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点击:1507 回复:14
作者:王逸达 发表日期:2006-10-30 21:38:00 | 回复 | 近来,以张功耀先生为代表的一些人主张告别中医中药,理由是中医药不科学。 我作为一名行医30余年的普通中医,愿与诸君讨论这些问题。我所讨论的问题是: 一 一 中医理论是否科学;
二 中医实践是否有效;
三 中医在世界医学中的地位和前景
四 中医和西医的关系;
五 现代中医存在的问题和解决之道;
一 中医的理论是否科学?
中医理论是以中国古代哲学为基础的,因而其表达方式是古代的范畴和概念,现 代人很不习惯,甚至难以理解,很容易被误解。其实,如果翻译成现代的概念术语,其科学性是很明显的。下面就最基本的8个中医理论进行简述。
1天人合一学说
天人合一学说是认为人是宇宙这个大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其运行发展的规律遵从宇宙这个大系统运行的规律并与其保持一致。具体来说“五运六气”学说研究的是宇宙,银河系,太阳系对人类的影响。“子午流注”研究的是地球绕太阳的公转,地球自转及月球绕地球转动对人类的影响。也可以说是自然节律和人的生物节律的关系。很多人都有这样的体验:同样是感冒,早上症状就轻一些,晚上就重一些。这是因为早晚阴阳盛衰的不同。西方把其中的一部分内容称为“生物钟”。在这个大系统的大规律下,才有人这个微小子系统的具体特殊规律。人与自然保持和谐一致就健康。不和谐就生疾病。这就叫“天人合一”,也叫做“整体观念”。古人把宇宙叫做“天”,把规律称为“道”难道我们可以认为叫法的不同就认为其不科学吗?
2阴阳学说
中医把系统的稳定性、调节、控制、灭活机制称为“阴”,把系统的适应性、发展激活机制称为“阳”。任何事物都有这相反相成的两面。“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是最重要的基本规律。毛泽东把阴阳称为“矛盾”。阴阳互根、阴阳对立、阴阳转化,毛泽东称之为矛盾的统一性、矛盾的对立性和矛盾的转化。其实,中医的阴阳理论决不止此。阴阳还有层次能级理论(三阴三阳学说),空间位置和时间理论《阴阳八方学说和前面提到的五运六气学说和子午流注学说》以及发展阶段学说(易经)。所谓易经的本质,其六十四卦就是指一个生命体从发生、发展、壮大、衰退到灭亡的六十四个阶段,以及这些阶段在不同时空的变化规律。试问,称为“矛盾”就是科学,称为“阴阳”,而且更加深刻、全面,就是不科学了吗?
3五行理论
五行学说是指一个系统中子系统之间的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相互结合的关系。中医称为相生、相剋、相乘、反侮、生化。正反馈称作相生,付反馈称作相剋。
过度控制叫做相乘,反控制叫做反侮。两个子系统的结合叫做生化。这些关系,也必须在不同能级层次和时空变化中变化。这些规律,就称作“五行学说”。系统论的兴起,是近几十年的事。截至目前,主要研究的也只是非生命系统,对生命系统的研究薄弱。我们祖先在几千年前提出的这些关于生命系统的更完备的学说,真的有那么可恶,必须除之而后快吗?
