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热搜: 体质 药证 方证
查看: 9317|回复: 56

白虎加人参汤证属少阳

[复制链接]

356

主题

5727

积分

4736 小时

在线时间

博士生

Rank: 6Rank: 6

积分
5727
发表于 2013-11-5 14:54:0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169“伤寒无大热、口燥渴、心烦、背微恶寒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
        伤寒无大热,是无太阳、阳明之实热。口燥渴、心烦,应是少阳邪热伤耗心血所致。“背微恶寒”是心血不足的表现。此乃邪热伤血,热结心胸。热为阳,心胸结热属少阳,故与白虎加人参汤主之。
        伤寒无大热,是邪热伤正,正气已虚,邪气乘虚入里。如果正气不虚,太阳气实,则人体表部腠理充实,邪气就不能越过表部而入里。邪盛正实相搏在人体表部,就会表现为身大热。如果太阳气虚,表部腠理空虚,邪气就会乘虚入里。邪气入里,如果阳明气实,胃气不虚,邪盛正实相搏在人体里部,里热熏蒸于表,也会表现为身大热。而当胃气不足时,就不能保障五脏之气的充养,从而出现五脏之气的不足。五脏之气不足,就会出现五脏之肌肉、膈膜脉络的空虚,也就是人体中部的空虚,邪气就能乘虚占据人体中部之五脏的空间,从而表现为少阳或少阴病证。所以,若胃气不虚者,就难以病少阳,更难以病少阴。《伤寒论》有关少阳病证的得病原因,都是由于汗、吐、下伤损了胃气。如柴胡证是太阳气尽,邪气因入,结于胸胁,其脉沉弦或弦紧。弦为阴脉,胃气必虚。若胃气实者,脉当实大。胃气实者当恶热而不当恶寒。再如黄芩汤证、栀子豉汤证、泻心汤证、旋复代赭汤证等等,都有下利、呕吐等胃气不足的表现,或用汗、吐、下法导致胃气不足的病因,从而出现中部空虚的少阳病证。此条白虎加人参汤证背微恶寒,必然不属于胃家实之阳明里证,而是属于中部空虚的少阳病证。这是因为此白虎加人参汤证,热盛伤津,故“口燥渴”,热伤心血,故“心烦,背微恶寒”。以白虎汤清泄少阳之热,加人参补心血,少阳得清,心血得补,其证“无大热、口燥渴、心烦、背微恶寒”诸症即可得除。有学者解说此“背微恶寒”是表证未尽,此解不妥,因为《伤寒论》曰:“……渴欲饮水,无表证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
        169条的“背微恶寒”,否定了白虎加人参汤证为阳明病证。因为阳明病证不恶寒反恶热。《金匮要略》曰:“太阳中热者,暍是也。汗出恶寒,身热而渴,白虎加人参汤主之。”更能证明白虎加人参汤证不属阳明。阳明病证汗出必不恶寒而反恶热。此亦证明,少阳当用清法,阳明当用下法,太阳当用汗法。

评分

参与人数 1经方币 +15 收起 理由
李小荣 + 15 鼓励学术交流讨论!

查看全部评分





上一篇:伤寒论用方浓缩精简版
下一篇:伤寒论第176条辩解

181

主题

7686

积分

1638 小时

在线时间

博士生

古槐杏林生,束手多少

Rank: 6Rank: 6

积分
7686
发表于 2013-11-5 16:00:16 | 显示全部楼层
169条的“背微恶寒”,否定了白虎加人参汤证为阳明病证。因为阳明病证不恶寒反恶热。
白虎汤证存在的问题也多。比如白虎汤证可有寒否?是否有寒就可以否定其为阳明证?
阳明证来源有几?阳明为阖,有似家庭墙垣之后门。邪如贼从各处入,未至阳明则不属阳明,已入或部分入阳明,则属阳明或并或合阳明,一番争执打斗后希望贼邪从后门去也。治法种种,非只承气辈是下,亦有以清代下。很多清药清方具有泻下功能。更不用说还有温下。温下寒结寒实病理病机上讲不属阳明属太阴,但通腑泄浊岂有不与阳明丝毫牵涉?不管邪从何来,在阳明就属阳明,部分入就兼阳明。530条:伤寒,脉滑而厥者(外有寒),里有热,白虎汤主之。176条:伤寒,脉浮滑,此表有热,里有寒,白虎汤主之。此皆主之而非宜之,说明仲景非常肯定的说。究竟白虎汤证可有寒否?寒在何处?厥阴胜服之阳热由脏出少阳。阴阳气不相顺接为厥,厥者,手足逆冷是也,所以外有寒厥。营卫之气本阴阳本脾胃,若言阳必先卫气必先胃气必先阳明,所以厥阴胜复之热必借道阳明以卫气胃气之阳而温四末而厥去。然亦有胜复之过或不畅,厥反不除,此530条之厥所以成。已成胜复之热稽留阳明。白虎汤清阳明之热,而厥能除。有寒无寒似难以为否定阳明证据。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81

主题

7686

积分

1638 小时

在线时间

博士生

古槐杏林生,束手多少

Rank: 6Rank: 6

积分
7686
发表于 2013-11-5 16:23:38 | 显示全部楼层
三阳中,少阳与阳明,太阳相比,离卫气通道比较远。卫气本于阳明胃气,卫气统属太阳经气。所以厥阴寒治,借道少阴,厥阴热治,出少阳借道阳明。寒热错杂治本经。但细看乌梅丸方,似也有清阳明温少阴组合之端倪。此不成熟看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主题

189

积分

168 小时

在线时间

初中生

Rank: 2

积分
189
发表于 2013-11-5 16:38:12 | 显示全部楼层
白虎汤,与白虎加人参汤,虽只差一味药,但差的太多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58

积分

412 小时

在线时间

初中生

Rank: 2

积分
258
发表于 2013-11-5 17:20:55 | 显示全部楼层
少阳阳明合病或并病,如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56

主题

5727

积分

4736 小时

在线时间

博士生

Rank: 6Rank: 6

积分
5727
 楼主| 发表于 2013-11-5 17:38:59 | 显示全部楼层

回 今再来 的帖子

今再来:李老师,
http://www.hhjfsl.com/jfbbs/read ... p;amp;page=1#282806
首诊我以为是白虎加人参汤证。
您认为呢? (2013-11-05 16:56) 
白虎加人参汤证为内热有汗而渴,因血虚而恶寒。该病证虽然已经发热七日,但是一直头痛恶寒无汗,此为表证未除,我会考虑白虎加人参汤再加葛根麻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56

