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热搜: 体质 药证 方证
查看: 4080|回复: 10

[方证] 方证随想——兼谈中医教与学

[复制链接]

66

主题

3390

积分

720 小时

在线时间

荣誉会员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390
发表于 2013-11-4 08:10:1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方证这种状态是可以重复的,也可以被固定的药物组合所解除。临床上并不是把所有的症状笼统归到五大类,或者再加上气血阴阳,构成一个体系,如果真是临床上必然出现的,那么肝阳虚,肾血虚,脾血虚,肺阳虚是应当出现的,这才叫理论与实践统一(它的理论指导意义不应当被固化,正如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思维特质一样)。我们会发现后世医家把它固化成脏腑之后出现了问题,这种归类不能具体指导某一临床上出现的客观状态,以至于理论可以发生变化,如李中梓把纷繁的气血阴阳,干脆又变成先后天的问题。甚者理论指导临床到后世更变成空洞的推导,如脉学,教科书上的证型后面的脉象基本上是推导出来的,而临床上的脉象是具体而特殊的,理论推导是研究必须经历的过程,但是这一过程之后必须是临床的验证,正如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样,教科书的错误就在于此,拿推导出来的东西去教学生,这样培养中医是不可以的,是不负责任的,幸亏还保留点四大经典的东西。正因如此,后世的辨证论治精确性就会不足,而只能说是一种五行的归类,这种归类使得对药证的精确性研究只能堕落到医家经验的程度,之所以中医以医家经验为特色也是研究药证的必然,说明医家们的医疗实践最后无论是主动还是被动,无论是自觉还是自觉,却必然会走到这样一种研究方式。这是中医临床一种必然的要求。而究竟后世的辨证论治是否继承了《内经》的精髓,未必如此,《内经》中的药方明显具有方证特点,而《内经》所提到疏通经络被后世推广到药物的归经究非经典本意。或许易水学派可以用内景观察到药物的经络走向,即便当时有,到现在这种方法已经失传,所以教科书上的归经便更加变成了随意的变更,诸君看看每版的中药学教材,归经根本不统一,试问何以取信于人。而相反的是,《内经》中的穴位治疗病证具有明显的穴证特色,这才是针灸最精髓的地方(到现在也沦落为凑穴治疗)。《内经》是一本论文集,其中有理论推导,也有真正的临床实践。但我们切不可把后世对《内经》的解释理解为是《内经》作者们想真正告诉我们的,诸君不见,后世对《伤寒杂病论》的理解何尝不是如此。清代名医徐灵胎先生认为当时的针灸已经失传,真正的针灸要体会经络之气,而《内经》开篇提到的修真方法做为医者尤其是针灸者的必修内容后世又有几人在做。《伤寒论》课程天天讲,到底有几人在用里面的方。后世走偏了,走偏了便会令人重新溯源寻找到底在哪一部分偏离了,在什么时候发生偏离了。现在经典的课程一再缩减,这意味着中医将会出现分裂。事实上,没有继承的创新是不可能成功的。那只能是别的学科吸收中医,而不是中医吸收其他学科后的发展。

评分

参与人数 2得分 17.5 收起 理由
r109 + 15 优秀文章,支持!
李小荣 + 20 优秀文章,支持!

查看全部评分





上一篇:桂枝汤、桂枝、解表及其它
下一篇:内经与伤寒 分清楚比较好
信解行证

8

主题

1056

积分

3255 小时

在线时间

大学生

Rank: 4

积分
1056
发表于 2013-11-4 09:15:40 | 显示全部楼层
版主所言甚是,理论上的浮泛,玄空思辨性推演正是中医流弊的症结。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81

