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09-8-24 11:33:47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6楼医海一粟于2009-08-07 10:51发表的 :
回黄教授的话:病人服后并无心悸,心烦也未觉加重,如果是麻黄单用心悸心烦明显。
往昔治一嗜睡患儿十二岁,予以生麻黄30克煎服三次均分十五次服,日服三次效佳。一年后又发嗜睡,又开生麻黄30克,嘱如上法服用,怎奈其家长忘记煎服法,煎三次均分三次服,晚服一次即发心悸心烦手颤口干不可忍,汗出反不多。半夜急诊心电图显示心动过速,询问后得知乃药物过量之故,好在有惊无险。此次失误,遭到业师严厉斥责,我也心有余悸。对于麻黄剂的应用从此不敢大意,对于心律心率血压血糖不正常者慎用禁用,对于老年幼儿及体弱的患者,有麻黄适应证的采取大剂煎取,少量频服的办法,服到出现心悸心烦手颤口干时就延长间隔服药时间。这也是借鉴有机磷农药中毒抢救时如何阿托品化的经验。这种办法对于哮喘急性发作时的服药急救至关重要。此法对于许多大毒之品的应用也很有借鉴意义。
临床体会:黄胖之人对于麻黄不太敏感,量要大一些,定喘发汗还魂皆然很多病人量不到30克很难建功,这些剂量的依据都是临床从小剂量开始逐步加大剂量取得效果后的体会。黄瘦之人量要小一些,因为黄瘦之人对于麻黄的定喘作用不一定敏感,而对于心悸心烦手颤口干汗出却极其敏感。用于定喘不需发汗时热证一般要伍石膏,寒证一般要伍五味子,否则极易心烦心悸汗出手颤,敏感人应用三克生麻黄即汗出淋漓烦躁难安。一般的说病人服药后先出现心烦再是汗出,继而是心悸手颤口干,这时汗出反而不明显了。临床上越是大毒之品越是疗效独特之药,我总想弄懂它们的具体安全有效的用法用量,我也尽量多的临床实践它。自从在网上遇到黄教授才知道我并不孤独!
娃脑才疏学浅,对于此例高度浮肿的人是麻黄汤取效还是防己取效确实是搞不清楚,
麻黄与黄芪配伍,好像是防己黄芪汤中的加减法中有喘者加麻黄,胃不和者加芍药,气上冲者加桂枝,久有陈寒者加细辛.在汉方看来加减的药物皆有逐水之功,
而楼主标题是麻黄汤治水肿,而后面又加一味防己,这样治疗的效果真是让人搞不清是麻黄汤起的作用还是防己起的作用,或是麻黄和防己配伍起的作用.
如果是麻黄汤起的作用,又何必加一位防己,如果是防己起的作用又何必用麻黄汤.
而本方所表现出来的症状和体征在我看来恰好是防己证,黄老师50味药征有明文,而此人麻黄证不明显。个人看法仅供参考!
日本汉方之所以强调用原方就是为了更好的弄清楚方证,如果用甲方不效,再换乙方,如果再不效就甲乙合方,这样才有利于跟精确的把握方证,
以上诸多疑惑,望楼主及其他的高人解答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