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热搜: 体质 药证 方证
查看: 5876|回复: 19

单用吴茱萸汤无效医案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4-22 21:50:2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本人岳父,年70,体瘦,头晕呕吐厉害,舌淡苔薄白、湿润,十几年前也是因为头晕到医院检查,西医诊断为脑血管硬化,长期服用脑络通、维生素C,偶尔服用复方丹参片,有时严重时就去挂吊瓶暂时缓解,春节期间头晕呕吐又复发,大年二十九我到药店抓了中药吴茱萸汤3剂:吴茱萸12克,党参15克,生姜20克,大枣20克,服完后称没有什么效果,之后就没有意思再叫我看了。后我把此次用方发到“黄煌经方国际村”,@鸿江夫子   老师说我吴茱萸和党参用量太小了,吴茱萸至少要用到15克,党参可以用到30克,另外还有一位老师(抱歉忘记了他的名字)说他有治过一例,用吴茱萸汤合苓桂术甘汤起到了效果。后在清明期间电话联系他,得知这几天又头晕呕吐非常厉害,在附近诊所挂吊瓶还有开几包中药服用都效果不明显。我问他是否需要我再开个方试一下,他答应可以,经过询问,自称不呕吐的时候饮食,无口干口渴口苦,大小便正常,我处方吴茱萸汤+苓桂术甘汤+小半夏汤:吴茱萸15克,党参20克,生姜30克,大枣20克,茯苓20克,桂枝10克,肉桂5克,生白术15克,炙甘草10克,姜半夏15克,3剂。服完3剂后说有所好转,没有那么厉害了。今晚(4月22日)去电,得知已服了6剂,有明显好转,这两天就下午会晕一次,时间也比较短暂,也没有呕吐发生,我问他服药后有没有其他不适,他答复称没有,对此我叫他可以继续服用。后续继续跟踪。
请教各位老师,本案开始服用的吴茱萸汤原方无效,是因为吴茱萸、党参分量不够吗?为何会在稍微增加了吴茱萸党参用量基础上再加入苓桂术甘汤和小半夏汤能够取到如此满意的疗效?

评分

参与人数 1得分 5 收起 理由
李小荣 + 5 鼓励临床讨论!

查看全部评分





上一篇:又一少腹疼痛败案
下一篇:盘点两则药后瞑眩反应的故事

15

主题

1317

积分

788 小时

在线时间

大学生

Rank: 4

积分
1317
发表于 2015-4-22 22:12:08 | 显示全部楼层
1、吴茱萸多用3g、党参多用5g就能决定药效?如果方证相符,12g、15g剂量也应该有效。
2、”头晕呕吐厉害,舌淡苔薄白、湿润“,苓桂术甘汤和小半夏汤作用更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57

积分

160 小时

在线时间

小学生

Rank: 1

积分
57
发表于 2015-4-22 23:58:39 | 显示全部楼层
同意混元一气

1、吴茱萸多用3g、党参多用5g就能决定药效?如果方证相符,12g、15g剂量也应该有效。
2、”头晕呕吐厉害,舌淡苔薄白、湿润“,苓桂术甘汤和小半夏汤作用更大。
的意见
  愚以为 不是吴茱萸汤证  起效者茯苓小半夏  生半夏效果可能更好  合方多 大多是相似难辨  不确定谁会有效  因而结一大网   起效了  也不好判定谁究竟起了多大效用  对于已起效的方  是否就无可挑剔  药量是否恰到好处  药味是否非他不可  或者还有更有效者  治疗是否最优  这是非常折磨人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1

主题

1万

积分

5345 小时

在线时间

总版主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3193
发表于 2015-4-23 06:30:18 | 显示全部楼层
“年70,体瘦,头晕呕吐厉害,舌淡苔薄白、湿润,十几年前也是因为头晕到医院检查,西医诊断为脑血管硬化”,苓桂术甘汤起了关键的作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4-23 07:13:44 | 显示全部楼层

回 混元一气 的帖子

混元一气:1、吴茱萸多用3g、党参多用5g就能决定药效?如果方证相符,12g、15g剂量也应该有效。
2、”头晕呕吐厉害,舌淡苔薄白、湿润“,苓桂术甘汤和小半夏汤作用更大。 (2015-04-22 22:12) 
谢谢回复!我也在想可能并不是吴茱萸汤起的效果,正考虑后续是否要单用苓桂术甘汤,因他的呕吐也是因为眩晕才有的,现在眩晕好转了,也没有呕吐了,故小半夏汤我也打算不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4-23 07:16:0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 糊涂神廖 的帖子

