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热搜: 体质 药证 方证
查看: 3301|回复: 17

[原创] 中医发展再思考

[复制链接]

97

主题

3188

积分

1660 小时

在线时间

版主

学以致用,开拓创新。

Rank: 8Rank: 8

积分
3188
发表于 2012-4-8 15:57:1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中医发展再思考
——二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论坛本期《半月谈》栏目的策论题目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前些日子,就事论事,发了一通感慨和不成熟的非常感性的观点。通过与广大网友和学界朋友的大讨论,梳理了几点不成熟的看法,以期进一步交流、探讨。
一、“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之界定。
1、“中学”的内涵与外延。今天我们讨论的“中学”与100年以前张之洞所提之含义发生了本质的变化,讨论的对象也发生了改变。这里的:“中学”不要再滑向传统文化、诸子百家、祖宗定法等等社会、思想、文化领域,而应该限定在中国古代自然科学领域的医学范畴,并以学界公认的“四大经典”——《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难经》等医学著作为基本框架,但不排斥后世诸家,乃至现代中医。
2、中医之“体”是什么?基于以上的界定,第二个要明确的是:什么是体?“体”可以理解为载体,故有人把中医经典著作称为“中医之体”,离开这些“载体”就不是中医了。实际上,这里的“体”为本体之“体”,即中医的核心内容和本质特征。说白了就是:中医是什么?如果连这个基本问题都回答不了,任何问题都无从说起。要回答这个问题,难度还很大!有人说是中国医学、有人说是传统医学、有人说是民族医学、更有人说是中庸医学……不一而论,五花八门。本人认为,这些都是些表面文字游戏。“中医”的核心内容,即本质是“哲学医学”。所以,当年我的老师刘绍武家里的一幅书法作品“医理通哲理”对我影响很大。这个回答表面上看起来很完美,实则空虚。因为哲学本身就是一个庞杂的体系,有东方的、有西方的、有古代的、有现代的等等,用一个“哲学”不能准确定位中医。中医受支配的哲学肯定是中国的、古代的哲学,但中国古代哲学思想体系就是“诸子百家”,那么是那些哲学思想影响了中医的“胚基”形成呢?大家可能会不约而同的回答“阴阳家”。阴阳家的活水源头是《易经》,因此,我们可以暂且称中医为“易医”,正如孙思邈所言:医易相通。即医来源于易。《易经》是讲变化的哲学,与今天的自然辩证法和唯物辩证法相似,但层面更高。它揭示了自然界的基本规律——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对于世界的物质是什么,自然辩证法基于自然科学的成就回答是:微观(原子-分子)——宏观(无机物、有机物)——生命体(微生物、植物、动物)。中国古圣人《易经》、《管子》、《老子》《道德经》《内经》等回答是:无形(气-精)——有形(天地、万物)——人体生命。其不同点是中国古圣人把“人”从万物中独立出来,形成了天、地、人三才思想。自然科学认为人是动物。实际上,西方哲学、宗教也把人从自然界分离出来了,不同之处一个走向了唯心、一个走向了唯物。物质世界的运动是绝对的,永恒的。《易经》称之为“生生之谓易”,一个潜生、一个显生,一个交易、一个变易。而这个“易”是有“道”来支配的,道虽无形,但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永恒存在。唯物辩证法同样认为:物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不是杂乱无章的,这个规律就是对立统一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量变质变规律。《易经》称之为“一阴一阳之谓道”和“三才之道”。《内经》也好,《伤寒论》也罢,都是在这两个“道”的原则指导下构建起来的不同医学体系,因此,把中医称为“易医”更为合理。
3、“西学”不能简单理解为“西医的临床医学”。它应该包括整个医学体系——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公共卫生学等。其医学模式已经从生物医学模式转化为社会、心理、生物医学模式。在后现代理论影响下,将进一步朝着“系统医学模式”转化。其外延可涵盖整个自然科学、社会科学。
二、“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提法“不合时宜”。
