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热搜: 体质 药证 方证
查看: 6896|回复: 22

平脉辨证之厥阴病论治——第二届国际经方班讲稿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11-5 22:24:4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罗秀海医生已多次随我跟诊,又参加第三期平脉辨证学习班,把他的学习感悟发在论坛,引发了大家对厥阴病篇问题的探讨,我深为赞许!从目前境况而言,中医学术特色已近凋亡,不争不鸣,学而无益,学术有争鸣是好事。兹将我在不久前于广东省中山中医院举办的“第二届国际经方班'"的专题讲座的文稿发帖在此,欢迎探讨:



平脉辨证之厥阴病论治
徐汝奇
江西省泰和县澄江镇西门村卫生所(徐汝奇中医馆)
平脉辨证源于《伤寒杂病论》,医圣张仲景介绍他“感往昔之沦丧,伤横夭之莫救,乃勤求古训,博采众方,撰用《素问》、《九卷》、《八十一难》、《阴阳大论》、《胎胪药录》,并平脉辨证,为《伤寒杂病论》,合十六卷。”其中“并平脉辨证”一句,证明平脉辨证是在搜集前人经验之上的发明,《伤寒杂病论》的内容即从平脉辨证方法架构三阴三阳辨证体系,确立“病→脉→
证→治”的诊疗规范,以论治“伤寒”为例,演义经方运用原则。魏晋太医令王叔和编次整理了张仲景的著作,并搜采历
代名医经验撰编《脉经》,目的不仅在于规范脉法,推广平脉辨证,还重新提炼《伤寒杂病论》中的部分内容,以“汗、吐、下”三法的运用及诸杂病的“病、脉、证、治”规律为例,为读者理会仲景学术的核心思想暨如何运用经方提供方法,开创了从平脉辨证法通治万病的新纪元。

