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热搜: 体质 药证 方证
查看: 14133|回复: 13

日本的汉方医学史研究

[复制链接]

884

主题

2万

积分

5996 小时

在线时间

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21561
发表于 2008-10-6 11:44:1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日本的汉方医学史研究

            梁永宣  

 有机会到日本著名的汉方医研究机构——北里东洋医学研究所医史学研究部、以及东京理工大学药学部汉方研究室研修学习,并认识了一些从事中医学习或研究的人们,亲身体会了日本的医学史研究状况。

 医学史研究,包括医学文献和医学思想两方面。医学文献的研究,以东京北里东洋医学研究所医史学研究部的小曾户洋、真柳诚先生(现已调往茨城大学人文学部任教授)为最著名,他们为广大从事汉方、中医研究的人们所熟知,因为他们的名字几乎出现在每一期汉方研究的杂志中。小曾户洋先生研究了中国古代大量的重要医学文献,对其版本沿革、书志及在日本的流传状况详加审定,以“汉方古典文献概说”为题,自1982年起连载于日本《现代东洋医学杂志》;并将唐代之前的研究成果集一身,于1996年2月出版了《中国古典医学与日本》,洋洋达50万字。真柳诚先生除了与小曾户先生合作,整理刊行了《东洋医学善本丛书》、《和刻汉籍医书集成》之外,更是以年均撰写30多篇论文的成果活跃于日本医学文献研究界。上述所介绍的内容,只不过是他们研究成果的一部分。

 关于中国医学思想的研究,以出版的书籍为例,比较著名的有九州国际大学经济学部教授石田秀实的《中国医学思想史》(东京大学出版会,1992年7月25日初版),及原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山田庆儿教授的《中国医学の思想的风土》(潮出版社,1995年3月5日发行)。他们的研究,不仅在日本享有盛誉,而且对世界的中医学、医学史研究均有一定程度的影响。

 除了上述专业研究之外,医学史知识还被选编成漫画丛书,或者汇编为文库本之中的小手册,对医学史知识在读者中的普及,起到了良好的作用。另外,在日本从事汉方治疗的队伍中,还拥有许多民间医学史研究爱好者。


 在日本,活跃在中医或汉方治疗界中的大多数人,是已取得针灸师或药剂师资格的人们。他们平时诊疗工作繁忙,甚至周末、周日也不能休息,往往利用这些时间去参加各种各样的学习活动。针灸师、药剂师们一般均毕业于医学专科学校,对他们来说,在学校所学的知识远不能满足临床诊病的需要;同时,出于对自己所从事专业的热爱,他们特别渴望了解中医这门学科历史渊源。许多人都有这样的想法:如果不懂中医或汉方医学的历史,就不可能进一步提高自身修养,成为一名高明的医生,也不可能受到他人的尊重。

 我遇到的一些针灸师或药剂师,其学习精神是十分令人佩服的。他们按照不同区域和兴趣爱好,组成了许多民间学习研究会,并给自己的研究会冠以富有中医特色的名称,如东京中医学研究会、东洋医药学古典研究会、命门会、内经学术研究会等等。这种民间组织没有任何经济来源,他们每次参加学习都要交纳一定的资金,这些资金用于租借学习场所、支付老师的讲课费、购置少量食品等等。对于刚开业的针灸师或药剂师而言,在病人来源不稳定,又需交纳大量房租水电费的情况下,为了学习别人的知识,一些人不得不白天在自己的诊所工作,晚上挤出时间到别的地方打工,但他们绝不会因为各种原因而耽误学习。各种研究会尽可能聘请在日或短期赴日的中国中医学人士举办讲座,研究中医发展史上的著名学术流派或学术著作;此外,还事先安排好学习计划,邀请日本研究中医学有成就的人士进行交流;或者以某一学术课题为中心,组织大家利用出外旅游的时间互相总结自己的学习体会。因此,所有从事汉方医药的人们,一年到头总是处在忙碌之中。

 日本人细致、琢磨的工作精神闻名世界,这也充分体现在他们对中医基础知识的钻研之中。例如,经常有人这样向从中国来的学习发问,“辩证论治”这一名词最早出于何处?关于“药物归经”的问题,是张元素首先提出的吗?而对于这样的问题,国内的大部分研究者,往往停留于书籍或教材中所载内容的基础上,很少有人发生疑问。我的指导老师——东京理科大学的远藤先生与中村先生,他们并不是专门从事医学史研究工作的,但却极其认真地钻研医史文献资料,曾针对中医基础中的许多问题,撰写出《“痰”的来源》、《“饮”的历史》等关于医史方面的论文。

 医学史的研究离不开文献的利用。日本丰富的藏书及便利的图书利用条件,为广大的医学史爱好者提供了广阔的天地。在日本,作为医学史研究的著名机构,北里东洋医学研究所医史学研究部,专门设有研究东洋医学的书库,除日本本身研究中医学的各种文献之外,还收藏有大量来自中国的平装及线装书籍,按照基础、临床各科进行统一分类。除了图书之外,书库还保存有几百套著名文献、善本书的缩微胶卷,包括日本著名的宫内廷、内阁文库、静嘉堂等地的藏书,以及中国大陆和台湾等地所藏的各种珍贵文献。集体机构的藏书如此,而个人或小型研究会的藏书量之多,更达到了令人吃惊的地步。我所认识的一个民间针灸会,虽然人数很少,但他们藏书近千册,其中价值为100多万日元的《近世汉方医书集成》就是由大家集体凑钱来购买的。在汉方医学的研究者中间,据说有这样的习惯,当提起某个名人的名字时,他的藏书量便是其研究成果的象征。如汉方大家矢数道明先生,备有个人书库,并曾请专人进行整理,可见其藏书丰富。我还去过一位开有药局的药剂师家,二层楼房中,一层前半部为诊疗所,后半部严然如同进入了中国书店的线装书库一般,排列整齐,分类清晰,所需书物,拈手可得。