4脏象理论
中医的脏象理论不同于西医的脏器理论,他以诸多脏器协同产生的功能,综合为一个系统,称作“脏象”。象者,功能之集合也。例如,人的生命物质、能量物质、免疫物质的产生、保持、耗散、控制的功能集合系统,称为“肾”的脏象。其功能激活、发挥、耗散叫做“肾阳”,其保持、控制、灭活叫做“肾阴”,过度控制,叫做“阴盛阳虚”。过度激活、耗散,叫做“阳盛阴虚”。三大物质的产生和储存甚少,代谢水平低下,发挥和控制都差,叫做“阴阳两虚”。生命物质叫元气,能量物质叫大气或中气,免疫物质叫卫气。人的生命过程,是由生命物质的能量推动的逐渐耗散的过程。有元气则生,元气尽则死。元气足则壮,元气少则衰。精、气、神的关系,是指人的生命物质与能量状态、精神状态的关系。其他脏象,道理同此。
在现代科学中,对元器件的研究无疑是重要的。但是否就可以据此否定对系统的研究呢?功能块的概念,就超越了单纯对元器件的研究。同理,对器官的研究是科学,对“脏象”的研究也是科学。我们熟悉的系统、集合、群的概念都是科学,中医不过是把其在医学中的应用称为“脏象”而已。
5中医的诊断理论
中医的望、闻、问、切不过是对系统讯息的收集、过滤、鉴别、判断过程,是典型的讯息论。我们并不否定其他的讯息论方法。现代西医的听诊、超声、CT、核磁共振都是有益的,可以丰富我们获取讯息的手段。但是,有电脑就可以否定人脑吗?我曾去国外很多地方工作和观察。目前全世界医学界都出现了一个重大问题:对机器的过度依赖正在蚕食医生的独立诊断能力,离开化学和物理检查几乎无法工作。这导致了大量的盲目检查和误诊、漏诊。本来是由医生作出独立诊断,再由机器加以验证和补充,现在却成了人跟着机器转。机器检查当然有好处,但滥用机器,重机轻人必致严重后果。且不说很多检查都是有损伤的,任何机器都有一定的漏检率,尤其是微小病变,用机器是查不出来的,这会使病人失去最佳诊疗时机。我认为,中医是以医生的独立诊断为主,辅以机器诊断,正是我们的优势。现在的危机不是她的存在,而是她的逐渐缺失。
6中医的治疗方法
中医的治疗方法,叫做“辨证施治”。也叫做“治病必求于本”、“辩证求因,审因论治”“同病异治,异病同治”。日常生活中,灯泡不亮,可能是灯泡坏了,也可能是线路、开关、供电的问题。人也是这样,任何一个子系统的问题都可能影响到别的子系统。查清根源予以纠正就叫治病求本,又叫辨证施治。比如,同样是胃溃疡,可能由于胆汁返流导致,也可能由于胃酸分泌过多导致,也可由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所致,甚至可由于脑里的胃中枢供血障碍等而致靶器官病变等等。那么,我们要“辨证求因,审因论治”,同样是胃溃疡,要使用不同的治法,这就叫“同病异治”。而胆结石、胆汁返流性胃炎、胆汁返流性食道炎、胆心综合症等,都与胆汁分泌不正常有关。而胆汁又是肝分泌的。所以都必须治疗肝胆,再根据病人的不同情况加上不同的治疗。共同这一部分,就叫做“异病同治”。这些原则,好的西医也是懂的、赞同的。如果不问那一种病因,概用保护胃粘膜、促进溃疡愈合的“统一科学”方法治疗,能彻底治愈吗?在西医的最前沿和最高层次,正在向这个方向发展。我们成熟的理论和方法,反倒因为把胆汁返流叫做“肝气横逆犯胃”,把肾上腺皮质功能低下叫做“火不生土”而必须抛弃吗?
7中医的组方理论和治疗八法:
中医方剂的组成,由主药、辅助药、消除副作用的药和导向药四部分组成,叫做“君臣佐使”。西医使用的多是单一化学成份的药,然后再把几种单一药合起来用,叫做“鸡尾酒疗法”。其实,中医最初也是用单一药物的,大家都知道叫“单方”,也能治疗很多病,民间有“单方气死名医”之说。很多缺医少药的地方现在还在使用“单方”。复方则更进一步,不光是多种药物的简单相加,已经可以组成一个“结构”,可以治疗更复杂的病,产生一个质的飞跃。砖瓦水泥钢材堆在一起只是一堆建筑垃圾,把它们组成一个结构就可能造成悉尼歌剧院和埃菲尔铁塔。而且,在治疗过程中,有一个“程序”,先治什么,再治什么,用什么善后,都有严格而灵活的步骤。所用药量,是根据病人的病情、年龄、体质、职业环境、心理状态、所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等因素综合计算出来的,绝非随手随意或千篇一律。常用量只是一个参考,岂能固定?其中奥妙,并非一言可尽。且不说一个结构对单一药物质的提升、对混合诸药质的提升,就退一步来讲,西医的“生物导弹”是科学,中医的“引经药”就不是科学?西医的“鸡尾酒疗法”就是时髦,中医的复方就是陈腐?
