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热搜: 体质 药证 方证
查看: 3493|回复: 9

[其他] 关于阳化气

[复制链接]

356

主题

5727

积分

4736 小时

在线时间

博士生

Rank: 6Rank: 6

积分
5727
发表于 2014-11-3 09:54:5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table]
  《黄帝内经》曰:阳化气,阴成形。怎么样来理解阳化气?要把这句话结合到人体阴阳气的运动变化中,才能起到研究人体生理、病理变化的理论指导作用。
[table=100%,white]
    无论是吸入肺中的空气,还是饮食入胃的水气和谷气,都需要体内的阳气来化。如《伤寒论》曰:“
吐、利、发汗,脉平,小烦者,以新虚不胜谷气故也。”“以病新瘥,人强与谷,脾胃气尚弱,不能消谷,故令微烦;损谷则愈。”人体融化吸收所吸取的空气、水气、谷气的过程,
就是阳化气的过程。阳不是热,如《伤寒论》曰“胃气生热,其阳则绝”。那阳只能是津液。化,是融化、消化、变化。水谷入胃,需要津液把水气和谷气融化和消化吸收,才能变化为人体的精气。空气入肺,需要津液把空气融化和吸收,才能使吸入肺中的空气,由气态变化为液态,成为精气进入到血液中。人体融化吸收空气、水气和谷气而变化为精气的过程,就是阳化气的过程。精气有阴精和阳精。阳主动,动为阳。阴主静,静为阴。阴气静,静则养身。故阴气静则变化为肉,变化为脂肪,变化骨骼,变化为筋脉,变化为皮肤,变化为心肝脾肺肾,变化为舌眼唇鼻耳等全身各种器官,并且不断的濡养全身这些器官,这就是阴成形。动为阳,阳气流动,则不断把阴气推向全身各处,并且把代谢废物排出体外。把代谢废物排出体外的过程,也是阳化气的过程。如果阳气不足或有余,不能顺利的把废物排出体外,就会出现病理状态。如心气有余或不足,都会出现心下悸。心气有余心下悸者桂枝甘草汤主之,心气不足心下悸者真武汤主之。




上一篇:中国新增30名"国医大师":最长者102岁 无民间大夫
下一篇:六不治与十不治

51

主题

525

积分

919 小时

在线时间

高中生

Rank: 3Rank: 3

积分
525
发表于 2014-11-3 13:42:26 | 显示全部楼层
看这里开这么多帖子
其实都是在咬文嚼字,务实的太少
我说一些临床上的具体问题
就是不同类型机体发热和散热的内在机理
以及能量携带的形式
人体散热靠传导和辐射肯定不是主要路径
主要路径还是出汗
但是出汗也是有讲究的
首先汗的来源是什么,他从人体内部如何到体表?以什么样的速率排出才不伤害人体机能?
还有人体是很复杂的,比如少阴发热,实质是内生能量不足而表层又郁闭,如果不用附子鼓荡
显然要出问题;桂枝也一样,麻黄也一样,葛根柴胡石膏,或者配伍不一样,比如桂枝配人参和桂枝汤是一回事吗?五苓散从小便解热不妨理解为广义的发汗,承气类也一样理解
它们对应的是不同的发热散热机理,不是简单几句话说明白的
携带能量的主要形式肯定是热水(体液)但是分布并不均衡,流动方式各异
一个简单的问题,蒸汽机做功(你就是核电站也要先加热水变蒸汽在推动汽轮机发电)
是使得高温高压的水蒸气转化为水的过程中,能量一部分变成了有用的机械动力(正阳)
当然也有废热(相火)
中医做的就是如何扶助人体自己的机能有效转化能量减少排出废热
桂枝汤要慎用,或者要配伍辅助使用;道理其实很简单
但有些人为何还在纠缠几个模糊不清的概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主题

0

积分

92 小时

在线时间

游客

积分
0
发表于 2014-11-3 15:33:39 | 显示全部楼层
之前与李先生有一个小小的论争,我胆大妄为地说李先生是诡辩,受到李先生教训,我很惭愧,退而自省,重新学习去了。不好,现在看到这个帖子,我的老毛病又要发了。我想控制,不要说了,但那个词老是顶着我:诡辩。

