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热搜: 体质 药证 方证
查看: 3912|回复: 9

向向天清先生致敬

[复制链接]

169

主题

3641

积分

3230 小时

在线时间

版主

苏方达

Rank: 8Rank: 8

积分
3641
发表于 2009-11-26 21:51:0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南阳向天清先生虽英年早逝,但他对中医的执着、对中医的付出,真的很值得我们活着的中医人去敬仰、学习!面对中医,我觉得很惭愧,真的愧为中医人!


【老式中医 一源的BLOG-新浪博客    老式中医 一源的日志  -网易博客】




上一篇:2009年11月24日《扬子晚报》人物栏有黄师母的专栏介绍
下一篇:广州中医药大学第八届经方进行如何?
仲景经方,是中医的根,是中医的灵魂,是中医的生命力所在!

169

主题

3641

积分

3230 小时

在线时间

版主

苏方达

Rank: 8Rank: 8

积分
3641
 楼主| 发表于 2009-11-27 00:11:30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医走向世界和成为世界医的必然性

向天清
        对于中医学未来的发展和走向,是事关本学科生存和发扬的关键课题。
        从几千年的历史演变和社会的不断更替,以及人民生活的需求来看,其顽强的生命力是坚不可摧的行进基石。随着古代中国社会的繁荣早已走向了一些国家和地区,并生根发芽。尽管也出现一些变异,但其本质未有受到根本的改变。近代以来,尤其是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外交的不断拓展,中医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主要内容成为其中的一项重要战略已发挥了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印尼总统苏哈诺的病情得到有效的控制。以及近年来援非医疗对艾滋病治疗的作用发挥,已彰显其独有的特性和优势。
        近几十年来中国经济的飞速前进,国际地位在逐渐提高,中华传统文化日益受到瞩目,中文,、中医和中华传统文化等一起备受到世界各国的普遍关注。这些内容亦都成为了国外留学生来华研修的主要动力和目标。
        从当前的社会发展和国际趋势来看,不管是贫穷还是富裕的社会环境,人民的健康医疗,尤其是绿色和无公害的医疗,中医是其首选。这些都已成为一个永恒的话题。中医治未病,防患于未然。在众多的传统和现代医疗技术中是有着综合、简便、易于接受的特点。中华传统文化的“穷理尽性,以至于命”。在古代中国沿承了几千年,同样可以提供给世界各国和人民。有着无穷的内在动力和源泉。
        另外从科技史的发展来看,截至目前,在中国现代科技能够挺立在世界科技之林三十年之久而不衰的惟有杂交水稻一项。除此之外,其它项目基本上都是在赶超国外,并且现代科技大多都是源自国外。
        至此,中国要想在世界科技原创之林中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就必须在中华传统文化中寻求项目。健康、医疗、绿色、环保都将是未来国际社会发展和寻求的恒久课题,而中医恰恰都符合这些特点。因此应是我国科技崛起的首选项目和前言学科。
        对于国家的对外交流,企业的攻关,团体和个人旅游资源的开发和拓展,世界人民健康养生的需(寻)求,以及中医自身期待发展的蓬勃态势来讲,都是中医学走向世界和成为世界医客观和主观条件。也同样是医学在宏观和微观发展上的必然趋势。
        中医的崛起,首先在本土的突出贡献是能够显著提高和健壮民族体质,以减少由此发生的悲剧和伤亡损失。能更好地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努力,为中国的和平崛起提供健康的资源和不竭的动力。向世界展现中华传统文化和中医的无穷魅力,并可作为世界和平和谐发展,以及各民族融合的桥梁和载体的。
仲景经方,是中医的根,是中医的灵魂,是中医的生命力所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9

主题

3641

积分

3230 小时

在线时间

版主

苏方达

Rank: 8Rank: 8

积分
3641
 楼主| 发表于 2009-11-27 00:46:34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医学的科学性问题

