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热搜: 体质 药证 方证
查看: 3105|回复: 2

中医百问第六七八问试答

[复制链接]

40

主题

0

积分

30 小时

在线时间

游客

积分
0
QQ
发表于 2014-11-17 10:37:5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6.为什么中医从业者爱听经验、验方的讲授而不喜欢听理论课?反映了怎样的思想?
    答:深层原因如上。浅层原因,一是听众渴望获得名医一样的成就,体现自身的价值,和自己的身份相契合。这是中医人内心深处的欲望,也是中医局部实践研究仍未被彻底放弃的内部群众基础。二是功利的欲望,以此搏名利,也是一种正常的欲望。这种欲望是中医发展的动力之一,影响范围、力量要强于持“使命感”的人群。我们发展中医要重点关注这些不用中医,又向往中医的“中医人”,这些人都不能影响,怎么影响其他人?这些人都学不懂中医,其他人怎么学懂?他们是中医的主体(虽然未必是主干),我们的框架要先为他们建。他们为什么不爱听中医理论,其中有大意味。我们中医内部只讲山头,好里看是意气相投,君子群而不党;坏里看是自言自语,文人相轻。是被动的等待信众来投奔,而不是主动呼朋唤友,打破门户之见,以大魄力,大毅力整合中医。毛主席最重视争取“中间力量”,这是历史的智慧。其三,功利还被功利扰。大家都羡慕名医如众星捧月,临证举重若轻,名利可双收,知行合一,心安理得,好不自在,简直就是一种人生境界。胡不知名利既得必须维护之,断病给药岂能用不熟的理法,模式安全岂可随意打破,因循少过即是大法,改革整合难免“妄动”之讥、“胡闹”之诮。此“劫”几人能过?法丹书和徐灵胎的故事在前,令人遐想,“玩儿票”或许束缚还少些吧?

7.从我们周围的情况来看,有多少中医人员在学习、思考中医,在想着发展中医;在不为了晋职称的情况下阅读中医,使用中医?在关注中医、热爱中医的人群中又有多少重视中医理论、中医思维?
    答:这实际上是中医人对中医的迷茫所致。从医院来说不多,学院可能要多些,但要说方法对不对的问题,也不能说很多。各种中医论坛上的朋友应该是爱中医的了,但是关注经验多于理论,理由见前述。中医发展从思维、优势、软科学、和现代科学的互鉴等多方面的论述已经数十年了,起了多大的作用?以前有《中医沉思录》,李致重先生今人何在?《中医存亡论》,何足道先生何在?《中医战略》贾谦先生境况如何?祝世讷、傅景华、陆广莘、刘长林……早年的我一见攻击中医的言论则废寝忘食,气愤填膺,疾走不休;观《刮痧》而泪流满面,情难自已;假期在图书馆整天的看有关中医的论述,最后我发现:政府关心卫生“大局”,关心税收、产业、就业,关心医疗体系的完备和实施的系统化;医院关心“效益”,关心基础建设、地区竞争、政治地位(如同大学的官僚化一样)。企业关注“市场”,为了扩大使用人群无所不用其极。患者关心“消费”(当然这指的是城市当中消耗医疗资源最多的城市医保患者),关心“自己”的钱能不能花完,关心什么贵,什么划算。医生关心“收入”,关心怎样才能使收入和付出相匹配(但是只能偷偷摸摸搞,利用扩大医疗范围搞,还要为企业背黑锅)。医学教师关注“课题”,只要能拿到课题,符合谁家的标准无所谓。真正关心中医的人是“边缘人”。谁来主宰健康、关心中医呢?当时我写了篇文章。找的就是共同点:资本的侵蚀和市场的垄断。当然,现在来看还有更深层次的文化、心理、历史原因。但是这个中心是不变的。中医是农业社会的医学,医生不能量产,不能带动下游产业,无法在公共卫生中体现等级规划,关键是无法容纳资本的投入并给予高额的回报。所以中医失败在市场,而不是医学本身。但这样的情况应该改变。
有人说这是中国转型时期,那么经济转型会过渡到文化转型。那么如同前述,为了中国的复兴,为了中国文化的自立,中医就是关键的一环,或许全社会对中医的态度会变得更加积极,近来的媒体、出版中的中医热即是一个表现(但是也多以祖传、经验。心得为重心,这些一定要有大局的呼应才能生根发芽,否则就会和中医的无数千万的良好效验一样为潮流淹没),大家总要找到一个和人不一样的内容。但是中国复兴会不会夭折?中国文化会不会在西方文化面前就站不起来?有可能。会不会打仗?也有可能。那么中医何去何从?等新主子来接收?反正是技术人员,谁家要不是要;看病嘛,哪儿看不是看?西方研究中医的热情不也很高嘛?但是,失败者哪里有资格和能力让胜利者相信你的思维和文化是高明的,中国近代以来所谓“劣等民族”、“劣等文化”、“东亚病夫”不正好证明了从国人到外人的心路历程吗?既然没有了文化和思维的支撑,中医和现在相比是否会更加衰落呢(汉方医学不是就这样衰落的)?或者干脆归了日本人管理(可以说,没有中国的存在,日本、四小龙、印度的发展都不会很快、很好。同样,如果当时没有中医,汉医、汉方医也不会复兴)?所以,不能不积极参与进中国文化的复兴中,惟愿其好。又怎么能不再关心中医的根本呢?或许甚至需要我们站在超越中医、西医的高度上看医学发展(50年代所谓的“新医学”,王震改革开放后谓“毛主席比我们早看50年”,医学发展或许也如此),以哪种医学为中心重新划分医疗等级和分布,以什么作为医学评价的标准和模式,中医的中西医结合与西医的西中医结合如何协调,医学在市场化、资本化的社会中应该处于什么地位,法律如何保障医生的正当利益,如何杜绝负面利益等等。如果,我们的同道们不关注这个问题,不是被自己人淘汰就是被外人淘汰。伪满洲国不是发生过吗(马二琴先生万岁)