不,这次不是诡辩,这个词不准确了。这次是“乱点鸳鸯”。

巧了,“鸳鸯”是隐语,实指“阴阳”。小时候,妈妈常说我把鞋子穿错了,“鸳鸯配”,就是互相搞错了的意思。

“阳化气,阴成形”,出自《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要解这句话,应该从《素问》的语境去解,李先生用《伤寒论》解《素问》,真是一绝。

我想了一下,冒出一个想法,李先生这次真的错了。为了证实他自己的理论,不惜拿《内经》为我服务。

“阳化气”不能单独解释,一定要和“阴成形”一起解,这是个对仗句。可是“阴成形”对李先生没用,他就避而不谈了。

这两句经文,是说阴阳的作用,这个阴阳是宇宙天地之阴阳,而不是人体之阴阳。当然人体阴阳来自宇宙,并无矛盾,但概念的“级”不能错。宇宙万物,其来有本。总而言之,分为“形”、“气”。宇宙之所以有“形、气”的分别,正是由于阴阳的作用。在阴阳的作用下,形和气可以相互转化。阳可以使形化为气,阴可以使气凝成形。这样也是一种表述阴阳概念的重要方式。《素问》这一章,本来就是解释阴阳的内涵的。

因此,“阳化气”的“气”,是“化”的目标和结果,而不是化之前的作用对象。“阴成形”也是一样,只是方向相反。

可见李先生的论述极其费解!“化”本来是一个阳性的动词,与“成”相对,“成”是阴性的动词。李先生把“化”理解成融化、消化、变化,是否有点离题?“气”原来是表达“无形”的存在状态,李先生却说是空气、水谷之气。如果水谷已经成了气,还需要融化、消化吗?即使所引《伤寒论》原文,“新虚不胜谷气”也与先生论证目标不同。“不胜”并不是不化,是说谷气化阳之后,新虚的人体还不能平衡,所以有小烦。

写完了,等待李先生的再批评。我,退下来,重新读书,重新学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56

主题

5727

积分

4736 小时

在线时间

博士生

Rank: 6Rank: 6

积分
5727
 楼主| 发表于 2014-11-3 19:48:20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关注,感谢指教!
先生说我是用伤寒论解素问,还真说对了。我还用伤寒论的旨义解西医,用伤寒论的旨义解人的生理。我不会脱离伤寒论的阴阳旨义解别的。
先生说“阴成形”对我没用,就避而不谈了。我就觉得奇怪了。这么短的一篇不足700字的小文,先生都没有看完。希望先生再看一次,看看我的短文中有没有关于阴成形的述说?
先生说“如果水谷已经成了气,还需要融化、消化吗?”这就是用中医学的理论思微来认识气,还是用普通人的思维来认识气的问题了。
用中医学的思维认识气,那气就是运动不息的细微物质,一切物质都是由气的运动变化而产生的。天有天气,地有地气,人有人气;火有火气,水有水气,谷有谷气。任何物质都有气。《黄帝内经》和《伤寒论》都把荣阴和卫阳称作荣气和卫气。也都有对于谷气的论述。如《黄帝内经》曰:“谷入于胃,胃气上注于肺。今有故寒气与新谷气,俱还入于胃,新故相乱,真邪相攻,气并相逆,复出于胃,故为哕。”“黄帝曰:愿闻谷气有五味;其入五藏,分别奈何?伯高曰:胃者,五藏六府之海也,水谷皆入于胃,五藏六府皆禀气于胃。五味各走其所喜,谷味酸,先走肝,谷昧苦,先走心,谷味甘,先走脾,谷昧辛,先走肺,谷味咸,先走肾。”
用普通人的思维认识气,那气就是气体。
先生认为:“新虚不胜谷气”,“不胜”并不是不化,是说谷气化阳之后,新虚的人体还不能平衡,所以有小烦。
张仲景认为:“新虚不胜谷气”,是病新瘥,脾胃气弱,不能消谷,“不胜”就是不化,所以有小烦。
不知道是先生说的对呢?还是张仲景说的对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主题

0

积分

92 小时

在线时间

游客

积分
0
发表于 2014-11-3 22:46:3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 李国栋 的帖子

李国栋:感谢关注,感谢指教!
先生说我是用伤寒论解素问,还真说对了。我还用伤寒论的旨义解西医,用伤寒论的旨义解人的生理。我不会脱离伤寒论的阴阳旨义解别的。
先生说“阴成形”对我没用, .. (2014-11-03 19:48) 
我说了,我也只是一偏之见,李先生尽管坚守自己的意见就是,没关系。

