿了一条短裤、短袖衬衫、凉鞋,没穿袜子,一副和善的样子,也很精干。他中文很好,甚至会用手机写中文短信,谈起中国的事情更是滔滔不绝。据他说,他在美国学了3年中医,为了学好中医,40多岁又开始学习中文,先到我国台湾学了一年半中文,又在中国大陆学了一年半。他现在在美国的西雅图还开了一家叫做“永康”的中医诊所。
那次麦孟竹在南京只呆两天,第一天拜访《中医十大类方》的作者——南京中医药大学的黄煌教授,第二天上午到出版社,于是中午我请他吃饭,然后又去了中山陵。
一谈到中医,麦孟竹就滔滔不绝,他一再表示,希望自己来翻译这本书,并且只要我们同意授权,他就会到美国找一家中医出版社,来和我谈购买版权的事。我们约定好之后,他就返回了美国。通过他的帮助,没多久我社就和美国的一家专门出版中医图书的出版社达成版权转售协议。
麦孟竹第二次来南京是2007年4月,这次来南京,麦孟竹希望时间长一点,要和我探讨《中医十大类方》的翻译,并要和作者黄煌教授学习中医。正好凤凰出版传媒集团和美国的佩斯大学成立了一个中美出版文化交流中心,麦孟竹就作为交流中心的访问学者,来到出版社和大家一道工作,社里特意安排他和我在一个办公室,这样他可以一边翻译,一边和我们的编辑进行交流,学习中文。这样我们就有机会加深了解。
麦孟竹告诉我,其实他想翻译《中医十大类方》也是一个机缘,或者说是因为“失败”才会看这本书的。他说几年前他来到中国,在北京跟随一位中医师学习《伤寒论》,也许是中文基础不够,也许是中医的功底也不够好,当时困难重重,《伤寒论》这本写于2000多年前的中医经典对于他这样一个外国人来说,实在无异是一本天书,他实在是学不下去了,感觉到非常失败,几乎要放弃。就在走投无路的时候,有另外一位美国朋友向他推荐了我社出版的《中医十大类方》,用麦孟竹的话来说,这本书真是太有趣了,对于当时的他来说“这就像黑暗中的一束光”。靠着这本书,他终于慢慢沉了下来,对中医经方有了更深的了解。就这样,一本薄薄小小的书,改变了他后来学习中医的路程。
麦孟竹对于翻译工作十分认真,在我社期间,只要不去中医学院学习,必定会准时来出版社认真工作。而他对中医的痴迷更是令人叫绝。4月的南京天气反复无常,麦孟竹感冒了,老是咳嗽,我担心他的健康,就告诉他去看医生。但是他竟然说要自己开中药汤剂吃。他十分认真地说,既然自己是中医大夫,就要吃中药,如果自己都不吃中药,如何才能给病人看病。他在办公室里写了一张方子,我看了一下,是一张经方:《伤寒论》里的麻杏石甘汤。之后我又帮他找中药店,买来中药,请旅馆的师傅帮忙煎药吃,没想真的很快就好了。
在出版社期间,我们还组织出版社里的编辑与麦孟竹进行了一次座谈会,会上很多年轻编辑都希望和他说英文,麦孟竹不干,他老是说中文,还说要珍惜学习中文的机会。
时间一晃就过去了,《中医十大类方》翻译了一小部分,因为他还要去南京中医药大学听黄教授的课,有时还利用星期天去上门诊。通过听课,他对这本书的作者更加敬佩。他和黄煌教授上了几次门诊,对我说,要拜师学艺。我开玩笑,要他买红蜡烛!
最近麦孟竹回美国了,但还是不时地来信。几天前,麦孟竹又来信了,他想在今年的下半年再来南京,不过这次他还要带一些美国学生来,希望到时候能到出版社里来,进行学习交流。 |
上一篇:[推荐]日本:汉方药业发展战略下一篇:[原创]古方助我此病安康度晚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