再说说中医治疗的“八法”,叫做汗吐下和温清消补。
汗吐下三法,就是发汗、呕吐、泻下三种方法,以金元之时名医张子和最为擅长。
汗吐下三法,就是发汗,呕吐,泻下。在一般人看来,吐泻就是中毒症状。这样说也没错,但并不准确。准确地说,吐泻是身体的二线排毒反应,是机体的一种自我保护反应。如果机体内毒素蓄积过多,而病人这种反应不足以自然排除毒素,就要用药物或其他方法来引导这种反应,以迅速排除毒素,“邪去而正安”,这就是汗吐下三法了。直得特别指出的是,由于现代社会对环境的污染日趋严重,通过各种途径进入人体的毒素迅猛增加,肌体的排毒解毒难以适应,致使体内毒素蓄积过多而疾病丛生,正是现代疾病机理的最重要的特点之一。掌握和完善这些治法,是我们最重要的课题之一。
和法是指人体的某些疾病,由于器官与器官之间,组织与组织之间互相拮抗所致。对这些病,采用和解的方法以消除“内耗”,达成和谐,病就可以治愈了。
温法是针对寒症而设的。对于过度抑制或热量过少的疾病,要消除过度抑制,促进热量产生,叫做“温法”.
清法是指机体由于过度激活或亢奋,用以消除过激反应的治法。
消法是指毒素积聚坚硬不易排除、组织增生以至肿瘤等疾病的治法。
补是指对机体代谢层次低下的治法。
这些治法,历经数千年实践考验,不知道有什么不科学之处。请诸君指正。
8.中药理论
中药的理论,叫做四气五味,升降沉浮,以及归经理论。四气是指温热寒凉,温热是指能促进代谢的药物功能,和缓者为温,峻猛者为热。寒凉是指抑制代谢,防止过度消耗的药物功能,和缓者为凉,峻猛者为寒。升降沉浮是指药物对能量在体内分布的影响。五味是指药物的不同味道与其作用的规律。归经是指药物的作用点。这些理论,经历长期实践验证,为什么不科学?我们并不反对对中药成分的分析研究。事实上,现代中药学也在努力对药物的成分及方剂中的化学反应加以研究,并有了不俗的成绩。常用中药的化学成分都已作过了分析研究,对药物的使用提供借鉴。但是,有机物的成分十分复杂,这一工作还要长期做下去。值得指出的是,有机物的构成比无机物更高级。生物活性更好,有可能做到减轻或完全消除毒付作用,避免机体产生抗药性。西方现在也在努力在生物中寻找药物。我们有这样一份积累了几千年的巨大财富,岂可轻言放弃!
