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热搜: 体质 药证 方证
查看: 3909|回复: 1

伤寒论内经治病顺序之表解后当先治痞

[复制链接]

159

主题

2506

积分

1547 小时

在线时间

硕士生

Rank: 5Rank: 5

积分
2506
发表于 2017-6-17 09:19:3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伤寒论内经治病顺序之表解后当先治痞

临床最怕两种病人,第一种,没有症状,就是化验单有问题,要求治疗的,或者症状特别少,几无可辩的。
第二种,症状特别特别多,多到不知如何下手的。
那么应对病人,即使症状特别特别多,我们也要依据治病顺序来治病,才能抽丝剥茧治好疾病。

一个病人没有危急情况的里证,没有下利清谷不止,没有发狂的抵当汤证,伤寒论治病要求当先解表,那么表解以后呢?

这时候我们看《伤寒论》第149条:“伤寒五六日,呕而发热者,柴胡汤证具,而以他药下之,柴胡证仍在者,复与柴胡汤。此虽已下之,不为逆,必蒸蒸而振,却发热汗出而解。若心下满而硬痛者,此为结胸也,大陷胸汤主之。但满而不痛者,此为痞,柴胡不中与之,宜半夏泻心汤。”

脉有力情况,症状多的病人少阳病多见。如果这个病人心下满而不痛,也就是有痞证的情况呢?这时候柴胡不中与之,要先治疗痞证,用治疗痞证的处方。

《黄帝内经•标本病传论篇第六十五》有一段话
“先病而后逆者,治其本;先逆而后病者,治其本。先寒而后生病者,治其本;先病而后生寒者,治其本。先热而后生病者,治其本;先热而后生中满者,治其标。先病而后泄者,治其本;先泄而后生他病者,治其本。必先调之,乃治其他病。先病而后先中满者,治其标;先中满而后烦心者,治其本。人有客气有同气。小大不利,治其标;小大利,治其本。病发而有余,本而标之,先治其本,后治其标。病发而不足,标而本之,先治其标,后治其本。谨察间甚,以意调之;间者并行,甚者独行,先以小大不利而后生病者,治其本。”
总结以后就是中满者治其标,小大不利治其标。其他的都要治其本病。

也就是说,伤寒论内经的治病顺序,表解以后,有痞证的要先治疗痞证。
而临床上我们往往忽视了问病人有没有痞证。

岳美中治徐某某,男,42岁,1958年8月起食欲不振,疲乏无力,大便日2~4次、呈稀糊状,腹胀多矢气,曾在长春某医院诊断为“慢性肝炎”,治疗10个月出院。此后因病情反复发作,5年中先后4次住院,每次均有明显之肠胃症状。1964年元月住入本院,8月7日会诊。
       经治医师报告:病人肝功能正常,谷丙转氨酶略高,在150~180单位之间。惟消化道症状明显,8个月来多次应用表飞鸣、胃舒平、酵母片、黄连素……治疗,终未收效。现仍食欲不振,口微苦,食已胃脘满闷腹胀,干噫食臭,午后脘部胀甚,矢气不畅,甚则烦闷懒言,不欲室外活动,睡眠不佳,每夜2~4小时,肝区时痛。望其体形矮胖,舌苔白润微黄,脉沉而有力,右关略虚。为寒热夹杂,阴阳失调,升降失常的慢性胃肠功能失调病症。取用仲景半夏泻心汤,以调和之。
党参9克,清半夏9克,干姜4.5克,炙甘草4.5克,黄芩9克,黄连3克,大枣4枚(擘)。以水500毫升煎至300毫升,去渣再煎取200毫升,早晚分服,日一剂。
       药后诸症逐渐减轻,服至40余剂时,患者自作总结云:治疗月余在5个方面有明显改善。食欲增进,食已脘中胀闷未作,腹胀有时只轻微发作,此其一;精力较前充沛,喜欢散步及室外活动,时间略长也不感疲劳,此其二;大便基本上一日一次,大便时排出多量气体,消化较好此其三;肝区疼痛基本消失,有时微作,少时即逝'此其四;睡眠增加,中午亦可睡半小时许,此其五。多年之病,功效明显,后因晚间入睡不快,转服养心安神之剂。

头痛案
郑大为治女患,29岁,1983年6月17日初诊。头痛已5年余,经常持续头痛,闷胀以头后部为甚,视物昏花,反复发作,久治未愈。伴有胃脘胀痛,纳呆,有时恶心,舌淡,苔白腻,脉沉滑。此乃中焦痞塞,寒热夹杂,运化失常,不能升清降浊而致。治宜辛开苦降,宣通上下。方药:半夏泻心汤加竹茹15克,共服20剂而痊愈。

呃逆案
郭××,男,46岁。患呃逆证八个多月,呃逆频作,顽固不休,以致不能坚持工作。曾服丁香柿蒂汤,旋复代赭汤及香砂六君子汤等无效。神疲乏力,大便稀溏,每日一二次,脉沉弦无力,舌苔润滑。上有呃逆之气,下有泻利之情,此必先病其中,脾胃升降失司。用手按其心下,告知有堵塞之感,当按心下痞证治疗。生姜12克干姜3克 半夏12克 黄连6克 黄芩6克 党参10克 炙甘草6克 大枣7枚刀豆子10克。连服六剂,呃逆不作,心下痞与便溏均消,从此病愈。

失眠案
马××,女,50岁。患失眠证,每夜只能入睡二三小时,而且乱梦纷纭,白昼则头晕神疲。舌苔滑腻,脉弦滑。初诊用温胆汤不效,再诊时,知其大便稀溏,每日二三次,伴心下胀闷不舒,时有嗳气。由此而知病根在于脾胃不和。张景岳曾指出:“今人有过于饱食,或病胀满者,卧必不安,此皆胃气不和之故”。
    生姜12克 干姜3克  半夏15克 黄连6克 黄芩6克 党参10克
    炙甘草10克  大枣7枚。
    服药六剂后,夜寐稍安,心下痞减,又服六剂,夜寐基本恢复正常,大便成形,饮食有味,患者称谢告愈。
(选自伤寒名医验案精选)





上一篇:五臟與六腑之關係 : 陰陽
下一篇:新作 五臟六腑 : 陰陽

366

主题

8185

积分

1万

在线时间

博士生

Rank: 6Rank: 6

积分
8185
发表于 2017-6-17 16:32:41 | 显示全部楼层
经方活用,学习分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捐助本站|小黑屋|手机版|经方医学论坛 ( 苏ICP备05020114号 )|网站地图

GMT+8, 2024-12-27 07:00 , Processed in 0.155251 second(s), 3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4-2024 hhjfs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