1、中西医并重。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赋予的我国基本医疗国策,作为两个医学体系独立存在受到法律保护。当前,这个国策没有在行政层面上得到落实,相信随着《中医法》的出台,在行政资源配置上将会越来越完善。值得期待!
2、中西医结合。面前存在的形态是两个独立的医学体系、两种不同的医疗手段联合干预和治疗疾病,简单的说就是:中药+西药,或者中医治疗手段+西医治疗手段。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两种医学体系合二为一。因此,一部分中西医结合工作者提出:中西医融合、中西医统一的观点。这是一种理想状态,即形成一种既高于中医、又高于西医的新的医学模式。问题在于:这种医学模式的形成和存在,标志着中医、西医两种医学体系“寿终正寝”,退出历史舞台。这是“空想社会主义”,是“一厢情愿”,世界不会因为骡子的产生,马和驴就会从地球上消失。
3、中西医互补。中西医并存,优势互补,和谐共生,这是一种科学的、可持续的发展模式。问题是100年前,在一个强势的中医面前,西医不断地发展、壮大了,由原来的客体转变为当今的主体。中医却由原来的强势变为弱势,并且有越来越边缘化的倾向。无论从全球范围看,还是中国情况看,中医已经处于一种从属地位,甘当补充医学和替代医学角色。这种格局短时间内不会,也不可能扭转。
三、突破中医发展“瓶颈”。
毛泽东主席说过:落后就要挨打。邓小平先生也说过:发展才是硬道理。30年的改革开放证明,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是发展的原动力。具体到中医,就是如何解决好“继承与创新”的辩证关系。继承是为了发展,创新同样也是为了发展。这里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是:继承什么?如何创新?
1、中医应该继承什么?中医发展源远流长,中医文献汗牛充栋,中医理论博大精深,中医技术丰富多彩。全盘继承不可能,也没必要,去伪存真、去粗取精是继承的基本原则。就中医的基本属性而言,中医仍然属于自然科学的范畴。中医的基本任务是预防保健(公共卫生)、医病疗疾(临床医学)、生命探索(基础医学),目前亟待解决的继承问题是在一些重大疾病治疗上有所突破!因此,以临床疗效作为继承的标准就成为当今中医面临的首要问题。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疗效是检验中医临床的唯一标准,疗效就是真理!
在生命探索(基础医学)和预防保健(公共卫生)方面,中医的内容主要表现在理论和思维层面,需要一部分理论家、思想家、科学家等等去专门研究,而不是,也不需要要求每个中医学生、中医临床工作者去谈天说地、谈玄说道、不治已病治未病。因为其知识结构、思维高度不是一般人所能企及的!中医界需要几个象钱学森一样的大学问家,大科学家,否则,中医将被沦落为一个“技术”(匠)层面的应用科学,而不能成为一个“道”(科学)层面的原创科学!
2、中医如何创新?
(1)就临床疗效而言。中医应该建立自己的“疗效评价体系”,而不是拿西医目前的“评价标准”来评判中医,这是整个中医界所诟病的。正如许多有识之士经常说的:拿和尚的标准,评判道士,肯定不合适。中医所构建的“临床疗效评价体系”必须得到全社会、全世界、特别是科学界所公认,真理只有一个,谬误却有万万千。中医不可能一人一个标准,或者自己确立的标准本行业都得不到认可,这样的经不起推敲的“评价体系”最好不要拿出来丢人败兴!创新中医临床疗效评价体系是中医工作者,特别是高级中医工作者艰巨而光荣的使命!
(2)就诊疗手段而言。中医要不断吸收现代科学技术最新成果,创造出一批适应时代需求的新器械、新方法,使中医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现代中医”。这是中医界需要快速“补”上的一课。有太多的中医人,老喜欢拿中医的“长处”去“补”西医的“短处”,沾沾自喜,不求上进!从现实出发,中医更应该“自补”,强壮自己,发展自己、完善自己,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中西医优势互补”,否则自身的优势一点点的被“蚕食”,最终将没有优势去“补”别人了。
(3)就中医理论而言。经典没有不过时的,也没有永恒的经典。中医应该建立与最新、最前沿的思想领域、哲学领域、方法学领域的“比较学”研究,不断丰富、发展、完善、升华自身的理论。决不能,也不应该有抱残守缺、固步自封、妄自尊大的“民粹”思想,否则,中医就违背了先贤祖训:“生生之谓易”,“穷则思变,变则通”,“君子当自强不息”。
邋邋遢遢,说了一堆,虽是一气呵成,但前言不搭后语。有些言语虽不中听,甚至十分尖锐,但却是一个真正热爱中医、实践中医的“中医人”的心声!