向天清
        人所共知,中华传统文化孕育了中医学。而关于中医学在近百年来的科学定性问题,一直是倍受非难和争议。一些有影响的文化人物的参与,使其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以至造成的影响和危害至今还是根深蒂固。给中医的自身发展和管理,造成了极其恶劣的信念危机和前进中严重的障碍问题。出现这种情况的根源是这部分人大多是受西方近现代思想影响,错把知识当常识。目前更是如此。
        中华传统文化与中医学有几千年的历史,滋养了我们的先祖无数代人,大家可能都不会质疑。我们来对中华传统文化这一复合词组做以剖析,中华和传统的含义就不用再讲了,重点来谈一下文化这一概念。文化在《现代汉语词典》(商务版)里的解释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制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特指精神财富,如文学,艺术,教育,科学等”。另外两条不太适合于此故不引用。
中医隶属于中华传统文化,是其中的组成部分,是客观存在的,可以称为文化中医或中医文化。大家看到文化的含义包括科学,而科学只是文化的的一部分。
        由此,就可以明确此命题:中医完全是科学的。并且是极具中华传统的综合科学。
        另外,从历史的角度看,中华传统文化与中医学有着几千年的历史,也就是说中医是祖科学或成熟科学(这一点在《论旋转统一的气动力学——中医学的基本原理》一文中有祥述),而近现代的人们往往拿西医来对比。我们可以看西医的历史,其真正发展不过是近几百年的事。与此相比只是一支年轻的科学,或者说是幼稚科学。两者相比如同盆大和碗小的关系。
        通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西医无能为力的疑难病例判为不治,中医临床解决表现出客观存在的明显疗效以致痊愈,西医又无法得以解释,往往处于非常尴尬的境地,个别无颜者只能事后讲是诊断失误。但这时西医一般会感到:其依据莫明其妙,而结果却是出乎意料的好。
        有人可能会问:为何西医发展如此之快呢?
        我们可以用现实的一个例子来说明问题:蔬菜的传统储藏方式与现代保鲜方法。就以超市冷藏架上的净菜以大葱为例:摘取了老叶,去掉了根须。大家买到的是净菜大葱,减少了工序,回家就可以直接食用,较为方便。但其保鲜所采用的技术是随着物理,化学的发展而前进的,已不仅仅是单纯的农业项目。这些蔬菜如在常温下就难以保存,因为伤害了其保护层(源)所依赖的老叶和根须。传统的储藏方式是带着老叶和根须,常温下外置保存,或者把根须埋在土中,更有利于长时间自然保存。不需要借助其它学科的技术,只依靠自然规律。并且是最绿色和环保的。
        西方的科学和民主,即所谓的赛先生和德先生。为何能够很快在中国大行其道的根本原因所在就如同净菜上市一样,光鲜鲜,白亮亮,还有好价钱。关键就是摆脱了与其相关的一些关系与内容,而独立自主前行,轻装上阵的结果。中华传统文化与中医则是综合,统一,整体,同步前行,徐徐渐进。
        由此可知,东西方文化的差异,导致发展的途径不同,对科学的理解和应用显然存在很大的错位。中医是极具中华传统的智慧科学,更贴近于事物的自然本质,完全是遵循着宇宙自然规律的综合性科学。而西医只是其中的一个分支学科,其发展是单一和片面的,一般很少顾及其他。虽然在其主题上得到了快速发展,但从一定程度上容易掩盖事物的本质,以至于危及到整体的发展格局,有时是得不偿失。
        纵观中华传统文化的发展史,我们就会明白爱因斯坦和李约瑟问(难)题的出现即源于此。具体到医学来讲,中西医结合问题实际上就是爱因斯坦和李约瑟问(难)题的延续。
仲景经方,是中医的根,是中医的灵魂,是中医的生命力所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9

主题

3641

积分

3230 小时

在线时间

版主

苏方达

Rank: 8Rank: 8

积分
3641
 楼主| 发表于 2009-11-27 00:53:11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医的传承问题

