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热搜: 体质 药证 方证
查看: 4365|回复: 1

外感性精神病之中医治疗法 (陈存仁)

[复制链接]

202

主题

4469

积分

79 小时

在线时间

硕士生

城里娃脑决定悬壶济世

Rank: 5Rank: 5

积分
4469
发表于 2009-3-4 08:55:1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外感性精神病之中医治疗法 

                                                    

外感性精神病,是指病者受传染病的感染之后,因为发高烧、或败血反应、中毒或过敏反应,而令大脑中枢机能发生普遍性障碍,而引起的精神病,这种精神病状出现时,一般多属急性的意识障碍,或狂乱反应,谵妄,乱语,或晕迷不省人事,是一种常见现象。

中国上古时代,在理论上由于生活卫生的落后,所以这种感染精神病的出现次数会比较多,但是随着医学上的进步,这一种感染精神病的出现次数却会降低,在目前所了解的,经常会引起精神异常反应的传染病,以肺炎双球菌败血症的双球菌,及伤寒的沙门氏菌为多,但是其他的全身性的感染,也可以引起精神病的出现,并且发现精神病和特定的病原细菌之间并无显着相关;反而发现出是受个人因素所影响。

因为病者在未发病前,性格上就具有一种潜伏性因素,但在日常生活中,大脑中枢学会了控制这种异常的机能,而只现出正常人的生活反应,所以病者在感染疾病之后,大脑中枢的控制机能突然地受到障碍,那些异常的行为活动就解除了禁制,因此就出现大量的不正常的行为习惯。如果能够及时让病者的身体恢复正常功能,大脑中枢能够恢复正常,病者就可以快速的获得痊愈。但是一旦患者的神经系统受损,则恢复的机会就不大了,甚至会有死亡的危险发生!

中之圣张仲景 

在中国古代的历史中,经常有大疫症的发生,这种症状原是一种急性的传染病,由于当时的医学尚未发达,甚至是巫医和正统医师间尚未有分界的时代,这种传染病一旦发生时,死亡的数字都相当庞大,尤其在天灾及战争期间,这种疫症的出现都相当严重。在东汉末年间,这种病症的流行更形惨重,在曹植的陈思王集中曾经有这样的记载:「建安二十二年,疠气流行,家家有僵尸之痛,室室有号泣之哀,或阖门而殪,或覆族而丧。」可见当时的症状漫延的严重程度, 

也就因为这一种灾情的浩大,促进了医学的发展,而造就了一位伟大的中国医学家。他就是被后世的中医称为「医中之圣」的张仲景,他姓张名机,以字行,后汉南阳郡溧阳县人(即今河南省南阳县),约生于桓帝建和年间(公元147150年)卒于建安末年(公元219年)活了约七十多岁,他的医学成就,就是建立于他的着作伤寒杂病论一书上,此书传至晋代之后,因为曾经流失于民间,由晋代的太医王叔和,利用朝庭的力量,才能从民间重新收集回来,并将书中的内容分割为两部份:一部是以急性传染病为主的伤寒论;一部是以杂病为主的金匮要略。但张氏的最高成就,却是在于伤寒论之中。 

伤寒杂病论的成就 

第一是古代医术乃师徒相传,得人乃传,所以有禁方之称。故汉代自中世纪以来,太官太医泥滞旧方异端纷纭而互相诡敲,自伤寒杂病论出现之后,才开始将医方公开于世,使医术得以朗然的发展,促进了后世医学的进步。 

第二是是中国医学建立了一套完整而有系统的治疗方法,使中国医学在后世发展有一个固定的方向,而书中所列出的方剂药物配法,虽简单而疗效显着,更是被后世所敬重的地方。 

第三在感染精神病方面的研究,所记录的精神错乱、行为失常、或者高烧昏迷、乱讲话的怪异现象,张仲景都能非常仔细的研究,采用药物来治疗,完全不受鬼神的民间思想所影响,去做这些济世救人的工作,医圣之名乃因为张氏之成就,可比美儒家之孔子,而受医家所敬重。下列所述的治疗方法,几乎都是出自伤寒论的记载,可见张仲景对中国医学的影响有多大。  

(一)大承气汤证之精神病 

「伤寒若吐、若下后不解,不大便五六日,多至十余日,日哺所发潮热,不恶寒,独语如见鬼状,若剧者发则不识人,循衣摸床,惕而不安,微喘直视,脉弦者生,濇者死,微者但发谵语,大承气汤主之。」(伤寒论 阳明病篇) 

在伤寒论的治疗系统下,一般因为受到感染而致身体发高烧的疾病,在古代的中国医学的根据上,都认为是受寒而生病,因此这一类的疾病都统称之为伤寒,意思就是「伤于风寒」的意思。 

