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热搜: 体质 药证 方证
查看: 3318|回复: 9

六经病欲解时:仲景创作《伤寒论》之大纲【转帖】

[复制链接]

328

主题

7572

积分

1465 小时

在线时间

荣誉会员

经方医生黎崇裕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7572
QQ
发表于 2012-8-4 15:01:1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六经病欲解时:仲景创作《伤寒论》之大纲
田合禄 山西省太原市杏花岭中医医院
中国中医药报


六经病欲解时图



自《伤寒论》问世以后,即备受医界的重视,因其具有高度临床实用价值,被后世医界尊为经典,尊张仲景为医圣。近两千年以来,历代研究《伤寒论》的著作多达800多种,现存的也有600多种,可谓壮观。但是人们研究的学术观点多有分歧。我们认为:张仲景创作《伤寒论》的理论体系是五运六气理论;“六经病欲解时”是仲景创作《伤寒论》之大纲。
  《伤寒论》创作的理论体系是五运六气理论
 《伤寒论》是一部外感专著。凡是外感风、寒、暑、湿、燥、火六淫脱离不了气象变化,气象变化又脱离不了天体运动规律,即天文,说明天文气象理论是外感病重要的理论基础。而中医学中的天文气象理论,全在《内经》五运六气理论之中,因此,只有用五运六气理论阐述《伤寒论》,才能把《伤寒论》说明说透,所以第一个解释《伤寒论》的成无己就用五运六气理论作为说理工具。;W.[+j7s2m"i G#q)K1z/B
  桂林古本《伤寒杂病论》载有《六气主客第三》一篇,专讲五运六气理论,可能是张仲景原有文意。张仲景在《伤寒论》序文中说《素问》、《阴阳大论》等古典医著是他撰写《伤寒论》的重要理论依据,而四时阴阳和脏气法时却是五运六气理论的核心理论。《伤寒例》还明确记载有“四时、八节、二十四气、七十二候决病法”,更是五运六气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陶弘景《辅行诀脏腑用药法要》也佐证《伤寒论》应用了五运六气理论。《伤寒论》的三阴三阳,就是五运六气的三阴三阳,《伤寒论》的三阴三阳次序,就是《素问·六元正纪大论》中司天的三阴三阳次序。
 在成无己用五运六气解读《伤寒论》的影响下,继之者历代不乏其人,如金元时期的刘河间、张子和等对《伤寒论》六经与六气的关系就多有论述,至明代张介宾对五运六气有深入研究,大大发挥了脏腑经络与六气标本中气的关系,给清代医家用五运六气研究《伤寒论》奠定了理论基础。所以到了清代,张志聪、张令韶就用运气标本中气理论全面解释《伤寒论》,继之者有陈修园、黄元御、唐宗海、陆九芝、郑钦安等等,逐渐形成了六经气化学说。但他们多以运气标本中气为说,如陈修园《伤寒论浅注》说:“六气本、标、中气不明,不可以读《伤寒论》。”这样的注解不全面不深入。老中医论坛_中医人的网上家园4L;t-R7e/p
  外感风、寒、暑、湿、燥、火六淫属于天,而病发于人体,所以还必须知道人体生命科学,做到“天人合一”,才能读懂《伤寒论》。《张志聪医学全书·伤寒论集注》说:“三阴三阳谓之六气,天有此六气,人亦有此六气。无病则六气运行,上合于天,外感风寒,则以邪伤正,始则气与气相感,继则从气而入于经。世医不明经气,言太阳便曰膀胱,言阳明便曰胃,言少阳便曰胆,迹其有形,亡乎无形,从其小者,失其大者,奚可哉!”张志聪强调的就是“天人合一”理论,也是今日研究《伤寒论》者之所缺。现行《伤寒论》教材,只讲方证,谓本证、兼证、变证等,不仅脱离了自然界天文气象理论,亦脱离人体生命科学。
 对于用五运六气理论研究《伤寒论》,过去的研究不够全面和深入,还没有引起学者们的足够重视。那么,张仲景在《伤寒论》里有没有应用五运六气理论呢?如果有,又是如何具体应用五运六气理论的呢?张仲景用三阴三阳连接外感六气和人体疾病,如第2条:太阳病,发热,汗出,恶风,脉缓者,名为中风。第3条:太阳病,或已发热,或未发热,必恶寒,体痛,呕逆,脉阴阳俱紧者,名为伤寒。第6条:太阳病,发热而渴,不恶寒者为温病。在这里张仲景用“太阳”连接外界的风、寒、火及人体的发热、恶风、恶寒、体痛、呕逆、渴、脉缓、脉紧等症状,只有五运六气理论才有这些内容,于此可知,《伤寒论》创作的理论体系是五运六气理论。&G$X8E$n&N,p.w/d9R/|
