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热搜: 体质 药证 方证
查看: 4881|回复: 38

[原创] 关于《伤寒论》之阴阳——最好别再争论

[复制链接]

9

主题

0

积分

92 小时

在线时间

游客

积分
0
发表于 2014-11-5 20:41:4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以李国栋先生为中心的讨论,旷日持久,几乎天天在为“阴阳”“津液”争论。我看没有必要再争,不会有结果的,太浪费时间了。理由如下:

1.讨论问题,必须遵循共同的逻辑规则,而众多网友的逻辑规则从来不一致。尤其是李先生,好像有一套特别的逻辑规则,与大家都不一样,所以许多人与他争。形式逻辑有一个前提条件,就是争辩时要保持概念的同一性。但实际上,大多是在各说各话。你说的“阳”与他想的“阳”,不是一个概念,一定会争的乱七八糟。

2.中医学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许多概念都有一个演变的历史,因此语境很重要。中医的“阴阳”不能用一个东西来下定义,因为它有一个概念体系,必须分别概念的层次和大小,还有归属关系、借用关系、比喻关系。把不同层次的阴阳概念胡乱应用,是不懂中医学的表现。

3.中医学语言体系中,特别是古文,词语的含义要从原文出发,不能望文生义。例如津液属阴,是说津液的阴阳属性,不是说津液就是阴。李先生说津液属阳,应该有根据,但实际上,津液的阴阳属性是一个相对概念,比较的对象不同,其阴阳属性可以不同。不应该有绝对化的结论。

4.讨论问题,应当结合中医学完整的理论来思考,不能不顾一切。汗多亡阳,并不能直接导出津液就是阳气的结论。汗多可以亡阳,也可以亡阴。津液本属阴,《内经》说:阳加于阴谓之汗。没有阳的推动,汗就出不来。但毕竟,阳与津液是两个东西而不是一个东西。我承认,李先生很用功,而且学风很好,钻得很深,《伤寒论》条文很熟,我望尘莫及。但是我认为,李先生的思考方法应当调整一下,你论辩中的问题、漏洞实在是太多,你写文章很快,但没有用。你写得越多,漏洞就越多。我,很珍惜你,不好意思再与您争论纠缠。我说了这些话,已经是很冒犯您了,但我不吐不快。您是老先生,但老先生不能太固执,给年轻人树立不好的榜样。其实我也有这个毛病,但我觉得我们应该小心。在年轻人面前,应该知道“后生可畏”。我的这些话也许又不恰当,请多原谅,说完了我就不说了。

有人说,真理越辩越明。我看未必。真理是越辨越乱。只有心领神会,才能相互增益。道不同,不相为谋。这是我的衷告。

评分

参与人数 1得分 15 收起 理由
王晓军 + 15 先生谦谦君子,娓娓而谈,真医中之杰也!

查看全部评分





上一篇:张仲景论人体内阴阳为何物
下一篇:请来思考回答《中医百问》

26

主题

1245

积分

623 小时

在线时间

大学生

Rank: 4

积分
1245
QQ
发表于 2014-11-5 21:09:59 | 显示全部楼层
说的太好了,也正是我想说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2

主题

7423

积分

2557 小时

在线时间

荣誉会员

活法圆通医家诀,不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7423
QQ
发表于 2014-11-5 21:34:09 | 显示全部楼层
先生谦谦君子,娓娓而谈,真医中之杰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1

主题

525

积分

919 小时

在线时间

高中生

Rank: 3Rank: 3

积分
525
发表于 2014-11-5 21:34:16 | 显示全部楼层
离开了临床(比如某些中医黑靠着断章取义说中医不懂解剖,其实是西医太没眼光)
网络辩论就是一个自说自话的地方
谁也说服不了谁
当然我没说李老师临床不好
他起码发现了桂枝不可以滥用,相对的禁忌症
以及剖析了其中原因
但是他还有他的反对面
都陷入了这种为辩论而辩论
玩高深的误区
在现在的时代,我就当个围观者好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81

主题

7686

积分

1638 小时

在线时间

博士生

古槐杏林生,束手多少

Rank: 6Rank: 6

积分
7686
发表于 2014-11-5 22:03:18 | 显示全部楼层
奇怪的是李先生面对质疑,无理的当然不接受,有理的也是一概不接受。我就想与他争论过的这么多人全不是吃中医这碗饭的?你李先生如果绝对正确,那这些人就绝对错误。这个显然不可能。大家都从事临床。重大到一定程度的问题不会不在实践中形起重视的。自争论起更留心桂枝或肉桂的使用及回访,得出与所有药物使用共同的原则,当用则用,合理配伍。过分强调所谓损阳,无太大临床指导意义。天天想再开一帖专论,但真不想继续空耗。可是网友们都看见了。中医水深天地宽。便伤寒也可称百家,岂有绝对之理?说完也不想说了,只是希望后学睁一双慧眼。借佛语一说,条文穿肠过,伤寒心中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主题

