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热搜: 体质 药证 方证
查看: 12104|回复: 55

重读《伤寒论》29条

  [复制链接]

27

主题

6301

积分

9537 小时

在线时间

博士生

Rank: 6Rank: 6

积分
6301
发表于 2018-5-28 11:07:1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coorus 于 2018-5-28 11:42 编辑

(29)伤寒,脉浮,自汗出,小便数,心烦,微恶寒,脚挛急,反与桂枝汤,(欲攻其表,此误也,)得之便厥,咽中干,烦躁,吐逆者,作甘草干姜汤与之(,以复其阳)。若厥愈足温者,更作芍药甘草汤与之(,其脚即伸)。若胃气不和,谵语者,少与调胃承气汤。若重发汗,复加烧针者,四逆汤主之。


括号里是康平本认为的后人注解。这条貌似挺复杂的,说说我的理解。先不管后面用的四个方,就看病人是怎么回事。医者为什么“与桂枝汤”?因为看到病人脉浮、自汗出、微恶寒,以为就是个太阳中风,但他没有细想小便数、心烦、脚挛急是怎么回事,结果“得之便厥,咽中干,烦躁,吐逆”,显然是误治了,那么病人本来是什么病?


很多人说是少阴病,桂枝加附子汤证,这勉强能解释“得之便厥”,但不好解释“咽中干,烦躁,吐逆”和一开始的“心烦”,虽然干姜附子汤证有“昼日烦躁不得眠”,但人家不呕不渴,脉也不浮,“脉沉微”。


所以我倾向于把这个“得之便厥”看成热厥,有了这个看法,其余部分就很容易理顺了。“脉浮,自汗出,小便数,心烦,微恶寒,脚挛急”,除了“微恶寒”,其他情况都可以来自阳明病,自汗出、小便数,津液大伤之后就出现了“脚挛急”,这可能是大承气汤证独有的,其脉当是浮而涩,《金匮》痉病篇里就有用大承气汤的一条,正有“脚挛急”,《金匮》宿食篇有一条:“问曰:人病有宿食,何以别之?师曰:寸口脉浮而大,按之反涩,尺中亦微而涩,故知有宿食,大承气汤主之。”微恶寒呢,其实不是表证,而是津液过伤之后的表现,白虎加人参汤证也会有这种情况,这个恶寒不会很厉害。


再看原文用的方子,基本都是一次治一个症状,机械对应,并且彻底误导了我们对病人病情的理解。先用甘草干姜汤治厥,就算是寒厥,也不该用这个方,必须用附子来恢复津液;再用芍药甘草汤治脚挛急,如果是阴证的脚挛急,用附子剂,比如四逆汤、四逆加人参汤、茯苓四逆汤之类就能恢复了,不用单独治;然后用调胃承气汤治谵语,因为他考虑到烦躁厉害了就会谵语,咦?说好的阴证呢?突然就当实热证来治了。最后一个四逆汤要表达什么?是接着前面甘草干姜汤说的,把前文的“反与桂枝汤”当作“重发汗”伤津液来处理,阴证误发汗之后,轻者用甘草干姜汤,“复加烧针”的重者就要用四逆汤了,他是这样的逻辑。BTW,《伤寒论》里有不少条文都把桂枝汤当作发汗剂,这是一个很严重的错误。


总之,这条用桂枝汤误治前和误治后,都应该用大承气汤。“伤寒,脉浮,自汗出,小便数,心烦,微恶寒,脚挛急,反与桂枝汤,得之便厥,咽中干,烦躁,吐逆者,可与大承气汤。”是不是很颠覆?







上一篇:请教一个关于几个神兽汤的老问题
下一篇:求教 花椒出汗怎么做

114

主题

4727

积分

2591 小时

在线时间

硕士生

腌老黑豆的脚后跟。

Rank: 5Rank: 5

积分
4727
QQ
发表于 2018-5-28 12:11:36 | 显示全部楼层
临床症状真假难辨,寒热错杂,真寒假热,假寒真热,阴竭津亡,莫名其妙,经旨,经旨,雾里看花,难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

主题

2327

积分

4167 小时

在线时间

硕士生

Rank: 5Rank: 5

积分
2327
发表于 2018-5-28 12:29:35 | 显示全部楼层
你没有搞明白桂枝汤之前的是怎么来的,所以才会乱说是大承气的。从学术上看,是大胆,实际上就是在杀人!

“伤寒,脉浮,自汗出,小便数,心烦,微恶寒,脚挛急”,这是什么病?怎么来的?源是什么?热厥的依据是什么?什么病就发展成热厥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

主题

2327

积分

4167 小时

在线时间

硕士生

Rank: 5Rank: 5

积分
2327
发表于 2018-5-28 17:01:04 | 显示全部楼层
伤寒论很有体系,同时也可以当医案集读。
当我读了下面的一个医案后,明白伤寒论这条的来龙去脉。
“伤寒,脉浮,自汗出,小便数,心烦,微恶寒,脚挛急”,是伤寒病发汗不当过汗所致,而且是多次过汗所致,和虚人汗法太过所致一样,下面的医案给出了脉象,就更好说明了。此时肯定不能用大承气的。
仲师给出了他的处理方式,而下面医案中也给出了处理方式,守方就是下策了。

1.jpg
2.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448

积分

1296 小时

在线时间

初中生

Rank: 2

积分
448
发表于 2018-5-28 17:36:57 | 显示全部楼层

RE: 重读《伤寒论》29条




1、“小便数”这一点就排除了阳明病;
2、甘草干姜汤,辛甘化阳;
3、芍药甘草汤,酸甘化阴;
4、此条是阴阳俱虚,先救阳再救阴;
5、后面假设的谵语正是胃中津液虚;
6、“重发汗,复加烧针者,四逆汤主之”,这是亡阳了,比上面阳虚更严重;
7、本条文描述的病人自身阴阳已虚,提示不能按通常的治法,正所谓“实人伤寒发其汗,虚人伤寒建其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7

主题

6301

积分

9537 小时

在线时间

博士生

Rank: 6Rank: 6

积分
6301
 楼主| 发表于 2018-5-28 18:13:45 | 显示全部楼层

RE: 重读《伤寒论》29条

本帖最后由 coorus 于 2018-5-28 18:26 编辑
qianliang780526 发表于 2018-5-28 17:01
伤寒论很有体系,同时也可以当医案集读。
当我读了下面的一个医案后,明白伤寒论这条的来龙去脉。
“伤寒, ...

