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热搜: 体质 药证 方证
查看: 3349|回复: 1

江厚万转祝世讷先生文章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5-9 14:45:5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新时期中医药发展战略与政策论坛

 

中医药——国古代第5大发明
山东中医药大学    祝世讷
 

中医药的发展战略需要从战略的高度解决对中医药的根本认识——中医药是中国古代的第5大发明。不能当作一般的“传统医药”,不是西医的补充和附属品,而是在西医学之外,对人类健康、医学科学乃至生命科学的世界性的、历史性的创造性贡献,其价值和意义比中国已有的4大发明还要深远。
为纪念毛泽东主席1958年10月11日批示45周年,我在《中国中医药报》(2003-10-13)发表了“中医,中国古代第5大发明”一文,提出了我学习研究中医药20多年的这一根本认识,这里再作进一步的阐述。

中医药是中国的大发明
中国古代的4大发明(造纸术、火药、指南针、活字印刷术)为全世界所公认,世界著名的哲学家、史学家、政治家们断言,这些发明“已经在世界范围内把事物的全部面貌和情况都改变了”(培根),“这是预告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马克思),“要是没有这种贡献,就不可能有我们西方文明的整个发展历程”(李约瑟)。中国古代的“大发明”不只这4项,还有中医药。

中医药不是一般意义上的传统医学,而是包含着一系列重大发明和创造的医学体系,是中国古代的第5大发明,是比造纸术、火药、指南针、活字印刷术更杰出的发明和创造。这主要表现在:①由中国独创,是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杰出代表。②正被全世界广泛接受和应用,在贡献给全人类。③已证明其理论和疗效远远超出西医药,代表着人类医学的另一面,正为人类健康做出特有的贡献。④中医药认识和掌握着人的健康与疾病的复杂现象和规律,这是超出还原论视野的,是西医药迄今不能企及的,以中医药的理论和实践为线索,对人的复杂性进行探索,不仅会带来医学的重大突破和革命,而且会导致对人体、生命研究的突破和革命。中医药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将对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产生划时代的革命性推动作用。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院士一再指出,中医现代化将推动人体科学的突破,形成一场科学革命,引起一次东方式的文艺复兴。“中医的理论和实践,我们真正理解了、总结了以后,要改造现在的科学技术,要引起科学革命。”“这不是简单的问题,这是人类历史上再一次出现的跟文艺复兴一样的大事。”

中医药不仅是“大发明”,而且其发明和创造的程度大大地超出了已有的4大发明,具有博大精深的特质。①中医药既有技术的发明,更有科学的发现。造纸术、火药、指南针、活字印刷术这4大发明都是单项技术,而中医药不仅有一系列技术性发明,更重要的是科学发明,即对人的健康与疾病的众多深层次规律的认识和驾驭,及以此为基础形成的特有的思维方式、理论体系、防治原理、方法原则,中医药在科学上的发现和贡献是超出那4大发明的。②中医药对世界的贡献,既有医学的,更有中国传统文明的。造纸术、火药、指南针、活字印刷术是在一个朝代或由一个代表人物发明的,而中医药则是在几千年历史上,由世世代代医药学家们共同创造的综合体,是中国传统文明长期孕育的产物,贯穿着中国传统文明的精髓,是中国传统文明的结晶。因此,中医药贡献给世界的,不只是一种独创的医学体系,而且是中国传统文明的精华。③中医药实现其世界性贡献的过程要长一些。造纸术、火药、指南针、活字印刷术从定型到传至世界实现其贡献,大都经过了几百年时间。中医药走向世界的步伐已经启动,由于东西方传统文明的差异,饱含着中国传统文明的中医药被世界广泛接受并发挥其作用的历史过程会比那4 大发明更长,从现在开始恐怕要几个世纪的时间。但是,这个不可逆转的历史过程已经开始并迟早会完成。

毛泽东主席当年一再讲:“中国医药学是一个伟大的宝库。”“针灸不是土东西。针灸是科学的,将来全世界各国劳动人民都会要用它。”“中国对世界有大贡献的,我看中医是一项。”“对中医加以研究,并发扬光大,这将是我们祖国对全人类贡献中的伟大事业之一。”实践和历史越来越清楚地证明,毛主席的这些论断是多么正确,那些贬低、排斥、否定中医药的观点是多么肤浅、无知、庸俗,毛主席当年提出批判医学界“严重的资产阶级宗派主义”的意义多么深远。

值得注意的是,毛主席50年前就指出和强调了,今天我们也有眼力看清这一客观事实和历史必然,但有些人却被时髦的欧美之风吹迷了眼睛,有眼不识泰山。应当清醒起来,自觉起来,正眼看中医,新眼看中医,认清中医药作为中国第5大发明的性质和地位。

中医药有哪些发明和创造
中医药有哪些堪称为“中国第5大发明”的发明和创造?

