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热搜: 体质 药证 方证
查看: 4427|回复: 11

《伤寒论》方证条文周密严谨

[复制链接]

356

主题

5727

积分

4736 小时

在线时间

博士生

Rank: 6Rank: 6

积分
5727
发表于 2013-2-25 14:36:3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伤寒论》是张仲景的临床经验总结,不仅仅是“勤求古训,博览众方”的方证搜集整理。从桂枝证的“啬啬恶寒,淅淅恶风,翕翕发热”可以感悟,如果不是临床第一手材料,岂能写的如此生动,更重要的是周全。桂枝汤原方没有加减的方证条文有18条,分别是第12、24、25、42、44、45、53、54、56、57、91、95、164、234、240、276、372、387条。
  此仅举例第23条,不是桂枝汤方证,看看医圣写的是怎样的周密和严谨。
  “23.太阳病,得之八九日,如疟状,发热恶寒,热多寒少,其人不呕,清便欲自可,一日二三度发。脉微缓者,为欲愈也;脉微而恶寒者,此阴阳俱虚,不可更发汗、更下、更吐也;面色反有热色者,未欲解也,以其不能得小汗出,身必痒,宜桂枝麻黄各半汤。”
  “太阳病”,是在太阳时得病,首先交代了得病的起始时间。“得之八九日”,说明了得病后经过了多少时日。得病八九日如果病未愈者,表邪应该越过表部经界而传里,这是一般规律。传没传里呢?也就是过没过经呢?看其当前的表现,“如疟状,发热恶寒,热多寒少”,这个表现类似柴胡证的往来寒热,若是柴胡证,肯定是传里了。但是“其人不呕,清便欲自可”。“不呕”是邪气未入少阳,“清便欲自可”是邪气未入阳明,这就证明没有传里,邪气仍然在表部。如疟状发热恶寒是“一日二三度发”,比桂枝证、麻黄证整日发热恶寒为轻,说明邪气衰减了。
  “脉微缓者,为欲愈也”,这应该是由浮紧的脉象变为微缓了,没有太阳证浮紧的脉象了,面色也没有桂枝证的热色,这个状态就是欲愈的状态。这是因为邪气在表者,必然要有阴阳俱实,或阴虚阳实的表现,表部阴阳俱实就会脉浮紧,表部阴虚阳实就会其热上冲于面,这两者都没有,自然是“为欲愈”了。
  “脉微而恶寒者”,脉微是阴气虚,恶寒是阳气虚,这个恶寒不是邪气郁滞在表,影响表部供血的恶寒,而是里阳不足,阳气不能达表的恶寒,脉微是血液亏竭了,或者说是血浆亏竭了,所以“不可更发汗、更下、更吐也”。阴气和阳气,血液和津液,都是同类的物质,只是根据其运行的部位来认定阴阳的。如行在脉中为血液为阴,行在脉外为津液为阳。或行在外、行在上为津为阳,行在内、行在下为液为阴。
        “面色反有热色者,未欲解也”,这句应接在“脉微缓者,为欲愈也”句下。面色反有热色者,就系桂枝证的“其面翕热”,故曰“未欲解也”,并将病理原因说明“以其不能得小汗出”,不能得小汗出,说明是有小邪在表,表邪较轻,阻碍气血流通不甚,故“身必痒”。如人的肢体若被重物所压,被压的肢体处会有麻痒感,这是血液流通不利的原因。若是邪气重者,就当为身疼痛,或身重。如人有跌打损伤,跌打处就会疼痛,若有肿胀,还会有重感。因为是小邪在表,所以法当小发其汗。根据无汗需要用麻黄汤,根据面有热色的桂枝证,需要用桂枝汤,所以用两方减半,宜桂枝麻黄各半汤。
        从此条也可知“但见一证便是”的重要性。根据“不得小汗出”一证,确定系麻黄汤证;根据“面有热色”一证,确定系桂枝汤证;根据“一日二三度发”一证,确定邪气衰减;于是确定法当与桂枝麻黄各半汤方。

评分

参与人数 2经方币 +35 收起 理由
r109 + 15 佳构,妙解。
zhiban + 20

查看全部评分





上一篇:我对【病人身太热,反欲得近衣者,热在皮肤,寒在骨髓也】
下一篇:抵当丸到底是【丸剂】还是【汤剂】呀?

30

主题

419

积分

159 小时

在线时间

初中生

继承仲景,学习锡纯

Rank: 2

积分
419
QQ
发表于 2013-2-25 16:36:48 | 显示全部楼层
曲高和寡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

主题

1664

积分

3553 小时

在线时间

硕士生

Rank: 5Rank: 5

积分
1664
发表于 2013-2-25 18:27:29 | 显示全部楼层
有些伤口要愈合的时候也要发痒,可否小发其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0

积分

195 小时

在线时间

游客

积分
0
发表于 2013-2-25 18:35:20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是我见过解释最好的!谢谢楼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2

主题

3411

积分

4096 小时

在线时间

硕士生

Rank: 5Rank: 5

积分
3411
发表于 2013-2-25 19:46:00 | 显示全部楼层
胡老基本上也是这样解释的,比较合理,适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4