409

积分

629 小时

在线时间

初中生

独游于天地之间,而不

Rank: 2

积分
409
发表于 2014-11-5 23:16:19 | 显示全部楼层
既然楼主说李国栋先生漏洞太多,还是烦请请楼主分条别类,一一指出李国栋先生的漏洞,以免延误无知后学的好,也算功德一件,非常感谢!
鼹鼠饮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56

主题

5727

积分

4736 小时

在线时间

博士生

Rank: 6Rank: 6

积分
5727
发表于 2014-11-5 23:21:28 | 显示全部楼层
非常同意紫金先生关于语境的强调。讨论伤寒论,就不能脱离伤寒论的语境。伤寒论说“汗多亡阳”,“利止亡血”。而没有说:汗多亡阴,利多亡阳。但是实际上,汗多也能亡阴,利多也能亡阳。可是伤寒论为什么没有这样说,这并不是伤寒论作者不懂得这个道理,而是看问题的角度不同。
说津液不能为阳,是把津液看成了水。而津液实质上不是水。如果津液不能为阳,那人体内的阳是什么?只能是看不见的东西。这是违背阴阳学说的基本道理的。如果说阳气看不见,那同样阴气也应当看不见。有人非要争论什么是原阳或者说原动力,原动力和中医诊疗有关系吗?原动力是先天之精,也就是受精卵。中医诊疗还要复原受精卵吗?中医诊疗是面对后天之精,也就是阴阳气血。《黄帝内经》曰:“阴之与阳也,异名同类,上下相会,经络之相贯,如环无端”,“血之与气,异名同类焉。故夺血者无汗,夺汗者无血”。可见内经也是把人体内的阳气视为津液。如果认为阳气是看不见的东西,那就是把人体内的气,当作空气了。

另外,紫金先生引用内经之言:“阳加于阴谓之汗”,解释为意思是“没有阳的推动,汗就出不来”,意思是汗不属阳,而是阳把汗推出来了。请问:先生如此解释,是不是符合内经这一论述的语境呢?内经“阳加于阴谓之汗”,是在什么语言环境下呢?多摘录几句就看得出来,“阴搏阳别谓之有子。阴阳虚肠辟死。阳加于阴谓之汗。阴虚阳搏谓之崩”,这是在论述脉象的语境吧?阳加于阴谓之汗,是说阴脉表现出阳脉的脉象,这是阳盛于内,迫汗外出。阳本当在阳位,阳位在外,强加于阴位,是强加于内,这是邪气。而推动是在本位上扶助,是正气。性质不一样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961

积分

2727 小时

在线时间

高中生

Rank: 3Rank: 3

积分
961
发表于 2014-11-6 07:00:01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说的很好,我很赞同,尤其是最后一段。瞎子摸象,切入点不一样,各人的思维能力也不一样,争论不是辩论,只能更伤和气。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961

积分

2727 小时

在线时间

高中生

Rank: 3Rank: 3

积分
961
发表于 2014-11-6 07:29:32 | 显示全部楼层

回 李国栋 的帖子

李国栋:非常同意紫金先生关于语境的强调。讨论伤寒论,就不能脱离伤寒论的语境。伤寒论说“汗多亡阳”,“利止亡血”。而没有说:汗多亡阴,利多亡阳。但是实际上,汗多也能亡阴,利多也能亡阳 .. (2014-11-05 23:21) 
对于探讨,不能一个思维顶到底,是对是错,明白人一看就懂,如果一个人反对,可能他的学术还不成熟,但是很多人反对,那就应该反思一下,我说的到底对不对,这是探讨学术的增加个人知识的途径。
对于楼主提出的汗出的问题,我想给予矫正。“没有阳的推动,汗就出不来”这句或有道理,但是不完全对,这里说阳的推动,有点牵强,应该说是温煦,阳有温煦的作用,气有推动的作用,这里古人只是说到阳,没有说到气,所以这里只能按照阳的作用来考虑。李师的理解也有不对,如果一盆水不放在火上它能变热吗?人体出的热汗就是有阳的存在,除非人快死时没有阳出的是冷汗。
其次,李师可能深入研究了内经,但是内经中说“汗出溱溱谓之津”“膀胱者,津液之府”这里说的津液难道不是汗与尿吗?
您说,阳气看不见,那么,阴气也应当看不见,这实在较真,气是无形的,看不见,阳也是无形的,但是能感觉到,那么,阴就是有形得,看得见的。把人体比作一个发动机,发动机是有形得,但是电是无形的,没有电,那么发动机也不会自己动。
中医上的一些知识需要辩证法来学习,要一分为二的来看待,不能自己认为对就是对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0