糊涂神廖:同意混元一气

1、吴茱萸多用3g、党参多用5g就能决定药效?如果方证相符,12g、15g剂量也应该有效。
2、”头晕呕吐厉害,舌淡苔薄白、湿润“,苓桂术甘汤和小半夏汤作用更大。 的意见
 &nbs .. (2015-04-22 23:58) 
是的,这就是我贴出此案的目的,希望通过请教各位师友,能够了解到到底是哪张方子起效的,黄煌老师昨晚就有跟我说,尽量用原方才有利于总结经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9

主题

344

积分

813 小时

在线时间

初中生

Rank: 2

积分
344
发表于 2015-4-23 07:36:27 | 显示全部楼层
与剂量无关,后来取效是因为加了半夏茯苓等药,泽泻不能缺,吴茱萸汤单用的机会不多。
敬请登陆“智悲佛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4-23 08:29:59 | 显示全部楼层

回 黄煌 的帖子

黄煌:“年70,体瘦,头晕呕吐厉害,舌淡苔薄白、湿润,十几年前也是因为头晕到医院检查,西医诊断为脑血管硬化”,苓桂术甘汤起了关键的作用。 (2015-04-23 06:30) 
谢谢老师!我已经把吴茱萸汤和小半夏汤去掉了,只用苓桂术甘汤。另外茯苓和白术我各加了10克,也已经通知了家里人去抓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4-23 08:44:51 | 显示全部楼层

回 圆香博客 的帖子

圆香博客:与剂量无关,后来取效是因为加了半夏茯苓等药,泽泻不能缺,吴茱萸汤单用的机会不多。 (2015-04-23 07:36) 
谢谢回复!之前一直以为眩晕和呕吐同时出现的时候,只有吴茱萸汤适合,昨晚在微信群里面请教了几位老师,其中黄煌老师建议我尽量用原方才有助于经验总结,@云淡风轻123    刘老师说“从舌象看是典型的太阴水饮眩晕,故用苓桂剂有效
”“水饮病的特点就是冲逆,或眩 或悸 或呕 或耳鸣 或震颤,马新童老师提到了“要看是先晕后吐、还是先吐后晕”的思路,这些都让我受益匪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

主题

1664

积分

3553 小时

在线时间

硕士生

Rank: 5Rank: 5

积分
1664
发表于 2015-4-23 11:19:11 | 显示全部楼层
吐清水估计吴茱萸汤合适,我觉得加干姜合适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20

主题

7353

积分

2401 小时

在线时间

荣誉会员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7353
发表于 2015-4-23 14:35:33 | 显示全部楼层
头痛  眩晕  耳鸣

