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热搜: 体质 药证 方证
查看: 3810|回复: 3

2009经方医案研讨会(林健祥)医案点评

[复制链接]

90

主题

1201

积分

67 小时

在线时间

版主

真实就是力量。

Rank: 8Rank: 8

积分
1201
发表于 2009-11-6 20:58:0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经方验案五则
林健祥(广东省江门市新会人民医院)


1、肺结核咯血案

邓某某,男,56岁。2009年1月5日初诊。

复咳嗽、咯血5年,加重2天。

现病史:患者因再次出现咳嗽、咯血,而由门诊收入感染科住院治疗,入院后予以常规抗结核、抗感染、止血治疗。入院后曾用立止血针、静滴垂体后叶素针止血,现在仍每天静滴垂体后叶素针,但患者仍咯血而请中医会诊。西医检查:胸片提示:肺结核。PPD(++),抗核抗体:阳性。现症状:患者精神好,仍咳嗽、咯鲜红色血,每次咳嗽都有血。咽痒则咳嗽,以夜间为甚。胃纳、二便正常,无口干。舌稍红,稍瘦小,苔白稍厚,舌面有津液。脉弦,稍数。

既往史:2004年发现肺结核曾住院治疗后好转,后在门诊治疗,症状反复。体质描述:身高:163cm,体重50kg,形体中等偏瘦,面偏黄

[blockquote][blockquote][blockquote][blockquote][blockquote][blockquote][blockquote][blockquote]file:///C:/DOCUME~1/ADMINI~1/LOCALS~1/Temp/ksohtml/wps_clip_image-349.png[/blockquote][/blockquote][/blockquote][/blockquote][/blockquote][/blockquote][/blockquote][/blockquote]治疗经过:柴朴汤加桔梗、射干、侧柏叶。具体用药:柴胡10g,黄芩10g,甘草10g,法夏15g,党参10g,大枣15g,厚朴12g,云苓15g,苏梗10g,桔梗10g,侧柏叶15g,射干15g。服3剂后,患者咳嗽、咽痒明显减轻,咯血也止。原方续进3剂巩固疗效。再诊,患者已诉无不适。

按语:本咯血为主要症状请会诊伴咳嗽、咽痒,治疗上没考虑过多止血,因为一斤的侧柏叶、白芨止血效果还不如一支立止血针。依据学习黄师有关经验后以柴朴汤加减,考虑干姜略嫌偏燥,大便、胃纳正常,而去之,对于咽痒而咳患者,本人喜欢加利咽之品,本案虽没有咽痛,还是加了桔梗、射干加了侧柏叶止血。但不知侧柏叶能起多大止血作用但还是加了,或者不加也可。但本案能起如此效果,也出乎意料之外。由此案可见,中医处方要以中医的思路处方,不要拘泥于西医病名。

2、眩晕案

患者:麦某,男,77岁。3月12日初诊。

主诉:突发眩晕5小时

现病史:于2009年3月3日入院。患者当日下午起床时突然出现眩晕,视物呈天旋地转感,体位改变时症状加重。无恶心呕吐,无肢体乏力。由120送入神经内科住院。西医检查指标:脑部MRI:1、左侧放射冠小缺血灶。2、脑萎缩。CT示:肠癌肝内多发转移(具体描述略)。心电图示:窦性心律,ST段V5、V6下移0.08mV。彩超示:双侧颈动脉、椎动脉硬化性变。目前服用西药:入院后予以常规诊治扩张血管,改善血液循环,降压,营养脑细胞。经治疗后症状未能缓解而请中医会诊。现症状:精神疲倦感。诉眩晕,视物天旋地转感,体位改变后加重,胃纳一般,口干,昨日排便1次,便硬,舌胖偏红、苔黄腻,脉滑。既往史:2004年曾有“升结肠癌并肝转移术后、化疗后”病史,有高血压病史。

体质描述:身高:170cm,体重70kg,形体高大,稍胖,面

治疗经过:处方:黄连温胆汤加葛根、川芎、天麻、钩藤、栀子。具体用药:法夏20g,云苓20g,陈皮10g,甘草5g,竹茹10g,枳壳20g,葛根30g,黄连5g,川芎20g,天麻15g,钩藤15g,栀子10g,两剂。二诊:患者诉服中药后头晕稍好转,但没有明显改善。再查看舌象,舌质较前稍红,苔黄白、干厚,脉弦、滑。诉口干,昨天未排大便。腹诊,全腹软,有抵力,剑突下按压不适感。处方:大柴胡汤合桂枝苓丸加葛根。用药如下:柴胡15g,黄芩15g,干姜3g,大枣15g,枳壳20g,大黄5g,白芍15g,葛根30g,桂枝5g,云苓20g,丹皮10g,桃仁15g,赤芍15g,3。三诊:眩晕明显好转,服中药后排软便,再查腹诊,剑突下已无不适感。患者要求出院,予以二诊处方叁剂带出院。