29条跟你举出的医案是很不一样的,比如起初的自汗出、小便数,后来的厥逆、吐逆,你这个医案里都没有,两者不能互相印证,倒正好需要区别开来。
发汗太过不一定会导致阳虚证,也可能病入阳明的。你这个医案里没说有没有恶寒,如果有恶寒,可以确定是阴证,但作者还是误治了,应该用茯苓四逆汤,不该用建中汤,建中汤所治的“虚人”,是指瘦人、营血虚的人,而不是阳虚的人;也不该用生脉饮,生脉饮是补阴的,治不了阳虚。后来病家吃了那么多人参,仍迁延日久,恐怕最后还是自愈的,失败的医案。
其实临床上,真要遇到29条这样的病人,是不至于让人困惑的,只要脉诊详细些,或者加一个腹诊,就很清楚了,但是29条条文现在就是这样写的,信息不太全,只好细细分析了,应该说,可能性最大的就是大承气汤证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7

主题

6301

积分

9537 小时

在线时间

博士生

Rank: 6Rank: 6

积分
6301
 楼主| 发表于 2018-5-28 18:36:01 | 显示全部楼层

RE: 重读《伤寒论》29条

buffonyu 发表于 2018-5-28 17:36
1、“小便数”这一点就排除了阳明病;
2、甘草干姜汤,辛甘化阳;
3、芍药甘草汤,酸甘化阴;

1、“小便数”怎么能排除阳明呢?反而必须要考虑阳明的可能性,请多读《伤寒论》吧。
条文中四个处方的思路大概跟你的4、5、6这三点是一致的,我已经在主贴中指出了。
2、3、7这几点涉及一些基本认识的差异,暂且不回复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448

积分

1296 小时

在线时间

初中生

Rank: 2

积分
448
发表于 2018-5-28 18:39:31 | 显示全部楼层

RE: 重读《伤寒论》29条

coorus 发表于 2018-5-28 18:36
1、“小便数”怎么能排除阳明呢?反而必须要考虑阳明的可能性,请多读《伤寒论》吧。
条文中四个处方的思 ...

1、小便数不是小便利;
2、汗与小便同源,汗多必然小便不会频数,反之亦然;
3、阳明病,法多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7

主题

6301

积分

9537 小时

在线时间

博士生

Rank: 6Rank: 6

积分
6301
 楼主| 发表于 2018-5-28 19:10:00 | 显示全部楼层

RE: 重读《伤寒论》29条

buffonyu 发表于 2018-5-28 18:39
1、小便数不是小便利;
2、汗与小便同源,汗多必然小便不会频数,反之亦然;
3、阳明病,法多汗;

1、请在《伤寒论》中搜索“小便数”,看有没有属于阳明病的。
2、汗多就小便少,或者小便多就汗少,这是理论上的,多汗多尿的情况也不少见。而且29条说的是“自汗出、小便数”,汗可能多,也可能不多,小便量可能多,也可能不多。
3、阳明病常见多汗,但这也是不一定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448

积分

1296 小时

在线时间

初中生

Rank: 2

积分
448
发表于 2018-5-28 19:16:32 | 显示全部楼层

RE: 重读《伤寒论》29条

coorus 发表于 2018-5-28 19:10
1、请在《伤寒论》中搜索“小便数”,看有没有属于阳明病的。
2、汗多就小便少,或者小便多就汗少,这是理 ...

我当然是搜过,《伤寒论》中398条里有小便数的共有4条,分别是29、244、247和250。
小便数实际上是阳不摄阴导致的,阳虚到相当程度才会出现。
而阳明病的汗出是里热蒸腾导致汗出,如果无汗那也是津液枯竭,汗无可汗,一派阳盛气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7

主题

6301

积分

9537 小时

在线时间

博士生

Rank: 6Rank: 6

积分
6301
 楼主| 发表于 2018-5-28 19:20:38 | 显示全部楼层

RE: 重读《伤寒论》29条

buffonyu 发表于 2018-5-28 19:16
我当然是搜过,《伤寒论》中398条里有小便数的共有4条,分别是29、244、247和250。
小便数实际上是阳不摄 ...

244、247和250都是阳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448

积分

1296 小时

在线时间

初中生

Rank: 2

积分
448
发表于 2018-5-28 20:03:27 | 显示全部楼层

RE: 重读《伤寒论》29条

coorus 发表于 2018-5-28 19:20
244、247和250都是阳虚?

244、250都是有表证先攻里,如何不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7

主题

6301

积分

9537 小时

在线时间

博士生

Rank: 6Rank: 6

积分
6301
 楼主| 发表于 2018-5-28 20:44:24 | 显示全部楼层

RE: 重读《伤寒论》29条

buffonyu 发表于 2018-5-28 20:03
244、250都是有表证先攻里,如何不虚?

原来你认为阳虚不摄阴跟胃中津液虚是一回事啊。好,那就顺着你的思路走下去,就说250条吧,是胃中津液虚,那么当用何方?条文里用小承气汤对不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448

积分

1296 小时

在线时间

初中生

Rank: 2

积分
448
发表于 2018-5-28 21:15:58 | 显示全部楼层

RE: 重读《伤寒论》29条

coorus 发表于 2018-5-28 20:44
原来你认为阳虚不摄阴跟胃中津液虚是一回事啊。好,那就顺着你的思路走下去,就说250条吧,是胃中津液虚 ...