主题

5727

积分

4736 小时

在线时间

博士生

Rank: 6Rank: 6

积分
5727
 楼主| 发表于 2013-11-5 18:13:11 | 显示全部楼层

回 qkc73 的帖子

qkc73:少阳阳明合病或并病,如何? (2013-11-05 17:20) 
  如何辨证,要看采用的哪种辨证方法。如果采用六经辨证,则六经皆有表里,所以六经辨证认为白虎汤证为阳明经病。如果采用三部六病辨证,则里阳病当下,表阳病当汗,中阳病当清。三部六病辨证认为里阳病为阳明病证,阳明病证当有腹满、腹痛、不大便。169条之口燥渴、心烦,不能确定是里阳证,因为没有腹满、腹痛、不大便等阳明病状,所以三部六病辨证认为第169条属少阳证。
不过白虎加人参汤方略加化裁,就可以用于太阳阳明合并证,或少阳阳明合并证。因为该方主要是用于表里俱热。三阳合病可与白虎汤,也是用于表里俱热。白虎汤证和白虎加人参汤证的不同点是前者无血虚口渴,后者有血虚口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129

积分

394 小时

在线时间

初中生

谦虚谨慎、不骄不躁。

Rank: 2

积分
129
发表于 2013-11-5 19:02:01 | 显示全部楼层
原以为白虎加人参汤证是少阳少阴合证,白虎汤清少阳热,加人参补少阴血虚。。。错了、[s:199]

记得老师说过小柴胡汤是少阳太阴合证,用党参炙甘草补太阴,那么白虎加人参汤为何却是单独的少阳证呢?也用补药了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56

主题

5727

积分

4736 小时

在线时间

博士生

Rank: 6Rank: 6

积分
5727
 楼主| 发表于 2013-11-5 21:13:21 | 显示全部楼层

回 Zero 的帖子

Zero:原以为白虎加人参汤证是少阳少阴合证,白虎汤清少阳热,加人参补少阴血虚。。。错了、[s:199]

记得老师说过小柴胡汤是少阳太阴合证,用党参炙甘草补太阴,那么白虎加人参汤为何却是单独的 .. (2013-11-05 19:02) 
  你说的不错,白虎加人参汤证是少阳和少阴合证,白虎汤清少阳邪热,人参补少阴血虚,这是三部六病辨证法的认识,即实证、热证为阳,虚证、寒证为阴。
  说白虎加人参汤证属少阳,是说其邪热部位属少阳,因为白虎加人参汤证没有里阳证的表现,这是三部六病的认识。三部六病明确界定表阳病证为太阳证,里阳病证为阳明证,中阳病证为少阳证,与之相对应的就是表阴病证为厥阴证,里阴病证为太阴证,中阴病证为少阴证。这样界定,则六病证的治法是特定的。
如果按照六经辨证的认识,六经皆有表里,则阳明、太阴都可以发汗,太阳、少阴也都可以泻下,六经病的治法不特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8

主题

831

积分

197 小时

在线时间

高中生

Rank: 3Rank: 3

积分
831
发表于 2013-11-5 21:17:55 | 显示全部楼层
以药测证,错误百出。一方本有主旨,但不排除从别经、别脏用药,这种“围治”的策略,不能作为定证的依据。

病在太阳,方中也可用阳明药,但不能说一定也有阳明证。病在阳明,也可用太阴药,但不能说一定兼有太阴证。古人方中含有治法策略,是基于特殊需要而灵活应用的典范。

白虎加人参汤,首先仲景肯定了白虎汤是主旨,必以白虎汤为辨证依据。“白虎汤”一名,宣示的是一种治法,而不仅仅是几味药。加人参,说明证有特殊,需要作些变化。否则,他完全可以重新命名一个新的方名。

伤寒阳明病,不恶寒而恶热,那只是一个典型,但不是所有阳明病必须不恶寒而恶热。阳明病而恶寒,这在病机理论上并不难解。阳明有热证,也有寒证。表邪入里,只有里阳不虚者才会演变为典型的阳明热证;若里阳本虚,则化热中可以夹寒。

邪入阳明而化热,分有形和无形两端。无形气热,是为白虎汤证,有形结滞,才是承气汤证。李先生说阳明病必须用下,我以为不必然。槐先生说以清代下,还是留恋那个“下”字。不敢苟同。

条文本来简明,而学者理解却转弯抹角,舍近求远。我以为正如古人所说:求深反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56

主题

5727

积分

4736 小时

在线时间

博士生

Rank: 6Rank: 6

积分
5727
 楼主| 发表于 2013-11-5 21:29:13 | 显示全部楼层

回 今再来 的帖子

今再来:170条:伤寒脉浮,发热无汗,其表不解,不可与白虎汤。渴欲饮水,无表证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
232条:脉但浮,无余症者,与麻黄汤。
235条:阳明病,脉浮,无汗而喘者,发汗则愈,宜麻黄 .. (2013-11-05 20:50) 
我看到该病案书写的是脉数,没有看到该病案脉滑数。脉滑数者为里有实热,与恶寒无汗有悖。
表证未解恶寒无汗,而又合并内热者,法当加葛根麻黄解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8

主题

831

积分

197 小时

在线时间

高中生

Rank: 3Rank: 3

积分
831
发表于 2013-11-5 21:36:49 | 显示全部楼层
235条:阳明病,脉浮,无汗而喘者,发汗则愈,宜麻黄汤。

此虽阳明病,用的却是太阳治法。可见以药测证之不可靠!

阳明病而用太阳法,说明仲景治法中包含奇妙的兵法运用。方证对应,在此失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56

主题

5727

积分

4736 小时

在线时间

博士生

Rank: 6Rank: 6

积分
5727
 楼主| 发表于 2013-11-5 21:56:55 | 显示全部楼层

回 凤凰台主人 的帖子

凤凰台主人:235条:阳明病,脉浮,无汗而喘者,发汗则愈,宜麻黄汤。

此虽阳明病,用的却是太阳治法。可见以药测证之不可靠!

阳明病而用太阳法,说明仲景治法中包含奇妙的兵法运用。方证对应,在此 .. (2013-11-05 21:36) 
阳明病,不同于阳明证。阳明病有里寒证,阳明证必无里寒证。
“4.伤寒一日,太阳受之。脉若静者,为不传;颇欲吐,若躁烦,脉数急者,为传也。”
“5.伤寒二三日,阳明、少阳证不见者,为不传也。”
第4、5两条,已经明确指出:阳明少阳证的见证为“颇欲吐,若躁烦,脉数急”。
颇欲吐、燥烦、脉数急者,必无寒证。
阳明病脉浮,无汗而喘者,必无腹满痛大便硬之阳明证。否则,必不会与麻黄汤发汗则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8

主题

831

积分

197 小时

在线时间

高中生

Rank: 3Rank: 3

积分
831
发表于 2013-11-5 23:03:46 | 显示全部楼层

回 李国栋 的帖子

李国栋:阳明病,不同于阳明证。阳明病有里寒证,阳明证必无里寒证。
“4.伤寒一日,太阳受之。脉若静者,为不传;颇欲吐,若躁烦,脉数急者,为传也。”
“5.伤寒二三日,阳明、少阳证不见者 .. (2013-11-05 21:56)