平脉辨证首辨阴阳,法从独脉,但从表里三焦证候立论。《伤寒论·平脉法》强调:“三部不同,病各异端。太过可怪,不及亦然。邪不空见,终必有奸。审察表里,三焦别焉。”脉法不仅解释了证候病机,并且脉象与证候之间、甚至于方药都有直接的对应。辨证论治不仅从表里认定,也从三焦区别。三焦是古人基于解剖观察对人体生理功能的界定。如230条所谓:“阳明病,胁下鞕满,不大便而呕,舌上白胎者,可与小柴胡汤。上焦得通,津液得下,胃气因和,身濈然汗出而解。”指小柴胡汤得效的反映即上、中、下三焦都气机条畅、津液流通。可据三阴三阳病不仅仅是六经病,而且是从古代解剖部位即上、中、下三焦以认识疾病表、里、内、外病位的证候群或类病综合征。
历代医家对于三阴三阳六经病的认识歧义甚多,其实无论是阴阳表里虚实六大层面的类病也好、或六大经络病变的症候群也好,其辨识皆俱特异性。尤其从平脉辨证法鉴别,诊疗规范,方法简便。如《伤寒论》中规定:
1、太阳病
平脉法:“尺寸俱浮者,太阳受病也,当一二日发。以其脉上连风府,故头项痛,腰脊强。”(《伤寒例》)
辨证提纲:“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1条)
解析:主证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提示风邪上受。头项居上焦,故太阳病属于上、中焦表实病变为主的症候群。凡与太阳经络属相关的病变皆为太阳病。脉浮当三关俱见,但以左寸、双尺浮为主。
2、阳明病
平脉法:“尺寸俱长者,阳明受病也,当二三日发。以其脉夹鼻络于目,故身热目疼鼻干,不得卧。”
(《伤寒例》)
辨证提纲:“阳明之为病,胃家实是也。”(180条)
解析:主证必“胃家实”提示胃腑不通,胃居中焦,故阳明病属于中、下焦里实病变为主的症候群。凡与阳明经络属相关的病变皆为阳明病。脉长(即洪大)当三关俱见,但以右寸洪大为主。
3、少阳病
平脉法:“尺寸俱弦者,少阳受病也,当三四日发。以其脉循胁络于耳,故胸胁痛而耳聋。此三经皆受病,未入于府者,可汗而已。”
(《伤寒例》)
辨证提纲:“少阳之为病,口苦,咽干,目眩也。”(263条)
解析:主证必“口苦、咽干、目眩”提示少阳经气不舒、胆气不利。胆位在中焦,少阳居表里之间,故少阳病属于中焦半表半里病变为主的症候群。凡与少阳经络属相关的病变皆为少阳病。脉弦当三关俱见,但以左关弦为主。
4、太阴病
平脉法:“尺寸俱沉细者,太阴受病也,当四五日发。以其脉布胃中,络于嗌,故腹满而嗌干。”(《伤寒例》)
辨证提纲:“太阴之为病,腹满而吐,食不下。自利益甚。时腹自痛。若下之。必胸下结鞕。”(273条)
解析:主证必“腹满而吐,食不下。自利益甚。时腹自痛。若下之。必胸下结鞕”,提示中焦里虚,脾虚运化不及,故太阴病属于中焦里虚为主的症候群。凡与太阴经络属相关的病变皆为太阴病。脉沉细当三关俱见,但以右关沉细为主。
5、少阴病
平脉法:“尺寸俱沉者,少阴受病也,当五六日发。以其脉贯肾络于肺,系舌本,故口燥舌干而渴。”(《伤寒例》)
辨证提纲:“少阴之为病,脉微细,但欲寐也。”(281条)
解析:主证必“脉微细,但欲寐也”,提示元阳不振,病在下焦,故少阴病属于下焦里虚为主的症候群。凡与少阴经络属相关的病变皆为少阴病。脉沉或细微当三关俱见,但以左寸、双尺沉细微为主。
6、厥阴病
平脉法:“尺寸俱微缓者,厥阴受病也,当六七日发。以其脉循阴器络于肝,故烦满而囊缩。此三经皆受病,已入于腑,可下而已。”《伤寒例》)
辨证提纲:“厥阴之为病,消渴,气上撞心,心中疼热,饥而不欲食,食则吐蛔。下之利不止。”(326条)
解析:主证必“消渴,气上撞心,心中疼热,饥而不欲食,食则吐蛔。下之利不止”,提示三焦不利、虚实夹杂,故厥阴病属于上、中、下三焦虚实夹杂为主的症候群。凡与厥阴经络属相关的病变皆为厥阴病。
脉微缓当三关俱见,但以左关微缓为主。
平脉辨证法倡导平脉以辨证,辨证参以平脉,“色脉合参,可以万全”,要求尽可能多途径如寸口脉法、趺阳脉法、少阴脉法、辨色、闻声、望神、按腹等诊疗方法精辨病机、甄别证候,同时又提倡诊疗方法的简约化,是望闻问切四诊综合运用的典范。
在临证实践中,六经病证候群有时并不单一出现,合病并见较多,运用平脉辨证确立的“病、脉、证、治”原则,从脉象太过或不及中辨识主病之脉与兼证之脉,从脉象推测相应证候,再结合证候反推脉象十分相符,抓住三阴三阳六经病辨证提纲与左、右寸关尺三关定位要领,提炼出主证与主病之脉互为印证,即可获得相关诊断。如左寸脉太过见浮为太阳、左寸脉不及见沉属少阴,而余脉之势弱而平,即可认定太阳与少阴合病。
以上为六经病平脉辨证的基本内涵,纲要分明,法度严谨,应用循规蹈矩,更要知常达变,即所谓“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是经方运用的基本原则。
本次讲座重点探讨厥阴病的病、脉、证、治规律。《伤寒论》三阴三阳六篇的经文共计398条,其中太阳病篇178条、阳明病篇84条、少阳篇10条、太阴病篇8条、少阴病篇45 条、厥阴篇56条,霍乱篇10篇、辨阴阳易差后劳复病脉证并治7篇,厥阴病约占三阴病各篇经文总数的一半还多。若从平脉辨证法分析相关经文,实际上涉及到厥阴病的经文远远不止这些,并且十分复杂。《伤寒论》主方113方,其中厥阴篇的主方有乌梅丸、白虎汤、当归四逆汤、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四逆汤、瓜蒂散、茯苓甘草汤、麻黄升麻汤、干姜黄芩黄连人参汤、通脉四逆汤、白头翁汤、桂枝汤、小承气汤、栀子豉汤、吴茱萸汤、小柴胡汤计16个经方。但这些方中,如四逆汤、通脉四逆汤、桂枝汤、小承气汤、栀子豉汤、吴茱萸汤、小柴胡汤等广泛分布在三阳病篇或太阴病篇、少阴篇,都为主治之方,并不局限厥阴病的主治,但这些经方何以主治厥阴病呢?试作分析如下:
1、  辨证提纲:
《伤寒论》326条规定:“厥阴之为病,消渴,气上撞心,心中疼热,饥而不欲食,食则吐蛔。下之利不止。”
主证必俱“消渴,气上撞心,心中疼热,饥而不欲食,食则吐蛔。下之利不止”,其中“消渴”为阳明内热之象,“气上撞心、心中疼热”为少阳郁热之象,“饥而不欲食,食则吐蛔。下之利不止”为太阴里虚之象,提示了厥阴病病机有虚实夹杂、上热下寒、上实下虚、里寒外热或寒热胜复的特点,见证错综复杂,与三焦气机不利相关。
337条说:“凡厥者,阴阳气不相顺接,便为厥。厥者,手足逆冷是也。”此为厥证的定义。结合厥阴病的辨证提纲,可知凡阴阳之气不相顺接、三焦气机不利所致的寒热夹杂,虚实互见,上热下寒、里寒外热,上实下虚等等病情错综复杂的证候群,如消渴、腹胀而下利、饥而不欲食、胃脘嘈杂、烦躁、咽喉干痛、恶寒、发热、呕吐等表现均属厥阴病范畴,但主证必俱手足逆冷,兼证表现多样化,且多伴有下利即大便稀症状。
2、平脉法则
王叔和在《伤寒例》中规定:“尺寸俱微缓者,厥阴受病也,当六七日发。以其脉循阴器络于肝,故烦满而囊缩。此三经皆受病,已入于腑,可下而已。”
指厥阴病的主脉当见寸关尺三部均微缓,327条可以反佐:“厥阴中风,脉微浮为欲愈,不浮为未愈。”
但厥阴病证候群表现在上、中、下三焦的均可见证,相对三阳病、太阴、少阴病单纯的主证表现而言,主证呈多样性。脉象与之相应,也呈现了复杂性。在厥阴病篇55条经文中,        涉及脉法应用的相关经文如下:
332.伤寒,始发热六日,厥反九日而利。凡厥利者,当不能食;今反能食者,恐为除中,(一云消中)食以索饼。不发热者,知胃气尚在,必愈。恐暴热来出而复去也。后日脉之,其热续在者,期之旦日夜半愈。所以然者,本发热六日,厥反九日,复发热三日,并前六日,亦为九日,与厥相应,故期之旦日夜半愈。后三日脉之,而脉数,其热不罢者,此为热气有余,必发痈脓也。——脉数
333.伤寒脉迟六七日,而反与黄芩汤彻其热。脉迟为寒,今与黄芩汤复除其热,腹中应冷,当不能食;今反能食,此名除中,必死。——脉迟
338.伤寒脉微而厥,至七八日肤冷,其人躁,无暂安时者,此为脏厥,非蛔厥也。蛔厥者,其人当吐蛔。今病者静,而复时烦者,此为脏寒。蛔上入其膈,故烦,须臾复止;得食而呕,又烦者,蛔闻食臭出,其人常自吐蛔。蛔厥者,乌梅丸主之。又主久利。——脉微而厥
343.伤寒六七日,脉微、手足厥冷、烦躁,灸厥阴。厥不还者,死。——脉微
347.伤寒五六日,不结胸,腹濡,脉虚,复厥者,不可下;此亡血,下之死。——脉虚
349.伤寒脉促,手足厥逆,可灸之。——脉促
350.伤寒脉滑而厥者,里有热,白虎汤主之。——脉滑而厥
351.手足厥寒,脉细欲绝者,当归四逆汤主之。——脉细欲绝
355.病患手足厥冷,脉乍紧者,邪结在胸中,心下满而烦,饥不能食者,病在胸中,当须吐之,宜瓜蒂散。——脉乍紧
357.伤寒六七日,大下后,寸脉沉而迟,手足厥逆,下部脉不至,喉咽不利,唾脓血,泄利不止者,为难治。麻黄升麻汤主之。——寸脉沉而迟、下部脉不至
360.下利,有微热而渴,脉弱者,今自愈。——脉弱
361.下利脉数,有微热汗出,今自愈;设复紧,为未解。(一云设脉浮复紧)——脉数、脉紧
362.下利、手足厥冷、无脉者,灸之不温,若脉不还,反微喘者,死;少阴负趺阳者,为顺也。——无脉、脉不还、少阴负趺阳
363.下利,寸脉反浮数,尺中自涩者,必清脓血。——寸脉浮数、尺中涩
365.下利,脉沉弦者,下重也;脉大者,为未止;脉微弱数者,为欲自止,虽发热不死。——脉沉弦、脉大、脉微弱数
366.下利脉沉而迟,其人面少赤、身有微热、下利清谷者,必郁冒汗出而解,病患必微厥,所以然者,其面戴阳,下虚故也。——脉沉而迟
367.下利脉数而渴者,今自愈;设不瘥,必清脓血,以有热故也。——脉数
368.下利后,脉绝,手足厥冷,时脉还,手足温者生;脉不还者死。——脉绝、脉还、脉不还
369.伤寒下利日十余行,脉反实者,死。——脉实
377.呕而脉弱,小便复利,身有微热,见厥者,难治,四逆汤主之。——脉弱
以上例举经文20条,涉及的脉象阴阳俱见,提示的病机有虚有实、或虚实夹杂,表现的证候或纯阴无阳、或阴阳并存、上实下虚或上虚下实,虚实夹杂的矛盾十分突出,故平脉辨证以法治之,如乌梅丸、当归四逆汤、白头翁汤之类;平脉定方当随证治之,如白虎汤、桂枝汤、小柴胡汤之类,选取主治之方并不限于厥阴病主方。
这些脉象描述及其方证辨识,看似毫无规律,但与厥阴病程阶段错综复杂的病机相应,是辨别证候虚实的“法宝”。如何分析这个“法宝”,其实另有“法门”,王叔和整理仲景脉法之时已经认识到,此“法门”即“厥脉”。
何谓厥脉?《脉经》不载,但《辨不可下病脉证并治》篇有解:
“伤寒,脉阴阳俱紧,恶寒发热,则脉欲厥。厥者,脉初来大,渐渐小,更来渐大,是其候也。如此者,恶寒甚者,翕翕汗出,喉中痛;若热多者,目赤脉多,睛不慧。医复发之,咽中则伤;若复下之,则两目闭。寒多便清谷,热多便脓血;若熏之,则身发黄;若慰之,则咽燥。若小便利者,可救之;若小便难者,为危殆。”
据文意分析,在“伤寒,脉阴阳俱紧”的三关脉候中,有一种“脉欲厥”的脉象与“伤寒”病情错综复杂情况对应,这个脉即厥脉。厥脉之状即“脉初来大,渐渐小,更来渐大”。此脉脉势不均,从强到弱,又由弱到强,与寒热夹杂、虚实相兼的病机相应。
接下来,《辨不可下病脉证并治》篇继续分析:
“伤寒发热,口中勃勃气出,头痛目黄,衄不可制,贪水者必呕,恶水者厥。若下之,咽中生疮,假令手足温者,必下重便脓血。头痛目黄者,若下之,则目闭。贪水者,若下之,其脉必厥,其声嘤,咽喉塞,若发汗,则战栗,阴阳俱虚。恶水者,若下之,则里冷不嗜食,大便完谷出,若发汗,则口中伤,舌上白胎,烦躁。脉数实,不大便六七日,后必便血;若发汗,则小便自利也。”
从此经文“贪水者,若下之,其脉必厥”即当知其内有水饮,阳气弱而气化不利,所以口干喜饮,倘强行下法,必致“阴阳俱虚”。脉必厥,乃是通过“厥”脉动摇不定的态势去把握虚中夹实的病机。
为此,《辨痉湿暍脉证》篇对厥脉的转归给予了总结:
“凡得病,厥脉动数,服汤药更迟,脉浮大减小,初躁后静,此皆愈证也。”此中“动数”之脉类于“数”。《辨脉法》谓:“若数脉见于关上,上下无头尾,如豆大,厥厥动摇者,名曰动也。”由此可据,厥脉动数不稳当,表现在脉位以关脉较强盛。凡寸关尺三部脉势不均,左右脉度不等者皆属厥脉,但关部相对较强,辨识均以关部为主。
《脉经卷四·辨三部九候脉证第一》载:“关上脉滑而大小不均,是为病方欲进,不出一二日复欲发动,其人欲多饮,饮即注利。如利止者,生;不止者,死。”此提示病变易虚易实,“关上脉滑而大小不均”当为阳厥之脉。
又:“关上脉时来时去,乍大乍小,乍疏乍数者,胃中寒热,羸劣不欲饮食,如虐状。”此提示病势迁延反复,“关上脉时来时去,乍大乍小,乍疏乍数”当为阴厥之脉。
厥脉分两类,厥证亦有阴阳之别,337条释:“凡厥者,阴阳气不相顺接,便为厥。厥者,手足逆冷者是也。”明确界定:手足逆冷者便是厥。但《金匮要略·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篇另解:“问曰:经云:‘厥阳独行’,何谓也?师曰:此为有阳无阴,故称厥阳。”指津液亏而阳气偏亢的阳明经气过盛。阳热过盛,津液亏虚,阴阳之气不达四末,“阴阳气不相顺接”,微循环不良故而为“厥”。此厥属阳厥。故厥证有阳明病阳盛之厥与厥阴病虚实夹杂之厥。350条:“伤寒脉滑而厥者,里有热,白虎汤主之。” 此“伤寒脉滑而厥”,脉滑主内热,厥乃厥脉,为“脉初来大、渐渐小,更来渐大”的脉势不均匀之象,因阳气不通,故脉滑而厥主胸腹灼热而四肢冷,故平脉辨证为“里有热”。所以白虎汤证之厥属于津液不足、阳气亢奋的“厥阳”,脉象洪滑与之相应。
《脉经》谓“滑与数相类”故脉滑与脉数相似,临证区别不易。从《伤寒论·辨脉法》分析,脉滑为寒郁化热,主内实,为内热,肌表温度不一定升高;而脉数为热气有余,主内虚,当表里俱热,肌肤温度一般较高。后世从脉滑主内热气盛之理,故定脉滑为痰热之象。
厥阴病之厥如338条“伤寒脉微而厥,至七八日肤冷,其人躁,无暂安时者,此为脏厥,非蚘厥也。蚘厥者,其人当吐蚘。令病者静,而复时烦者,此为脏寒。蚘上入其膈,故烦,须臾复止,得食而呕,又烦者,蚘闻食臭出,其人常自吐蚘。蚘厥者,乌梅丸主之。又主久利。”
此“伤寒脉微而厥”即阳气虚微,阴气偏盛,导致“阴阳气不相顺接”,所以导致“至七八日肤冷、其人躁,无暂安时”。
另如105条:“伤寒十三日,过经谵语者,以有热也,当以汤下之。若小便利者,大便当鞕,而反下利,脉调和者,知医以丸药下之,非其治也。若自下利者,脉当微厥,今反和者,此为实也,调胃承气汤主之。”
从“若自下利者,脉当微厥”,与“脉调和”的对比可知,此脉微厥之“微”当是对“厥”的形容,非阳不足之脉微,而是“稍少或稍弱”的意思。佐证当见于335条:“伤寒一二日至四五日厥者,必发热。前热者,后必厥;厥深者,热亦深;厥微者,热亦微。厥应下之,而反发汗者,必口伤烂赤。”此“厥深者,热亦深;厥微者,热亦微”即“厥的程度稍弱,热势也稍弱”之义。故此推论,“脉当微厥”实则指“轻微”或“细弱”的厥脉。故105条之“脉当微厥”应该属于厥脉但病势相对较缓的描述。
以上分析表明,厥脉多与厥阴病相关,尽管脉法提纲规定“尺寸俱微缓者,厥阴受病也”,但厥阴病为“三经皆受病,已入于腑”,故厥阴病证候复杂,上、中、下三焦症状混杂难分,病机呈现“虚而实、杂而乱”的特点。故厥阴病主证之脉有“脉初来大,渐渐小,更来渐大”的特点,故兼证兼脉众多,症状之实与脉象之虚对比性非常强。不仅寸关尺三关脉阴阳脉并见,并且左右三关脉位不对等,脉势、脉度强弱不均
。证候表现阴阳兼顾,症状千奇百怪,不一而论。临证中凡三焦见证错综复杂、水热互结、虚实难辨者,皆属厥阴。

