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热搜: 体质 药证 方证
查看: 3902|回复: 4

《伤寒论》扶正培本思想探讨--刘绍武

[复制链接]

177

主题

4845

积分

2252 小时

在线时间

硕士生

Rank: 5Rank: 5

积分
4845
发表于 2013-6-25 21:31:5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出自《医圣学说研究:献给张仲景国际学术研讨会》。
医圣学说1.jpg
医圣学说2.jpg

评分

参与人数 1经方币 +10 收起 理由
zhiban + 10 感谢楼主收集!

查看全部评分





上一篇:Re:临证思考21:解读破格救心汤
下一篇:Re:临证思考22:坎卦解

34

主题

978

积分

522 小时

在线时间

高中生

Rank: 3Rank: 3

积分
978
发表于 2013-6-25 22:53:05 | 显示全部楼层
                               《伤寒论》扶正培本思想探讨
  《伤寒论》主论风寒,包括了现代医学的传染性疾病和感染性疾病。此书的扶正培本思想充盈于字里行间。据现代中药药理研究发现,扶正培本药物对非特异性免疫功能及特异性免疫功能或体液免疫功能均有增强作用。由此可知《伤寒论》扶正培本思想的临床意义。笔者对《伤寒论》扶正培本思想作一探讨,切望同道指正。
                              一、扶正培本的两大原则
           1.调和阴阳,尤重扶阳
           调和阴阳为治病的总原则。《伤寒论》第12条(原文次序据明•赵开美刻本,下同)论中风证,首列桂枝汤,其用意正如刘渡舟老师说:“张仲景先抛出桂枝汤并非偶然之举,而是用以说明治病的原则在于调和阴阳。”
桂枝汤之治疗太阳中风,主要在调和阴阳营卫,达到扶正以祛邪。至于无外邪的阴阳营卫失和,亦皆属桂枝汤的适应证(53、54条)。对于有明显阴阳亏损的病证,则非桂枝汤所能胜任,须视阴阳双方虚损之所在而予以针对性的治疗,如阳虚者扶阳,阴虚者滋阴,阴阳两虚者阴阳双补。总的原则仍在于调和阴阳。
仲景在调和阴阳总原则下,尤重扶阳。值得得出者,即使对阴阳俱虚的病证,也多先扶阳而后滋阴(29条)。其所以如此,笔者推测其原因:一则因《伤寒论》导源于《内经》,《内经》重阳气,如《素问•生气通天论》:“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折,则折寿而不彰;”二则《伤寒论》主论风寒,寒邪易伤阳气,阳虚病证较多;三则《伤寒论》为临床临床经验的真实记录。扶阳法则在临床治疗伤寒病中发挥了较高疗效。根据中国中医研究院西苑医院肝炎攻关组对乙肝的研究证明:“阳气不足与细胞免疫功能低下的含义相通的”。由此可知,扶阳法可增强细胞免疫功能,战胜细菌和病毒,现代科研为《伤寒论》重阳气找到了理论根据。
          2.保胃气,存津液
         此种扶正培本思想是清•陈修园氏所总结。此可从《伤寒论》中的辨证(多察胃气的盛衰和津液的存亡)、组方用药(见后,如多用甘草、大枣、生姜、芍药)、调护中的饮食护理等看出(见后)。时贤对此亦多论述,不复赘。