在伤寒论的治疗观念上,只设定了三种处理程序,那就是汗、吐、下三种方法,汗就是发汗,吐就是催吐,下就是泻下。中医就是采用这三种主要的治疗方式,来治疗感染风寒而生的各种病变,将病毒或细菌排除在身体之外。所以各种热病感染的患者,经过这三种方式处理之后,身体就很快复原,今以临床医案记录来表达这种治疗的方式。 

医案一 

今秋七月间,余治一狂症,以大承气汤攻之而愈,特附志之,以证明实热之狂病可攻病者。 

胡永年四十五岁,患温热极而狂,四出奔走时,或叫嚣有时如见鬼神,作叩拜顶礼之状,有时踰墙上屋,一跃而登。其家人乞余为之诊治,病者知余为医,也即跪拜如礼佛状,余以温言慰之,书大承气汤加天竺黄、胆南星、鲜竹沥、与服一剂而大减,三剂而痊愈。(余无言 金匮要略新义) 

医案二 

一妇人患伤寒,谵语狂笑,下利清水,日数十行,诸医不能疗,余诊腹鞭满按之痛甚,乃作此方。(大承气汤)连服三剂利即止,诸症皆退。(古方便览  转载于皇汉医学) 

医案三方伎杂志云:「一人患伤寒请治,病人妄语时欲起走,家人恒抱持之,按卧床上,其症腹满大渴,舌上干燥,齿龈黑色错语不已,二便不利,脉沈微因与大承气汤三帖,下臭秽黑便甚多,至第二日精神颇爽,但夜间惊恐不得安眠,因与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凡三十余日而疗。问其病中情形?则云:觉诸道商船云集,应付极亡,不自觉其病苦,病中常欲起走即由此。」(陆渊雷 伤寒论今释) 

医案四 

又云:「安政二年,乙卯冬十月,锻治町相扑屋之妇,大疫乞治。余与大青龙汤取汗然,热势不挫,渐致妄言错语如狂人,因用大承气汤。其夜大地震,居宅被毁,家人苍皇畀病人逃出,近地无所栖止,遂远至麻布戚串家,至其家亦毁!又畀至小网町,始得片席地安卧,天已拂晓,而相扑屋成灰烬矣!翌晨延余复诊,稍感风寒外不见他症,因而与大承气汤,不过六七日,精神渐爽,愕问何故居此?告以地震毁屋,则大惊异。居半月而返,服药三十余日而痊愈。」(转载于 伤寒论今释) 

余无言是江苏人,曾任教于上海中医专门学校,及上海中国医药学院。 

伤寒论今释,本为他讲学所用之讲义改编而成,其内容及治学方法,受汤本求真的影响很大。医案三原载于日本尾台容堂所着的方伎杂志,被陆氏收集于伤寒论今释之中,以阐述仲景的着作。 

在上述的医案中,其特点都是患者在感染某一种风寒之症后,患者进入精神病的相关反应之中,出现各种狂乱的行为后,经使用大承气汤之后,都得以恢复正常。原因是一人在发高烧的状态之下,部份的人因为高烧所致,大脑无法作正常的运作功能。 

二病者身体内部由于生病所释放出来的毒素无法顺利排除,引起自家中毒的反应,导致大脑失去正常功能,所以此种症候经过大承气汤的下泻作用,把毒素排除并释放出高热,所以身体的温度容易恢复正常,而精神病反应就随之而消失。 

张仲景所着的伤寒论问世之后,中国医学的基础就奠定了它的地位,但是医学发展的过程中,到了金元之间出了四大杰出成就的名医,人称为金元四大家,其中处理感染精神病的突出成就者,有寒凉派的刘完素。特别介绍如下: 

刘完素字守真,又号真宗子,约生于宋朝南渡时期,他是河北河间人,所以也被尊称为刘河间。 

河间原是宋朝北方重镇,女真族崛起建立金国,大举南侵,所以宋朝战败之下,就把河间连同中山、太原三处地方割让给金人作为议和的条件,但忠义的百姓誓死不屈,曾经数次击败金人。所以后来金人统治当地的时候,对当地的老百姓特别严苛,甚至将当地的男女当奴隶出卖,或用来与西夏交换马匹。 

这一段期间,河间又屡次遭到水灾、旱灾、虫灾、老百姓竟至人且相食的悲惨境地,刘完素就是在这种环境之下长大,虽然他的医学着作中,显示受传统医学的薰陶甚深,但因为他生活中所接触的病者,大部份为北方强悍之人,而症状亦多属疫症,故他治病多用寒凉药物,而影响了他医学的发展,和对疾病的观念。 

也因此而建立了寒凉派的一支医学流派,这里要介绍的是他的防风通圣散: 

这一条药方是依照伤寒论的大承气汤而发展而成,但药力较大承气汤犹胜,病人服药之后会有大写及大发汗的反应,作用强烈,用药得宜可以帮助病人把体内的毒质及高热都宣泄出来,而获得迅速的治疗功效。对于其它多种急性传染病,亦有良好的疗效,下面收入了一些相关的医案记录如下:

