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paragraph]
英国中医路在何方
作者:《瞭望东方周刊》记者王亚宏 | 伦敦报道 点击:112
中成药会逐渐被“踢出”英国市场,但对于那些在前两次打击中幸存下来的中医诊所来说,生活仍将继续。它们不得不找出新的方式维持经营。对不少诊所来说,看病、出售中药已不再是主业,针灸、按摩和推拿反而成为它们的主要收入来源
“英国本来是海外对中医认可程度最高的地区之一,别说大城市,就连一些小镇都有中医的医馆。”曾担任过中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商会会长的周小明谈起中医来语气颇为惋惜。
周小明现在担任中国驻英国使馆经商处公使衔参赞,他的主要工作就是推动中英两国的经贸往来,今年上半年,中国对英国贸易继续保持顺差,不过周小明熟悉的中英间贸易大宗货物贸易中,并没有中成药的一席之地。“英国不准进口中成药,这方面几乎没有什么贸易量。”他说,“这对中医在英国的发展很不利。”
中医在英国的发展确实正在经历一个生死劫。本来在过去两年中,英国已经完全禁止进口中成药,不少在英的中医医馆靠之前的库存苦苦支撑。而今年7月英国药品管理局通知英国各中医学会和一些较大的中药店公司,要求上报各自中成药的库存数量。英国药管局表示,计划从明年初起全面禁止中成药在英国的销售。
对英国的中医医馆或者诊所来说,由于中成药零售收入目前普遍约占其收入的近1/3,因此英国药管局的新规定将给英国中医业带来灭顶之灾,大批中医诊所在未来的几个月中不得不面临倒闭的局面。
繁华过后渐萧瑟
中医业曾经是英国华人仅次于餐饮的主要收入来源,英国也是亚洲之外第二大中成药市场。在2004年至2007年高峰时,中药店遍及英伦三岛,达2000多家,超过欧洲其他国家相加的总数。英国议会跨党派中国小组主席查普曼当时曾表示,每5名英国人中就有1人曾经尝试过中医药。
英国是欧洲中医业最发达的国家,英国伦敦的南岸大学设有全球唯一一家中医孔子学院,其他一些大学还设立了中医药专业和课程,有的本土西医甚至开始学习中医知识并参加相关资格考试。
英国还是欧洲各国的中药来源地,英国国内中药销售额则占整个欧洲的一半以上。英国中医师学会主席马伯英教授称,“当时一批中医药连锁公司将诊所按商业模式运作,创造出不少中医百万富翁。”
但往日的繁荣大多已经成了过眼烟云。赫伯医药和Dr China都曾名列英国最大的中医公司之列,两家公司曾各分别拥有百家中药分店。两家一度合并,分店数量达210家之多,成为当时欧洲最大的华人企业。但目前赫伯医药只剩下8家店;Dr China也是惨淡经营,店铺只剩不到20来家。
大型中医企业尚且如此,那些小型的中医诊所由于抵御风险能力较差,更是在过去的5年中大面积倒闭。英国皇家医学会成员、米杜萨斯大学资深讲师程铭钊说,“估计现在全英国的中医诊所只剩下六七百家了。”
程铭钊1987年来到英国,从读书到工作,一直没有离开中医这个领域,也亲身经历了中医在英国兴起衰落的整个过程。
“最初人们将中医看作是公立的国民医疗保健系统的有益补充,而且中医确实在一些方面有独到之处,因此很快就走出唐人街,得到不少英国人的认可。”他说。
不过没有被纳入英国国民医疗保健系统也是中医药的致命伤,这一隐患平时看不出来,但当经济危机来临后,确实成了中医的致命伤。
英国全民免费医疗体制不需要病人花钱看病,金融危机后,英国失业率上升,民众收入普遍减少,紧缩开支成了不少人的选择,因此本来就作为“附加项”的中医成了不少英国人从家庭消费中删去的对象。
同样在英国有着几十年行医经验的马伯英表示,“由于看中医是要病人自己掏腰包的。老百姓收入少了,人们没有钱拿出来看病,这给中医生意带来了很大的损害。中医诊所公司入不敷出,纷纷倒闭。”
“有医无药”困境的出路
如果说2008年的金融危机对于英国中医行业是一场“天灾”,导致患者用脚投票的话,那么2011年的欧盟《传统植物药法》规定的过渡期结束,中医行业并没有拿出切实应对之策,则是一场导致中医不得不面对“有医无药”困境的人祸。
对中医行业造成打击的欧盟《传统植物药法》从2004年4月30日就开始生效,该法要求包括中药在内的传统植物药必须向成员国主管部门申请注册,只有经审批同意后才能在欧盟市场上继续作为药品销售和使用。新指令给出了7年过渡期,让那些之前在欧盟内使用的传统植物药进行注册审批。