 日本的书库不仅仅藏书丰富,而且其图书的利用也十分便利。如上述的北里图书室不设专职管理人员,一律开架借阅,所有研究人员只需将自己所借阅的图书登记在册,不限借书数量,也没有时间限制,给所有的研究人员以极大的自主权,同时也充分发挥了所藏图书的作用。如果你想阅读缩微胶卷时,只要一打开书库内设置的缩微胶卷阅读机,马上就能查找所需书籍,若有需要的部分,阅读机还设有选择印刷功能,根据版面大小,立刻印制出清晰的文稿。如此方便的书库,为学者们提供了极其优越的研究条件。如果来到面向社会自由开放的国家图书馆,如位于市中心、交通非常便利的国会图书馆及内阁文库,你不需要为阅读善本书花费一分钱,只要有身份证明,填写好所需的书目外,稍等片刻,就可以阅读到许多珍贵的中国及日本、西文原版图书,而且根据读者的需要,设立有各种服务设施,如拍照、彩色复印等等。

作者单位:100029 北京中医药大学

(收稿:1997-11-10)

http://www.hum.ibaraki.ac.jp/mayanagi/visit.sch/983lunwen.htm





上一篇:日本漢方腹診叢書,続日本漢方腹診叢書
下一篇:(评论)孙曼之-森立之与《伤寒论考注》

215

主题

9651

积分

5505 小时

在线时间

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9651
发表于 2008-10-6 18:38:18 | 显示全部楼层
羡慕啊!想当年我在校时,同图书管理员、复印室人员交了朋友,借书、复印,那叫一个爽!不过,我现在的两个书橱也是满满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84