我也不必再回答先生的二次指教了,毕竟人的思维是很复杂的,争论难以解决一切。惠子善辨,庄子能辨而不辨(偶尔也辨),各人的风格而已。

只说一点,最后您问的那个“不胜谷气”问题。我感觉先生理解有点绝对化。原文说“不能消谷”,并非完全不消,只是消化不了那么多而已,毕竟已经消化了一部分,怎么会不能化阳?正因为新虚的人体不能承受太多的谷气,机体以“微烦”来警示,如果继续多食,恐怕要“大烦”了。试问,如果谷不化阳,“烦”从何生?这个字可是“火”字边旁也。

关于“阴成形”,还真是我没有看清楚。虽然先生论述的内容与我理解的“阴成形”还是不同,但您毕竟说了,而我却冤枉您了,抱歉,再抱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主题

0

积分

92 小时

在线时间

游客

积分
0
发表于 2014-11-3 22:49:22 | 显示全部楼层
现在看来,我们都是只说自己的,不看对方的。真是一景!

不过我还是要提醒一下,不要以为《伤寒论》是万能的。用《伤寒论》来解《内经》很危险,很容易以偏概全。毕竟《内经》是大道之经,而《伤寒论》不过是医学经典而已。夜郎虽是一国,但不是天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56

主题

5727

积分

4736 小时

在线时间

博士生

Rank: 6Rank: 6

积分
5727
 楼主| 发表于 2014-11-3 22:59:04 | 显示全部楼层

回 紫金 的帖子

紫金:我说了,我也只是一偏之见,李先生尽管坚守自己的意见就是,没关系。

我也不必再回答先生的二次指教了,毕竟人的思维是很复杂的,争论难以解决一切。惠子善辨,庄子能辨而不辨(偶尔也辨 .. (2014-11-03 22:46) 
先生“试问,如果谷不化阳,“烦”从何生?这个字可是“火”字边旁也。”
回先生:胃气化谷,生为阳气,阳气运通,何来烦呢?脾胃气弱,不能消谷,谷停胃中,郁而生热,故生小烦。小烦为郁热,是谷郁胃中,故曰损谷则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56

主题

5727

积分

4736 小时

在线时间

博士生

Rank: 6Rank: 6

积分
5727
 楼主| 发表于 2014-11-3 23:13:03 | 显示全部楼层

回 紫金 的帖子

紫金:现在看来,我们都是只说自己的,不看对方的。真是一景!

不过我还是要提醒一下,不要以为《伤寒论》是万能的。用《伤寒论》来解《内经》很危险,很容易以偏概全。毕竟《内经》是大道之 .. (2014-11-03 22:49) 
世上本来就没有万能的。内经,伤寒论都是经典,也都不是万能的。内经是大道之经,伤寒论也是大道之经。虽然伤寒之经有见有隐,但我相信,若能寻伤寒论所集,思过半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9

主题

1049

积分

1836 小时

在线时间

大学生

Rank: 4

积分
1049
发表于 2014-11-3 23:31:04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发现有趣的一点,李先生大概是专注于研究伤寒的,致力于以伤寒解伤寒,而好与李先生辩论的主要就是内经派或有时方派根基的医者。

有一点医学史常识应该知道,秦汉时代医学流派应该还是很多的,文献记载的《内经》《外经》有好几种,并不像后世那样“一异说”。今本《黄帝内经》并不是当时医家一致公认的经典。而且今本《内经》也不能确定就是《汉书、艺文志》中的《黄帝内经》,这一点医学史家已经反复论述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1

主题

1万

积分

5345 小时

在线时间

总版主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3193
发表于 2014-11-4 01:38:36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上的讨论,很有意思。我也喜欢看,但有时也看不明白。但不影响交流,如果大家都彼此非常明白了,就不必讨论了,争论也没有多大意思了。国栋先生致力于伤寒论解伤寒,也解内经,这非常可贵。中医学之所以博大,就是有容,本论坛,也希望各种流派的思想和学说在此冲撞。紫金网友的帖子也很有深度,是一位有思想的学者,希望多多关注本论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捐助本站|小黑屋|手机版|经方医学论坛 ( 苏ICP备05020114号 )|网站地图

GMT+8, 2025-1-19 08:14 , Processed in 0.230756 second(s), 3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4-2025 hhjfs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