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热搜: 体质 药证 方证
查看: 5111|回复: 16

四逆汤的原方到底有没有人参?

[复制链接]

20

主题

0

积分

105 小时

在线时间

游客

积分
0
发表于 2012-11-10 19:23:0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宋本没有人参,但桂本有人参二两;又,四逆汤加人参方,宋本的人参为一两,桂本的量为三两,有两个版本

个人感觉用人参会让方子的性子偏寒

临床当以哪个为准?




上一篇:平脉辨证之厥阴病论治——第二届国际经方班讲稿
下一篇:对《金匮要略》的一些理解

62

主题

3713

积分

1967 小时

在线时间

硕士生

Rank: 5Rank: 5

积分
3713
发表于 2012-11-10 23:23:39 | 显示全部楼层
当然没有。否则怎么会有个方子叫:四逆汤加人参。桂本根本就是个假本。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0

积分

0 小时

在线时间

游客

积分
0
发表于 2012-11-10 23:38:49 | 显示全部楼层
四逆汤是用于肾阳衰微,人参是用于大补元气,好像直接关系不是很大,所以应该是没有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882

积分

127 小时

在线时间

高中生

Rank: 3Rank: 3

积分
882
发表于 2012-11-11 08:03:59 | 显示全部楼层
张景岳有一个类似的方子,四味回阳饮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

主题

850

积分

492 小时

在线时间

高中生

Rank: 3Rank: 3

积分
850
发表于 2012-11-11 11:21:30 | 显示全部楼层
没有人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0

积分

425 小时

在线时间

游客

积分
0
发表于 2012-11-11 15:21:47 | 显示全部楼层
根本没人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0

主题

0

积分

105 小时

在线时间

游客

积分
0
 楼主| 发表于 2012-11-13 10:10:14 | 显示全部楼层

回 ae5373007 的帖子

ae5373007:张景岳有一个类似的方子,四味回阳饮 (2012-11-11 08:03) 
谢谢,这样看桂本也不是没有道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0

积分

2 小时

在线时间

游客

积分
0
发表于 2012-11-18 08:43:04 | 显示全部楼层
桂林本是假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09

主题

7127

积分

4137 小时

在线时间

荣誉会员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7127
发表于 2012-11-18 12:45:40 | 显示全部楼层
实话说,没见哪个伤寒大家推荐桂林本的。

学伤寒论,还是从宋本入手比较好,大学教材选宋本是有其道理的。

桂林本这种东西,有多年临床经验后再看看不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主题

663

积分

111 小时

在线时间

高中生

Rank: 3Rank: 3

积分
663
发表于 2012-11-18 20:36:12 | 显示全部楼层
桂林本肯定是真的,也不可能是什么后人伪托,更加不可能是清代人!
    没有伤寒大家推荐不能说明真假问题,只能说明几千年大家对《伤寒杂病论》的理论结构认识是错误的!如果没有桂林本,所以人包括大家都误读伤寒与中风的含义,误认为六气致病是主线;也误读“温病”的真实含义。
    简单地说《伤寒杂病论》的精义在“风伤卫,含伤营,营卫俱伤,骨节烦疼”(本仲景语),温病在其中——伏气病温;属于十二经脉之疾(即三阴三阳,奇经八脉归属其中,仲景有明言,如"督脉……治属太阳"等,结果后人疯了、晕了、糊了!皆泻从皮肤而入者。
    而“温邪(疫疠)则伤中”(我的总结);属于中宫之脉,皆邪从粘膜(古人言口鼻)而入者。
    桂林本有许多仲景后人的画蛇添足之笔,也有削足适履之笔,四逆汤中加人参酒属于前者,仅仅以此而判断其伪,太荒谬了!其实这也是古今“人参”之变导致的误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0

主题

0

积分

105 小时

在线时间

游客

积分
0
 楼主| 发表于 2012-11-23 08:58:33 | 显示全部楼层

回 今再来 的帖子

今再来:下面再说说柴胡剂用人参的规律 (2012-11-17 10:34) 
洗耳恭听!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0

主题

0

积分

105 小时

在线时间

游客

积分
0
 楼主| 发表于 2013-1-21 09:06:58 | 显示全部楼层

回 今再来 的帖子

今再来:桂林本大约是清代某个伤寒高手托名仲景所著,关于这个人参的药性,后世认为除了生津更有补气的作用。少阴下利之后,他认识到不但阳虚更有阴虚,因此他要加人参。
伤寒论认为人参主要是健 .. (2012-11-17 10:04) 
据说刘渡舟先生认为桂本是伪书,但他也认为四逆汤应该加人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81

