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侄女、13岁、西安未央区某中学初中生,与笔者同住。上周五(2014年12月19日)晚间放学回来,诉:当天早操后开始咽痛、下午感到身热,查:咽部扁桃体没有明显异常、体温38.7度(体温计夹了不足一分钟,孩子就拿了出来,如果夹够3-5分钟,估计体温会达到39度)。没有发冷、出汗、鼻部症状,一般情况良好。即给予:维C银翘片(内含具解热退烧作用的西药成分对乙酰氨基酚等)+阿莫西林。次日(周六)上午十点左右孩子起床,体温39.2度,间断咽痛,说不出其他不适。(补注:此时,肌注退热针剂,估计很快退烧;若想先尝试中药,此刻也应及时给药)。给予复方氨酚烷胺胶囊(比维C银翘片多了抗病毒的金刚烷胺,所含其余西药成分基本相同)+阿莫西林。傍晚5点多体温高达近40度(39.9度)。显示:服用常规西药片约24小时,高热持续不退、有增无减。孩子全天基本躺在床上,此时烧的迷迷糊糊、脸蛋泛红、皮肤手足灼热、有点口干、一直无汗。舌质偏红、脉浮急数有力。即刻煎煮白虎汤+桔梗。【下午外出时提前抓了一付白虎汤(一两折为2克)+桔梗:石膏30、知母12、炙甘草4、桔梗4 (药费:1.9元)】。熬药时加入一小把大米。6点许药熬好后,一次饮下。配合冰袋冷敷。不久出汗少许。晚间9点多,依然全身皮肤灼热,动了外出急诊输液打针的念头。复测体温:38.6度!持续一夜一天多的热势终于有了衰减,药已中的。又给予吗啉胍+维C银翘片+阿莫西林,吃了点东西,约10点钟入睡。翌日(周日)早上六点多起来,看到孩子房间亮着灯。问之:“感觉挺好”、睡了20多小时、睡不着了、5点多起来做作业了。体温:37.4度。继续给予之前三种中西成药稳固病情。午后36.7度、晚间36.4度。热势完全退尽。与同学外出晚餐,回来后又补充进食,言“挺饿”,食欲开了。今日(周一)按时上学,反馈班上约三分之一同学病了,还有请假不到校的。孩子遗留或后续表现出:有点咽痛、鼻塞、咳嗽,都可从容应对……。万一发生其他病症(不少重病大病,都是继发于感冒后),另当别论。
按语:
白虎汤出自《伤寒论》,原文共有三条:【1,原文《伤寒论176条》伤寒脉浮滑,此以表有热、里有寒,白虎汤主之。2,原文《伤寒论219条》三阳合病,腹满、身重,难以转侧,口不仁、面垢、(又作枯,一云向经)谵语、遗尿。发汗,则谵语;下之,则额上生汗、手足逆冷;若自汗出者,白虎汤主之。3,原文《伤寒论350条》伤寒脉滑而厥者,里有热,白虎汤主之】。【原方: 知母(六两)石膏(碎,一斤)甘草(炙,二两)粳米(六合) 上四味,以水一斗,煮米熟,汤成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方剂学》描述本方证:【气氛热盛证。壮热不恶寒,汗多恶热,渴喜冷饮,舌红苔黄,脉浮滑或洪数有力】。
综合学习资料总结方证:【阳明热证、阳明经证、胃热弥漫证。外感热病退热良方。四大证不一定备具或典型,可以不渴,可以无汗;表现如发热不恶寒,汗出热不退,心烦,口渴,汗出,或热厥,舌红苔黄,脉洪大等。便秘可合大黄。属于镇静剂、代谢抑制剂,外感温病、内伤杂病广泛应用。如:三阳合病,高热不退,热厥,风湿,胃病,自汗,搓牙,癫证,前额头痛,精神病(如郁证等),血液病,甲亢,消渴,眼疾,皮肤病(如湿疹),小儿发热,小儿夏季热等。总之表里俱热或里热见证。类方如白虎桂枝汤、白虎加人参汤、竹叶石膏汤等】
