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我自己大学学习的是信息管理专业,后从事人力资源工作,现从事行政工作,时间比较充裕,从亲人治病历程有感而开始自学中医(将来会在经方故事中讲述自己的学医故事和经历)。援袭从读书开始的教科书编排理论-基础知识-运用实践的学习模式,想着先学理论,开始着手搜集中医方面的电子书籍,其中中医基础理就有好几本,无从下手,么就看看有没有相关的学习视频,搜索到了网络流行的中医四大基础视频(李德新:中医基础理论 朱文锋:中医诊断学 张廷模:临床中药学 邓中甲:方剂学),于是下载下来,还找到了视频配套使用的教材及文字讲稿,先看原书,后看文字讲稿,再看讲座,结合视频做笔记。
开始觉得理论性的东西太多,慢慢觉知这些课程是为网络远程教学而录制的,转念一想,学习完考个中医资格证也行啊,在这个资格证流行的时代,且有一些凭资格证就能不上岗不操作就能拿钱的情况,寻思既能学到技能,将来可能还有升值的空间,付出点报名费和时间来学习也是好的,查阅报名条件后一度丧气觉得不公平,既然是以通过考试取得资格,何需限制专业!!就连有曾经一度火爆全国的网络远程教学毕业的也不能报名,至于什么学术继承人等不切实际的道路也行行不通的,就算是学习了,看来想要行医是无望了,起码知道无证行医是违法行为。妻子也建议学点有用的,能帮助改善生计的东西,空闲时间多可以去摆个地摊!!寻思毕竟还在职,虽然工资收入不多,摆地摊也不太现实。
再看看周围亲人朋友的治病和身体情况,少数是大病在身,大多有小病,各自身上均有这样那样的问题,没有一个敢说自己是健康的!!小毛病经各方治疗效果也不显,说起看病就医就是一肚子的气和抱怨愤慨,看来指靠身边的医院和医生是不靠谱的事情!!萌发了求人不如自知自会自能的念头,不能行医,减少就医误区,少花冤枉钱,少受医生漠视却也应该不是难事。于是跟妻子说明,她也认同,取得了理解。转念一想,既然是自己有兴趣,既然开了头,想着既然是面向全国的网络教学,而且是中医药基础课程示范教学项目,水平应该很高,于是坚持继续学习笔记,四门课程下来满满记了两本,外加辅助图表的截图打印粘贴纸片不计其数,还不间断复习查阅笔记内容,花费将近半年的时间。
开始学中医基础有些感到玄乎和困难,摸不着看不到的气,转化复杂的阴阳两分,生克制化更加纷杂的五行,区别于西医解剖的脏象学说,感觉不到而又循行复杂的经络,观看复习后仍然只是个概念,感觉离自己还是太远太远!!
学完中医诊断,自己学着诊断自己,也诊断不出个阴阳虚实,痰湿热均有,兼见气虚阴虚症状,到底是以什么为主要矛盾,什么更多一些,着实搞不清,辨不出,想着还是学习不到家,先把自己放一放,继续学《临床中药学》。
21类三百多味药,记住了大部分药物的主要功效分类,几乎没有涉及能单味治病的,对于配伍更是云里雾里,记住的也少之甚少,寻思用于治疗还是方剂,继续学习《方剂学》。
首先接触的是号称伤寒正局基础方典型结构的麻黄汤,君臣佐使对应四味,却在生活中没有听到过见到过使用麻黄汤治疗感冒的,成药中也很少见含有麻黄的,还有几首变化方剂,也没有细微区别出来,记住反复强调的风寒外感表实证;第二首桂枝汤,号称仲景群芳之冠的桂枝汤,治疗的是风寒外感表虚证,有调和营卫、调和阴阳之功,有些不解,既为治疗外感表虚证又是怎么调节阴阳的呢?记得中基说过疾病根本为阴阳失衡,那使用的范围应该很广才对啊,身边药店仍不见有桂枝汤这样的药,何况仅仅五味,包括调味的生姜和大枣就能调和阴阳??当时确实有过这样的疑惑。在接下来的九味羌活汤好像在药店见过有类似配方的感冒药,但均没有说是用于何种感冒,只有症状,大部分是表虚表实都有的症状。……后面印象深一点的就是藿香正气散,因为自己常用此药,用于腹部受凉后的腹泻腹胀倒是一袋见效。总体下来的感觉是:出自《伤寒论》《金匮要略》的方剂较多,且大多为基础方、代表方、常用方,但是身边却不常见;方剂用法特点功效分析的很多,但不很清楚究竟能用来治什么样的病,终究还是不知道怎么用,想对证给自己开个方着实不知道如何选方用药。
寻思《方剂学》中涉及所有类别的方,那就专攻一科为好,于是开始学《中医内科》,参阅王永炎、鲁兆麟主编的《中医内科学》和张亚密、方瑜主编的《中医内科学笔记图解》,前书倒是资料齐备,各种病证的分类解析详细,使用的方剂亦觉对证,所列治法涉及验方、成药、针灸;后书的示意图也好理解,可是学到第二章胸痹以后就实在学不下去了,感到非常的吃力,虽然看了两遍的方剂学视频,里面的诸多方剂都是新的,开始每遇新方剂就搜索,在笔记中完整记录配方及用量,开始凭着激情勉强坚持,渐感吃力和迷茫,病是身边很常见,离自己是这样的近,倒是感觉又是那么的远,不可触及,也不敢遣方用药,这样学下去,何时才能有所悟能给自己及亲人看看简单的病呢??于是停止了《中医内科》的学习,陷入彷徨之中,是要继续还是放弃,一个月的时间,几乎没有再翻开笔记本,只是收集一些中医方面的书籍,心情开始有些烦躁,感到无聊,有时就只能通过网络游戏来消耗时间。