积分

16 小时

在线时间

游客

积分
0
QQ
发表于 2014-11-6 08:13:41 | 显示全部楼层
诸多争论多由新时代的知识结构与古代不同所致,望业界人士开阔思维,紧贴临床为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7

主题

6301

积分

9537 小时

在线时间

博士生

Rank: 6Rank: 6

积分
6301
发表于 2014-11-6 10:15:35 | 显示全部楼层
能不能只根据伤寒论中的阴阳来讨论呢?先尝试统一对伤寒论中阴阳的认识,也就是逻辑上必须有共许的基础,不然一切讨论都没有交集。如果无法统一,其他讨论都是无效的,所有的反驳也都成了无的放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56

主题

5727

积分

4736 小时

在线时间

博士生

Rank: 6Rank: 6

积分
5727
发表于 2014-11-6 10:21:15 | 显示全部楼层

回 柴桂方应 的帖子

柴桂方应:对于探讨,不能一个思维顶到底,是对是错,明白人一看就懂,如果一个人反对,可能他的学术还不成熟,但是很多人反对,那就应该反思一下,我说的到底对不对,这是探讨学术的增加个人知识 .. (2014-11-06 07:29) 
在讨论中,习惯说别人:“不懂中医学”,“诡辩”,“乱点鸳鸯”,“漏洞实在是太多”等等,这是轻蔑的用语,不是讨论的态度。说别人不懂,证明不了自己懂。说别人诡辩,证明不了自己不是诡辩。说别人乱点鸳鸯,也证明不了自己不是乱点鸳鸯。说别人漏洞太多,那就请指出来。讨论的态度应该是,指出错误,说明理由,如果双方都是抱着这样的态度,讨论才能继续。否则如果两人都用那样的用语,就会立刻对骂。
“不能一个思维顶到底”,这样的说法本身就不对了。双方各自陈说理由,是谁在顶谁呢?很多人反对,就一定是反对的对了吗?很多人反对,却不能拿出反对的有力论据,怎么来证明反对者的正确呢?比如您说“如果一盆水不放在火上它能变热吗?”您觉得这个论据有力吗?人是被放到火上才有体温的吗?用发动机和电来比喻人的阴阳,同样属于误比。电是通过电流作功的。电流来自正电极,通过发动机作功后又回到负电极。来自正电极的电流属于阳电,通过发动机作功后,回去的电流属于阴电。回去的电流再从正极流出就是阴电变为阳电,如此循环往复。这就是一种物质的阴阳互变。阴阳的变化只能拿同一事物的变化作比,不能拿一事物和他事物的变化作比。因为电变不成发动机,发动机也变不成电。而人体内的阴气阳气是可以互变的。阳气由心脏流出,经过身体的各部作功后,就变为阴气回流心脏。流入心脏的阴气从心脏流出,就由阴气变为阳气。阴气可以变作脂肪成形,当人禁食后,脂肪又可以变作阴气进入血液循环。只有这样作比才是合适的比喻。

汗出溱溱是谓津,就是气出于阳,出于阳就是出于血浆。膀胱之津,同样是气出于阳。尿液是血浆滤过的,血浆就是津液。津液仍然为阳。
您不同意津液为阳,那您能说说内经所谓:“阴之与阳也,异名同类,上下相会,经络之相贯,如环无端”的这个与阴上下相会的阳是指什么吗?中医理论之所以不易被人理解,甚至知名中医学者也提出来废除阴阳理论,不就是因为中医的这个阳,说不清道不明,离实际太远了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9

主题

1045

积分

1836 小时

在线时间

大学生

Rank: 4

积分
1045
发表于 2014-11-6 10:27:59 | 显示全部楼层
其实主要就是一些基础概念不同造成的分歧,李先生一再声明是在《伤寒论》系统内讨论的问题,致力于以伤寒解伤寒。可是反对者其实经常就游离之外。李先生几年前就意识到《中医学不可能成为大一统》:“世上没有完美无缺的事物。不能因为某事物有缺点有不足,或还在发展中,就说他有罪。黄帝内经和伤寒论都不是完美无缺,都不能包治百病。现代医学也同样不能包治百病。”李先生虽然也常引用一些内经言论,但应该也意识到不可能建立一套完全符合内经和伤寒论两者的理论体系。

好与李先生辩论的我感觉主要就是内经派或有时方派根基的医者。都不算比较纯粹的伤寒派。

从最基本的病理理论来说,李先生属于本气致病论者,他自然不会有损外邪的思想;其反对者基本都不是本气致病论者,多偏向于外邪致病论或杂有此类思维。这个根基都不同,怎么能讨论?!