我可没说是一回事,那是你自以为的。
但是津液与阴、阳之间存在着紧密联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7

主题

6301

积分

9537 小时

在线时间

博士生

Rank: 6Rank: 6

积分
6301
 楼主| 发表于 2018-5-28 21:45:57 | 显示全部楼层

RE: 重读《伤寒论》29条

buffonyu 发表于 2018-5-28 21:15
我可没说是一回事,那是你自以为的。
但是津液与阴、阳之间存在着紧密联系。
...

“后面假设的谵语正是胃中津液虚。”
“《伤寒论》中398条里有小便数的共有4条,分别是29、244、247和250。小便数实际上是阳不摄阴导致的,阳虚到相当程度才会出现。”
我问:244、247和250都是阳虚?你答:“244、250都是有表证先攻里,如何不虚?”

如果你承认诸承气汤证都有胃中津液虚的话,你说的阳虚不摄阴跟胃中津液虚还有啥区别呢?还能怎么理解?你不认也没关系,就把我14楼的问题回答一下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9

主题

1万

积分

1万

在线时间

博士生

纯青经方焰 继开铸精诚

Rank: 6Rank: 6

积分
11572
发表于 2018-5-29 09:01:35 | 显示全部楼层

  阳明热盛,皮肤血管扩张就多汗,内脏血管扩张就多尿,阳明病小便数(尿不多)的情况就更有可能了,下焦湿热刺激所致。

  第29条主要是“多汗+多尿”导致的全身津液虚,阳气损伤并不重,只是阴伤间接及阳而已,所以先用[甘草干姜汤]恢复胃中的津液,再用[芍药甘草汤]恢复四肢的津液。
  此证一开始并不用附子,而是先用[甘草干姜汤]恢复中气(脾胃及内脏之阴阳),重发汗复加烧针者真正阳气大损,这时才用[四逆汤]。
  [甘草干姜汤]中炙甘草4两,而干姜只有2两,温阳作用并不强烈,不是一个能“回阳救逆”的方子,干姜入脾胃,药效守而不走,用它的作用是让炙甘草补充的津液先充实脾胃及内脏。

  第247条就是阳明胃腑有热,内脏血管扩张,导致多尿->津液虚->大便硬:
  247.趺阳脉浮而涩,浮则胃气强,涩则小便数;浮涩相搏,大便则硬,其脾为约,麻子仁丸主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7

主题

6301

积分

9537 小时

在线时间

博士生

Rank: 6Rank: 6

积分
6301
 楼主| 发表于 2018-5-29 10:47:19 | 显示全部楼层

RE: 重读《伤寒论》29条

梦回杏林 发表于 2018-5-29 09:01
  阳明热盛,皮肤血管扩张就多汗,内脏血管扩张就多尿,阳明病小便数(尿不多)的情况就更有可能了,下 ...

“作甘草干姜汤与之,以复其阳,若厥愈足温者……”原文用甘草干姜汤就是为了恢复四肢津液、治厥逆的,你虽有心为其开脱(先不说用甘草干姜汤恢复中气的说法对不对),但它已经结结实实地招供了{:1_9:}

《伤寒论》自有其一以贯之的东西,把这东西找出来,就能分辨出书中的错误,把真仲景发扬光大,但世人不敏,像我这种处处挑原文毛病的人会被看成是《伤寒论》的叛徒,而那些颟顸和气、一桶浆糊、能把《伤寒论》每一字都解出深意的人反倒成了德艺双馨的学问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9

主题

1万

积分

1万

在线时间

博士生

纯青经方焰 继开铸精诚

Rank: 6Rank: 6

积分
11572
发表于 2018-5-29 11:42:03 | 显示全部楼层

RE: 重读《伤寒论》29条

coorus 发表于 2018-5-29 10:47
“作甘草干姜汤与之,以复其阳,若厥愈足温者……”原文用甘草干姜汤就是为了恢复四肢津液、治厥逆的,你 ...

  {:1_3:}那此证患者为何会“厥”呢?
  人体很“聪明”,全身津液都不足的时候,会自动的“舍车保帅”,先顾内脏。
  用药也是顺这个势,先补中气,即先充实脾胃及内脏之阴阳,中气足了阳气外顾则厥愈足温,暂时脱离生命危险了,但因为之前多汗多尿,阴津仍然不足,四肢还有挛急,故再用[芍药甘草汤]养阴缓急,就不再用干姜守中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7

主题

6301

积分

9537 小时

在线时间

博士生

Rank: 6Rank: 6

积分
6301
 楼主| 发表于 2018-5-29 12:35:17 | 显示全部楼层

RE: 重读《伤寒论》29条

本帖最后由 coorus 于 2018-5-29 12:36 编辑
梦回杏林 发表于 2018-5-29 11:42
  那此证患者为何会“厥”呢?
  人体很“聪明”,全身津液都不足的时候,会自动的“舍车保帅 ...

如果是阳虚的厥逆、四肢挛急,必须用附子,用甘草干姜汤救不了厥逆,用芍药甘草汤也救不了挛急,只能误事,也不用考虑什么先内后外,用个四逆汤一块儿都治了,如388条:吐利,汗出,发热恶寒,四肢拘急,手足厥冷者,四逆汤主之。你看,不分内外先后,连芍药都不用。强解原文只能背叛仲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9

主题

1万

积分

1万

在线时间

博士生

纯青经方焰 继开铸精诚

Rank: 6Rank: 6

积分
11572
发表于 2018-5-29 12:41:00 | 显示全部楼层

RE: 重读《伤寒论》29条

coorus 发表于 2018-5-29 12:35
如果是阳虚的厥逆、四肢挛急,必须用附子,用甘草干姜汤救不了厥逆,用芍药甘草汤也救不了挛急,只能误事 ...