李先生把阳明病与阳明证区分开来,也言之成理。只是我的理解方法与先生不同,我认为仲景并未严格区分这两者的界限。经言“阳明之为病,胃家实是也”,即是明证。

病与证的区分,是后来的事情。在仲景时代,“证”与“症”通用,即指疾病表现,而非我们现在所说的病机意义上的“证”。所以,条文所说某某证,是说其临床表现之出现与否。阳明病指的是病位,此处“病位”的意义属于今天所说的“证”的一种。但在此之下,还有下一级的“证”。因此,我理解伤寒文字上的“证”,必须要与现在教科书的概念相区别。

“阳明证必无里寒证”,这可能不是一个理论问题,而只是一个概念的人为规定。研究者在此可以持不同见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81

主题

7686

积分

1638 小时

在线时间

博士生

古槐杏林生,束手多少

Rank: 6Rank: 6

积分
7686
发表于 2013-11-6 09:06:55 | 显示全部楼层
胃家本可实,但实而不能满(请参阅内经有关条文)。所以这个实,不是仅指有形之实,也不是实证之实。腑中所行,本非有形乎?若能协调推进,从上趋下,何可言病?更以太阴比对,不得成形,无有形之实,反为病矣。所以今言实为病,本质是满,病机是阳明之腑通降失施,是导致阳明无形之热或有形之实的根本原因。所以辩寒热多少有无,辩有形无形不是根本。病邪何以转阳明?或阳明自得,皆因邪气欲从阳明而解,但解而未能得解,概因腑不通降。若得通降,难有阳明热盛或腑实之成典型阳明病。何人易得阳明病?素体阳明盛者易得,素体阳明盛者腑易不通。素体太阴虚者易得下利。实则(易)阳明,虚则(易)太阴。比如下后,里阳本不虚者,可成葛根芩连汤证,里阳本虚者可成桂枝人参汤证。如何理解胃家实。愚以为实即满,阳明之腑通降失施。阳明之腑以通降为顺,逆之则病。所以阳明之为病,不通降是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56

主题

5727

积分

4736 小时

在线时间

博士生

Rank: 6Rank: 6

积分
5727
 楼主| 发表于 2013-11-6 12:32:11 | 显示全部楼层

回 槐杏 的帖子

槐杏:169条的“背微恶寒”,否定了白虎加人参汤证为阳明病证。因为阳明病证不恶寒反恶热。
白虎汤证存在的问题也多。比如白虎汤证可有寒否?是否有寒就可以否定其为阳明证?
阳明证来源有几? .. (2013-11-05 16:00) 
按照阴阳学说的基本理论和三部六病的辨证方法,阳明证属于人体里部的实热证。里部实热者,法当恶热,而不应恶寒。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56

主题

5727

积分

4736 小时

在线时间

博士生

Rank: 6Rank: 6

积分
5727
 楼主| 发表于 2013-11-6 12:45:35 | 显示全部楼层

回 凤凰台主人 的帖子

凤凰台主人:李先生把阳明病与阳明证区分开来,也言之成理。只是我的理解方法与先生不同,我认为仲景并未严格区分这两者的界限。经言“阳明之为病,胃家实是也”,即是明证。

病与证的区分,是后 .. (2013-11-05 23:03) 
阳明有那些含义?
    《伤寒论》所谓阳明,应有三个含义,即病时,病位,病证。这个问题不弄清楚,讨论就会出现歧义,就难以达成一致的见解。
  1、阳明指病时
  如第240条:“病人烦热,汗出则解;又如疟状,日晡所发热者,属阳明也。脉实者,宜下之;脉浮虚者,宜发汗。”这个阳明,就是指病时,即日晡所发热者,属于阳明时发热。不然的话,如果是阳明证发热,不可能脉浮虚,阳明证发热也不可能宜桂枝汤发汗。病人烦热,汗出则烦热解,这是表热解。又如疟状,阳明时发热,脉实者,必为里实,法当与大承气汤下之。脉浮虚者,仍为表热,如第51条曰:“脉浮者,病在表”,故脉浮虚者宜桂枝汤发汗。
  第240条与第57条有相似的病机。如第57条曰:“伤寒发汗已解,半日许复烦,脉浮数者,可更发汗,宜桂枝汤。
  2、阳明指病位
  如第243条:“食谷欲呕,属阳明也,吴茱萸汤主之。得汤反剧者,属上焦也。”这个阳明,就是指病位,即食谷欲呕,其病位属于中焦阳明之胃。如果是属于阳明证欲呕,不可能与吴茱萸汤主之。且“呕”通常为阴证,阳明实热证通常不呕。得吴茱萸汤呕吐反剧者,其病位就是属于上焦了。上焦之呕如桂枝汤证、小柴胡汤证、葛根加半夏汤证、小青龙汤证、栀子生姜豉汤证等,都有呕吐,可随证治之。
  3、阳明指病证
  如第180条提纲证:“阳明之为病,胃家实是也”,这个“阳明之为病”之“阳明”,就是指病证。病证包括病位和证候。
  第187条:“伤寒脉浮而缓,手足自温者,是为系在太阴。太阴者,身当发黄;若小便自利者,不能发黄;至七八日,大便硬者,为阳明病也。”这个阳明病,也是指病证。
  再如“病人不恶寒而渴者,此转属阳明也。”“服柴胡汤已,渴者属阳明,以法治之。”这个阳明,也是指病证。
  不区分“阳明病”所指之病时、病位和病证,《伤寒论》就如天书一样难读。如:
   “229.阳明病,发潮热、大便溏、小便自可、胸胁满不去者,与小柴胡汤。”
   “234.阳明病,脉迟、汗出多、微恶寒者,表未解也,可发汗,宜桂枝汤。”
   “235.阳明病,脉浮、无汗而喘者,发汗则愈,宜麻黄汤。”
    诸如阳明病小柴胡汤证、阳明病桂枝汤证、阳明病麻黄汤证等等,如果不能区分病时、病位和病证,就难以明白阳明病如何与小柴胡汤、桂枝汤、麻黄汤。这不只是阳明病的问题,“六病”皆如此。
  当然,对于研习伤寒者,出于各人思维方法的不同,对于阳明病之不同的见解,都有各自的道理,就不是讨论的问题了。
      我很佩服先生的睿智。我是以“三部六病”辨证的方法认识阳明病,欢迎先生多多批评指导。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8

主题

831

积分

197 小时

在线时间

高中生

Rank: 3Rank: 3

积分
831
发表于 2013-11-6 21:16:07 | 显示全部楼层

回 李国栋 的帖子

李国栋:阳明有那些含义?
    《伤寒论》所谓阳明,应有三个含义,即病时,病位,病证。这个问题不弄清楚,讨论就会出现歧义,就难以达成一致的见解。
  1、阳明指病时
  如第24 .. (2013-11-06 12:45) 
先生所说阳明有三义,真的很受启发。

先生的研究,相必费了不少功夫,佩服。您的某些观点,我可能还需要花大力气才能理解。我喜欢简单,不喜欢复杂,因此不能理解先生那些复杂的理论分析。但不管怎样,我希望先生能够将您的研究与临床实际结合起来,使之成为有用的东西。

