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热搜: 体质 药证 方证
查看: 4879|回复: 13

《伤寒论》中的病位与病时

[复制链接]

356

主题

5727

积分

4736 小时

在线时间

博士生

Rank: 6Rank: 6

积分
5727
发表于 2010-2-19 07:06:2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4.伤寒一日,太阳受之。脉若静者,为不传;…36.太阳与阳明合病,喘而胸满者,不可下,宜麻黄汤。48.二阳并病,太阳初得病时,发其汗,汗先出不彻,因转属阳明,…”
上述第4条之“太阳”所指,应是指病位;第48条之“太阳”所指,也应是指病位;而第36条之“太阳”所指,应是指病时,若是指病位,那么太阳与阳明合病,宜麻黄汤就无法理解。可见“太阳”与“太阳病”之所用“太阳”的语义并不相同。那么“欲解”与“欲解时”之所用“欲解”的语义也不一定相同。《伤寒论》中凡并病中所用之病名均是指病位,凡合病中所用之病名均是指病时。如“172.太阳与少阳合病,自下利者,与黄芩汤;若呕者,黄芩加半夏生姜汤主之。”太阳与少阳合病,若是指病位,那么太阳病位有邪气,不解表而与黄芩汤清里,显然不符合医理。
所以,说“六病欲解时”,是弄懂“六病”之病发的时辰段,并不是没有原文根据。只有这样认识,才能弄懂吴茱萸汤又是“属阳明”、又是“少阴病”等诸多迷茫问题。




上一篇:经方的故事(八)
下一篇:人体内环境与疾病

0

主题

0

积分

0 小时

在线时间

游客

积分
0
发表于 2010-2-20 14:25:27 | 显示全部楼层
可否請樓主再詳細解釋一下“病時”呢!
謝謝!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56

主题

5727

积分

4736 小时

在线时间

博士生

Rank: 6Rank: 6

积分
5727
 楼主| 发表于 2010-2-20 15:47:10 | 显示全部楼层
《伤寒论》六病名的病时概念
读《伤寒论》条文:
120.太阳病,…一二日吐之者,…139.太阳病,二三日,…248.太阳病三日,…124.太阳病,六七日…23.太阳病,得之八九日,37.太阳病,十日以去,…301.少阴病始得之,…304.少阴病,得之一二日,…302.少阴病,得之二三日,…303.少阴病,得之二三日以上,…307.少阴病,二三日至四五日,…299.少阴病六七日,…293.少阴病,八九日,…”
从上述条文中,可见太阳病、少阴病等,从始得之一二日,到十余日都有病程记录,那么“六病”始得之,得之当日是在何时?有没有记录呢?按理应当有。如果没有,那就不符合《伤寒论》作者对诊疗记录之严谨的态度。如果有,那么是在当日的何时呢?原文中的六病欲解时,就应当是答案。即“太阳病欲解时,从巳至未上。…少阴病欲解时,从子至寅上。”
太阳病欲解时,“欲解”之“解”的意思,应该是“了解、知晓”的意思。“太阳病欲解时”之意,应是要了解太阳病得之当日的时辰段,是“从巳至未上”,即凡在巳时至未时发病,就称作太阳病。这样理解,对于解读《伤寒论》就顺理成章。若以六病欲痊愈、解除的意思来理解六病欲解时,那么就很难与临床实际相符合。与临床实际不相符合的论点,与《伤寒论》实际精神相违。如果说六病欲解时,是六病欲痊愈时,那么为什么不说太阳证欲解时呢?
《伤寒论》第5条:“伤寒二三日,阳明、少阳证不见者,为不传也。”为什么不说“阳明、少阳病不见者,为不传”呢?204条:“伤寒呕多,虽有阳明证,不可攻之。”为什么不说“虽有阳明病,不可攻之”呢?第220条:“二阳并病,太阳证罢,但发潮热,手足絷絷汗出、大便难而谵语者,下之则愈,宜大承气汤。”为什么不说“太阳病罢”呢?
39条:“伤寒,脉浮缓,身不疼,但重,乍有轻时,无少阴证者,大青龙汤发之。”为什么不说“无少阴病者,大青龙汤发之”呢?
276条:“太阴病,脉浮者,可发汗,宜桂枝汤。”太阴病为胃气弱,当益胃气,怎么能用桂枝汤呢?应该用建中汤类才是。第36条:“太阳与阳明合病,喘而胸满者,不可下,宜麻黄汤。”阳明证胃热津亏,用麻黄汤合适吗?172条:“太阳与少阳合病,自下利者,与黄芩汤;…”太阳病表有邪,与黄芩汤,不怕引邪入里吗?第320条:“少阴病,得之二三日,口燥咽干者,急下之,宜大承气汤。”更是难以理解,少阴病“脉微细,但欲寐,”阴阳俱虚竭,怎么能用大承气汤呢?