  阴阳两虚,而且以阴虚为主,阳两虚的程度没有达到用“四逆辈”的程度,后面“重发汗复用烧针者”才达到使用[四逆汤]回阳救逆的程度了。
  如果此阴阳两虚证已经达到使用“四逆辈”的地步,那再“重发汗复用烧针者”基本上就没命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7

主题

6301

积分

9537 小时

在线时间

博士生

Rank: 6Rank: 6

积分
6301
 楼主| 发表于 2018-5-29 12:55:12 | 显示全部楼层

RE: 重读《伤寒论》29条

梦回杏林 发表于 2018-5-29 12:41
  阴阳两虚,而且以阴虚为主,阳两虚的程度没有达到用“四逆辈”的程度,后面“重发汗复用烧针者”才达 ...


这不是程度的问题,是性质的问题,甘草、干姜不能治阳虚就是不能,不是能治轻不能治重。

四逆汤又成了治阴阳两虚的了。。你这真是不断暴露认知问题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9

主题

1万

积分

1万

在线时间

博士生

纯青经方焰 继开铸精诚

Rank: 6Rank: 6

积分
11572
发表于 2018-5-29 13:11:04 | 显示全部楼层

RE: 重读《伤寒论》29条

coorus 发表于 2018-5-29 12:55
这不是程度的问题,是性质的问题,甘草、干姜不能治阳虚就是不能,不是能治轻不能治重。

四逆汤又成了 ...

  是是,算我强解伤寒论,老师正解。{:1_12:}
  阴阳互生互根,大汗亡阳,就只伤阳不伤阴了吗,恐怕只是伤阳为主要矛盾,如果阴也到了衰竭的程度,还得[通脉四逆加猪胆汁汤]呢,“回阳救逆”的方子干嘛要加猪胆汁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主题

2205

积分

5223 小时

在线时间

硕士生

Rank: 5Rank: 5

积分
2205
发表于 2018-5-29 19:18:3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songtao 于 2019-6-8 20:51 编辑

{:1_2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56

主题

5727

积分

4736 小时

在线时间

博士生

Rank: 6Rank: 6

积分
5727
发表于 2018-5-30 06:38:57 | 显示全部楼层
脚挛急,是小腿腓肠肌挛急疼痛。挛急和拘急不同。挛急,是肌肉上的筋脉挛缩,表现为肌肉能屈不能伸;拘急,是肌肉上的筋脉拘束,表现为不能屈伸。如20条:“四肢微急,难以屈伸者,桂枝加附子汤主之。”四肢微急,是四肢稍微拘急。四肢微急者为难以屈伸,四肢拘急者为不能屈伸。
脚挛急之症,有虚实之别。
实证脚挛急,为热盛动风,必齘齿,而无小便数。如《金匮要略》曰:“太阳病,无汗而小便反少,气上冲胸,口噤不得语,欲作刚痉。葛根汤主之。”欲作刚痉,是胃气上冲,气上而不下,所以小便少。刚痉则是胃热过盛,上冲更甚,以致全身痉挛,上有口噤、齘齿,中有卧不着席,下有脚挛急,一并发作。如《金匮要略》曰:“痉为病,(一本痉字上有刚字。)胸满口噤,卧不着席,脚挛急,必齘齿,可与大承气汤。”
虚证脚挛急,没有全身动风之实象,且有小便数,则为局部阴气亏虚,不能充养小腿筋脉,故只有脚挛急,而没有全身痉挛。芍药甘草汤,俗名去杖汤,用于虚证脚挛急,效果确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7

主题

6301

积分

9537 小时

在线时间

博士生

Rank: 6Rank: 6

积分
6301
 楼主| 发表于 2018-5-30 10:09:58 | 显示全部楼层

RE: 重读《伤寒论》29条

songtao 发表于 2018-5-29 19:18
我说三个问题,
第一,疾病是个整体,不可分开来看,比如本案伤寒,脉浮,自汗出,小便数,心烦,微恶寒, ...

你说得不错,疾病要整体看,所以一个症状会有很多种可能性,要根据其他信息去排除一些可能性,才能作出准确判断。你说“伤寒,脉浮,自汗出”是太阳病,这个错了,首先“伤寒”二字开头的条文,绝大部分不是太阳伤寒,“伤寒”只是“发热”的代名词,那么“脉浮,发热,自汗出”是什么病呢?没有其他条件的话,是不能确定的。另外,小便数可以是热,可以是寒,也是不确定的;脚挛急,可以是热,可以是寒,也是不确定的。

我认为,因为条文里用了芍药甘草汤,你又觉得必须接受,再反过来把无法确定病机的症状确定下来,这就是颠倒了,何况在29条中,你还要为多次用药找理由,这不是诊断了,这成了一道证明题。其实一开始就不能假设任何条文里的用药是绝对正确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7

主题

6301

积分

9537 小时

在线时间

博士生

Rank: 6Rank: 6

积分
6301
 楼主| 发表于 2018-5-30 10:44:24 | 显示全部楼层

RE: 重读《伤寒论》29条

李国栋 发表于 2018-5-30 06:38
脚挛急,是小腿腓肠肌挛急疼痛。挛急和拘急不同。挛急,是肌肉上的筋脉挛缩,表现为肌肉能屈不能伸;拘急, ...