主题

2万

积分

5996 小时

在线时间

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21561
 楼主| 发表于 2008-10-14 15:37:18 | 显示全部楼层
日本古方派及其代表人物
江户时代(1600-1867)初叶的日本医学界,正是由田代三喜、曲直濑道三所倡导、以我国金元医学为基本内容的后世派医学的全盛时期,然而就在以后的数百年中,一支以《伤寒论》为宗旨的医学流派逐渐壮大,称雄医坛,对后世日本医学的影响十分深远。这支流派,日本叫做“古方派”。
日本古方派排斥《内经》《难经》中脏腑经络、五运六气、引经报使等理论,同时也排斥认为有神仙家思想的  《神农本草经》,唯以《伤寒论》为宗,认为《伤寒论》以“方证相对”的形式记载着完全是由观察与实践得来的经验,能经得起临床的重复;他们抨击后世派医学偏重温补的思想,治病重视祛邪攻毒;他们不注重脉诊而善用腹论。以上几点,构成了古方派的学术特色。
古方派的崛起,被日本者称为是日本医学的“文艺复兴”,它“并不意味着医学的倒退,实质是医学的自然科学化”(山本严;汉方研究,(8):282,1981)。他们重视经验,重视实践,这为接近以实验为主的西方医学提供了便利。所以,古方派中有不少医家进行人体解剖,吸收当时的荷兰医学,分化出“汉兰折衷派”。这样,与我国中医学的分歧就更加明显了。尽管如此,日本古方派的历史与学术见解也值得我们了解,这对于如何保护发扬中医学的特色,是有所借鉴的。
  实际上,在日本古方派形成之际,我国清初的医学家喻嘉言、徐灵胎等已经对宋元明医学作了客观的评价,指出了其中的不足,从而使汉唐医学朴实的学风得到进一步地发扬,促成了清代医学的繁荣。日本古方派顺应历史潮流,对后世派的批评是有一定道理的,然而使人遗憾的是他们竟排斥了中医经典理论,这就使完整的中医学仅剩下的散乱的方药经验,阻碍了日本汉医学的发展,与我国中医学的差距也明显拉大了。当时日本的一些医者也觉察到这个问题,如烟黄山、吉村遍宜、龟井南溟、望月鹿门等曾对吉益东洞的观点提出过质疑,即古方派后期的吉益南涯、中神琴溪亦对前人的学说作了修正。
日本古方派的发展,大约划分为三个时期,公元十七世纪末至十八世纪初,是古方派的草创期,代表人物为名古屋玄医、后藤艮山、并川天民等。十八世纪中叶,是香川修庵、松原一闲斋、奥村良筑、山胁东洋、吉益东洞活跃的兴隆期,其中吉益东洞是该时期最杰出的代表。以后,古方派即进入成熟期,代表人物有山胁东门、和田东郭、吉益南涯、中神琴溪等。本文仅介绍其中主要的几位。
  一、古方派之祖名古屋玄医
  明末清初的我国学术界掀起了一股“经世致用”的思潮,提倡研究古学,从宋明理学的泥坑中自拔而出,医学界也出现了喻嘉言、徐灵胎等刻意复古、挟击宋明医学的医家。日本也是这样。藤原惺窝、林罗山利用德川家康,主张程朱之学。宽永时期,中江藤树信奉王阳明之说,亦不离程朱理学之范围。至宽文初期,伊藤仁斋出,开始驳斥宋儒性理之说,自成一家之言,称为古学,务在阐发经典之古义。这时,医学界也有人倡医学复古之说,这就是被称作古方派之祖的名古屋玄医。
名古屋玄医(1628-1696),字阅甫,一字富润,号丹水子。早年读经书于羽州宗纯,精周易占法。壮年得喻嘉言  《伤寒尚论》,遂刻意复古,笃信仲景,力排李朱医学。他说:“夫溯医之源流,轩岐以来,其流派多端也。汉张仲景创制方,其言至矣,非大贤则不易窥测也。其后隋巢元方以为万病皆生于真阳衰、寒邪伤之当杜寒助卫,故随元方者专用湿热,元刘守真以为水缺火亢万变发,当济肾水制心火,故依河间者一行凉解。本李明之者,立补脾说,贵平和。宗朱彦( ) 者,以治痰主顺气。故用凉解者,非元方;用温热者,非河间;用顺气者,非东垣;用平和者,非丹溪,是以近代方书尽取四氏,而以为我能集大成而时中者也。……盖仲景,本也;四子,末也,故医当了悟其本焉。且仲景之法也不可谓兼四氏矣,又不可谓非兼四氏矣,但别有一段见识,而四氏法亦在其中矣。”
  玄医治病好用附、桂等温热之剂,谓之助卫气。他说:“卫气衰则百病生,故用药必以助卫气为首要。然而人但知脾肾虚、元气弱则病,而不知卫气为百病之母。”临证不问阴阳虚实,惟依证施治,并重视亲自试验,主张依据实际而立论,于此可见古方家的基本精神。
名古屋玄医倡医方复古之说以后,其门人芳村( ) 益、饭田栋隆诸家亦承之,但尚未能全部摆脱金元医学的影响,尔后后藤艮山出,倡一气留滞论,日本医风从此大变。
  二、倡一气留滞说的后藤艮山
  后藤艮山(1659-1733),名达,字有成,俗称左一郎,一号养庵。幼时聪明好学,及长专治经义,有暇则涉猎医书。二十七岁时,艮山慨然曰:我若为儒,难超伊藤仁斋;我若为僧,则难超陷元;能有所作为者,唯医也。欲向名古屋玄医求学而未成,乃发愤自学,以医为业,二十年间声名大盛。凡痼疾众医束手者,必求治于艮山,时常病家盈门,弟子凡二百人,皆传其业。
艮山积二十年临床经验,创一气留滞说,为后世医家所称道。他说:“凡欲学医者,宜先察疱牺始于羲皇,菜谷出于神农,知养精在谷肉,攻疾乃藉药石,然后取法于《素》、《灵》、《八十一难》之正语,舍其空论杂说及文义难通者,涉猎张机、葛洪、巢元方、孙思邈、王焘等诸书,不惑宋后诸家阴阳腑脏分配区区之辨,而能识百病于一气之留滞,则思过半矣”。所谓一气,他说:“气生天地万物,长之,化之,存之,满吾腔子者,是此气中之一气,而内外贯通,是为一元气”。“一身之中,四肢百骸,莫不凭于斯气之运矣,分而言之,日阴阴、水火、气血、荣卫;合而言之,则一元气耳”。“人得斯气而循环,身中不寒、不热、不湿、不燥,生机蓬勃”。可见,艮山所谓的元气,是天地万物的基本物质与动力,从此,艮山认为疾病也是元气的病变。他说:“凡病之生,受风寒则其气滞,伤饮食则气滞,伤七情其气亦滞,皆一气郁滞所致也。元气郁滞则经络腠理闭塞、病根深伏了”。