332条:“伤寒始发热六日,厥反九日而利。凡厥利者,当不能食,今反能食者,恐为除中。食以索饼,不发热者,知胃气尚在,必愈。恐暴热来出而复去也。后日脉之,其热续在者,期之旦日夜半愈。所以然者,本发热六日,厥反九日,复发热三日,并前六日,亦为九日,与厥相应,故期之旦日夜半愈。后三日脉之,而脉数,其热不罢者,此为热气有余,必发痈脓也。”
此段条文对厥阴病的病机认识非常重要,分析如下:
1)“伤寒始发热六日”,与“厥阴受病,当六七日发”的病程吻合,阴阳辨证提纲云“阳数七,阴数六”,故见发热六日,即当考虑厥阴病。
2)六日发热之后,即由阴出阳,又发热三日,非病入阳明(即“阳明受病,当二三日发”),就病出少阳(即“少阳受病,当三四日发”)。
3)但“厥反九日而利”,阴阳本已不相顺接,发热伴下利,是少阴病程的阴阳将竭,当不能食,如果脉象迟,反能食即阳气将竭的回光反照,所以要考虑为“除中”。
4)厥阴病本脉象微浮,不发热,是厥阴出阳之象,故“食以索饼,不发热者,知胃气尚在,必愈。”  5)如果“其热续在者”,即厥阴病转出少阳,故“期之旦日夜半愈”。
6)如果“后三日脉之,而脉数”,是病入阳明,故断定“其热不罢者,此为热气有余,必发痈脓也。”
故据此分析,厥阴病程不但可见少阳病症状,同时也见阳明、少阴症状,当属阴阳不接,水火不济的阴阳合病,病机呈现了虚实夹杂、寒热并存的复杂性,三阴三阳六经病辨证论治中病情相对复杂的证候都归类于厥阴。
厥阴肝与少阳胆表里络属,机能相关,《素问·六节藏象论》说“凡十一脏皆取决于胆”,《伤寒论·平脉法》认为“肝者,木也,名厥阴,其脉微弦,濡弱而长,是肝脉也,肝病自得濡弱者,愈也,”王叔和在《伤寒例》中认定“尺寸俱微缓者,厥阴受病也”,故厥阴病之脉得“濡弱以弦”是向愈之兆。327条谓:“厥阴中风,脉微浮为欲愈,不浮为未愈。”此“微浮”实质即“濡弱以弦”之义。
西汉·司马迁《汉书·艺文志》中将经方定义为:“本草木之寒温,量疾病之深浅,假药味之滋,因气感之应,辨五苦六辛,致水火之齐,以通闭解结,反之于平。”厥阴病的病机主在“阴阳之气不相顺接”,由此而论,凡与经方组成中蕴含“水火”,涉及了辛开苦降、泻实补虚、条畅气机的方证经文均可列入厥阴。所以如三阳病篇的桂枝汤、小承气汤、栀子豉汤、小柴胡汤,少阴篇篇的主方四逆汤、通脉四逆汤,吴茱萸汤等都被列入厥阴病篇也就不足为奇,而如半夏泻心汤、大黄附子汤、大柴胡汤、柴胡桂枝干姜汤、奔豚汤、麻黄升麻汤、栝楼瞿麦丸、温经汤等等之类攻补兼施的方证皆可循从厥阴病病机论治,自然就顺理成章。
从平脉辨证法则,厥阴病的论治可以大道至简,无论证候群如何复杂,但只要抓住左、右寸关尺三部六位脉势不均、强弱不匀的脉候体象即可;证候表现只要具备“虚而实、杂而乱”的特点,从看似无规律的规律中,抓住阴阳虚实寒热夹杂、三焦气机不利的病机就行。
所以,凡三阴三阳篇的方证皆可从厥阴病的平脉辨证法重新认识,三阴三阳篇中的多经合病、以及《金匮要略》中的脏腑杂病论治皆当重新分类,而例如现代医学所谓疑难病包括高血压、糖尿病、肿瘤、慢性肝病、肾病、胃肠功能紊乱症、神经官能症、脉管炎、荨麻疹等众多的慢性病、以及因错误治疗导致的久病迁延、脏器功能亢进或衰竭者、营养代谢紊乱者、滥用抗生素、长期应用激素者,等等,绝大多数都可归类于厥阴病范畴,从厥阴病的脉证论治,疗效也必然突出。
厥阴病例案如下:
案一、肖女士  1962年9月6日   泰和县石山乡农民。  2011/11/3诊见脉右寸浮细弦稍紧、关细弦稍紧、尺沉细弦稍紧,左寸弦细、关沉细弦、尺沉细微弦,舌淡略青,苔薄白。面色萎黄。诉:病已十四年,周而复始发作定期性脘腹痛,疼痛以心窝下为主。疼痛发作后的第三、四日开始发热,体温高达40.5度,下午2、3点开始发热到凌晨3、4点缓解,伴恶寒,烦热,无汗出。腹痛经过约一周以后即大便泻下,稀溏并夹白色粘液,日3-4次。平时则大便硬结如球,或日三四次或1-2日不解。近几年来发作较频,发热、腹痛时间更长。发作时全身肌肉酸困痛,腰背痛,头痛,手足冷,无食欲,口疮溃烂,小便涩短痛,夹血尿。如此循环往复,年复一年的发作并住院,甚至网络会诊都无结果,已耗费十余万元,中医、西医均治不效。检查示:肾结石,结肠炎,非萎缩性胃炎(糜烂出血型),子宫肌瘤,输卵管囊肿,尿淀粉酶偏高,白细胞偏高,心电图提示二返、三返(均轻度)。
诊断:厥阴病。乌梅丸合白头翁汤。
乌梅30克  细辛10克  干姜15克 黄连20克 当归15克
附片15克 花椒10克 桂枝15克  党参15克
黄柏15克 白头翁30克 秦皮20克 甘草10克   七剂

