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热搜: 体质 药证 方证
查看: 2926|回复: 3

读经典识方证——从临床学《金匮》

[复制链接]

241

主题

2036

积分

774 小时

在线时间

硕士生

Rank: 5Rank: 5

积分
2036
发表于 2016-11-27 10:50:3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从临床学《金匮》

       ——余泽运“读经典,识方证”读书笔记

    代表并承载经方的中医古典文献《伤寒论》《金匮要略》,因字古文奥,难懂难学,一般认为,解读经典、研究经方本该是院校教授和学者们的任务与使命。然,面对快速发展并日益强大的现代医学之冲击,中医阵地逐渐萎缩,中医要生存,要发展,面对压力和挑战,其有无可以与现代医学相抗衡的优势和手段?基层中医要想开拓市场,在广大患者中扬名立足,有无切实可用之方法?针对这些问题,经方的高效、实用与可重复性,乃目前唯一可选可用的利器。故凡是从事中医者,不管城镇医院或是基层医生,要想提高疗效,使自己在业内有所作为,学习并解读经典,是学好经方、用好经方之一道必须逾越的屏障。今将本人进修时及其以后三十多年来阅读经方文献时所写的心得体会介绍给大家,欢迎大家批评指正。

本笔记突出四个方面:

(一)理清学术源头,重视核心理念。关于仲景的学术渊源,本人倾向于胡希恕教授和刘志杰先生的观点:⑴仲景学术传承于《汤液经法》,属中医的经方医学体系,起源于神农时代的方证用药经验,理论基础是八纲。与《内经》的医经体系同属古中医的两大流派,理论上各自独立,二者没有传承关系。⑵经方学术的核心理念是方证,追求临床疗效是其最终目的。

(二)立足临床,注重实用。本人是基层临床一线医生,学以致用,学习经典的目的在于提高临床疗效,故学习《金匮要略》时注重方证辩证和临床选方用药规律的探讨。在整理本笔记时:(1)是对原著中带方证的条文作为重点讨论的对象,予以祥细归纳,重点论述。因经典原文文字精炼,言简意赅,整理时尽量用现代语言将古代方证条文直译为现代的临床方证指标,其中包括每一病种的辩证依据、方证指征、体质特点、腹证特征等,从而使古方方证更加客观化、实证化,使其更能贴近临床、方便实践;(2)是对原著方剂的煎服法、使用注意等影响临床疗效的因素进行反复深入研讨,祥细说明,不敢有丝毫遗漏。本笔记剂量选择,依据1981年考古发现汉代度量衡“大司农铜权”为准,即汉之一两,为今之15.625g。由于汉代处方多为原生药,与现代的中药饮片之纯净显然有别,现代用药剂量应略小于古方,故笔者将汉代与现代剂量折算时,实际按一两10g计,作为经方临床用药的参考指标;(3)是新增了部分对临床具有指导意义又卓有成效的内容,如刘志杰先生整理的《千金》续命类方治疗中风的内容,用于补充仲景中风历节篇中风病有论无方的不足,并可还原唐以前治疗中风的原貌,用以填补古中医对中风治疗领域的空白,同时为现代提供汉唐以前古人治疗中风的思路和方法;(4)是对临床指导意义不大的原文(如五脏风寒积聚的五脏风寒及有关积聚的条文、水气病篇的五脏水等)不予收录。