  张仲景在《伤寒论·自序》说:“卒然遭邪风之气,婴非常之疾。”外感自然界的“邪风之气”,人体才能得病,这内外的连接枢纽就是三阴三阳,既不是风寒暑湿燥火六淫(只片面指外邪),也不是脏腑经络或什么别的(只片面指人体),只能是三阴三阳体系。
  那么是不是能用五运六气理论解释《伤寒论》所有的条文呢?非也。《伤寒论》大部分条文是讲误治后的变证,对于误治后的变证,必须按误治变证传变规律治疗,即仲景在第16条给出的“太阳病三日,已发汗,若吐、若下、若温针,仍不解者,此为坏病……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c:t&w7@-x.S(|*M
  张仲景把五运六气理论具体应用到《伤寒论》中的理论模式是“六经病欲解时”,“六经病欲解时”是张仲景创作《伤寒论》的大纲。老中医论坛_中医人的网上家园)n,b5G `4W3R;\"h+_8v&r&^
  我们研究发现,“六经病欲解时”是张仲景创作《伤寒论》的大纲,却不被历代伤寒注家重视,我们用“六经病欲解时”这把金钥匙揭开了《伤寒论》的诸多奥秘,为正确解读《伤寒论》铺平了道路。“六经病欲解时”告诉我们,《伤寒论》理论根源于《内经》是不争的事实。太阳、阳明、太阴、少阳四经分主一日或一年之四时,彰显了《伤寒论》是以阴阳“时”为纲而六经为目。老中医论坛_中医人的网上家园:R5x$U8U"M1x
  张仲景《伤寒论》以阴阳“时”为纲,六经为目
  张仲景在《伤寒论》中明确写出六经病欲解时,就是以“时”为纲,任何疾病的发生发展都离不开“时”:9条:太阳病,欲解时,从巳至未上。193条:阳明病,欲解时,从申至戌上。272条:少阳病,欲解时,从寅至辰上。275条:太阴病,欲解时,从亥至丑上。291条:少阴病,欲解时,从子至寅上。328条:厥阴病,欲解时,从丑至卯上。
  “六经病欲解时”是读《伤寒论》的大纲,这是张仲景自己亲笔创作的,划分时的依据是太阳的运动。“欲解时”一语即道出其写《伤寒论》一书所用“天人合一”之大法,而“天人合一”大法全在五运六气之中。张仲景强调的“时”,不只是时间概念,还包括时空概念。
  六经病欲解时,就是六经病向愈时"u!O ]#d8a6A8S&A!a4@
  按照《素问·脏气法时论》五脏“自得其位而起”的思想,则肝病“起于春”,心病“起于夏”,肺病“起于秋”,肾病“起于冬”。由此可知,《伤寒论》的“欲解时”就是那“自得其位而起”时,所以厥阴、少阳病“欲解时”在春,阳明病“欲解时”在秋,太阳病“欲解时”在夏,少阴病“欲解时”在冬;只有太阴特殊,为“阴中之至阴”而“脏寒”,所谓“至阴”就是极寒之时,故配于冬。由此看来,《伤寒论》“欲解时”是法于《脏气法时论》的,属于五运六气理论。 .a8f:?!?8c!`9Q9b+D*]*R
  阴阳离合2S"s5O({*M-|6c;p5^,Y
  《素问·阴阳离合论》说:“中身而上名曰广明。广明之下名曰太阴。”马莳注:“广明者,心也,心位南方,火位主之,阳气盛明,故曰广明。”广明就是向太阳处,就是太阳在上的位置。又说:“外者为阳。内者为阴。然则中为阴,其冲在下,名曰太阴”。太阴不就在六经病欲解时图的下面而主内吗?又说:“太阴之后,名曰少阴……少阴之前,名曰厥阴。”这说明三阴在下,其次序正是六经病欲解时图中太阴、少阴、厥阴的次序,这个次序是按三阴阴气量的多少排列的,太阴阴气最盛为三阴,少阴次之为二阴,厥阴阴气最少为一阴。又说:“少阴之上,名曰太阳……太阴之前,名曰阳明……厥阴之表,名曰少阳。”太阴与阳明连接为表里,少阳与厥阴连接为表里,而少阴与太阳上下呼应为表里。再者,少阳是春生之气,自应在左东。而阳明是秋降之气,自应在右西。也说明《伤寒论》的三阴三阳是根源于《内经》的。老中医论坛_中医人的网上家园;H1A$V,@9g)g#[!M(B
  时立气布
  时,有一年四时之分,有一日四时之分,这是讲日地之间的关系。强调“时”就是为了了解四时“气”的不同,故《素问·六节藏象论》说:“时立气布……谨候其时,气可与期。”知“时”得“气”,明白无误,但气有阴阳气和六气之分。因为“百病之生也,皆生于风寒暑湿燥火,以之化之变也”(《素问·至真要大论》),“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死生之本也”(《素问·四时调神大论》),疾病病机的变化全在气,只有“谨候气宜”,才能“勿失病机”,所以“审察病机,勿失气宜”(《素问·至真要大论》)。而候气,就必须“谨候其时”。