二 中医的实践是否有效?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在数千年没有西医的中国,正是中医维护了中华民族的繁荣昌盛。在秦汉以前,中医是以针灸为主,汤液为辅治疗疾病的,并且完成了整个医学体系的理论体系和具体方法。东汉张仲景总结前人经验,写成《伤寒杂病论》,药物治疗的理法方药已经非常严格而科学。直至唐代,各方面逐步完善。宋元明清以来理学成为哲学的主流。存天 理灭人欲的反人性观点以及反对一切变动以求得稳定的观点,不仅反映在社会形态上形成了一个超稳系统,使社会的活力受到重大压抑,引致社会衰退。反映在医学上,则形成了滋阴寒凉学派的统治地位。滋阴寒凉学派提出“阳常有余,阴常不足”“ 气有余便是火,火是元气之贼”的论断,使失衡性疾病和急性传染病的治疗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在医学史上作出了重大贡献,一直延惠至今。但这也使很多医生将其绝对化,使其对衰退性疾病的治疗受到很大影响,在根本上缺失了汉唐中医学的辨证精神。引入西医以后,在急性感染和外科疾病方面发挥了主导作用,中华民族的医疗事业有了有益的补充。但在慢性病方面,大多还是以中医治疗为主。西医诊断,中医治疗成为多数民众的选择。包括很多西医专家,自己患病找中医治疗,或中西医互相配合治疗。这种事例已不胜枚举。说中医没有治愈的病例,实在是太武断。笔者是一个默默无闻的普通中医,尚且有成千上万的成功病例。简而言之,诸如冠心病,风心病,心肌炎,气管炎,肺脓疡,肺结核,肺癌,结节病,胃癌,胃炎,胃溃疡,食道癌,慢性肾炎,乙肝,
丙肝,肝硬化,肝癌,类风湿性关节炎,低龄儿脑瘫,皮质盲,癫痫等都有很多治愈病例。就肝癌而言,治愈10年以上,现在仍然生活在西安市的有4例。最长的已经29年。张先生如有意可来西安考查。其实,无论那位医生,都有很多成功的病例。否则,谁还会找他看病?医生治愈病人,有如农民种出粮食、工人制造机器一样,是很平常的事。更何况任何医生,不论中西医,都不能把每一个病人都治好。即使是医学的每一点进步,都要成千上万人付出生命代价。很多病的治疗都不能尽如人意。因此,医生常觉难题如山,岂敢以治好一些病人沾沾自喜,挂什麼锦旗。但这绝不是说农民无言便种不出粮食,工人无言便制不出机器,中医无言便治不好病。中医在医疗实践中的成效是不容否认的。
三、中医在世界医学中的地位和前景
中国、印度、埃及和世界上许多国家都有类似的民族医药学,唐朝“药王”孙思邈的巨著“千金方”中就记载了很多印度的药方。但是,只有中国才形成了完整的理论体系和实践积累。唐代时期几乎传遍亚洲。朝鲜的“韩医”、日本的“和汉医学”都以中医为渊源。日本全面引进中医原著,派很多学者来中国留学,成为日本治病保健的主要体系。明治维新时期,明治天皇引进德国医学,下诏废除汉医,只有四个最著名的汉医允许在农村合法行医,使日本的汉医学遭到毁灭性打击。直至二战后美国占领日本,使日本人领略到美式西医的灵活特点,加之西药的副作用日益显现,日本人开始怀念更加灵活、副作用更小的汉医药,开始和汉医学复兴运动。至今在世界的影响越来越大。有一个著名的例子,说给诸君:
日本有一名西医叫做汤本求真。他最钟爱的长女患病,不治早夭。汤本求真痛不欲生,决定不再行医。此后阅读中医典籍,发现女儿的病本来可治。从此痛下决心,改习中医,并到农村行医,艰难备尝,终成大器,写了一本巨著,书名就叫“皇汉医学”。