诸如此类的疑问太多,对于学习《伤寒论》是极大地束缚。
汉代没有钟表,以时辰记录病人始发病时,是简明之法。《伤寒论》以论述病理之简明,论述病势之变易,从太阳证到少阴证,读之清晰明白。六病必含病时概念。不弄明白六病名的概念,不弄清楚“六病”与“六证”的区别,就很难读懂《伤寒论》的病理机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56

主题

5727

积分

4736 小时

在线时间

博士生

Rank: 6Rank: 6

积分
5727
 楼主| 发表于 2010-2-20 15:48:52 | 显示全部楼层
再谈“六病”欲解时

尤在泾曰:“申酉戌时,日晡时也。阳明潮热,发于日晡。阳明病解,亦于日晡。则申酉戌为阳明之时。其病者,邪气于是发,其解者,正气于是复也。”

阳明潮热,若不救治,其病不一定解,若救治,其病不一定就在“阳明时”解。

日晡潮热,反映了人与自然的关系,然其病理机制是在于胃气通降不利。若胃气通降正常者,自没有“日晡所发潮热”的症状。胃气在何时能通降正常呢?只能是在正复邪却之时,而不是绝对在日晡之时。比如少阴病时,也可病发承气汤证。并不是承气汤证一定发于阳明病时,一定愈于阳明病时。胃气通降正常了,里部实热证的腹满、腹痛、潮热、谵语、大便硬、不大便等症状就都解除了,而不只是潮热不发了。

阳明潮热的机理,乃阳明时分,天之阳气加于胃之阳气,其热更甚,因其人阳明部位有客邪壅滞,胃气不得通降而反上逆,故发潮热。
无独有偶,五更泻与阳明潮热,一阴一阳,可作对比。五更泻,其泻在五更,是其独具症状,尤如阳明潮热,其潮热发于阳明时,是识别该证的证候特点。五更泻的病机是“太阴、少阴”阴气盛或称脾肾阳虚。伴随泄泻的其它症状还会有,腹胀、腹痛、肠鸣、腰膝酸冷、脘腹畏寒、手足不温、舌淡胖有齿痕、脉沉细无力等。然脾肾阳虚者,不一定都是在五更时腹泻,其它时间也可能会病发腹泻,只是在其病情发展到一定程度时,才表现出来五更泻的症状。就像阳明证在少阴病时也可能会发病一样。五更泻只是反映了其病理的渐进势头和其病证的特点,当其阳气虚弱到一定程度,在每天的阴尽阳升之时辰上,其阳气不足以抵抗阴邪,不足以顺势升发,即在五更人之阴气当尽而阳气当升时发生腹泻。

