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4-8-11 13:40:25
|
显示全部楼层
午休期间才看到,抓紧时间说两句。先生所提出的问题看似简单,实则极为复杂,不仅面大,涉及相关知识也多,如方剂学,药物学,药理学,生理学,病理学乃至计量学等基础学科,很多学者看到此文很少提及计量,只能说走马观花,一瞥而过,当然与我的文章质量有关,欠精细.粗糙。先生提此问题就极为重要,足见认真,谢谢。很多经方剂量问题还在探究中,我只能就个人见识略谈一二。虽说略谈,可能还显啰嗦,没法子,没有必要的铺垫很难让读者理解“合方的计量问题”
看经方加味或合方都是一两味.两三味,原方方意在另增新意,换位,不难看出合方。
桂枝汤:
太阳病,脉浮,发热,汗出,恶风者,桂枝汤主之。(《伤寒论》第13条)。
桂枝加芍药.大黄:
本太阳病,医反下之,因而腹满时痛者,属太阴也,桂枝加芍药汤主之。大实痛者,桂枝加大黄汤主之。 (《伤寒论》第297条)
桂枝加附子:
太阳病,发汗逐漏不止,其人恶风,小便难,四肢微急,难以屈伸者,桂枝加附子汤主之。(《伤寒论》第21条)
桂枝加茯苓白术附子汤:
日本医家吉益东洞创方。本方出自桂枝加附子汤及桂枝桂枝去芍药加茯苓白术汤合方,虽有此二方之方意,但不限于此,还包括苓桂术甘汤之方意。真武汤之方意。故参照仲景各方论说活用。
桂枝加桔梗汤:
加桔梗方,本方为日本医家吉益东洞创方,实乃仲景桂枝汤.排浓痰.桔梗汤之合方。主治桂枝证而有咽喉痛,或有粘痰,难以咳出者,或有化脓证者。
桂枝加半夏汤:
桂枝加半夏汤,桂枝汤.半夏散及汤合方,治桂枝汤证中有咽喉痛或咳嗽者。“少阴病,咽中痛,半夏散及汤主之。”(《伤寒论》第313条)
桂枝加芍药生姜各一两人参三两新加汤:
发汗后,身疼痛,脉沉迟者,桂枝加芍药生姜各一两人参三两新加汤主之汤 (《伤寒论》第62条)本方提醒医家,随证加减,勿固守一方,当活用。仲景师只是例举一二,病变方亦变法亦变。
桂枝加葛根汤:
桂枝汤加葛根汤,本方治桂枝汤证而项背强几几者,“太阳病项背强几几,反汗出恶风者,桂枝加葛根汤主之。” (《伤寒论》第14条)
桂枝加黄芪汤:
桂枝加黄芪汤,本方见(《金匮要略》)。黄芪主治肌表之水,故能治黄汗,盗汗,皮水,兼治身体肿或不仁。(方剂《药征》)。本药之作用虽未知悉,然涉猎群籍而揣摩之,此药主治身体虚弱,皮肤营养不良,而水毒停滞于皮肤,及皮下组织之一种强壮性止汗利尿药。(《皇汉医学》汤本求真)本方与黄芪芍药桂枝苦酒汤之区别“此方及前方(黄耆芍药桂枝苦酒汤)皆主黄汗。所异者前方肿,此方不肿。前方之汗必黄,此方之汗不必黄。”(《经匮要略今释》陆渊雷)黄汗之病,两胫自冷,假令发热此属历节。食已汗出,又身常暮盗汗出者,此劳气也。若汗出已,反发热者,久久其身必甲错。热不止者,必生恶疮。若身重汗出已,辄轻者,久久身必瞤,瞤即胸中痛。又从腰以上必汗出,下无汗,腰髋弛痛,如有物在皮中状,剧者不能食,身疼重,烦躁,小便不利,此为黄汗,桂枝加黄芪汤主之。(《金匮要略》)诸黄病家,但利其小便,假令脉浮者,当以汗解,桂枝加黄芪汤主之。(《金匮要略》)
附录:问曰:黄汗之为病,身体肿(一作重)发热汗出而渴,状如风水,汗沾衣,色正黄如柏汁,脉自沉,何从得之。师曰:汗出如水中浴,水从汗孔入得之。宜芪芍桂酒汤主之(《金匮要略》)
桂枝加厚朴杏子汤:
桂枝加厚朴杏子汤。喘家作桂枝汤,加厚朴.杏子佳。(《伤寒论》第19条)
“桂枝汤证而胸满微喘至言也,所以追加胸满二字者,以本方中有主治胸腹满之厚朴,则其证当有胸腹满------。”(《方机》吉益东洞)
栝蒌桂枝汤:
栝蒌桂枝汤,“脉浮,头项强痛,恶寒等症悉具。身体全部起强直性痉挛,加“然”字,示强直不剧,又用“反”字者,因太阳病脉必浮,本方证为反沉迟也”(《皇汉医学》汤本求真)“太阳病,其证备,身体强,几几然脉反沉迟,此为痓,栝蒌桂枝汤主之。”(《金匮要略》)
桂枝加葛根汤与瓜蒌桂枝汤之区别,在于一是治脉浮,项背强几几。一是治身体强几几然与脉沉迟。
有了上述铺垫,我们进入合方计量的探究或许明了一些。来看桂枝加桔梗,一味的加减,就在原方的基础方意上又新增两个经方方意,即桂枝汤.桔梗汤.排脓汤,这就构成了合方,这类合方计量简单,原方计量+新方意计量。(计量就高不就低)
合方 桂枝 芍药 甘草 生姜 大枣(枚) 桔梗
桔梗汤 2 1
排脓汤 2 1 10 3
桂枝汤加桔梗 3 3 2 3 12 3
桂枝汤 3 3 2 3 12
并不是所有合方都这么简单一目了然。我们再回到大青龙。首先我们看大青龙汤主干方越婢汤,越婢汤治大青龙汤证而无咳嗽.冲逆,反过来再看大青龙汤去杏仁桂枝即越婢汤,由此可知杏仁治咳嗽(与其他药合力反应),桂枝主治冲逆,其它方剂上面已经给出定义(略)合方组方原则一般剂量是剂量就高不就低,以主干方剂量来确定,越婢汤麻黄六两,大青龙汤麻黄亦同。还需根据病势(证)强弱调整其它药物剂量,如桂枝原方三两,大青龙为二两,桂枝去芍证之定义是治桂枝证不拘挛者,胸满无拘急之证者。以脉促胸满者为主症,在大青龙汤之主证中冲逆为相对辅证,桂枝自然也就须减量。这只是个一个大概认识,在《伤寒论》合方有很多不按原方计量走,多是依据证候主辅来确定。如桂枝二越婢一汤在计量分配上无论如何也不与原方比例相符,治证主次不一,计量也随之不同。这只是一个大致方向,一个很小的面,以药能推演其在方剂中的作用还是欠缺的。,计量的变化很多还在推究中,原方.合方某味药的作用在方中的的作用我已在“系列35”作了说明,不再累述。
经方合方计量的研究我还处在起步阶段,不知这粗略的见识是否至少说明一些问题。不对或不符全当故事看。
注:红字可看可不看,表格粘不过来,文字表示太麻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