案五 

「一妇人发狂,弃衣而走,踰屋上桓,不识亲疏,狂言狂语,人拿不住,诸医束手,余令家人将凉水乱拨,不计其数,须臾仆倒,诊其脉三部俱弦数有力,此乃热极生风也,用防风通圣散加生地黄、黄莲、桃仁、红花、牡丹皮三剂而安,后服愈风至宝丹而痊愈。」(万病回春) 

万病回春,乃明代名医龚廷贤所着,其处理的病者,使用了拨冷水的方式,帮助病人降温,这种方法其实是相当不错的点子。 

这一种降温排毒的方式,经过长期的发展之后,清代的医学名家张锡纯,在处理这一类的病人时,竟然直接使用大承气汤内的朴硝(强力下泻剂),给予病人服用,可说是另外一种演化,今收列如下: 

医案 

曾治以少妇癫狂,强灌以药不能下咽,遂俾以朴硝代盐,每饭食之,病人不知,月余而愈。(张锡纯 临床经验方) 

朴硝和大承气汤内的芒硝,成份相同,主要成份是含水硫酸钠。芒硝是朴硝的精制而成,成份较纯,杂质较少,是大承气汤中的主药,能使肠腺的分泌增加,保持肠内的液体而不吸收,俱有泻热润肠的作用,与朴硝的作用相同。(根据中药的科学用法与验方) 

 

) 白虎汤症之治疗方法 

在热病时期,发高烧是一种危险的讯号,许多患者发烧至四十度摄氏以上时,病人即觉得精神恍惚,或出现惊厥的现象,温度高达华氏一百零八度以上时,可能由于蛋白质变性,妨碍酶的正常功能,而发生不可逆的脑部损害,而令患者发生死亡或变成白痴。 

这一种发高烧的患者,其热度比前述之病症更高,症状出现之后,很快就达到高峰,所以病者通常并没有便秘的情形,而且脑部的高温现象和大承气汤的治疗范围不合,因为这种高温现象,病人的体内水份代谢非常迅速,下泻剂会加重病人身体的脱水现象,更易造成其他的危险。所以在伤寒论的方剂之中,另行设立白虎汤来处理。 

「三阳合病,腹满身重,难以转侧,口不仁而面垢,谵语遗尿,发汗则谵语,下之则额上生汗,手足逆冷,若自汗出者白虎汤主之。」(伤寒论) 

三阳之为病,是伤寒论中的专有名词,仲景以头痛、项背痛的发烧为太阳病;以发热失眠,腹部膨胀,胃热便秘之发热为阳明病;又以胁部胀痛,耳鸣,阵寒阵热的发烧为少阳病;三阳合病即指兼有此三种症状,混合出现的病症病者,因为发高烧,所以出现腹部胀满,肌肉无力至不能转侧的程度,甚者大脑机能有混乱的状态,所以病者口部不能控制,并有发生谵语的情形,膀胱的括约肌失去了控制,所以出现遗尿的情形,脸部的皮脂腺不断排出脂质,致使脸上似涂上一层污垢一般,这都是严重的高烧反应,如果此时医生处理不善,误用发汗的方法治疗,病人会因脱水的影响,而令病者脑部的发烧更形严重,谵语的出现只是表示病者的大脑中枢已经失去了正常的功能,如果更误用了下泻的方法,则身体的热量被排出去,而致手足逆冷,但头部的发烧并未能降低,所以额上生汗,由于脑部之热量并未下降,所以其危险性是增高了。 

因此伤寒论另立了白虎汤来处理这一种症候,以别于大承气汤的下泻方式,来消除体内的高温状态,由于白虎汤的组成,只有石膏是真正的退热药物,生石膏服用后,进入人体会由含水的硫酸钙,转变成可溶性的氯化钙。当钙的化合物进入肠道入血液之后,增加血液内的钙的游离分子之浓度,可以中和发烧期间所分泌的酸性有毒代谢物,并且可以抑制神经之过度活动,和减轻血管的渗透性,所以能够直接达到解热镇痉抗敏的反应作用。 

白虎汤虽然有如此退烧的功能,但是方剂内的知母、粳米、甘草的退烧功能并不理想,只有石膏一味的作用,是不足够的,但是石膏的可溶性并不是很理想,因此此方被明代楼英收入医学纲目时,加入了泻火杀菌及解毒能力较强的黄莲后,只用这两味药(石膏黄莲)而称之为鹊石散,传说为宋代许叔微所创立,下面收录了一些医案作为证明。 

医案七 

「京师士人,某妻善忧恚,甚则骂詈不绝口,如此者十有余年,某医疗之无甚效,更迓先生求诊治,先生诊之心胸燥闷,口舌干燥欲饮水,石膏黄莲甘草汤饮之,数日诸症皆除,明年其妻妊娠。」(建殊录) 