我也注意到了挛急和拘急这两个词,但我认为是一样的,急就是紧,拘和挛都是捆绑、限制的意思,不论是何种原因引起的,都是肌肉痉挛,也就是肌肉自发的强制性收缩,这时,不但“伸”有困难,“屈”也同样困难,所以肌肉痉挛根本不存在“难以屈伸”和“能屈不能伸”的差别。

至于用“小便数”来区别两种痉挛,我看不靠谱。阳明病有“小便数,大便因硬”的情况,等到津液耗伤得多了,小便自然无法再数,我认为这正是29条的情况;而芍药甘草汤证与小便数不数应该没有什么关系,原文认为这个小便数是寒,所以用了甘草干姜汤,应该不关芍药甘草汤的事,不知李老师说芍药甘草汤证有小便数还有没有其他证据?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主题

2205

积分

5223 小时

在线时间

硕士生

Rank: 5Rank: 5

积分
2205
发表于 2018-5-30 11:07:42 | 显示全部楼层

RE: 重读《伤寒论》29条f

本帖最后由 songtao 于 2018-5-30 11:09 编辑

{:1_3:}发多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主题

2205

积分

5223 小时

在线时间

硕士生

Rank: 5Rank: 5

积分
2205
发表于 2018-5-30 11:07:52 | 显示全部楼层

RE: 重读《伤寒论》29条

本帖最后由 songtao 于 2018-5-30 11:10 编辑
{:1_3:}发多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主题

2205

积分

5223 小时

在线时间

硕士生

Rank: 5Rank: 5

积分
2205
发表于 2018-5-30 11:07:55 | 显示全部楼层

RE: 重读《伤寒论》29条

本帖最后由 songtao 于 2019-6-8 20:50 编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7

主题

6301

积分

9537 小时

在线时间

博士生

Rank: 6Rank: 6

积分
6301
 楼主| 发表于 2018-5-30 11:36:57 | 显示全部楼层

RE: 重读《伤寒论》29条

songtao 发表于 2018-5-30 11:07
你的问题是没有把脚挛急搞清楚,注意,我说的是不仅仅是脚挛急这个症状,还有脚挛急导致全身的问题,本证 ...

29条的争议,最关键的原因是条文本身信息不足,我前面也说过,如果有个腹诊或者脉诊更详细些,就不会有这些争议了,许多医案也是这样,不规范,信息不足,所以看医案不是个好的学习方法。
现在条文在服桂枝汤后是先按阳虚处理的,但也没处理对,方子用得很莫名,还分先后,还怕出现里热用了硝黄,完全不符合仲景的章法。如果是阳虚,我会用茯苓四逆汤,芍药可加可不加,有什么好分先后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56

主题

5727

积分

4736 小时

在线时间

博士生

Rank: 6Rank: 6

积分
5727
发表于 2018-5-30 14:17:04 | 显示全部楼层

RE: 重读《伤寒论》29条

coorus 发表于 2018-5-30 10:44
我也注意到了挛急和拘急这两个词,但我认为是一样的,急就是紧,拘和挛都是捆绑、限制的意思,不论是何种 ...

挛急和痉挛不一样。痉是抽动,挛是收缩。痉挛是以抽搐为显著表现;挛急是以收缩为显著表现。难以屈伸是稍微拘急。不能屈伸是拘急。拘急是不由自主的抽搐抖动。挛急是只有收缩而没有抽搐。
原文小便数是内(半表半里)热,不是里(胃)寒,里寒者必有呕吐。原文小便数者,并没有外寒手足厥冷,也没有里寒吐逆。反与桂枝,误攻其表,才出现了外寒手足厥和里寒吐逆,所以作甘草干姜汤与之,以复其阳。
原文“脉浮,小便数,心烦”就是内热阴虚的直接证据,内热迫津液从小便出,所以小便数,小便数则消耗营血,因而出现脚挛急。小便数、心烦、脚挛急为内外俱虚,法当与芍药甘草汤先救其虚。“脉浮,自汗出,微恶寒”虽然为表证未解,也不能攻其表。攻表伤阳,得之便厥,原本只有阴虚,结果变为阴阳两虚,烦躁吐逆,都出现了。吐逆是里(胃肠)部虚寒,法当先救里,故作甘草干姜汤与之,以复其阳。待其阳复厥愈足温,更作芍药甘草汤与之,以复其阴,其脚即伸。与甘草干姜汤,若其人出现胃热谵语者,少与调胃承气汤,小和其胃气。若重发汗,复加烧针者,必然大汗亡阳,四肢厥逆,四逆汤主之。29条之治则治法,井然有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7

主题

6301

积分

9537 小时

在线时间

博士生

Rank: 6Rank: 6

积分
6301
 楼主| 发表于 2018-5-30 14:51:57 | 显示全部楼层

RE: 重读《伤寒论》29条

本帖最后由 coorus 于 2018-5-30 14:53 编辑
李国栋 发表于 2018-5-30 14:17
挛急和痉挛不一样。痉是抽动,挛是收缩。痉挛是以抽搐为显著表现;挛急是以收缩为显著表现。难以屈伸是稍 ...

李老师的想法又是另一种,病人本是阴虚有热,又有太阳中风,服桂枝汤后却阳也虚了,胃也寒了?难以理解,桂枝汤毕竟是个平和偏温的方啊,况且按您的理解,病人本有营弱卫强的问题,正适用桂枝,何至于伤阳致厥?我认为这种情况出现热厥和里热的可能性反倒大一些。
再退一步讲,真的出现了阴阳两虚,这时只用甘草干姜汤就不怕增热伤阴了?还是说,反正还有调胃承气汤作后手?这种拆东墙补西墙的治疗真的对吗?
再退一步讲,用调胃承气汤虽能解胃热,但刚救回来的阴和阳,不就又被伤了吗?芒硝解热可是会带走大量体液的。
29条这几个方真是处处有问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7

主题

6301

积分

9537 小时

在线时间

博士生

Rank: 6Rank: 6

积分
6301
 楼主| 发表于 2018-5-30 15:07:57 | 显示全部楼层
挛急、拘急、痉挛都是一回事,痉跟急差不多,是紧、强直的意思,它们都没有抽搐的意思,但是确实会发生抽搐抖动的情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56

主题

5727

积分

4736 小时

在线时间

博士生

Rank: 6Rank: 6

积分
5727
发表于 2018-5-30 18:47:39 | 显示全部楼层

RE: 重读《伤寒论》29条

coorus 发表于 2018-5-30 14:51
李老师的想法又是另一种,病人本是阴虚有热,又有太阳中风,服桂枝汤后却阳也虚了,胃也寒了?难以理解, ...

