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热搜: 体质 药证 方证
查看: 3992|回复: 0

[推荐] 朱进忠中医的医案 (3)

[复制链接]

292

主题

8446

积分

2031 小时

在线时间

博士生

经方研究无止境

Rank: 6Rank: 6

积分
8446
QQ
发表于 2008-12-25 17:55:3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虚劳
    虚劳者何?有云是指造血系统疾病者,有云是指营养缺乏病者。何者为是?何者为非?难于定夺。及至读到方药中等主编之《实用中医内科学》才算稍有全面的了解。云:“虚劳的范围甚广,几乎涉及西医的各个系统的疾病,包括自身免疫低下或免疫功能稳定失调,内分泌腺体功能紊乱,造血功能障碍,代谢紊乱,营养缺乏,神经功能低落或过分抑制(非保护性)引起的疾病,以及其他器官系统功能衰退性疾病,凡以慢性功能减退或虚性亢奋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症。”然而由于这一说法过于笼统,缺乏具体所指,又常常使读者难于应用于学习中医古典著作和应用于临床实践之中。
    虚劳之治,历代医家论述颇多。《难经》称:“损其肺者,益其气;损其心者,调其营卫;损其脾者,调其饮食,适其寒温:损其肝者,缓其中;损其肾者,益其精。”汉.张仲景著《金匮要略》,列虚劳专篇,称其病在脾,证见“虚劳里急,悸、衄,腹中痛,梦失精,四肢酸痛,手足烦热,咽干口燥,小建中汤主之。”“虚劳里急,诸不足,黄芪建中汤主之。”其病在肾,证见“虚劳腰痛,少腹拘急,小便不利者,八味肾气九主之。”其病在肝,证见“虚劳虚烦不得眠,酸枣仁汤主之。”其病在心,附方列“炙甘草汤:治虚劳不足,汗出而闷,脉结悸,行动如常,不出百日,危急者十一日死。”其病在肺,附方中列“《肘后》獭肝散:治冷劳,又主鬼疰一门相染。”后人通过研究其原文,提出仲景治虚劳尤重脾胃肾。如李克光主编之《金匮要略讲义》云:“虚劳病在治疗上的特点,从篇中整个内容来看,对五脏虚劳重视脾胃肾,治法上重视甘温扶阳。”宋·许叔微看到虚劳乃五脏气血俱虚之疾,又看到脾肾在人体的重要性,乃在其所著《本事方》和《本事方续集》中提出治从脾肾之说。严用和更在其所著《济生方》中提出补脾不如补肾。金·李东垣在脾胃为元气之本的启发下,通过大量的临床实践,提出升发脾胃阳气是治疗虚劳的根本措施的意见。元·朱震亨根据月亮盈缺之理,在相似相应理论的启发下,提出虚劳阴不足阳有余的意见和滋阴降火与泻火保阴的治疗方法。明·张介宾著《景岳全书》,云:“凡气虚者宜补其上,人参、黄芪之属是也:精虚者宜补其下,熟地、枸杞之属是也;阳虚者宜补而兼暖,桂、附、干姜之属是也;阴虚者补而兼清,门冬、芍药、生地之属是也;此固阴阳之治辨也。其有气因精而虚者,自当补精以化气;精因气而虚者,自当补气以生精。又有阳失阴而离者,不补阴何以收散亡之气?水失火而败者,不补火何以苏垂寂之阴?此又阴阳相济之妙用也。故善补阳者,必于阴中求阳,则阳得阴助而生化无穷;善补阴首,必于阳中求阴,则阴得阳升而泉源不竭。”清·绮石著《理虚元鉴》一书,倡“治虚有三本,肺脾肾是也。”说:“肺为五脏之天,脾为首骸之母,肾为性命之根。治肺、治脾、治肾,治虚之道毕矣。”“治虚二统,统之于肺、脾而已。