  后藤艮山的一气留滞说,一扫时医运气分配之说,这个学说又经其子后藤椿庵推广,论理更为明确。他说:“人身之病,不问外感内伤,皆在一气所不充,一气者乃元气也。若人不节谷肉,不慎起居,阴虑暗筹,淫湎过度,是以一气才留滞也,上下左右,表里前后,彼为有余,此为不足,而其见证亦有浅深、久近、轻重、缓急之不同耳。”
  基于一气留滞的病理观,其治法纲要是根据气机留滞的不同部位而祛除病因,而使元气流畅。如治外感,艮山强调明辨三证,一为经证:此乃邪气初入之门,有浅深之别。浅者,为邪气袭击表气,里气将愤激之时,必见恶寒无汗、头疼脊强等候,宜用峻发之剂,即麻黄汤、桂枝汤之类。深者,此邪气未离表,而里气郁蒸,必见恶寒呕吐、耳聋胁痛等候,宜用和解之剂,即青龙汤、柴胡汤之类。二是闭证:此乃元气有余之证,里气郁闭,肠胃燥热,必见怕热烦渴、谵语、发狂、尿赤、屎鞭等候,宜用白虎、承气等以疏通之。三是脱证:此乃元气不足之证,见目昏、面煤、舌卷、囊缩、厥冷、自利等候,宜投理中汤、四逆汤充张元气。
  可以看出,后藤艮山的一气留滞论是很粗糙的,对指导临床尚有较大的距离,但是,这对当时照搬中国金元医学的日本医界来说,则是一个创新,它为纠正滥用温补的偏弊,为古方派的发展起了积极的作用。
艮山治病,强调内伤以饵食温养之,外邪则经药物攻击之。尝谓:“药者,毒物也,为邪伤而备,岂有真元虚脱、肌肤血脉粘悴而以偏性之毒草以为补益哉?而宋以后诸家不知此理,辄云补虚,令虚乏之人服药,而天然大补之品内味饵食却予禁制,则百无一生,岂不哀哉?”
艮山亦以脉验病之轻重生死,其论病脉不过大、小、浮、沉、迟、数六脉。诊脉之外,尚长于按腹、候背、看手足以及嗅诊。
  垦山著述不多,唯《熊胆蕃椒炙说》数篇,传其术,有子椿庵、孙慕庵,门人有香川修德、山胁尚德、市濑穆、山村重高等,皆扩充其说,形成了著名的“后藤流”医学。
  三、欲废阴阳五行的香川修德
  名古屋玄医、后藤艮山是以《素问》《灵枢》《伤寒论》等古典著作为依据,抨击李朱等后世派医学,而出道于后藤门下的香川修德则更进一步,怀疑《灵》《素》,竭力排斥阴阳五行学说,论说多偏激。
香川修德,字太冲,号修庵,年十八时负芨赴京,随后藤艮山习医。艮山器重修德,遂送他至古文家伊藤仁斋处修经义,五年后学业大进,遂又弃儒攻医。他涉猎古今医籍,认为《素问》《灵枢》《难经》中多邪说,《伤寒论》虽为古今医书中之翘楚者,但其说是不免混杂《素问》阴阳之说,宋元以下更坠于空论。他论曰:“生克配当之说,余常厌闻之,几欲发呕也”“王政陵夷,邪说竞起,而后有以五行配四时十干,以五行配五脏六腑,以五行名星纬,以五行论造化生万物,以五行强分天一地二之数,又有五行生克运气胜复之说,此皆假合附会,迷信妄作,害道者莫过于此”。
  他对于后世派以脏腑分证的思想亦予否定,他说:“夫以病配阴阳脏腑也,以予观之,则支离拘泥,特以分配论之,而未知一本之宗者也。大凡疾病之在人也,系于全体,岂止一阴一阳,一脏一腑之所偏受乎哉?表病里感,内患外感,脏腑相通,上下相须,一所不和,周身随而不顺。盖满腔子一个元气,何可相离?唯有浅深久近、轻重缓急不同,故所为不一耳。”
  其论药物,谓:“引经报使和五脏六腑补泻气味用药,张元素倡此。升降浮沉阴阳,始于李杲,此皆为近世医家所尊信奉事。但细究之,俱是空论,无益于治疗。”他主张依据实验亲试而确知药物的功效。
  四、古方派的泰斗吉益东洞
  在日本古方派中声名显赫、地位最高的是吉益东洞,东洞(1702-1773)讳为则,字公言,东洞是其号。年少时究心于武艺兵学,后改入医门,他博览群书,从《素问》、《灵枢》、《病源》、《千金》到后世金元四大家,从四书五经到诸子百家,无不涉猎。1738年,东洞移居京都,得到宫廷侍医山胁东洋的赞赏与推荐,遂句蜚朝野。1762年,他选编《伤寒论》、《金匮要略》之方,名《类聚方》,出版后大受欢迎。1764年,他又精选《伤寒论》方,对其适应证作了简要的说明,书名《方极》,以后又陆续编著了《药徵》、《医事或问》、《古书医言》等书,以及东洞门人集其旧论治验而成的《医断》、《东洞遗稿》、《建殊录》等书。在这些著作中,东洞力 倡仲景古方,反对后世派医学,为古方派提出了较为具体的理论。
东洞著名的“万病一毒”论,是在后藤艮山“一气留滞论”的基础上发展而成的。他说:“万病一毒也”“其毒动,则成病生焉。”其毒之来,东洞认为是“毒乃水谷之浊气所成”。故“饮食留滞则为毒,百病系焉,诸病出焉,在心下为痞,在腹为胀,在胸为冒,在头为痛,在目为翳,在耳为聋,在背为拘急,在腰为痿( ),在胫为强直,在足为脚气,千变万怪,不可名状矣。——邪自外来,其无毒者不入,假如天行疫气,间有不病者,天非私,人亦非不居气中,是无毒也”。他否认《伤寒论》六经为六条经络之说,认为:《伤寒论》六经,非谓病在六经也,假以为纪而已,及其施治,皆从证而不拘焉,如后世谓某证在某经,某经传某经及误下越经传之说,。皆非矣,不可从也。
  东洞治病推崇《伤寒论》,擅用汗吐下三法。他说:“疾医为万病唯一毒,而去其毒,以汗吐下而解去,则诸病疾苦尽治矣(《古医书言》)。而《伤寒论》“是三代疾医,治万病一毒之法也”。他认为,凡病皆毒,治病是以毒攻毒,所谓:“病者,毒也,以草根木皮解其毒,则疾病尽去而已矣”(同上)。因此他认为医术无补一法,反对后世派医家补元气之说。他说:“医之于术也,攻而已,无有补矣。药者一手攻焉者也,攻击疾病矣。《内经》曰:攻病以毒药,此古之法也”。“药者,偏性之毒物耳,是以虽能拔邪气,而不能补精气也”。这与后世派医家长于调补的思想是大相径庭的。东洞的医学几乎排拆了后世派所有的理论,他的万病一毒论是一个带有浓厚古代医学色彩的朴素的疾病观。
东洞在诊断上重视腹诊。他说:“腹者,有生之本,故百病要于此焉,是以诊病必侯其腹,外证次之。”(《医断》)这在日本医学史上也是很突出的。
  五、重视解剖的山胁东洋
