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两幅图,(点击看大图)有红蓝箭头的是我自己做的,不是严格按照经络来画的,是个示意图,大概理解巡行与交接方向就可以。真正的经络路线自己脑补。胆经的那个网上找的,大家可以网上搜整套的看一下,我很寻找了一番它的出处,发现是竟然是1998年左右山东出版的,好遗憾我今年才看到。
首先要纠正两个误区,咱们看到的国家标准经络挂图画的经络都是一条条的细线,而且它的巡行交接过程,描述出来给人的感觉是一条接一条运行,最后形成一个首尾相接的大循环。这里首先要纠正:
第一,经络不是一根线,经络是有足够宽度的。不但有宽度,还有深度。(胆经那个图描绘出了宽度,其实是有深度的。另外类似的图网上有全套,自己找下)
第二,经络是所有经络——三阴三阳一起运行运动的。(红蓝箭头的图)其实动画是最直观的,可惜不会做,希望高手出现,就这还弄了大半天。
国家标准挂图没有错,但是那种细细线的画法有很大的误导性,我是学西医的时候意识到这个问题,那是上病理还是什么实验课的时候,我们用显微镜看标本玻片,看着看着,我想:这细胞都是平面的哎,人怎么会长成立体的。接着我立刻意识到了我的错误,细胞当然是立体,是三维的。电子显微镜的图就显示的很清楚。只不过普通显微镜下看起来像是二维的。
这让我意识到,很多时候我们自己可能被眼睛误导了。从那天开始再学习什么东西,我就很小心,总要多问一下自己,事实是不是眼睛看到的那样。这个事情对我启发很大,当时我在学西医,基本上一半的时间都是在自学中医,西医反而成了陪衬,不过这也没办法,越学越觉得中医有意思,比西医有趣味很多。但是西医基础学科对我理解中医有非常大的帮助,所以算是硬着头皮在学,一直到考完毕业考试,才算松一口气:总算可以专心看中医了。
总结,经络不是一根死的细线,是有物质流动的,有深度,有宽度的巡行路线。而且是整体运行的。(三阴三阳一起)教科书上给人的感觉则是一条转成一圈,有误导性。
这个我称之为人体经络大循环运动,这个东西对我非常重要,学中医的时候都说整体观念,从这开始,中医的大循环,大整体的概念算是牢牢印在我脑海里了。有整体观念的西医课程是生理学,很好看,很有用。推荐新版的本科生理学,里面有公式什么的就算了,主要看结论,慢慢看也很有意思,我后来竟然从生理学中搞清了电,也是意外收获么,以前总是对电不太明白,各学科果真是相通的。
经络整体大循环:说这副图,蓝色箭头是阴经,红色是阳经。
足三阳经从头走到脚,到了脚趾末梢交接后变成足三阴经,同时,足三阴经从脚走腹,腹到胸,胸到手变成手三阴经,走到了手的末梢转到背面变为手三阳经,从手指末端走到头与足三阳经交接,然后还是从头到脚再次循环。
动画我不会做,(期待图形高手出现)脑子里自己弄个动画啊,再简洁点,自己想像一下,所有经络一起,三阳经从头到脚,转过来,从脚背上来变成三阴经,再沿着腿到腹部到胸部到头,有的到胸,到胳膊分个叉,转到手指头,从手背上头部接着足三阳经又沿着身体背部向下,然后又回来,一直转转转,黄帝内经说经络循行,如环无端,基本就是这个意思。自己想象的时候,把身体内的五脏六腑都用同名经络连起来起来,还有身体内部和外部的关系,比方说肝开窍于目啊,心开窍于舌啊等等,这样子就很容易理解了,脑海里有这个大循环图,很多问题就迎刃而解
经络上下沟通,是什么物质在流动,我看过很多资料。坦白说,这个问题现在无法定论,但应该还是偏液体,道理也很简单啊,固体是不能流动的,比方说经络绝不会从骨头中横穿过去,走的都是骨缝或者是肌肉接缝处。走向也基本顺着大肌肉纹理。任督和奇经八脉通常也是这样,任督是贯通身体中间部位。带脉是横向连接人体阴阳经的,像左右交换,前后交换,像笼子吧,只有纵行的,没横向,从力学角度来说,不结实。
至于流通的通道,我个人倾向于是韧带,因为身体有痛点的时候,韧带会变粗,经络瘀阻了么。常常可以触到条索状的韧带。
经络应该是可以导热的,常常艾灸关元的时候,热量从小肚子透到后背命门,然后分叉到肾俞,暖暖的,烤完关元后,半天连后腰都是热的。敏感些的都可以感觉到,或者是别的哪些穴位,比方说,我晚上如果艾灸胳膊肘关节尺泽处,明天眼睛就会很干,证明热气上行了。如果用电针刺激会感觉比较快,比较强。