人之病,或为阳虚,或为阴虚。阳虚之久者,阴亦虚,终是阳虚为本;阴虚之久者,阳亦虚,终是阴虚为本。凡阳虚为本者,其治之有统,统于脾也;阴虚为本者,其治之有统,统于肺也。”“盖阳虚之症,虽有夺精、夺气、夺火之不一,而以中气不守为最险,故阳虚之治,虽有填精、益气、补火之各别,而以急救中气为最先。”“阴虚劳症,虽有五劳七伤之异名,而要之以肺为极则。故未见骨蒸、劳嗽、吐血者,预宜清金保肺;已见骨蒸、劳嗽、吐血者,急宜清金保肺;曾经骨蒸、劳嗽、吐血而愈者,终身不可忘护肺,此阴虚之治,所当悉统于肺也。”但是,怎么在具体问题上治肺?治脾?治肾?怎么在具体问题上先治肺?或先治脾?或先治肾?然后再治其他脏腑气血?仍然阐述的不够清楚,所以在具体的临床应用上仍然难于掌握。
    及至再次反复研读《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篇》中之各条及所附之方剂,才使我比较清楚地明晰其方法。
    1.任何疾病只要是发展至证见脉大、极虚、浮弱涩、沉小迟、面色薄,疾行喘喝、短气、遗精者,均从虚劳证治。其说:“夫男子平人,脉大为劳,极虚亦为劳。”“男子面色薄者,主渴及亡血,卒喘悸,脉浮者,里虚也。”“男子脉虚沉弦,无寒热,短气里急,小便不利,面色白,时目瞑,兼衄,少腹满,此为劳使之然。”“劳之为病,其脉浮大,手足烦,春夏剧,秋冬瘥,阴寒精自出,酸削不能行。”“男子脉浮弱而涩,为无子,精气清冷。”“人年五六十,其病脉大者,痹侠背行,若肠鸣,马刀侠瘿者,皆为劳得之。”“脉沉小迟,名脱气,其人疾行则喘喝,手足逆寒,腹满,甚则溏泄,食不消化也。”“脉弦而大,弦则为减,大则为芤,减则为寒,芤则为虚,虚襄相搏,此名为革。妇人则半产漏下,男子则亡血失精。”
    2.虚劳一病,只要是证见脾虚者就当健脾,只要是证见肾虛者就当补肾,只要是证见肝虚者就当补肝,只要是证见肺虚者就当补肺,只要是证见心虚者就当补心。故所列各条及附方分别有建中汤、肾气丸、酸枣仁汤、炙甘草汤、獭肝散的不同。
    3.虚劳一病尽管气血阴阳俱虚,但若是以脾胃虚寒为主者治疗时必须首先健脾温中。若是以肾气不足为主者,治疗时必须首先培补肾气。若是以肝虚为主者,治疗时必须首先养肝补肝。若是以心阴不足为主者,治疗时必须首先滋养心阴。若是以肺阴不足为主者,治疗时必须首先滋养肺阴。其说:“虚劳里急,悸,衄,腹中痛,梦失精,四肢酸疼,手足烦热,咽干口燥,小建中汤主之。虚劳里急,诸不足,黄芪建中汤主之,”“虚劳里急,少腹拘急,小便不利者,八味肾气丸主之一”“虚劳虚烦不得眠,酸枣仁汤主之。”“炙甘草汤:治虚劳不足,汗出而闷,脉结悸,行动如常。”“獭肝散:治冷劳,义主鬼疰一门相染。”
    4.虚劳病尽管症状表现为虚极,但若脉象夹有实象,或症中夹有实邪者,必须注意祛邪。其说:夫失精家少腹弦急,阴头寒,目眩,发落,脉极虚芤迟,为清谷亡血,失精。脉得诸芤动微紧,男子失精,女子梦交,桂枝加龙骨牡蛎汤主之:”“虚劳诸不足,风气百疾,薯蓣丸主之。”“五劳虚极羸瘦,腹满不能饮食,食伤,忧伤,饮伤,房室伤,饥伤,劳伤,经络营卫气伤,内有干血,肌肤甲错,两目黯黑,大黄(庶/虫)虫丸主之。”
    5.虚劳病之证兼实邪者,祛邪时必须要缓而不伤正,补益时必须是补而不留邪,故干血劳者只可用缓中补虚的大黄(庶/虫)虫丸,营卫失调精气不固者只可用调营卫摄精气之桂枝加龙骨牡蛎汤,兼风邪者只可例如:郑××,女,成。
