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热搜: 体质 药证 方证
查看: 5240|回复: 6

[时方派] 用药心得串雅+名老中医运用"角药"的经验+引经药物

[复制链接]

41

主题

521

积分

292 小时

在线时间

高中生

经方不朽,大道永恒!

Rank: 3Rank: 3

积分
521
QQ
发表于 2013-5-11 21:50:5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一)清.叶天士
1.奇经八脉隶属肝肾.
2.督脉为病:
背寒怄偻,椎尻气坠.
任脉为病:
男子内结七疝,女子带下瘕聚.
带脉为病:
腰酸带下,久遗久漏.
维跷为病:
因维跷主一身纲维.病则倏起寒热,步态不调,下肢萎痹无力.
3.奇经八脉病机:
或因先天不足,肝肾素亏,久病缠绵;或因内伤情志,导致八脉伤损.
4.奇经八脉通补方:
景岳全鹿丸,叶氏青囊斑龙丸,香茸丸,龟鹿二仙膏等.
5.通补奇经法:
用填精养血药时,同时用辛香之品,使补而不滞,恢复八脉功能.
(1)填精养血药:
鹿角,鹿茸,当归,羊肉,河车,龟版,阿胶,动物脊髓等.
(2)辛香之品:
麝香(引药向上),小茴香(引药横向),降香(引药向下),生姜(引药由脏向皮),细辛(引药由皮向脏)
6.奇经八脉病症共有临床表现:
腰脊酸软,或少腹隐痛,或遗精崩漏,或下肢萎痹无力等.
7.叶氏治八脉病:

(1)八脉伤损症:
用温养药,如鹿角,鹿茸,鹿角霜,桂枝,羊肉,当归,生姜等.
(2)八脉病导致精血亏损症(无力):
主用血肉有情之品.
阳虚:
鹿角,鹿茸,鹿角霜,羊肉,羊肾,河车等温肾助阳.
阴虚:
龟版,阿胶,人乳,天门冬等填精补血.
8.诸药物入奇经八脉考:

(1)鹿角,鹿茸,鹿角霜:
能通督脉之气.
(2)巴戟天,枸杞,肉苁蓉:
能补冲脉之气.
(3)龟版:
补任脉之血.
(4)当归:
补冲脉之血.
9.龟得阴气最足,善通任脉;鹿得阳气最足,善通督脉.
奇经药考(二)
奇经药考(二)明.李时珍
1.入奇经八脉有:
茴香,秋葵子,马鞭草,泽兰
2.入冲脉有:
巴戟天,香附,川芎,黄芩,鳖甲,木香,当归,黄柏,白术,芦荟,槟榔,吴茱萸,鹿角,甘草,枸杞,王不流行,丹参.
3.入带脉有:
当归,白芍,川断,艾叶,龙骨,升麻,苍术,甘草.
4.入督脉有:
苍耳子,细辛,附子,羊脊骨,白果,鹿角霜,鹿茸,鹿角胶,藁本,枸杞,黄芪,肉桂,狗脊,苍术
5.入任脉有:
龟版,王不留行,泽兰,丹参,苍术
6.入阴维脉有:
白芍,鳖甲,鸡子黄,龟版,白蔹,萆薢 7.入阳维脉有:
黄芪,白芍,桂枝
8.入阴跷脉有:
肉桂,穿山甲,虎骨,木瓜
9.入阳跷脉有:
防己,穿山甲,虎骨,木瓜
奇经药考(三)
清.严洁施雯洪炜著得配本草
茴香,入奇经.秋葵子,入奇经.巴戟,入冲脉.马鞭草,入奇经.香附,入冲脉.川芎,行冲脉.实芩,行冲脉.鳖甲,行冲脉.木香,主冲脉为病,逆气里急.当归,主冲脉为病,逆气里急,带脉为病,腹满,腰溶溶如坐水中.黄柏,主冲脉逆气.白术主冲脉为病,逆气里急,脐腹痛.芦荟,主冲脉为病,逆气里急.槟榔,主冲脉逆气里急.苍术(本书缺,据别本补:
入任冲脉,亦入带脉,亦入督脉,主腹满痞胀).吴茱萸,主冲脉逆气里急.苍耳子,走督脉.细辛,主督脉为病,脊强而厥.附子,主督脉,脊强而厥.羊脊骨,通督脉.白果,通督脉.鹿角霜,通督脉之气舍.鹿茸,通督脉之精室.鹿角胶,温督脉之血.龟板,通任脉.藁本,主督脉.脊强而厥.鹿衔,补温冲督之精血.杞子,补冲督之精血.黄芪,主阳维为病,苦寒热.督脉为病,逆气里急.白芍,主阳维寒热,带脉腹痛.桂枝,走阳维.防己,入阳跷.肉桂,通阴跷,督脉.穿山甲入阴阳二跷.虎骨,入阴阳二跷.川断,主带为病.艾,治带脉,病腹满,腰溶溶如坐水中.龙骨,治带脉为病.王不留行,通冲任二脉.泽兰,调病伤八脉.升麻,缓带脉之缩急.甘草,和冲脉之逆,缓带脉之急.丹参,益冲任.(据别本补:
金毛狗脊,入督脉,温阳祛湿,下浊利尿
随证治病用药心法(二)临床用药举例
1:
一般治疗由于风邪所伤:
防风为主药,甘草、白术为次药。
经曰:
辛甘发散为阳。
风宜辛散,防风味辛,属金,乃治风通用,故防风为君,甘草、白术为佐。
防风为君时,随证加药为佐。