另外,我们可以在理论上有更多的发现,但这些不一定就是仲景的原意,《伤寒论》到底是说什么的?我觉得我们不能用过多的枝叶来装点它,从而反而使我们看不到仲师真实的心法。纵观2000多年来诸家对《伤寒论》的注释和发挥,可谓千姿百态,繁花似锦,我想那些大多是后世医家们的见解,很少是仲景的原法。这个教训,我觉得够深刻的。当然,诸家的理解虽然不是仲景原法,也还是有用的,甚至是宝贵的。我们要做的是掀开这些掩盖,探求仲师至简至易之大道原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56

主题

5727

积分

4736 小时

在线时间

博士生

Rank: 6Rank: 6

积分
5727
 楼主| 发表于 2013-11-6 22:14:28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也很遗憾。为了说明少阳和阳明之法的不同,就在阳明上纠结了。因为六经辨证已将白虎定为阳明经证,而三部六病辨证认为是少阳证,如果说不清楚阳明,也就说不清楚少阳。阳明病证之所以“不恶寒而渴”,就是因为阳明为里部实热。少阳恶寒,必为血虚。
如果认为这样的“理论”不简明,不实用,那就一笑置之吧。其实六经辨证、脏腑辨证、体质辩证等等辨证法,用好哪个都一样。辨证法本身就是理论思维,力求简明是所有辨证法的目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56

主题

5727

积分

4736 小时

在线时间

博士生

Rank: 6Rank: 6

积分
5727
 楼主| 发表于 2013-11-6 23:00:33 | 显示全部楼层

回 凤凰台主人 的帖子

凤凰台主人:先生所说阳明有三义,真的很受启发。

先生的研究,相必费了不少功夫,佩服。您的某些观点,我可能还需要花大力气才能理解。我喜欢简单,不喜欢复杂,因此不能理解先生那些复杂的理论分 .. (2013-11-06 21:16) 
多谢先生批评。先生可能认为我是在空谈理论,其实我就是喜欢钻条文。我的帖子大多不离条文,给人以空谈理论的感觉。可是离开条文,我真的就没有什么可说的了。我觉得如果能把条文作为法来读,那一定是有用的。明白法,就会明白证。病时、病位、病证在条文中随处可见,并不是从别处拿来的枝叶装点伤寒论。伤寒论需要的是继承,不是装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56

主题

5727

积分

4736 小时

在线时间

博士生

Rank: 6Rank: 6

积分
5727
 楼主| 发表于 2013-11-6 23:13:51 | 显示全部楼层

回 今再来 的帖子

今再来:血虚值得探讨。
按理血虚应该白虎加当归、黄芪,为何要用白虎加人参汤?
白虎加人参汤证,我认为津液不足比血虚更为严重。
若未经汗吐下,证已转属阳明,而其人津液(气阴)素不足,以至 .. (2013-11-06 22:33) 
当归黄芪不是主用于补心血的。少阳少阴血虚亡血者,伤寒论都是用人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8

主题

831

积分

197 小时

在线时间

高中生

Rank: 3Rank: 3

积分
831
发表于 2013-11-6 23:15:21 | 显示全部楼层
将恶寒定为血虚,也是费解,还请李先生赐教。

我以为,恶寒是在气分,不在血分。血虚证当然可以有恶寒,但必须是血虚导致气的温暖作用不足,才会恶寒,而单纯血虚绝不会恶寒(或许反而会阴不制阳而发热),这在理论上、逻辑上都很简明。气属阳而主温暖,血属阴而主濡润,本质上就是这样。虽然书上也有血液温暖脏腑这样的表述,那是指血中所含卫阳之气,古人常有省略或跳跃性的表达方式而已。

因此,白虎加人参汤主证,似乎不大可能有血虚的成分。再说人参也不是补血之品。还有,少阳主气(三阳都是气的不同状态),怎么会用血虚来构成少阳证?

所有这些,给我一个感觉,“三部六病”学说是想重塑中医理论。这是不是符合了“创新”的潮流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56

主题

5727

积分

4736 小时

在线时间

博士生

Rank: 6Rank: 6

积分
5727
 楼主| 发表于 2013-11-6 23:37:33 | 显示全部楼层

回 凤凰台主人 的帖子

凤凰台主人:将恶寒定为血虚,也是费解,还请李先生赐教。

我以为,恶寒是在气分,不在血分。血虚证当然可以有恶寒,但必须是血虚导致气的温暖作用不足,才会恶寒,而单纯血虚绝不会恶寒(或许反而会 .. (2013-11-06 23:15) 
我不明白您所说的气分、血分是什么意思?是气分无血吗?从条文“无表证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可知白虎加人参汤证是表证已罢。白虎汤之石膏知母都是清热伤气的,如果是气虚,不应用大剂石膏知母(石膏一斤,知母六两)清热。从条文“恶寒、脉微而复利,利止,亡血也,四逆加人参汤主之”可知仲景用人参是补血。白虎加人参汤证之汗出恶寒,必然不是气虚汗出,所以加人参就是补心血。
三部六病学说,早在1979年就在中医刊物上发表了,您说是:符合了“创新”的潮流,那就算是吧。
三部六病学说的理论基础是阴阳学说。认为实证、热证属阳,虚证、寒证属阴,是遵循中医阴阳学说的基本理论,并不是“重塑中医理论”。要说人参补血是创新,那也是张仲景创的,三部六病学说没有创这个新吧?
孤阴不生,孤阳不长。亡气者必亡血,亡血者亦必亡气。补气者必能补血,补血者亦必能补气。如果以此论证气血虚实,那就是虚者俱虚,实者俱实,也就无所谓气虚、血虚和补气、补血了,中医理论不就更简单了?为什么还要弄出气虚、血虚和补气、补血这样复杂的问题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8

主题

831

积分

197 小时

在线时间

高中生

Rank: 3Rank: 3

积分
831
发表于 2013-11-7 12:05:33 | 显示全部楼层

回 李国栋 的帖子

李国栋:我不明白您所说的气分、血分是什么意思?是气分无血吗?从条文“无表证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可知白虎加人参汤证是表证已罢。白虎汤之石膏知母都是清热伤气的,如果是气虚,不应用大 .. (2013-11-06 23:37)
看来,我的有限学问,与李先生相差很远,好像处在两个不同的世界,那就无法继续讨论了,免得伤了和气。以往多次见到先生的长篇大论,我都不敢置喙。不想这次还是贸然发言了。我想初学者看了我们俩的讨论,可能会如坠五里雾中。算了,还是放弃争论吧。也许您是对的。

通过这次几个回合的讨论,初步了解了您的学问,是我最大的收获。谢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56

主题

5727

积分

4736 小时

在线时间

博士生

Rank: 6Rank: 6

积分
5727
 楼主| 发表于 2013-11-7 14:27:2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 凤凰台主人 的帖子