主题

7686

积分

1638 小时

在线时间

博士生

古槐杏林生,束手多少

Rank: 6Rank: 6

积分
7686
发表于 2013-11-4 09:17:23 | 显示全部楼层
而《内经》所提到疏通经络被后世推广到药物的归经究非经典本意。
不论你这个观点是否站得住。先说说归经理论到底有否实际意义。药物进入体内,靶向作用机制是肯定存在的。西医受体学说很好解释了这个问题。伤寒分经用方从药物方剂角度看,本身就是归经。桂枝汤治太阳中风。这个说明桂枝汤的药理对太阳经的靶向作用。疾病分经论治,药物方剂分经对应而治。比如穴中丰隆,犹药中半夏。归于足阳明。此推广可言有违经典本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81

主题

7686

积分

1638 小时

在线时间

博士生

古槐杏林生,束手多少

Rank: 6Rank: 6

积分
7686
发表于 2013-11-4 09:57:26 | 显示全部楼层
《内经》中的穴位治疗病证具有明显的穴证特色,这才是针灸最精髓的地方(到现在也沦落为凑穴治疗)。否定伤寒与内经的关系成为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后,提出穴证对应?是否也要分一下经针和时针,与经方和时方相对应?这样一来就可以从这一点上来勉强认可伤寒与内经的关系?很好玩,我体会出楼主就是此意。是否接下来想要证明方证对应和穴证对应一脉相承的?方证对应要如此寻求理论渊源和承继,而且还以批教科书的面目出现,很奇特,也很期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主题

409

积分

629 小时

在线时间

初中生

独游于天地之间,而不

Rank: 2

积分
409
发表于 2013-11-5 00:13:51 | 显示全部楼层
归经??
呼吸喹诺酮啊
靶向??
分子靶向药物??
赞同楼主
为了理论而理论 不知所论
鼹鼠饮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主题

409

积分

629 小时

在线时间

初中生

独游于天地之间,而不

Rank: 2

积分
409
发表于 2013-11-5 00:15:18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最近大勇猛精进,功力又有突破了啊
鼹鼠饮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6

主题

3390

积分

720 小时

在线时间

荣誉会员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390
 楼主| 发表于 2013-11-5 07:28:4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 槐杏 的帖子

槐杏:《内经》中的穴位治疗病证具有明显的穴证特色,这才是针灸最精髓的地方(到现在也沦落为凑穴治疗)。否定伤寒与内经的关系成为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后,提出穴证对应?是否也要分一下经针和 .. (2013-11-04 09:57) 
谢谢槐杏的解说。初步做一下探讨。第一个须要搞清楚是什么时候方药开始由唐代的处方风格转为后世的处方风格。这一转变是怎么来的,是什么原因导致的,这是我们第一步要搞清楚的。如此大的转变我们都能感觉到,但却不去研究其背景。第二个伤寒和内经的关系。一个是以针为主,一个是以药为主,这也是我们明显可以看到的。正如现在的中西医结合,有谁知道以前二者根本不在一起共治的,但现在有人在搞。伤寒中也有针法,但仲景未把它与方并列齐观,而且针法不在多数。内经中也有方,但是也不在多数。这种区别来自于哪里,这也是我们要搞清楚的。第三,与 黄帝内经 同时列入汉书的还有其他医经著作,不知它们是什么体系。在里面的经方也有许多家,我们也无从知晓。在当时,汉书何以分医经经方房中神仙四种,可见并非后世凭空独创,其他两派已经并入医经经方中了,那么当时分类的依据是什么,至少汉书是有一个标准的。如果把它们归做中医的基石可以,我同样认为 内经 对我们临证的指导作用,但是非要把伤寒说成是继承内经的,如果按上面汉书以并列方式出现,则这种继承性非常可疑。我甚至觉得医经和经方的发展历史当然也包括区别并不是汉时就有的,很可能在更久的夏商周甚至更早就出现了。因为到黄帝内经成书之时,不可能横空出世那样一部著作,同样 伤寒杂病论 也是如此,没有积淀也是不可能的。二者同样久远,这一点我承认。这就产生了第四个问题,那么是什么时候是谁开始要把医经经方的内容往一块捏。我看到脉经中有大段大段割裂 内经 的原文,但是在引用 伤寒杂病论 时,基本上是在后面全部引用的,当然也发生了条文的重排,如按汗吐下分类。在唐代,千金方 里也已经把医经经方的内容混排了。但却没有发生事实上的理论。第五个问题,那么究竟唐之前的中医是以何种理论指导自己的医疗实践的,答案首先是否定后世的辨证论治系统,因为当时没有出现。所以很显然,当时没有把 内经 做为 伤寒杂病论 的源头,从而必须贯彻一个辨证论治体系去指导实践,这一体系是后人造出来的。既然是后人造出来的,我们又为什么要完全相信二者之间的关系。第六,经针和时针的关系,由于所谓辨证论治的体系指导临床,所以后世干脆也把 穴位 当做药物,也要有处方的,比如现在。我否定的依据同样是至少唐之前根本没有这个辨证论治体系,何以去指导当时的针灸实践呢。徐灵胎先生的见解有理有据,君不见,针灸表面看起来很火,实际上又有谁在遵从 内经 的要求呢。
信解行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81