2:
一般治疗由于寒邪所伤:
甘草为主药,防风、白术为次药。
是其寒宜甘发散也。
或有别证,于前随证治病用药心法内选用,其用量以君臣论。
3:
一般治水泻:
茯苓、白术为主药,白芍、甘草为次药。

4:
治嗽:
以五味子为君、有痰者半夏为佐,喘者阿胶为佐,有热无热,俱用黄芩为佐,但用量视病情轻重有分别。

5:
治小便不利:
黄柏、知母为君,茯苓、泽舍为使。

6:
治下焦有湿,龙胆草、汉防己为君,黄柏、甘草为使。

7:
治痔漏:
苍术、防风为君,甘草、白芍为佐。
详别证加减。

8:
治诸疮:
黄连为君,甘草、黄芩为佐。

9:
治疟疾,柴胡为君,随所发之时,所属之经,分用佐经药佐之。
巳上皆用药之举例,一般应辨其证而随证治之。
可参考随证用药心法一、而逐项加减用之为妥。

随证治病用药心法(一)
头痛须用川芎,如不愈,各加引经药。
太阳蔓荆子,阳明白芷,少阳柴胡,太阴苍术,少阴细辛,厥阴吴朱萸。
巅顶痛,用固本去川芎。
肢节痛用羌活,风湿亦用之。

小腹痛,用青皮、桂、茴香。

腹痛:
用白芍,恶寒而痛加桂,恶热而痛加黄柏。
腹中窄狭,用苍术、麦芽。
下部腹痛:
川栋子。
腹胀用姜制厚朴、紫草。
腹中实热:
大黄、芒硝。
心下痞:
用枳实、黄连。
胁下痛:
往来寒热,用柴胡。
胃脘痛用草豆蔻。
气刺痛用枳壳,视何经,以引经药导之。

肌热去痰,用黄芩;亦用黄芪。
虚热用黄芪亦止虚汗。

眼痛不可忍者,用黄连、当归,以酒浸煎。
茎中痛:
用甘草梢。

脾胃受湿:
沈困无力,怠惰嗜卧,去痰。
用白术、枳壳、半夏、防风、苦参、译泻、苍术。

破滞气:
枳壳、陈皮、韭白、木香、白豆蔻、茯苓。
调气:
用木香、香附、丁香、檀香、沉香。
补气:
人参、去滞气:
用青皮,多则泻元气。

破滞血:
用桃仁、苏木、红花、茜草、元胡、郁李仁。
补血不足:
用炙甘草、当归、阿胶。
和血用当归,凡血受病皆用。
血刺痛用当归根。
上部血:
防风使丹皮、天冬、麦冬。
中部血,黄连使。
下部血,地榆使。
新血红色,生地黄;陈血瘀色;熟地黄。

去痰用半夏,热痰加黄芩,风痰加南星。
胸中寒邪痞塞,用陈皮、白术。
嗽用五味、杏仁、贝母。
去上焦湿及热,须用黄芩,泻肺火故也。
去中焦湿与痛,用黄连,泻心火故也。
去下焦湿肿及痛,并膀胱火,必用汉防己、龙胆草、黄柏、知母。
渴者用葛根、茯苓、天花粉、乌梅,禁半夏。
心烦:
枝子、牛黄、朱砂、犀角、茯苓。
饮水多致伤脾:
用白术、茯苓、猪苓。
喘用阿胶。
宿水不消:
用黄连、枳壳。
水泻:
用白术、茯苓、白芍。
疮痛不可忍者,用苦寒药,如黄芩、黄连,小便黄用黄柏,涩者加泽舍,馀沥者加杜仲。
惊悸恍惚用茯神、春加防风、升麻;夏加黄芩、知母、白芍药;秋加泽舍、茯苓;冬加桂枝。