     头痛
    当患者诉头痛之际。应考其头痛起于何病。阳证之头痛乎。阴证之头痛乎。抑为虚证之头痛乎。实证之头痛乎。探求病源。实为汉医最要之事。同一风邪之头痛也。在甲则鼻塞。微恶寒。有热无汗脉浮紧。乙则鼻涕交流。恶寒强。体温不变。脉沉而弱。甲病阳证。乙病阴证。处方自异。故甲宜麻黄汤。乙宜麻黄附子细辛汤。同一胃病之头痛也。而胃内停滞之水毒虽同。而丙则脉浮数。口渴。小便不利。舌苔白而干燥。时欲饮水。饮则屡屡吐出。丁则脉浮数。口不渴。舌苔无。屡屡吐水。丙阳证也。丁阴证也。前者宜五苓散。后者宜吴茱萸汤。又同一子宫病之头痛也。戊则脉沉实。大便有秘结之倾向。颜面充血。时时眩晕。月经不顺。左腹下疼痛。按其腹部。觉全部有充实之感。以指触于左臂骨窝这部。有过敏之索条物。己则脉虚软。大便每日一次至两次。眩晕耳鸣肩凝。月经不顺。一月中有两次。下腹疼痛。腹部全部软弱。腰脚易冷。戊所患者为阳实证。己所患者为阴虚证。前者以桃核承气汤主治药。后者以当归芍药散治之。
    易起头痛之疾患。就现代医学之见地。多起于发热。肾脏炎 。动脉硬化症、绿内障、脑肿疡、霉毒、外伤、硬结头痛、副鼻腔疾患、耳之慢性化脓、便秘、循环障碍、子宫疾患等。余今大别分为四类。一曰外邪之头痛。流行性感冒。肠窒扶斯等头痛属之。痛时多兼发热。二曰痰饮之头痛。水毒停滞于胃肠之内。上冲而起之头痛也。三曰血症性头痛。月经不顺或血液循环受障碍而起者也。四曰食毒性之头痛。便迷秘或消化不良。食毒停滞于胃肠之内。头中受刺激而起之痛也。四者之中更分阴阳虚实欹矣。
    外邪之头痛。用桂枝汤、麻黄汤、葛根汤、小柴胡汤、及其加减之方以治者为多。痰饮性之头痛。用苓桂术甘汤。茯苓饮、人参汤、大建中、真武汤、吴茱萸汤、五苓散、茯苓泽泻汤等治之。血证性之头痛。用当归芍药散。桂枝茯苓丸。桃核承气汤等以治之。食毒性头痛则应用泻心汤。大承气类。
    眩晕
    眩晕俗名也。眩者眼前黑之意。晕与运通。故有眩运。目运、头眩、冒眩、癫眩之称。凡眩晕辄兼头冒。头冒者即头觉沉重。眼前不清楚是也。凡西医学之贫血。胃肠病、心脏病(尤其在瓣膜狭窄)脑肿疡(尤其在脑霉毒)小脑疾患、多发性硬化症。癫痫、希斯笃里、神经衰弱、中毒、眼筋麻痹、内耳疾患等、往往起眩晕。
    伤寒论.金匮要略言及眩之处方有十一方。其中有术者六方。有茯苓者五芳。此亦鉴於事实。可定眩晕与水毒密切之关系者也。西医则云眩晕与三半规管内液之摇动有直接的关系。然吾人对于古贤[治眩晕必先治水]之深谋远虑。大堪惊叹焉。此就伤寒论.金匮要略中拾出治眩之处方十一。计苓桂术甘汤、真武汤、葵子茯苓散、桂枝芍药知母汤、桂枝加龙骨牡蛎汤、五苓散、小半夏加茯苓汤、近效方术附汤、茵陈蒿汤、甘草干姜汤、治冒之处方四。计苓桂五味甘草汤、苓甘姜味辛夏汤、大承气汤等。其治乍起眩晕之方。大抵使用泻心汤。古人云“泻火降逆”其与水火相克之理论。述之甚详。茵陈汤证之眩。虽近与泻心汤证之眩。而与水火相克之理论。说来至详且备。尚细细考究之。实能发现甚有趣味之暗示焉。惠美三白云。产后血运者。水气也。得以附子泻心汤治之。原南阳云。世人用人参、黄连、防己、大黄、桂枝、茯苓、术、甘草之套方以治眩晕。远不如白虎汤之有奇验。白虎汤证用白虎汤。其有其验。固无论已。即如舟车酒醉之眩晕。用半夏泻心汤与五苓散而有效,古人早有卓识矣。和回子真翁云。所谓调血剂必从根治。余曾屡屡用当归芍药散以治此种之患者。而其中之泽泻茯苓术诸药。则视其原因之或为船醉。或为水毒而有加减焉。