主题

7686

积分

1638 小时

在线时间

博士生

古槐杏林生,束手多少

Rank: 6Rank: 6

积分
7686
发表于 2013-11-5 09:36:40 | 显示全部楼层
既然是后人造出来的,我们又为什么要完全相信二者之间的关系.我们有自己的脑袋。这个脑袋不是仅仅用来相信或不相信某些东西的。信或不信不是我们的最终目的。我们需要自己思考:内经和伤寒究竟有无内在关系,而不是因为别人怎么说,甚至为了达到维护某种理论的目的去信或者不信。如果我没解读错的话,楼主文章正是此意。一个桂枝汤的调和营卫,无论你如何否定,也不能与内经卫气营血学说脱了干系。即使后世没有辨证论治的说法,每个中医本身的诊疗过程就是辨证论治的过程,这个与有没有这个说法,以及这个说法导致了多少误读误解和误指导,没有关系。方证对应也是如此,每个中医本身的诊疗过程就是方证对应的过程,一定是经方独有?同样与有没有这个说法以及这个说法导致了多少误读误解和误指导,没有关系。楼主的下一篇文章就是要撇清内经与伤寒的关系,我没看。但我知道你没这个能力也不可能。不信你就试着看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6

主题

3390

积分

720 小时

在线时间

荣誉会员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390
 楼主| 发表于 2013-11-5 10:45:48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是误解。据我所知,内经的这个概念到清代时已经与原概念不同了。抱着内经,暗地里卖自己的东西,还少吗。另外,我的正确意思是研究内经的去研究内经,研究伤寒杂病论的去研究伤寒杂病论。不要把二者杂糅在一起,你说你理解错了没有。
有些事情,你不做不等于别人不做,你没能力不等于别人没这个能力,你不敢去做不等于别人也不敢去做。学术就是学术,别带着情绪。
信解行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81

主题

7686

积分

1638 小时

在线时间

博士生

古槐杏林生,束手多少

Rank: 6Rank: 6

积分
7686
发表于 2013-11-5 15:10:41 | 显示全部楼层
学术者,学而有术,你们研究去吧。我是说话带着情绪,但说事本身不带情绪。不管怎样解读伤寒或内经,最好有自己的想法,有临床更好。但凡弄点成说或带着观点情绪,在那里观点来观点去,客气一点叫道不同不相为谋,不客气点说其实也就是纸上谈兵的一种,貌似正本清源,实质不堪一击。看看那个帖子下的跟帖,就当明白。日人独树一帜搞方证,割内经,岂得正果焉?人有长,必学之,学而以囚己,学之为何?很期待楼主长篇大论早日出炉:伤寒论渊源独成,与内经毫无关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20

主题

7353

积分

2401 小时

在线时间

荣誉会员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7353
发表于 2013-11-5 21:54:52 | 显示全部楼层
扯在一起,不是难事,周易不是也和伤寒论扯在一起了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捐助本站|小黑屋|手机版|经方医学论坛 ( 苏ICP备05020114号 )|网站地图

GMT+8, 2024-12-22 18:00 , Processed in 0.173256 second(s), 3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4-2024 hhjfs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