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在基层医院干了近四十年的老中医刘大夫,用中医药治疗妇科疾病在当地有一定的口碑。前些天,他为一位月经过多辨证血热的女性患者先后开出了十余剂“保阴煎”加味的方剂,然而疗效惘然。纳闷之余,他到药房查看了“保阴煎”中的相关饮片,原来被切片的生地黄断面乌黑油润有黏性,熟地黄则质脆色黑无黏性,用手掰之,还可闻及清脆的响声,这位老中医无奈地感叹:用这样的饮片要达到凉血、益血效果是不可能的!
众所周知,生地黄道地饮片的断面应为浅黑紫色或灰黄色,熟地黄断面柔润显乌黑色光泽而味甜。那么道地的生地黄、熟地黄到哪里去了?笔者对地黄产区药农及药巿、中药饮片加工厂鲜地黄的加工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造成生地与熟地质量下降的主要原因是“模糊加工”造成的。
生地黄的药材性状呈不规则的圆形或长圆形块根状,长6~12cm,直径3~6cm。全体皱缩不平,具不规则横曲纹。细小的多为长条状,稍扁而扭曲。质柔软,干后则坚实,体重,不易折断,断面平坦,真正的生地黄道地饮片,其实断面应该是浅黑带紫色或灰黄色。实践证明,地黄于寒露至霜降收获以后,凡经过晾晒至干的,其断面百分之九十以上是灰黄带淡紫色或黑黄色,其间绝少有乌黑油润具黏性者。所谓断面乌黑油润黏性的形成,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产地在加工烘烤时温度火候掌握不好,造成持续高温而致(超过60℃上)。由于用火猛,室内温升迅速,使地黄的水分蒸发很快,同时水蒸汽散发不及时使烘干室内产生蒸笼效应,这时的地黄体内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如鲜地黄所含有的梓醇已全部丢失;水苏糖也损失殆尽;氨基酸部分分解和蔗糖变为游离状态,这就是所谓“油润、具黏性”形成的原因。由于烘烤至干需四五天的时间,过高的温室效应会使地黄体内产生大小不一的蜂窝状孔眼,这是焦枯前的征兆,是十分严重的事情,应该千方百计地避免。其药材性状除外观维系着生地黄的面目外,但内在质量已经被烤至近熟,己与熟地黄没有多大差别了。由此可见,烘干室烘出的生地与用蒸笼蒸出的熟地,无论工艺以及产品性状,加工炮制出的这种介于生、熟之间的地黄,其临床性味功能肯定要丢失或者变异。
眼下药市的药行老板、中药饮片加企业在加工炮制熟地黄时,不但摒弃“九蒸九晒”的传统工艺,而且简化为将生地黄直接倒入沸水中,用武火煎煮至瘦瘪之后,从水中捞出倒在水泥地板上晒干即可,以此工艺炮制加工的熟地黄,还能体现中医用于滋阴补血的疗效吗?难怪刘大夫开出的“保阴煎”疗效惘然。
地黄的基原为玄参科植物地黄的干燥根茎,经过各种加工炮制方法可以使其改变药性,而分别制成鲜地黄、生地黄、熟地黄、生地炭、熟地炭。这5种地黄按规范加工的制成品在外观性状上可以说是“泾渭分明”,易于鉴定区分,《中药炮制学》要求熟地黄的炮制加工方法是:取洗净的生地黄加入黄酒拌匀(每100公斤生地黄,用黄酒30公斤),置罐内或适当的容器内,密闭,隔水炖至酒吸尽,显乌黑色光泽,味转甜,取出干燥,剩余的药汁再拌入制品中晒至八成干,切厚片,晒干。但是现在流通领域中来自不同渠道不按炮制规范加工的一些生地与熟地,虽标签写得明确,外观尚能分辨彼此,但内在质量已随着产地加工方法的变化和差异,其内在药材质量和临床使用中的性味功能产生变异而使生、熟地黄的分界线越来越模糊。
中药饮片是中医用于防治疾病的武器,中医与中药唇齿相依,没有精良的武器就不能取得满意的临床疗效。近些年来,诸如生地黄、熟地黄之类加工“模糊”的中药饮片正在蚕蚀着中医疗效、损害着中医声誉,基层中医界广大有识之士疾呼:从事中药饮片产、供、销的企业和个人,应该自觉地为中医药事业服务、对人民健康负责!(张存龙 王润芳 甘肃省通渭县中医院) |
上一篇:话说酸枣仁下一篇:赤芍、牡丹皮也化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