  如果说重视方证的吉益东洞是古方派中的现象论者的话,那么,重视解剖的胁东洋便是古方派中的实体论者。山胁东洋(1705-1762),名尚德,通称道作,字玄飞,东洋是其号。二十二岁学医,三十余岁时方知医学有古新之别,遂舍唐以后新方,随古方家后藤艮山专修《伤寒论》古方。青年时代的东洋,就对中国的五脏六腑论持有怀疑,1754年,五十岁的东洋在京都西郊的刑场上解剖了一位犯人的尸体,著成《脏志》一书,于1759年出版,是日本最早的人体解剖观察记录。东洋与东洞虽皆属古方派,但东洋不仅仅局限于现象,而试图从实体的变化中解释各种病象,这可以说是古方派的一个发展。以后,山胁东洋的门人在进行解剖研究的同时,又翻译了西洋医学的解剖学著作。正确的解剖学知识促使了外科学的发展。后世华冈青洲、本间卷轩、杉田玄白等医家都擅长外科,世称“汉兰折衷派”。
  六、倡气血水论的吉益南涯
  吉益南涯(1750-1813)讳猷,字修夫,号谦斋,为东洞之长子。幼承庭训,研习疾医之道,其学日进。二十八岁时著《方机》,示仲景方活用之法。三十岁移居大阪,以大阪位于京都之南,其所居之处又有水涯,故号南涯。南涯以东洞万病一毒说茫然而无形状可据,乃谓气血水三物,毒乘之而为证,并以此解释《伤寒论》,著成《伤寒论精义》;其后,又著《医范》,详气血水辨,承万病一毒之旨。至著成《气血水药征》,以气血水说论仲景药方,其说趋于成熟。
  南涯认为,万病虽由毒而起,然而毒无形,必据气血水三物,其症乃见。所谓“气血水三物,毒乘之而成证”。“万物皆一毒,药亦皆毒也,以毒攻毒,是医之要道。人之身如阴阳和平如春,此为常体,若所偏胜,此其病患,病必害性,是以谓之毒。毒无形,必乘有形,其症乃见,乘气也,气变焉;乘血也,血变焉;乘水焉,水变焉。气血及水,是为三物,三物之精,循环则为养,停滞则为病,失其常度,则或急或逆,或虚或实,诸患萌起,各异其状。”南涯又谓:“夫气与水血,虽养身体之物,偏则为害,谓之毒,毒也者,伤害物之谓也,其所毒之物三,而至毒于我则一也,是以谓之一毒,一毒之谓,示治病一于攻,而无补益也。”因此,气血水说与一毒论并无矛盾,论病论方,皆据气血水辨证,辨其主客,详其所在,以知其四态。所谓主客,是指证的主客,主为先见,客为后见。所谓所在,是指病位有表里内外。所 谓四态,是指病态有急、逆、虚、实,循行有急逆,精气有虚实。
  南涯与东洞也有分歧之外,东洞以证为凭,但南涯认为“有证异而病同,有病异而证同,惟以见证不足为凭”,故主张学习理论。东洞教授门徒每以《药征》为始,《方极》《类聚方》为终,不与杂说。《伤寒论》可读可不读,南涯则认为:“医学有方有法,缺一不可。方为药之方,法乃治之法,方义虽审而病症不明,病亦不治。在病有定证,在证有定义,以法论之,知其所在,别其主客,然后可以处方。而存其法者唯《伤寒论》一书,除此别无他书也”。把《伤寒论》作为治疗万病的规范,教授门徒先读《伤寒论》,其后读《方极》《药徵》等书。
  从上所述可见,南涯的气血水说对东洞的万病一毒论作了修饰,使之更为完整。南涯的门人贺屋慕安、中川修亭、岩田广彦、武贞夫、和田元庵、横田元正、华冈青洲、难波抱节等追随师说,气血水说遂大行于世。
   七、博采众长的中神琴溪
  中神琴溪是江户时代后叶古方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他融合吉益东洞与吉益南涯两家之说,倡攻补不异说,辨方证相对之非,提倡识病因,治病分别对证、对因、对标、对本等。至此,古方派从偏激趋向缓和。
中神琴溪(1743-1833),名孚,通称右内,琴溪是其号。家世业农。三十余岁时发愤学医,偶得《古方便览》一册,甚奇之,精读而知大意。琴溪虽未投师,但深服吉益东洞,常取《方极》研读。四十九岁时移居京都,倡导古方,其术大行。门人颇多,一时及三千余人,著有《生生堂医谈》、《生生堂伤寒约言》、《生生室养生论》、《生生堂治验》、《生生堂杂记》,均系门人整理而成。
中神琴溪作为古方家,也猛烈抨击后世派医学,他说:“后世方专学东垣、丹溪以阴阳五行之理立论,畏瞑眩而好温补,就如造墓而以手切石,剧病而投平和剂,服而无效,皮肤之疾而入骨髓,即扁仓亦不能救”,又谓:“衰元气者,病也,去病而复元气者,药也,无补元气之理。吐症用吐药即是补,应下之病用下剂即是补”。同时,也批评古方家攻击过度之弊。他说:“夫吾日本上古之医道不传,不知其故。中古虽传汉土之医道,但多为东垣、丹溪之术,以五行配当相克之理以疗病,云甘温养脾胃则疾自去,虽沉疴痼疾,投补中益气辈,大黄畏之如虎。后藤、香川、山胁等豪述勃然愤起,倡导古医道,但终因后世家之风盛而犹未醒世。吉益东洞继起,著《方极》、《类聚方》,承《伤寒论》之法,摒弃其外医书,其教简易,从学者众,医风为之一变,但东洞门人不知东洞本意乃纠弊之言,却奉为金科玉律,胶柱刻舟,阳为祖述仲景,阴实违背仲景,以至东洞为医道弊风之第一,可不悲哉?”
 琴溪十分推崇《伤寒论》,对此有较深刻的见解。他认为《伤寒论》不仅仅是治法之书,更是仲景救误之作。三阴三阳是病的符号,太阳病位于肩背以上,故以头项强痛、项背强硬 为目标;少阳病位于肩至心下,故以胸胁苦满、心烦、喜呕、心下痞等为目标;阳明病位于腹,故以胃家实、腹满等为目标。三阴病位于腹,以手足寒冷的轻重而名。太阴病手足自温,少阴病手足逆冷,厥阴病手足厥冷。三阴病俱位于腹,故无合病并病之名。并认为运用仲景方应加减。
  琴溪治病却不拘《伤寒论》,他认为时医仅会用发汗、和解、下剂,而不知用吐剂、火法、刺法、灌水等术,故病不能愈。他经常用《伤寒论》瓜蒂散、《儒门事亲》三圣散治邪在胸膈之病,用灌水法治疗精神病及痘疮,用轻粉治疗梅毒;以及用温针、烧针、薰法、灸法等。由于琴溪完全靠自学成才的,故少偏见,其治疗方法亦多经亲身实践,他的学说及经验皆为后人所推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84