平脉辨证:
诊见右寸浮细弦稍紧、关细弦稍紧、尺沉细弦稍紧,左寸弦细、关沉细弦、尺沉细微弦,其左、右寸关尺三部六位均不对等、脉势强弱不均,当属厥脉,诊为厥阴病。
方证对应:
1、患者病达十四年之久,病程诊断符合厥阴病程。
2、证见周而复始发作定期性脘腹痛,疼痛以心窝下为主。疼痛发作后的第三、四日开始发热,体温高达40.5度,下午2、3点开始发热到凌晨3、4点缓解,伴恶寒,烦热,无汗出。此为厥阴病厥热胜复症状。见326条、332条、336条。
3、其下午2、3点开始发热到凌晨3、4点缓解,此为厥阴病欲解时。见328条。
4、伴恶寒,烦热,无汗出。属白虎汤证,此为厥阳。见334条、350条。
5、腹痛经过约一周以后即大便泻下,稀溏并夹白色粘液,日3-4次。属白头翁汤证,此为厥阴热利下重。见331条、334条、341条、367条、371条。
6、平时则大便硬结如球,或日三四次或1-2日不解。属小承气汤证,此为厥寒冷结。。见340条、374条。
7、发作时全身肌肉酸困痛,腰背痛,头痛,手足冷,无食欲,口疮溃烂,小便涩短痛,夹血尿。见335条、337条、342条。
此患者证候复杂,寒热虚实夹杂,属典型厥阴病,以乌梅丸为主方。
相关经文:
《伤寒论》326条:厥阴之为病,消渴,气上撞心,心中疼热,饥而不欲食,食则吐蚘,下之利不止。
328条:厥阴病,欲解时,从丑至卯上。
331条:伤寒先厥,后发热而利者,必自止。见厥复利。
332条:伤寒始发热六日,厥反九日而利。凡厥利者,当不能食,今反能食者,恐为除中,食以索饼。不发热者,知胃气尚在,必愈。恐暴热来出而复去也。后日脉之,其热续在者,期之旦日夜半愈。所以然者,本发热六日,厥反九日,复发热三日,并前六日,亦为九日,与厥相应,故期之旦日夜半愈。后三日脉之,而脉数,其热不罢者,此为热气有余,必发痈脓也。’
334条:伤寒先厥后发热,下利必自止,而反汗出,咽中痛者,其喉为痹。发热无汗,而利必自止,若不止,必便脓血。便脓血者,其喉不痹。
335条:伤寒一二日至四五日,厥者必发热,前热者,后必厥,厥深者,热亦深,厥微者,热亦微。厥应下之,而反发汗者,必口伤烂赤。
336条:伤寒病,厥五日,热亦五日,设六日当复厥,不厥者自愈。厥终不过五日,以热五日,故知自愈。
337条:凡厥者,阴阳气不相顺接,便为厥。厥者,手足逆冷是也。
340条:病者手足厥冷,言我不结胸,小腹满,按之痛者,此冷结在膀胱关元也。
341条:伤寒发热四日,厥反三日,复热四日,厥少热多,其病当愈。四日至七日,热不除者,必便脓血。
342条:伤寒厥四日,热反三日,复厥五日,其病为进。寒多热少,阳气退,故为进也。’
350条:伤寒脉滑而厥者,里有热,白虎汤主之。
367条:下利,脉数而渴者,今自愈。设不差,必清脓血,以有热故也。
371条:热利下重者,白头翁汤主之。
374条:下利谵语者,有燥屎也,宜小承气汤。
379条:呕而发热者,小柴胡汤主之。
按语:
患者一周后复诊,症状稍有改善。继续原方到第三周,食欲增,精神好转,吃红参炖鸡汤复发高热,用乌梅丸合小承气汤,泄下污秽大便甚多,此后大便色由暗褐色转黄。患者总共服药近三个月,其间肾结石发作一次,改方四逆散合四金汤(金钱草、海金沙、鸡内金、郁金),但发热下利未再发作。该患者证候分析涉及《伤寒论》厥阴篇相关经文达16条,故运用经方,必须洞识方证,熟悉经文,并融会贯通。
案二:刘先生
1978
年生  住泰和县沙村镇