(三)核心内容所反映的为实证派经方大师之学术观点。本笔记名为《从临床学金匮》,立意有二:一是突出临床实用;二是为学好经典,用好经方。笔者学经方三十年来阅读了大量近、现代经方大家的著作,如曹颖甫、岳美中、李克绍、江尔逊、刘渡舟、郝万山、刑锡波、胡希恕、冯仕纶、黄煌、黄仕沛、刘志杰等。在笔者所涉猎的经方诸多流派中,最推崇的是实证派,其中最喜爱的医家是胡希恕、冯世纶、黄煌、刘志杰。尤其是近几年活跃在经方领域的经方新派黄煌教授的著作,以观点新颖,视角独特、创新理念多、方证辩别清晰、用药规范、可操作性强、疗效可靠且经得起临床重复验证而备受读者青睐,笔者也最喜欢读其著作。写读书笔记的最初目的,是为了系统整理平时所阅读的经方大家之文献资料及读后体会,加深理解,便于记忆,方便临床参考与使用。因本笔记核心理念代表的是本人学习经典时的个人领悟与体会,其中所反映的内容有别于当前以《内经》解《伤寒》为主流的学院派传统理论,而是采用当代民间经方大家如胡希恕、冯仕纶、黄煌(虽为学院教授,所持观点却有别于学院派的传统理念)刘志杰等实证派学者对《金匮要略》经典原文的解读和看法。因本人是基层医生,既没读过大学,更无名师指点,学历浅、见识少、悟性差,对经典原文理解的有限,单靠本人的水平尚无法园满解读经典原文中的各个方证。为了从不同角度、不同视点立体的解读方证和经方临床应用要点,笔记中很多地方引用了胡希恕、冯世纶、黄煌、刘志杰等经方名家之论,对此特向以上诸位名家致敬,并请求晾解。笔记中所载案例以本人的临证医案为主,也有部分是选摘的医案。

(四)编写的初衷是方便自己学习、使用经方。当代我国解读经典的经方文献汗牛充栋,但大部分偏重于理论研究,仅适应于中医院校的学生及理论工作者作为教学或参考。这些文献的特点是重视对各经典条文的理论解读,重视解释发病机理的“为什么”?而对经方方证指征的描述和准确辩认却解读的不到位。换句话说,即未重视经方“方证”的核心环节—即准确描述经方方证和精准辩别经方方证,指导临床医生临证时能快速而准确的辩别出所遇到的方证“是什么”?本人认为,经方方证学的核心内容是方证相应,也就是说,临床有什么方证,就用什么方,对经方方证的准确辩认(辩方证)恰恰是临床正确使用经方的关键,也是制约经方发挥高疗效的瓶颈。大家都知道,医生的基本使命是治好疾病,理想的临床疗效是医生的立足之本。本人从基层一线中医的自身体会:基层医生并不需要用高深的理论来探究某方证的机理“为什么”,而为了临床能治好疾病,却必须知道辩证施治环节中当前所辩的“证”究竟“是什么”。临床上,只有“证”辩的准,所选的“方”与所辩的“证”相“对应”,才会有好的疗效。基层医生担负着农村广大群众防病治病的任务,其学经典,不是为理论而学,而是为实践而学,目的是为了临床能掌握和使用经方,应对各种令现代医学也感棘手的疑难杂症,其立足点是临床,着眼点是疗效,这点我们必须明白。基层中医也是一个庞大的读者群体,而目前针对基层医生学习经方、应用经方,能着眼临床、简捷实用的参考用书十分有限。本人在整理笔记时,从基层医生的临床需要出发,针对临床,有重点的对其内容进行取舍,选取临床需要的方证辩证部分作为重点,删去对临床意义不大又难解难记的纯理论部分,使其既好学,又实用,以适应基层医生的临床参考使用。

因《脏腑经络先后篇》疑非仲景所作,且属纯理论性条文,对临床实际指导意义不大,就从《痉湿谒篇》发贴,供大家批评指正。


                        


评分

参与人数 1经方币 +20 收起 理由
李小荣 + 20 继续加油,看好你!

查看全部评分





上一篇:金匮《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治第七》读后总结
下一篇:仲景原文——痉病

5

主题

1018

积分

2324 小时

在线时间

大学生

Rank: 4

积分
1018
发表于 2016-11-28 09:55:29 | 显示全部楼层
翘首期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8

主题

1244

积分

888 小时

在线时间

大学生

Rank: 4

积分
1244
发表于 2016-11-28 10:37:14 来自手机发布 | 显示全部楼层
说的很好,你的思路对经方的学习有指导意义,佩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0

积分

261 小时

在线时间

游客

积分
0
发表于 2016-11-28 19:11:06 | 显示全部楼层
跟随余老师学经方用经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捐助本站|小黑屋|手机版|经方医学论坛 ( 苏ICP备05020114号 )|网站地图

GMT+8, 2024-11-22 03:28 , Processed in 0.072518 second(s), 3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4-2024 hhjfs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