凤凰台主人:看来,我的有限学问,与李先生相差很远,好像处在两个不同的世界,那就无法继续讨论了,免得伤了和气。以往多次见到先生的长篇大论,我都不敢置喙。不想这次还是贸然发言了。我想初学者 .. (2013-11-07 12:05) 
对于学术问题,无论是讨论还是争论,只要不说伤和气的话,又怎么会伤了和气呢?讨论可以促进学习。学术问题的讨论都是站在一定的角度谈看法,怎么说也有道理,所以讨论问题主要是交流,不是争对错。处在同一个世界需要交流,处在不同的世界也需要交流,只有通过交流,才能相互了解。我相信世界上大多数人都是通情达理的,论坛上也一样。
非常感谢您参与讨论,希望继续得到您的关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56

主题

5727

积分

4736 小时

在线时间

博士生

Rank: 6Rank: 6

积分
5727
 楼主| 发表于 2013-11-7 14:43:23 | 显示全部楼层

回 槐杏 的帖子

槐杏:胃家本可实,但实而不能满(请参阅内经有关条文)。所以这个实,不是仅指有形之实,也不是实证之实。腑中所行,本非有形乎?若能协调推进,从上趋下,何可言病?更以太阴比对,不得成形 .. (2013-11-06 09:06) 
精辟,“阳明之为病,不通降是也”,您这是一语击中要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56

主题

5727

积分

4736 小时

在线时间

博士生

Rank: 6Rank: 6

积分
5727
 楼主| 发表于 2013-11-7 15:02:05 | 显示全部楼层

回 今再来 的帖子

今再来:个人觉得白虎加人参汤是不是少阳方,还不是当务之急。
关键是要搞清楚白虎汤与白虎加人参汤的区别。
上面链接的这个发热案,我认为很有代表性。
用了白虎汤为何不汗出?为何头痛恶寒不减 .. (2013-11-05 20:38) 
白虎汤不能解表,还好他用了羌活。不出汗,头痛不除,是因为解表力度不够,三诊加了苍术、蔓荆子增强解表力,终于汗出表解头痛止。
白虎汤和白虎加人参汤一实一虚,实者不渴,虚者渴。虚则当补,当补不补,当然不能有效祛邪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8

主题

831

积分

197 小时

在线时间

高中生

Rank: 3Rank: 3

积分
831
发表于 2013-11-7 23:05:52 | 显示全部楼层

回 李国栋 的帖子

李国栋:对于学术问题,无论是讨论还是争论,只要不说伤和气的话,又怎么会伤了和气呢?讨论可以促进学习。学术问题的讨论都是站在一定的角度谈看法,怎么说也有道理,所以讨论问题主要是交流, .. (2013-11-07 14:27)
您真是一个好先生。我可是有脾气的。弄不好,我出言尖刻,不伤人也难。其实我也想刺你的,想刺你个鲜血淋漓,但一看到你那么和蔼可亲,心疼你,一股气也就消了。温柔与尖刻,就是两个世界,您说怎么交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7

主题

523

积分

415 小时

在线时间

高中生

中医临床是有章法的。

Rank: 3Rank: 3

积分
523
发表于 2013-11-8 00:34:50 | 显示全部楼层
李老师确是位好老师,致敬!
南杏仁博客:http://blog.sina.com.cn/l20010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56

主题

5727

积分

4736 小时

在线时间

博士生

Rank: 6Rank: 6

积分
5727
 楼主| 发表于 2013-11-8 07:02:4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 凤凰台主人 的帖子

凤凰台主人:您真是一个好先生。我可是有脾气的。弄不好,我出言尖刻,不伤人也难。其实我也想刺你的,想刺你个鲜血淋漓,但一看到你那么和蔼可亲,心疼你,一股气也就消了。温柔与尖刻,就是两个世 .. (2013-11-07 23:05) 
您一定擅长针刺放血,鲜血淋漓的场面见得多了,所以一有气就会想到刺人。温柔与尖刻,看似两个世界,其实是一个世界的两面性,就像男人和女人,男人的世界和女人的世界,都不可能单独存在。至于怎么交流,那就是八仙过海了,您说是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56

主题

5727

积分

4736 小时

在线时间

博士生

Rank: 6Rank: 6

积分
5727
 楼主| 发表于 2013-11-8 07:04:41 | 显示全部楼层

回 南杏仁 的帖子

南杏仁:李老师确是位好老师,致敬! (2013-11-08 00:34) 
感谢赞誉!致敬!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20

主题

7353

积分

2401 小时

在线时间

荣誉会员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7353
发表于 2013-11-8 13:32:25 | 显示全部楼层
   “多谢先生批评。先生可能认为我是在空谈理论,其实我就是喜欢钻条文。我的帖子大多不离条文,给人以空谈理论的感觉。可是离开条文,我真的就没有什么可说的了。我觉得如果能把条文作为法来读,那一定是有用的。明白法,就会明白证。病时、病位、病证在条文中随处可见,并不是从别处拿来的枝叶装点伤寒论。伤寒论需要的是继承,不是装点。”

     李先生这番话给我的第一反应就是仲景师所言:“皮之不存毛将焉附”说伤寒论金匮若连其中说什么都稀里马虎何谈一二,只有猜谜应付局面了,要么抄两三复方就言君臣佐使是经方精要。
     一个学仲景集用仲景集学(医)者处处引经据典(仅指伤寒金匮)在我眼里就是高手,当然会有反驳者说知道赵括么?我可以肯定的回答,知道。退一步,若连书中说什么都含糊不清这类学者实在不能称之谓学者。
     所以,作为一名古方医家条文必须熟,离开条文也就没必要再解释什么,看论坛大名《经方论坛》不谈条文说什么。至于从何入手是学者的研习路数,不必太计较。本论坛有李先生,汤先生,槐杏先生,晓军先生等一大批既有理论又有实践的医家(考证家)实在是本论坛诸网友之幸事,无论他们的见识是否,都给我们传递着新认识新眼界和辨识能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81