       二、扶正培本的多层次性
      扶正培本的多层次性,表现于组方用药、煎服法、调护等方面。组方用药,请看《伤寒论》112方(缺一方)常用药物的方次:甘草70方,大枣40方,桂枝40方,芍药30方,生姜37方,干姜20方,附子20方,其余药物的方次明显减少。甘草、大枣、生姜运用较多旨在益气、保胃、存津;桂枝、干姜、附子运用较多旨在扶助阳气;芍药运用较多旨在敛阴和营。煎药法用于扶正者多取久煎,如炙甘草汤以酒水共15升煎至3升,取其益心阴、复心阳;桂枝新加汤以水1斗2升煮取3升,取其益营血等等。煎药溶媒有用清浆水(浸米水)者,如枳实栀子豉汤,取其和中、生津、益胃。服药法有采用顿服法扶正者,如桂枝甘草汤(扶心阳)及干姜附子汤(扶肾阳)的服药法。调护法如饮食护理,桂枝汤方下载:“禁生冷、肉面、五辛、酒酪、臭恶等物”。因“生冷”损阳,“肉面”、“臭恶”妨碍脾运,“五辛”、“酒酪”助邪热。宜温阳、益胃、生津之食物,如服桂枝汤后啜热粥,服十枣汤后糜粥自养,服理中丸后饮热粥等。伤寒易伤阳气,护理当避寒保暖,如桂枝汤方下有“温覆令一时许”,麻黄汤、桂枝加葛根汤、桂枝加厚朴杏子汤等方皆有“覆”的记载,此指覆盖衣被。再如大青龙汤方下有“汗多者温粉扑之”,此恐过汗损阳致脱,故特创一种外用扑粉以预防之。
           三、邪实正虚证与单纯邪实证的扶正培本法则
           1.邪实正虚证,扶正当细审
此证当分析邪正双方的情形,尤当仔细分析正气虚损的程度,采用最恰当的扶正祛邪法则。
        ①扶正寓祛邪
       此法适于里虚较甚而兼有外邪的病证。如102条:“伤寒二、三日,心下悸而烦者,小建中汤主之”。177条:“伤寒,脉结代,心动悸,炙甘草汤主之”。102条为太阳伤寒兼中阳不足、阴阳两虚;177条为太阳伤寒兼心阴、心阳两虚,因里虚较甚,故宜小建中汤,炙甘草汤单纯扶正,正盛邪自退。
            ②先扶正,后祛邪
           此法应适于里虚较甚而兼外邪,经单纯扶正法治疗后邪未退净者。如100条:“伤寒,阳脉涩,阴脉弦,法当腹中急痛,先与小建中汤。不差者,小柴胡汤主之。”此为中阳不足而感寒,木土不和致腹痛,治疗先宜小建中汤温中、培土、抑木,不愈者再用小柴胡汤和解而达邪。
            ③扶正祛邪并施
            此法适于里虚兼外邪,里虚不甚的病证。如滋阴利水(猪苓汤)、清热益气阴(白虎加人参汤)、助阳解表(麻黄细辛附子汤)等法。
          2.单纯邪实证,祛邪防伤正
         此证单用祛邪法则,不须配伍扶正药物,但为避免祛邪不当而伤正气,须掌握祛邪适度。①掌握方剂祛邪效用与病证的邪气轻重,掌握方剂祛邪效用与病证的邪气轻重,即选择祛邪效用大的方剂治疗邪气较重的病证,祛邪效用小的方剂治疗邪气较轻的病证,使其方药中病,避免太过(伤正)与不及(迁延病情,亦伤正),达到治疗的目的。如汗法祛邪的麻、桂汤类方,其方剂祛邪效用和病证邪气由轻到重的次序为:桂枝二麻黄一汤、桂麻各半汤、葛根汤与麻黄汤、大青龙汤。②察患者平素体质及用药后的疗效。运用祛邪法则须察患者平素体质。因体质强者能耐受药物之毒,为提高疗效,药量可适当增大;体质弱者不能耐受药物之毒,药量可适当减少。《伤寒论》白散条下有:“强人半钱匕羸者减之”;十枣汤方下有“强者服一钱匕,羸者服半钱”等等。从用药后的疗效以观察祛邪药量是否适度,从而调整药量,或给以适当护理,此为仲景掌握祛邪适度的细密处。③中病即止。为防止祛邪伤正,《伤寒论》祛邪方下有多载有中病即止,不必尽剂的告诫。如发汗峻剂大青龙汤有“一服汗者,停后服”等等。此皆属于防止过剂伤正的服药方法。
           综上所述,可知扶正培本思想是《伤寒论》治疗学的主导思想。历代治伤寒学者认为:“保得一分阳气,便有一分生机”。在《伤寒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温病学说,则有“保得一分阴液,便有一分生机”之说。这种思想是正确的,因它吻合现代医学所谓增强免疫功能以战胜传染性疾病和感染性疾病的治疗趋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4

主题

978

积分

522 小时

在线时间

高中生

Rank: 3Rank: 3

积分
978
发表于 2013-6-25 22:54:28 | 显示全部楼层
看到了好的就用电脑打出来的,希望大家都能看得清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6-25 23:06:25 |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不是刘老所写,文章错误百出。试举一例。
仲景在调和阴阳总原则下,尤重扶阳。值得得出者,即使对阴阳俱虚的病证,也多先扶阳而后滋阴(29条)。
甘草干姜汤针对咽中干,烦躁吐逆。是阴阳两虚,不是针对阳虚。
再用芍药甘草汤是胃气复,否则白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

主题

581

积分

276 小时

在线时间

高中生

努力学习经方,造福一

Rank: 3Rank: 3

积分
581
发表于 2013-6-27 09:36:16 | 显示全部楼层

回 921528029 的帖子

921528029:看到了好的就用电脑打出来的,希望大家都能看得清楚。 (2013-06-25 22:54) 
赞,好人
谦虚谨慎,努力虔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捐助本站|小黑屋|手机版|经方医学论坛 ( 苏ICP备05020114号 )|网站地图

GMT+8, 2024-11-22 07:02 , Processed in 0.079541 second(s), 3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4-2024 hhjfs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