医案 

又越中医生,某男年三十许,唤叫妄走不避水火,医生颇尽其术而求之,一无其效矣,于是闻先生之名,详录症候恳求治方,其略曰:胸膈烦闷口舌干燥,欲饮水无休时!先生乃作石膏黄莲甘草汤,及滚痰丸赠之,服百余剂而痊愈。(吉益东洞 建殊录) 

医案九 

某妇人胸中热如烙,发作有时,发则如狂,贮水以渍胸,须臾即觉水暖矣!先生诊之与石膏黄莲甘草汤而愈。(成绩录 吉益南涯) 

 吉益东洞(17021773年)是日本着名的古方医学家,其学说:「万病一毒」在当时日本医学界中曾经叱咤一时,日本汉医之注重腹诊术,亦由他而起,本来发明于中国古老的腹诊术,已在中国失传;却仍保留在日本的汉医中,并发展得更有系统和诊断价值。 

吉益东洞是是一位重伤寒内经;而贬唐宋以后的医学名家,是一个性格非常极端的古方派的医学大师。 

吉益南涯是东洞的长子(17501833),推衍其父之说而倡:「气血水之论」,更为万病一毒论修饰。去其粗粳武断之弊,这两位医学家均为日本古方医派最昌盛时期的杰出人物。 

 

(三)桃核承气汤证之精神病治疗法 

在伤寒论的记载中,有一种传染病的感染过程中,病者会觉得膀胱部份或小腹出现结痛的现象,而在治疗过程中,患者服药后有时会出现便血的现象。 

此种疾病可能与菌血症所引发,但是导致精神疾病出现的原因不明: 

「太阳病热结膀胱,其人如狂,血自下者愈。其外不解者,尚未可攻,当先解其外,外解已,但小腹急结者,方可攻之,宜桃核承气汤。」(太阳中篇 伤寒论) 

「太阳病六七日,表证仍在,脉微而沈,反不结胸,其人发狂者,以热在下焦,少腹当鞭满,小便自利者,下血乃愈。所以然者,以太阳随经瘀热在里故也,抵当汤主之。」(伤寒论 太阳中篇) 

这两段文字的记录中,从第一条来看「太阳病不解」所指的是病邪,是指从病人的足太阳膀胱经系统入侵人体的病邪,所产生的疾病还未解除;所谓「热结膀胱」所指的是病者自觉膀胱附近有强烈疼痛反应。这一些病者如果出现发狂的精神症状,可以使用桃核承气汤来治疗。 

但是外证未解之前,不可直接使用本药方,也就是说当外症已除之后,就可以使用桃核承气汤了。而所谓外症是指如头痛、汗腺散热功能尚未复原,这些表症必须先解除,所谓解除是指有经过发汗药解表者是一种方式,有一种是身体自行恢复者是一种方式,只要表症消失都可以考虑使用本方。 

使用本方的条件是腹部有结块按之极痛。今以日本名医汤本求真的言论来解释: 

「仲景曰:热结膀胱又称小腹急结,然由余多年之经验,此急结存于膀胱部位者较少,而常位于下行结肠部,即以此部份沿其横径向腹底,以指头擦过的强按压,而触知坚结物病者,急痛者当以之为小腹急结」(汤本求真 皇汉医学) 

从汤本求真的言论来看,热结膀胱原来并不一定是指膀胱,反而经常是大肠的结肠上有问题,所以会出现下血或者服药之后会下血的原因,就是病灶本来就在结肠上,但是却自觉腹部不适,所以会误会以为是「热结膀胱」。 

第二条使用的药用方剂是抵挡汤,此方使用了虻虫和水蛭两种吸食动物血液为生的虫类,体内自然就含有抗凝向血的物质,这种药物配方的解毒及解除瘀血的功能比较强,但是对于精神疾病,何以产生治疗功效却不明。 

医案十 

李某年二十岁,先患外感,诸医杂治,证屡变,医者却走。其父不远十里踵门求诊,审视面色微黄,小腹满胀,身无寒热,坐片刻,即怒目注人,手拳握紧伸张如欲击人状,有顷即止,嗣复如初。脉沈濇,舌苔黄暗,底面露鲜红色,脉毕。主人促疏方,并询病因?答曰:「病已入血分,前医但用气分药,宜其不效。内经云:『血在上善忘;血在下如狂。』此症即伤寒论中之热结膀胱其人如狂也,当用桃核承气汤,即疏方授之。一剂而知,二剂而已,嗣以逍遥散加丹槴、生地调理而安。」(萧琢如 转载宋元明清名医类案) 

医案十一 

又周某年三十,患伤寒,医药遍试不痊,适以戚病往视,遮道挽诊。云刻已病症毫无,但精神恍惚,不省人事,时时欲卧房溲桶,以面向之,禁之即大叫,伸拳击人,疑为祟凭,僧巫祈祷几无虚日,脉沈结溲便如常,舌苔微黄而晦,余以症疑未审,约以明日至戚家取方。戚怪余至之晏!具以告戚,又疑要厚礼方肯给方!余曰:非也!症未审故不予方。次日某家遣人索方,授桃核承气汤,二剂而愈。(萧琢如 转载宋元明清名医类案) 