凡用纯寒纯热药,必用甘草,以缓其力也;寒热相杂,亦用甘草,调和其性也;中满者禁用。
经曰:
中满者勿食甘。

中医临床用药之基本原理(十二)制方秘法
五行制方生克法:

夫木火土金水,此制方相生相克之法也,老于医者能之。

1:
风:
制法:
肝、木、酸、春生之道也,失常则病也。
风淫于内,治以辛凉,佐以苦辛,以甘缓之,以辛散之。

2:
暑:
制法:
心、火、苦、夏、长之道也,失常则病也。
热淫于内,治以咸寒,佐以甘苦,以酸收之,以苦发之。

3:
湿:
制法:
脾、土、甘、中央化成之道也,失常则病也。
湿淫于内,治以苦热,佐以咸淡,以苦燥之,以淡泄之。

4:
燥:
制法:
肺、金、辛、秋收之道也,失常则病也。
燥淫于内,治以苦温,佐以甘辛,以辛润之,以苦下之。

5:
寒:
制法:
肾、水、咸、冬藏之道也,失常则病也。
寒淫于内,治以甘热,佐以苦辛、以辛散之,以苦坚之。

注云:
酸苦甘辛咸即肝木、心火、脾土、肺金、肾水之本也。
四时之变,五行化生,各顺其道,违则病生。
圣人设法以制其变,比如:
风邪侵犯人体,使肝木失去疏泄条达,火随之而作乱,此时宜选用辛凉:
因选其辛金克其木也,凉水制其作乱之火也。

又一比例:
天麻半夏汤:

治风痰内作,胸膈不利,头眩目黑,丌丌欲吐,上热下寒,不得安卧,遂作此方云:
眼黑头眩,虚风内作,非天麻不能治,故以为君。
偏头痛乃少阳也,非柴胡不能治,黄芩苦寒酒制炒,佐柴胡治上热,又为引用,故以为臣。
橘皮苦辛温,炙甘草甘温,补中益气为佐。
生姜、半夏辛温,以治风痰;白茯苓甘平,利小便,导湿热,引而下行,故以为使。
不数服而见愈
名老中医运用角药的经验
笔者行医三十年来,平时喜对名老中医所介绍的一些用药经验,特别是由三味组成的角药运用经验,在临床上反复去验证,这样做既可充实自己的中医药理论水平。
又可提高治疗效果。
现将其中部分名老中医运用角药的经验整理成文,以供同道参考。

1仙鹤草连翘何首乌此三味为谢海洲老中医治疗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一组角药。
谢老认为该病有原发、继发两种,继发者易治,原发者难疗,究其病证,无非阴阳两类;审其病机,不外虚实两端。
临证治疗,除辨阴阳,分虚实外,尚需注意标本缓急。
一般来说,出血为主者,急当凉血止血以治标;而出血缓解后,则当益气养血滋阴以固本。
凉血止血之剂甚多,谢老习用者以犀角地黄汤为最。
然犀角价昂而难得,故常以水牛角或玳瑁代之。
其他如连翘、白茅根、侧柏叶、栀子、连翘、黄芩、黄柏、地榆、茜草等皆可随证加入。
益气养血之剂。
仍以归脾为佳。
而滋阴则常以一贯煎或三才封髓丹加减。
它如玉竹、黄精、龟板胶、何酋乌、红枣、鸡血藤、仙鹤草等均可选用。
然上述药物中,仙鹤草、连翘、何首乌三药为必用之品。
仙鹤草,性味苦平而涩,功在强壮止血。
某些地区称为脱力草,用治脱力劳伤。
现代药理研究,其所含仙鹤草索有促进凝血的作用,可使凝血时间加快,血小板计数明显增加。
连翘,苦而微寒,为清热解毒之品功可清解风热,又为疮家圣药。
李东垣谓之散诸经血结气聚;朱丹溪云其除脾胃湿热,治中部血证以为之使。
其凉血散血止血作用,意在其中。
现代药理研究,认为其尚含维生紊P(即路丁),能保持毛细血管的抵抗力,减低毛细血管通透性,并有保护肝脏及抗感染之作用。
何首乌仍补肝肾益精血之品。
《开元本草》云其:
益血气、黑髭鬓、悦颜色,久服长筋骨,益精髓,延年不老。
李时珍谓其为滋补良药,不寒不燥,功在地黄、天门冬诸药之上。
现代药理研究,本品所含卵磷脂为构成神经组织特别是脑髓的主要成分。
同时为血细胞及其他细胞膜的重要原料。
并能促进血细胞的新生及发育,同中医之养血益精生髓功用相互印证。
以上三药对血小板之升高均有促进作用,经临床应用,确有效验。