2012-6-4初诊: 脉右寸细弦缓、关细弦稍紧、尺沉细弦稍紧,左寸浮缓、关弦而短、尺沉细弦稍紧。舌淡紫, 苔白腻。诉:口舌易溃烂,咽喉异物
感,饥饿时胃脘痛,大便一日三次以上,大便稀溏,小便黄。无口苦。
诊断:厥阴病。半夏泻心汤合半夏厚朴汤:
法半夏15克、黄芩15克、黄连10克、党参15克、干姜15克、甘草10克、大枣15克、厚朴15克、茯苓15克、苏叶15克、生姜30 克,七剂,日三服。
2012-6-20二诊: 泰和县中医院检查示:舌根下部可见一灰白色肿物。鼻咽部可见黏膜轻度充血增厚,咽侧索可见红肿。咽喉壁黏膜轻度充血,可见淋巴滤泡增生。意见:肿物待查。
脉右寸沉迟缓稍弦、关稍弦、尺沉细微弦,左寸沉迟缓稍弦、关沉、尺沉细稍滑。舌淡紫, 苔白腻 。咽峡暗紫。诉:咽中梗阻不适,异物感,吃西瓜胃痛,时欲吐痰。大便日两三次,大便溏,肛门灼热。
诊断:厥阴病。麻黄升麻汤:
麻黄15克、升麻10克、当归15克、知母10克、黄芩15克、玉竹15克、赤芍10克、天冬10克、桂枝10克、茯苓10克、甘草10克、石膏30克、白术10克、干姜10克,  七剂,日三服。 2012-6-26三诊: 诉:在22日下午四点半咯出一大块状有韧性的烂肉样粘腻物。现咽喉无明显感觉,余症大有好转。
平脉辨证:
初诊见“ 脉右寸细弦缓、关细弦稍紧、尺沉细弦稍紧,左寸浮缓、关弦而短、尺沉细弦稍紧”,此左右三部六位不等,示气机厥逆,升降不利,属厥阴病。“舌淡紫, 苔白腻,为厥阴。诉:口舌易溃烂,咽喉异物感,饥饿时胃脘痛,大便一日三次以上,大便稀溏,小便黄。无口苦”,证属厥阴喉痹、厥阴下利,柴胡剂不中与,当辛开苦降,宣畅气机,故治喉痹取半夏厚朴汤、治下利取半夏泻心汤。
二诊见“脉右寸沉迟缓稍弦、关稍弦、尺沉细微弦,左寸沉迟缓稍弦、关沉、尺沉细稍滑”,上部脉较实,下部脉较虚,与厥阴病麻黄升麻汤证“寸脉沉而迟、下部脉不至”相类。检查示舌根下部可见一灰白色肿物,但性质不明。证见“咽中梗阻不适,异物感,吃西瓜胃痛,时欲吐痰。大便日两三次,大便溏,肛门灼热”,示厥阴病仍存,虽无唾脓血,但时欲吐痰,故脉证合参,治取麻黄升麻汤。
相关经文:
《伤寒论》357条:伤寒六七日,大下后,寸脉沉而迟,手足厥逆,下部脉不止,喉咽不利,唾脓血,泄利不止者,为难治,麻黄升麻汤主之。
按:357条从“寸脉沉而迟、下部脉不至(指尺部脉微弱欲绝)”的“阴结”之象,反佐“手足厥逆、喉咽不利,唾脓血,泄利不止”等症状,判定麻黄升麻汤证的寒热错杂、上实下虚夹杂病机。凡阴阳不交、气机不利、上、中、下三焦均有见证,病候呈现寒热虚实夹杂者即为厥阴病。
患者感觉喉咽部异物一月余,消炎无效,自外地专程回乡求治。初诊要求其检查确诊,二诊时携带报告单前来,甚为紧张,力求我处方,允不效则手术。第三天患者来诊室报告,服药7小包(一剂药分3小包,每包200毫升,煎药机煎取),咯出烂肉状物一大块,笑逐颜开。有一位来自广东顺德桂洲医院的莫国友医师随我跟诊在场,见此极为惊讶,直言不敢相信经方有如此神效。其实,尽管张仲景认为“寸脉沉而迟,手足厥逆,下部脉不至,喉咽不利,唾脓血,泄利不止者,为难治”,但言“麻黄升麻汤主之”,其“主之”实质肯定了麻黄升麻汤对喉咽部肿物的疗效。
案三、胡女士      197612    住泰和县万合镇
2011/8/23  万合中心卫生院生化检查示:总蛋白90.3
球蛋白43.52 、白球比1.07
谷丙转氨酶47.8
碱性磷酸酶247.31
尿酸352.8 、肌酐125.4
葡萄糖15.33;尿检:葡萄糖2+ 、蛋白质1+、白细胞1+;血常规:白细胞 22.7 、中性细胞百分比81.1
脉右寸细弦稍滑、关弦细稍滑、尺沉细微弦,左寸浮细弦稍滑、关细弦稍滑、尺沉细微弦,舌淡红,苔薄黄。诉:数日前尿路感染,腰痛。现咽喉干燥,喜饮水,余症不显。
诊断:厥阴病。葛根黄芩黄连汤合柴胡桂枝干姜汤加土茯苓。
葛根120克、黄芩30克、黄连30克、甘草10克、天花粉15克、牡蛎30克、桂枝10克、柴胡15克、干姜10克、土茯苓30克,   十剂 日三剂。
     2011/9/3  右寸细弦滑、关弦细滑、尺细弦滑,左寸细弦滑、关弦细滑、尺沉细弦稍滑。,舌淡略青苔薄白。诉:阴痒,余症不显。空腹血糖8.6
诊断:厥阴病。葛根黄芩黄连汤合柴胡桂枝干姜汤加苦参。
葛根120克、黄芩30克、黄连30克、甘草10克、天花粉15克、牡蛎30克、桂枝10克、柴胡15克、干姜20克、土茯苓30克、苦参15克,   十剂, 日三服。
2011/9/16 脉右寸沉弦稍滑、关弦细稍滑、尺沉细弦稍滑,左寸细弦稍滑、关沉细弦、尺细弦稍滑,舌淡红,苔薄白。诉:无明显不适。空腹血糖8.4
诊断:厥阴病。葛根黄芩黄连汤合柴胡桂枝干姜汤加土茯苓、大黄、附片。
葛根120克、黄芩30克、黄连30克、甘草10克、天花粉20克、牡蛎30克、桂枝10克、柴胡15克、干姜20克、土茯苓30克、大黄15克、附片5克、  十五剂
2011/10/7右寸沉细弦稍滑,关细弦稍滑,尺沉细弦,左寸浮细稍弦,关沉细弦,尺沉细微弦。舌淡苔薄黄。诉:空腹血糖6.8。无明显不适。
诊断:厥阴病。葛根黄芩黄连汤合柴胡桂枝干姜汤加土茯苓、大黄、附片、陈皮。
葛根120克、黄芩30克、黄连30克、甘草10克、天花粉20克、牡蛎30克、桂枝10克、柴胡15克、干姜20克、土茯苓30克、大黄15克、附片5克、陈皮30克,  十剂。
2011/10/20脉右寸细弦、关细弦稍滑、尺沉细弦,左寸浮细稍滑、关细弦、尺沉细弦,舌淡红,苔薄黄。诉:检查空腹血糖5.4 。体重稍增加。
诊断:厥阴病。葛根黄芩黄连汤合柴胡桂枝干姜汤加土茯苓、大黄、附片、陈皮。
葛根120克、黄芩30克、黄连30克、甘草10克、天花粉20克、牡蛎30克、桂枝10克、柴胡15克、干姜20克、土茯苓30克、大黄15克、附片5克、陈皮30克,  十剂,日三服。
平脉辨证:
平脉阴阳辨证纲要规定:
“寸脉见阳脉,左为手太阳、右为手阳明;寸脉见阴脉,左为手少阴、右为手太阴。
关脉见阳脉,左为足少阳、右为足阳明,关脉见阴脉,左为足厥阴,右为足太阴。
双尺脉见阳脉,为足太阳;双尺为见阴脉,为足少阴,左属肾,右为子户。”
患者初诊之脉:“脉右寸细弦稍滑、关弦细稍滑、尺沉细微弦,左寸浮细弦稍滑、关细弦稍滑、尺沉细微弦”,此中寸、关属阳脉,属葛根黄芩黄连汤主脉,当诊从太阳阳明病;但两关脉弦不对等,属柴胡桂枝干姜汤主脉,当诊从少阳病。厥阴与少阳为表里,柴胡桂枝干姜汤的主治范畴为“阳微结”,实质是厥阴与少阳同病,属胆热脾寒、水热互结之证,上、中、下三焦虚实夹杂,从病机而论当属厥阴。故凡病机复杂的纯三阳或纯三阴或阴阳间杂的合病均可判断于厥阴病范畴。
服用葛根黄芩黄连汤合柴胡桂枝干姜汤的合方二十剂之后,诊见“脉右寸沉弦稍滑、关弦细稍滑、尺沉细弦稍滑,左寸细弦稍滑、关沉细弦、尺细弦稍滑”,此中左关脉沉细弦,为厥阴之象,提示太阳阳明病势已挫。如果是药寒伤胃,必饮食有碍,但患者诉无明显不适,显为厥阴病脉,故在主方中加大黄附片汤去细辛,或加陈皮以温脾阳。
相关经文:
《伤寒论》34条:太阳病,桂枝证,医反下之,利遂不止。脉促者,表未解也;喘而汗出者,宜葛根黄芩黄连汤。
147条:伤寒五六日,已发汗,而复下之,胸胁满微结,小便不利,渴而不呕,但头汗出,往来寒热,心烦者,此为未解也,柴胡桂枝干姜汤主之。
《金匮要略·腹满寒疝宿食病脉证治》篇:“胁下偏痛,发热,其脉紧弦,此寒也,以温药下之,宜大黄附子汤。”
按:患者因“尿路感染,腰痛”在当地医院消炎治疗无效而确诊为糖尿病。服用葛根黄芩黄连汤合柴胡桂枝干姜汤加味的合方治疗约3个月,共50剂,停药迄今10个月,无明显不适,复查血糖仍然正常。
糖尿病从六经病辨证论治,其提纲挈领的优势不可替代。Ⅱ型糖尿病与代谢紊乱相关,初始于太阳阳明病,以阳明经证、腑证多见,表现为阳明燥热的亢奋之象;传少阳之时即已传变入厥阴,证候寒热错杂,表现为气机不利,甚至脏腑器官功能受损;厥阴病阶段失治,则进入少阴病,则阴盛阳微,水火不济,为糖尿病终末期,脏器已损,机能衰竭,并发症层出不穷,是生命垂危阶段。故糖尿病之治,若能阻断于太阳阳明,则事半功倍;即便病已经转入厥阴,治之得当,尤可逆转。但在少阴,沉疴难起,但治有重剂,亦是苟喘延年,半死半生。所以,糖尿病的治疗,重在六经病提纲挈领的辨证,在太阳阳明病阶段即治厥阴,予以截断逆转法的治疗,是防止病情迁延、获得治愈的关键。
案四:刘女士  1947年生  
住南门村