紫金先生以前不多发言,前一段时间跟了一些贴,比较长,也好说理,我注意了一下,感觉他迟早会与李先生观点有所争论,果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961

积分

2727 小时

在线时间

高中生

Rank: 3Rank: 3

积分
961
发表于 2014-11-6 10:41:28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再次呵呵,不回复了,没有意义,我的学术不精,只看不说,我在本论坛只有46次发帖,我是来学习的,最终还是忍无可忍,说了很多的废话。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

主题

1003

积分

1008 小时

在线时间

大学生

道法自然

Rank: 4

积分
1003
发表于 2014-11-6 11:02:41 | 显示全部楼层
道可道非常道
名可名非常名
道法自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4

主题

0

积分

2297 小时

在线时间

游客

积分
0
发表于 2014-11-6 14:03:33 | 显示全部楼层
血需要气的推动才能周流,津液需要阳的温煦才能润肌肤百胲。只为血,津液是静止的,为“阴”;阳,气是动态的属“阳”。阳和津液互根,运行相对偏外,为“阳”,气和血互根,动行相对偏里,属阴。互根的阴阳具有互藏,消长,依附,制约的关系。汗多亡阳即汗多伤津液,同时也消耗阳,所以说汗多亡阳。另外,阳为气血津液阳四者中阳“中之“阳”,血为阴中之阴。汗出在外即亡阳,利下在里即亡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

主题

0

积分

60 小时

在线时间

游客

积分
0
发表于 2014-11-6 14:51:14 | 显示全部楼层
大概胡希恕也讲过阳即津液的说法(不知道记错否,熟悉他理论的同学可以翻下书,又或者是冯世纶书中转述的胡论点?),反正这个论点是不那么靠谱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主题

0

积分

92 小时

在线时间

游客

积分
0
 楼主| 发表于 2014-11-6 15:14:47 | 显示全部楼层
我相信这个论坛上,单就语言能力来说,人与人差别就很大,理解力差别也很大。所以,在这里争论问题,真是遭罪!

我也是来学习的,发言中有得罪大家的地方,请多原谅。我就要退休了,以后就很少上这个论坛了,我想静心下来看点书,思考些其他问题。我相信站在不同的高度、角度来看《伤寒论》,看到的景象是不同的。

我说后生可畏,真是希望你们快些进入境界。学习靠自己,没有人能教你。运气好的,有个好老师带带路,指点一下,也同样代替不了你自己用功。佛祖那么大法力,还是要唐僧自己一步一步走过去。直接给你知识或结论的,大多是假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56

主题

5727

积分

4736 小时

在线时间

博士生

Rank: 6Rank: 6

积分
5727
发表于 2014-11-6 16:06:22 | 显示全部楼层

回 邱yong 的帖子

邱yong:血需要气的推动才能周流,津液需要阳的温煦才能润肌肤百胲。只为血,津液是静止的,为“阴”;阳,气是动态的属“阳”。阳和津液互根,运行相对偏外,为“阳”,气和血互根,动行相对偏里 .. (2014-11-06 14:03) 
只有动脉血是流动最快的。津液也是流动的,而不是静止的。
内经和伤寒论都认为:阴之与阳异名同类,循环无端。后世医家创立了气血津液学说,便有了“气能生津,津能载气”的说法。于是阳气便成了有名无实的东西。

人体内阳的温煦作用就是动脉血的流动作用。动脉血流动的快一些,体温就高一些;流动的慢一些,体温就低一些。这是动则生热的作用,就是阳气的温煦作用。如果问,动脉血为什么会流动?不是靠心脏的搏动吗?心脏为什么会搏动?不是靠血液的能量吗?这就成了“鸡生蛋,蛋生鸡”的问题。胚胎没有心脏,为什么能发育成人形?这些问题不是中医人士的研究内容。把阳气从有名无实的问题中解脱出来,中医阴阳学说的基本理论,才能从空中落到地上,才能简明易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93

主题

2381

积分

1781 小时

在线时间

硕士生

Rank: 5Rank: 5

积分
2381
发表于 2014-11-6 18:43:13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同意阳是看不见的,阴是看得见的。我理解阳是功能,是能量,阴是物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56