五更泻经治疗后,即便其人不在五更时腹泻了,也不一定其病已经痊愈了,仍应观其脉证而调理其后。若不善其后,其病复发的可能性很大。

《伤寒论》332条:“伤寒,始发热六日,厥反九日而利。凡厥利者,当不能食;今反能食者,恐为除中,食以索饼。不发热者,知胃气尚在,必愈。恐暴热来出而复去也。后日脉之,其热续在者,期之旦日夜半愈。所以然者,本发热六日,厥反九日,复发热三日,并前六日,亦为九日,热与厥相应,故期之旦日夜半愈。…”此条之“伤寒始发热六日,厥反九日而利”,是说前六日发热与厥并见,后三日厥利。凡厥利者,是里有虚寒。后日脉之,是指又发热的第三日切脉诊之,其人还发热,就可以预期之过了今天的夜半愈。旦日是指明天,旦日夜半就是明天夜半。所以然者,本发热六日,厥反九日,有三日但厥而不发热,又发热三日而不厥,并前发热的六日,热亦为九日,热与厥相应,正复邪却者必愈,故期之旦日夜半愈。此条之“伤寒”,不是指“太阳伤寒”。太阳伤寒者,其病位是在表,其病性是正盛邪实。此条之“伤寒”,其病位是在半表半里,其病性是虚实寒热错杂、厥热胜复。“太阳伤寒”的病时是“巳午未”时,“伤寒”的病时是“酉戌”时。然无论是“太阳伤寒”或“伤寒”,其“欲解时”都不是在夜半。此条佐证了太阳病之痊愈时,不是“太阳病欲解时”。“六病”痊愈时,必是正复邪却时。若“欲解时”不能从临床得以明证,证明其是疾病缓解时或疾病痊愈时,那么以其作为理论指导,就失去了临证意义。因为“六病”在其“欲解时”,临床见到的有缓解而未愈的,有加重而不愈的,也有病愈的。三种情况都有,而且在“欲解时”其病缓解或痊愈的并没有足够的数量比例可证,临床所见“六病”在任何时辰段都有缓解或痊愈的,在病愈的具体时辰段上,还没有发现“欲解时”的规律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56

主题

5727

积分

4736 小时

在线时间

博士生

Rank: 6Rank: 6

积分
5727
 楼主| 发表于 2010-2-20 16:00:56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1楼rurulin于2010-02-20 14:25发表的  :
可否請樓主再詳細解釋一下“病時”呢!
謝謝!
还可参阅本版《“太阳病欲解时”的病时概念》一贴,感谢关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0

积分

3 小时

在线时间

小学生

Rank: 1

积分
30
发表于 2010-2-21 17:30:31 | 显示全部楼层
时辰和病的关系以及病和证的概念确实要弄清楚,不过看了楼主的猜测,却让人更不清楚了!!仔细分析才知道楼主对于伤寒的不少定义都猜错了...
36.太阳与阳明合病,喘而胸满者,不可下,宜麻黄汤。
楼主认为:第36条之“太阳”所指,应是指病时,若是指病位,那么太阳与阳明合病,宜麻黄汤就无法理解。
答:太阳阳明合病指的是太阳病和阳明病同时出现在病人身上,比如头痛发热不恶寒,无汗出,大便数日不解,腹部按实,脉象浮大有力,此时要观察主证“喘而胸满”,如果有那么说明表有实邪,里也有气实证,不用攻下因为表邪会入里,化热化燥。之所以用麻黄汤,因为证象符合表证气实证,可汗先解除表邪才如法。
172.太阳与少阳合病,自下利者,与黄芩汤;若呕者,黄芩加半夏生姜汤主之。”
楼主认为:太阳与少阳合病,若是指病位,那么太阳病位有邪气,不解表而与黄芩汤清里,显然不符合医理。
答:太阳与少阳合病指的是太阳病和少阳病同时出现在病人身上,比如伤寒发热,恶寒颈项强痛,咽干目眩,脉弦紧,有出现关键证侯自下利的,说明邪气从相火化;太阳本寒表阳、少阳本火标阳,合病同气又见暴利伤阴故知病火,火甚伤阴,此为邪气从相火化而热迫下利故用黄芩汤。
楼主说“六病欲解时”是弄懂“六病”之病发的时辰段。
我认为:诸家解释伤寒论没有一家这么说的,解翻译为解除,不是了解,如果是了解的意思,那么原文表达应该这样,太阳病欲解其病时,而且用明白的“明”似乎更好呢?