这些可以参考西医的循环系统一起来看,中医经络循环,西医心血管循环,淋巴循环什么的,中西医完全可以结合,一点不冲突。用西医理解微观,或者是和患者沟通,然后用中医整体辨证,最后开伤寒论的方,个人体会还是很妙的。例如患者说我是胃炎,中医辩证寒热错杂,最后开个半夏泄心汤,告诉他这就是治胃病的就行了。
我十年前有段时间很郁闷,心情差到极点,然后肝气郁结,胆囊炎犯了,痛点是在后背右肩胛骨下方,有时候是右背痛,但最早开始症状是外眼角红肿痛,里面有硬结,一个大疙瘩。左边眼肿完右边肿,当年没学医呢,找的西医诊所打的抗生素,最后也很快控制了,真正的红肿热痛有炎症的症状抗生素还是很好用。现在想想也就是两付大柴胡汤的事。在眼睛肿痛的同时,两个小指缝有脚气,奇痒且有水泡,别的脚缝都没有。当年傻叉一个,什么都不懂,后来自学中医看到《灵枢·经脉》:胆足少阳之脉,起于目锐眦...... 下出外踝之前,循足跗上,入小指次指之间,心说,老祖宗还真是牛啊,这真TM的准啊,简直是给我量身定做的啊!这上古医学谁搞出来的?这么多经络穴位,走向和形状都描述的清清楚楚,这身体得敏感到何种程度!!后来又学到伤寒论,看里面的用药简洁精妙,常常想,这真是饮血茹毛,结绳记事的那群人搞出的东西?后来想想也很释然,就连那么小的穴位都能感知的非常清楚的人,弄点草药吃吃感受下它的作用,走向,想来也简直是小意思啊!
同时再次吐槽一下有些中医或者西医,有些症状比方说偏热性的,有细菌感染症状的,或者是中医的温病吧,用抗生素治疗,西医输液激素啊这些方法还是有用的,否则西医也不会这百年来就把中医打的满地找牙,解放前青霉素可是堪比黄金的。若是没用的东西就早被淘汰了。像我父辈小时候,长疮的特别多,到我小时候,也是年年夏天还长,而且生活条件差,动不动村子上就来个红眼病大流行,由于缺少蔬菜水果肉类,体质都是有点阳亢的。看看现在中药学中就还可以看出点端倪,寒凉的药物比温热的要多好几倍啊。
但是现在人由于食物丰富,多食寒凉,有冰箱,有空调,半夜还不睡觉,阳气消耗的厉害。体质往往偏阳虚,寒性的多。上热下寒的也是一堆,看起来好像是炎症的症状其实本质上还是寒,就算是比较轻的格阳吧,属于真寒假热。若是西医开抗生素,个人觉得还可以原谅,毕竟西医学校教的就这这样,没啥可说的,西医内科就这水平。但是若是一个中医,上来就黄芩黄连栀子金银花,学西医的思路,这就非常不妥了,一个冬天的少阴伤寒感冒的患者,还给人家用双黄连,或者是输凉水?这样要是不出事,那还真是奇迹了。所以西医的思路与药物只能对着一种症状,不全能。中医则理论上比较全面,在内科学上,中医说秒杀西医就算高抬西医了。说夸张点,中医内科领先西医内科上千年都算谦虚。至于像我老是碰不见好中医也是命不好。再说了,是中“医生”不行,跟中医啥关系,中医就是个工具。反对中医的那些人,我举个例子,同样的原材料,有人做出饭很好吃,有人做的则难以下咽,那是不是就该取缔厨师这个行业呢?我做饭不好吃是我没水平啊,要不要取缔我家菜刀、取缔煤气灶?反中医的都什么思路。国家应该反思为啥好中医少,为啥培养不出好中医,那应该改革中医教育呗。
干脆说下为什么中医不让吃那么多水果,如果是当地当季节的水果,吃了是没害处的。
我们吃的水果,俩字:“不熟”!没事看农业节目,外地的水果千里迢迢运过来,摘时候全部都是生的。水果超容易坏,如果熟透了才摘,就根本运不出去,全烂了。以前是自己家里种点西瓜,都是长到里面的子完全变黑才摘来吃,摘西瓜都是得轻拿轻放,否则力气大一点,熟透的西瓜“咔嚓”一下就裂开了,这样子根本就没办法长途运输。吃这样的西瓜是不会伤肠胃的,天气热的时候全家人根本不喝水。渴了饿了就直接来一个,甚至很多时候不吃饭。就这样过一个暑假,我常常还能吃胖许多。现在都是生瓜在运输过程中捂熟的。或者催熟的,生瓜本身是比较寒凉的,小时候常听周围大人说,生瓜败火,就是这么来的。所以我们吃的只要不是本地产的当季节的水果,基本都是不熟,都是寒凉的,甚至许多人再冰镇冰镇。那就更加寒凉,等于每天喝去火茶了。