2012/6/13诊:脉右寸细弦缓、关细弦、尺沉细弦,左寸浮弦细、关细弦、尺细弦滑,舌红稍紫,苔薄白。诉:头昏头晕,咽喉不适,时有一股气从少腹上冲咽喉,情绪不稳当,发作时十分难受,甚至有濒临死亡的感觉,偶有少腹痛。平时腰酸痛。月经不规则,经血夹暗黑血块。检查有腰椎盘突出,余无明显发现。怀疑为神经官能症。中西杂投,久治无效。
诊断:厥阴病奔豚汤证。奔豚汤加味:
甘草20克、川芎15克、当归15克、法半夏40克、黄芩15克、葛根60克、赤芍15克、生姜30克、桑白皮30克、威灵仙60克、远志15 克, 五剂
平脉辨证:
脉右寸细弦缓、关细弦、尺沉细弦,左寸浮弦细、关细弦、尺细弦滑,左右三关脉象不均明显。此为厥脉,诊从厥阴病。其中右寸细弦缓,为阴类脉,与咽喉不适相应,示厥阴喉痹;左寸浮弦细,阳脉类,与头昏头晕相应,示太阳经气不利。凡两关脉弦象明显、而寸尺脉象强弱不等者皆属厥阴病主脉。厥脉之状即“脉初来大,渐渐小,更来渐大,是其候也。”
方证相应: 患者诉“咽喉不适,时有一股气从少腹上冲咽喉,情绪不稳当,发作时十分难受,甚至有濒临死亡的感觉,偶有少腹痛”与“奔豚病,从少腹起,上冲咽喉,发作欲死”吻合,为典型奔豚汤证。“平时腰酸痛。月经不规则,经血夹暗黑血块。检查有腰椎盘突出”,与“左尺细弦滑”相应,当为下焦痰湿阻络之象,故加威灵仙、远志化痰通络。
相关经文:
《金匮要略·奔豚气病脉证治第八》:“师曰:奔豚病,从少腹起,上冲咽喉,发作欲死,复还止,皆从惊恐得之。
奔豚气上冲胸,腹痛,往来寒热,奔豚汤主之。”按:奔豚病病机寒热夹杂、虚实互见,病情迁延,症状百出,久治乏效,但检查大多无明显阳性发现,西医一般诊断为忧郁症、神经官能症之类,此类患者自己感觉非常难受,往往以为病入膏肓,所以求治愿望特别强烈。病机当与三焦不利引致气、血、水的代谢紊乱相关,表现上、中、下三焦证候错综复杂,故诊断当从厥阴病。
奔豚汤的组成属经方“水火之剂”,专于气、血、水的调节,为调节三焦气机紊乱第一方。方中甘李根白皮不易得,故从东方属木、桑出东方之理,改用宣肺利水之桑白皮替代。
奔豚汤证极易与柴胡加龙骨牡蛎汤证混淆,故平脉非常重要,柴胡加龙骨牡蛎汤证当左右寸关尺三部六位的脉象互为相对,双关脉必见平等之弦,与口苦、咽干、目眩的少阳见证吻合。
案五、高先生    1953 住上田码头
2012-8-8 脉右寸浮细弦、关弦缓、尺弦滑,左寸内侧浮弦缓
外侧沉弱、关弦、尺弦紧稍滑。舌红
苔薄白。诉:左侧腰痛、夜剧。偶有心悸动,有胃溃疡史。大小便正常。诊断:排外心肌病变。
诊断:厥阴病。茯苓甘草汤。
茯苓30克、甘草15克、生姜45克、桂枝30克, 伍剂,每日一剂,水煎,日三服。嘱:务必作心脏彩超确诊。
平脉辨证:
左右三关脉象多样化、脉势不均,提示气机不利,虚中有实。属厥脉,诊从厥阴病。左寸内侧浮弦缓、外侧沉弱,属《脉经》所谓:“前如内者,足厥阴也。动,苦少腹痛,与腰相连”;双尺弦中兼滑,示下焦水结为饮,左尺兼紧,可知左侧腰痛。
方证相应:
患者诉“左侧腰痛,夜剧。偶有心悸动”,此为下焦阳虚,中焦水盛,上下交通不利的“厥而心下悸”之象,当治从厥阴,处方茯苓甘草汤。
相关经文:
《伤寒论》356条:伤寒厥而心下悸,宜先治水,当服茯苓甘草汤,却治其厥;不尔,水渍入胃,必作利也。茯苓甘草汤。
按:患者以“腰痛夜剧”就诊,脉诊见左寸内侧浮弦缓 外侧沉弱,提示心肌病变可能。患者本人与家属均不相信,经随我跟诊的同道劝说去作相关检查,约三小时后取得结果,泰和县人民医院心脏彩超示:二尖瓣反流(轻度)。左室舒张功能减低。证明平脉辨证确实可以“料度腑脏”的。
案六:朱女士 ,  女, 1963年1月10 日,住万安县城
2012-6-16右寸浮弦缓,关弦,尺沉细,左寸细弦稍浮,关沉弦细,尺细弦。舌红苔黄腻。诉:头晕呕吐反复发作,已四五年,久治无效。在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用大剂量激素治疗(一日12片),现激素用量渐渐减少,一日4粒强的松片。眩晕发作无预兆,最长发作达3个小时。月经不规则,余尚可。病历资料: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出院诊断:多发性硬化。MRI影像号365815意见:左侧发射冠,双侧半卵圆中心及双侧颞叶枕叶多发斑片状异常信号影,目前仍考虑多发性硬化可能性大,请结合临床。