山西中医学院附属医院三部六病研究室

马文辉

2012-4-8

评分

参与人数 1经方币 +10 收起 理由
r109 + 10 精彩!理性思考!

查看全部评分





上一篇:神奇脉法综述
下一篇:忆捏脊法
学以致用,重在创新!

97

主题

3188

积分

1660 小时

在线时间

版主

学以致用,开拓创新。

Rank: 8Rank: 8

积分
3188
 楼主| 发表于 2012-4-8 16:04:37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这个提法本来与中医无关,今天拿这个“陈芝麻,烂谷子”来说中医,虽显牵强,但也不失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前一段时间,和一位山西中医界一位“重量级”人物交谈,酒过三巡之后,自然而然的聊到了中医的“前途”问题。老先生十分伤感的说:“中医落到今天局面,再不惊醒和行动的话,中医人真的无颜见江东父老了!”他简单回顾了一下中医“败退”百年史:自西学东渐以来,中医节节败退。其标志性事件如1、疫苗的普及与推广,使过去许多传染病、流行病,或销声匿迹,或有效控制,中医失去用武之地;2、抗生素的发明与使用,大部分的感染性疾病被有效遏制,虽有滥用之嫌,中医同样力不从心;3、一些外科手术能够根治的疾病,中医面对其高精尖手段,更显微不足道的;4、应对一些突发事件和急诊病人,中医畏缩不前,自动放弃;5、就连中医人感到自豪的、当今社会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慢性疾病,诸如心血管病、肿瘤、糖尿病等等,也不能与西医平分秋色、平起平坐。到目前为止,这些病还没有听说被中医所征服。他借用一位山西名医的话调侃中医说:中医治疗高血压基本无效,中医治疗糖尿病资源浪费,中医治疗肿瘤完全安慰。作为一名“铁杆中医”,从事中医临床工作近30年,大有被羞辱的感觉。借三分酒兴,拍案而起,奋起反击,虽有失尊卑,但得一时之快!实际上,他如是而说,一为激将,一为现实。现在,已经不是“打口水战”的时候了,是应该如何行动,如何做的更好!毕竟事实胜于雄辩。

论坛最近推出“半月谈”栏目,触景生情,作为一名中医人,作为论坛的一员,不能不说几句话以表心迹,以振聋发聩之声,唤醒中医这头“睡狮”!

记得上小学的时候,课本上的一句话还记忆犹新。“宁要社会主义的草,不要资本主义的苗”!时过境迁,再说什么“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本身就不是科学态度。我的老师刘绍武先生在世时,谆谆告诫他的弟子、学生:“学说是古往今来人类智慧的结晶,应该无古今、无中外、无尔我,以是者为是,非者为非,永远以先进代替落后。”中国的也好,外国的也罢,古代的也好,今天的也罢,科学追求的是真理!只要是正确的、先进的、能为人类生命健康保驾护航,为战胜疾病的痛苦提供有力武器,我们就应该学习、推广、应用。

古代的不等于落后,传统的不等于保守,中医药深深扎根于中华民族几千年,至今为止仍然在继续为我炎黄子孙,为世界人民提供安全、有效、廉价的优质医疗、保健服务,具有不可替代的、强大的生命力,越来越多地被中外有识之士赏识、认知、推广、应用。作为一项医学,作为一项科学技术,作为一项人类共同的宝贵财富,只要它能够解决临床疾病问题,只要它能够解决健康保健问题,只要它能够解决心身不和谐的问题,只要它能够解决生命长寿问题……它就不会被消灭、被取代,它将伴随人类共生共灭!

当前中医的核心问题是,中医界自身找不到北,要么妄自菲薄,外国的月亮都比中国的圆;要么夜郎自大,中医的经典完美无缺,战无不胜,攻无不克。这两种观点都是错误的,也是危险的,必将葬送中医,唱衰中医!

问题的本质是,我们能否找到中医的“体”,这个“体”是什么?一部分人叫嚣中医是“文化”,中医是“道”,中医是“治未病”。这些人连什么是“文化”,什么是“道”,什么是“治未病”的概念都说不清,讲不明,道不白,要找到这个“体”是不可能的,不可思议的!