    耳鸣
    耳鸣往往与眩晕为同时并起之症候。眩晕愈时。耳鸣亦止。耳鸣告愈。同时眩晕亦止。此为余日常临床所得之实验古人云耳久鸣则聋。盖耳鸣则激之为聋也。
    所谓患神经衰弱症者之耳鸣多因於水毒。用茯苓饮、柴胡加龙骨牡蛎汤、苓桂术甘汤、苓桂五味甘草汤、酸枣仁汤、当归芍药散等辄有效。患动脉硬化症者之耳鸣。多用泻心汤。栀子汤及以上各方之加味。患中耳炎者之耳鸣。多用小柴胡汤、大柴胡汤。柴胡桂枝汤等以治之。
    备考
    [本间枣轩对眩晕之说]
    古人学说。称眩晕为脑海虚。即脑病也。夫脑有自体发病者。亦有外界侵犯於脑而起病者。中风、
痫症、发狂、恐怖等之眩晕。脑之自体之病也。产后及子宫出血、出血、吐血、衄血、肠出血、尿血等症。至血液虚竭。虚里与肾间动悸非常。或因过饮、过浴、诸热病等而发之眩晕。从外界侵犯於脑而起者也。[中略]卒然晕倒者。可不论其虚实。与以回生散、参连汤、三黄汤等当有效。产后之血晕或血多则上冲。面目红赤。脉络怒胀之眩者。用三黄汤加辰砂。或用苓桂术甘汤、三黄汤[泻心汤]合方为佳。下剂不宜长服。若前方已服数十日者。用苓桂术甘汤、巫神汤、如心散之类转方为佳。亡血后动悸高而眩甚者。可用肾气丸、连珠饮。八珍汤、而兼用镇悸丸。脾胃虚弱。面色萎黄。动悸而眩晕者。宜归脾汤。兼用宁心膏。即真武汤亦可用之。痫症之眩晕者。沉香天麻汤为上。头痛。眩晕。呕吐者。宜与半夏白术天麻汤。如服后呕吐犹不止者。宜用半夏泻心汤。或小半夏加茯苓汤。
   (原著者按)不论何处。若藐视病之虚实。随经治疗。犹之未治。回生散系附子、紫檀、人参、白檀、郁金、甘草、胡椒、而成。尚施於实证之眩晕。即为不考药效之误。又以三黄投於虚症。亦大不妥。参连汤者。人参与黄连也。产后之血晕。多运用当归芍药散。不长服下剂云云。系从西医之知识而出发者之说也。西医藐视阴阳虚实。往往滥用下剂。因过下而困疲。下已难下。而又有不得不下之必要。故曰转方。此种转方。山胁东洋之所谓医之自转。医者翻弄病之良手也。巫神汤者。五苓散加干姜、黄连、木香者也。连珠饮。八珍汤、木香、甘草也。沉香天麻镇悸丸可参照心悸亢进条。归脾汤者。当归、白术、茯苓、黄芪龙眼肉、酸枣仁、远志。人参汤者。沉香、益智、天麻、防风、半夏、附子、独活、羌活、甘草、当归、僵蚕、生姜也。半夏白术天麻汤者。半夏、陈皮、麦芽、茯苓、黄芪、人参、泽泻、苍术、天麻、神曲、白术、黄柏、干姜、生姜也。亡血后动悸高而眩甚整个。炙甘草汤、芎归胶艾汤、当归芍药散有效。脾胃虚弱。面色萎黄。动悸眩晕者。多用茯苓饮合苓桂术甘汤。头痛眩晕呕吐者。为吴茱萸汤。五苓伞之证。从证运方。庶不误也。
    [有持桂里之眩晕说] 眩者目之意。晕者犹运也。如身在车船之上。不能自主也。故俗人往往即用眩运二字。此疾多从水饮而生。亦有因气疾而来者。亦有因过食而来者。妇人从血道而发。男子自瘀血结毒(陈久性霉毒)而生。
         (原著者按)眩多因水饮之说。实得我心意。
    [伤寒赞论] 太阳病。脉沉。身热头痛者。阳中夹阴者也。黄芪建中汤治之。若误投发汗而不瘥者。四逆汤温之。
    [集验良方] 白虎汤治中暑(热射病)口渴喜饮。身热。头晕。昏晕等证有效。
    [伤寒绪论] 太阳病者发汗。发汗过度。则阳虚而耳聋。叉手自冒。不可误用小柴胡汤。宜同建中汤治之。