诊断:厥阴病。葛根汤合泽泻汤
葛根300克、麻黄30克、桂枝30克、白芍60克、赤芍30克、生姜30克、甘草10克、大枣15克、泽泻30克、白术15克,十剂,日一剂,日三服。
2012-7-4 脉右寸细弦缓稍浮、关细弦稍紧、尺细弦,左寸细弦稍浮、关细弦、尺沉细。舌红 苔薄白。诉:激素已停两三天,无明显不适。
诊断:厥阴病。 葛根汤加味
葛根300克、麻黄30克、桂枝30克、白芍60克、赤芍30克、生姜30克、甘草10克、大枣15克、黄连15克、菟丝子30克、茺蔚子15 克,十剂,日一剂,日三服。
2012-7-24 脉右寸浮滑稍弦、关弦稍滑、尺细稍弦,左寸浮弦稍滑、关细弦、尺细弦稍紧。舌红苔黄。 血压103/58mmHg。 诉:激素已停20天,7月20日(星期五)发作眩晕一次,坐位时发作,约两分钟左右后自行缓解。大小便正常。
厥阴病:葛根汤合泽泻汤加味
葛根300克、麻黄15克、桂枝30克、白芍30克、赤芍60克、生姜15克、大枣30克、
甘草15克、泽泻30克、白术15克、龙骨30克、牡蛎30克、栀子15克,
十剂,日三服、每天一剂。

2012-8-10 血压103/60mmHg. 脉右寸浮稍弦、关稍弦、尺弦稍细略紧,左寸细弦、关沉细稍弦、尺弦细稍紧。舌红
苔薄白 水滑。诉:眩晕近期无发作。平时腰痛。余症不显。服药晚了影响睡眠。
厥阴病:葛根汤合泽泻汤加味
葛根300克、麻黄15克、桂枝30克、白芍30克、赤芍60克、生姜15克、大枣30克、甘草15克、泽泻30克、白术15克、胆南星15克、威灵仙60克、怀牛膝15克, 十剂,日一剂,分三次服。

平脉辨证:。
诊见“右寸浮弦缓、关弦、尺沉细,左寸细弦稍浮、关沉弦细、尺细弦”,此左右三关脉象不对等,
属厥脉,右寸浮弦缓,左寸细弦稍浮,提示上实下虚,左右气机升降不利。诊从厥阴。

左、右寸关尺三部均出现了从高渐低的阶梯状脉象,此属葛根汤证之特有脉象。
右关弦、左关沉弦细,主痰饮。《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篇:“脉双弦者,寒也,皆大下后善虚。脉偏弦者,饮也。”
方证相应:
患者诉:“头晕呕吐反复发作”,舌红苔黄腻,属痰饮。舌红本主热,此为激素所致,与脉势虚弱不符。“头晕欲吐”属泽泻汤证之“支饮、冒眩“,也即葛根汤之冲气上逆所致。
检查示:多发性硬化,可类从“刚痉”机理。故治主从葛根汤治本、兼合泽泻汤治标,标本兼治,从脉证虚实知犯何逆,随证治之。
相关条文:
1、   太阳病,无汗而小便反少,气上冲胸,口噤不得语,欲作刚痉,葛根汤主之。
2、  心下有支饮,其人苦冒眩,泽泻汤主之。
按:此患者“头晕呕吐”症状为主,甚至昏厥数小时,病史已四五年,检查怀疑多发性硬化。现在仍在坚持服用以葛根汤为主的加味方巩固治疗。
资料介绍,多发性硬化症是一种慢性、炎症性、脱髓鞘的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可引起各种症状,包括感觉改变、视觉障碍、肌肉无力、忧郁、协调与讲话困难、严重的疲劳、认知障碍、平衡障碍、体热和疼痛等,严重的可以导致活动性障碍和残疾,病因不清,多被认为是自身免疫性疾病。少数人认为是一种代谢依赖性神经变性疾病。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办法。但从六经辨证,病位在头部与上焦阳经相关,而证候多虚,与中下焦阴经关联,属上实下虚,气机升降不利,故据病机可辨从厥阴病。
葛根“味甘平”,《神农本草经》认为可“起阴气”。葛根汤为太阳阳明病主方,也为“刚痉”主之之方。“刚痉”与头脑病变相关,证明葛根汤可以有效改善脑血循环与大脑营养不良状态。凡阴阳气机不利者皆归类于厥证。葛根汤具有良好的“通闭解结”作用。故我主张从平脉辨证法则无限扩大葛根汤的主治范畴,并不仅限于太阳阳明病,葛根汤大剂量可以条畅气机,对厥证类疾病如高血压、脑梗塞等疑难病的疗效十分突出。
大约在一千年前,宋代林亿整理《伤寒论》时感叹“自仲景于今八百余年,惟王叔和能学之。”盖因
《伤寒杂病论》与《脉经》一脉相承,学习《伤寒杂病论》,学了张仲景,其实也学了王叔和。