按语:对于本案,初诊以黄连温胆汤治之,是以往的治疗的经验。曾以黄连温胆汤治疗类似病例,也有一定效果。但运用于本案则效果不佳。胡希恕前辈有以大柴胡汤合桂枝苓丸治眩晕的经验,本案的体质、腹诊也支持用大柴胡汤,获得佳效。由此案可见,体质辨证是临床处方的一个重要因素。

[blockquote][blockquote][blockquote][blockquote][blockquote][blockquote][blockquote][blockquote]file:///C:/DOCUME~1/ADMINI~1/LOCALS~1/Temp/ksohtml/wps_clip_image-1583.png[/blockquote][/blockquote][/blockquote][/blockquote][/blockquote][/blockquote][/blockquote][/blockquote]3、黄疸案

患者,吕某,男,33岁。2009年3月5日初诊。

主诉:反复腹胀、上腹部不适约1周

病史:2004年发现乙肝“小三阳”。谷丙转氨酶300u/L,西药护肝治疗后好转。

西医检查指标:3月2日WBC3.84×109/L。凝血酶原时间17.4秒。谷丙转氨酶1090u/L,谷草转氨酶1071u/L,血清淀粉酶57u/L,胆碱脂酶25活力单位(参考值30-80)。血氨29.8umol/L。尿胆红素(2+)尿胆原(2+)。3月3日谷丙转氨酶1003u/L,谷草转氨酶751u/L,总胆红素130umol/L,直接胆红素50umol/L,间接胆红素80umol/L。肝纤四项提示:透明质酸HA大于800gn/ml,型前胶原PC—大于720。乙型肝炎病毒DNA荧光定量 5.7×1043月5日,谷丙转氨酶603u/L,谷草转氨酶260u/L,总胆红素132umol/L,直接胆红素50umol/L,间接胆红素82umol/L。目前服用西药:入院后予以常规护肝治疗,对症、支持处理。考虑经治疗后,胆红素未能下降,请中医会诊。现症状:精神好,巩膜、皮肤黄染,剑突下不适,伴口干。纳可,大便。腹诊:全腹肌稍紧张,剑突下按压不适。舌质红、苔黄,稍厚,脉弦。体质描述:身高:163cm,体重50kg,形体中等,面,皮肤稍黑。

治疗经过:处方:大柴胡汤合茵陈蒿汤加威灵仙、赤芍柴胡15g,黄芩15g,干姜5g,法夏15g,大枣15g,白芍15g,枳实15g,大黄5g(后下),栀子10g,绵陈30g,威灵仙15g,赤芍30g,三剂。二诊:患者诉服中药后腹部不适感缓解,大便每天三次,大便烂,大便后无不适。腹诊全腹较前软,有底力,剑突下按压无不适感。舌质较前稍淡,苔黄白、稍厚,诉口干减轻,小便颜色较前浅。处方:茵陈五苓散合茵陈蒿汤加威灵仙、赤芍绵陈30g,云苓20g,猪苓15g,泽泻15g,桂枝5g,白术15g,栀子10g,大黄5g(后下),威灵仙15g,赤芍30g,四剂。三诊:诉大便每天2至3次,大便烂,大便后无不适。余无不适。舌象,舌质淡,苔薄白。诉无口干,小便颜色较前进一步变浅。处方:柴胡桂枝干姜汤合茵陈五苓散加威灵仙、赤芍柴胡10g,桂枝5g,干姜5g,黄芩10g,牡蛎20g,天花粉10g,甘草5g,绵陈30g,云苓20g,猪苓15g,泽泻15g,白术15g,威灵仙15g,赤芍30g,三剂。四诊:患者巩膜、全身皮肤、小便无黄染,大便正常,排软便,自觉无不适,要求带中药出院。三诊处方剂。

按语处方一参考胡希恕前辈治疗黄疸的思路,治阳黄,胡老有以大柴胡汤合茵陈蒿汤的经验初诊时,符合阳黄的诊断,腹诊也支持用大柴胡汤。二诊时,湿热之邪较前减退,腹诊时,剑突下已无不适,故停大柴胡汤改茵陈五苓散。三诊时,湿热已明显减退,由舌象看,阴转之象渐露,改方柴胡桂枝汤善后。本案治疗要点抓住湿、热、虚之孰轻孰重,并时时注意胃气,依病情随时调整治疗方案。赤芍退黄的经验,黄师已论述过。至于威灵仙的运用,本人不成熟的经验,威灵仙也有一定退黄作用。曾有一例黄疸患者,据证治疗,效果不佳,加入威灵仙后,有明显效果。后来治黄疸喜用之。但后来观察,对湿热重者加威灵仙效果较好,对于治疗后期者,不加威灵仙也可。但病案仍在观察之中,经验还不成熟,大家可进一步观察。共同讨论。