一度自己觉得这样的学习是在浪费时间,没有效果。大学上课的时候也没有拿出这样的认真劲头,仔细听讲,认真做笔记,不断复习,最后却是收效甚微,自感学有所限,学而不能用,难怪医学专业本科都是学五年以上??自学就没有办法??自己的学习能力就这么差???郁闷归郁闷,生活和学习还得继续。寻思之所以出现这样的困惑还是自己的基础不够扎实,加上没有指导,没有临床实践的机会和条件,应该是学习思路出了问题,加强基础,寻找临床实践,可以从自己身上着手嘛,小毛病还是会偶尔出现的。气、阴阳、五行、藏象、经络、八纲辨证结合脏腑辨证,三焦、六经辨证,对我来说都相距甚远,那就从能认识、看得见、摸得着、常见的药物知识开始学习积累,再复习《临床中药学》的意思已经不大了。于是定下思路:从基本的药物配伍开始,掌握了配伍,再来重学方剂,从自己身上及身边的人寻找临证机会,再系统的深入各科的学习,探索自己研究的重点科属方向。
于是浏览了几本关于中药配伍的书,无意中发现了黄煌教授的《药证与经方—常用中药与经典配方的应用经验解说》一书,首先是书名吸引的我,是药证、经方、常用中药、经典配伍、应用经验,还有解说,正是自己欠缺并需要的,于是开始浏览内容,前言中关于“药证”的解说就吸引了我,于是试着开始阅读正文,先是简单的药物介绍,然后是明确的主治范围,接下来是现代的实际应用,后面列举经典方剂。
大体浏览完第一章,总的感觉是不难懂,易理解,有点现代气息!!于是,翻开近一个月没有再打开的学习笔记本,认真阅读,认真笔记,重新找了学习的冲动和感觉,开始埋头阅读,认真比较,把自己不太明白和觉得实用重点的内容认真详细的做了笔记。书中所述方剂大部分在《方剂学》中都学习过,虽然观看了两遍视频,还是没有太深的印象了,治疗证候更是模糊了,至于每味药的用量及配比更是少有清楚的。而书中的方剂有对我来说有了治疗方向,熟悉了方剂在现代病谱中的应用经验和使用机会,有了配比组成和推荐剂量,不是死的剂量,而是给出了范围,更重要的是经过了实际的运用并有经验解说,最后还有丰富的参考资料。
一个星期的时间学习完,并做了详细笔记,A4笔记本,密密麻麻足有23页,觉得不过瘾,找到了《张仲景50味药证》,拆了另外一本小的活页笔记本,《药证与经方》中23味单独笔记并粘贴到A4笔记本中。通过这两部书的阅读和笔记,对列举50药有了基本的认识,尤其是重复的23味印象深刻,接触到新颖的“桂枝体质”、“桂枝舌”,“桂枝汤证”知识,并有所体悟,开始关注研究自己的体质倾向。印象特别深刻还有序言中对于药证的及方证相应的论述,看了实在觉得精彩,对药证充满了激情,满满摘抄了一页A4。
用激情读完以上两部书后,搜寻到了教授新出版的《中医十大类方·第3版》,并开始阅读做笔记,对药证、体质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对人-证-方关系和体系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找到了一条以药证为中心,以体质为基础,以类方分析对比为要点的方剂学习运用之路,觉得中医学习也不再是件累人伤神的事情,再次激发了学习的热情。于是,黄煌教授主编的《经方沙龙》遍进入了视线,看到其中最多的是真诚的沟通和无私的经验分享,还有思路新颖、视野开阔的各方讨论,更是实实在在的案例交流分析,觉得找到了另外一扇学习中医的门,这扇门户就是现在每天必看必回帖的本论坛,一改以前没有的泡论坛发帖回帖的习惯,并以此为乐。
接下来,我将继续研习黄煌教授的其他著作,走自学自治自己调理的经方之路,同时关注论坛的动态,积极参与讨论,将自己身上和身边的人实践经历拿出来与大家分享交流!
这就是我自己到现在的自学中医之路,走了一段弯路,幸好拜读黄煌教授的著作,开始接触了解并运用经方,感谢黄煌教授,感谢经方论坛,感谢论坛中各位的无私分享和建议!!
将以上自己的中医学习之路写下来帖在这里,花去半天的时间,最终的目的是:
1、让想自学中医的朋友看到后有所借鉴,愿你们少走弯路,并推荐你们直接从经方入门,也许你会有一条比我更短更快捷的中医学习之路,同时建议你加入到论坛的交流讨论中来;
2、正在彷徨中的自学中医者,愿你们看到后不再彷徨,直接走进经方之门,你会发现门后定有一扇窗为你打开,你也将从中看到另外一番风景,离自己很近,不再虚无缥缈!!
曾经彷徨的一个中医自学者记于自开自服经方的过程中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上一篇:孩子们眼中的中医世界下一篇:【秋季养生】五行蔬菜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