从上述案例分析可据,平脉辨证法的优势在于从脉象的太过与不及中,精辨三阴三阳六经病病机及其方证,避免误诊,提高疗效,并简化临证思路。故从平脉辨证方法理解经典原文,拓展经方运用,最得仲景思想的真谛,疗效必然突出。“料度腑脏,独见若神”,不愧是仲景脉法应用的最高境界。复兴现代中医,必须推广经方,学会运用经方,应当对张仲景、王叔和倡导的平脉辨证法重新认识。








上一篇:天虚子古传中医解“热入心包”以及羚羊角
下一篇:四逆汤的原方到底有没有人参?

76

主题

1941

积分

1055 小时

在线时间

硕士生

Rank: 5Rank: 5

积分
1941
QQ
发表于 2012-11-5 23:33:16 | 显示全部楼层
直指人心,洞彻医理。

随喜
经方学与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2

主题

1093

积分

2112 小时

在线时间

大学生

Rank: 4

积分
1093
QQ
发表于 2012-11-6 08:02:23 | 显示全部楼层
徐老师真的很无私,嘉惠后学,恨铁成钢,大家要珍惜啊
罗秀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9

主题

1370

积分

992 小时

在线时间

大学生

Rank: 4

积分
1370
发表于 2012-11-6 08:53:00 | 显示全部楼层
脉学高人啊, 赞一个!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0

积分

87 小时

在线时间

游客

积分
0
发表于 2012-11-6 10:58:16 | 显示全部楼层
希望脉学高人中医高人遍地开花,让世人中医刮目相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主题

0

积分

120 小时

在线时间

游客

积分
0
发表于 2012-11-6 11:13:35 | 显示全部楼层
赞一个!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0

主题

729

积分

795 小时

在线时间

高中生

君若问我何妙招,全靠

Rank: 3Rank: 3

积分
729
QQ
发表于 2012-11-6 12:54:34 | 显示全部楼层
看后很有收获,谢谢老师的无私奉献。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6

主题

1715

积分

562 小时

在线时间

硕士生

Rank: 5Rank: 5

积分
1715
发表于 2012-11-6 16:52:29 | 显示全部楼层
启迪后学,功德无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

主题

642

积分

359 小时

在线时间

高中生

Rank: 3Rank: 3

积分
642
QQ
发表于 2012-11-6 17:25:28 | 显示全部楼层
脉学心悟,无私奉献。师者风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3

主题

2628

积分

1000 小时

在线时间

硕士生

澄心静志,博极医源。

Rank: 5Rank: 5

积分
2628
发表于 2012-11-6 17:55:42 | 显示全部楼层
赞一个!学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

主题

642

积分

359 小时

在线时间

高中生

Rank: 3Rank: 3

积分
642
QQ
发表于 2012-11-6 19:13:22 | 显示全部楼层
平脉阴阳辨证纲要规定:
“寸脉见阳脉,左为手太阳、右为手阳明;寸脉见阴脉,左为手少阴、右为手太阴。
关脉见阳脉,左为足少阳、右为足阳明,关脉见阴脉,左为足厥阴,右为足太阴。
双尺脉见阳脉,为足太阳;双尺为见阴脉,为足少阴,左属肾,右为子户。”
经典!
伤寒论病愈准则:凡病若发汗、若吐、若下、若亡血、亡津液、阴阳自和者,必自愈。
何以知病愈,脉之:左(阴)右(阳)手之脉趋于相对平衡和缓。若久病现和缓之脉且无根将是凶兆。
希望更多的经方爱好者关注脉学,用心体研脉学。体会依脉知病,依脉知证,依脉定法,依脉定方药,依脉知病愈的快感。体验江湖医侠老师的境界。体悟仲景先师的病脉证治无上心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7

主题

1702

积分

438 小时

在线时间

硕士生

Rank: 5Rank: 5

积分
1702
发表于 2012-11-7 22:20:16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1

主题

521

积分

292 小时

在线时间

高中生

经方不朽,大道永恒!

Rank: 3Rank: 3

积分
521
QQ
发表于 2012-11-12 22:33:26 | 显示全部楼层
徐老师真的很无私,嘉惠后学,恨铁成钢,大家要珍惜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9

主题

733

积分

107 小时

在线时间

高中生

中医,最爱

Rank: 3Rank: 3

积分
733
QQ
发表于 2012-11-24 09:32:09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不会啊
愿得到大家的帮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96

主题

8727

积分

1303 小时

在线时间

博士生

Rank: 6Rank: 6

积分
8727
发表于 2012-12-5 23:35:34 | 显示全部楼层
厥脉为房颤脉?

内容来自[手机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12-6 12:40:05 | 显示全部楼层

回 wqpzm 的帖子

wqpzm:厥脉为房颤脉?

内容来自[手机版]  (2012-12-05 23:35) 
有一定道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

主题

581

积分

276 小时

在线时间

高中生

努力学习经方,造福一

Rank: 3Rank: 3

积分
581
发表于 2012-12-6 13:20:37 | 显示全部楼层
哇,最近罗老师一直点解我,让我居然能看懂这些案例,很赞,会努力跟老师学平脉法的,期待老师的作品啊。。。
谦虚谨慎,努力虔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9

主题

4722

积分

4493 小时

在线时间

硕士生

Rank: 5Rank: 5

积分
4722
QQ
发表于 2012-12-17 20:52:40 | 显示全部楼层
徐老师,何时再开培训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12-17 22:22:24 | 显示全部楼层

回 仲景弟子 的帖子

仲景弟子:徐老师,何时再开培训班 (2012-12-17 20:52) 
第四期已经于2102年12月6日开班,还有三天就结束,这一期有十个学员,来自全国各地。第五期已定于2013年2月17日(即正月初八)开班,定期十五天,学员人分别来自台湾、香港、新加坡、深圳等地方,人数十五人,已经满员。欲参加平脉辨证第六期学习班者,可以预约报名,按报名先后等候开班通知。但第七期有可能在国外办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0

积分

0 小时

在线时间

游客

积分
0
发表于 2013-3-14 23:35:53 | 显示全部楼层
脉学高人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主题

0

积分

23 小时

在线时间

游客

积分
0
发表于 2013-4-10 10:14:16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老师我有幸见过一次,那是我们漳州的一个他的弟子请他来漳州坐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0

积分

26 小时

在线时间

游客

积分
0
发表于 2013-5-9 16:27:00 | 显示全部楼层
脉学难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0

积分

73 小时

在线时间

游客

积分
0
QQ
发表于 2013-6-29 11:17:25 | 显示全部楼层
开班通知一声。去学一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捐助本站|小黑屋|手机版|经方医学论坛 ( 苏ICP备05020114号 )|网站地图

GMT+8, 2024-11-6 10:00 , Processed in 0.113720 second(s), 3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4-2024 hhjfs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