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热搜: 体质 药证 方证
查看: 4125|回复: 8

【推荐】你希望遇到一位什么样的医生?

[复制链接]

17

主题

539

积分

146 小时

在线时间

荣誉会员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539
发表于 2007-7-27 18:02:2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s:67]    你希望遇到一位什么样的医生?
                              作者:讴歌
    小何因为时常发作的腰疼,决定去医院看病。她征求我意见时,我说如果你能做到不厌其烦的话,那么你去吧,可以肯定的一点是,当天你得不到医生的结论,因为这年头,肯定是一大堆检查先行。
  她去了医院,医院的导医台先是把她分到了妇科,她挂了一个四十岁左右的女副教授的号。医生给她开了一堆检查:血常规、血生化、宫颈刮片、B超不全,也不知道做何用途。医生跟她说等这些检查结果出来了再来。一周后,等所有结果都出来了,医生告诉她:“妇科没事,去肾内科看看。″她去了肾内科,又是一堆检查,一周后,结果正常。医生冷冰冰地说:“我这里没事,去骨科看看。”小何又去了骨科。
  “我这里没事,你去x科看看。”小何学着那些专科医生的语调,问我:“你们这些学医的人就这么给病人一个说法?好像我在他们眼里只剩解剖结构,还按器官系统划分?”
  我无奈点头:“是,你不接受也得接受,没见现在是严格分工的时代,大公司可以把员工当一台大机器上的螺丝钉进行定位,医生就不可以也是这样一颗流水线上的螺丝钉?”但医生真的有沦为“流水线上的螺丝钉”的那一天。
  几天前,朋友打电话问我:“你有没有看高血压或是神经科的熟人?”他说他母亲患高血压多年,最近经常耳鸣、头疼,几年前还做过肠道肿瘤的手术。他担心母亲脑子里有肿瘤。
  我问他之前看过哪些医生,他说去过北京有名的心血管专科医院,“但那些医生又不是熟人,不怎么用心,也不认真听我们讲病情,我都不能肯定他们听进去了没有。一边看病一边开药,我们病情还没说完,药已经开完了,开的药跟以前也差不多。”
  我知道了,他至少想找一位认真听他们说话的医生。然后,他还问我,能不能把各个科的医生都聚在一起,给他母亲看看,多出点钱也行。我很肯定地粉碎了他的想法:在门诊几乎不可能,必须得一个科一个科地转着看,只能采用排除法。他无可奈何地在电话那头叹了口气。我托人给一位熟识的高血压病专家打了电话,说:“我的一位朋友他妈去看您门诊,麻烦关照。关键是您要仔细听她描述病情,关心她,多问几句。”据说看完后,带走的是一张药名相同的处方,但朋友心情不错,说要问的全给解释了。
  我们来看看医学在繁荣发展的同时,怎样偏离了以人为本的轨迹,又怎样导致今日的医生和病人一时间难以收拾、难以缓和的尴尬关系。
  医学院中充满理想的年轻学生,成了蛮横、铁石心肠、麻木不仁的医生,在现实工作中,医生们常能感觉到人们质疑他们的职业态度,人们也已经感觉到医生的相应反应——渐归冷漠。
  除了归罪世风日下外,冷漠医生的出现,其实不全是作为个体的医生的错。他们每个人面前,都放着两个难题,让他们左右为难:左边是人们一如既往的对医生的人情味要求,右边则是医学渐朝严格分工发展,医患关系带上了越来越重的商业气息,能平衡好左右两边的高手毕竟是少数。不知道你有没有注意到,因为科学的发展,原先几千年来一医生面对一个病人的对话氛围,已经在短短几十年内,猛然切换成了一个医生面对一个器官,几个或是十几个医生面对一个病人。我们进了医院,就变成了一台装着出错零件的机器。
  人情味是这样一种东西,一对一的交流氛围最适合人情味的生存。眼神、语气、日复一日的接触、连续不断……这些都是人情味所需要的成分。可以这么说,在古代,甚至就在一百年前,那时的情形还是一个医生面对一个病人。那时的医学是什么样的呢?没有循证医学一说,也没有那么多精确的检查仪器和定量的指标,医生主要靠经验、靠感觉。虽说后来加上了一些处于朦胧阶段的零星科学知识,也依然脱不出经验科学的形式。在这样的情境下,从对病人的诊断开始到治疗的整个过程,其实都是在医生和病人直接接触中完成的。在这直接接触的过程里,医生与病人情感上的联系一直连续不断。
  那时的医学分科,远没有现在这么细密。一个医生面对一个病人时,他有着朴素的、现在看来弥足珍贵的整体观。医生面对的是整个病人,他可以对病人从上到下、从心理到生理全面地考虑。因为这样连续的情感交流,因为这种不加分割的生理心理治疗,“人情味”成了那时的医生和病人之间关系的重要调料。
  现代医学的发展付出了人情味的代价,现在没有一个医生面对怀疑患有肺癌的病人,不先让他去做CT。因为医生们几乎离不开这些看上去精确、客观的检查了。不仅仅是器械检查,还有各式各样的实验室检查,但这些检查散发着某种“冰冷的物质气息”,它在第一时间就下了手,削弱了医生和病人的交流,割断了他们之间人情味的气场。
  而现代医学最得意的莫过于无限开放式的发展,永远都在累积,永远没有收口。因为认识层面的不断深人,可供研究的细节越来越多,人们似乎越来越纠缠于局部,而忘了基础医学研究最终是为了服务于作为整体的“一个人”。疾病似乎和病人分开了,医生们变得更热衷于追寻疾病背后的生物原因——技术层面的原因、细节层面的原因。比如一个感染的病人是什么微生物在捣乱,一个癌症患者的肿瘤细胞在显微镜下长什么模样,他的基因组在哪里发生了错误。在追究生物学病因的过程中,那个感染了微生物的病人,似乎反倒没有病因那么重要;那个癌症病人,似乎也没有肿瘤细胞来得重要。
  医生和病人的关系,被这些挡在中间的东西给分割了。
  医生就这样“越来越远地偏离了他们的天堂,而去研究更专门和更带有技术性的问题”。科学主义的氛围让他们越来越自负地认为,只要解决了技术上出错的原因,也就是病因,问题就解决了。这样的医生开始更多地治病而不是治人,疾病背后那个特定的病人,反倒不再重要。在医生眼里,病人就是医生职业机器上可以彼此互换的齿轮。尽管有的医生医术高超,但也只看到病人身上需要解决的问题,而漠视或者无暇顾及这些问题是发生在谁身上。
  在《展望21世纪》这部被译成21种文字的对话集中,两位来自东西方不同背景的大师,在上世纪70年代的伦敦,进行了一场关于人类的对话,其中也谈到了医学:
  科学对一切事物客观地审视,摈弃感情,用理性的“手术刀″解剖。因此,用科学的眼光看自然界,自然就成了与自己割裂的客观存在。同样,当科学之光照在人的生命上时,人的生命就成了与医生割断精神交流的客体。医学在本质上需要理性指导的冷静透彻的科学思维方法,但同时,不,更重要的是需要温暖的人情。
  这两位大师一位是汤因比博士,英国历史学家,另一位是池田大作,日本宗教和文化活动家。
  医学似乎在人文的层面上,进入了一个没有转角可言的尴尬境地。而在医学“科学主义”渐渐成为大家的信仰时,接近平民的温情,可能恰恰是医治人们对医学冷漠偏见的良药。
                                     (摘自北京出版社《医事》一书)
                                                