如果说六病欲解时,是六病欲痊愈时,那么为什么不说太阳证欲解时呢?
答:不能说太阳证,原因是阳明病少阳病。。凡是证机变转可以逆出其表而解,这个时候可以出现太阳证侯,但是不能说是太阳病,否则乱了原先的诊断。有必要说明一下,经常可以看到条文之首冠以什么病开头,说明疾病有初步诊断过了,也就是疾病的溯源,看看阳明病可以知道,有太阳阳明,正阳明,少阳阳明,可见病必先于证,病与证是有先后顺序和转属关系的。开始就可由一些经络病位证候判断出六病所属,然后阴阳辩证气血辩证等通过病机可以找到六邪所执,如太阳中风证和伤寒就是两个对比较悬殊的证侯。再后来又可以由脏腑关系五行生克乘侮变化,推知证侯转归。
下面就楼主几条不明,我谈一下自己看法:第5条:“伤寒二三日,阳明、少阳证不见者,为不传也。”为什么不说“阳明、少阳病不见者,为不传”呢?第204条:“伤寒呕多,虽有阳明证,不可攻之。”为什么不说“虽有阳明病,不可攻之”呢?第220条:“二阳并病,太阳证罢,但发潮热,手足絷絷然汗出、大便难而谵语者,下之则愈,宜大承气汤。”为什么不说“太阳病罢”呢?
第39条:“伤寒,脉浮缓,身不疼,但重,乍有轻时,无少阴证者,大青龙汤发之。”为什么不说“无少阴病者,大青龙汤发之”呢?
第276条:“太阴病,脉浮者,可发汗,宜桂枝汤。”太阴病为胃气弱,当益胃气,怎么能用桂枝汤呢?应该用建中汤类才是。

我的看法:第五条,讲太阳病不传,先明确伤寒,那么阳明证侯和少阳证侯不出现,如果出现并确有脉象依据支持的话,说明是传到阳明和少阳,这样明确先前诊断并没有错误。第204条,伤寒呕多,提示少阳证出现,虽同时还有阳明不大便症候出现,但是不能单纯治疗阳明证。否则会邪气进入少阳而不得解。
第220条先前明确诊断为二阳并病,太阳证罢了邪气转入阳明。
第39条原先既在太阳,见不到少阴证才能下大青龙汤证的诊断。
第276条先前定位在太阴病,里证已解但有脉浮,知道气机从太阳表欲出,方可用桂枝汤解表,当然也要看情况调整方剂;若里证不解,脉象顶多寸脉浮起,关尺濡弱,那么在不出现腹部急痛,还是可以解表先,因为桂枝汤尤有养营之功效。所以关键是脉浮,反映了邪气趋于表故。

通过对楼主发贴多数看,楼主对伤寒论古今解释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变,不能不说勇气极嘉,但是对三部六病的分法过分执著让您视界产生了偏移,却是个遗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56

主题

5727

积分

4736 小时

在线时间

博士生

Rank: 6Rank: 6

积分
5727
 楼主| 发表于 2010-2-21 20:21:37 | 显示全部楼层
“仔细分析才知道楼主对于伤寒的不少定义都猜错了...对于《伤寒论》条文的分辨,最忌无据猜测。36条之“太阳与阳明合病,喘而胸满者,不可下,宜麻黄汤。”并没有“大便数日不解,腹部按实,脉象浮大有力”之词,原文只有“喘而胸满”之证。比如第232条:“脉但浮,无余证者,与麻黄汤。…”此条之无余证,必是无里部证候。235条之:“阳明病,脉浮、无汗而喘者,发汗则愈,宜麻黄汤。”此条所述之证,必无阳明证见,若有阳明证,断无“宜麻黄汤”之理。36条之“太阳与阳明合病”,其喘而胸满者,必是实邪壅表,迫肺而喘。若断定表里合证,必当表部证和里部证均有见证。单见“喘而胸满者”,不能证明是里热作喘或里实作喘。里有实热,必见腹满、腹泻(自利清水)或大便硬。仅据“喘而胸满”就断为是阳明证,实难为凭。阳明证的病位是腹部,无腹部证状者,不能断为阳明证。若有里实证见,必当表里同治。若单纯与麻黄汤解表,必伤津液而导致里实更甚。

