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热搜: 体质 药证 方证
查看: 3240|回复: 1

那些我们学错了的中医

[复制链接]

29

主题

1007

积分

473 小时

在线时间

大学生

Rank: 4

积分
1007
QQ
发表于 2016-3-2 21:08:1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一直以来除了女友和妈妈掉水里先救谁令人难以作答外,还有两个问题也是如此。
问题一:面包与爱情谁更重要?
问题二:先有蛋还是先有鸡?
于是关于这两个问题的回答引发了很多足够颠倒、颠覆当今中医理论的事。
第一个问题面包与爱情谁更重要,引发了关于《内经》《本经》谁最早的问题。
《黄帝内经》、《神农本草经》两本著作均托名与上古时的明君而作,一为五帝之一的黄帝,一为三皇之一的神农,(注:三皇五帝之说,史学家有较多争议,不做赘述。)且三皇早于五帝。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员王振中说过,“神农时代大约距今一万年前到五千年前”,在黄帝时代之前。而考古工作者在1979年——1984年对河北省蔚县,发现了半地穴制、坐北朝南带有火堂的屋子。而在1995年则在河北发现了神农时代仰韶文化的遗址。于是冯世纶教授提出,“中国自古存在着两大医学体系……一个是神农,神农就是在大约公元前一万年至五千年,黄帝是五千年以后了。经方起源于神农时代,最早产生的是经方派,或者是神农派……”。
试想在动乱的春秋战国时代,安定尚且很难,食不果腹更是家常便饭又如何做到《内经》食饮有节、起居有常。在当时此种理论更是不切合实际的,对于大众来说,保命要紧。于是作为记录本草药用、主治的《神农本草经》,在当时更容易被人们所接受。因此神农派就在这种历史条件下首先奠定了群众基础,所以渐渐有了后来《神农本草经》成书的积累,于是面包更重要的答案昭然若揭。至于《内经》阴阳五行、天文历法等方面的内容更像是秦统一六国后“政府”给统一奠定了思想基调,具有一定的政治色彩。因此《神农本草经》的起源早于《黄帝内经》,也可以说中医界诞生最早的典籍应是《神农本草经》。
但是在当今的中医界这可以说是离经叛道的歪理邪说。
同时又引出了另一个解答后足以颠覆中医的问题——《内经》与《本经》并非一个理论体系。这不仅仅是成书年代的问题,还有医学流派的问题——“医经”与“经方”。
说起经方派,当今中医界普遍认为“《伤寒论》、《金匮要略》等古典著作中的方剂为经方”(《中医名词词典》)。于是研究《伤寒杂病论》的这个群体被叫做经方派。而这是“与宋元以后的时方相对而言(《思考经方》)”。
清代孙星衍等人在所辑的《神农本草经》中的“序”中有“三世者,一曰《黄帝针灸》,二曰《神农本草》,三曰《素女脉决》”。任应秋老据此研究后认为:黄帝针灸,神农本草,素女脉决是中国医学最古的流派;而张仲景属于《神农本草》一派。这些都是符合历史事实的。
早在汉代以前《汉书——艺文志》记载了一些医学流派,并列有“医经”七家,“经方”十一家,与“房中”,“神仙”并称为“方技”。“所谓‘方技’,在古代泛指有关医药的技术和知识,《辞源》说,方技古代指医、卜、星、相之术’, ‘医’冠为首”……“《汉书——艺文志》说:‘方技者,皆生生之具,王官之一首也。太古有岐伯、俞拊,中世有扁鹊、秦和……汉兴有仓公’。这里列举的人物都是古代医学大家,用以说明方技主要是是人达到祛病延年、健康长寿的知识和技术”(《思考经方》)。
所以“医经”学派与“经方”学派是古代医学的主要流派。
《汉书——艺文志》中说,“医经者,原人血脉、经络、骨髓、阴阳、表里,以起百病之本,死生之分,而用并箴石汤火所施,调百病齐和之所宜,至齐之得,犹磁石取铁,以物相使。”“医经”七家为:《黄帝内经》《黄帝外经》《扁鹊内经》《扁鹊外经》《白氏内经》《白氏外经》《白氏旁经》。而我们从当今流传于世的《黄帝内经》中可以看到,“‘医经’家(学派)是以针灸医理为主(《经方杂谈》)”。
与此相对的,“经方者,本草木之寒温,量疾病之深浅,假药味之滋,因气感之宜,辨五苦六辛,致水火之齐,以通闭解结,反之于平。及失其宜者,以热益热,以寒增寒,精气内伤,不见于外,是所独失也,故谚曰:‘有病不治,常得中医’。 ”这段话则是说明经方是以药物治疗和医疗实践为主。而经方十一家为:《五藏六府痹十二病方》《五藏六府疝十六病方》《五藏六府瘅十二病方》《风寒热十六病方》《泰始黄帝扁鹊俞柎方》《五藏伤中十一病方》《客疾五藏狂癫病方》《金疮瘛方》《妇女婴儿方》《汤液经法》《神农黄帝食禁》。
但是从如今留存的医籍来看,似乎“经方”已失传。但事实并非如此。