中医的“体”,究竟是什么呢?又有人说是“整体观念”,“辨证论治”。难道西医就没有“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现代医学发展到今天,已经从单一的生物医学模式转化为社会、心里、生物三位一体的医学模式。它仍然没有发展到尽头,仍然不是十全十美,它还需要发展,当今许多疾病问题、健康问题、生存问题仍然面临严峻挑战。中医学的“天人合一”的自然演化、自组织、自发生、天成论的系统医学模式是一个极具挑战性的优势课题,应该得到重视和发掘,并加以整理、提高。人是自然、天地、宇宙的产物,不是孤立存在,研究人体,不能离开大环境,我们姑且叫做“大生态医学”模式。中医还有一个“法宝”,就是人体自身的自调节、自修复、自化生的自然疗能。这也是中医依靠人体自身的能力来治疗疾病,强身健体的根本所在。离开了人体自身,人为的、依靠外力干预的力量是非常有限的!中医在这方面潜力巨大,应该花大力气,集中人力、财力,继承挖掘,发扬光大!对人类、对医学将是一个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善举!!!

说到此,意犹未尽,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自然法则!中医的体也好,用也好,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将生生不息,不断发展,不断进步!
学以致用,重在创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8

主题

2824

积分

920 小时

在线时间

荣誉会员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824
发表于 2012-4-8 16:51:41 | 显示全部楼层
马文辉老师的话真在理,中医应该要有自己的"疗效评价体系",有这个体系才有中医的标准,有中医的标准才能大力推广中医学,而有了"疗效评价体系",我们才能站在制高点上...
其实我最向往的还是早日成立"六经辨证治感冒发烧"这个项目上,因为在这个项目上中医有明确的治法,疗效也看得到摸得着,越早运作越有可能单兵突破,从普通民众最可能遇到的症状出发,解决最基本的疾病,这是中医立足的基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0

积分

189 小时

在线时间

游客

莫讥我巫医小道,且羞

积分
0
发表于 2012-4-8 17:11:22 | 显示全部楼层
马老师的话该引起中医界的警醒,尤其是管理层的人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0

积分

471 小时

在线时间

游客

积分
0
发表于 2012-4-8 17:45:42 | 显示全部楼层
马老师乃中医的智者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6

主题

448

积分

270 小时

在线时间

初中生

Rank: 2

积分
448
发表于 2012-4-8 17:52:37 | 显示全部楼层
中醫發展至今:多則五千年,少則也有三四千年,猶如:中國文化與歐美文化,哪一個較為信實、靠譜呢?不言而喻。固然,現在中醫存有諸多盲點,但要知中醫乃為宏觀調控,豈能與成天拿著顯微鏡研究的現代西醫相論?兩方著重之論證方向、手法均迥異,中醫宏觀而西醫微觀,兩套論述、哲理系統大大不同,病況控管亦有所別。藉由飲食、生活習慣來強身體魄,補足自體自癒之匱乏,而非一昧單憑醫理、藥物以及手術等,外力干預手段來控制病體好壞!這不正是:兩者本質上最大不同之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81