2生地黄赤芍丹皮此三味系中国中医研究院广安门医院著名中医皮肤病专家朱仁康研究员所创的一组角药。
他说:
余治皮肤病,惯用生地,药景既大(多在3O g以上),使用范围亦广,常为同道们所瞩目。
问日:
生地首载于《神农本草经》,性味甘苦而寒,有清热凉血,养阴润燥作用,历代沿用至今。
您善用此药治疗皮肤病,其理何在?其经验可授之乎?余日:
因考虑到疮疡皮肤病血热所致者颇多,故喜用生地作为凉血清热的主药。
临床上凡遇血热证者,除重用生地外,常与丹皮、赤芍二药配伍,收效颇为满意。
问日;配丹皮、赤芍又有何妙用哉?余日:
有热当清乃为常法,但热与营血交结,情况就复杂了。
虽然《素问?调经论》有'血气者,喜温而恶寒,寒则泣不能流,温则消而去之'之论,但是热乃温之甚,血遇热失其度而妄行,或邪热煎熬营血而滞涩。
故在重用生地的同时,配丹皮、赤芍既可加强凉血清热的作用,又能活血散血,以防火热煎熬,营血瘀滞。
此即取叶天士热入血分'恐耗血动血,直须凉血散血'之意。
…朱老这一观点可体现在他自拟经验方中,如皮炎汤(生地、丹皮、赤芍、知母、生石膏、金银花、连翘、淡竹叶、生甘草)功用:
清营凉血,泄热化毒,主治药物性皮炎,接触性皮炎;凉血清肺饮(生地、丹皮、赤芍、生黄芩、知母、生石膏、桑白皮、枇杷叶、生甘草)功用:
清肺胃经热,主治痤疮、酒齄鼻;凉血除湿汤(生地、丹皮、赤芍、忍冬藤、苦参、白藓皮、地肤子、稀莶草、海桐皮、六一散、二妙丸)功用:
凉血清热,除湿止痒,主治丘疹性湿疹等,多能应手而愈。

3麻黄生石膏怀山药此三味系原山东中医学院院长刘惠民老中医治疗感冒、流感时应用的一组角药。
刘老认为:
中医所称之伤寒,在多种情况下乃是一切外感发热性疾病的总称,感冒、流感自应属于这一广义的伤寒范畴中。
因之他对感冒、流感的辨证治疗,多遵循《内经》、《难经》,取法《伤寒论》,按六经病证进行辨证,并根据《内经》伤于风者,阳先受之的论述。
采用治三阳经病的方法(以治太阳经病为主,根据见证间或应用治少阳或阳明经病的方法),以麻黄汤、桂枝汤、大、小青龙汤、麻杏石甘汤、葛根汤、小柴胡汤等方剂为主方。结合临床见证,化裁应用。
主张早期解表,更重表里双解,认为此类疾病早期不仅限于表证,而且多数病例常兼见不同程度的里热。
因之,解表清里同时并行,以奏表里双解之效。
处方用药除麻、桂等解表药外,多喜用石膏、知母等清里之药,实践证明,每有良效。
然而,刘老在用解表清里重剂的同时,也非常重视脾胃之气,强调脾胃乃后天之本,为汗液滋生之源。
故在应用麻黄、石膏等解表清量药的同时,常配伍应用怀山药。
山药既可养阴,又可健脾益胃以防石膏寒凉太过而伤及脾胃∞]。
可见该组角药是祛邪不伤正,扶正不碍邪,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刘老对表里双解法的应用达到了认证精确、胆识过人的境地。
如1957年,毛泽东同志患感冒,发热多日不退,延医数人而不效。
省委推荐刘老赴诊。
刘老诊后,认为外感日久,表未解而里蕴热,急需表里双解,采用大青龙汤重剂加减,一剂热退病除。