主题

5727

积分

4736 小时

在线时间

博士生

Rank: 6Rank: 6

积分
5727
发表于 2014-11-6 21:52:26 | 显示全部楼层

回 生姜干姜 的帖子

生姜干姜:我同意阳是看不见的,阴是看得见的。我理解阳是功能,是能量,阴是物质。 (2014-11-06 18:43) 
“阴之与阳也,异名同类,上下相会,经络之相贯,如环无端”(《黄帝内经》)
“阴阳气不相顺接,便为厥”(《伤寒论》)
呵呵,那你能说说阴阳怎么上下相会,如环无端?阴阳气如何相顺接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93

主题

2381

积分

1781 小时

在线时间

硕士生

Rank: 5Rank: 5

积分
2381
发表于 2014-11-6 22:34:28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李老师:我发表一下个人浅见。内经原文:故清阳为天,浊阴为地:地气上为云,天气下为雨:雨出地气,云出天气。故清阳出上窍,浊阴出下窍:清阳发腠理,浊阴走五脏,清阳实四肢,浊阴归六腑。地气上为云,天气下为雨。这提示了自然界的一种阴阳气须接,那么人体是自然界的缩影,浊阴走五脏(相当于天气下为雨)清阳发腠理(相当于天气上为云)。经络是连接脏腑的纽带,阴和阳各自作用的基础是气,只有阴阳之气须接有形的物质(阴)才能转化为无形的功能或能量(阳)。阴阳之气之所以须接正常才能阴阳平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主题

409

积分

629 小时

在线时间

初中生

独游于天地之间,而不

Rank: 2

积分
409
发表于 2014-11-6 22:35:46 | 显示全部楼层
人最大的困难莫过于改变自己的原有的根深蒂固 认知,如果这种认知几乎成了信仰,那就更难了



难道黄帝内经不是直接告诉大家这么多知识和结论吗?难道大多是假的???
鼹鼠饮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56

主题

5727

积分

4736 小时

在线时间

博士生

Rank: 6Rank: 6

积分
5727
发表于 2014-11-6 23:17:06 | 显示全部楼层

回 生姜干姜 的帖子

生姜干姜:回复李老师:我发表一下个人浅见。内经原文:故清阳为天,浊阴为地:地气上为云,天气下为雨:雨出地气,云出天气。故清阳出上窍,浊阴出下窍:清阳发腠理,浊阴走五脏,清阳实四肢,浊阴归六 .. (2014-11-06 22:34) 
阴阳气不相顺接,四肢便厥冷。看不见的阳气和看得见的阴形怎样相顺接,使四肢复温呢?
四肢厥冷是血液难以流通到四肢,或者按你的说法是看不见的阳气难以流通到四肢。但是这里有一个顺借的问题,也就是看得见的阴形也是流动的,阴气和阳气是要顺接的。


“阴和阳各自作用的基础是气”,那就是说阴气和阳气都是看不见的了?或者是阴气看的见,阳气看不见?那么看的见的流向四肢的阴气是什么呢?
不管怎么说,这里有一个顺接的问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2

主题

3713

积分

1967 小时

在线时间

硕士生

Rank: 5Rank: 5

积分
3713
发表于 2014-11-7 00:16:58 | 显示全部楼层

回 李国栋 的帖子

李国栋:“阴之与阳也,异名同类,上下相会,经络之相贯,如环无端”(《黄帝内经》)
“阴阳气不相顺接,便为厥”(《伤寒论》)
呵呵,那你能说说阴阳怎么上下相会,如环无端?阴阳气如何相顺接 .. (2014-11-06 21:52) 
问的好。阴阳气要顺接的。那必然是同类的。名字不同而已。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56