例如《千金》三黄汤“治中风手足拘急,百节疼痛,烦热心乱,恶寒,经日不欲饮食。” 百节疼痛、恶寒,为太阳有邪;烦热心乱为阳明有热。三黄汤中,麻黄发太阳之邪,大黄泻阳明之热。

再如《伤寒论》第107:“伤寒八九日,下之,胸满、烦惊、小便不利、谵语、一身尽重,不可转侧者,柴胡加龙骨牡蛎汤主之。”此条之“胸满、烦惊”,是少阳有热,“谵语”是阳明有热,“一身尽重,不可转侧”,是太阳湿困,此为三阳受邪。柴胡加龙骨牡蛎汤中,柴胡、黄芩清少阳之热,大黄泻阳明之热,生姜、桂枝解太阳之邪。

 “太阳与少阳合病指的是太阳病和少阳病同时出现在病人身上,比如伤寒发热,恶寒颈项强痛,咽干目眩,脉弦紧,有出现关键证侯自下利的,说明邪气从相火化;太阳本寒表阳、少阳本火标阳,合病同气又见暴利伤阴故知病火,火甚伤阴,此为邪气从相火化而热迫下利故用黄芩汤。”这段评语并没有说明对太阳表邪用黄芩汤,如何避免引邪入里。

《伤寒论》示法有“桂枝加大黄汤”,就可以有麻黄加大黄汤;有“麻黄加石膏汤”,就可以有桂枝加石膏汤;有“柴胡加大黄汤”,就可以有石膏加大黄汤;有“柴胡桂枝汤”,就可以有黄连桂枝汤,有“桂枝附子汤”,就可以有麻黄附子汤;有“大黄附子汤”,就可以有石膏附子汤,等等这些方法,都是“观其脉证,知犯何逆,以法治之”,都是“有是证用是药”。

用麻黄汤治疗的病证,其为表实证无疑,必无阳明证可言。

对中医药学的病机、病理能够以《黄帝内经》、《伤寒论》的认识论加以明晰,才无遗憾。

“三部六病”学说,是一个医学流派在刘绍武老师的率领下,许多人用了几十年的时间,从理论到临证对《伤寒论》进行深入研究,继承和发展的结果,旨在继承《伤寒论》本义,并不是另立新说。比如“三部六病”之名,三部,就是《伤寒论》原文之表部,里部,半表半里部;六病,就是《伤寒论》原文之太阳病,阳明病,少阳病,太阴病,少阴病,厥阴病。

欢迎批评,欢迎交流意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0

积分

3 小时

在线时间

小学生

Rank: 1

积分
30
发表于 2010-2-22 00:40:03 | 显示全部楼层
1.在36条,太阳和阳明合病,楼主对我举例大便数日不解等症候表示怀疑,认为只有太阳病才能用麻黄汤,这个还是对病与证混淆后产生的。太阳阳明合病就是先前的诊断,合并有太阳和阳明两大症状,症状可以有多种组合,所以条文没有细说,随后提到目前主述症状“喘而胸满”,合病可以归入阳明,也可还出太阳,邪气入里见以下条文“太阳与阳明合病者,必自下利,葛根汤主之。太阳与阳明合病,不下利,但呕者,葛根加半夏汤主之。”本条不见下利或是呕,但有喘和满,判断不走阳明而走太阳,是疾病走向,所以用麻黄汤解表祛邪。至于楼主强调没有阳明证,其实不大便即是或则日晡所发热亦可,腹部实或是不实都可以,这些只要有一个两个合并在表证出现,那么就可以判断为太阳阳明合病。或者阳明证比太阳证多,都没有关系,随后说不可下,是因为有一些医生看到阳明证而欲用下法故也。第235条:“阳明病,脉浮、无汗而喘者,发汗则愈,宜麻黄汤。”不正说明了阳明病,邪气欲从表出,用麻黄汤开表给邪气让路的道理么。楼主是担心还有邪气留在阳明吧,不就是不大便嘛,邪气从表而出,里面自然会通畅的。看看病人感冒好了胃口都好起来就知道,腑气通故也。。
    2.对于我说的太阳和少阳合病,从化的原理楼主没有理解。所以还在执“如何避免引邪入里”,太阳从标从本少阳从本,太阳之标为太阳,阳也;少阳之本,相火,亦阳也。同气相从,所以合病化火。出现自下利为热邪欲走阳明出,用黄芩汤治火为治本。黄芩苦寒入心、肺、胆、大肠经。清上焦之火,退往来寒热,风热湿热,《本草图经》:张仲景治伤寒心下痞满,泻心汤四方皆用黄芩,以其主诸热,利小肠故也。其他药物还有白芍甘草酸甘化阴,大枣缓急。。少阳证出现后,一般是不用解表法不用攻下法用和法的多,表证未解柴胡加桂枝汤,里证实证大柴胡汤。所以太阳和少阳合病,邪气没有明显走太阳表的趋势,也是不可以用汗法的。
    疾病发展随时出现的是很多部同病的,很多症状出现了,要分主次,要看趋势,治疗分先后。所以执著三部是多么错误,不是说分三部不可以,而是根本就是添乱的一种方法,远了看似简单概括,其实距离实际症候变化太。不管什么大师创立,我认为三部溜病相当于“借壳上市”或是“镀金”,根本不是伤寒原义。为了贴近他的原理,楼主还发明了阴气阳气动脉静脉什么的等等以偏概全的观念。实在是让人费解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28