主题

2万

积分

5996 小时

在线时间

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21561
 楼主| 发表于 2008-10-14 17:51:03 | 显示全部楼层
皇汉医学丛书

  《皇汉医学丛书》是一套日本中医药学者的著作丛书,于1936年由香港陈存仁先生编撰刊行,共72种,分为13类。计总类8种,包括《内》、《难》等医经注释及考证、传略、目录等著作;内科学19种,主要为《伤寒》、《金匮》、《温病》等典籍文献的研究注解;外科学1种;女科学3种;儿科学3种;眼科学1种;花柳科学(性传播疾病)1种;针灸学4种;治疗学1种;诊断学1种;方剂学10种,包括名方、验方、家藏方、方剂词典、古方分量考等内容;医案医话类11种;药物学7种;论文集1种。

  从公元6世纪起,在这漫长的医学发展中,中国医学随着文化输出传至日本,日本的医学家们对中国医学倾注了极大的热情。到明治维新时期,长达一千二百多年,日本医学在系统学习和吸收中医学体系与方法中,不惜花极大的精力去研究揣摩,使其学术水平达到很高境界(明治初年皇汉医道曾一时复活。和算是民间的东西,但医学和天文历道都是维持天皇执政时代以来的传统,即使在江户时代,医学也深入到朝廷的权威当中。到明治维新为止,多纪家的医学馆一直在幕府的庇护下夸耀其权威。)。无论是在理论方面,还是在临床应用方面,都展现出了极为深厚的功底和高深的造诣,使得中国医学在日本获得了极大的成就。并在医学思想与方法上直追中国历代医家,保持了与中国医学的一致性。体现在文献方面,《皇汉医学丛书》所收集的著作应当具有很大的代表性。

  《皇汉医学丛书》是日本古方派的代表性著作。在这72种书中,很多著作是学术界耳熟能详的,即便在我国中医学术界,它们也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如丹波元简、丹波元坚的《素问识》、《素问绍识》,对《黄帝内经素问》的注释与考证很有独到之处,为医经学家们所青睐;丹波元胤的《医籍考》至今仍是中医文献的主要参考工具书之一;他们父子的《伤寒论辑义》、《伤寒论述义》、《金匮玉函要略辑义》、《金匮玉函要略述义》、《伤寒广要》,山田宗俊的《伤寒论集成》等,在仲景学说研究中,一直是重要的参考文献,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吉益为则等的《药征》、《药征续编》论述了中药的临床应用体会,既反映了日本医学家们对中药的深入钻研,也对中国本草学的发展做出了贡献;长尾藻城等的《先哲医话集》、《藤氏医谈》、《医断》、《医余》、《丛桂偶记》等医论医话类著作,又从另一个方面反映了日本医家对中国医学的深入理解。在其他很多医学领域中,如温病、产科、儿科、针灸、方剂、医案等,都拥有很多较高学术造诣的专著。然而,由于这一套丛书卷帙浩繁,成套刊行至为不易,除1936年由上海世界书局初刊后,直至1993年才再经上海中医药大学出版社重刊。因而,全套丛书市面很少,读者要一睹丛书全貌极为艰难。虽然其中一部分著作曾经单本刊行,并为学术界所推重,但对于了解和认识日本在漫长历史时期古方派的发展,及其学术风格和特点,显然还不足以窥及全豹。

  对于一衣带水的邻邦,历史上我国医学在那里生根发芽,形成了一个重要的海外学术支派,并且一直影响着现代日本的汉方医学,而我们究竟对那里的学术成就知道多少,又何从了解?漫长历史时期的学术发展,对我国中医学术产生过什么样的促进作用,至今还有那些学术成就值得我们借鉴?虽然中国医学在日本的发展已经改名为汉方医学,但其医学体系和内核仍然和我国中医学保持高度一致,其学术成就和临证经验也与中医学毫无二致。在我们需要继承和发掘前辈们的学术经验时,日本的前贤同样是我们应该认真学习的榜样,何况他们确实在中医学术上有着踏踏实实的学问,他们的很多著作也曾经获得过我国中医学界的很高评价。《皇汉医学》丛书不仅给我们提供一条了解日本主流医学的途径,也能为我们学好中医、运用好中医的理法方药提供一批海外中医的重要参考文献。

