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学习中医的过程中很多人去研究《伤寒论》,研究《温病条辨》《金匮要略》,而我学习中面对难懂的伤寒条文,觉得甚是艰难,于是乎调换思维,只学现成的(当前国内知名中医经方研究成熟品),拿来直用,也常常奏效,让我欣喜不已,把方证对应使用技巧记好,只研究已经研究出来的实战经验,不要继续深挖《伤寒论》中文言文之意,况且《伤寒论》就是读得懂,由于历史与时空原因,真正的仲景本意未必悟的正确,再加上历史的变迁《伤寒论》原文有无后人改编添加值得商榷,百人读伤寒可能各家之意义都不一样,怎么办?干脆不去读纷繁复杂之文,只研究已经成熟的现代白话文,如黄师书籍多看看已经学到一点精华了。后学者不必要穷其研究最后学成了四不像,先简单的学能懂得,随着时间的推移,有些不懂的名词渐渐懂了,再研究伤寒或许更有利,黄师说的简单易懂干嘛不去钻研?黄师书籍的白话文最易懂不过,初学者入门之捷径,我就喜欢这样学习方式,我们以结果论成败,比如黄师的葛根汤是抗疲劳之剂,桂枝汤相当于古代的葡萄糖,大柴胡是胰腺炎、胆石症专方,半夏泻心汤是中青年胃病的专方,并且把类方与体质对应,我们干嘛还去之乎者也的弄出一通连自己都不能懂得艰涩意思呢?个人学习中医之路的一点见解,与大家共勉!
在此申明:并不是说《伤寒论》不好懂就不要学,而是量力而行的一种劝告!或许这种思维能促进我们新人更好的应用经方。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上一篇:不读古文,哪懂神明?下一篇:医生的建议该不该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