4地榆贯众白头翁上三味为山东中医药大学著名教授张志远先生治疗崩漏的一组角药。
崩漏是一种常见的出血性疾患,临床所见以气虚不摄、血失故道、血热妄行者为多,特别是因于热邪迫血妄行而致的,更属屡见不鲜。
处理此证,将重点放在血热妄行这一类型上,根据病情需要,选用具有针对性药物。
实践中,既采用历代文献所收录名方,也注重疗效明显的药物,如田三七、蒲黄、小蓟、紫草、早莲草、阿胶、生地黄、黄芩、侧柏叶、丹皮、鸡冠花、赤芍、茜草等,最富有心得而效果十分彰著者,则首推地榆、贯众、白头翁。
三味药物,皆为苦寒之品,有凉血作用,《神农本草经》、《名医别录》、《日华子本草》、《本草纲目》,言有治崩之力,验之临床,效果确切。
它们在止血方面的区别是,地榆味酸偏于收敛;贯众苦寒,侧重清热解毒;白头翁祛瘀生新,兼消积聚。
三药配伍,不仅能清热泄火,且有涩以固脱和祛瘀生新,相辅相成的功用。
用量可视人与病二者具体情况而定,一般用15~30 g,最大量可用至50 g,每日1剂,连服5剂。
出血若停,减去1/2用量,再服3~5剂以巩固之。
此组角药对血热妄行之崩漏,不仅治标,也可治本,主要是取其凉血作用,使血遇寒则凝,裨妄出自息而达到治愈目的。

5鱼腥草生黄芩野荞麦根上三味药是原浙江省中医院院长杨继荪主任医师用于治疗痰热咳嗽基本方中的一组角药。
杨老认为,无论是外感新起之咳嗽,或是新感引动宿痰呈急性发作之咳嗽,因表邪不解,邪循经人里,郁而化热,引起咳嗽,痰多,痰质粘,痰色白或黄等证。
强调痰因热成,重视痰与热之问存在因果关系,结合自己多年的丰富临床经验。
形成了一套以清热解毒法为主,治疗痰热咳嗽。
其基本方由鱼腥草、黄芩、野养麦根各3O g,桔梗6 g,前胡9 g,浙贝母l2 g,杏仁9 g,姜半夏9 g,枇杷叶9 g组成,该方重用鱼腥草、生黄芩、野养麦根,杨老喜称为清肺三斧头;合以桔梗、前胡,一升一降,宣降肺气;浙贝母、杏仁清热化痰,降气止咳;姜半夏、枇杷叶下气化痰,且均有和胃降逆之功。
本方以大剂量清热解毒药为君药,其中黄芩治肺热是明代医家李时珍的亲身经历体会。
《本草纲目》有:
因感冒咳既久,遍服…诸药,月余益剧。
思李东垣治肺热。
以一味黄芩汤泻肺经气分之火,遂用片芩一两。
水煎顿服。
次日身热尽退,痰咳皆愈的记载,杨老则在此基础上,增加鱼腥草、野养麦根各3o g,清泄肺热,治疗痰热咳嗽用之皆效。
它不仅对外感咳嗽疗效显著,对内伤咳嗽,只要予以局部、整体兼顾,在此组角药的基础上加味,寒热清补并施,用之亦多能获得明显疗效(内部资料:
浙江省中医药继续教育项目《当代浙江名老中医学术经验和特点》1998年1月)。

6土茯苓板蓝根生甘草上三味药物为湖北中医学院朱曾柏教授所创制的朱氏乙肝散中的~组角药。
虽然目前中西医对该病尚缺乏特效药,但朱老对乙肝的认识,治疗原则,方药的筛选,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全国中医界有较高的声誉。
朱老认为乙肝系湿热疫毒所致,治疗乙肝要求本。
乙肝的本就是乙肝病程中最显露、最突出的症;而证又是病机的核心表现,因此按当时的病机施治也是治本。
乙肝治疗求本,还应包括因人治宜,因时治宜,因地制宜等因素。
另外,还有一个重要问题需要明白,那就是湿热疫毒遏阻中焦症,既可见于西医所称的大三阳、小三阳、活动性乙肝、慢性迁延性乙肝,还可见于无症状携带者。
其治疗原则:
清化湿热疫毒,少佐活血疏肝。
方用朱氏乙肝散。
药由土茯苓、板蓝根、茵陈、黄芩、丹参、大黄、藿香、白花蛇舌草、半枝莲、甘草组成。
方中土茯苓甘、淡、平,无毒,入肝经,是化湿利湿之要药。
湿从尿出,湿从水化,湿去热孤,俾湿热分消,病毒亦可化解或潜消。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土茯苓的粗黄酮类成分有解毒、抗肿瘤、抗脂质过氧化和利尿作用,这些都与中医中药治疗湿热疫毒中阻症并行不悖;板蓝根味苦,性寒,是中医历代治疗时行疫病、疫毒内伏血分之要药。
本品有较好的解毒、清热、散结之功效,而治疗病毒性疾病和乙肝湿热疫毒中阻证,自应当以主药应用。
板蓝根治疗乙肝还有一个特点,即可以单骑独战,单味研末与服(或佐以1/6的甘草同用),2O多年来,屡试不爽。
故敢为来者言。
所以,朱氏乙肝散运用2O多年七次易其方,而土茯苓、板蓝根、甘草三药始终不变,其制方之义,也在于此。