  以下引鲁迅先生《三闲集》文:

  “皇汉医学”,日本应用中医原理来治病的医学。一九二七年国民党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在南京建立反动政权,自称“革命成功”。之后,“国术”“国技”“国花”“国医”闹得乌烟瘴气之时,日本人汤本求真做的《皇汉医学》(汤本求真(1867—1941)日本医生,汉医学家,著有《皇汉医学》和《日医应用汉方释义》等。《皇汉医学》以中医理论为基础,阐述中医治疗的效用。前部以注解我国东汉张机的医学著作为主,后部分述中医方剂的主治症候。有周子叙的中译本,一九三○年九月上海中华书局出版。)译本也将乘时出版了。广告(这是中华书局的“《皇汉医学》出版预告”,载一九二九年七月十七日上海《新闻报》。 )上这样说——“日医汤本求真氏于明治三十四年卒业金泽医学专门学校后,应世多年觉中西医术各有所长短,非比较同异,舍短取长不可爱。发愤学汉医历十八年之久,汇集吾国历来诸家医书及彼邦人士研究汉医药心得之作著《皇汉医学》一书,引用书目多至一百余种,旁求博考洵大观也……。”

  《皇汉医学丛书》七十三种二百七十九卷、附五种五卷 民国·陈存仁编辑。上海中医学院出版社1993.12一版,据1936年世界书局铅印本校勘翻印,全套十四册。

  第一册

  素问识八卷、首一卷 日本 丹波元简 撰

  素问绍识四卷 日本 丹波元坚 撰

  第二册

  难经疏证二卷 日本 丹波元胤 撰

  医事启源一卷 日本 今村亮 撰

  医家千字文一卷 日本 惟宗时俊 撰

  证治摘要二卷 日本 中川成章 编

  皇汉名医传三卷 日本 浅田惟常 撰

  附 杏林杂话一卷 日本 浅田惟常 撰

  第三册

  中国医籍考八十卷(卷一至卷四十) 日本 丹波元胤 编

  第四册

  中国医籍考八十卷(卷四十一至卷八十) 日本 丹波元胤 编

  附 皇汉医学书目一览一卷 民国 裘吉生 辑

  第五册

  中国内科医鉴二卷 日本 大冢敬节 撰、汤本求真 阅

  伤寒之研究五卷 日本 中西惟忠 撰

  伤寒论纲要一卷 日本 橘春晖 撰

  伤寒广要(又名伤寒论广要)十二卷 日本 丹波元坚 撰

  第六册

  伤寒论辑义七卷 日本 丹波元简 撰

  伤寒论述义五卷 日本 丹波元坚 撰

  附 伤寒论述义补遗一卷 日本 丹波元坚 撰

  伤寒论集成十卷 日本 山田宗俊 撰

  第七册

  伤寒用药研究二卷 日本 川越正淑 撰

  伤寒脉证式八卷 日本 川越正淑 撰

  金匮玉函要略述义(又名金匮要略述义、金匮述义)三卷 日本 丹波元坚 撰

  金匮玉函要略辑义(又名金匮要略辑义)六卷 日本 丹波元简 撰

  长沙证汇一卷 日本 田中荣信 编

  第八册

  伤风约言一卷 日本 后藤省 撰

  温病之研究二卷 日本 源元凯 撰

  温疫论私评二卷 明 吴又可 撰、日本 秋吉质 评

  泻疫新论二卷 日本 高岛久贯 撰、高岛久也 增补

  脚气钩要二卷 日本 今村亮 撰

  脚气概论一卷 日本 浅田惟常 撰、冈田昌春 等编

  疝气证治论一卷 日本 大桥尚因 撰

  中国接骨图说一卷 日本 二宫献 撰

  第九册

  产科发蒙六卷、首一卷 日本 片仓元周 撰

  产论四卷 日本 贺川玄悦 撰

  产论翼一卷 日本 贺川玄迪 撰

  中国儿科医鉴一卷 日本 大冢敬节 撰

  幼科证治大全一卷 日本 下津寺泉 撰

  痘科辨要十卷 日本 池田独美 撰

  第十册

  眼科锦囊四卷 日本 本庄俊笃 撰

  眼科锦囊续集二卷 日本 本庄俊笃 撰

  霉疠新书二卷 日本 片仓元周 撰

  经穴纂要五卷 元 滑寿 撰、日本 小阪营升 编

  针学通论一卷 日本 佐藤利信 编

  针灸学纲要一卷 日本 管周桂 撰

  选针三要集二卷 日本 丹波元坚 撰

  药治通义十二卷 日本 丹波元坚 撰

  脉学辑要三卷 日本 丹波元简 撰

  第十一册

  方剂辞典(又名方苑)一卷 日本 水走嘉言 撰

  奇正方一卷 日本 贺古寿 撰

  丹方之研究一卷 日本 冈西为人 撰

  第十二册

  类聚方一卷 日本 吉益为则 撰

  方机一卷 日本 吉益为则 口授、乾省守业 记

  救急选方二卷 日本 丹波元简 编

  名家方选二卷 日本 山田元伦 撰

  家塾方与方极一卷 日本 吉益为则 撰

  医略抄(又名医抄)一卷 日本 丹波雅忠 撰

  古方分量考一卷 日本 平井氏 编

  第十三册

  医余三卷 日本 尾台逸 撰

  医賸三卷 日本 丹波元简 撰

  先哲医话集一卷 日本 长尾藻城 编

  青囊琐探二卷 日本 片仓元周 撰

  藤氏医谈二卷 日本 近藤明 撰

  医断一卷 日本 鹤冲元逸 撰

  附 斥医断一卷 日本 鹤冲元逸 撰

  北山医案三卷、附录一卷 日本 北山友松 撰、北山道修 编

  生生堂治验二卷 日本 中神琴溪 撰、小野逊 编

  建殊录一卷 日本 吉益为则 撰、岩恭敬 辑录

  丛桂偶记二卷 日本 原昌克 撰

  古书医言四卷 日本 吉益为则 撰

  第十四册

  药徴三卷 日本 吉益为则 撰

  药徴续编一卷 日本 邨井杶 撰

  汉药研究纲要(原名汉药の知识)一卷 日本 久保田晴光 撰

  中国药物学大纲(又名袖珍本草隽)一卷 日本 伊豫平住 撰

  鹿茸之研究一卷 日本 峰下铁雄 撰

  犀黄之研究一卷 日本 杉本重利 撰

  中国药一百种之化学实验一卷 日本 中尾万三 撰

  汉药良劣鉴别法一卷 日本 一色直太郎 撰

  中国医药论文集三十四篇一卷 日本 富士川游 等撰
转自http://baike.baidu.com/view/1115153.html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3

主题

0

积分

42 小时

在线时间

荣誉会员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0
发表于 2008-11-17 21:19:56 | 显示全部楼层
