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登革热”是怎么引起的?
转自博客:金梅说养生
据报道说,是蚊虫叮咬后引发的。登革病毒经蚊媒传播引起的一种急性虫媒传染病。那登革病毒到底是什么呢?从中医的角度上来说,这种所谓的病毒有六种类型,分别为风、寒、暑、湿、燥、火。那登革热病毒到底来源于哪一类呢?来源于寒还是湿又或者是暑呢?那就要看病人所表现出的证候了,中医治病讲究辨证施治,有其证才能有其方!
“登革热”最初发病为高热伴头痛、肌肉、骨关节剧烈酸痛;有的发病后2~5日出现皮疹,初见掌心、脚底或躯干及腹部,渐次延及颈和四肢,部分患者见于面部,可为斑丘疹、麻疹样皮疹、猩红热样皮疹、红斑疹,稍有刺痒,也有在发热最后1日或在热退后,于脚、腿背后、踝部、手腕背面、腋窝等处出现细小淤斑,1~3日内消退,短暂遗留棕色斑,一般与体温同时消退;还有的发病后5~8日出现出血现象,约半数病例可出现不同部位、不同程度的出血,如鼻衄、皮肤淤点、胃肠道出血、咯血、血尿、阴道出血等。严重时还会出现休克,脉搏弱、脉搏压变窄,血压变低,伴随有皮肤湿冷,坐立不安等,最终导致死亡。
从病人最初发病到出血到休克到死亡的整个过程来看,登革病毒先侵入“太阳”,再攻击“少阴”。也就是说,登革病毒由表及里依次侵入人体,不会马上导致人死亡,从发病到死亡是经历了一个过程的,只不过这个过程要比普通的感冒发烧更快更迅猛。一旦感染此登革病毒通常有三种可能,一种是患者本身的抗病能力较好,病毒只停留在表,7天之内就能自己恢复;一种是患者自我抗病能力不好,病毒由表及里快速侵入,最终导致死亡;还有一种是患者发病后没有得到合理的正确治疗,人为地把病毒从表引入里,最终导致死亡。然而,从中医的角度上来说,这种病毒只要合理治疗,不应该导致死亡。
从“登革热”最初发病为高热伴头痛、肌肉、骨关节剧烈酸痛,此病毒最初只是侵入患者的体表,也就是病在太阳,太阳主表为寒水,此病毒先是污染了体表的“水源”。病在太阳又分中风、伤寒与温病,分别由风邪、寒邪、温邪引起,也可以说风毒、寒毒和温毒导致的。这样看来,风毒、寒毒和温毒污染了体表的“水源”,导致了“登革热”的最初临床表现。那登革病毒到底是风毒,还是寒毒和温毒呢?很简单,根据病人的临床表现就能辨别,若是患者高热伴头痛、肌肉、骨关节剧烈酸痛,口不渴且恶寒怕冷,则是风毒或者寒毒了,风毒和寒毒的鉴别要点在于有汗无汗,有汗为风毒,无汗为寒毒。温毒与风毒、寒毒的鉴别要点在于发热而渴、不恶寒。临床上,风毒、寒毒和温毒在表时都可出现高热、皮疹、出血等症。若是风毒、寒毒或温毒在太阳体表时没有及时治疗或者误治则会直达少阴(心、肾)污染体内的“水源”和“血源”,一旦进入少阴损害心、肾的功能,就会出现体内出血或水肿或休克的症状,在这个危在旦夕的时候,如果得不到正确的治疗则引发死亡。
以此看来,当“登革热”在太阳或体表时,无论风毒、寒毒、温毒都不能使用清热解毒的药,或盲目退烧。这一点广州市登革热防治专家组副组长、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感染科主任蔡卫平通过媒体提醒市民,在被蚊虫叮咬后出现高热现象,应慎用退热药物。“(登革热)疾病的特点就在于血小板降低,凝血功能变差,而退热药物的使用,往往会加重出血,给临床治疗带来诸多麻烦,容易诱发重症乃至死亡。”是啊,当“登革热”进入少阴或体内后,更是应当辨证施治,不能盲目驱除病毒,治疗当以加强心、肾的功能为主,或者说扶正气为主。从治疗上来说,中医讲究辨证施治,病毒在太阳或者在体表时,若是风毒,有汗、高热伴头痛、肌肉、骨关节剧烈酸痛,口不渴且恶寒怕冷,治疗当以桂枝汤为主,酌情加减;若是寒毒,无汗、高热伴头痛、肌肉、骨关节剧烈酸痛,口不渴且恶寒怕冷,治疗当以麻黄汤为主。酌情加减;若是温毒,高热伴头痛、肌肉、骨关节剧烈酸痛,口渴且不恶寒,治疗当以麻杏甘石汤为主,酌情加减。病毒在少阴或者在体内时,则根据当下的症状实施治疗,或用麻黄附子细辛汤,或用真武汤、或用四逆汤、或用黄连阿胶汤等。
这样看来,登革病毒是变化多端的,被感染的人要么是风毒,要么是寒毒,要么是温毒,且要么病在表,要么病直接入里,似乎很难治。然不管是怎样变化的,对于中医的治疗来说,只要有其证就用其方! |
上一篇:六经辨识的思考下一篇:请问广州有没有经方学习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