病人本是半表半里(心)部营阴虚心烦,不是里(胃)部实热,服桂枝汤后,伤其阳必虚其胃,因本为半表半里部心营虚,里部胃气自然不会实,故伤其外必虚其里。桂枝汤是攻表方,不是补表方,29条之营血已经虚到脚挛急的程度了,岂可攻其表?攻表则更虚其营血,累及其里。假如脚挛急是里部实热,必然口禁,小便少。此证脉浮,小便数,脚挛急,必然不是里热动风,里热动风脚挛急者必然脉沉,小便少。《金匮要略》之刚痉脚挛急者小便少就是明证。痉病不是脉浮,而是脉沉。如《金匮要略》曰:“暴腹胀大者,为欲解,脉如故;反伏弦者,痉。”“夫痉脉,按之紧如弦,直上下行。(一作:筑筑而弦。《脉经》云:痉家,其脉伏坚,直上下。)”“太阳病,其证备,身体强,几几然,脉反沉迟,此为痉。”
29条是脉浮、小便数、脚挛急;不是脉沉、小便少、脚挛急、口禁。故可明确此条脚挛急是内虚,不是里实,所以与桂枝汤攻其外,才会虚其里。
与甘草干姜汤方,甘草用量倍于干姜,就是预防伤里(胃)阴;假如还是有点伤里(胃)阴,出现胃热谵语,才当少与调胃承气汤,小和其胃。请注意,是“少与调胃承气汤”。如果原本是里(胃)热,与甘草干姜汤,出现谵语,就不是少与调胃承气汤了,而应是大承气汤主之。用药难以一点不偏,所以仲景总是强调中病即止,服攻表药,若一服汗出病瘥,则止后服;服攻里药,若一服得利,则止后服。人体里寒而阳气自复者,还有阳复太过,变为里热者,如332、339条。那么29条与甘草干姜汤以复其阳,假如出现里热谵语,又有什么可奇怪呢?
千年一圣贤,仲景传书日月悬。经典之高境界,够后人千年登攀的。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27

主题

6301

积分

9537 小时

在线时间

博士生

Rank: 6Rank: 6

积分
6301
 楼主| 发表于 2018-5-30 20:50:54 | 显示全部楼层

RE: 重读《伤寒论》29条

李国栋 发表于 2018-5-30 18:47
病人本是半表半里(心)部营阴虚心烦,不是里(胃)部实热,服桂枝汤后,伤其阳必虚其胃,因本为半表半里 ...

桂枝汤中的甘草、生姜、大枣、芍药,要么补营,要么温中,桂枝损卫,怎么个虚其营?怎么个寒其胃?绝无此理。服桂枝汤后的烦躁、咽干、厥逆、吐逆只能是增加了胃中实热所致,而病人此前的心烦必属阳明里热。

看来我们又只能各自保留意见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56

主题

5727

积分

4736 小时

在线时间

博士生

Rank: 6Rank: 6

积分
5727
发表于 2018-5-30 22:13:43 | 显示全部楼层

RE: 重读《伤寒论》29条

coorus 发表于 2018-5-30 20:50
桂枝汤中的甘草、生姜、大枣、芍药,要么补营,要么温中,桂枝损卫,怎么个虚其营?怎么个寒其胃?绝无此 ...

生姜具有发散作用,主发散心下之水气,而不主温中;温中是干姜,如大建中汤方证“腹中寒”用干姜而不用生姜,理中汤证“腹中冷”用干姜而不用生姜。
桂枝汤方芍药泄胃怎能增加胃中实热?太阴虚寒证忌芍药,证明芍药不能温中。
麻黄汤证脉浮紧无汗,就是营气实,所以用麻黄桂枝泄卫,卫气得泄,则营气得和,脉紧得缓。29条脉浮自汗出,营气不实,用桂枝泄卫,必损营气,而小便数、脚挛急者为营气亏虚,反与桂枝攻其表,则表气更虚,故而手足厥;芍药又泄胃,则里气又受损而变冷,故而吐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961

积分

2700 小时

在线时间

高中生

Rank: 3Rank: 3

积分
961
发表于 2018-5-31 08:33:1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柴桂方应 于 2018-5-31 08:35 编辑

伤寒,脉浮,自汗出,小便数,心烦,微恶寒,脚挛急-----阳旦汤证,桂枝汤证是营弱卫强,阳旦汤证是营强卫弱,所以张仲景提到了“反用桂枝汤”。卫弱运行减弱,心阳运行不畅,肌表失温故微恶寒,脚挛急,心阳停滞于上焦则心烦,自汗出,小便数者卫气不固。看问题要问为什么张仲景这样说,这样说的目的是什么,才能区分。为什么叫阳旦,旦不是早晨,是阳气在上不下行。所以,本条文提到了心烦与微恶寒,脚挛急并见。使用甘草干姜汤复阳之行,其实就是引血下行,让停滞于上焦的心阳得以运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7

主题

6301

积分

9537 小时

在线时间

博士生

Rank: 6Rank: 6

积分
6301
 楼主| 发表于 2018-5-31 10:02:01 | 显示全部楼层

RE: 重读《伤寒论》29条

李国栋 发表于 2018-5-30 22:13
生姜具有发散作用,主发散心下之水气,而不主温中;温中是干姜,如大建中汤方证“腹中寒”用干姜而不用生 ...