向天清
        传承问题是继往与开来过程中的一个环节,继往与开来也就是一个发展整体。作为传统的文化内容,继承以往的经验和教训本身就是至关重要的。这是传统文化传承的自身规律,但现代的教育模式已严重背离于此。造成目前的局面是继往的传承不足,开来的创新无力。表现在中医药领域尤其如此。问题的关键是没有揭示出学科的自身本质、以及解决的途径、方法论和发展的规律。
        中医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主题分支之一,几乎囊括了自然界的所有领域。“中医肚子,杂货铺子”,“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知人世”。在传承的要求上自然也是极为严格的。各种关系的立体组合构成了一个旋转统一(开放)的整(圆)体。但传承是发展中的核心命题。
        以中医的传承具体内容为例:首先要是注重整体,这里涵盖了诸多含义,如天人合一、和谐一致。各种关系都要看作是统一的整体,舍此不能算作是中医。此处也是与现代医学区别的标志之一。再次是辨证论治,同样涉及了更多的方方面面。根据笔者多年的寻师访友的治学经历,深窥其中并非仅仅只是理法方药的四个方面。除了这些之外,还有量、制、忌、时、地、体、变......等等非常具体的客观因素在里面。环环相扣,异常紧密,缺一不可。这也就是在传承上的旋转统一。有时家传师承的秘密就在与此。
        传承时还有一个是方式问题。也就是学术思想的繁殖途径。生物学上分有性繁殖和无性繁殖。有性繁殖通常指提纯和杂交;无性繁殖通常是扦插和嫁接。
        具体到中医学的传承来讲,两种情况四种方式都是客观存在的,也都能成功。先来看有性繁殖的提纯,所谓提纯实际上即选优,或叫优选,是为进一步复壮打基础。提纯的目的是为了复壮。而现实的情况是什么呢?首先是体制内的学术近亲繁殖,大多是在此范围内的提纯。这种提纯从某种程度上是一种在几近自灭的情况下进行的。而真正的提纯是走出这种体制,在广阔的田野里,甚至是到深山老林寻找能够担负传宗接代的提纯对象。也就是说要搞“远缘杂交”才能达到与其目标。
        再来看杂交,这里是指有性杂交。所谓杂交是:使雌雄两性的生殖细胞相结合的杂交。动物的有性杂交是使不同种,属或品种的动物交配产生新的一代。植物的有性杂交是用人工授粉的方法使不同种属或品种的植物产生新的品种《现代汉语词典(商务版)》。现代中医的学院教育实际上采用的即是有性杂交方式。杂交的目的是寻求两种比较优势或特色品种进行,以期得到一个更加优良的新品种(系)。正常情况下是从中医的大范围内先期提纯,首要得到优良种株,再与现代医学前沿的品系进行杂交,以达预期目的。而目前的中医和中西医结合教育恰恰相反,远没有达到预期的目的。如今的中医和中西医结合教育在思想上如同是动物学上的马和驴配,杂交的结果是产生了骡子式的思维。结局是本该正常继续的繁育却出现了停滞。这就是学了几年后缺乏自信的根本原因所在。
        以上这些只是普遍的客观规律,肯定有人会提出异议:也有不是骡子类型的。事物的发展规律多有例外,也是必然的。生物学上还有一种现象,这一问题将在后面展开。
        扦插和嫁接同属于无性繁殖,方式也比较接近,但不同的是扦插多是简单的无性繁殖,而嫁接也属于杂交的范畴,但是无性杂交。
        自学中医的传承方式如同扦插。对其客观环境要求是很严格的:温湿度,光照,土肥,水源条件等等,往往成活率低,能够茁壮成长是很艰难的。但一旦挺立,其质地坚实,抗逆能力是大田和规模化繁育相比不可同日而语。繁育能力和品系保持相对稳定,缺点是规模难以扩大和普及。
        中医的拜师方式如同嫁接。必须找到能够适合的植株品系。这是一个改良当前品种较好的方法。但只是权宜之计。如果保持,只有继续重复嫁接工艺。除直接的两个植株外,其它并不能受到根本影响、改变和普及,惠及面是很有限的。因此也费工费时。同样面临只能改善品种和品质,或单一提高产量,以及成活率低也是个问题。
        这也就带出了传承质量评价标准课题:如何评价传承质量的优劣?
首先有三个标准:
1·       是否能提高自身的临床能力?
2·       是否能带动本学科的发展?
3·       在前两条任何一条或两条兼有的前提下,是否能创立出新的方法、理论或技术,从本学科的根本上促进其发展。这就又提升了一个层次。
        而这种方式则属于创新范畴,是在传承的基础上进行的,有其相当的难度。是在扦插、嫁接、提纯、复壮和杂交的基础上才能够完成的。但对本学科发展则有着至关重要和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推动作用。以至于在根本上可以带动相关学科的发展,甚至于是整个科学。
        由此,其成果也能够真正地适合于现代大批量生产的教育模式,并且还可同步引入或借鉴传统的师承方法,两者并不矛盾。对本学科在发展原则上的规范和统一以及管理的协调问题,也就得到了根本保障。同时为开创中医的明医时代也奠定了理论基础。
        这里来回答前面提出的问题,现代的中医和中西医结合教育是一种劣质杂交,近亲繁育。有的为何没有成为骡子型的思维?这在育种学上有一种情况叫保持系。就是说并没有或没有真正杂交,而其本质被保留下来,在适宜的时机,还可以继续进行多途径繁殖:或杂交,或扦插,或嫁接,从而改良了品系。这就说明了以上问题。
        此外,传承中师父的点拨是很关键的。“宁教十趟拳,不教一句言”,“真传一句话,假传万卷书”。也就是此理。在其用功努力到一定程度,师父的一点拨,如同窗户纸一破,豁然开朗,许多疑问冰消瓦解。
        实际上师承是一种高层次的人才培养模式。大家可以留意以质量名闻世界的瑞士手表和军刀,德国的汽车等,其制做这些产品的技工培养据说都是经过师徒相受来传承的。
        对于目前的中医教育,继承和发展都存在严重的问题,尤其是精英(英语)太过(多),精华(中华传统文化)极为欠缺。改变的方式必然是要进行传统的三国(国学,国医,国术)教育。
仲景经方,是中医的根,是中医的灵魂,是中医的生命力所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9