主题

7572

积分

1465 小时

在线时间

荣誉会员

经方医生黎崇裕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7572
QQ
发表于 2012-6-6 10:39:25 | 显示全部楼层

回 李国栋 的帖子

李国栋:《伤寒论》六病名的病时概念
读《伤寒论》条文:
“120.太阳病,…一二日吐之者,…139.太阳病,二三日,…248.太阳病三日,…124.太阳病,六七日…23.太阳病,得之八九日,…37.太阳病 .. (2010-02-20 15:47)
李老师,六病有提纲,不知道六证是否也有提纲,而且六病的提纲证与六证的提纲证有什么区别和联系呢?
中医已经融入我的血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28

主题

7572

积分

1465 小时

在线时间

荣誉会员

经方医生黎崇裕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7572
QQ
发表于 2012-6-6 10:45:33 | 显示全部楼层

回 yunshuijun 的帖子

yunshuijun:时辰和病的关系以及病和证的概念确实要弄清楚,不过看了楼主的猜测,却让人更不清楚了!!仔细分析才知道楼主对于伤寒的不少定义都猜错了...
36.太阳与阳明合病,喘而胸满者,不可下,宜 .. (2010-02-21 17:30) 
答:太阳阳明合病指的是太阳病和阳明病同时出现在病人身上,比如头痛发热不恶寒,无汗出,大便数日不解,腹部按实,脉象浮大有力,此时要观察主证“喘而胸满”,如果有那么说明表有实邪,里也有气实证,不用攻下因为表邪会入里,化热化燥。之所以用麻黄汤,因为证象符合表证气实证,可汗先解除表邪才如法。
老师,这里表实,里也实,而且还有化热的趋势,为何不用辛凉解表法,而仲景竞用辛温解表法呢?再者用辛温解表法不怕过头最终导致太阳已解,最终还是传入阳明吗?近日观经方实验录发现,书中不少医案先用辛温解表方,后续来个承气类方通下里热,用辛凉解表或者是双解之法是否就可以不用这样分两步走呢?
中医已经融入我的血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56