主题

7686

积分

1638 小时

在线时间

博士生

古槐杏林生,束手多少

Rank: 6Rank: 6

积分
7686
发表于 2013-11-8 17:11:44 | 显示全部楼层
xiaozheng妹子不要点名为好。李先生客气了,不必用您字。解读阳明病为通降失施病,我考虑了很久。太阴病呢?胃以降为顺,脾以升为顺。这个与黄元御的升降解读有联系。又与李东垣的升阳降火理论有关。桂枝汤中桂枝甘草是升的,但升之太过反能降,芍药甘草是降的,但降之太过反能升。桂枝能降阳浮,芍药能起阴沉。生姜交通营卫,大枣顾护中州。围绕脾胃升降营卫阴阳,可以看出伤寒论里隐含升降理论。比如胃之不降而有阳明病,脾之不升而有太阴下利。阳之升过有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证,阴之降过有芍药甘草(小建中,桂枝加芍药、加大黄)汤证。对应于桂枝甘草收敛浮阳,芍药或加芍药之用亦为收敛沉阴。浮阳易散,沉阴易结。阳浮则(心)神散,阴沉则(腿)腹(挛)痛。桂枝升中有降,散中有敛,升散为主,所以主上焦,芍药降中有升,敛中有散,以降散为主,所以主下焦。甘草缓中者,升降之缓也,升不至过,降不至过,所以缓中。生姜通营达卫,交通上下阴阳,大枣资助化源。以中焦脾胃为枢机,以调和营卫为手段,以解肌祛风为目的,而太阳中风得治。并小建中等亦可解释。如此解读桂枝汤可也?
阳明以清下通腑为治,太阴以温摄止利为治。
少阴肾居下,水火之脏,正常生理情况是在下者但升无降。命门之火宜升,卫气太阳经气乃至全身阳气皆得肾阳供奉而温煦全身。若肾阴盛则龙雷之火上越,若肾阴虚则虚火上越。此皆病理之升。李东垣论阴火者,即中焦之地本当得肾阳正火之温煦,今清阳不升,浊阴不降,正火不得占其位而邪火居之。如临床本虚寒体质,胃寒明显,却有胃脘烧灼,嗳腐吞酸,饥饿不耐却食不能饱。此皆郁热邪火所作,而非正火温煦消食之为。习以左金丸以治,黄连清邪火吴茱萸扶正火。吴茱萸乃助肝阳之正药。以其升而助肾阳正火归位,使人正常消食化饮的功能得以恢复。吴茱萸汤何以有得汤反剧之可能?该因吴茱萸有升阳之能,因升而致本属上焦有邪之呕加剧。治厥阴头痛者,本肝阳之虚,又因其升而能达巅顶。少阴利者,更赖其升而能摄,四神丸得补骨子等助治五更泻,更显助起肾阳正火之能也。
肾水亦宜升。不升则心火相火不降,不降则为邪火。偷居中焦则脾胃为患。此亦东垣阴火之谓也。有来源于心火之不降,有来源于乘脾之肝火。则芩连之用。不能涵木则肝火上炎或肝阳上亢。升易不能过,过则水气凌心寒饮射肺水泛四溢。
少阳居中。是以少阳有和解,厥阴有胜复。从病邪出路的角度看,太阳似前门,阳明似后门,少阳在厅堂,基本可以看做没有门。所以汗之不能从前门出,下之不能从后门出。和解者,讲和也,往来寒热者,是正气不足,是抗邪之能又不能。肝以条达为顺,邪气既受,则本欲直而不能直,曲而不遂志,郁而必有火。并杂病无外感,肝郁亦能化火。是以少阳之为病,不条达是也。知发火之人需多多顺其心意,其气乃消,其火乃降,方可讲和,接以一杯绿茶奉上或可以成。所以柴胡之用乃条达肝木。可以言疏肝?肝郁林必密,横长不透风,必壅土也。风不至而土不能随风去水,水不去必拥塞生热,此黄芩之用也,清热亦能燥湿。何以呕?何以有胆汁反流?木直胆汁以下为顺,木曲胆汁以上为逆。本有中焦脾胃之虚,可乘之者,土也,所以呕者乃肝气犯胃,则胃气上逆,所以苦者,挟胆汁胃酸之气味以成。半夏燥湿,并降胃气以止呕。党参大枣补虚以扶正,甘草亦缓也。需和解者气氛宜缓。生姜散水化饮且之呕,助半夏去水止呕之药对。肝木得以条达,郁热得以清解,水饮得以蠲除并正气得以补助,则和解成矣。杂病有肝郁化火脾湿之脾胃病者,多见舌边尖红而中苔白腻或水滑。治法以清心肝胆火,祛脾胃水湿痰饮并调畅脾胃升降气机。 所以小柴胡汤若无兼证,只在肝胆脾胃和解也。桂枝汤主营卫不和,小柴胡汤主木土不和。前者进表,可汗之。后者在中,就近处讲和,与前后门无涉。如此理解小柴胡汤可也?
   厥阴有胜复。此阴阳胜复者,即寒极生热。内经言厥阴为阖。阳病以阳明为至经不传,为最后邪之可有出路。阴病以厥阴为至经不传亦为最后邪之可有出路。太阴为开,其肺主受鼻入之邪气主卫表,其脾主受口入之邪气主里黏膜之表(脾主运化输送),所以太阴为开。少阴为枢,非以寒之不能治其热,非以热之不能治其寒,邪气至此,未有能自解。少阴寒盛居下,其势本上,则可传厥阴肝木,亦能碍太阴脾肺。两厢不能为至经,所以为枢。然则厥阴不同。寒盛则还治少阴,以少阴肾与太阳通卫而复阳除厥。可与四逆汤辈。胜复热来则脏病还腑出少阳,借道阳明通卫而复阳除厥。胜复之过可用白虎。此归少阳而出少阳阳明仍从阳明为阖处以得邪气之出路也。所以厥阴之为病,厥逆(四肢逆冷)是也。实质是阴阳气不相顺接。此阴阳隔断为病,从寒则从少阴肾转太阳通卫复阳,从热则从少阳转阳明通卫复阳。乌梅丸之治,观其组方,可见病之阴阳处于不调和甚至对立的状态,其本质同于阴阳气不相顺接。治疗数例,发作时四肢冷,心中热等症状常见。体质分析寒热错杂兼见,寒处寒,热处热,如上热下寒,或里热外寒等。从厥阴为阖的意义看,阴病至此,正气必与邪气决一胜负,非寒即热,只有此寒热之便,而无邪气再传之继。此即时发挥,仅供抛砖引玉,不为成熟见解,尚待继续琢磨修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93

主题

2381

积分

1781 小时

在线时间

硕士生

Rank: 5Rank: 5

积分
2381
发表于 2013-11-9 12:52:36 | 显示全部楼层

回 李国栋 的帖子

李国栋:我不明白您所说的气分、血分是什么意思?是气分无血吗?从条文“无表证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可知白虎加人参汤证是表证已罢。白虎汤之石膏知母都是清热伤气的,如果是气虚,不应用大 .. (2013-11-06 23:37)
愚认为补气虽能补血,气能生血嘛!但补血亦必能补气我还是不理解!气是生血的基础,气也是人体动力的基础,如果一个患者胃肠动力不足一吃东西就腹胀,动力不足饮食难下,久之必气虚!来看病时若用熟地之类补血之品,可能导致胃胀更重,或至泻这时气必更虚!用人参之类补气就无此弊,那这么能说补血必能补气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2

主题

1064

积分

3305 小时

在线时间

大学生

Rank: 4

积分
1064
发表于 2013-11-9 14:27:13 | 显示全部楼层

回 xiaozheng 的帖子

名字弄错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2

主题

1064

积分

3305 小时

在线时间

大学生

Rank: 4

积分
1064
发表于 2013-11-9 14:34:1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 生姜干姜 的帖子