一般来说,在中医药的整个学术体系中,从基础理论、临床防治,到药物的和非药物的防治手段,到处都充满着首创或独创的发明,其中的精华部分,几乎都是对世界的贡献。其中,最重要的是超出西医药的视野的那些内容。与西医学相通的、能够用西医学来解释的内容,很难称为中医药的发明和创造,更难称为中医药的首创或独创。只有那些超出西医药视野的内容,才是中医药的首创或独创的发明。然而,由于这些内容不能用西医药来解释,一段时间以来,常常被人斥为不科学,必须把被颠倒的是非重新颠倒过来。

具体来说,有代表性的、目前需要强调的至少有以下几项:

[1]经络——将揭开人体的非解剖结构。人的结构只有解剖形态吗?中医学的回答是否定的,除了解剖形态,还有非解剖形态的结构,经络就是其中之一。国内外对经络研究的结果显示,经络客观存在,现代实验研究证实的循经感传线路与经典描述基本一致,但寻找经络的解剖结构的各种努力“均告失败”。现代科学认为“结构”是由相互作用关系形成的组织,“关系”是多样的,结构也是多样的,解剖形态只是其中的一种。人的结构是多样的,除了解剖形态,还有多种非解剖形态的结构。只注意或承认人的解剖结构,不注意或承认人的非解剖结构,是医学的流行观点或西医观点的一大误区。对经络结构的研究将揭开人体结构的另一面——非解剖结构,导致关于人的结构与功能研究的重大突破和变革。以此为基础,将把生理、病理的研究推进到一个全新的领域。

[2]五藏——将揭开人体功能子系统的生理、病理。人的非解剖结构不仅有经络,还有五藏。中医认识了解剖形态的“五脏”,这是与西医学相通的;但又认识了非解剖形态的“五藏”,它是超出西医学视野的。几十年来关于五藏的现代研究证明,五藏的病变客观存在,有其特定的内容和规律,按五藏进行的辨证论治有效,但五藏确实不是解剖学上同名的五个器官,而是一些“功能轴”、“综合功能单元”等,它是独立的功能单元,但不是独立的解剖单元,在系统科学中称其为功能子系统。西医学实际上也遇到了大脑边缘系统、APUD系统等功能子系统,认为是在神圣的解剖学殿堂里闯进了一些面目模糊的怪物。对五藏的研究将揭开人体功能子系统的客观存在,把对非解剖结构的研究推进到新层次,冲破病理解剖研究的局限,开辟功能病理研究的新时代。

[3]气化学说——让医学如实地把人理解为活的生命。医学长期受机械论的影响,其思想根源是欧洲的原子论和还原论。原子论认为人的本原是事先存在的不可再分的实体粒子(原子、元素),人是由这样的粒子组合而成的,组合的动力在外部,整体可以分解。中国的元气论则相反,认为人的本原是混沌未分的原始整体(太极、太一、元气),人是由这样的元整体分化出内部各部分而形成的,分化发展的动力在内部,“气分阴阳”、“阴阳交而生物”。中医按这样的思想来理解人的生命和病变,从气的始、散、布、终来说明人体的生、结、育、变,把人的结构理解为“气化结构”;从气的出、入、升、降的常与变来说明人的生理、病理变化,掌握了气、气化、气机在健康与疾病相互转化中的机制和规律,把人如实地理解为一种自我更新、自我复制、自我调节的活的生命。现代的耗散结构理论阐明了人是典型的耗散结构,人的结构是靠耗散物质和能量建立和维持的,证明了中医从“气化”角度把人理解为“活”的“气化结构”是正确的,发展和发挥这一学说,深化对人的“气化”、“耗散”研究,可从根本上冲破医学中的机械论观点,让医学真正地把人当作活的生命。

 [4]“失调”——可揭开病因、病机之复杂性的面纱。病因有特异性的,也有非特异性的,复杂性是非特异性的内在本质。西医在原子论和还原论的影响下,注重特异性地起致病作用的实体粒子(细菌、病毒、理化因子等),把关系及其失调漏在视野之外。中医注重的正是关系及其失调,它是非特异性的、复杂的,“阴阳失调”、“气机失常”、“正不胜邪”等是其代表,其本质是相互作用关系失调,根本不可能用西医的特异性病因观点来理解和解释。现代科学证明,事物的复杂性在于其关系,“交互作用是事物的真正的终极原因”,关系比实体更基本,实体粒子不过是关系之网的网上钮结。在人的病变中,相互作用关系失调是比特异性实体粒子更基本、更深刻的病变机制,对“失调”病机的研究将把对病因的认识推进到实体粒子的背后的关系和关系之网,发现和掌握比实体粒子更深刻、更基本的病因、病机,推动病因、病机研究实现革命性突破。