主题

3641

积分

3230 小时

在线时间

版主

苏方达

Rank: 8Rank: 8

积分
3641
 楼主| 发表于 2009-11-27 01:06:26 | 显示全部楼层

中西医结合问题

向天清
        中西医结合问题从一定程度上讲是爱因斯坦和李约瑟问(难)题的延续,其症结是一样的。中西两种医学,一个遵循思辨和自然规律,一个注重试验和结构实质。两者没能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旋转统一论的创立,将有力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难)题。
        中西医结合的问题,首先要弄明白三个同等重要的前提条件:1·中西医两者的主次问题;2·中医内部各家学派的统一问题;3·中西医结合的参照系问题。
        这三个前提条件如果搞不明白,其结合的研究和临床很大程度上都是劳民、害命和伤财。并且从层次上都是很低级的,不是两者的真正结合,而是很低级的机械配合。目前的情况基本都是如此。
1 中西医两者的主次问题
        在这一问题中,特别重要的一个前提条件就是要以中医为主,毋庸置疑。其关键因素是中医是以整体性和宏观规律为核心,在战略思想和层次上中医远高于西医。因此中西医结合应以中医为主导地位。
2 中医内部各家学派的统一问题
        这是一个先决的必备条件。中医应先于统一自身内部各家纷争问题,以期卓然自立。有了内部统一的平台和主线,才能再谈结合问题,否则是徒劳的。旋转统一性原理的创立已经解决了这一问题。
3中西医结合的对象和原理要统一
        也就是中西医结合的参照系问题,这是研究和临床的目标问题。如果中西医结合的对象和原理不能统一,结果将无从谈起。因此必须把中西医要结合的目标:人体生命的形成发育过程的原理得到一个一致的认识,这个认识并且是与方法论具有相同的规律,即旋转统一。
        这些前提条件的得以解决,中西医的结合就可以从整体到局部;从宏观到微观;从规律到实质;从功能到结构和意识;从战略到战术等多方面都有了一个统一的认识和标准的参照系。旋转统一性原理和方法论的具体应用,将会有不少实质性成果不断涌现。
        另一方面这样的中西医结合才是真正的结合,并且是高层次的结合。历史将会证明是里程碑式的。两者真正的结合在一起,可以使更多学科共同参与,遵循宇宙自然规律。实际上也就实现了半个多世纪前国家所设想的目标——人类新医学的标准和目的。
        我们可以看现代医学的三输(输气,输水,输血),三素(抗生素,激素,维生素)和一刀(手术刀)。三输可以紧急提供氧气,水液和血液的补充,来促使调节人体生命气动力。三素可以单一直接地增强和减弱以及维持(护)人体生命气动力。而手术可以很快切除病患部位以达到直接祛邪之目的。其优势和弊端显而易见,这里不再细谈。中医的综合,宏观,整体的防治疾病和养生措施,增强和减弱人体生命气动力是具有绿色、环保和无公害的。
仲景经方,是中医的根,是中医的灵魂,是中医的生命力所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9