医案十二 

一妇人患疫,身热如灼,口舌糜烂,渴好热饮,一日妄语如狂,自胸下至小腹鞭痛不可近手,十余日不大便,先生投以桃仁承气汤,黑便通快,诸症悉去。(吉益南涯 成绩录) 

医案十三 

一人患疫,迎先生治诊之,脉微细,身热烦燥,时时谵语,口燥而渴,大便秘闭,乃与桃仁承气汤后大下血,家人惊愕!告先生。先生恬然置之,益使服用前方,不日痊愈。(吉益南涯 成绩录) 

医案十四 

一男子三十余,遇冤下狱,首不受栉者久矣,会遇赦而出,体羸骨立,不胜衣带,忸然闭户,不接人者,有日焉遂伤寒,战寒一伏时,四肢微冷,而知独与鬼言者状。先生诊之,小腹急结,小便频频,曰:热结膀胱也!与桃核承气汤六帖,某夜大鼽而后又下血数合,而患症罢。向所感慨亦脱然如忘。(中琴神溪 生生堂治验) 

萧伯章字琢如,湘乡人是晚清的明医。他以世局混乱,无物可以利世,所以壮年以后弃文学医,并曾经为中华医药联合会湖南分部发起人,且拟组织医学专校,后以人材缺乏,经费支绌而罢。 

在他所处理的两个医案中,对病人行为的描述:第一个患者是坐片刻即怒目注人,手拳紧握伸张如欲击人状,有顷即止,嗣复如初。第二个病例是:喜欢面向溲桶,禁之即大叫伸拳击之,这两个病例的特色,都有一种相同的现象,这种现象心理学中称之为「假怒」。 

在心理学的研究过程中,曾经发现猫在实验室中,将其大脑皮层切除之后,猫的表现会很凶猛,时常想攻击某些物体的样子,但稍后又会安静下来,并没有作出真正的攻击性行为,所以这种现象称之为「假怒」 

其实这种假怒的现象非常容易,出现在某些特定的精神病人的行为上,因此上述两位病者,频频出现这种反应时,表示当事人可能进入了大脑皮层,失去功能的现象,为甚么这种病症在服用桃核承气汤之后,能够恢复的原因不明。 

虽然从现代科学的领域中,我们并不清楚桃核承气汤的机制是甚么!但是依据伤寒论的要求,就只有这三条处事原则:一条是便秘胃家实的大承气汤症;二是口喝自汗出无便秘胃家实反应者用白虎汤症;三是热结膀胱的桃核承气汤症。 

这三条药方经过了将近一千年之演变后,到了宋代朱肱着活人书时才另有所见: 

「发狂有二证,阳毒发狂蓄血如狂,其外症与脉皆不相同,病人烦燥狂走,妄言面赤咽痛,脉实潮热独语如见鬼状,此阳毒也。 

病人无表症,不发热,唇燥但欲漱水不欲入咽,其脉微而沈小,腹鞭满小便反利大便必黑,身黄发狂此血证谛也。大抵伤寒当汗不汗,热蓄在里,热化为血,其人善忘而如狂,血上逆则喜忘;血下蓄则内争,甚则抵挡丸,轻者桃仁承气汤,犀角地黄汤,须取尽黑物为效。又有火邪发惊狂者,医以火于卧床下,或因身用火劫迫汗出,或熨而成火邪,其人亡阳烦燥惊狂卧起不安,桂枝去芍药加蜀漆牡蛎牡蛎救逆汤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主之。」(宋 朱肱 活人书) 

朱肱字翼中,吴兴人,宋代元祐三年(1088年)进士,所撰着的伤寒类症活人书,作于元祐四年(1088年),成于大观二年(1108年)。后世研究伤寒论方面的医学家,受其影响的非常多,清代的名医徐灵胎评之曰:「宋人之书,能发明伤寒论,使人有所执持而易晓,大有功于仲景者,活人书为第一!」(医学源流论 活人书论) 

 

(四)热入血室证之精神疾病

在伤寒论中,除了上述三种急性的高烧、发热口喝、热结膀胱、等等急性传染病或热症之外,尚有一种很特殊的病例,称之为:「热入血室」。 

这种病症只发生在妇人排经期间,患者在感冒发烧时,刚巧适逢月经来潮前后,所出现的症状。但是在现代妇科疾病上,并没有这一类的疾病名称,所以原因不明,现根据伤寒论的记录介绍如下: 