8.中医理论对临床的指导,有效率大概有多高?临床医生有多少看病时是使用理论指导而不是凭经验方、高效方、方证对应?
    答:这可以看我们的验案,是在理论指导下取得的,并且成效不错,还是事后追述、总结,并比附以理论的(也可以说,理论是用来装点文章、展示学识的,还是朴素的指导自己、也能教会别人正确有效的诊治疾病的)。十愈其八九,十愈其六七,十愈其三四?我们见诸于书籍、报道的都是验案,不验的忽略,二者之间比例多少,自己有数。即便理论指导中,我们如何选用不同的理论而有效,这又是一个理论。男女老幼素体情况如何?伴发疾病复杂难易情况如何?病程多久?前治繁简若何?患者意志力怎样?耗时几许?复发情况?花钱多少?经方时方效用比较过吗?合不合用西药?有效病种占所治病种多少比例?这些都需要一个理想的评价模式,不但可以评价中医治验效果,而且可以以之评价西医治效从而展开中西医治效比较,还可以以之建立中医人行为之“戒律”。有了评价标准才能来说依不依理论,哪些理论表现好,哪些经验意义大,哪些有价值研究,高效方高效到什么地步,经验方内涵是什么,才有基础。否则,不过是意气之争,再多的经验也只停留在经验,难以给人以提高。经验是中医人一生的经历,无有穷尽,“数之可千,推之可万”,可“知其要者,一言而终,不知其要者,流散无穷”,经验的争论、探讨、交流但愿不要沦为中医人生存的寄托和存在感的体现,则“哀莫大于心死”矣。





上一篇:发现强迫询问患者的共同舌像
下一篇:中医百问第九至十四问试答

51

主题

4923

积分

3659 小时

在线时间

硕士生

Rank: 5Rank: 5

积分
4923
发表于 2014-11-17 11:59:32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应该懂得,中医,不等于从事中医的人。如今许多“中医”,并未学会中医,却挂着中医的招牌行医。如同现在的中医院,事实上与西医院没有区别。因此,笼统地谈论“中医”,终究是胡子眉毛一把抓。

学中医,首先是学做人。如今的教育已经完全没有了内涵,受害的青年们进了中医的门,一个个“瘦弱”的灵魂,如何接受古老的中医?

重视疗效,这是中医的外部特征,这也是必须有的。没有疗效,他就不能立足。就像那个桌子,疗效是桌子下面的“腿”。如何取得疗效,这个是医家自己的功夫。我们有些学中医的人,楞是分不清。不需要争论的地方,也是整天吵吵。这难道不是缺少基本的文化涵养?

老子早就说过,柔弱胜刚强。中医人必须有这个基本自信。中医的柔弱,只是它的外观。中医内部自在的实力,不是谁想灭就能灭的。社会法律再强霸,也不能违背自然法则。

作为个人,生逢需要我们奉献的时代,我们就当仁不让。如若时运不合,那就独善其身,也是上策。就像时钟,必须等到指针指向那个时刻,它才会鸣响。只有惦记着利益的人才会争分夺秒。中医,怕是不能走这条“高速”路。上天赋予我们的生命力是有限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0

主题

0

积分

30 小时

在线时间

游客

积分
0
QQ
 楼主| 发表于 2014-11-17 14:02:1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 高山 的帖子

高山:我们应该懂得,中医,不等于从事中医的人。如今许多“中医”,并未学会中医,却挂着中医的招牌行医。如同现在的中医院,事实上与西医院没有区别。因此,笼统地谈论“中医”,终究是胡子 .. (2014-11-17 11:59) 
这是通达洞明之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捐助本站|小黑屋|手机版|经方医学论坛 ( 苏ICP备05020114号 )|网站地图

GMT+8, 2025-1-22 14:53 , Processed in 0.729648 second(s), 3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4-2025 hhjfs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