生姜温中无疑,只是在《伤寒论》中干姜生姜有分工,干姜温中治寒泻,生姜温中治寒吐而已,“芍药又泄胃,则里气又受损而变冷”,只因您要维护用桂枝汤后导致胃寒的观点,就不考虑生姜温中止呕的作用了?就不考虑甘草、大枣的护胃之功了?这是先有定见,后找理由了。
“营气不实,用桂枝泄卫,必损营气”,这时候就不考虑芍药、甘草、大枣都是补营的了?桂枝汤突然就变成营卫两泄的方子了?
李老师,不要无条件地接受原文,仲景虽伟大,但《伤寒论》在流传中会出错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7

主题

6301

积分

9537 小时

在线时间

博士生

Rank: 6Rank: 6

积分
6301
 楼主| 发表于 2018-5-31 10:17:05 | 显示全部楼层

RE: 重读《伤寒论》29条

柴桂方应 发表于 2018-5-31 08:33
伤寒,脉浮,自汗出,小便数,心烦,微恶寒,脚挛急-----阳旦汤证,桂枝汤证是营弱卫强,阳旦汤证是营强卫 ...

30条说:“证象阳旦,按法治之而增剧……”伤寒论说的阳旦就是桂枝汤,《辅行诀》中的小阳旦汤也是桂枝汤,正阳旦汤多个饴糖,大阳旦汤多了饴糖、黄芪、人参,基础都是桂枝汤,不知你说的阳旦汤是什么组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3

主题

1694

积分

3158 小时

在线时间

硕士生

Rank: 5Rank: 5

积分
1694
发表于 2018-5-31 12:38:11 来自手机发布 | 显示全部楼层
病人已经吐逆了,胃气将败,还用大承气汤来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56

主题

5727

积分

4736 小时

在线时间

博士生

Rank: 6Rank: 6

积分
5727
发表于 2018-5-31 13:54:32 | 显示全部楼层

RE: 重读《伤寒论》29条

coorus 发表于 2018-5-31 10:02
生姜温中无疑,只是在《伤寒论》中干姜生姜有分工,干姜温中治寒泻,生姜温中治寒吐而已,“芍药又泄胃, ...

桂枝汤攻表,适用于气上冲的实证,气虚不上冲者,不得与之。29条“小便数,脚挛急”是营血虚,气下流的表现,与桂枝汤则犯虚虚之戒,故得之便厥,烦躁吐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7

主题

6301

积分

9537 小时

在线时间

博士生

Rank: 6Rank: 6

积分
6301
 楼主| 发表于 2018-5-31 15:10:16 | 显示全部楼层

RE: 重读《伤寒论》29条

海豹飞船 发表于 2018-5-31 12:38
病人已经吐逆了,胃气将败,还用大承气汤来攻?

吐逆是寒吐还是热吐正是一个值得商榷之处,您没有好好看文章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961

积分

2700 小时

在线时间

高中生

Rank: 3Rank: 3

积分
961
发表于 2018-5-31 15:50:42 | 显示全部楼层

RE: 重读《伤寒论》29条

coorus 发表于 2018-5-31 10:17
30条说:“证象阳旦,按法治之而增剧……”伤寒论说的阳旦就是桂枝汤,《辅行诀》中的小阳旦汤也是桂枝汤 ...

张仲景说阳旦汤就是桂枝汤了?辅行诀伪书,不能信。
张仲景提到,证象阳旦,但是不确定就是阳旦,只是象,其次,按法治之而增剧,这里说的按法,本来就是错误的,29条张仲景指出不能用桂枝的,所以“反与桂枝,欲攻其表,此误也。得之便厥、咽中干、烦躁吐逆者,作甘草干姜汤与之,以复其阳”
30条张仲景提到“病形象桂枝,因加附子参其间,增桂令汗出,附子温经,亡阳故也”,病形象桂枝,看来不是桂枝的病机而误用桂枝,看到微恶寒,脚挛急而加附子,导致阳气妄行于上,出现了厥逆,咽中干,烦躁的表现。
通过这两条张仲景都指出了不能用桂枝,难道阳旦汤还是桂枝汤吗?本来阳旦证不能用桂枝,就是因为表现有发热恶寒,汗出,所以29.30条前面的都是他医辨证用药错误后,出现了变证,张仲景根据表现而写的,指出“脉浮、自汗出、小便数、心烦、微恶寒、脚挛急”这些表现就是阳旦证,从表现上像是桂枝汤证,但是不是,所以30条用了两个“象”字,这在伤寒论上是很少用这个字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7

主题

6301

积分

9537 小时

在线时间

博士生

Rank: 6Rank: 6

积分
6301
 楼主| 发表于 2018-5-31 16:20:15 | 显示全部楼层

RE: 重读《伤寒论》29条

柴桂方应 发表于 2018-5-31 15:50
张仲景说阳旦汤就是桂枝汤了?辅行诀伪书,不能信。
张仲景提到,证象阳旦,但是不确定就是阳旦,只是象 ...

30条是解释29条的,从“证象阳旦,按法治之而增剧”这一句就知道阳旦是指桂枝汤了,“按法”即按阳旦法。请仔细读几遍。

30条是胡说八道了,甚至说“增桂令汗出,附子温经,亡阳故也”,说桂枝发汗、附子亡阳,全搞反了,这条肯定不是仲景写的,所以解释29条时,我完全不引用这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主题

927

积分

1408 小时

在线时间

高中生

Rank: 3Rank: 3

积分
927
发表于 2018-5-31 17:26:49 | 显示全部楼层
桂枝汤是中风,麻黄汤是中寒。29条是中暑,中的是热气,要能认清中之邪为热,你往下理一定能理通,29条前面还可以加点,中暑之初,暑气在表,必有大热,可用白虎汤。另甘草干姜汤,不仅可温中阳,也可清心肺之热,引热以下行。黄帝内经运气7篇对这一条的理解有很大的帮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7

主题

6301

积分

9537 小时

在线时间

博士生

Rank: 6Rank: 6

积分
6301
 楼主| 发表于 2018-6-1 10:55:03 | 显示全部楼层

RE: 重读《伤寒论》29条

神秘太阳 发表于 2018-5-31 17:26
桂枝汤是中风,麻黄汤是中寒。29条是中暑,中的是热气,要能认清中之邪为热,你往下理一定能理通,29条前面 ...