主题

1408

积分

375 小时

在线时间

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408
QQ
发表于 2013-2-26 08:29:23 | 显示全部楼层
仲景时刻注意的就是“正邪交争”,他四诊合参就为了了解“正邪交争”的客观事实,所用药物也是为了调整“正邪交争”的趋势。
         如第23条.“太阳病,得之八九日,如疟状,发热恶寒,热多寒少,其人不呕,清便欲自可,一日二三度发。脉微缓者,为欲愈也;脉微而恶寒者,此阴阳俱虚,不可更发汗、更下、更吐也;面色反有热色者,未欲解也,以其不能得小汗出,身必痒,宜桂枝麻黄各半汤。”
        “太阳病”,邪气初侵人体,与正气交争在表。
       “得之八九日”,正邪交争八九几天之后,在表之邪要么退却、要么依然停留在表、要么向里传变,这就看邪正力量的对比。
        “如疟状”,一会儿发热,一会儿怕冷,这也是正气欲驱邪外出,但力量不足以一鼓作气,所以只能一阵子一阵子的进攻。
        。。。。。。。
        所用桂麻各半汤等方,也都是在了解正邪力量、趋向性之后得出。
        我们以“正邪交争”的视角看《伤寒论》,发现此书是动态的,是活的。
专于仲景书,以胡师为本,走中西神交路,一切为病家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1

主题

1015

积分

497 小时

在线时间

大学生

Rank: 4

积分
1015
发表于 2013-2-26 17:17:27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讲解精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56

主题

5727

积分

4736 小时

在线时间

博士生

Rank: 6Rank: 6

积分
5727
 楼主| 发表于 2013-2-26 17:43:2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6楼8楼:
    疟疾恶寒发热,是先恶寒,后发热。恶寒时增衣覆被,发热时揭去衣被。发热时间比恶寒时间长,也就是热多寒少。柴胡证往来寒热,与疟疾相似,也是热多寒少,只是整个发作过程比疟疾发作的时间短。疟疾发作,恶寒时间约1小时左右,发热时间约2至6小时,然后出汗,热退,也有长达10至24小时不退热的。柴胡证往来寒热发作,恶寒和发热时间都比疟疾为短。表证如疟状发热恶寒者,发热和恶寒时间比柴胡证又短。
    至于热少寒多,我没有见过,也没有从书上见过,就不作推理了。如果你有见过“热少寒多”的病案,贴过来,我乐意一起分析。
    无论中风或伤寒,属于营卫俱强无汗者,就是麻黄汤证;属于营弱卫强有汗者,就是桂枝汤证;属于营卫俱强无汗兼身疼痛、烦躁或身不疼但重者,就是大青龙汤证。
  表实证无汗恶风,没有喘,也要杏仁。如第51条:“脉浮者,病在表,可发汗,宜麻黄汤。”第52条:“脉浮而数者,可发汗,宜麻黄汤。”第232条:“脉但浮,无余证者,与麻黄汤。”无余证,就是只有脉浮,没有其余的症状,也没有喘(本证应是脉浮发热无汗,无余证)。
      杏仁能平喘,还能润肺燥、润大肠,若无喘,就应是重视杏仁既能泄肺解外,又能润肺的作用吧。小青龙汤若喘者去麻黄加杏仁,只能是因其人血虚,恐麻黄伤血吧。《金匮要略》苓甘五味加姜辛半夏杏仁汤方证,应加麻黄,而以杏仁主之,曰:“……其证应纳麻黄,以其人遂痹故不纳之。若逆而纳之者必厥,所以然者,以其人血虚,麻黄发其阳故也。”从第37条“太阳病,十日以去”,第38条“太阳中风,脉浮紧”,第39条“伤寒,脉浮缓”等连续3条来看,都是病了多日的情况。若不是病了多日,太阳中风,通常不能脉浮紧无汗,伤寒,通常也不能脉浮缓无汗。所以接下来,第40条:“伤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气,干呕、发热而咳,或渴,或利,或噎,或小便不利、少腹满,或喘者,小青龙汤主之。”“其伤寒,表不解……”等等状态,也应是病了多日后的情况,其人血虚了,故曰“若喘,去麻黄,加杏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2

主题

3713

积分

1967 小时

在线时间

硕士生

Rank: 5Rank: 5

积分
3713
发表于 2013-2-26 17:44:53 | 显示全部楼层
面色有热色,不独桂枝证,大黄证也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56

主题

5727

积分

4736 小时

在线时间

博士生

Rank: 6Rank: 6

积分
5727
 楼主| 发表于 2013-2-26 17:45:24 | 显示全部楼层

回 zlxczxh 的帖子

zlxczxh:有些伤口要愈合的时候也要发痒,可否小发其汗。 (2013-02-25 18:27) 
伤口将要愈合时发痒,是伤口处被伤损的脉络正在得到修复,当然在未修复好时,伤口处的血液运行也是不顺畅的,发痒也是不可避免的。这种情况不可以小发汗,小发汗也不能解除这种痒。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56

主题

5727

积分

4736 小时

在线时间

博士生

Rank: 6Rank: 6

积分
5727
 楼主| 发表于 2013-2-26 19:37:26 | 显示全部楼层
回11楼
所以有“清便欲自可”,以鉴别不是大黄证面热,而是桂枝证面热。

回13楼
如果是与麻黄汤证或桂枝汤证一样的发热恶寒,那就不会说如疟状了。如疟状发热恶寒,是临床比较常见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56

主题

5727

积分

4736 小时

在线时间

博士生

Rank: 6Rank: 6

积分
5727
 楼主| 发表于 2013-2-26 23:23:18 | 显示全部楼层
那小青龙加石膏汤怎么讲呢?
“肺胀,咳而上气,烦躁而喘,脉浮者,心下有水,小青龙加石膏汤主之。小青龙加石膏汤方:麻黄、芍药、桂枝、细辛、甘草、干姜(各三两)、五味子、半夏(各半升)、石膏(二两)”
小青龙加石膏汤也是邪气入肺而喘,却没有去麻黄,加杏仁。谁来平喘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捐助本站|小黑屋|手机版|经方医学论坛 ( 苏ICP备05020114号 )|网站地图

GMT+8, 2024-11-6 07:11 , Processed in 0.078744 second(s), 3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4-2024 hhjfs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