近几十年来,西方国家也日益重视中医学和各国民族医学的研究开发,叫做“自然疗法”。据我所知,无论日本还是西方国家,在这方面的理论研究和诊疗水平,都还远逊于我国的中医。面对国外的竞争,我们只有政府和民众协力同心,增强实力,努力创新,才能对全人类的健康事业作出应有的贡献,取得应有的国际地位。
四、中医和西医的关系
中医和西医都是无数医学家心血和实践的结晶。医学的每一点进步,都有无数人付出生命的代价。中西医都是人类的共同财富。任何门户之见,都会妨碍我们的进步。早在清末民初,以张锡纯为代表的中医学家就很重视吸收西医药的知识。张锡纯的名著就叫“医学衷中参西录”。而学习中医的西医也越来越多,中西医配合治疗更是司空见惯。除了慢性病外,很多西医专家在救治危急重症时,也常邀中医会诊,使很多单纯用中医或西医都难以治愈的病人恢复了健康。肿瘤病人採取中西医配合的更多。我的一位巨大肝癌胃转移的患者,身体极度衰弱,端赖本市某大医院全力配合,采取输血输液消炎等诸多措施,争取到了治疗时间,才得以治愈。健康存活19年,去年才年高去世。此外,西医手术,中医善后的病人也日渐增多。西医放化疗,中医配合减轻副作用的更多。笔者在临床上,对一些中医传统治法疗效不满意的病种,参考西医的病理分析,设计中医治疗,取得了很多意想不到的疗效。例如小龄儿脑瘫和皮质盲,过去中西医疗效都不好。中医过去归入五软五迟疗效不满意。参照西医的脑病病理,加入增加脑供血的中医治法,使很多婴儿避免了终生残疾的命运,成为健康的孩子。我认为,中西医互相吸收长处,由中西医配合渐至中西医结合,一定可以创造出崭新的医学体系,给全人类的健康带来福音。
五、现代中医存在的问题和解决之道
1、 中医的危机:
解放初期,中国的中医约有50万人。经过建国后50多年,现在的中医约32万人、而能以主医为主开中药给治疗的,不过其中的十分之一,约3万余人。也就是说,中医队伍实际上已十不存一。建国后中医院校培养的大量“正规”中医,大多改行开西药为主。不懂四诊,不会辩症、不会开药的所谓“正规中医”比比皆是。有位某省中医研究所的所长写了一本论脉学的书,竟然说切脉不可能知道病人患的是什么病,只是一个参考。这真是天大的笑话!四诊是四个相对独立的信息收集系统,又是一个统一的有机体。四诊都可以知道是何体质所患何病,又互相印证、互相补充,可以大大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尽可能避免误诊、漏诊。如果都没有用,又如何诊病?己所不能,妄议切诊,虽然老实,实属无能。此等医生之著作,有不胜无。而不懂四诊,主要靠西医机器诊断,并学开西药之“正规中医”,竟然占到十分之九,危机深重,可见一斑。无怪乎这些中医自己也要求取消自己。政府提倡中西并重,对中医事业的研究机构和院校投入很多资金,西医得到长足发展,中医却不断萎缩。这是什么原因?中国的医术比日韩渊源深厚,水平也比他们高的多。但在国际中医药市场上,日本占到百分之八十,韩国占到百分之十五,中国只占百分之三。这是为什么?
我想到一个经济方面的事实。改革开放前,政府提倡以粮为钢,提倡养猪,中国就是缺粮少猪,没粮吃,没肉吃。改革开放以后,农民往往为卖粮卖猪发愁。同样希望中国富裕强大,效果却有天渊之别。区别不在主观,而在于政策是否正确,道路是否正确。正是制度的创新,使中国有了如此辉煌的成就。
中医的问题也如此。政府有良好的愿望,却有如此危机四伏的结果,是否应该寻找问题之所在,加以制度创新呢?