                         选自皇汉医学丛书  《中国内科医鉴》第一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20

主题

7353

积分

2401 小时

在线时间

荣誉会员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7353
发表于 2015-4-23 14:38:28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二章    呕吐   吐血喀血   吞酸嘈杂    哕
    呕吐   
    金匮要略伤寒论中之区别呕吐干呕。呕逆等项。东坦之解释云。有声无物曰呕。有物无声曰吐。口中喀喀有声有吐者之象。而始终不吐出者呕也。干呕也。如乳儿患脚气与患脑膜炎者。其声未出。而乳汁食物已有甚多之吐出者。吐也。食急而有物奔出者。大抵为吐。有声而同时有物者曰呕吐。呕逆者。呕之激也。吐逆者。吐之激也。
    上述呕有干呕之逆。而干呕呕逆之中。又各分阳证与阴证。小柴胡汤 、栀子生姜豉汤、柴胡加桂枝汤、白虎加桂枝汤、猪苓汤、治阳证之呕者也。乌梅圆、吴茱萸汤、大建中汤、四逆汤、真武汤治阴证之呕者也。今从伤寒论金匮要略中。采集治呕之方一十有六。其中十四方配合以生姜干姜。治干呕之方一十有三。其中十二方亦有生姜或干姜之配合。此抄录如次,[呕]  大建中汤   半夏泻心汤   苓甘姜味辛夏汤   乌梅圆   四逆汤(以上诸药中有干姜)   黄芩加半夏生姜汤    葛根加半夏汤   吴茱萸汤   小柴胡汤   大柴胡汤   柴胡桂枝汤   栀子生姜豉汤    小半夏加茯苓汤   真武汤(以上诸药中有生姜)   白虎加桂枝枝汤   猪苓汤。
    [干呕]   小青龙汤   六物黄芩汤   四逆汤   通脉四逆汤   白虎加猪胆汁汤   半夏干姜散   甘草泻心汤(以上诸药中有干姜)   桂枝汤   小柴胡汤   橘皮汤(以上诸药中有生姜)   十枣汤
    [呕逆]   竹皮大丸(有桂枝)
    从上看来。可知凡治呕。干呕。呕逆之病。大抵用生姜干姜桂枝。此生姜桂枝。均含挥发油。西医用为健胃之剂。认为作用甚广。临床医家最宜注意者。凡治呕与干呕往往多用上举诸温性刺激药之一方。然有时亦有全然不用刺激药。却用缓和黏滑疏通之剂。如猪苓汤等方剂。此不可忘忽者也。
    近来西医界盛用半夏以为镇吐之剂。余敢断然言之。此系西医之误。吾人当矫正也。治吐之剂。余独举大黄。半夏虽治吐有效。其实不能治吐。汉医对於吐证。虽亦有以半夏处方者。然实非半夏之效。彼不自知其力量之将军。不能视察敌人之病。以致误遭败北。而乃罪责兵卒。其可得乎。试观伤寒论。金匮要略。其中言及治吐之处方。共计有七。其中皆无以半夏为配剂也。
    [吐]   茯苓泽泻汤   五苓散   桂枝芍药知母汤   茯苓饮(以上各方有术)大黄甘草汤   调胃承气汤(以上两方有大黄) 干姜黄连黄芩人参汤。
    右举七方中四方有术。二方有大黄。於此可知治吐以大黄。或尤为要药矣。但术之可治者。大黄往往不能治之。椐金匮要略云。痰饮之病宜温药。痰饮者。胃内停水也。停水于胃内。则饮食之物不得疏通。于是吐矣。故宜用术等之温药。以去其水。此时消化器无迟缓症状。反之宿食燥屎淤积于消化管内。以防饮食物之下降。于是吐矣。此时宜用大黄等之冷药。使胃肠紧缩以去其宿食。此际消化器现紧缩之状态。以上云云。皆其区别也。即言吐之症状。凡胃内停水者。宜配用术之方剂。宿食燥屎者。宜用有大黄之方剂。二者误用。则增病势之恶逆。诊断者不可不慎也。
    古方中虽有将术于大黄组合于一方剂者。然与后世医人之加味者。不可同日而语。况呕吐与吐。又无区别。习得半夏有治吐效力之皮毛学识者。即批判汉药。区别门户。藐视前人之劳苦。殊失公平之见地也。此检伤寒论金匮要略中言及呕吐之方。配以半夏者亦计有六。开列如下。