「妇人伤寒发热,经水适来,昼日明了,暮则谵语如见鬼状,此为热入血室,治无犯胃气,及上二焦必自愈。」 

「妇人中风发热恶寒,经水适来得之七八日,热除而脉迟身凉,胸胁下满,如结胸状,谵语者此为热入血室也,当刺期门,随其实而泻之。」 

「妇人中风七八日,继得寒热发作有时,经水适断者,此为热入血室,其血必结,故使如疟状发作有时,小柴胡汤主之。」(伤寒论) 

血室所指的是妇女的子宫,所以这一种精神疾病的发生,都是在于妇女排经之际,所遭遇到的疾病。治疗方法是以柴胡为主的医药配方,在某种情况下可以使用针刺期门穴的方式,以达到治疗的效果。 

医案十 

许学士治一妇,病伤寒寒热,遇夜则如见鬼状,经六七日,忽然昏塞涎响如引锯,牙关紧急,暝目不知人,病势危困。许视之曰:『得病之初,曾植月经来否』?其家人云:经水方来,病作而经遂止,得一二日,发寒热,昼虽静;夜则有鬼祟,从昨日不醒人事。 

许曰:『此乃热入血室症,医者不晓以刚剂与之,遂致胸膈不利,涎潮上涌,喘息高,昏冒不知人,当先化其痰,后除其热。』乃急以一呷散投之,两时顷涎下得睡,省人事。次以小柴胡汤,加生地黄三服,而除不汗而自解矣。(类证普济本事方) 

医案十六 

宝庆杨氏妇,初患感冒,医治不效,久之傍晚谵语见鬼,群疑为祟,遂绝药专信僧巫,符籙亦不验。一日其夫肿门求诊,余曰:「毋庸往视,尔妻病起时,必值月事,试逆计之。」其夫曰:「正当月经初来,以冷水洗濯,即患寒热,屡变至此,何见之神也?」余曰:「昼日明了,暮则谵语,为热入血室!仲景已有明训,吾从读书得来,并无他奇。」为疏小柴胡汤服之三剂如瘥。(清 萧琢如 宋元明清名医类案) 

医案十七 

一妇人患伤寒,经水适来,谵语如见鬼状,且渴欲饮水,禁而不与病势益甚。邀请余诊之,脉浮滑,是热入血室兼白虎汤症也,即与水不禁,而投以小柴胡汤。曰张氏所谓其人如狂,血自下,血下者愈,病势虽如此,犹当从经水而解也,五六日果愈。(吉益东洞 生生堂治验) 

许叔微,字知可,宋代真州人,绍兴三年进士,后世皆称之为许学士。后因仕途不利,转学医与庞安时同为一代名医,在他的着作普济本事方中,因附有他的医案,而成为中国医学着作中,第一个附列完整医案的第一人。 

以上都是标准的热入血室病症,病人经过小柴胡汤之后,症状就明显的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但是下面也有两则医案,是同类型的病例,但是治疗效果则比较复杂。 

医案十八 

一妇热多寒少,谵语夜甚,经水适来三日,病发而止,本家亦知到是热入血室,医者用小柴胡汤数帖,病增,舌色黄燥,上下俱是干血。余用生地、麦冬、丹皮等药不应,药入则干呕,脉象弱而不大,因思:脉弱多火胃液干燥,所以干呕!遂用白虎汤加生地黄、麦冬二剂,热退神清,惟二十余日不大便为苦,与麻仁丸三服而安。(沈尧封 沈氏女科辑要) 

医案十 

张仪表令爱,发热经来,昏夜谵语如见鬼状,投小柴胡汤增剧。询其病源云:「醒时下体虚寒,即瞶时亦常牵被歛衣,因悟此症平素必带下,且完婚未久,隐曲之事未免过当,后值经来过多,精血两亏,阴阳并竭。其恶寒恶热,由阴阳相乘所致,非外感热邪深入也,误投发散清凉证同亡阳。伤寒论:『亡阳则谵语』内经云:『脱阳者见鬼』是也,因用肾气丸早晚各二钱,神气即清,随之苁蓉、附、桂数剂而愈」(沈氏女科辑要) 

此两则医案刚好用来对照热入血室的标准,这两则医案症状相同,而病源各异。所以临床应变,才是真正的关键,第一例虽然病症相同,但病人的体质有异,病者的体内有脱水之现象,所以并不适宜小柴胡汤的治疗范围。 

第二个案例则症状类似,而并非热入血室之症,乃身体保养欠佳,新婚房事过度,身体失血过多的虚弱反应,了解这些病例之后,才会让大家更注意到,临床治疗的观察和辨症的重要性。 

 

(五)误用灸法引发的精神症状

在伤寒论中,对于灸法或者使用燔针,是特别的反对。原因是在热病期间,这些灸法的治疗,往往会引发其它的后遗症,今引录如下: 

