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朱清时退休后研究中医
毛嘉陵 撰稿
中国科技大学校长朱清时院士是近二十多年来继钱学森院士之后,对中医药研究发表过重要观点的当代中国著名科学家。
2004年有关领导指示我策划组织一次有关中医药科学问题方面的专家论坛,即2004年8月8日在北京御生堂中医药博物馆召开的“2004年中医药科学论坛”。由于这次会议宗旨是研讨与中医药知识体系和中医药发展有关的一些哲学问题,是一次务虚的会议,所以主要邀请了中医药行业外从事哲学、科技史等方面的国内著名专家学者参加。我通过朱院士的弟子、新华社著名记者姜岩博士邀请到了正在北京的朱院士出席。
那天一大早,朱院士就来到了御生堂博物馆。见到朱院士后,他给我说的第一句话就是:“我很早就想与中医界对话,今天终于第一次有了这个机会。”我问朱院士为何对中医感兴趣,他说八十年代末在国外看见中医针灸在很多国家兴起,就开始关注中医了。在接触中医知识后,感觉其博大精深,值得研究的问题太多了,由此开始了对中医的“业余研究”。
在这次论坛上,朱院士发表了“中医药是复杂性科学”的观点。2004年8月16日中国中医药报转发了这篇稿件。随后,中国中医药报社将2004年的“年度新闻人物奖”颁发给了朱院士。2005年1月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哲眼看中医》(中国中医药报社主编、陈贵廷主审、毛嘉陵执行主编)又编入王乐羊(时任中国中医药报记者、现为搜狐网健康频道编辑)与朱院士的采访对话。由此,朱院士在中医药界有了很大的“名气”和威望。中医药界的不少活动纷纷邀请朱院士参加,其受捧的程度直逼上世纪八十年代的钱学森院士。
后来,某省的一个中医药科研成果评审会也希望邀请朱院士参加,他们请我帮忙邀请。我给朱院士打电话转达了此意,他却让我帮他婉言谢绝。他说,我作为一个科学工作者可以发表一些对中医药发展的看法,但我不是中医药专家,所以不能参加中医药方面的课题评审。这虽然是一件小事,但朱院士所表现出来的却是一个科学家应有的“科学态度”和“道德操守”。而不像某位“万能院士”那样“十处打锣九处有他”,到处发表不负责任的“高见”。
我曾经于2002年6月在中国中医药报上发表过《中医药教育也要从娃娃抓起》,呼吁“有关部门和中医药教育机构,采取类似艺术院校办附中那样,积极创造条件开办中医药大学附属中学甚至附属小学,尽快开展中医药学及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教育,为我国也为全世界培养出真正精通中医药学的中医药人才。”2005年第二次中国中医药发展大会邀请朱院士发表主题演讲。在这次会议期间,我到五洲大酒店去拜访朱院士。闲聊中,我突然想起中国科技大学有办科技少年班的历史,于是向朱院士提出中国科技大学能否尝试办中医药的少年班。朱院士当即肯定了这一想法,但却认为国学热才刚刚回升,目前办中医药少年班的时机还不成熟,应当再等几年国学的热势再高一些来办才能“水到渠成”。
2008年9月25日上午,中共中央组织部副部长李建华同志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干部大会上宣布,由于年龄原因,郭传杰不再兼任党委书记,朱清时不再担任校长职务。转眼间,当了十多年院士和校领导却还“很年轻”的朱院士光荣退休了。
我相信,退下来的朱院士决不会真正闲下来,他还会有更多的事要做。果不其然,朱院士在接受《科学时报》记者采访时却说:“我不做校长以后,会回归到学者生涯,但是不会回归到过去的科研生涯,比如申请科技部、自然科学的基金,那些是比我年轻的人现在挑大梁做的,我不愿回去再干扰他们。我要去做更广义的创造性工作,还比如说搞清楚中医原理,这当然是一个很大的课题,但是我很有兴趣。……一个民族的希望,就是大家都不断想出新鲜的主意,而且大家都包容和鼓励这些新想法。比如对中医的科学原理,我想用现代自然科学的办法来解释它,还应该鼓励更‘离经叛道’的思想去解释它。”
我期待着,朱院士能够以一个成绩斐然的科学家身份,继续对中医药的发展予以关注,并继续研究中医药。但我更希望朱院士能够以一个教育家的身份,在未来的日子里对中医药人才的培养予以关注。希望在各方人士的共同努力下,使中医药的少年班早日开设起来,为中医药高等人才的培养,选好合适的“种苗”。
最后,真诚祝愿已有“自由身”的朱院士在“退而不休的美好时光”中,能够按自己的兴趣为社会创造出更多的知识财富! 同时,祝福朱院士每一天都过得健康愉快! |
上一篇:医务人员构成商业贿赂犯罪刑责明确下一篇:我国学者完成对俄藏敦煌医药文献全面辑录和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