主题

7686

积分

1638 小时

在线时间

博士生

古槐杏林生,束手多少

Rank: 6Rank: 6

积分
7686
发表于 2012-4-8 18:35: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人正发了一个帖子:中医向何处去?在此跟帖一下:
虽然中医学不可避免的带有哲学人文感性的色彩,但最终是一门实用技术,更具有实证特点,本质上来讲属于自然科学的范畴。任何历史阶段的自然学科的完善和发展,应当也必须结合和利用此历史阶段各自然科学的研究和运用的成果。中医学也不例外。
那么,中医要结合和利用什么样的当代自然科学的研究和运用成果来更好地完善和发展呢?中医学的未来究竟要向何处去呢?
要回答这来个问题,必须有个前提,那就是要不要结合和利用是否有共识。
怎样理性看待现代医学检测在现代诊病过程中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任何医学对疾病的诊断不是医学的最终目的。有效地治疗疾病是医学的最终目的。中医学以疗效说话,这就意味着中医的阵地在治疗,坚持以中医为本的关键在于疾病的治疗而不在于疾病的诊断。很多现代医学检测,包括单体药理方剂药理的研究成果,不是用来束缚中医的手脚,更多的是可以拿来为我所用。中医的特色,更多的体现在中医的天人相应,整体观念,辨证论治等认识疾病和治疗疾病的基础原理上,而不在于诊疗特色。比如,是否可以下这样的结论:不善于脉诊,甚至只靠其他侧重来治病的中医就不是中医?可以这样说:哪怕是在临床上能够验证西医诊断中药治病而且行之有效的,也不能轻易下这样的结论!问题的关键在于,现代医学检测等自然科学成果如何才能成功的融入到中医的诊断体系中去,而不是要不要融入的问题。如果这个假设成立,那么,可以通过现代医学简洁明了而得出的诊断结论,为何一定要被所谓的纯中医拒之门外呢?为何一定要通过如神奇的脉诊(学起来非常精奥难懂)得来颇费周折呢?有趣的是,最终还是靠与现代医学检测的对比才显现出了它的神奇!可以这样说,当没有这种对比的时候,这种神奇根本不存在。中医的神奇从来只在乎治病的疗效,不在乎诊断疾病的方式。很多单方秘方的神奇在于根本不需要诊断,知道什么病症,用了就行。小时候总是听大人说江湖郎中说真病卖假药。这就很能说明这一点,那就是,治病才是关键。只要你治好了我的病,你说错又有何妨!要是没有效果,说对了病,就算天花乱坠也无济于事!中医靠疗效生存,中医靠疗效信服于人,难道中医的发展要靠诊断生存,要靠诊断信服于人而不是靠最终治疗的效果吗?以后会不会出现中医诊病,西医治病的情况呢?中医的本事在治病,西医诊病,中医治病倒是非常有可能的。所以,中医的根本不在于诊断,不在于任何一种诊断方式的过分化,神奇化。中医的诊断也只是认识辨别和诊断疾病的一种方式和途径,是方法和手段。只要坚持中医的基础理论和准则来治疗疾病就能坚持中医的根本。而如果认为中医的诊断是根本的话,那么真的是丢了中医的根本!
一切有利于帮助中医诊断的现代医学检测手段以及药理学知识,都能为中医所用,并为中医诊疗模式拓展新的思路和空间。部分可以被替代的或难以掌握的中医传统中医诊断方式即使可以允许被淘汰,最终治疗却必须遵循中医基础原理和一般原则,坚持中医为本,体现中医特色。二者之间不是必然矛盾的。人为的过分强调甚至玄化某些特色诊断方式,仅仅在于有疗效支持的情况下被允许。要坚决避免为诊断而诊断,以诊断的神奇替代疗效的神奇这种类似倾向,甚至错误地认为诊断为中医的根本这种思想观念。铁杆中医,纯中医,三根指头一个枕头走天下的提法不应再加提倡。现代医学的很多东西,中医无法逃避,只有勇敢面对。那种关起门来称神奇,固步自封,认为中医本身已经穷尽一切的思想,只是未被完全诠释和挖掘的思想,只能把中医推上绝路,自掘坟墓。
当然,中医传统诊断方式,是中医特色的部分体现,有其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存在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这一点无需否认和证明。但它不是中医特色的全部和根本。适当的时候可能被未来先进的诊断方式所替代。试想有无可能:利用先进仪器在寸口部位像腕式血压计一样代替脉诊?如果可能,那中医如何生存?不过,诊断方式可以被替代,中医的整体理念是难以被替代的。所以,我们需要坚持的是中医根本的东西而不是中医的诊断方式。另外,我想,如果西医要向中医学习,一定更加注重中医的整体理念而不是诊断方式。他们要学的是好的东西,根本的东西,在疾病诊断这一块,至少不会比你差多少。那我们是否也应该知道我们的根本是什么,我们的优势在哪里,自己缺什么,要向西医学什么?未来中医,如果没有一定的西医知识为基础,必将寸步难行!
中医向何处去?今后没有中医西医之分,只有医生,一个中西医融会贯通的医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15

主题

9651

积分

5505 小时

在线时间

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9651
发表于 2012-4-8 19:24:42 | 显示全部楼层
精彩!理性思考!还是明白人多啊!开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7