    [呕吐]   附子粳米汤   小半夏汤   小半夏加茯苓汤   大半夏汤   半夏干姜人参丸   黄连汤。
   吐血 喀血
    吐血者。消化管(尤其是胃或食道)出血。从口腔吐出之谓也。喀血者。从呼吸器(尤其是肺)出血之谓也。伤寒论金匮要略中只有吐血之语。而无喀血之文字。意者其时这吐血。无今日喀血之意。金匮要略惊悸吐衄下血胸满瘀血病脉证治项中。有云病人面无色。无寒热。脉沉弦者衄也。脉浮弱。以手按之即绝者下血也。烦渴者必为吐血。实为今日之所谓喀血也。
    吐血与喀血。不可同一处理。但在处方上若不确定其阴阳虚实而误用之。亦往往无效。故在处方之前。先宜看定是吐血乎。抑是喀血乎。然后辩明其为阴证欤。阳证欤。实证欤。试举一例以明之。泻心汤。柏叶汤。均治吐血之剂也。然泻心证之出血。为组织上起炎症之出血。柏叶汤之出血。为组织迟缓所起之瘀血。盖泻心汤为阳证之治剂。柏叶汤为阴真证之治剂。苟柏叶汤之证。误与泻心汤。则出血增加。病者立即可毙。吐血喀血既认明矣。阴阳之分。亦不可不慎。前例诸方之外。如人参汤。甘草干姜汤。黄土汤。治阴证之吐血者也。白虎汤。栀子豉汤。(以其加减方)茵陈蒿汤。桃核承气汤。桂枝茯苓丸等。治阳证之吐血者也。请在第三章下血条更事研究。兹采用金匮要略中关于吐血之说于下。
   (一)吐血。咳逆。上气之候也。其脉数有热者死。
    栗园(译者按即日本名汉医浅田栗翁)曰。脉缓而身凉者。血或可止。
   (原著者按)患肺结核者。多表见此种症状。上气者。两颊潮红。气上逆之谓也。
   (二)贫血之亡血者无汗薏。出汗者更失体液。故至恶寒战栗。
   (原著者按)病者对医家施行手术之创口或误伤之处诉疼痛时。西医往往在阿斯匹灵中混加莫儿希纳加罗莫金之类。企图达其镇痛这目的。称为补血液。又以搿儿液注射之。称为消耗之发汗剂。此殆即西医之治疗方针乎。
    吞酸嘈杂
    胸中吐出苦酸之水曰吞酸嘈杂。治吞酸嘈杂之方。屡屡应用者为。生姜泻心汤 、  旋复花代赭石汤 、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 、  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 、  小陷胸汤等。如以上方剂不能见效。病势反觉恶化时。则用大建中汤或吴茱萸汤。此系余之经验。颇著速效。此中阴阳相异之认辩。甚为切要也。
    哕
    哕。俗名也。有阴阳虚实。可以大小承气汤治之。亦可与以小柴胡汤。桔皮汤、桔皮竹茹汤之类。亦可选用。食毒、气逆。水毒。以及带热带寒之时机。可用小半夏汤、吴茱萸汤、四逆汤等。
    备考
    [兰轩医谈]  哕有数因。阳明证渴而不能食。食下后。渐渐口渴引饮。此必发哕选用茯苓饮桔皮竹茹汤可愈。(竹茹汤之人参代以麦门冬竹茹代以竹沥更妙)因留饮而哕者。其小便必不利。又投承气汤后。亦有稍稍下降而仍哕者。此因热气挟痰(水毒)而上逆也。非竹沥不效。
    [有持桂里之说]  方书有种种之名目。而以哕字最为正确。自证自古即认为胃中之寒。亦有因热而来者。蛔虫聚集。痰饮者。皆患此病发时挟以他病者凶候也。(尤以痢疾后及诸病之所发者为最凶)
    桔皮竹茹汤   此为古今治哕逆之通用方剂。
    桔皮汤       手足厥而气逆者均用之。详说见呕吐门。可参照。
    半夏哕逆汤   哕逆而心下痞硬者。用次方开通之。痢疾伤寒之患此者。尤为爻吃紧之要方。
    吴茱萸汤     吴茱萸为止哕之效药。阴证用之。阳证则不适用。本草纲目中有吴茱萸桔皮附子三味之方。用于阴证甚相宜。
    柿蒂汤       大冢云。自方在柿蒂丁香之中。加生姜煎而热服之。古时无此方剂。对证应用。能奏伟效。其主治为胸满与咳逆不止等。
