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冯某,男,60岁。主诉:腹痛、腹泻3年。
自诉每于凌晨5点左右感觉脐周疼痛,随即大便,便后痛减。大便偏稀,舌正,舌根苔黄厚腻、板滞,脉滑。脐周微压痛,肠鸣音活跃。
辨证:脾胃不和,肠腑积滞
处方:法半夏10陈皮10炙甘草10党参10炒白术10炮姜20(捣)木香15炒槟榔15白芍20羌活6防风6车前子15炒薏米20黄连10。 7副
服药后,腹痛好转,大便仍然偏稀,舌苔无变化,原方共服用40副,病情稳定,腹痛已极少出现,肠鸣音基本正常,但是舌根苔仍较厚,改散剂:黄连150木香150炒山楂150炒槟榔100,粉碎,一次10克,一日两次,继续消导肠腑积滞。同时配合服用附子理中丸。
体会:本病属于西医的肠易激综合征,病位涉及到“胃、肠、脾”,健脾、和胃是底法,始终贯穿于治疗全过程。肠腑之中有积滞和湿热(寒)滞留是本病的主要病机。为什么病人会在五更时出现腹痛呢?五更属于寅时(凌晨3--5点),此时正是阳气生发、展放、宣达之时,机体借其势来疏通肠腑,“腹痛、肠鸣”正是一气疏通积滞之象,腹泻是机体排泄腐浊之物的表现,此时肠腑暂得疏通,故泻后痛减,因此,治疗的主导思路是疏通而不是收涩,以恢复肠腑的正常传导功能为治疗目标。我们要读懂机体,要明白机体想要做什么,想得到怎样的帮助。
本案中用风药,有两层意思:1 借其流动性疏通积滞;2 打开太阳,引导肠腑之中过多的水湿偏渗于膀胱,减少肠壁渗出以解决大便稀溏。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上一篇:桂枝茯苓丸治疗子宫肌瘤的反思下一篇:葛根汤治疗唇风一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