2楼不正是出自黄老师编著的《中医临床传统流派》吗?一模一样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20

主题

7353

积分

2401 小时

在线时间

荣誉会员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7353
发表于 2008-11-21 16:17:24 | 显示全部楼层
《皇汉医学丛书》七十三种二百七十九卷、附五种五卷 民国·陈存仁编辑。上海中医学院出版社1993.12一版,据1936年世界书局铅印本校勘翻印,全套十四册。

      以上图片为1936年版《皇汉医学丛书》实拍。出版数量2500套,书局没有再版。直至93年上海中医学院再版数量不详。上世纪50年代有单行本发行,下面图片做简要介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20

主题

7353

积分

2401 小时

在线时间

荣誉会员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7353
发表于 2008-11-21 16:28:26 | 显示全部楼层
《医籍考》发行量5000册,没有再版。小丛书再版一次,发行量两次每种在7000-----21000册之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20

主题

7353

积分

2401 小时

在线时间

荣誉会员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7353
发表于 2008-11-21 16:30:01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20

主题

7353

积分

2401 小时

在线时间

荣誉会员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7353
发表于 2008-11-21 16:36:53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上是上世纪50年代出版的《皇汉医学》汤本求真著,30年代出版的简易本(三册)借出,泥牛入海回不来了,
  通过李小荣先生介绍加上图片可知《皇汉医学丛书》与《皇汉医学》是两种不同的书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20

主题

7353

积分

2401 小时

在线时间

荣誉会员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7353
发表于 2008-11-21 16:45:52 | 显示全部楼层
《皇汉医学》今年有了横排本,精装大本,全国各书店有售,价格50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20

主题

7353

积分

2401 小时

在线时间

荣誉会员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7353
发表于 2008-11-21 20:29:22 | 显示全部楼层
《皇汉医学丛书》70多部医籍可读者不足一半,若去通读不值,一些玄之又玄的怪声也掺入其中,前辈黄煌老师从中选取部分重新编辑出版,其精华一目了然,为我们提供了读书捷径,如《中医内科医鉴》等。有了这些精选本再加入黄煌老师的著述读懂了,就是一名好的经方医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6

积分

10 小时

在线时间

小学生

Rank: 1

积分
6
发表于 2008-11-22 15:59:06 | 显示全部楼层
大开眼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0

积分

0 小时

在线时间

游客

积分
0
QQ
发表于 2008-12-15 16:46:10 | 显示全部楼层
有了这些精选本再加入黄煌老师的著述读懂了,就是一名好的经方医生。大谬:以黄老师一人之书,何以成大医。个人崇拜和玄学都是中医的两大杀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20

主题

7353

积分

2401 小时

在线时间

荣誉会员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7353
发表于 2008-12-15 20:43:46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17楼岐黄乡人于2008-12-15 16:46发表的  :
有了这些精选本再加入黄煌老师的著述读懂了,就是一名好的经方医生。大谬:以黄老师一人之书,何以成大医。个人崇拜和玄学都是中医的两大杀手

请看清楚再做评论,不知从何得出结论“以黄煌一人之书何以成大医”。我不想跟您抬杠,只是建议看清楚再说,所指这些精选本中就有仲景籍。但决无玄学,一杀手不存在,假如您看了我的大部文章个人崇拜无源之水,第二杀手也不存在.提请注意的是我只是在说是一名好的经方医生.即使跟黄煌一人学习也能成为一好医生.这与个人崇拜不搭架.用现在炒的火热的话说,不有人大声疾呼师傅带徒弟最能挽救中医,学院学生只会给老鼠看病,那么呼号师傅(大师)带徒的追随是不是也崇信个人崇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捐助本站|小黑屋|手机版|经方医学论坛 ( 苏ICP备05020114号 )|网站地图

GMT+8, 2024-11-19 01:42 , Processed in 0.082644 second(s), 3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4-2024 hhjfs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