名字错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56

主题

5727

积分

4736 小时

在线时间

博士生

Rank: 6Rank: 6

积分
5727
 楼主| 发表于 2013-11-9 14:43:5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 xiaozheng 的帖子

xiaozheng:       “多谢先生批评。先生可能认为我是在空谈理论,其实我就是喜欢钻条文。我的帖子大多不离条文,给人以空谈理论的感觉。可是离开条文,我真的就没有什么可说的了 .. (2013-11-08 13:32) 
谢xiaozheng先生点评!仲师之言“皮之不存,毛将安附焉?”是批评“崇饰其末,忽弃其本”的言行。《伤寒论》之本是重视疾病的内在原因,是重视津液和血液的虚实变化。《伤寒论》条文上下连续,前后贯通。不熟读全文,就难以理解方证精义。有不少争论如果熟读全文,问题也就解决了。熟读条文是基本功,也是活用经方的前提条件。我不相信不熟悉经文、不了解经义者,能够用活经方。读经方条文要下苦工夫,不仅要熟记,而且要前后贯通,这就离不开临床实践。难以想象一个不做临床的人,怎么贯通条文?只有久经临床,才能对《伤寒论》有深刻的理解。解释伤寒的工夫,就能反映出其临床的工夫。所谓“行家一出手,便知有没有”。你解释的是不是那回事?行家一看便知。包括医案的问题,没有临床经验,如何看懂医案。读《伤寒论》也是读医案。《伤寒论》各病篇从初得病时,到得病一二日、二三日、三四日、四五日、五六日、六七日、七八日、八九日乃至十日以上,都是诊疗疾病的病程记录,详实缜密。后世医家,无论是温病还是火神,无论是攻下派还是滋阴派,其所著书的系统水平,都不能和《伤寒论》比肩。而我们现在的医案,尤其是门诊医案,不能及时观察到病情,医案记录大多是缺头少尾,沾沾自喜于一病一方的一点成效,自以为会用经方了,其实距离经方调和阴阳的精神,不知相差多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56

主题

5727

积分

4736 小时

在线时间

博士生

Rank: 6Rank: 6

积分
5727
 楼主| 发表于 2013-11-9 14:46:18 | 显示全部楼层

回 生姜干姜 的帖子

生姜干姜:愚认为补气虽能补血,气能生血嘛!但补血亦必能补气我还是不理解!气是生血的基础,气也是人体动力的基础,如果一个患者胃肠动力不足一吃东西就腹胀,动力不足饮食难下,久之必气虚!来 .. (2013-11-09 12:52) 
您这是不赞成简单化。我也同意学术内容越细致越好。不过“气能生血和血亦能生气”的这种阴血与阳气之间的相互滋生、相互促进的基本关系,就不争论了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93

主题

2381

积分

1781 小时

在线时间

硕士生

Rank: 5Rank: 5

积分
2381
发表于 2013-11-9 18:19:5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 李国栋 的帖子

李国栋:您这是不赞成简单化。我也同意学术内容越细致越好。不过“气能生血和血亦能生气”的这种阴血与阳气之间的相互滋生、相互促进的基本关系,就不争论了吧。 (2013-11-09 14:46) 
恩那也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93

主题

2381

积分

1781 小时

在线时间

硕士生

Rank: 5Rank: 5

积分
2381
发表于 2013-11-10 22:40:32 | 显示全部楼层
白虎加人参是少阳还是阳明感觉都不重要,名词而己!关键是运用!柴胡剂是炎症高热后期,白虎剂是炎症高热进行期!高热伤津程度比柴胡剂严重,若白虎人参汤证用柴胡剂治疗,至少把半夏改成天花粉,生姜去掉用怪柳,柴胡也会伤津用青蒿代,这样的话或许可以,但效果沒白虎好的!如同一个开车一个步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56

主题

5727

积分

4736 小时

在线时间

博士生

Rank: 6Rank: 6

积分
5727
 楼主| 发表于 2013-11-10 22:53:1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 今再来 的帖子

今再来:如果不谈药物归经,倒是可以将小柴胡和白虎加人参汤做个比对。
除去小柴胡的半夏、生姜(健胃止呕)
柴胡--石膏,解肌透热
黄芩--知母,清热
人参,补胃气、生津液
....... (2013-11-10 22:13) 
你这个比对很好。说白虎汤证属少阳,是説该证邪热是在人体的中部,治法是清,不能用汗、下法。而人体的中部有心肝肾,柴胡汤和白虎汤虽然同是作用于人体中部,但是中部的具体部位不同,所选方剂也就不同,因为药物归经不同。食物归经也不同,如方言:“辣椒辣嘴,蒜辣心(胃),芥末辣鼻子一道筋”,就表现出食物的归经不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93

主题

2381

积分

1781 小时

在线时间

硕士生

Rank: 5Rank: 5

积分
2381
发表于 2013-11-10 23:04:07 | 显示全部楼层
但是李师!清法也有下的作用啊!我治疗一个热结便秘的用白虎汤照样达到通便作用!一个座疮便秘女性,也属热的,小腹按之硬!一味紫花地丁,也成功通便,李师!这能不能说清法也含下法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56

主题

5727

积分

4736 小时

在线时间

博士生

Rank: 6Rank: 6

积分
5727
 楼主| 发表于 2013-11-10 23:06:59 | 显示全部楼层

回 今再来 的帖子

今再来:阳明病清代以来分经证、腑证。
后来学院派编教材时感觉用经证的概念站不住脚,因而后来分为热证、实证。
白虎加人参汤属于少阳,让绝大多数人会摸不着头脑。
因为少阳是肝胆啊,为何入胃 .. (2013-11-10 22:52) 
这个问题8楼Zero先生已经提问过,我也回复了。热为阳,虚为阴,说属少阳,是说热属少阳。其实白虎加人参汤证是少阳与少阴合证。心之阴血虚,属于少阴虚。如果说其虚在胃,也可以说是少阳与少阴太阴合证。胃肠实、热属阳明,胃肠虚、寒属太阴。这样辨证,就有了明确的治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56

主题

5727

积分

4736 小时

在线时间

博士生

Rank: 6Rank: 6

积分
5727
 楼主| 发表于 2013-11-10 23:21:55 | 显示全部楼层

回 生姜干姜 的帖子

生姜干姜:但是李师!清法也有下的作用啊!我治疗一个热结便秘的用白虎汤照样达到通便作用!一个座疮便秘女性,也属热的,小腹按之硬!一味紫花地丁,也成功通便,李师!这能不能说清法也含下法呢 .. (2013-11-10 23:04) 
这个问题有两个原因:
一是脾胃气弱,不禁寒凉,那样的话,芍药也能下,地黄也能下,甚至多喝热水也能下,更不用说清热药物能下了。但是清热药物的作用本性不是下。如果中部病位的邪气靠近表部或病势趋向于外,用清热药后,邪气就会随汗而出。
二是中部病位的邪气靠近里部或病势趋向于里,邪气被就近顺势从里祛除出外了,也就是随下而出了。如果脾胃气强者,用大黄芒硝剂量小了都不会下。我有一个病人,大黄10克、芒硝20克,也没有泻下,还居然大便正常成条状一天一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93