主题

7686

积分

1638 小时

在线时间

博士生

古槐杏林生,束手多少

Rank: 6Rank: 6

积分
7686
发表于 2013-1-21 11:24:01 | 显示全部楼层
而“温邪(疫疠)则伤中”(我的总结);属于中宫之脉,皆邪从粘膜(古人言口鼻)而入者。
在我看来,整个消化道是里表,呼吸道是里表,甚至人体各个有腔通道的黏膜都可以算作里表,与人体体表之外表相对。比如甘草泻心汤既可治里表之黏膜病,也可治外表之皮肤病。很多中药方剂药理表明,对里表黏膜与外表皮肤有相同或类似的药理作用。伤寒重表重汗,温病重里重下。皆属外感,一近表,感即发,一近里,可伏而后发,发则重。吴又可病邪学说是开创新局面,表明某些病邪性质恶劣,且不从外表侵袭,而从里表黏膜侵袭。一旦侵袭,病之性质也恶劣。
另:亡阴亡阳是连续汗出过程中的不同阶段。亡阴必畏热,亡阳必畏寒。亡阴真阳未动,是邪热伤津耗精,或失血汗出过多导致真阴亡失。达到一定程度阴损及阳,真阳耗动散乱则亡阳接至。比如治疗常规来讲可以亡阴先补血补液,用参麦注射液等,因真阳尚未得损,但补阴。若损阳及阳气,有汗出湿冷等,则需回阳救逆,单用或加用参附注射液等。判断亡阳可从汗出湿冷,渴喜热饮以及结合伤寒论一些条文明示来判断。一旦出现亡阴,如不能及时救治,接现亡阳是大概率事件。四逆汤加人参,或许考虑的就是大部分亡阳是因亡阴所导致的,(仲景汗多亡阳,是指先亡阴,继亡阳,大概也是此意)体现了治病求本的原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0

积分

2 小时

在线时间

游客

积分
0
发表于 2013-1-21 11:58:01 | 显示全部楼层

回 珍爱中医 的帖子

珍爱中医:谢谢,这样看桂本也不是没有道理 (2012-11-13 10:10) 
桂本应该不是伤寒论的版本,应该是一个对伤寒比较了解的大师,自己杜撰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0

积分

2 小时

在线时间

游客

积分
0
发表于 2013-1-21 12:00:59 | 显示全部楼层

回 今再来 的帖子

今再来:宋本伤寒论383条“问曰:病发热头痛,身疼恶寒吐利者,此属何病?答曰:此名霍乱,霍乱自吐下,又利止,复更发热也。”
桂林本第12章中也有类似条文“问曰:病有发热,头痛,身疼,恶寒, .. (2012-11-19 10:24) 
你说得对,但是至今我没有看过桂本的,所以不便于发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0

积分

2 小时

在线时间

游客

积分
0
发表于 2013-1-21 12:01:36 | 显示全部楼层

回 今再来 的帖子

今再来:四逆汤加人参是有道理,后世为什么喜欢用张景岳的参附汤,就是因为考虑到亡阳、亡阴都是相互的。 (2013-01-21 09:57) 
参附汤不是张景岳的方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81

主题

7686

积分

1638 小时

在线时间

博士生

古槐杏林生,束手多少

Rank: 6Rank: 6

积分
7686
发表于 2013-1-21 13:37:09 | 显示全部楼层
人体汗出,有正汗邪汗之分。所谓正汗,就是正常人体代谢产物。比如运动出汗,比如因天气炎热出汗,比如桑拿出汗等,虽个体有差异,但以汗后能止,汗后能恢复到未汗时的正常状态为标准。比如只要不是过度,身体健康之人不会洗个桑拿大汗出就会洗出病来的。比如大夏天汗出淋漓,正说明正常人可以通过这种方式排除体内的暑热,空调待多了,不能爽爽快快出身大汗才更易得病。
所谓邪汗,一般由外邪或人体代谢功能异常导致。常见桂枝汤证的自汗出,某些由于卫外功能弱者的畏风自汗,病常自汗出,阴虚盗汗,药物治疗过程出继发的各种邪气未除或病进的病理性汗出等,以及现代医学所指某些病理性汗出。亡阴之汗与亡阳之汗是病理性汗出中最为严重的,因此可以称之为特殊汗出。
辩汗出,当辩正邪。汗出能否自止以及汗后能否恢复常态是辨别是否正汗的要点,同时结合兼证是辨别是否邪汗的要点。而由于亡阴与亡阳之汗属于危急重症之汗,必须时时警惕与明辨,此点在伤寒论中多有阐述,此处不一一列举相关条文。汗多未必定亡阳,但汗多易亡阳,却是仲景明示,所以汗多辩治犹宜慎重。比如桂枝汤证解外宜周身微微汗出为顺。身体强壮的麻黄汤证或许大汗而解。桂枝汤服后虽大汗出未动真阳时仍宜桂枝汤,漏不止阳虚畏寒则有亡阳,需加附子。或汗不得法使邪入里里热炽盛,有白虎汤证,或同时伤津耗精则加人参。又比如属少阴的脉阴阳俱紧反汗出,属亡阳。反汗出之意当意指脉阴阳俱紧本不当汗出,以其卫气不弱,营阴得固,故不当汗出,此有类麻黄汤证。此必真阳扰动,逼迫真阴外泄,非卫气而能固。所以亡阳,必四逆汤辈回阳救逆以治。此类汗出结合兼证判定病位病势随证治之的例子在伤寒论中比比皆是。一家之言欢迎批评指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捐助本站|小黑屋|手机版|经方医学论坛 ( 苏ICP备05020114号 )|网站地图

GMT+8, 2024-12-23 13:18 , Processed in 0.179103 second(s), 3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4-2024 hhjfs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