2中医的培养
传统的中医,是以师傅带徒为主,兴办中医院校为辅。中医院校,也是请各界名医,讲述各家各派学说,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虽有教材,并无强制。所以学识渊博,名家辈出。我们现在的中医院校,均采用统一教材。教师讲课,不可越雷池半步。据我所见教材本身问题甚多,内容以明清医学和西医为主,汉唐中医对接不足。师资则多代近亲繁殖,很多人缺乏临床能力。以其昏昏,岂能使人昭昭!脉学部分,临床所用之脉学和书本上的脉学相差甚远,就是把书背得烂熟,临床也只能装模作样。所以,毕业学生虽多,能成名医者甚少。而中医带徒的传统培养方法,不被国家承认。民间中医,所受挤压日甚。即使能力再强,连考试资格也没有,谈何发展。更有甚者,报载南京某七旬名眼科中医,因应付不了考试,自己的行医资格亦要被剥夺,更遑论带徒、培养人才!在此中医眼科凋零之际,适足令人遗憾。因此我认为,改革教材,改革教育制度,开放师资来源,提倡百家争鸣,提倡中医带徒,扶持和保护现有老中医,是政府的当务之急。
名医的第三个来源是学者从医,也是名医的最大的来源。
中医需要雄厚的文化基础,包括天文、地理、历史、社会、哲学、心理等各个方面。尤其是哲学基础,极其重要。如果只学了一点医学知识,将成无源之水,无本之木,难成大器。中国历史上的名医,大多是一些以天下为己任的学者。或科场落第,或官场失意,或无意仕宦而投身医学。故范文正公有“不为良相,愿为良医”之说。这些人,补充医药知识,证之临床即可“登泰山而小天下”,成为巨匠。排斥这些学者参加医生队伍,就断绝了名医的最重要来源。当年蔡元培先生如讲究学历,则王国维、陈独秀、李大钊、胡适就不可能登上北大讲堂。假使施今墨、岳美中、关劲波等国医名家生在今日,亦难有行医资格,又何谈泽惠当代,传之后世
中医的第四个来源是民间医生,久在民间,积累丰富,人群广大,常有一技之长者。我认为,政府对此不应以取缔为主,应在支持、扶植、发现、服务、提高基础上予以管理,才能开人才之源。改阻塞为引导,使中医事业繁荣昌盛。
3、中医研究机构的改进
解放之初,中医研究机构从全国选拔名医,人材济济,成一时之盛。历经数十年后,这些先生已大多仙逝。中医研究机构之主导权,多落在西医和名医子女手中。名医后代,有发扬光大者,亦有徒具虚名,并无真才实学者。西医真懂中医则更鲜见。只有把这些研究机构的主导权还给中医专家,并开放才路,才可能提高研究水平,加快中医创新,包括成果评价体系的创新。
4、中医本身,也要与时俱进,改变表述方式,增进和病人的交流;研究中医定位诊断技术,提高诊断准确性;研究西医和各种现代科学,创造边沿学科;推动国际交流,让中医更多地走出国门,参与国际交流。
5、中医的领导、评价体系:
现今的中医领导权、政策制定权,基本掌握在西医手中。他们用西医的价值观念、评价和规范体系来评价和规范中医。凡是他们认为“不科学”的科研成果,一律不予承认。认为“不科学”的治法,一律予以排斥和禁止。未经中医院校毕业的医生尽量予以取缔。甚至经西医反复确诊的病例,他们认为不能治愈的而中医治愈的,他们就说是自己当初诊断错了。此等事例,层出不穷。如此政策,如何可使中医药兴旺发达?因此我认为我国应作制度创新,把领导权还给在中医,研究创新出一套适合中医发展的评价体系和规范体系。
6、中药政策:
现行的中药政策,也是逐渐向西医规范靠拢。检验程序、市场准入,完全西医化了。费用和程序的高门槛,使很多疗效卓著的中药被窒息,拱手把市场让给了日韩等国。假如按照现行制度,则云南白药,季德胜蛇药都将被挡在门外。季德胜是一个蛇丐,哪有数百万去通过药检?即使在自己诊所使用成药,其程序也极为复杂,鲜有能通过。这固然是规范了,防止了很多问题,但很多有前途的新药也从此被消灭在萌芽状态。大禹的父亲鲧用塞的办法治水,反倒使天下洪水更甚。我们堵的结果是好药出不来,假药满天飞。如何处理好保护,培植,引导,疏通 和防堵的关系实在是一个大课题。我认为中药应以无毒副作用为限制,放开中药市场并禁止疗效宣传,让市场去决定中药的存废 。医疗行政机构改限制取缔为主的行政规范,变为服务,发现,培植,提高,推广为基础的规范,以振兴中医药。
中医的兴衰存亡,不在任何人的评价,而在于其内在的合理性和科学性,在于其自我更新能力。草就小文,与诸君讨论,仅粗略表达万中之一。诸君如有意深入研究,以诸君之才智,或成大家,亦未可知。
|
上一篇:中国传统文化基础下一篇:王修善临证笔记Word小册子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