主题

3188

积分

1660 小时

在线时间

版主

学以致用,开拓创新。

Rank: 8Rank: 8

积分
3188
 楼主| 发表于 2012-4-8 19:55:34 | 显示全部楼层

回 神农派 的帖子

神农派:马文辉老师的话真在理,中医应该要有自己的"疗效评价体系",有这个体系才有中医的标准,有中医的标准才能大力推广中医学,而有了"疗效评价体系",我们才能站在制高点上...
其实我最 .. (2012-04-08 16:51) 
谢谢鼓励,共同进步!
学以致用,重在创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7

主题

3188

积分

1660 小时

在线时间

版主

学以致用,开拓创新。

Rank: 8Rank: 8

积分
3188
 楼主| 发表于 2012-4-8 19:56:34 | 显示全部楼层

回 wjtbg 的帖子

wjtbg:马老师的话该引起中医界的警醒,尤其是管理层的人士 (2012-04-08 17:11) 
中医界应该醒醒!
学以致用,重在创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0

主题

1011

积分

640 小时

在线时间

大学生

Rank: 4

积分
1011
发表于 2012-4-8 19:56:52 | 显示全部楼层
努力坚持,传承下去,总有一天会复兴!
协调整体,突出局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7

主题

3188

积分

1660 小时

在线时间

版主

学以致用,开拓创新。

Rank: 8Rank: 8

积分
3188
 楼主| 发表于 2012-4-8 19:58:23 | 显示全部楼层

回 彭树文 的帖子

彭树文:马老师乃中医的智者也! (2012-04-08 17:45) 
中医不会消灭,中医前途无量!
学以致用,重在创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7

主题

3188

积分

1660 小时

在线时间

版主

学以致用,开拓创新。

Rank: 8Rank: 8

积分
3188
 楼主| 发表于 2012-4-8 19:59:16 | 显示全部楼层

回 r109 的帖子

r109:精彩!理性思考!还是明白人多啊!开心! (2012-04-08 19:24) 
先生明白人也!
学以致用,重在创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7

主题

3188

积分

1660 小时

在线时间

版主

学以致用,开拓创新。

Rank: 8Rank: 8

积分
3188
 楼主| 发表于 2012-4-8 20:00:13 | 显示全部楼层

回 槐杏 的帖子

槐杏:本人正发了一个帖子:中医向何处去?在此跟帖一下:
虽然中医学不可避免的带有哲学人文感性的色彩,但最终是一门实用技术,更具有实证特点,本质上来讲属于自然科学的范畴。任何历史阶段 .. (2012-04-08 18:35) 
有思想,有水平!好文章。
学以致用,重在创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20

主题

7353

积分

2401 小时

在线时间

荣誉会员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7353
发表于 2012-4-8 20:52:29 | 显示全部楼层
什么是学者,什么叫师者,什么是临床学家,这就是,马文辉老师我在几年前就认识,记得当年还是在讨论中认识,第一感觉是,严谨,不知道的就说不知道,我回去查查再答复,人家是老师,我是学生,能在学生面前说不知道,不清楚,当今师者有几何。马老师赢得了尊重,至今不忘。向马老师问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主题

0

积分

2 小时

在线时间

游客

积分
0
发表于 2012-4-8 21:20:10 | 显示全部楼层
r109,你该向人家学学,如何让你的武器更加充满智慧,而不是急急如骂街之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15

主题

9651

积分

5505 小时

在线时间

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9651
发表于 2012-4-8 21:28:05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一条go先生,如果你们那里是这样骂街的,我敬佩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7

主题

3188

积分

1660 小时

在线时间

版主

学以致用,开拓创新。

Rank: 8Rank: 8

积分
3188
 楼主| 发表于 2012-4-10 22:05:3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 xiaozheng 的帖子

xiaozheng:        什么是学者,什么叫师者,什么是临床学家,这就是,马文辉老师我在几年前就认识,记得当年还是在讨论中认识,第一感觉是,严谨,不知道的就说不知道, .. (2012-04-08 20:52) 
谢谢小郑同学,每年可以收到你的祝福短信,很是高兴!虽不曾谋面,却像老相识。多多交流!
学以致用,重在创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捐助本站|小黑屋|手机版|经方医学论坛 ( 苏ICP备05020114号 )|网站地图

GMT+8, 2024-11-22 18:43 , Processed in 0.086946 second(s), 3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4-2024 hhjfs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