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我认为张仲景之所以搞六经辩证,把汉代流传的汤头搜集整理(也参考了很多重要著作),去芜存真,实际上是基于他是有类似于透视眼之类的特异感知能力;“余每览越人入虢之诊,望齐候之色,未尝不慨然叹其才秀也。”其实是委婉的说自己。“虽未能尽愈诸病,庶可以见病知源。”过去人口密度远低于今天,交通条件远差于今天,而且汉末战乱割据,能不能出一个郡(大点的地级市)都是问题。他的病人未必比现在省级大医院的专科门诊主治医生多。但他肯定不会把这个写出来,免得后学失望,我们现代有了先进仪器,应该可以弥补这方面的不足
我是个江湖游医,西医也搞过,一些小外科也搞过,我就知道一个简单道理:脓肿未形成的时候,不要去盲目干扰他,脓肿刚形成的时候,必须有效的引流。而不是封堵和盲目地使用大剂量的抗生素。把他替换为顽固的病邪又有何不可呢?生命的实质和人体的运作我们的认识还很肤浅,比如少阳三阴病,西医根本不懂如何措手。伤寒论里面最常用的“主之”,本意大概是非此方(在当时条件下)不能引病邪出,不能扶正气。“寻余所集,思过半矣”,一孔之见 |
上一篇:从“辨证论治”和“辨证施治”说开下一篇:浅谈伤寒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