 “六经病欲解时”的两层含义-w A,@!{-o-v3h.c3a
  第一,从六经病欲解时图可以清楚地看到,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地支可以是一日十二时,也可以是一年十二时,用少阳、太阳、阳明、太阴四经分主之,既代表一日之四时,又代表一年之四时,以四时阴阳为大纲。四时正气为病又分为感而即发和过时而发两类。非时之气为病则分为寒疫与冬温两类。井然有序,条理清楚,这就是《伤寒论》的论述大纲,据此张仲景在《伤寒论》中写有治疗四时病的方证:青龙汤证、白虎汤证、玄武汤(真武汤)证和朱雀汤(黄连阿胶汤)证,以及阳旦汤(桂枝汤)证和阴旦汤(柴胡汤)证等。这在陶弘景《辅行诀五脏用药法要》称作“大小六神汤”,专治“外感天行之病”。
  第二,是叠加于太阴和少阳之间的少阴病、厥阴病。六经病欲解时告诉我们,天道一阳来复于冬至阴气最盛的子时,地道一阳来复于大寒最冷的丑时,阳复则生,阴盛阳尽不复则死,所以后半夜为魔鬼时刻,易学上称为“鬼门”关。一天中,人最危险的时刻要数黎明。调查显示,凌晨死亡的人数占全天死亡人数的60%。一年中最危险的月份要数丑月12月。调查表明,该月份死亡人数居全年各月之首,占死亡总数的10.4%。现代研究还证明,传染病患者死亡率最高的时间约在早晨5点半左右(卯时),这说明从子时到卯时是最危险的时刻。而子时到卯时正是少阴和厥阴的欲解时刻,这个时刻阳回则少阴病、厥阴病就向愈,阳不回则死,所以《伤寒论》中有以下论述。+v1M,t5^-Z.B1v
  少阴阳回欲愈
  287条:少阴病,脉紧,至七八日,自下利,脉暴微,手足反温,脉紧反去者,为欲解也。虽烦,下利必自愈。288条:少阴病,下利,若利自止,恶寒而踡卧,手足温者,可治。289条:少阴病,恶寒而踡,时自烦,欲去衣被者,可治。290条:少阴中风,脉阳微阴浮者,为欲愈。291条:少阴病,欲解时,从子至寅上。292条:少阴病,吐利,手足不逆冷,反发热者,不死。脉不至者,灸少阴七壮。www.laozhongyi.net4g/f%r)t/I-i V
  少阴阳亡不治老中医论坛_中医人的网上家园2F#J6l-_(P ^!s8a8K
  295条:少阴病,恶寒,身踡而利,手足逆冷者,不治。296条:少阴病,吐利、躁烦、四逆者,死。297条:少阴病,下利止而头眩,时时自冒者,死。298条:少阴病,四逆,恶寒而身踡,脉不至,不烦而躁者,死。299条:少阴病,六七日息高者,死。300条:少阴病,脉微细沉,但欲卧,汗出不烦,自欲吐,至五六日自利,复烦躁不得卧寐者,死。(|'q2I4v9A6y'v+F%V
  厥阴阳回欲愈
  327条:厥阴中风,脉微浮为欲愈,不浮为未愈。328条:厥阴病,欲解时,从丑至卯上。329条:厥阴病,渴欲饮水者,少少与之愈。360条:下利,有微热而渴,脉弱者,今自愈。361条:下利,脉数,有微热汗出,今自愈。设复紧,为未解。363条:下利,寸脉反浮数,尺中自涩者,必清脓血。365条:下利,脉沉弦者,下重也;脉大者,为未止;脉微弱数者,为欲自止,虽发热不死。367条:下利,脉数而渴者,今自愈。设不差,必清脓血,以有热故也。0K6R)O:_(_6P5d8@
  厥阴阳亡不治"H2s:q3E6S6n*U;e2I*z${
  343条:伤寒六七日,脉微,手足厥冷,烦躁,灸厥阴,厥不还者,死。344条:伤寒发热,下利厥逆,躁不得卧者,死。345条:伤寒发热,下利至甚,厥不止者,死。346条:伤寒六七日不利,便发热而利,其人汗出不止者,死。有阴无阳故也。362条:下利,手足厥冷,无脉者,灸之不温,若脉不还,反微喘者,死。少阴负趺阳者为顺也。368条:下利后脉绝,手足厥冷,晬时脉还,手足温者生,脉不还者死。369条:伤寒下利,日十余行,脉反实者,死。老中医论坛_中医人的网上家园&Z#v$@$v$k.]8m-O
  综上所述,六经病欲解时与《素问·脏气法时论》、《素问·阴阳离合论》有密切关系。本文揭开了少阴为天道阳气来复和厥阴为地道阳气来复的秘密,为解释少阴病和厥阴病找到了根源。于此可知,六经病欲解时图就是日地运行图。转自:http://www.laozhongyi.net/bbs/viewthread.php?tid=1902