上一篇:转贴——道少斋主人精彩中医论述
下一篇:(转贴,讨论)小建中汤与良枳汤

8

主题

0

积分

525 小时

在线时间

游客

积分
0
发表于 2007-7-28 09:07:50 | 显示全部楼层
茫然
感应经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

主题

539

积分

146 小时

在线时间

荣誉会员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539
 楼主| 发表于 2007-8-11 19:06:45 | 显示全部楼层
病案里的医道仁心
    作者:林天宏
  北京协和医院有着悠久的历史,重视病案是该院的传统,它是医学院学生临床的基本功,也是医生考评的依据。                        
  现年85岁的中国医疗史研究专家董炳琨,1960年任北京协和医院副院长。他说了这么一件事:一批协和医学院的见习医师来妇产科实习,导师林巧稚要求每个人完成10例初产妇分娩全过程的观察,并用英文写出完整的产程病案。学生们仔细观察和记录了分娩的全过程,林巧稚一份份看过后,只在一个学生的作业本上批了“Good(好)”,其余的全部退回重做。
  这些学生更加认真地观察与记录,结果,林巧稚依旧不满意。
  于是,这些学生找来“Good″的作业,对照之下发现,那位同学的病案记录上,只比他们多写了一句话:“产妇的额头上冒出了豆粒大的汗珠。”
                                                  (摘自《读者文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

主题

2070

积分

4929 小时

在线时间

荣誉会员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070
发表于 2007-8-11 21:36:04 | 显示全部楼层
不可能的。在医案书写中就根本不允许写主观意味带修饰性的词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

主题

539

积分

146 小时

在线时间

荣誉会员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539
 楼主| 发表于 2007-8-11 21:49:42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1

主题

1万

积分

5345 小时

在线时间

总版主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3193
发表于 2007-8-11 22:01:23 | 显示全部楼层
上面两篇文章引起了我的深思。现在许多病人为什么喜欢找中医?其中原因可能有不少,但有一条应该是肯定的,那就是中医将病人当“人”看。耐心地倾听,凝神地望诊,细致地脉诊,以及富有生活情调以及人情味地解释和疏导,都让患者对这样的中医师产生一种安全感、信赖感以及对康复的希望!经方家也是具有人情味的人,张仲景“感往昔之沦丧,伤横夭之莫救”的悲悯之心,范文虎先生的“但愿人皆健,何妨吾独贫”的境界,至今让我们感到心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

主题

539

积分

146 小时

在线时间

荣誉会员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539
 楼主| 发表于 2007-8-11 22:06:39 | 显示全部楼层
[s:5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0

积分

0 小时

在线时间

游客

积分
0
发表于 2007-11-17 15:25:46 | 显示全部楼层
以前看过一句话:技不及仙者不可为医,德不达佛者不可为医, 医生在现在很多时候变成一种赚钱的工具
因为医生也要生存 也许把医德从幼儿园就开始当政治一样讲  也许等我们国家更强大  医生不用再为生存而忧心时  应该就可以有很多很多以医为本的医生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3

主题

819

积分

1069 小时

在线时间

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819
发表于 2007-11-17 16:41:46 | 显示全部楼层
首先应给医生以公务员待遇,
并规定,如果违反医疗操作规程或医德不佳者,
即取消公务员待遇,并不得从事医疗及其相关的任何工作。

这样就可能,又可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捐助本站|小黑屋|手机版|经方医学论坛 ( 苏ICP备05020114号 )|网站地图

GMT+8, 2024-11-19 02:17 , Processed in 0.074520 second(s), 3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4-2024 hhjfs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