主题

5727

积分

4736 小时

在线时间

博士生

Rank: 6Rank: 6

积分
5727
发表于 2014-11-7 07:49:36 | 显示全部楼层
又仔细读了你的回复:“阴和阳各自作用的基础是气,只有阴阳之气须接有形的物质(阴)才能转化为无形的功能或能量(阳)”。这个说法应该是:阴和阳都是看不见的气,因为各自作用的基础是气,不接有形的物质(阴),阴阳就都是无形的气,阴阳就都不能转化为无形的能量。这就是说,人体内还有看不见的无形的无能量的阴气和阳气在流通。只有各自接触有形的物质(阴),才能各自由无形的无能量的气,转化为无形的有能量的气。那么看不见的无形的无能量的阴气和阳气,只能是空气了。可是人体内有空气流通的管道吗?人体内除了肺内和消化道内有空气,其他任何部位都没有空气。但是肺中的空气并没有阴阳气的交流。因为吸入肺中的空气,经肺泡表面液膜进行气体交换后,就被呼出肺外。消化道内也没有阴阳气的交流,因为消化道内的气体是吞咽饮食时进入消化道的少量空气和饮食物在消化道内停留发酵所产生的少量气体。这些气体会被人体以打咯或放屁的方式排出体外。
显然,人体内没有无形的无能量的阴阳气(气体)的交流,因为人体内没有气体流通的管道。那么由体内流向四肢的阳气和由四肢流回体内的阴气都只能是液态的物质,都是看的见的物质。
那么导致手足厥冷的不相顺接的阴气和阳气,除了静脉血和动脉血,还能会是什么呢?
确定了人体内阴气和阳气的实物所指,用来解释内经的原文,就会简明易懂。
“清阳出上窍”,是津液出上窍,比如泪液。“清阳发腠理”,还是津液发腠理,如汗液。“清阳实四肢”,仍是津液实四肢,不可能是空气实四肢。清阳实四肢的人不怕冷也不怕热,是因为有津液充实在体表,就像穿了棉衣一样与外界的冷空气或热空气隔绝,所以会不怕冷也不怕热。
内经有明示:阴阳异名同类,气血异名同类,阴阳上下相会,如环无端。
伤寒论有说明:阴阳气不相顺接便为手足逆冷。
动脉血和静脉血就是上下相会,如环无端。静脉血和动脉血不相顺接,就会手足冷。用这样现代人都听得懂的说法来解释中医的阴阳,不比把阳气弄得说不清道不明的要好吗?况且这也是经典的本意。

中医(诊断)阴阳说不清,就是理论不清,这个不清的理论就变成了只能说而不能具体操作的理论。不能具体操作的理论,就不能具体指导临床。不能具体指导临床的理论就是空洞的理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0

主题

865

积分

1739 小时

在线时间

高中生

Rank: 3Rank: 3

积分
865
发表于 2014-11-7 08:27:42 | 显示全部楼层
對樓主所言深有同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81

主题

7686

积分

1638 小时

在线时间

博士生

古槐杏林生,束手多少

Rank: 6Rank: 6

积分
7686
发表于 2014-11-7 08:50:33 | 显示全部楼层
关于这一点,我表明过,同李先生的意思。阴阳是物质承载的属性之别。比如肺循环,进入的血液应有阴的属性,主携二氧化碳,出来的血主携氧气,就有阳的属性。阴阳经络于四肢顺接经气相通且依次流经循环,但其阴阳属性随经络阴阳属性而转换。阳在外,阴之使。阴在内,阳之守。所谓使,即阴差使于外起守卫作用的使节兵卫。犹如边防军,驻在营中仍属阴,派驻边防即属阳。所谓守,即据点,即休整补养时刻准备被派驻的营地。此可看出,阴阳同类而异名,是物质因承载不同的属性而有阴阳之名异。待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主题

765

积分

1704 小时

在线时间

高中生

Rank: 3Rank: 3

积分
765
发表于 2014-11-7 09:47:1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 李国栋 的帖子

李国栋:非常同意紫金先生关于语境的强调。讨论伤寒论,就不能脱离伤寒论的语境。伤寒论说“汗多亡阳”,“利止亡血”。而没有说:汗多亡阴,利多亡阳。但是实际上,汗多也能亡阴,利多也能亡阳 .. (2014-11-05 23:21) 
李先生说的津液为阳,是有道理的, 我感觉分析的丝丝入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81