本例用方眼目:壮热无寒、没有其他兼杂证、脉数有力。因为咽痛,加味桔梗,与方中甘草合为桔梗汤意。
因为家庭备用的常规中西感冒退烧、抗菌、抗病毒药片,服用后高热持续24小时不见动静,服用中药汤剂2、3小时,热势开始减退,一夜之后病情大好,显示白虎汤退热起了决定性作用。一般家庭,遇到这种病症,早去输液打针了。诚然,纯粹西医输液打针也会收效,但不如在家仅服一付汤药就解决问题来的“简、便、廉、验”。本例应该更早服用中药或及时改为注射退烧针,耽误大半天,医者失职,有违“急病急治”的原则。
对于急重症,单用中医中药,医者患者内心都不会踏实,因为中医中药不确定性大。不过,在西医西药保驾护航的前提下,先尝试单独中药或并用中药,往往会体现出“简、便、廉、验”的医疗效果。众多急危重症,中医中药都可排上用场。如急腹症(急性阑尾炎),中药用到位后,可避免不少手术。然而现状:中西医不是联手合作、而是相互排斥。原因众多,其中主要就有中医从业人员的质素、思维、心术等等……
(2014-12-22 下午,书于西安未央区添好花园)
补记(2014-12-28):退热一天后,病情反复,出现咽痒咽痛咳嗽、怕冷背冷、明显乏力、来了月经等,以致请假。先后用小青龙汤、止嗽散等,输液二次,至今咽痒咳嗽。医者内心一直不安,反思白虎汤应用有误:隆冬季节,孩子穿衣单薄,感寒致病;白虎汤只是清里热、而未解表寒,故遗留后续病症。看到经方论坛“yiguiran”先生回帖:“高烧咽痛无汗=大青龙汤证”,感到有理。即对大青龙汤进一步学习,看到大青龙汤用于不恶寒、不自汗之高热的多个案例显效。明白了大青龙汤方证主要为“解表寒清里热”而用于感寒发热不汗出、恶寒可以不明显甚至没有(尤其小儿学生表述感受不一定精确准确)。之前执信于大青龙汤方证定有“恶寒”“恶寒相当厉害”等说法而导致用方失误。误用白虎汤,仅“清里热”而侥幸退烧于一时,后症迭起持续不愈,教训深重……。
总之:医者学艺不精、对大青龙汤方证认识上有明显盲区,对白虎汤方证也把握不够(白虎汤方证“四大”可以不典型,但应当多少有些汗出口渴)。及时补记,诚恐误导他人。
感谢“yiguiran”先生回帖。
引用费维光《中医经方临床入门》,对大青龙汤的解释及应用案例:
【读了大村光明氏的《大青龙汤管见》,此文发表于日本《汉方临床》第24卷第9期叙述了应用大青龙汤(提纯剂)治愈者六例,以驳斥成都中医学院所编的试用教材《伤寒论讲义》中投用大青龙汤时必须具备主要症状的说法。从其所举六例中,可以看出:不管是有热还是无热、有汗还是无汗、恶寒还是不恶寒或反恶热等等’没有一种症状是每一例中都有的。
笔者认识到《伤寒论》是能治温病的,那种认为《伤寒论》中的治温病部分已经丢失的见解,是何等的荒谬。自此以后, 遇上不恶寒、或反恶热、自汗与不自汗的外感病,皆与大青龙以治之,效速者一剂而愈,迟者需要六、七剂而愈, 但人数甚少。
大青龙汤自1989年至1993年医案记录于下:
1、患者丛XX,女,三十岁,在自来水站工作,与笔者曾住过同楼隔壁。1989年阴历除夕,忽敲笔者之门,自言发热39C,而且明日初一加班(工作人员愿意在国家规定的节假日加班,可得到优厚补助)。诊之,舌红苔白,脉大而数,不恶寒,不自汗,无食欲,四肢无力,与大青龙汤,以后听说一剂而愈。次日正月初一,病未再发。
2、患者张XX之妻王XX,50岁,患感冒,1989年11月25日经吕姓友人介绍求治。患者发热38.5C,平素身体健康,舌红笞微黄, 脉浮数,不恶寒,不自汗,恶心,无食欲。与大青龙汤三剂。后知一剂热退,二剂食欲出,三剂痊愈。