其实我本来也认为29条一开始是白虎汤证,但仔细分析,就认为情况要更加严重,非大承气汤不能救。昨晚刚听说一个病例,病人突然翻白眼、手蜷缩、手凉,医院说是神经性痉挛,原来是多日没大便,大便一通就缓过来了。

运气学说,不好意思,我认为是错的,错的东西也会有用,但算命式的有用不适合用在治病救人上,还是放过病人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7

主题

6301

积分

9537 小时

在线时间

博士生

Rank: 6Rank: 6

积分
6301
 楼主| 发表于 2020-3-20 11:45: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最近又看见讨论29条的帖子,在论坛上一搜,相关帖子一共有11个,其中一个就是本帖。主贴的见解略有改变:病人服桂枝汤前应该是有表证的,还有阳明病,但不能确定为大承气汤证,而是从白虎加人参汤证到诸承气汤证都有可能。

原文出的四个方,我现在称之为庸医误治示范大全~

理解的关键在于:“得之便厥”的厥是寒厥还是热厥?若是寒厥,为何服桂枝汤会导致寒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4

主题

1932

积分

2839 小时

在线时间

硕士生

Rank: 5Rank: 5

积分
1932
发表于 2020-4-11 03:41:52 | 显示全部楼层
赞同李师的观点!
我讲下我的理解:
“脉浮,自汗出,微恶寒”。似桂枝汤证,但还有“心烦,小便数,脚挛急”。这就不是桂枝汤证了。
先看“脚挛急”,虚证、实证都可出现脚挛急,其病机,都是津伤、津液不足。看这一段,没有热盛伤津的依据,“心烦”是不能证明热盛伤津的。“小便数”,则可导致伤津,津伤可至“心烦”。
再看“脉浮,自汗出,微恶寒”。此为桂枝汤证的主证。桂枝汤证的病机是“卫强营弱”,邪加于卫,叫卫强,“病常自汗出者,此为营气和,营气和者,外不谐,此为卫气不共营气谐和故而”。“病人脏无他病,时发热自汗出者,此为卫气不和也.........”,根据这两条看,桂枝汤证是邪加于卫,导致卫强,营相对于卫来说,则弱了。
再看此条,有津伤,津伤则至营弱,卫相对于营来说则强了,因而出现了“营弱卫强”。
桂枝汤是邪加于卫,导致卫强,用桂枝汤发汗解肌,邪随汗出,则愈。
此条是津伤,导致营弱,用芍药甘草汤补其津,则营卫和。
如“反与桂枝,欲攻其表”,本就津伤,再用桂枝汤解肌发汗,则过汗亡阳,因此“得之便厥,咽中干,烦躁吐逆”,“作甘草干姜汤与之,以复其阳。”因亡阳不重,故不用附子(可看做四逆汤去附子),另,附子大热,有伤阴之弊也是原因之一。在此津伤、亡阳的情况下,先复其阳,再救其阴(津),在复其阳时,有可能出现阳明证,如出现,则“少于调胃承气汤”,如亡阳重者,即“重发汗,复加烧针”,则用四逆汤。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7

主题

6301

积分

9537 小时

在线时间

博士生

Rank: 6Rank: 6

积分
6301
 楼主| 发表于 2020-4-11 13:05:39 | 显示全部楼层

RE: 重读《伤寒论》29条

本帖最后由 coorus 于 2020-4-11 13:23 编辑
mgha 发表于 2020-4-11 03:41
赞同李师的观点!
我讲下我的理解:
“脉浮,自汗出,微恶寒”。似桂枝汤证,但还有“心烦,小便数,脚挛急 ...

卫强营弱的结果就是汗出,这个汗出就是身体主动在损卫,但同时也在损营,所以汗出不会好。用桂枝汤不是发汗,而是损卫增营,营卫平衡了,就止汗了。所以,如果29条起初是个营弱卫强的病,用桂枝汤就能好,如果是个营弱卫强且阳虚的病,即桂枝加附子汤证,用桂枝汤虽然不会好,但绝不至于加重营弱和阳虚。所以反过来就该认为起初病人并不是桂枝加附子汤证。

亡阳必用附子,没有用甘草干姜汤这个太阴病方的道理;如果阴阳两虚,当加人参而非去附子,用四逆加人参汤或茯苓四逆汤,先救阳后救阴反而顾此失彼,为临床大忌。如果按桂枝加附子汤证的思路,病人本无里热里实,复阳之后,出现白虎汤证的可能都微乎其微,更不可能直接变成调胃承气汤证。所以我说29条的处方是个误治大全,没一个对的,完全违背仲景之法。

最重要的问题,是大家早已认定29条的每个处方都是正确的,所以必须给它找理由,才会有那么多理解,其实当你真的面对29条起初的描述,第一个反应应该是条件不足,无法出方,看到用桂枝汤出问题之后,才能反推出病人原本是太阳中风加上阳明里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主题

838

积分

1561 小时

在线时间

高中生

Rank: 3Rank: 3

积分
838
发表于 2020-4-11 20:01:43 | 显示全部楼层

RE: 重读《伤寒论》29条

coorus 发表于 2020-4-11 13:05
卫强营弱的结果就是汗出,这个汗出就是身体主动在损卫,但同时也在损营,所以汗出不会好。用桂枝汤不是发 ...

越说越离谱了,还出来阳明病了,若太阳阳明合病先解表有何误?

此条本证,盖本阴证兼表,阳虚胃寒为之本,故虽似有表证亦不可攻表,胡先生说当芍药甘草汤与之,我觉得芍药甘草加附子汤或更为妥帖。

若言厥为热厥,则后文“厥愈足温”便不可解,显然这个厥非热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捐助本站|小黑屋|手机版|经方医学论坛 ( 苏ICP备05020114号 )|网站地图

GMT+8, 2024-12-4 01:30 , Processed in 0.136303 second(s), 3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4-2024 hhjfs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