现在伤寒论这几年的崛起,火神派崛起都是有原因的,社会有需求啊,没需求就兴盛不起来嘛。中医经常要考虑许多因素,这就是社会因素。那温病四大家我查了下籍贯,全部是南方人啊,这就算是地理因素了。所以以前一路走来的中医,有许多是很擅长温病的,像小孩子麻疹啊,水痘啊以前这些常见的病,要是让他们治疗温病,肯定治疗很好,但是社会在变,人类生活习惯,体质在变,许多人都变寒了。但是许多中医却没有转变过来,当然要是到南方那些又湿又热的环境中,温病还是很多的,就我身边的比例,我是地处豫南,大概伤寒温病要七三分吧,也就春秋有些季节温病会多些,通常是小孩子多见。南方也许有些地方伤寒温病是五五分吧,这个就看各地情况了。所以说老中医怎样怎样,没事都别迷信,思路转不过来,照样会误人,害人。就像以前的社会改革先锋,最后却常常会变成阻碍社会进步的绊脚石一样。我常常忍不住吐糟很多中医看见上火就寒凉药,不知不觉中害了多少人。因为中药往往给人比较温和的感觉,大家感觉无所谓随便用。那举个例子,砒霜有大毒,白酒毒性小,但是全国喝酒死亡的人绝对大大超过死于砒霜中毒的。还曾经看过一篇文章说是中国年年溺亡的人比火灾死亡的人要多的多,也是同样道理。所以,凡事都有两面性,中药也不要滥用。在中医论坛里说不要滥用中药,不知会不会被大家骂。
说个也算是学习的小窍门吧,温病多发于春秋季节,不怎么下雨,也没什么大风,温度也适合的那段时间,我称之为“死空气”。有温度、湿度、条件适合细菌病毒就大量繁殖。水也一样,河流流动速度快,那就冲刷的啥也不剩,若是流的超级慢,就长大量的水生植物藻类,若是不动,就是臭水沟,烂泥坑。空气流动快,刮大风,细菌就死一批,温度太热,又死一匹,太冷,再死点,下大雨,都砸下来了。什么季节看什么书,像今年,全国普遍零下十几度,冷到骨头里。要是拿本温病条例蹲在火炉子边上看,总是大煞风景。子曾经曰过:学了要练习,才会有快感。大冬天里学了温病找不到病号,也是个遗憾。春秋温暖学温病。冬日寒冷学伤寒,很对称,很美好。
从经络扯到我胆囊炎,发现人全身果然是整体的。有了这个观念之后,我就比较注意观察,我学西医的时候,班里有个同学,有口臭,有点胃火吧,注意力也不集中,我看他的脸,发现脸上长的青春痘基本都是围着嘴周围,转成一个圈,刚好是足阳明胃经在脸上的巡行路线。
我岳母去年过年时候胆囊炎,痛的无法入睡,刚好我在那,开了两付药,一副两三小时止痛,晚上就能睡好了,另一付巩固。这不是重点,后来过了一个多月打电话过来,说脚上的一排痦子好了,长了很多年,平时很痒,也做过激光,冷冻,花了一两千块也没好。我瞬间想起来,痦子的位置刚好是胆经在足背经过的路线。
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我也看过很多资料,有一本李定忠写的书,我印象比较深,名字我忘了,我看书往往甚至不记得作者。里面大量的皮肤病案例都是跟经络路线基本吻合的。就像我前面说的,经络都是有宽度的,也算是一个证据吧。
刚刚又找了一下,书名字是:中医经络探秘++经络整体调整对皮肤医疗
作者李定忠,李秀章
经络大循环概念形成,还有前面我写的上热下寒的形成原因,对我学习中医,还有治病的思路,有开悟般的帮助,这算是中西结合了吧,上热下寒的原理基本是简单的西方物理学,经络则是传统的中医,放在一起,毫不矛盾。这两个概念搞清楚,就可以基本想通伤寒论理最难的部分:厥阴。
还有现在流行的一气周流理论,下篇我会简单的写下,其实看到这里应该明白描述的都是一回事,因为说的都是人体嘛。然后会写写治病的思路问题,基本看到这,也应该理解我的思路了,班门弄斧,请见谅。
高手估计都懂了,请勿拍砖,我写这些,只是想让新手少走弯路,因为我也是新手,刚开始学中医,一路走来确实很艰辛。从宇宙尺度看到量子力学,每个都是无法回答的终极问题,从物理扯到哲学,从哲学扯到宗教,心理几近崩溃。
曾经一个阴阳想了将近一年,后来顿悟。五行想了几个月,顿悟。脉学想了两三个月,顿悟。脉学以后会写,不是很难。尤其是伤寒论理的脉学。我脉学自从学了伤寒论之后,退步了。以前也可以说有点炫耀炫技吧,常常从把脉来说清楚病人的症状。但是很耗费心力,后来按照伤寒论从症状辩证,有时候很省心力脑力。
脉学先透个底,简单物理定律,初中都学过。还是从西方基本科学得到的灵感。
这个网址是胆经那张图,这是全套的。超清的又大又漂亮。
大家想这个经络大循环的时候,自行把五脏六腑脑补上。它们都是一体的,互相辅助,互相影响,不可分割。
下次从经络循环和上热下寒讲人体上下交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