主题

3641

积分

3230 小时

在线时间

版主

苏方达

Rank: 8Rank: 8

积分
3641
 楼主| 发表于 2009-11-27 01:12:21 | 显示全部楼层

从方法论的统一谈中西医的结合问题

向天清
       对于中西医结合能否成立?学界至今仍存怀疑.焦点集中在方法论的能否统一?两种医学的逻辑是否能够统一的问题?
        在整个中医学界,李致重教授是对中西医结合问题研究比较深入的专家学者之一. 其观点基本代表了当前中西医结合学术研究的最前沿阵地.
        现将李致重教授的质疑引述如下:创造统一的"中西医结合医学",在方法论上找不到支持,对于坚持中医和西医可以统一为"中西医结合医学"的观点来说,在科学研究方法上提出的质疑是:如果系统性方法和还原性方法可以合而为一,或者逻辑学上的综合--演绎法和分析---归纳法可以合而为一,那时候再来讨论创造"中西医结合医学",也许才有基础,也许才是时候.但是系统性方法和还原性方法,综合--演绎法和分析---归纳法的合一问题,至今是世界上的科学哲学界尚无人想象,无人提及的问题.所以"合一"之说是不着边际的梦想,是可以预见的将来不可能实现的事情.(摘自<<中医形上识>>李致重著P237--238香港奔马出版社).在前一问题中李教授的观点是有前提和留有余地的,而后一观点就认为是不可能的.
        李致重教授是中医学界资深的专家学者,坚强的中医捍卫者,著有<<中医复兴论>>,持有这一观点颇具代表性.另有<<中医存亡论>>的作者何足道先生,其观点与李致重教授基本相同.他们在其著作中都引用了德国学者满晰博教授和李约瑟博士相同的观点:“中医和西医在技术上结合比较容易,但是使两种医学哲学取得统一,恐怕是极为困难的。”即方法论的统一是极其困难的.尤其是逻辑学上的综合--演绎法和分析--归纳法统一问题.
        目前,中医学界有关"中西医结合"的概念提法和是否能够结合问题,其焦点基本就在于此.而突出的观点和论证依据基本都集中在目前现有的方法论与逻辑基础上.特别是外来的方法和逻辑.并没有真正从中医学的母文化中去探寻本质,是导致这一思想和观点的根源问题.
        根据笔者从中医和中华传统文化中建立独具一格的<<旋转统一论>>,实际上已经有效地解决了此问题.<<旋转统一论>>之所以能够解决这一重大的理论问题就在于,他有一个核心与支柱.即调和环节.可以把系统性方法和还原性方法,以及综合--演绎法和分析---归纳法等紧紧围绕在其周围,并进行统一.因为它们都是相对的两种极端方式,从通常的观点来看是格格不入的.但以此来调整就可理顺他们之间的矛盾.为真正的"中西医结合医学"建立扫清了障碍.因此在科学哲学上已经得到了有效解决.也就是说,以李致重教授为首的一些质疑也都圆满地一一化解.
       从此,"中西医结合医学"的研究和应用也就有了充分的方法论和逻辑基础,也为理论的论证和圆满解释提供了扎实的基础依据.
仲景经方,是中医的根,是中医的灵魂,是中医的生命力所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9

主题

3641

积分

3230 小时

在线时间

版主

苏方达

Rank: 8Rank: 8

积分
3641
 楼主| 发表于 2009-11-27 01:20:10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医要客观地评价西医药