3、单X,男,四岁,患感冒。1993年12月21日由其母亲带来为其诊治,其父母皆为我校教师。其母亲言: 今日下午发热38. 2C。诊之,舌红苔薄白,脉浮数,不恶寒, 反恶热,口不渴,身上无汗。与大青龙汤3剂,令其每日1剂。晚8时, 开始服药, 服后睡下,出汗, 热稍退。无汗后, 热又上升。晚10时, 又命其服药,服后如前,汗出热稍退,无汗热又上升。夜12时,发热时达39.4C。又命其服药,次日晨8时, 体温为38. 7C,第1剂服完。第二日晚间开始服第2剂(按应在次日早晨服第2剂,这是误会中药必在晚间服用。其实应从早服到晚)。夜间体温在38.5C之间,一直无食欲,喜冷,恶热。第三日晨为38. 5C,饮米汤少许,食半个鸡蛋,直至下午体温降至37. 5C。精神恢复,食欲出,晚间转至平热而愈。
4、笔者之女儿,24岁,患感冒,1992年初诊。不恶寒,不自汗,食欲稍差,舌红苔薄白,脉数。发热38.3C,笔者令其服大青龙汤,家中已备有此药, 令其两剂合煎,一日可分3次, 服之而愈。
5、张XX,男,33岁,我校教师。1993年3月31日初诊。自诉从昨日半夜发热39.6C,吃了家中现有的退热药和SMZ,体温稍有下降。今日上午9时,又发热到39.4C,到学校医院曾肌肉注射安痛定、静脉点滴青霉素及庆大霉素之后,亦不退热。晚9点方来求治。诊之,舌薄淡红苔少,脉数, 不恶寒,不自汗, 亦不口渴。与大青龙汤, 每日早晚各服1剂。后知,服1剂后,体温降至37.3C,两日后痊愈。
6、任XX,女,46岁,在本校总务处工作,1993年4月6日求治。自言患感冒,发热37.5C,咽喉痛。诊之, 脉微数,舌红苔少,不恶寒,不自汗。与大青龙汤3剂,令其每日1剂。后知1剂后热退,咽喉痛减轻,2剂痊愈。
7、秦XX, 男,49岁,学校汽车司机。1993年4月6日求治。自诉彝塞不通,流清涕, 咽干,时感头痛,不发热,不恶寒,不自汗,好像是感冒,不舒服,但也不耽误工作,照常上班。如此情况,已有好长时间,医生给打针、吃药均不见效。诊之,脉和缓,舌红苔白。与大青龙汤三剂,令其一日一剂。
1993年4月9日复诊,自言服药三剂后,鼻塞已通,清涕巳无,咽干减轻,但仍未痊愈。笔者令其再服大青龙汤5剂以观其效。以后自言取药6剂(公费),服完4剂,巳恢复正常。
8、朱XX,男,19岁,高中学生,1993年4月14日求治。自言,患感冒,发热38.5C,不恶寒,不自汗。诊之,脉微数,舌淡红苔少。与大青龙汤三剂, 令其一日一剂。后知服一剂后,体温下降到37C,服二剂痊愈, 未耽误上学。
9、朱XX,女,61岁,为学校某工作人员之亲戚,1993年4月15日求治,自诉患感冒后,咽喉疼得厉害。疼时好像要咳嗽,但又不咳。诊之, 脉和缓,舌红而大,苔白而少,不发热,不恶寒,不自汗。与大青龙汤三剂。当时我校人员告知,患者要回南京。后知服一剂后咽喉作疼巳愈大半,服二剂而愈,极言中药之妙。
以上所述九例中,有六例是1993年又大多在三、四月感染,由此可见,此为流行性、病毒性感冒无疑。
又,关于大青龙汤, 同意大村光明氏的意见,内热重者可加大石膏用量,汗难出者可加大麻黄用量。日本书中, 麻黄为桂枝的二倍, 《伤寒论》中,麻黄为桂枝的三倍,笔者前述剂量,为麻黄略少于桂枝。
原载于日本《汉方临床》(1993)第40卷第7期】
|
上一篇:[医理探源] 医案求助,希望得到《伤寒论》智者的提点(下一篇:我经常治疗小儿过敏性咳嗽的思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