主题

7686

积分

1638 小时

在线时间

博士生

古槐杏林生,束手多少

Rank: 6Rank: 6

积分
7686
发表于 2014-11-7 10:35:10 | 显示全部楼层
又如位置改变亦能使阴阳转换。地球自转便人昼夜阴阳有别,围绕太阳公转而有一年四季之分。其人在楼下位属阴,往到楼上即位属阳。某人生人面前十分内向,一言不发,熟人面前又十分开朗,侃侃而谈。此亦阴阳之转换。车行山北谓之阴,穿隧道后又行山之南谓之阳等等。从中医基础理论来讲。气的概念是具有物质基础的概念。而当具有了分属阴阳的属性后,虽不能直接等同,如不能说阳就是阳气。因为阳是气的属性和功能表现,比如热水,你不能说热就是热水。但可以说具有热的阳属性的热水仍属于水。此与白马非马论有似,白当然不是马,但白马仍是马。
伤寒论中,强调的汗多亡阳。是通过损失物质基础津液的途径而导致阳的功能损失的。好比热水,不是通过冷却失热水还在而失去阳属性,而是盛热水的器具漏泄,或仍被壮火食气的道理把物质基础水及功能阳一赶蒸发掉了。从而导致热水的阳属性热受损甚至消亡。所以,汗多亡阳,实质是汗多亡阳气,阳气亡,则阳因载体亡而亡。所以,就可以理解伤寒汗多亡阳之阳,是亡的津液。与其争论阳是否津液,不如思考汗多亡阳的机制。我倾向于汗多亡阳之阳是指承载阳属性的津液,即阳气。阴阳是属性,可转换,不能等同于物质,比如说阴是有形的物质,阳是无形的东西。但人体阴阳必然是承载于物质基础上而不能离开此基础空谈阴阳。所以阴成形,实质为阴气的承载形式更倾向于成形可见,阳化气,实质为阳气的承载形式更倾向于气化为功能。又可通过可认知的阴阳属性来把握阴气阳气的内含实质以及在生理病理过程中相互错综复杂的关系。比如桂枝加附子汤证,漏汗不止,汗出湿冷,首先有冷这种可识的阴属性,反推机体的阳不足,导致的原因是阳性津液阳气因过汗且漏不止。此时需加用附子补阳,阳回而阳气回,漏汗止而阳气回。此亦扶阳而能生津液之理。临床多见阳虚而用附子,并阳绝于里,大便因硬,皆有此理。汗多亡阳见于太阳则漏汗不止,汗多亡阳见于阳明则大便硬不可乎?待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81

主题

7686

积分

1638 小时

在线时间

博士生

古槐杏林生,束手多少

Rank: 6Rank: 6

积分
7686
发表于 2014-11-7 10:44:16 | 显示全部楼层
秦淮大河之不见也。紫金非熟人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81

主题

7686

积分

1638 小时

在线时间

博士生

古槐杏林生,束手多少

Rank: 6Rank: 6

积分
7686
发表于 2014-11-7 10:57:05 | 显示全部楼层
29楼中,临床多见阳虚便秘而用附子者。兼润之苁蓉巴戟锁阳亦佳。药有凉润亦有温润。津液可具阴阳属性本如水之可冷可热,热水冷水都是水,阴气阳气都是气,本自然之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81

主题

7686

积分

1638 小时

在线时间

博士生

古槐杏林生,束手多少

Rank: 6Rank: 6

积分
7686
发表于 2014-11-7 12:05:56 | 显示全部楼层
如有不同理解可继续讨论。首先,必须承认,内经所言阴阳,皆是承载在物质基础上的阴阳。仲景引用荣行脉中,卫行脉外,卫为阳,荣为阴。可比男阳刚主外,女阴柔主内。女有形,男无形乎?言女为人,不可言男亦为人乎?这是粗浅比喻说法。营卫同源,皆出中焦,并受滋养化生,各有通道行遂于血脉内外且相互间通过脉壁渗透而沟通而有对立互根互损等阴阳属性之间的相互关系。以脉壁为界,即使简单用脉内脉外的位置关系来定内外津液的阴阳属性,也是符合中医阴阳学说的。内,营为阴,外,卫为阳。不十分恰当比为热水和冷水吧。热水更接近于气化消耗物质基础水而为功能成无形,冷水更倾向于接近积聚储存而成有形。此即阴气成形,阳气化气。此形即人体作为一个功能体总的物质基础,此气是指人体功能的总称。不能见其形,但能见其形诸于外的各种表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4

主题

0

积分

2297 小时

在线时间

游客

积分
0
发表于 2014-11-7 14:28:26 | 显示全部楼层
槐杏先生高论!赞一个。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81

主题

7686

积分

1638 小时

在线时间

博士生

古槐杏林生,束手多少

Rank: 6Rank: 6

积分
7686
发表于 2014-11-7 17:15:30 | 显示全部楼层
高论也谈不上。我的阴阳观希望不要被认为是说玄,希望对理解伤寒中阴阳概念有帮助。下面要说的就可能有岐义了,一家之言,仅供参考。
伤寒与温病可以从多方面来加以区分,比如邪气性质,比如传变规律。我想从人体抗邪的主战场这种空间位置的阴阳属性结合我的阴阳观来探讨。
叶天士分病邪病势结合深浅轻重为卫,气,营,血。并言辩此与伤寒同,治则不同。且就卫气分邪留时间相对短,病相对少凶险,营血分留邪时间相对长,病势多凶险来看,温病主战场在营血分,兼能伤及卫气分。亦即前文分析的以脉内外分阴阳大类的阴分。阴分中营为阴中之阳,血为阴中之阴。
观照伤寒,其主战场在卫气分,兼伤及营血。在卫者主表伤功能,在气者主里伤津液。在脏者主阴伤藏精。卫主阳中之阳,气主阳中之阴。其中气即脉外具有阳属性的物质基础,大致为气津和气阴两部分。卫主此种阳性津液的功能。气津气阴必须通过阳煦气化才能转化为包括卫,脏腑等机体的所有功能。论述至此,应能预知本文将述伤寒论中之阴,主要指脉外气津或气阴,即脉外具阳属性津液的物质基础,卫及组织脏腑功能都是这些基础物质气化而得。所以,伤寒论中阴阳究竟指什么,就可思考一二了。待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81

