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热搜: 体质 药证 方证
查看: 3272|回复: 4

《伤寒论》的病机病理

[复制链接]

356

主题

5727

积分

4736 小时

在线时间

博士生

Rank: 6Rank: 6

积分
5727
发表于 2010-3-18 04:10:3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伤寒论》中的条文,有不少含有“气”、“血”、“津液”的论述。例如:
“阳气重”,“阳气怫郁在表”,“阳气怫郁不得越”,“心下有水气”,“荣气不足,血少故也”,“卫气不和”,“当和胃气”,“血弱、气尽,腠理开,邪气因入”“火气入胃,胃中水竭”,“谷气下流”,“血气流溢”, “火气虽微,内攻有力”,“病人脉数。数为热,当消谷引食。而反吐者,此以发汗,令阳气微,膈气虚,脉乃数也。数为客热,不能消谷;以胃中虚冷,故吐也”,“医反下之,动数变迟,膈内拒痛,胃中空虚,客气动膈,短气躁烦,心中懊憹,阳气内陷,心下因硬,则为结胸”,“表里俱虚,阴阳气并竭,无阳则阴独”,“胁下有水气,腹中雷鸣下利”,“此非结热,但以胃中虚,客气上逆,故使硬也”,“胸中有热,胃中有邪气,腹中痛,欲呕吐者,黄连汤主之”,“其人如冒状,勿怪。此以附子、术,并走皮内,逐水气未得除,故使之耳”,“奄然发狂,濈然汗出而解者,此水不胜谷气,与汗共并”,“胃中空虚,客气动膈”,“上焦得通,津液得下,胃气因和,身濈然汗出而解”,“脉浮而芤,浮为阳,芤为阴;浮芤相搏,胃气生热,其阳则绝”,“趺阳脉浮而涩,浮则胃气强,涩则小便数;浮涩相搏,大便则硬,其脾为约”,“太阴为病,脉弱,其人续自便利,设当行大黄、芍药者,宜减之,以其人胃气弱,易动故也”,“少阴病,咳而下利、谵语者,被火气劫故也。小便必难,以强责少阴汗也”,“腹痛、小便不利,四肢沉重疼痛,自下利者,此为有水气”,“阴阳气不相顺接,便为厥”,“伤寒厥四日,热反三日,复厥五日,其病为进。寒多热少,阳气退,故为进也”,“伤寒,大吐、大下之,极虚,复极汗者,其人外气怫郁,复与之水以发其汗,因得哕。所以然者,胃中寒冷故也”,“吐、利、发汗,脉平,小烦者,以新虚不胜谷气故也”,“以病新瘥,人强与谷,脾胃气尚弱,不能消谷,故令微烦;损谷则愈”。
以上主要是论述含有“气”的,还有论述含有“津液”、“血”及其它的,就不在此多贴了。
麻黄汤证的病机是“阳气怫郁在表不得越”,桂枝汤证的病机是“荣弱卫强”,承气汤证的病机是“胃气强”,泻心汤证的病机是“胁下有水气”,理中汤证的病机是“其人胃气弱”,真武汤证的病机是“有水气”。总之,三阳证的病机是阳气相对偏盛,三阴证的病机是阳气相对偏弱。说仲景不言病理,是不符合《伤寒论》的本质意义的。以仲景不言病理为由,只求识方证,不求识方理,就不能从本质意义上去学习《伤寒论》。
学习《伤寒论》,不应当以知其然为止,知道方证,知道见何证用何方就止步了;还应当努力探索,知其所以然,知道何证是何机,何方是何理。从根本意义上弄明《伤寒论》一切从血与津液出发,了解人体三层部位患病之后血与津液的虚实盛衰之变化,从而损其实、益其虚的基本原理,揭开中医“神秘”的面纱,使中医走向客观化、规范化,还仲师“见病知源”的心愿。若不然,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那么,在中医界内普及《伤寒论》之方论就会成为很困难的事,面对一病,各有所悟,法理不明,都有道理,难以统一认识,甚而“只可意会,不能言传”,永远以“深奥”、“神秘”为由,还怎么弘扬、发展之呢?

评分

参与人数 1得分 5 收起 理由
黎小裕 + 5 中医临床需要好的理论指导

查看全部评分





上一篇:关于伤寒论少阴咽痛方的探讨
下一篇:从结胸、脏结、心下痞论病发于阳和病发于阴

1

主题

0

积分

0 小时

在线时间

游客

积分
0
发表于 2010-3-18 08:46:36 | 显示全部楼层
妙,我又长见证见识了,谢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3-18 10:28:49 | 显示全部楼层
好文章,有见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

主题

0

积分

823 小时

在线时间

游客

积分
0
发表于 2010-3-18 12:37:32 | 显示全部楼层
从伤寒论中提取病理观可以从更深层次扩充方子的应用范围。方证药证的剥解也很重要。能结合两者可以使处方达到简精准!黄老师的证其实已经包含了机在内,因为决定一个方证的是一组症状,而这一组症状恰是我们分析决定某一机的要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56

主题

5727

积分

4736 小时

在线时间

博士生

Rank: 6Rank: 6

积分
5727
 楼主| 发表于 2010-3-21 17:37:03 | 显示全部楼层
附子用于脉沉,主里虚寒证
“61.下之后,复发汗,昼日烦躁不得眠,夜而安静,不呕、不渴,无表证,脉沉微,身无大热者,干姜附子汤主之。”
脉沉主里,脉微主阳虚,不呕不渴无表证,故以干姜附子温里祛寒。
“92.病发热、头痛,脉反沉,若不瘥,身体疼痛,当救其里,四逆汤方。”
发热、头痛、身体疼痛,为表有邪,然表证其脉当浮,此脉反沉者,为病在里,当救其里,附子用于里虚寒证。
“301.少阴病始得之,反发热,脉沉者,麻黄细辛附子汤主之。”
少阴病始得之,无吐、利、手足厥,阳气不外浮者,不当发热。今反发热者,为表有邪气。表证其脉当浮,此脉沉者,当责之里寒,牵制阳气,故脉沉。麻黄发表邪,细辛、附子温里散寒。
“305.少阴病,身体痛,手足寒,骨节痛,脉沉者,附子汤主之。”
身体痛,骨节痛,为表有邪,然表证当脉浮,此证脉沉者,为里有虚寒,水湿不化。化湿之要,在于利小便,所以附子汤主之。附子温里,茯苓白术化湿利水。
“323.少阴病,脉沉者,急温之,宜四逆汤。”
此条与92、305条同义,附子用于里虚寒证。
由此得出,麻黄细辛附子汤、麻黄附子甘草汤,其用附子,意在温里。伤寒论中所有用附子之方,都是用于里虚寒证,所以认为,麻黄细辛附子汤、麻黄附子甘草汤不是表阴病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捐助本站|小黑屋|手机版|经方医学论坛 ( 苏ICP备05020114号 )|网站地图

GMT+8, 2025-1-22 15:46 , Processed in 0.195471 second(s), 3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4-2025 hhjfs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