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2014-02-11
陈xx,女,24岁,放射科实习同学,过年前就已感冒恶寒发热,咳痰泡沫清晰,自行服用复方甘草院内制剂有所缓解,乘火车返回云南时情况加重(自述火车内及家乡较暖)后服用前药无效且欲呕,就诊前2天还有发热情况,现已无。
现症见:咽痒呛咳,喉间痰鸣,痰黄粘稠度一般,咳久两边上腹部肌肉有牵涉痛。无恶寒、汗出、恶风,无口苦。咽痒、肿、痛、干,纳呆,小便略黄,大便2日未解。左脉濡滑而数关弦,右脉濡滑略数,舌淡红苔薄白腻根部略浮黄。成都时温:1~6℃
仿赵绍琴之法,开宣肺气,宣肃化痰。
牛蒡子 5g 射干10g 旋复花10g 前胡3g
杏仁9g 苏叶6g 薏苡仁15g 芦根15g
焦山楂10g 焦神曲10g 焦麦芽10g 桔梗6g
两剂,水煎服。
效果:服2剂后,咳嗽近无,喉间已无痰声,大便正常略软。服第一剂后曾说鼻塞加重,服完第二剂再询问已无,舌淡红苔薄白腻,脉象平缓但左关仍弦。同学不愿再服药,待机体自我修复。
口感:同学诉入口苦,到了胃部则感觉有点辛辣类似烧心感。何故?难道是牛蒡、山楂原因?方药剂量本可再小,药味更少,思虑不精,以致瑕疵。
按语:
1、刘渡舟先生论述“云龙三现”时,以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为治疗湿喘之方,其运用古今接轨论把甘露消毒丹和麻杏薏甘汤合方治疗湿热郁肺之咳喘,自述屡试不爽。同时批评吴鞠通畏惧麻黄的思想,但吴鞠通亦有麻黄、桂枝用之两许的医案,况且治疗湿热病有时的确无需麻黄。在温病学治疗这块,刘渡舟先生还是逊赵绍琴先生一筹。
2、开始见到患者也曾考虑小青龙、射干麻黄汤、麻杏薏甘汤等方,但查脉看舌后觉得以赵老治疗温病经验为优,湿热郁肺作咳(可能因为火车内较为闷热变化导致),外感寒象不显。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上一篇:经方求真——桂枝加芍药汤治疗腹痛下一篇:病案讨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