    用桔皮竹茹汤之类尚不止者。可用此方止之。盖柿蒂为治哕之专药。烟法印云。此物若与石蜜合煎。愈妙。又在平胃散中加柿蒂丁子亦有伟效。
    甘草干姜汤   与以苦味剂而犹不止者。用此方间能奏效。
    炙甘草汤     哕而脉结者可用此方。但需在危笃症中用之。
    附子粳米汤   胃中寒甚。哕逆更加呕吐。轻剂无效时用之。
    四逆汤       阴寒脱症之哕用此方甚佳。在霍乱症呕吐下利。手足微冷。脉细而哕者。用此方能救其十一。
    猪胆汁汤     哕时呃呃不已。呼吸有暂绝之状。用此可以急救。无猪胆时。熊胆亦可用之。(大冢云。此可用通脉四逆汤加猪胆汁汤、白通加猪胆汁汤之类。)
    备考
    [本间枣轩之说]   吐血呕血。古时通称呕血。有从肺出与胃出两证。(中略)而治法并不区别。大抵吐血多者用三黄汤、犀角地黄汤或二方合用。亦有用四逆汤者。吐血少者或连绵不止。胸肋苦满者。用柴胡四物汤或黄土汤。如用以上手段犹不止者。可与断红饮间服阿芙容液。服后血色变黑者。为止之前兆。亡血过多。而脉沉微。虚里煽动。气短汗出者。生命已在瞬息之间。可用独参汤。兼用回生散亦佳。吐血之后变黄胖者。可用连珠饮兼镇悸丸。虚劳者以人参养荣汤为佳。无病而微咯血。久而不止者。凉膈散为宜。饮酒后吐血者。亦可用凉膈散。出血过多。亡血甚者。可与理中汤四逆汤。
   (原著者按)   吐血亦有阴阳虚实。宜从证以处方。三黄汤者。泻心汤之别名也。四逆汤者。当归、川芎、芍药、地黄也。柴胡四物汤者。小柴胡与四物汤之合方也。命期促迫者。宜与独参汤。而不投四逆加人参汤。独参汤者。人参一味也。断红饮、犀角地黄汤、人参养荣汤、凉膈散等可参照肺结核条备考之部。
    黄胖者。在十二指肠虫病、心脏病、肾脏病等。其病势进行。则其人贫血甚。皮肤淡黄。稍有水气。动悸甚强者也。连珠饮者。苓桂术甘汤合四物汤加木瓜、苡仁、术、萆藓也。
    [伤寒绪论]   太阳则脉浮数。灸之必惊狂。起卧不安。咽燥吐血。此时投桂枝去芍药加蜀漆牡蛎龙骨救逆汤为佳。
    [集验良方]   黄芪建中汤治吐血。衄血。虚赢不足。饮食乏味。脚步软弱。言语倦怠。失精(遗精)内热等诸虚损之证有效。
    [续易简方]   理中汤治身寒气虚。咯血吐血之剂。
    [千金方]     酒徒之咳着者必吐血。自因久经长年月日过度之饮故也。其脉虚者避血冒。若饮后胸满者。厚朴大黄汤治之。
    [樱宁生传]   桃仁承气汤治积郁。火甚。迫血上行。衄血数升。面赤。脉躁疾。精神恍惚。如痴者有效。
    [心法服馀]   吐血者。胸中觉气塞。上吐紫血者。桃仁承气汤下之。
    [千金方]     凡服药后。呕逆不入腹者。先与甘草一两。水煎服之可效。
    [朱氏众验]   二神汤(既甘草干姜汤)治吐血极妙。
    [证治准绳]   栀子柏皮汤治小儿衄血极有效。
        (原著者按)此方不只限于小儿衄血。吐血。亦极有效。小儿衄血。可用麻黄汤、桃核承气汤、泻心汤之类。
    [三因方]     大半夏汤为治心气郁而不行。生涎饮。心下痞硬。聚结不散。肠中辘辘有声。食入即吐之剂。
    [仁齐直接]   半夏丸(生姜半夏汤所制之丸)治吐血下血。崩中带下。喘急痰呕。中满虚肿诸病有效。
          按崩中带下即今西医之所谓子宫病也。
    [疗治茶谈]   呕吐证之动悸甚者。必致煎汤不入。往往无相应之药。其时在下焦穴针灸之。以引下其动气。药则将丸药为散药。渐渐静其动气。然后在与煎药。若无此心得。妄用汤药。反足增病。
    [兰轩医谈]   衄血之实证应用三黄汤(泻心汤}此其现象为出血不止。及其血自止。血虚者用广东人参肉桂之类。血实者脉实数。血虚者脉沉微。若脉微数者必死。
    [证治摘要]   一男子下痢不止。发哕。吐蚘虫。与以吴茱萸汤见效。
   