「太阳病二日反燥,反熨其背,而大汗出,大热入胃,胃中水竭,烦燥必发谵语。」 

「太阳病中风,以火劫发汗,邪风被火热,血气流溢失其常度,两阳相燻灼,其身发黄,阳盛则欲衄,剂颈而还,腹满微喘口干咽烂,或不大便,久则谵语,甚者至哕,手足躁扰捻衣摸床,小便自利者其人可治。」 

「伤寒脉浮,医以火迫劫之,亡阳,必发惊狂,卧起不安者,桂枝去芍药加蜀漆龙骨牡蛎救逆汤主之。」 

「火逆下之,因烧针烦燥者,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主之。」 

以上三条,都是在急性发高烧的急性传染病的情况下,误用火灸或燔针处置后,反而恶化的症候。病者因而出现一些类似熔血反应的精神症状:「由于病者的高温不能泄出,接受艾火灸后,令红血球的脆性增加,所以出现熔血反应。因此身体普遍发黄,血球蛋白大量沈积,阻塞了肾小管的过滤功能,尿液减少,所以出现小便难的情形,血液的渗透速度增加,容易出现衄血的现象。原来的伤寒论中提及小便利者可治,小便不利者难治,是指肾脏功能受损时,会演变成肾出血或进一步变成尿毒症时,治疗就增加不少的困难度了。」 

在治疗的配方中,张仲景的药方都是以龙骨牡蛎等中药,增加病者的钙离子,降低其熔血的速度,而达到治疗的功效。 

这一种病例,在理论上是应该非常容易出现的,但是作者本人遍阅历代名医类案,都没有发现这一种病例的记录,所以有一点奇怪,但是本人在唸国中的时代,就亲眼目睹类似的病例: 

「作者的新搬来的邻居中,有一位是刚大陆同乡中来港的人士,他们从乡下中,耳濡目染的学会了隔姜灸的方法,所以经常使用灸法替他人治疗,作者在早年尚未习医的期间,家母的手部关节炎,就是他们治好的。 

但是他们的使用方法中,并不了解真正的传统医学,对于感冒发烧时,是不可以使用灸法的禁忌并不了解,因此有一次,这一家的年青力壮的主人,身体感冒发烧时,他们也使用这一种隔姜灸的方式处置,当时年青人还说身体已经比较舒服;但是第二天早上,却被人背了出去,看他精神极为萎糜全身无力,身体发黄,他的家人说昨天夜里祖师爷上身:命令他们要带这一位病者,到九龙某一处找某某医生治疗即可痊愈。 

后来发生此事之后不久,他们就迁走了,不知到这一件事的结果如何,但是回想起来,作者想信当时必然发生了艾灸处置之后,出现了熔血反应,而祖师爷上身的事,其实是伤寒论中所谓的谵语,这应该就是误用艾灸法的后遗症之一。」 

这一件大事,对于本人的写作来说,会相当的重视,原因是艾灸法的治疗效果显着,应用治疗的范围非常广泛,是非常容易被接受使用的一种民间疗法。 

但是对于一般使用者来说,是并不了解艾灸法在发烧感冒之时的误用结果是相当可怕的大事。这一种禁忌虽然是正统医师,都并不了解艾灸法有这一种禁忌,原因是古老的经典文字记录中,经过了两千多年的发展下,居然没有一个如此完整的医例被记录下来,那就表示现代的中医执业人士之中,可能并没有人能够完全的知道艾灸法的误用结果。 

反过来说,这种病例虽然有机会发生,但是从来就没有人有机会接受到正确的治疗方法,原因是这一种病例的发病迅速,可能不幸的到死还不知道问题在那里,家人都误认为被妖魔鬼怪附身,所以不幸死亡,所以从来就没有一个活口留下来被高明的医师治疗过,那才是作者心中的最大可怕之处。  

感染精神病与鬼祟的问题

从伤寒论的研究之中,对精神病与神鬼邪祟之说间,必须要分辨清楚,才能够替病者解决医疗的问题,所以本人引述当伐代名医陈存仁先生的着述,来作本章的终结。 

医案二十 

有一个苏州籍的病人,一向的话都是吴侬软语,从未高声说话,到了病发谵语狂妄时,这位病人会怒目而视,高声谩骂,说出的口音和语调,一反常态,好似一个山东大汉的模样,家人大为惊骇,百端安抚,不料病者力大如牛,咆哮如雷,这种举动与平日完全不同,判若两人,他说出的话,突然牵涉到数年前一个山东籍的已自杀的仆人,病人家属见到这种怪异的情形,认为有鬼附身,所以口音与精神都完全不对,而且力大如牛是一个病人无法伪装的,因此他们认为那山东籍的仆人要来索债了。 

正在此时,我受病人家族延请去诊治,病家问我:「这是不是鬼魔在作怪?」我说:这是病笃时常见的现象与鬼怪无关! 