主题

5727

积分

4736 小时

在线时间

博士生

Rank: 6Rank: 6

积分
5727
 楼主| 发表于 2012-6-6 13:27:59 | 显示全部楼层

回 黎小裕 的帖子

黎小裕:李老师,六病有提纲,不知道六证是否也有提纲,而且六病的提纲证与六证的提纲证有什么区别和联系呢? (2012-06-06 10:39)
六病的提纲证就是六证。 除提纲证以外的六病,不一定是六证。如“少阴之为病,脉微细,但欲寐”,这是少阴证的提纲证,而不是少阴病的提纲证。如“少阴病,六七日,腹胀、不大便者,急下之,宜大承气汤。”等少阴病急下证之“少阴病”,一定不是提纲证的“脉微细,但欲寐”,若是“脉微细,但欲寐”者,不可能宜大承气汤急下之。应注意提纲证的用语,是“少阴之为病”,而不是“少阴病之为”。一个“之”字,把“少阴”和“病”分割开了。这个少阴,应是少阴证,少阴之为病,应是少阴证之为病,即少阴病证。少阴病证与少阴病在《伤寒论》中的含义是不一样的。如“若太阳病证不罢者,不可下,下之为逆”,不说太阳病不罢,而是说太阳病证不罢,太阳病与太阳病证的含义是不一样的。再如:“伤寒二三日,阳明、少阳证不见者,为不传也。”不说“阳明、少阳病”不见者,为不传也,而是说“阳明、少阳证”不见者为不传也,“阳明、少阳病”与“阳明、少阳证”的含义是不一样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28

主题

7572

积分

1465 小时

在线时间

荣誉会员

经方医生黎崇裕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7572
QQ
发表于 2012-6-6 22:39:44 | 显示全部楼层

回 李国栋 的帖子

李国栋:六病的提纲证就是六证。 除提纲证以外的六病,不一定是六证。如“少阴之为病,脉微细,但欲寐”,这是少阴证的提纲证,而不是少阴病的提纲证。如“少阴病,六七日,腹胀、不大便者,急 .. (2012-06-06 13:27) 
多谢老师耐心的指导,那太阳病证的话是否包括了太阳病和太阳证,而太阳病又包含了太阳证,太阳证是否一定在太阳病的范围内呢?比如有太阳证是否就可以一定归纳到有太阳病呢,比如太阳病夹杂胃家实之证,是否就可以说是太阳阳明同病呢?或者是太阳病无阳明病证,但是疾病发作在阳明病欲解时,是否也可以断为太阳阳明同病呢,最近在研读老师的帖子,发现和我们传统认识的伤寒论有所不同,所以问题比较多,还望老师见谅
中医已经融入我的血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56

主题

5727

积分

4736 小时

在线时间

博士生

Rank: 6Rank: 6

积分
5727
 楼主| 发表于 2012-6-6 23:54:08 | 显示全部楼层
太阳病证应是局限于太阳证。太阳病的范畴就大的多了,太阳中风、太阳风温、太阳痉病、太阳中暑、太阳湿痹等证,都是太阳病。
太阳证合病有胃家实,可以称为太阳阳明合证。太阳病证得在阳明时辰上,称为阳明病,不能称为太阳阳明合病,如“235.阳明病,脉浮、无汗而喘者,发汗则愈,宜麻黄汤。”这是太阳证得在阳明时辰上,所以称为阳明病。需要注意此条的太阳证,与太阳伤寒证的不同点,此条太阳证的主要表现是“脉浮、无汗而喘”,而没有恶寒、头痛、身痛,骨节疼痛等太阳伤寒的症状。《伤寒论》需要讨论的问题很多,谢谢你的关注!有问题尽管提出,我会在得空时回复,我们共同学习讨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28

主题

7572

积分

1465 小时

在线时间

荣誉会员

经方医生黎崇裕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7572
QQ
发表于 2013-1-31 10:06:08 | 显示全部楼层

回 李国栋 的帖子

李国栋:太阳病证应是局限于太阳证。太阳病的范畴就大的多了,太阳中风、太阳风温、太阳痉病、太阳中暑、太阳湿痹等证,都是太阳病。
太阳证合病有胃家实,可以称为太阳阳明合证。太阳病证得在阳 .. (2012-06-06 23:54) 
多谢老师耐心解答,从大二开始就关注过三部六病,那时候看的是刘惠生先生整理的三部六病书籍,我的脉学亦从三部六病中得益良多。
中医已经融入我的血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捐助本站|小黑屋|手机版|经方医学论坛 ( 苏ICP备05020114号 )|网站地图

GMT+8, 2024-12-23 14:24 , Processed in 0.188557 second(s), 3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4-2024 hhjfs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