    泌尿系感染反复发作4~5年。近半年多来,尿急、尿频、尿痛一直不见改善。细审其所用之药,除抗生素外,并曾反复应用中药之清热解毒、利水通淋、清热泻火,养阴清热、活血解毒等剂,然始终不见寸效。细询其所见诸证,除尿频尿痛之外,并见腰痛,少腹拘急,脉沉弦细涩。因思仲景曾云:“虚劳腰痛,少腹拘急,小便不利者,八味肾气丸主之。”本病虽为泌尿系感染,然其病程已久,显然已属虚劳,虚劳之证,若肾气亏损为主者,当培补肾气。处方:生地20克,山药10克,山萸肉10克,茯苓10克,泽泻10克,丹皮10克,附子10克,肉桂10克,车前子10克(布包),怀牛膝10克,五味子10克。
    服药2剂,尿频尿痛,腰痛少腹拘急均好转。继服6剂,诸证消失。
    渠××,男,21岁。
    再生障碍性贫血2年多。医予输血、激素等西药治疗半年,诸证逐渐加剧。后又配合中药益气养血、滋阴补肾等剂一年多,症亦不减。审其面色皓白,白汗盗汗,身热(体温39.8℃)乏力,胸闷心悸,齿衄鼻衄,全身到处是大片大片的紫斑,脉虚大而结。血色素3.5克。综合脉证,思之:此病血证已久,显已转为虚劳之疾。虚劳之疾者,仲景《金匮》之治,虽诸脏俱损,若心气不足为主者,当补其心气。今本证胸闷汗出,心悸脉结之心证俱见,自当从心论治。且夫《金匮》附方中有云:“炙甘草汤,一云复脉汤:治虚劳不足,汗出而闷,脉结悸。”因拟三甲复脉汤加减养心阴。处方:龟甲30克,鳖甲30克,牡蛎15克,炙甘草10克,麦冬10克,白芍10克,阿胶10克(烊化),生地15克。
    服药6剂,汗出胸闷,心悸乏力,身热均减,体温37.5℃,血色素5克。继服上方60剂,诸证俱失。后果愈。
    贾××,女,60岁.
    再生障碍性贫血2年多。近两个多月来,发热(体温38.5℃),咳喘,汗出乏力,纳呆口苦。医予抗生素治疗不效.乃改用抗生素、输血,并配合中药清热解毒,宣肺化痰止咳等剂进行治疗。其效仍不著明。改邀余进行治疗。察其身热汗出,气短而喘咳难续,神疲纳呆,血色素4.5克。脉虚大弦数。综合脉证,思之:此虽为再生障碍性贫血,然现证以肺证为主,仲景《金匮》言治虚劳若肺为主者必先治肺,故应从肺着手论治。然本证非仅有虚,亦且夹有外感实邪,实邪当祛。且夫仲景治虚劳夹风邪者,主用补益而稍佐祛风,而不用祛邪为主之法,目的乃补正不留邪,祛邪不伤正耳。乃拟黄芪鳖甲散加减,主治在肺,重在补益,稍佐祛邪。处方:黄芪15克,地骨皮10克,紫菀10克,党参10克,茯苓10克,柴胡10克,半夏10克,知母10克,生地10克,白芍10克,天门冬10克,桂枝10克,甘草10克。
    服药2剂,身热乏力、汗出喘咳俱减.继服10剂,喘咳身热俱失,精神倍增.




上一篇:朱进忠中医的医案 (2)
下一篇:朱进忠中医的医案 (4)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捐助本站|小黑屋|手机版|经方医学论坛 ( 苏ICP备05020114号 )|网站地图

GMT+8, 2024-11-6 05:11 , Processed in 0.062607 second(s), 3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4-2024 hhjfs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