按照这个法律,中成药需要在欧盟地区使用15年以上、在中国使用30年以上并提供相关证明,包括安全性证据,方能零售。2011年4月后所有中成药进口必须申请许可,而许可的前提是对中成药中的每一个成分进行检验。
在2011年春过渡期截止前,英国中医界也曾努力找出应对之策,但由于利益纠葛以及获益方并不明确,诸多努力并没有取得实质性的成果。“这项检测的成本很高,中药厂商对此没有兴趣,而中医诊所又没有实力承担。”程铭钊说。因此,直到过渡期结束,也没有中药通过注册。
没有中药通过注册意味着中医会面临无药可用的局面,在《传统植物药法》过渡期结束前,英国康泰中医药集团董事长任广峰就表示,中医业在英国前景渺茫,裁员、关店或不可避免。他当时还说:“中医在英国经历20年的发展,如果此次受挫,今后再度崛起将非常困难”。
任广峰一语成谶。从那之后中医行业在英国每况愈下。由于当时英国药管局曾承诺中医诊所在2001年5月前已购入的中成药可继续销售,因此不少诊所当时大量囤积库存,并从那之后到现在一直靠出售存货来维持生计。而近日英国药管局出台的从明年起完全禁止出售中成药的规定,则堵死了那些“吃老本”的中医诊所最后一条靠卖中成药盈利的道路。
中成药会逐渐被完全“踢出”英国市场,但对于那些在前两次打击中幸存下来的中医诊所来说,生活仍将继续。它们不得不找出新的方式维持经营。对不少诊所来说,看病、出售中药已不再是主业,针灸、按摩和推拿反而成为它们的主要收入来源。
在一些中医诊所也还能看到中药的影子,不过几乎都会是手工生产的产品。程铭钊说,“没有中成药后,诊所只能依靠中草药的药粉自己配药。这不但加大了中医的工作量,抬高了药物成本高,而在质量管理上也很难得到保证,毕竟个人依靠经验配药怎么也比不上工厂的标准化生产。”
推动立法解决“出身问题”
目前英国的一些中医协会和行业团体正大力游说,争取让英国政府放宽禁止出售中成药的时限,但对中医来英国的发展来说,这是治标不治本的方式。在保质期结束前再卖一阵库存药或许能解燃眉之急,但绝非长久之计。中医要想在英国健康发展,还需在法律上解决“身份问题”。
长期以来英国并没有关于中医药的管理法令法规,中药在英国只是按食品类管理,不能写功能主治。而且,在英国,中医从未被纳入立法程序,也就意味着英国政府和主流社会从未对中医真正认可。
从事中医行业多年的英国中医管理委员会主席梅万方教授说,英国政府对中医一直没有明确立法,中医没有统一的行医标准和规范。这造成在英国开设的中医诊所质量参差不齐,中医诊所至今仍属商业注册,不是行医注册,容易申请,因此鱼龙混杂,这给中医也带来了一定的消极影响。
在这种条件下,申请中医立法是这个行业在英国长久发展的保证。但在过去的10多年里,关于中医的立法一直久拖不决。
早在2000年11月英国上议院辅助医学报告向英国政府提议对草药,针灸等辅助医学进行国家立法管理。从那之后,中医在英国立法经历三届政府,两次全民咨询,卫生大臣曾经于2005年宣布:中医与草药、针灸一起进入立法注册,保护中医师头衔。2006年6月,英国卫生部成立了针灸、草药和中医联合立法工作组,下设草药、针灸和中医3个行业工作组。2009 年8月,英国卫生部正式宣布对中医师,草药师和针灸师的立法管理进行第二次公众咨询。不过,之后的中医立法工作并没有进展,甚至出现了倒退,2012年英国政府放弃对中医师头衔保护。
由于缺乏明确的法律规定,中医师不能合法地在英国政府部门注册,这对整个中医行业在英国的发展都造成了严重的后果。“没有把中医纳入立法程序,那中医的前途不能保证了。任何人都可以说我是中医了,对中医的行医安全和规范都有伤害,病人对中医的信心和疗效也没法保障,给中医带来不好的影响。如果有法规保护,中医可以正常地发展。”梅万方称。
目前英国的中医界仍然把希望寄托到了中医立法上。英国中医学会主席沈惠军表示,一旦立法确认,这个行业会更加规范,也提升了主流医学对中医从业人员的认可度。然而,从目前的情况看,这条道路尚需时日,一大批在英国的中医诊所很难坚持到立法完成的那一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