主题

2381

积分

1781 小时

在线时间

硕士生

Rank: 5Rank: 5

积分
2381
发表于 2013-11-10 23:35:37 | 显示全部楼层
那我说可能是第二种情况!请教李师,如何判断邪气靠近里部,或病势趋向里呢?从脉像,舌像,症状上,那点能判断,能举个例子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56

主题

5727

积分

4736 小时

在线时间

博士生

Rank: 6Rank: 6

积分
5727
 楼主| 发表于 2013-11-11 00:22:09 | 显示全部楼层

回 生姜干姜 的帖子

生姜干姜:那我说可能是第二种情况!请教李师,如何判断邪气靠近里部,或病势趋向里呢?从脉像,舌像,症状上,那点能判断,能举个例子吗? (2013-11-10 23:35) 
您这是出考题了。
答:“汗出而喘,无大热者”,这是病位靠近表部,汗出是外证,喘在肺部。
白虎加人参汤证的汗出恶寒,也是病位靠近表部,才会汗出恶寒。“大烦渴不解,脉洪大”,是病势趋向于外,证在脉洪大。“伤寒脉滑而厥者,里有热,白虎汤主之。”这个是靠近里部,证在脉滑,脉滑主里实。我这样回答能及格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0

主题

865

积分

1739 小时

在线时间

高中生

Rank: 3Rank: 3

积分
865
发表于 2013-11-11 02:02:17 | 显示全部楼层

回 今再来 的帖子

今再来:血虚值得探讨。
按理血虚应该白虎加当归、黄芪,为何要用白虎加人参汤?
白虎加人参汤证,我认为津液不足比血虚更为严重。
若未经汗吐下,证已转属阳明,而其人津液(气阴)素不足,以至 .. (2013-11-06 22:33) 
這個"陰"或"血"應該是體表太陽之津,太陽津虛則微惡寒,太陽陽虛就真惡寒了。用
人參是以其氣清味微苦甜,能滋體表之營陰,且能固體表。當歸氣味俱厚,氣厚能
走表,但滋表氣多而滋表陰不足,味厚走裡能補血分,但補營不甚有力,且性多熱
能增陽明熱煩。生地只要補血即裡陰,無力走表固表。黃耆補氣,不能大補營陰,
又性稍熱,不如人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0

主题

865

积分

1739 小时

在线时间

高中生

Rank: 3Rank: 3

积分
865
发表于 2013-11-11 02:58:31 | 显示全部楼层

回 李国栋 的帖子

李国栋:

阳明有那些含义?
    《伤寒论》所谓阳明,应有三个含义,即病时,病位,病证。这个问题不弄清楚,讨论就会出现歧义,就难以达成一致的见解。
  1、阳明指病时
  如第240条:“病人烦热,汗出则解;又如疟状,日晡所发热者,属阳明也。脉实者,宜下之;脉浮虚者,宜发汗。”这个阳明,就是指病时,即日晡所发热者,属于阳明时发热。不然的话,如果是阳明证发热,不可能脉浮虚,阳明证发热也不可能宜桂枝汤发汗。病人烦热,汗出则烦热解,这是表热解。又如疟状,阳明时发热,脉实者,必为里实,法当与大承气汤下之。脉浮虚者,仍为表热,如第51条曰:“脉浮者,病在表”,故脉浮虚者宜桂枝汤发汗。
.......
再如“病人不惡寒而渴者,此轉屬陽明也。”“服柴胡湯已,渴者屬陽明,以法治之。”
這個陽明,也是指病證。

病經治療後
當轉往淺位,
少陽病經治療後,
轉屬陽明,可知從少陽轉陽明為病退,為由深轉
淺。故可知說陽明病"裡"有熱,此"裡"是表層之裡,即緊挨太陽表層之次表層,既
不是裡之裡(厥陰),也不是半表半裡之裡(太陰)。如果以六爻代表六經淺深,初爻
(第一爻)為裡之裡,第六爻為最淺表之太陽,則陽明為第五爻。燥渴為此證之主症
狀之一。



  不區分“陽明病”所指之病時、病位和病證,《傷寒論》就如天書一樣難讀。如:
     “229.陽明病,發潮熱、大便溏、小便自可、胸脅滿不去者,与小柴胡湯。”

此病本在少陽,以病人津虧腑陽盛而傳陽明,故以小柴胡湯拔少陽病根,亦消陽明燥渴之標症(以人參消其渴),熱不盛,無須白虎類湯,若熱盛則當合用小柴胡湯和白虎湯。

   “234.陽明病,脈遲、汗出多、微惡寒者,表未解也,可發汗,宜桂枝湯。”

此為陽明經部營分虛,汗出傷營故,又微惡寒為表陰虛主要症狀。六經病凡大部在經絡者,皆屬太陽所主區域,經絡主部在表、表屬太陽區故,雖病屬陽明而治在太陽,不奇怪。

   “235.陽明病,脈浮、無汗而喘者,發汗則愈,宜麻黃湯。”
類似234條,此為陽明經部衛分實,不得汗出而裡氣鬱,故發喘。亦病在陽明,治在太陽同234條,以麻黃散陽明經表之實是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0

主题

865

积分

1739 小时

在线时间

高中生

Rank: 3Rank: 3

积分
865
发表于 2013-11-11 03:29:20 | 显示全部楼层
愚見不能因"背微惡寒"否定陽明證,其實還正是因為陽明熱盛,逼出汗太多,而使得太陽表陰虛,背為太陽經之大本營,太陽表陰虛故"背微惡寒"也。此證本因於熱,只需人參補營陰即可,故以白虎去陽明經熱,人參補陰解太陽表陰虛。

陽明病類型頗多,僅次於太陽,陽明經證許多在太陽篇,經絡走表,大部在表,屬太陽所主故。又從表走肌肉,部份在次表層(肌肉),也是陽明經病的部份,而治法不同於太陽,不在表層故。又一部份在陽明腑。病分熱、燥、實,熱在經用知母、石膏(在腑不一定,嚴重可以用芒硝),燥渴用石膏、人參,有腑實則用承氣類。白虎類湯當屬陽明證,"白虎"為西方金,正合陽明燥金之位,白虎湯為陽明之方名實俱符。白虎湯加一人參並不改變陽明主治,只是多治一因熱汗出而導致的太陽表陰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93

主题

2381

积分

1781 小时

在线时间

硕士生

Rank: 5Rank: 5

积分
2381
发表于 2013-11-11 07:10:16 | 显示全部楼层
回五十三楼的贴子,李老师,您真是德高望众,我不才是请教您的!那有资格给您出考题!您回答得有很有道理,向您学习!向您致敬!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捐助本站|小黑屋|手机版|经方医学论坛 ( 苏ICP备05020114号 )|网站地图

GMT+8, 2024-11-22 00:55 , Processed in 0.120283 second(s), 3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4-2024 hhjfs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