  [5]辨证论治——正在打开防治功能性病变的大门。功能性病变的防治是当代医学的一大难题,困难的症结在于一条西方的狭隘原理——“功能性病变是由器质性病变引起的”,找不到器质性病变的功能性病变就无能为力。但中医远远超出这一低级原理,中医研究了器质性病变,但更注重功能性病变,辨证论治体系所认识的“证”,是人体功能疾病态,所认识的功能性病变包括三个层次:一是引起器质性病变的功能异常,是器质性病变的前驱性病变;二是由器质性病变引起的功能异常;三是非解剖结构和功能子系统的结构性或功能性异常,发生在器质性病变之外。现代科学证明,人是典型的功能系统,任何结构都是由生命运动过程建立和维持的,是一种“过程流”,结构性异常是功能异常的产物或表现,功能性异常是结构性异常的前提和基础,疾病在本质上首先是功能性的。对“证”的研究将把病理研究推进到“后解剖学”时代,去认识解剖形态的发生过程、器质性病变的前驱性功能异常;推进到“解剖学之后”,去认识解剖形态之外的非解剖结构、非解剖结构的结构性和功能性病变;这将导致疾病研究和防治的革命性突破。

[6]“治本”——提供治疗学的第一原理。西医注重以化学作用为基础的特异治疗,不懂得如何发挥机体自我调理的作用,其局限早已显现。中医有特异治疗,但更注重和发展了非特异治疗,其核心是依靠、调动、发挥机体的自我调节能力进行自主调理,并把它摆在中枢地位,掌握了“阴阳自和”、“五行自稳”等规律,以“治病求本”为核心,强调“区分标本”、“重在治本”,形成了“养生知本、诊病求本、祛病治本、愈病固本”的防治体系。现代科学证明,人是典型的自组织系统,依靠和调动人的自组织能力,是防治疾病的根本原理。中医以“治本”为核心的防治原理,正确地遵循了人的自组织特性和规律,发展和发挥这一原理,将从根本上克服化学性特异治疗的局限,为防治学开辟更科学的发展道路,这种防治原理将成为治疗学的第一原理。

  [7]中药、方剂——提供更科学的药治功效原理。西药的局限日益彰现,许多人把希望寄于中药,但并未看清,中医在药上的贡献,当然首先是几千种中药和几万首方剂,但是,更为重要的是中药和方剂的功效原理。目前只注重了前一方面,忽视或不懂后一方面,把中药作为待开发的药物资源或天然药物,按西药原理来搞所谓中药现代化,把中药西药化,实践证明是南辕北辙。中药和方剂的精髓是其功效原理,这是中医理论在中药方剂中的贯彻,是中药区别于西药的最根本的东西,是中药超于、高于西药的最科学的东西,是目前的西药根本无法企及的。中药的功效原理主要有三条:①整体功效。注重和应用的是中药和方剂的整体功效,遵循“整体大于部分之和”规律,方剂整体功效大于方内单味药功效之和,单味药的功效大于药内有效成分功效之和。②以证论效。不是以成分的物理、化学性质为据论效,而是以对人身上的“证”发挥的调理效应为据论效,“愈疾之功,非疾不能以知之”,是“药证对应”、“方证对应”,有效地为辨证论治服务。③中介调理。与特异治疗不同,是通过机体的若干中介环节的转化才发挥疗效,已知的中介环节有体内微生物、器官、细胞,以及神经、循环、内分泌、免疫机制等,特别是机体的自我调节机制。大量实验证明,许多中药在实验中没有的功效在人身上可发挥出来(如抗菌、消炎等)。现代科学证明,人是开放复杂巨系统,是典型的自组织系统,中药和方剂的功效原理更符合人的复杂特性,发展和发挥之,不仅仅可克服单纯的特异治疗的局限,更重要的是提供更科学的药治功效原理,开辟更完备、更艺术的药物治疗道路,将导致药物治疗的革命。

  [8]针灸——非药物疗法的革命。针灸、推拿、导引等非药物防治手段,是不同于西医的非药物疗法的一种发明,它不是让机体被动地接受热、电、磁等作用,而是以气、阴阳、经络等为基础,依靠和调动机体的自我调节能力进行调理,这是一种更加高级、科学的非药物疗法,其临床疗效已经得到世界性公认和普遍接受。1989年世界卫生组织已把针灸列为世界医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毛主席预言的“针灸是科学的,将来全世界各国劳动人民都会要用它”已经成为事实。这些防治手段将大大深化对人体功能的认识,拓宽防治疾病的途径,其理论和方法将引起非药物疗法的革命,并可推动医学和人体科学的突破和变革。