上一篇:柴胡桂枝干姜汤之用药疑问?柴胡汤煮法?
下一篇:转载;陈茂蒙学术思想总结----辩证方法,独崇六经。
中医已经融入我的血脉
发表于 2012-8-4 16:36:40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

主题

97

积分

178 小时

在线时间

小学生

Rank: 1

积分
97
发表于 2012-8-4 17:43:55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8-4 19:26:23 | 显示全部楼层
刚听田先生讲课,太阳阳明主表,太阴少阳主里。
听到一半,退场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主题

953

积分

1454 小时

在线时间

高中生

Rank: 3Rank: 3

积分
953
发表于 2012-8-4 19:30:38 | 显示全部楼层
在《康平本》中,所有的六个欲解时都非张仲景所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9

主题

1085

积分

128 小时

在线时间

大学生

Rank: 4

积分
1085
发表于 2012-8-19 08:36:01 | 显示全部楼层
高见,请问复兴中医网怎样发帖[s:184] [s:18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882

积分

127 小时

在线时间

高中生

Rank: 3Rank: 3

积分
882
发表于 2012-9-16 16:55:52 | 显示全部楼层
多谢分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3577

积分

6548 小时

在线时间

硕士生

Rank: 5Rank: 5

积分
3577
发表于 2012-12-22 16:33:05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那位同行有更深研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2

主题

1064

积分

3305 小时

在线时间

大学生

Rank: 4

积分
1064
发表于 2012-12-22 20:50:44 | 显示全部楼层
有疑问:
《黄帝内经》所说的三阴三阳的连接是指经络,如《黄帝内经·阴阳离合论》曰:“太阴根起于隐白,名曰阴中之阴。太阴之后,名曰少阴,少阴根起于涌泉,名曰阴中之少阴。少阴之前,名曰厥阴,厥阴根起于大敦,阴之绝阳,名曰阴之绝阴。”
《伤寒论》所说的六病欲解时之三阴三阳的连接是指时空。六病欲解时之三阴三阳的连接,与六经络之三阴三阳的连接好像不是一回事。

《黄帝内经·五运行大论》曰:“子午之上,少阴主之;丑未之上,太阴主之;寅申之上,少阳主之;卯酉之上,阳明主之;辰戌之上,太阳主之;巳亥之上,厥阴主之。”
《伤寒论》曰“少阴病欲解时,从子至寅上;太阴病欲解时,从亥至丑上;少阳病欲解时,从寅至辰上;阳明病欲解时,从申至戌上;太阳病欲解时,从巳至未上;厥阴病欲解时,从丑至卯上。”
对比之下,《黄帝内经》三阴三阳之时空所主,与《伤寒论》三阴三阳之时空所主,好像也是“驴头对不上马嘴”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5

积分

52 小时

在线时间

小学生

Rank: 1

积分
25
发表于 2012-12-26 15:54:16 | 显示全部楼层
真是千人伤寒解,到底哪一个最接近张仲景本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捐助本站|小黑屋|手机版|经方医学论坛 ( 苏ICP备05020114号 )|网站地图

GMT+8, 2024-6-2 19:57 , Processed in 0.211180 second(s), 3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4-2024 hhjfs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