  注:日本人著中医书,文字较蹩口,须细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20

主题

7353

积分

2401 小时

在线时间

荣誉会员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7353
发表于 2015-4-23 14:54:42 | 显示全部楼层
发两段大塚敬节著述片段,或许有启示。
      我们来看吴茱萸汤
       呕而胸满
      干呕,吐涎沫,头痛者。
       食谷欲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0

主题

865

积分

1739 小时

在线时间

高中生

Rank: 3Rank: 3

积分
865
发表于 2015-4-24 07:21:49 | 显示全部楼层
吳茱萸湯主要對付寒厥的頭痛嘔吐,苓桂术甘湯主要對付痰飲水濕的頭暈嘔吐。而臨床病人常說不清頭暈還是頭痛,所以醫生應多從寒為主還是濕為主的兩大辨證方向去制定治法。我個人認為,本案應該是濕為主,若是寒為主的頭痛嘔吐,吳茱萸湯三劑一定有點效果,縱使劑量不夠也不會毫無效果。所以,個人認為本案“舌淡苔薄白、湿润”,是濕氣重,似可單用苓桂术甘湯加小半夏治嘔,若夾寒,加吳茱萸或乾薑也可以,全看辨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0

主题

865

积分

1739 小时

在线时间

高中生

Rank: 3Rank: 3

积分
865
发表于 2015-4-24 07:52:13 | 显示全部楼层

回 xiaozheng 的帖子

xiaozheng:第二章    呕吐   吐血喀血   吞酸嘈杂    哕
    呕吐  
    金匮要略伤寒论中之区别呕吐干呕。呕逆等项。东坦之 .. (2015-04-23 14:38) 
其實日本人的書最大的問題是想避開六氣名目,一個濕氣的問題羅列一堆症狀,還是遠遠沒有說到“濕”這個要害處。其實舌苔白水滑,差不多可以斷定是濕邪作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20

主题

7353

积分

2401 小时

在线时间

荣誉会员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7353
发表于 2015-4-24 10:17:59 | 显示全部楼层

回 紅森 的帖子

紅森:

其實日本人的書最大的問題是想避開六氣名目,一個濕氣的問題羅列一堆症狀,還是遠遠沒有說到“濕”這個要害處。其實舌苔白水滑,差不多可以斷定是濕邪作祟。
      不是日本人的书想避开,是很多中医人视“运气”说非医家所必备,毕竟医家是治病疗疾,不是靠阴阳八卦行于市。不是一个行当,生拉硬扯拼凑所谓传统医学之精髓,愿者上钩就是了。
      我是不信,也没功夫去钻研它。症状的罗列,从中找出主证,对证下方。就这点本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0

主题

865

积分

1739 小时

在线时间

高中生

Rank: 3Rank: 3

积分
865
发表于 2015-4-28 11:32:19 | 显示全部楼层

回 xiaozheng 的帖子

如果把自然現象名為象,那麼象學就好比是物理。陰陽八卦是從象學中脫離出來的數理模式,相當於數學。而中醫是象學的應用,相當於工程技術。技術人員一頭深入數學領域不容易出頭,這是當然。反之,要學數學之人去解決技術問題,或許也不靠譜。但工程技術人想完全脫離數學,那技術也高不到哪裡去,有些基本概念是不能少的,如寒熱,燥濕,虛實,六氣,等等,離開這些基本概念,能稱中醫嗎? 反正我不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20

主题

7353

积分

2401 小时

在线时间

荣誉会员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7353
发表于 2015-4-28 14:08:02 | 显示全部楼层

回 紅森 的帖子

紅森:
如果把自然現象名為象,那麼象學就好比是物理。陰陽八卦是從象理中脫離出來的數理模式,相當於數學。而中醫是象理的應用,相當於工程技術。技術人員一頭深入數學領域不容易出頭,這是當然。反之,要學數學之人去解決技術問題,或許也不靠譜。但工程技術人想完全脫離數學,那技術也高不到哪裡去,有些基本概念是不能少的,如寒熱,燥濕,虛實,六氣,等等,離開這些基本概念,能稱中醫嗎? 反正我不信。
       不信就好,各自保留自己的“不信”比盲从有益得多。
       对基本概念的认识与认同的不一,与“能称中医吗?”无必然联系,即使抠字眼“离开这些基本概念”也是同理。当易学被好事医家抬入中医“诊所”基础夸大了,概念复杂了,试问您又知多少。巫医时代跳大神也是基础。看看数千年中医戏台有多少过客,五行说,运气说,本草说,荣卫说,阴阳说,引经报使说,脉候脏腑经络说------,太多了,各有各的说辞,各有各的基础,请问您又知多少。
     我说我的阴阳,寒热,虚实,内外表里,你说你的寒热燥湿,五运六气。路数不同,概念不同,基本的共有概念理解也不同。还是就此搁笔,中医就有这么个好处,会个偏方就是中医,不必担心“能称中医吗”。不过还是有证照好,这又与“反正我不信”无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

主题

1344

积分

4070 小时

在线时间

大学生

Rank: 4

积分
1344
发表于 2024-9-3 10:11:44 | 显示全部楼层
因为有水饮,还有你老父亲可能有爱喝茶的习惯,我在临床上发现喝水多的人很容易出现头晕现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2

积分

94 小时

在线时间

小学生

Rank: 1

积分
32
发表于 2024-9-20 14:50:31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楼主分享,学习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捐助本站|小黑屋|手机版|经方医学论坛 ( 苏ICP备05020114号 )|网站地图

GMT+8, 2024-12-22 16:25 , Processed in 0.184926 second(s), 3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4-2024 hhjfs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