中医药的世界级发明和创造还可继续列举,如天人相应、朴素的“人医学”模式、系统论思维方式等,这里只是简要地讨论了有代表性的几例,从中我们足以看清中医药作为中国“第5大发明”的大体轮廓。

把中医药作为“大发明”来开发
  从民族和全球相统一的角度来看,必须“正眼看中医”,关键是立场、观点、方法。不仅要强调“中西医并存、并重、并举”,更要强调中医药是中国的“大发明”,要把中医药真正提到“大发明”的高度来认识和对待,来组织研究和开发。

[1]要尽快做好向联合国申报文化遗产的工作。要作为中国的大发明来保护,保护中医药的知识产权,防止现在和将来被人抢注。

[2]制定和实施中医药现代创新规划。要从发掘和发扬“大发明”的高度,从临床、科研、教学进行伤筋动骨的改革,提出在西医药之外研究和发展中医药的新战略。

[3]临床防治要坚决地、大规模地恢复和强化纯正的辨证论治。辨证论治是中医临床的核心,但目前被严重弱化、异化,必须采取果断措施,坚决地和大规模地恢复和强化纯正的辨证论治。这不是不要中医师学习和掌握包括西医药知识在内的多种才智(中医历来强调中医人才要多才多艺),不是不要中医药吸收新东西(中医历来强调“博采众方”),而是强调,辨证论治不能丢,不能变质,中医师无论多么多学,必须掌握纯正的辨证论治,不然就不是中医师。应做硬性规定,凡中医师,辨证论治不纯正,达不到必要水平,就不能授予中医师资格,不能晋升中医师职称,实行一票否决制。

[4]科研要坚决冲破“以西解中”的局限。在中医药研究中采用相关的西医的知识和方法是必要的,但是,中医药的精华是超出西医视野的,“以西解中”解不了,实践证明这样做的结果是“我下的龙种,生出的是跳蚤”。必须从根本上摆脱“以西解中”的研究方式,直接采用以现代科学为主的多学科研究战略。①科研队伍应进行提高性培训,一要调整科研思路,把中医药作为“大发明”来研究和开发;二要深入钻研、准确理解中医药的理论和方法,不“忘本”;三要学习和运用现代科学等多学科理论和方法。②科研课题的立项,要规定更严格的“中医”标准,杜绝“以西解中”、“中医西化”课题。

[5]教育要强化和突出经典学术教学。要伤筋动骨地进行教学改革,解决学了5至10年中医不会辨证论治的问题,要以经典学术教学为核心,对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重点进行改革。

  [6]走向世界要“铺轨”,不能简单地“接轨”。中医药要国际化,但必须回答:把什么国际化?怎样国际化?国际化成什么?不能盲目地为国际化而国际化。应当是把中医药的发明和创造贡献给全人类,这是国外本来没有的,也就没有中医药可接之“轨”,要走向世界,就只能“铺轨”。现有的国际规范基本上是西医的、西方文明的,因而,越是不能与这种规范“接轨”的,越是中医药的重大发明所在。把中医药改造成符合这种规范的东西去“接轨”,必然是阉割中医药的精髓和灵魂。中医药必须按中医药的规范走向世界,让世界接受中医药的规范,按中医药的规范接受中医药。规范和“轨”有多种,有些通用的技术规范应当遵循,但决不能用技术规范来改造中医药的理论和思想,所谓“铺轨”,关键是理论和思想文化的。中医药的国际化要有更深远的战略考虑,做出有步骤、分层次的战略布局,不能简单化,不能急功近利,不能牺牲战略优势来换取眼前利益。要警惕和抵制盲目性和全盘西化倾向,不能用某些国家市场准入的技术壁垒来改造中医药。

 

 




上一篇:三问中医在基层:深植农村要过哪些难关2010-04-30   来源
下一篇:国医裘沛然逝世前“东躲西藏” 流水盛宴最心烦

0

主题

375

积分

1001 小时

在线时间

小学生

Rank: 1

积分
375
发表于 2010-5-9 20:50:29 | 显示全部楼层
好文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捐助本站|小黑屋|手机版|经方医学论坛 ( 苏ICP备05020114号 )|网站地图

GMT+8, 2025-1-22 17:57 , Processed in 0.200148 second(s), 3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4-2025 hhjfs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