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热搜: 体质 药证 方证
查看: 2708|回复: 10

江厚万贴:中药专方治特病?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11-21 21:23:2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中药专方治特病?

古道瘦马先生所举专方治特病-----高血压、低血压、哮喘------,无疑指西医之病,但只要稍作推敲,就会发现其说大有商榷之处。

传统中医学认为:是中医的专有名词,它既不是指通常所说的症状,也不是西医之所言,而是中医对功能——时间——空间三位一体的人体常态发生偏离后的综合表现的一种判定。目前给“证”所下定义超过十种以上,但均不够全面、准确,唯有医学哲学家祝世讷先生所论迥异众说,一新耳目。证者‘正’也,辨就是辨,治就是治’”证是人的系统质病证犹如蒙娜丽沙的微笑,一旦将构成微笑的颜料与油布予以分解,表征微笑(证)的概念图景也就不复存在
经方医学(亦称方证医学)则从实证科学的角度为切入点,紧紧抓住方与证两端,以方名证,方证对应,“有是证用是方”,“无是证不用是方”。其方证名不仅代表其方药组成及功用,而且还代表了病位、病情,即六经所属。如桂枝汤证,它代表方药组成是桂枝、芍药、生姜、大枣、炙甘草,功用是调和营卫、发汗解表,病位属太阳病(实际是证)。方证不同治疗疾病谱不同,有规律、按八纲分类即形成六经辨证体系,体现了中医辨证论治的独特体系。无论从什么角度阐述,中医的治疗目标只能是“证”,而不应是“病”(西医概念)。
是西医学的诊断概念,病名之立一般需要对诸如病原学证据、病理解剖学定位、生理生化学指标、免疫学参数、内分泌学量值、心理医学测试曲线、影像学图像、肿瘤等特殊疾病有关标志物、甚至基因图谱等多种信息,并结合临床证征进行综合分析,假如上述要素缺如,或者其中因果关系不明,则难以做出病名诊断,而往往以综合征(syndrome)名之。
国医大师陆广莘先生指出:“疾病医学解释模型,是西方工业文明时代的产物,它的机械构成论观念的认知方向是向后向下向外的,向后专注溯因分析认识论,向下坚持微观实体本质论,向外信奉线性因果决定论。它的主要以疾病为对象的医学观,纯粹消极的疾病观和直接对抗补充的疗效观,认为是致病因素决定疾病的性质,病理变化决定疾病的转归。诊断认识的任务主要在发现疾病和确诊疾病,向后追溯“病从何来”,向下寻找“病在何处”,向外确认“什么病因”。19世纪以来,用“人体构造”知识建立其病理学及其解剖定位,用“菌毒传染”知识建构其病原学和毒理学,用“药性分析”的化学知识建立其病理学和愈病之理。由此不断发展疾病分类学诊疗思想体系,发展能针对靶点进行直接对抗和补充的替代性药物手段,企求通过消除病因,纠正病理,清除病灶来实现征服疾病和消灭疾病的医学目的。”可见,中医之“证”与西医之“病”的涵义本有霄壤之别,不可混为一谈。
如若果如先生所言,辨证论治或方证药证等学说也就变得多余了。

评分

参与人数 2经方币 +30 收起 理由
黄煌 + 20 论坛需要这样的理论探讨文章,也需要争鸣。谢谢江先生!
zhiban + 10 欢迎探讨~

查看全部评分





上一篇:特病专方------治疗高血压效方
下一篇:特病专方------湿盛胃浊特效方

541

主题

1万

积分

5345 小时

在线时间

总版主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3193
发表于 2012-11-21 22:58:42 | 显示全部楼层
论坛需要这样的理论探讨文章,也需要争鸣。谢谢江先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1

主题

3825

积分

1462 小时

在线时间

硕士生

刘志良

Rank: 5Rank: 5

积分
3825
发表于 2012-11-22 06:24:52 | 显示全部楼层
西医的病与中医的证是完全不同的概念,  中医是据证立方,  这个 "方" 与西医的 "病" 难有什么联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3

主题

2210

积分

891 小时

在线时间

硕士生

Rank: 5Rank: 5

积分
2210
发表于 2012-11-22 09:22:11 | 显示全部楼层
桂枝证的专方就是桂枝汤,辨证不应该排斥专方,很多经验方本身就是专方治某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

