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肾病综合征(NS)是临床上常见的肾脏疾病,是多种病因引起的以大量蛋白尿、低蛋白血症、高脂血症和不同程度水肿为临床特征的症候群。目前西医治疗主要是以激素和免疫抑制剂为主,本病病理类型的繁多、复杂,迁延难愈、反复发作以及激素和免疫抑制剂长期使用后有诸多不良反应,使临床治疗变得非常棘手。吾师欧亚龙教授,在治疗本病时中西医并举,在西医治疗的基础上,强调中医从清热利湿、化痰逐瘀,填补肾精入手,采用加味肾丸治疗,从而增加肾脏血流量,提高肾小球滤过率,改善肾功能,临床效果明显,现将笔者跟师治疗本病体会总结如下。 1病因病机 古代医籍无此病名记载,根据其临床表现,可将其归属于中医“水肿”、“虚劳”范畴。导师通过大量病例的临床观察认为,本病主要病机重在痰瘀互结,精竭阳衰两大方面。 1.1痰瘀互结肾病综合征属中医“水肿”范畴,历代医家认为脾肺肾三脏受损,水湿内停是其主要病机。水痰同源,当肾病反复发作,水湿日久不去,则凝为顽痰,痰浊一旦形成,则复成为一种致病因子。痰具有易行性(即痰随气无处不到致病),易聚性(即痰性黏滞,易阻塞成块),伤阳性(即痰属阴,易遏伤人体阳气)等病理特点。因此,若痰浊形成,注之于脉,则可拥塞脉道,碍气滞血,出现痰杂血瘀症状。 1.2精竭阳衰持续性蛋白尿及多型性红细胞尿是NS尿检特征,蛋白及红细胞均属人体精微物质。中医认为“肾主藏精”,“肾者,精之处也,受五脏六腑之精而藏之”(《黄帝内经》)。肾精即肾脏所藏之精,是机体生命活动之本及生命活动的基础物质。能调节脏腑之精,养骨,补脑,并参与血液生成,提高机体抗病能力。肾精化气,为肾气之根,两者互为体用,相互促进。当肾精充盈,肾气能充分发挥功能活动,脏腑各司其职,人体保持正常生理状态。当肾的精、气、阴、阳不足时便会产生与其功能相关的各种病症。NS患者长期丢失尿蛋白,当责之于“肾气不足,精关不固,闭藏失职,精气外泄”。蛋白属精,精血同源,精亏血少,终致气血精皆虚,精竭阳衰。 2治法理论 加味肾气丸主要功用是补肾助阳,利水消肿。由制附子、桂枝、熟地黄、山药、山茱萸、泽泻、茯苓、丹皮、车前子、牛膝组成。方中附子、肉桂温补肾阳,熟地黄、怀山药、山茱萸补固肾精。茯苓、泽泻、车前子有利水渗湿之功,与桂枝、附子同用,温阳、利水,相辅相成。肾阳强弱亦与气血通利与否有关。阳虚不能化气行水虽然属于津病,血运不利亦是引起肾功能障碍的因素之一。方中桂枝、牡丹皮,牛膝活血行瘀,通其肾络,桂枝、附子振奋心阳,增强血运,开创了治肾亦治血的先河。全方温补肾阳为主,活血行瘀,化痰软坚之力稍弱,在此基础之上可加用三棱、莪术以增加破血行气,消积止痛之功,加白芥子、瓦楞子以温肺利痰,利气散结,另配水蛭等虫药以破瘀活血,如此可消顽痰顽瘀,对于增强溶解肾小球毛细血管内血栓及抑制肾小球纤维化作用显著。 3典型病例 患者,男,38岁,于2009年8月5日初诊。患者全身浮肿,尿少4月余,曾给予强的松治疗,病情时好时坏。查体:面色晦暗,精神萎靡,满月脸,颜面及足跗浮肿,纳眠差,小便短少,大便溏,舌质淡胖,苔白滑,脉沉细。实验室检查:尿蛋白(+++),可见透明及颗粒管型。血生化:血胆固醇10.16mmol/L,总蛋白38g/L,白蛋白13g/L,球蛋白15g/L,尿素氮7.9mmol/L。诊断:肾病综合征,中医辨证:水肿(脾肾阳虚型)。拟温补脾肾,化气行水,活血化瘀治之。方用加味肾气丸加减:制附子6g,桂枝6g,白术12g,生姜6g,芍药15g,熟地黄24g,山药12g,山茱萸12g,茯苓9g,泽泻9g,丹皮9g,牛膝9g,车前草30g,水煎服,每天1剂,上方服用15剂后精神有所好转,尿量有所增加,水肿消退,纳食增加,查尿蛋白(±),遂以原方加减,服药40余剂后,浮肿基本消失,饮食正常,尿检蛋白微量,血胆固醇已降至正常,血浆总蛋白60g/L,肾功能正常。继续服上方调治3个月,指标多次复查均系正常,并随访1年,病情好转并已稳定。 4小结 NS易反复发作,迁延难愈,患者容易产生消极思想,故医护人员在积极治疗的同时亦需要帮助患者建立自信,中医提倡“大医精诚”,希望医务工作者能够用心去关怀每一个患者。 本文来源:云南中医中药杂志 作者:岳喜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