主题

7686

积分

1638 小时

在线时间

博士生

古槐杏林生,束手多少

Rank: 6Rank: 6

积分
7686
发表于 2014-11-7 19:10:44 | 显示全部楼层
温病主病在营、血,卫气为主病伤及。伤寒病主病在卫、气,营血为主病伤及。主病伤及是营卫在脉管内外通过脉壁而渗透沟通,本身具备阴阳属性相互间的各种关系。主病则从病邪性质,首感部位,病势深浅轻重,传变规律等综合得出。
太阳病少阳病不传,主在卫阳功能,司开合者,在表汗之可也(少阳是否属汗法,请参阳明病篇)。不涉及气津或气阴(藏精)。阳明伤在气津,伤气津主要表现在胃中燥,內实,大便难。在里下之可也。所以急下存阴,此阴是气津,主属脉管外津液。本质不是指营血分之阴,当然脉管相通,主病阳损及阴可涉及营血。伤寒阳明病为气分病,胃家实是也。其中阳明病主因在发汗致津伤胃中燥,燥实热是也。胃以通降为顺。所以阳明病亦升降失司所以下而能救气津。
三阴以和为病?先从实则阳明虚则太阴说起。同为太阳或少阳病发汗,素体偏阳虚者与素体偏阳盛者,假令皆过汗误治,导致过汗亡阳。虚者亡阳甚,易转三阴,盛者,转系阳明,以阳明之气津继续抗邪,且更激烈,结果也继伤气津更伤气津。此我对实则阳明虚则太阴的部分理解。
又虚者更伤其阳,或重寒直中三阴,阳伤而气化功能不利。太阴藏精不化,腹满而下利。少阴藏精不化,下泄而小便清长或癃闭。厥阴藏精不化而阴阳气不相顺接则厥。并使整个机体功能出现因气化不利而减弱。所以太阳少阳为表病,汗之和之,从表祛邪以救卫,阳明为气津伤病下之祛邪以救气津,三阴为寒重伤阳气化不利病,温之煦之以救气化之功能。暂时说这些个。以期提供有心者去发散思维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93

主题

2381

积分

1781 小时

在线时间

硕士生

Rank: 5Rank: 5

积分
2381
发表于 2014-11-8 15:28:51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李老师所述有一定道理。我认为气是看不见的,比如说某人气虚应当是功能弱。所以中医讲的气不是我们现在讲的气体的气,而是古人泛指的某种功能,如脾气虚,就是指脾的功能弱,肾气虚就是肾的功能弱。看李老师的意思阴等于阴气,阳等于阳气是这意思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56

主题

5727

积分

4736 小时

在线时间

博士生

Rank: 6Rank: 6

积分
5727
发表于 2014-11-8 15:48:1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 生姜干姜 的帖子

生姜干姜:呵呵!李老师所述有一定道理。我认为气是看不见的,比如说某人气虚应当是功能弱。所以中医讲的气不是我们现在讲的气体的气,而是古人泛指的某种功能,如脾气虚,就是指脾的功能弱,肾气 .. (2014-11-08 15:28) 
关键是怎么理解“阴阳气不相顺接便为手足逆冷”?

阴阳和阴气阳气是紧密相连的。阴阳也有阴寒阳热的意思。阴寒是阴气有余,阳气不足。比如静脉血有余,动脉血不足。阳热是阳气有余,阴气不足。比如动脉血有余,静脉血不足。
从伤寒论原文中,可以读出阳气的意思有三点:一是津液为阳,二是表部的血液为阳,三是动脉血为阳。
以上只是我个人看法。不对之处还请批评指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93

主题

2381

积分

1781 小时

在线时间

硕士生

Rank: 5Rank: 5

积分
2381
发表于 2014-11-8 16:05:45 | 显示全部楼层
李老师讲得有理!在下会细细思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捐助本站|小黑屋|手机版|经方医学论坛 ( 苏ICP备05020114号 )|网站地图

GMT+8, 2024-12-22 22:35 , Processed in 0.212227 second(s), 3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4-2024 hhjfs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