仲景《伤寒杂病论》被认为是《汤液经法》的“论广之作”,甚至冯世纶教授认为其“应该叫做《论广汤液经》”,而“《伤寒杂病论》这个书名,导致了伤寒学、温病学之争”(《经方愈病之理:从【六经辨证】到【方证对应】》)。
.皇甫谧《针灸甲乙经》序云:“伊尹以亚圣之才,撰用《神农本草》以为汤液。……仲景论广伊芳尹汤液为数十卷,用至多验。”陶弘景在《辅行诀五脏用药法要》中记载:“汉晋以远,诸名医辈,张机、卫汜、华元化、吴谱、皇甫玄晏……皆当代名贤,咸师试此《汤液经法》……”。可见在汉晋以前的时代,众医家是可以看得到的《伊尹汤液经》的。又有“依《神农本草经》及《桐君采药录》上、中、下三品之药,凡三百六十五味,……商有圣相伊尹,撰《汤液经法》三,为方亦三百六十首……今检录长情需用者六十首,备山中预防灾疾之用耳。检用诸药之要者,可默契经方之旨焉。……外感天行,经方之治,有二旦、六神、大小等汤,昔南阳张机依次诸方撰为《伤寒论》一部,疗法明悉,后学咸尊奉之”。清.陈修圆《长沙方歌括.小引》也指出:“汉《艺文志》云,《汤液经》出于商伊尹,皇甫谧谓仲景论《汤液》为十数卷,可知《伤寒论》《金匮要略》诸方,除崔氏八味丸、侯氏黑散外,皆伊尹之遗方也”。由此可知《汤液经法》是《伤寒论》的原始蓝本(《胡希恕》)。
所以在最后我们可以验证得出以“先有鸡后有蛋”的论调去看《伤寒论》是对《内经》理论最好的发挥这种观点是错误的。并非因为《内经》理论完成于春秋战国、秦汉年间,早于东汉末年,就能说《伤寒论》的理论体系来自于《内经》。
两者是分属不同学派,各自有各自的传承谱系。所以从成无己首注《伤寒论》开始,以《内经》解释《伤寒论》的模式就引领我们走入了看似像是医经与经方合并从流的道路,实则是使后人“莫能自拔,单词只义,奉为金科,弛骛空言,不验实效”(《伤寒论今释》)。令世伤寒大家刘渡舟老晚年叹曰:“我从仲景本伊尹之法伊尹本神农之经两个本子中,悟出了中医是有学派之分的,张仲景乃是神农学派传人”。同时刘老也用“传人”二字昭示《伤寒杂病论》并非由仲景首创编写。
那么当今几十年一贯制的中医教材是否该做出调整呢?为此中医界杨绍伊、胡希恕、钱超尘、李茂如等前辈从上世纪30年代至90年代开始了对《伤寒论》各种误读的考证。如今结论在文中多有体现,也是文章的主旨思想所在。
所以最后我只想说,写这篇文章我不是为了“颠覆”,我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希望将我看到的真实的东西带给所有阅文之人。因为有些“常识”我们应该弄清楚,把握明白。
说明:有感于当今某些研究五运六气之人把中医推向神坛,大有给中医戴上玄学帽子的势头。让我感到有种中医将被“捧杀”的感觉,而同时这也容易让某些中医黑找到攻击中医的靶点。理由是——中医像算命、像封建迷信。所以最后我衷心的建议研究五运六气的同道尽量做到不招摇,尽量将其与临床贴近,从临床应用上去发挥它的价值,帮助我们这些不善此道的同行利用起来。
同时关于“面包”的问题,这里我想引申一下,中医最初的产生是因为要活下去为了生存。直到后来受到各种文化的影响出现了道医等特殊团体。但是近来有某些团体给外界放出了不太好的信号,给人的感觉是中医等于道医,道医才是中医正统。凡事都要引申到天地的运转中,错将道家传统引入中医作为中流砥柱,大有喧宾夺主之势。这不利于中医的传播,应该适可而止。
鸣谢:感谢在成文之初,山东中医药大学的王洋同学和辽宁中医药大学的范继东学长的帮助和修正。
注:文中引入多人文章,现不按顺序公示如下。姜宗瑞的《经方杂谈》,毛进军的《思考经方》,冯世纶主编《中医临床家胡希恕》,冯世纶2010年全国经方(应用)论坛《经方愈病之理:从【六经辨证】到【方证对应】》。




上一篇:解表法治癌实验录【2】
下一篇:被我们读错了的《伤寒论》

0

主题

205

积分

6591 小时

在线时间

初中生

Rank: 2

积分
205
发表于 2016-3-3 05:30:58 | 显示全部楼层
所以最后我衷心的建议研究五运六气的同道尽量做到不招摇,尽量将其与临床贴近,从临床应用上去发挥它的价值,帮助我们这些不善此道的同行利用起来。说得好!点个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捐助本站|小黑屋|手机版|经方医学论坛 ( 苏ICP备05020114号 )|网站地图

GMT+8, 2024-12-22 18:55 , Processed in 0.151637 second(s), 3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4-2024 hhjfs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