引经药物
转载自正气(心戒)
头疼必须用川芎,不愈各加引经药:

太阳羌活少柴胡,阳明白芷还须着,太阴苍术少细辛,厥阴吴茱用无错。

巅顶之痛人不同,藁本须用去川芎。
肢节之疼用羌活,去风去湿亦其功。

小腹痛用青皮治。
心(下)痞黄连枳实从。
腹痛须用白芍药,因寒加桂热黄柏。

腹中窄狭苍术宜。
胀膨厚朴姜制法。
腹中实热何所施,大黄芒硝功有力。

虚热虚汗用黄芪。
肌肤浮热黄芩宜。
胁下疼痛往来热,日晡⑴潮热柴胡宜。

脾胃受湿身无力,怠惰嗜卧用白术。
下焦湿肿兼火邪,知母防(己)龙(胆草)并酒(黄)柏。

上焦湿热用黄芩。
中焦湿热黄连释。
渴用干葛天花粉。
半夏燥脾斯时禁②。

嗽用五味喘阿胶。
枳实黄连治宿食。
胸中烦热栀子仁。
水泻芍药(茯)苓白术。

调气必当用木香,若然气盛又非良。
补气必须用人参,肺经有热不相应。

痰涎为病须半夏,热加黄芩风南星,胸中寒痰多痞塞,白术陈皮两件增。

胃脘痛用草豆蔻,若然挟热(黄)芩(黄)连凑。
眼痛黄连当归根。
惊悸恍惚用茯神。

小便黄时用黄柏,涩者泽泻加之灵。
气刺痛时须枳壳。
血痛当归上下分。

痢疾当归白芍药。
疟疾柴胡为之君。
血痛桃仁与苏木。
气滞青皮与枳壳。

枳壳青皮若用多,反泻元气宜改作。
凡用纯寒纯热药,必用甘草缓其力,
寒热相杂亦用之,调和其性无攻击,惟有中满不食甘,临症还须究端的。

评分

参与人数 1得分 10 收起 理由
zhiban + 10

查看全部评分





上一篇:肝当然生于左
下一篇:针灸处方中的吴茱萸汤理中汤

1

主题

3577

积分

6548 小时

在线时间

硕士生

Rank: 5Rank: 5

积分
3577
发表于 2013-5-12 18:48:38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枳壳青皮若用多,反泻元气宜改作。
凡用纯寒纯热药,必用甘草缓其力,
寒热相杂亦用之,调和其性无攻击,惟有中满不食甘,临症还须究端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2

主题

604

积分

344 小时

在线时间

高中生

Rank: 3Rank: 3

积分
604
QQ
发表于 2013-5-13 00:11:13 | 显示全部楼层
总结的很好,收藏了,谢之。
遇黄煌老师,进经方世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主题

227

积分

102 小时

在线时间

初中生

Rank: 2

积分
227
发表于 2013-5-18 11:08:24 | 显示全部楼层
好贴当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74

积分

236 小时

在线时间

初中生

Rank: 2

积分
374
QQ
发表于 2013-5-18 22:12:05 | 显示全部楼层
知其要者一言而終,不知其要流散無窮。



歧路亡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9

积分

44 小时

在线时间

小学生

仁心仁术

Rank: 1

积分
19
QQ
发表于 2013-11-24 21:44:22 | 显示全部楼层
好  鼓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

主题

1万

积分

1万

在线时间

博士生

Rank: 6Rank: 6

积分
13202
发表于 2016-6-20 18:17:18 | 显示全部楼层
费了不少心血,不容易。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捐助本站|小黑屋|手机版|经方医学论坛 ( 苏ICP备05020114号 )|网站地图

GMT+8, 2025-1-22 12:39 , Processed in 0.193098 second(s), 3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4-2025 hhjfs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