4、痤疮案

罗某某,男,19,岁,2009年1月12日初诊。

主诉:面部痤疮十多年。

[blockquote][blockquote][blockquote][blockquote][blockquote][blockquote][blockquote][blockquote]file:///C:/DOCUME~1/ADMINI~1/LOCALS~1/Temp/ksohtml/wps_clip_image-3017.png[/blockquote][/blockquote][/blockquote][/blockquote][/blockquote][/blockquote][/blockquote][/blockquote]史:发现双颊部痤疮十多年曾多处诊治,经中西药治疗,效果不佳,后自行不规则服用清热解毒的中成药。现症状:双侧部可见多处痤疮,部分连成一片,色暗红。部分稍凹陷,可见疤痕结节,未见脓点。二便正常舌淡,苔薄白,脉稍弦。既往有脓点,自行用手挤脓。体质描述:身高:165cm,体重50kg,形体中等偏瘦,面白,双唇暗红明显。

治疗经过:桂枝加葛根汤合桂枝茯苓丸加黄芩桂枝10g,白芍10g,大枣15g,炙草5g,干姜3g,葛根40g,云苓15g,丹皮10g,赤芍10g,桃仁10g,黄芩10g。处方叁二诊:患者痤疮颜色较前变浅。患者甚为高兴,诉有效了。上方,葛根加量至50g,服剂。
    按语:本案患者痤疮颜色暗,疮头凹陷,体型中等,肤白无光泽,舌淡,苔白。这都是运用桂枝加葛根汤的指征。患痤疮日久,已有疤痕结节,故合桂枝茯苓丸。但本例患者腹诊腹肌稍紧张,无压痛。患者双唇暗红明显,考虑“内有伏热”,加用黄芩。痤疮之方药,临床报道很多,治法五花八门,疗效参半。本案运用黄师之法,以体质辩证,方、药、人、病相应,收到较好效果。

5、颈椎病

叶某某,男,54岁。2009年1月5日初诊。

主诉:反复颈部、右侧肩胛区疼痛约10年。

现病史:患者约10年前开始出现颈部、右侧肩胛区疼痛,多方诊治。(包括牵引、偏方、推拿、小针刀等),推拿、小针刀治疗后症状好转,但仍反复发作。西医检查:病人口X线示:颈椎病,颈椎椎间盘变窄,具体不详。目前服用西药:自服降压药(卡托普利片、氨氯地平片)。现症状:诉右侧肩胛区疼痛,伴右上肢麻木感。疼痛部位固定。无口干大便正常。腹诊:腹部稍膨隆,腹软,有底力。无明显腹肌紧张舌淡,苔稍厚,偏黄,舌底静脉无曲张。脉稍滑,有力。

既往史:有高血压病史,一直服用降压药。

体质描述:身高:166cm,体重68kg,形体较壮,皮肤肤色稍黄,有光泽。

治疗经过:初诊时思考患者体质偏壮,体型似为大柴胡汤体型,大柴胡汤合桂枝茯苓丸为常用方剂。但大柴胡汤腹诊上腹部应为按压有抵抗感,本例不支持。也不符合桂枝茯苓丸的腹诊标准。从病因考虑,风寒湿瘀为常见病因。从舌象看,瘀血不明显。若无肝肾虚,以风寒湿为主引起的上半身痹证,是《医学心悟》中蠲痹汤证。处方:《医学心悟》蠲痹汤。两剂二诊:患者诉服两剂后一点效果也没有。处方思考:忆及赵明锐前辈有以桃核承气汤治疗肩周炎经验,患者体型偏壮,且以蠲痹汤治疗无效,痛处固定,推拿、小针刀治疗后症状好转,病久考虑有瘀等因素。试以桃核承气汤治疗桃仁15g,甘草10g,玄明粉(分两次冲服),熟大黄6g,桂枝20g,葛根50g,川芎20g,当归10g服两剂后,症状明显减轻,后服上方约20多剂,症状逐渐好转。

按语:初诊时,过于强调舌象而排除瘀血因素。舌底静脉曲张与瘀血并非一定等同。舌象在诊疗中有意义,但不是决定因素。临床千变万化,仍需综合考虑。首诊时强调腹诊而没有用大柴胡汤合桂枝茯苓丸,现回想,用大柴胡汤合桂枝茯苓丸也会有效,有些时候,方证也并非完全是对应,这时疾病谱也是一个重要的考虑因素。





上一篇:2009经方医案研讨会(柴程芝)医案点评
下一篇:2009经方医案研讨会(李  永)医案点评

4

主题

0

积分

13 小时

在线时间

游客

望崦嵫而勿迫,恐鹈鴂

积分
0
发表于 2009-11-8 11:24:53 | 显示全部楼层
黄老师医话有以大柴胡汤合桂枝苓丸治哮喘案,亦宗胡西恕先生,今又得治眩晕经验。
值得学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4

主题

3169

积分

2922 小时

在线时间

硕士生

饮上池水,集长沙方。

Rank: 5Rank: 5

积分
3169
发表于 2009-11-8 13:31:51 | 显示全部楼层
林兄的医案不同凡响
医之病病在少思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3

主题

2670

积分

820 小时

在线时间

荣誉会员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670
发表于 2009-11-8 16:06:38 | 显示全部楼层
好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捐助本站|小黑屋|手机版|经方医学论坛 ( 苏ICP备05020114号 )|网站地图

GMT+8, 2025-1-11 09:57 , Processed in 0.175515 second(s), 3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4-2025 hhjfs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