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热搜: 体质 药证 方证
查看: 3486|回复: 3

[内科] 习医录验——桂林古本《伤寒杂病论》效案举隅

[复制链接]

27

主题

0

积分

370 小时

在线时间

游客

积分
0
发表于 2014-5-20 20:49:0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题记:桂林本是我无意中遇到的,在《范中林六经辨证医案选》一书后半部分所附,经大致对比,觉其更接近原典籍。先不作理论上的分析,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仅以几个案例试述之。


案一
男,58
2013.11.17    初诊
      11.13骑摩托车从3米高处摔下,头朝地(松土),之后出现前两天颈椎酸疼,近两天肩背酸疼、胸痛(摔倒时胸背未碰触),睡觉时持续疼痛,行走时阵痛。
    舌淡红,水滑。
    右寸关沉,尺沉微;
    左寸沉小弱,关沉微,尺沉细弱。
    处方:当归四逆汤(原方,1两按5g计,2剂)
    今年4月遇到该患者,问起病情,言服用1剂后疼痛即除,剩1剂未服。
    桂林本“少阴篇”原文:少阴病,脉微而弱,身痛如掣者,此荣卫不和故也,当归四逆汤主之。
    分析:开始颈椎酸疼,后转移至肩背胸,可能是摔下时,因突然受力致使荣卫之气运行受阻,用当归四逆汤调和荣卫之气,脉证皆吻合,故愈。


案二
女,53
2013.12.13   初诊
       两胁时疼,不能触;腰酸疼,疼时自觉有气缓慢从腰部传至心窝下,之后心窝及两胁下撑胀,嗳气则舒;夜间咽干。
    舌淡红,少苔,前部多裂纹。
    双脉急,右寸沉略短,关尺沉濡小;
    左寸尺沉细,关沉细稍弦。
    处方:柴胡60g   白芍23g   炒枳实23g  炙甘草23g   2剂  去滓重煎。

12.29   二诊
    两胁和腰疼减轻,现心窝下隐疼,按之疼;偶尔左手筋脉和双脚酸疼。
    舌淡红略胖,前部多裂纹。
    右寸略急弦,关小稍弱,尺沉微;
    左寸沉小略急弱,关涩略弦,尺沉弱涩。
    处方:小建中汤(一两按10g 计)  3

    初诊思路:桂林本“少阳篇”原文:少阳病,气上逆,今胁下痛,甚则呕逆,此为胆气不降也,柴胡芍药枳实甘草汤主之。方:柴胡[sub]八两[/sub]  芍药[sub]三两[/sub]  枳实[sub]四枚,炙[/sub]  甘草[sub]三两,炙[/sub][sub]  [/sub]右四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案三
男,44
2013.12.23   初诊
    从农历20129月起,无明显诱因,小便白天约20次,夜间3~4次,量少,点滴不尽,每次小便需2~3分钟,严重时引起大腹胀;大便难解;快天亮时口渴欲饮。
    唇干,色紫。
    舌深红,苔白,中部有裂纹。
    双脉缓,右寸尺弦,关稍弦;
    左寸弦,关弦紧大,尺弦紧。
    处方:小柴胡加茯苓汤
    柴胡40g  黄芩15g  人参10g  生半夏20g(开水泡1分钟)  炙甘草15g  生姜10g  大枣4  茯苓20g   
1剂,去滓重煎。

2014.1.3   二诊
       诸证减轻,小便顺畅,昼3~4次,夜1次。
       舌红,边齿痕。
       双脉迟,右寸稍弦大,关稍弦,尺稍沉弦;
    左寸尺沉小稍弦短,关弦稍大。
    守方2剂。

    总结:初诊时不知该如何分析脉和证,犹豫之间想起桂林本“厥阴篇”最后一条:“小便痛閟,下如粟状,少腹弦急,痛引脐中,其名曰淋,此热结在下焦也,小柴胡加茯苓汤主之。”于是处原方1剂(1两按5g计)以试之,毫无把握。

    桂林本与通行本不同之处,举三个例子:(1)通行本中“伤寒,脉浮滑,此以表有热,里有寒,白虎汤主之”一条,引起后世注家众多争议,而桂林本中此条原文为:“伤寒,脉浮滑,此以里有热,表无寒也,白虎汤主之。”似可止息争论。(2)四逆汤在桂林本中有人参,且看《刘渡舟伤寒论讲稿》P[sub]335-336[/sub]中:“……有个老所长叫李汉卿……他说通脉四逆汤应加人参……治阳虚无脉,或者出现了危险的下利清谷、手足厥逆,皆以四逆汤加人参收工。”这是李老在临床中验证所得出的结论。在下曾服用过此方,(生附子30g 干姜24g 炙甘草30g 严格按书中要求煎煮,600ml煮取240ml,分两次服),反应轻微;加入人参30g后,则反应剧烈。同时,四逆散即四逆汤之组方作散剂,通行本的四逆散在桂林本中为上面‘案二’之方。这可用理中丸和理中汤来作对比,二者仅是剂型不同,而组方却完全一样,同理,在同一部著作里,四逆散和四逆汤会是完全不同的组方吗?(3)桂林本杂病篇相较《金匮要略》更为系统、全面。另外,此书书后周岐隐先生已列出十多条不同之处,大家参看。
    发此贴在于抛砖引玉,以期引起各位同仁重视,共同研究,并验之临床,若有所得,还望分享。在学习《伤寒杂病论》的过程中若能更接近仲圣本意,则吾辈之幸、中华医学之幸!


评分

参与人数 2经方币 +33 收起 理由
zhiban + 20 优秀文章!
传说 + 13 优秀文章,支持!

查看全部评分





上一篇:膝关节积水(滑么炎)一例
下一篇:小儿反胃呕逆治疗经验一则
悟道中医

27

主题

872

积分

556 小时

在线时间

高中生

Rank: 3Rank: 3

积分
872
发表于 2014-5-21 18:34:04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是初学,也觉得桂林本更好。
我以伤寒论序为动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主题

149

积分

120 小时

在线时间

初中生

中医路漫漫,惟上下求

Rank: 2

积分
149
发表于 2014-5-21 21:46:44 | 显示全部楼层
仁兄是觉得桂林本更好是吗?我是初学者,要多点参考大家的说法
从零开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主题

323

积分

871 小时

在线时间

初中生

观其脉证,知犯何逆,

Rank: 2

积分
323
QQ
发表于 2014-5-25 23:34:56 | 显示全部楼层
剂量这么大吗。
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捐助本站|小黑屋|手机版|经方医学论坛 ( 苏ICP备05020114号 )|网站地图

GMT+8, 2024-11-23 00:58 , Processed in 0.070408 second(s), 3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4-2024 hhjfs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