「那么平日一个吴浓软语的苏州人,怎么会说山东话呢?」 

这是因为患者高热,舌部拘挛缩,短既厚且硬,因此说话完全不似平日的口气了,而且高热时周身肌肉成为角弓反张状态,触觉敏感,在神志昏糊时,往往会突然坐起,如果家人要他平卧,愈用力按捺那么他的反抗力也愈大,因此好像一个大力士模样,其实与鬼神毫无关系的, 

我说明之后,很镇定的为患者处方,重用黄莲和犀角两味,服用之后热度渐减,神志清醒如常态,他的家人很高兴,再也不敢提起那个山东仆人自杀的事了。 

不料患者清醒之后,却说在病势严重时,他实在是遇到一个鬼,这个鬼就是他家的山东仆人,曾经与这鬼大大的博斗了一场,所以热退之后全身困乏,辛苦极了。听了这一番言语,家人们又着慌起来,唯恐这个鬼又重新出现,缠扰不休,恐慌异常。 

我对他们说,这是不足介意的事,凡是一个病人到了高热沈重的时期,他的神经系统失去了控制,一定会把生平所见最恐怖的情况萦绕脑间,因此就有这一种山东大汉鬼魂出现的情境,其实只要热度退后,神经系统恢复正常,这种幻觉所产生的恐怖憧憬,再也不会出现的。病者和家人在听了我的解释后,神情就轻松多了,后来这位病人始终没有再发烧,那见鬼神的事也就没有了。(陈存仁 疑难杂病验方) 

医案二十一 

有一年,我逢到一位患肠热症的病人,我去看病的时候,见他们家门前贴着许多符咒,床上挂着剑,枕边放着通书,室内烟雾迷漫,堂前供着许多神明,他们全家都笼罩在迷信的气氛中。 

我诊治他的病症,从各种证象上证明他已进入严重的阶段,确乎有随时死亡的可能,病人家属告诉我,他的病是中了邪,有鬼附身,真是不得了。 

我解释他的各种病象说: 

「这都是肠热病后期的现象,神昏谵语是热极而作。喜面对暗处而卧这是他极端虚弱不能抵受阳光的刺激。眼球向上名为戴眼,这是阴分太虚,视觉神经失去营养所致。睡时张口,这是气虚神经不能收缩所致。醒后口唇发出异声,这叫做「撮口」是神经松弛的现象。常常无端惨笑,是神经失去了控制所致。生殖器官和阴囊几乎缩到看不见,这叫做「囊缩」也是本症末期现象。手指常悬空作怪异姿势,这叫做撮空,是精神涣散所致。常坐起或摸床摸衣,这叫做循衣摸床,也是肠热症后期常见的。还有言语不清常说鬼话,这是高热时舌根胀大,所以语言声音与平日完全不同了。」 

总之许多怪异现象,都是肠热症后期的现象,我对病人的家属说:此症只要不泻血,生命就可挽回过来,不要认为这是鬼神附身。 

家人们听了,将信将疑,唯唯否否,我处方用了犀角、羚羊等安定神经的药剂,又用西黄、黄莲、等清心解毒的药剂,以及石膏、石斛退热的药。 

居然在两天后烧退了,神志也清楚了,一切病象都消失,病后经过多时之调养,才渐渐恢复。 

病者在痊愈后,告诉我他这一场大病,在最重的几天,他天天见到鬼,只要眼睛微微张开,就在墙壁上看到许多鬼影,做出种种可怕的情况,最后还听到铁索琅琅的声音,有六七种青衣小帽的阴差,简直要拘留他。他在挣扎时,还被那些鬼打了一顿,自己还在暗想:这是面临死亡的边缘了!不过还能还魂回来,真是出乎意料之外,但是睡在床上,至今遍身肿痛,两耳亦聋,想来是被鬼打伤的。 

我说你患的是沈重的病症,最近几天精神涣散,神志恍惚,命在旦夕,目部视线完全模糊错误,因此所见的都是鬼神,又因你平时不免听到鬼神的故事,或是看到太上感应篇上,每人临终的情况,所以你由幻觉而成错觉,竟然见到青衣小帽的勾魂使者,这完全是由心底上,还是认为有鬼。 

过了一年,他的身体完全复原,精神充沛意志坚强,他对过去的病中所见,自己想像哑然失笑,相信我的话,承认完全是心理作用所致。」

                           

                        ------------------------------------------(陈存仁 疑难杂病用方)






上一篇:钟知霖发微补阳药
下一篇: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学术至上,理直气壮; 自成一家,笑骂由他.

4

主题

3390

积分

84 小时

在线时间

硕士生

Rank: 5Rank: 5

积分
3390
发表于 2009-3-4 18:47:48 | 显示全部楼层
[s:101] 还不错
我的博客http://www.gltcm.cn/28791/spacelist-blog.html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捐助本站|小黑屋|手机版|经方医学论坛 ( 苏ICP备05020114号 )|网站地图

GMT+8, 2024-11-22 07:25 , Processed in 0.069915 second(s), 3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4-2024 hhjfs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