主题

1599

积分

273 小时

在线时间

硕士生

Rank: 5Rank: 5

积分
1599
QQ
发表于 2012-11-22 10:37:37 | 显示全部楼层
以前我和江先生的观点一样,讲究方证辨证,但临床久了,有的病人无证可变,例如:乙肝小三阳,好多患者无症状,体检检查,血糖高,尿酸高的患者临床上很多,但无证可辩,那我们要不要对病治疗呢,90年我跟随朱良春老学习,经常看到朱老治病时擅长用他的经验方来治疗,比如痛风专方,效果的确不错,我在临床中经常运用,基本上不用辨证。开始我也不太理解,但临床看多了,对西医的这个病有了深入的了解,这就是我常用的对病治疗。乙肝小三阳,西医的观点是只要肝功能正常,就不用治疗。有一部分病人容易转成肝硬化。对于这类病人,我一般采用玉屏风散加疏肝之品来治疗,经常看到病人转阴以后的喜悦。所以我在临床中不仅要辨证论治或方证药证,而且要学会对病治疗,专病专方的治疗。
徐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09

主题

7089

积分

4059 小时

在线时间

荣誉会员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7089
发表于 2012-11-22 10:57:41 | 显示全部楼层
都是辩证,现代医学借助仪器看到一些过去“看”不到的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11-22 21:23:21 | 显示全部楼层
以前我和江先生的观点一样,讲究方证辨证,但临床久了,有的病人无证可变,例如:乙肝小三阳,------西医的观点是只要肝功能正常,就不用治疗。有一部分病人容易转成肝硬化。对于这类病人,我一般采用玉屏风散加疏肝之品来治疗,经常看到病人转阴以后的喜悦。所以我在临床中不仅要辨证论治或方证药证,而且要学会对病治疗,专病专方的治疗。


如果将专病理解为与中医之证相对应的某一具体方证而施治(所谓专方)也未尝不可,但请注意:这里仍然也必须是在精准辨明方证的前提下行事,实际上还是方证相应,所以,方证医学不容争辩地高举“有是证用是法(方、药)”大旗,底气十足地旌扬仲景精神。“有是证用是法(方、药)”的言下之意就是:“无是证不用是法(方、药)”,还可进一步理解为“无是证用是药是无效的、甚至是有害的、也是违背经方医学原则的”。乙肝在肝功能正常情况下其病毒与人体处于和平共处状态(也就是病毒耐受状态),此时免疫细胞不能主动攻击受感染的肝细胞,所以抗病毒治疗无效,这是国内外医学界长期探索之共识,以前众说纷纭,现在趋于统一,说明科学在不断发展、进步、完善。由此也可以启示我们:“无是证不用是药”的思想具有超时代性,不妨看做中西医在这一点上的不谋而合。话题如果展开,乙肝是西医之“病”名,中医无论是何人、何方、何药,对它都可能是“枘方凿圆”,不能对接。若“方病相应”的理论成立,中医学整个理论体系就应解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

主题

1599

积分

273 小时

在线时间

硕士生

Rank: 5Rank: 5

积分
1599
QQ
发表于 2012-11-24 21:53:44 | 显示全部楼层
很多乙肝小三阳的病人经过十年甚至更长时间转成肝硬化,西医观点是不需治疗的也就是您的观点。而我们中医可以对病治疗可以从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的理论来整体干预我常用玉屏风来实脾,我常把玉屏风作为天然的干扰素来治疗乙肝可以见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徐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

主题

1599

积分

273 小时

在线时间

硕士生

Rank: 5Rank: 5

积分
1599
QQ
发表于 2012-11-24 22:02:35 | 显示全部楼层
其实方证相应只是辨证论治一小部份。不知您是否同意我的观点
徐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

主题

850

积分

492 小时

在线时间

高中生

Rank: 3Rank: 3

积分
850
发表于 2012-11-25 13:06:03 | 显示全部楼层
对最近那些"中药专方治特病"的帖子不必认真。它们本身就是哗众取宠,违背了经方的基本原则,不值得研究。何况连续发表此类帖子的目的在于销售新书,而不在于业务探讨。大可以一笑而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

主题

1664

积分

3553 小时

在线时间

硕士生

Rank: 5Rank: 5

积分
1664
发表于 2012-11-25 17:29:14 | 显示全部楼层

回 docllj 的帖子

docllj:对最近那些"中药专方治特病"的帖子不必认真。它们本身就是哗众取宠,违背了经方的基本原则,不值得研究。何况连续发表此类帖子的目的在于销售新书,而不在于业务探讨。大可以一笑而过 .. (2012-11-25 13:06) 
一针见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捐助本站|小黑屋|手机版|经方医学论坛 ( 苏ICP备05020114号 )|网站地图

GMT+8, 2024-6-9 02:48 , Processed in 0.208102 second(s), 3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4-2024 hhjfs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