向天清
        西医药的发展和应用,有其一定的合理性与实用价值,谁也不能否认.作为每一个国人,如果一点没用过西医药,几乎是不可能的.而对于中医药也同样如此.就中药来讲,药食同源.因此,作为中国的中医,尤其是传统型的中医,我们要客观的认识和评价西医药,才是应有的态度.
        西医药所存在的明显缺陷和不足,有其先天的原因造成的.这一点已很难改变,最好是有个清醒的认识,避其不足,更好的发挥长处.也就是趋利弊害.西医在公共卫生.防疫,手术,急救等方面的优势,众所周知.
       目前的情况是,正如法国作家莫里哀(让-巴蒂斯特.波克兰(Jean BaptistePoquelin))所言:“大部分人是死于治疗而非疫(疾)病本身”.即“过度医疗”.这是人为造成的结果.对于西医学科和一些项目(包括药物和检测)而言,却是一种“过度滥用”和“过度依赖”.近年的“茶水发炎”事件就是如此。
        大家知道,西医药的三素,三输一刀都是直截了当.没有突出的过渡和缓冲措施,容易太过和不及.非此即彼.把握适度是很难的问题.这是其本身所造成的.在中医看来,应该中病即止,过犹不及.而在当前的情况下,过度采用西医药又是很普遍的现象.因此已经超出了它原有的特性,造成的后果是人为的.即医源性和药源性危害的结局.而解决这些问题的根源,就需要有整体,宏观,战略性的眼光.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只有中国的传统文化和中医,才能够真正的解决此类问题.因此,明智的医者和民众会逐渐增多,不断的在深入认识,并且直接参与,受益后现身说法的例子,近年也有增加的趋势.
        在解决不少慢性病方面,西药仅仅只是控制.看似是以解决新的矛盾,实际很大程度上掩盖了旧的矛盾.或是增加一些更多的生活负担.而采用中医药,大多问题都可以获得根治.加上必要的养生保健,能够很好的提高生活质量,而颐养天年.当然中医的模糊性也是很突出的(另篇论述).
        在学习和应用上,西医药确实比较简便,容易掌握,推广和普及,但要想进一步提高却很难.中医药在学习和应用上,开头较难,关键在于方向和方法.一旦掌握要领,提高是突飞猛进的.许多问题均能势如破竹似的得到解决.有关中医的学习方法问题将另篇论述.
        在具体应用时,西医是个庞大的利益链条和共同体,即集团式发展,为了各自的利益,有时往往掩盖了不少事情的本质;而中医在解决问题时,多是单打独斗,或是一人或几人在做有关病机与天机的协调统一,而寻求解决的措施.是以智慧为主的知识产业.在目前的情况下却根本没能很好的发挥出来.
        西医药在经济上和规模上,表现为工业化的态势,容易批量生产和复制.是一种以资本为主的发展模式.而中医药来讲,主要表现为顺应自然规律的形式.是以农业的发展模式.规模化程度较低,相对来说经济效益要差的多.要想提高经济效益,唯有体现知识的价值.
        西医药的应用不当,容易造成灾难性的后果,并且难以挽回;而中医药的应用,如果脱离辨证论治,也会造成一些危害性后果.但其危害性和应对措施上,相对于西医药来讲,都要轻的多.
        中医所独具的整体,宏观,战略性特点,恰恰是西医所缺乏的.而中医要想再进一步朝细化方面发展,就必须又完全可以采用西医的一些措施,来进行补充和完善.具体思路可以参考笔者在<<中医学----源于宇宙自然规律的综合科学>>中有关多学科研究的内容.
        对西医药的客观评价,其实也是对中医自身理性的一种认识.更是对两种医学可为与不可为的比较分析.有了这些基础,我们才能够客观合理的发挥应用,以及更好地提高临床质量和疗效.同时也体现出中医的特色和优势.也是创建真正的中西医结合到融合的前提.
仲景经方,是中医的根,是中医的灵魂,是中医的生命力所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0

积分

2 小时

在线时间

游客

积分
0
发表于 2009-11-27 02:05:35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样的中医护法神走了,真伤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3

主题

0

积分

185 小时

在线时间

游客

积分
0
发表于 2009-11-27 07:48:53 | 显示全部楼层
致敬,又浏览了一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8

主题

1325

积分

732 小时

在线时间

大学生

自学中医的IT人

Rank: 4

积分
1325
发表于 2009-11-27 11:13:27 | 显示全部楼层
致敬!学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捐助本站|小黑屋|手机版|经方医学论坛 ( 苏ICP备05020114号 )|网站地图

GMT+8, 2024-12-23 14:41 , Processed in 0.254606 second(s), 3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4-2024 hhjfs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