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热搜: 体质 药证 方证
查看: 7173|回复: 31

[其他] 请教:关于附子的重量

[复制链接]

209

主题

7091

积分

4104 小时

在线时间

荣誉会员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7091
发表于 2012-1-25 22:00:2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附子按有关学者测算,小的也有15克一枚。这是指鲜品还是指干品?




上一篇:柴胡与前胡(转)
下一篇:炙甘草汤中的“麻仁”{转}

209

主题

7091

积分

4104 小时

在线时间

荣誉会员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7091
 楼主| 发表于 2012-1-25 22:09:16 | 显示全部楼层
有<伤寒>教材.其未附有各种药物每10枚重量一览表.附子大者每枚合20克,中大者每枚合15克.中小及小者其均量当在10克左右

这么看来应该是指干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09

主题

7091

积分

4104 小时

在线时间

荣誉会员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7091
 楼主| 发表于 2012-1-25 22:11:26 | 显示全部楼层
但古本草书说“附子、乌头如干枚者,去皮竟,以半两准一枚。”似乎附子与乌头重量相当。这就有一个问题:今天的附子可能比古代的附子重很多。

因为今天的乌头干品有关学者测算是5克一枚。而今天附子干品一个在10克以上,甚至20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

主题

1786

积分

3321 小时

在线时间

荣誉会员

国医馆主人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786
QQ
发表于 2012-1-26 08:44:09 | 显示全部楼层
现在市售乌头干品小者在3-5克间 大者要过二十克有余
敬天爱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09

主题

7091

积分

4104 小时

在线时间

荣誉会员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7091
 楼主| 发表于 2012-1-26 12:21:47 | 显示全部楼层

回 邓舒群 的帖子

邓舒群:现在市售乌头干品小者在3-5克间 大者要过二十克有余 (2012-01-26 08:44) 
干品乌头普遍一个多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09

主题

7091

积分

4104 小时

在线时间

荣誉会员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7091
 楼主| 发表于 2012-1-26 13:31:16 | 显示全部楼层
这类个、枚药物的换算还是有不少问题。

我查了网上一些资料,附子有说一枚3.4克,有说15克、25克、30克的;

乌头有说10克一个的,草乌和乌头应该大小不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09

主题

7091

积分

4104 小时

在线时间

荣誉会员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7091
 楼主| 发表于 2012-1-26 13:33:46 | 显示全部楼层
最常见的大枣的古今换算应该也有问题。

现在多说是2.5——3.5克一个,我觉得也有问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主题

0

积分

21 小时

在线时间

游客

积分
0
发表于 2012-1-26 14:54:22 | 显示全部楼层
生附子,本人试验过15克用,煮2小时,加灸甘草,无不良反应。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09

主题

7091

积分

4104 小时

在线时间

荣誉会员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7091
 楼主| 发表于 2012-1-26 18:15:04 | 显示全部楼层
最常见的大枣的古今换算应该也有问题。

现在多说是2.5——3.5克一个,我觉得也有问题。古代单用“枣”字是泛称,但如果说“大枣”,那就是大枣,不但是比小枣大的枣,还是比普通的枣还大的枣。古典本草书中的药名明确是“大枣”。古代是优质的大枣才入药,现在优质的大枣不是出口,就是成为高价的精装干果,一般的大枣或较差的大枣才入药。

其实只要查一下中国各地的优质大枣单重就会知道,优质大枣绝不止3克左右,优质枣中的中果型品种,干果平均都在4克以上;优质大型果品种干果单重更是在6克以上。

所以很多学者古今剂量换算,大枣每个取3克左右我觉得很有问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主题

0

积分

21 小时

在线时间

游客

积分
0
发表于 2012-1-26 19:35:16 | 显示全部楼层

回 汤一笑 的帖子

汤一笑:最常见的大枣的古今换算应该也有问题。

现在多说是2.5——3.5克一个,我觉得也有问题。 (2012-01-26 13:33) 
大枣多一点少一点没事,附子就不一样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2

主题

2781

积分

436 小时

在线时间

硕士生

Rank: 5Rank: 5

积分
2781
发表于 2012-1-26 20:26:56 | 显示全部楼层
个体的差别确实很大,按中间量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主题

6815

积分

7573 小时

在线时间

博士生

Rank: 6Rank: 6

积分
6815
QQ
发表于 2012-1-26 21:25:05 | 显示全部楼层
附子肯定是干品,湿附子无法长时间保存。
至于重量,并不重要,古代种植或野生重量小,现代种植单个重量大。拘泥于重量个人认为是个误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09

主题

7091

积分

4104 小时

在线时间

荣誉会员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7091
 楼主| 发表于 2012-1-26 22:25:52 | 显示全部楼层

回 事事随缘 的帖子

事事随缘:大枣多一点少一点没事,附子就不一样了 (2012-01-26 19:35)
关注大枣的重量,主要是因为它可以作为汉方剂量的标准器来使用,抛开烦琐的古今度量衡换算考证,单凭《伤寒论》方剂中的大枣,大概也能估计当时的“一两”大概相当于多少克。

12枚大枣,就算保守估计,大概也应该在50克左右,桂枝汤中“三两”的药物,怎么也不应该低于40克吧。除非认为大枣仅仅是作为一种调味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09

主题

7091

积分

4104 小时

在线时间

荣誉会员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7091
 楼主| 发表于 2012-1-26 22:36:08 | 显示全部楼层

回 hbxtchc 的帖子

hbxtchc:附子肯定是干品,湿附子无法长时间保存。
至于重量,并不重要,古代种植或野生重量小,现代种植单个重量大。拘泥于重量个人认为是个误区。 (2012-01-26 21:25)
对于这类药物,如果古代真的剂量小,先不说野生还是栽培,今天轻易就用大剂量,更是误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1

主题

1万

积分

5345 小时

在线时间

总版主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3193
发表于 2012-1-26 22:43:38 | 显示全部楼层
汤一笑先生总能提出一些让人没有深思的问题,佩服!许多熟视无睹的现象中往往寓含深刻的道理或据此而有新的发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

主题

1786

积分

3321 小时

在线时间

荣誉会员

国医馆主人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786
QQ
发表于 2012-1-27 08:25:16 | 显示全部楼层

回 汤一笑 的帖子

汤一笑:干品乌头普遍一个多重? (2012-01-26 12:21)
现在市售乌头大小差异很大 即取中号者 均数每枚也在12克左右
敬天爱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2

主题

852

积分

740 小时

在线时间

高中生

Rank: 3Rank: 3

积分
852
发表于 2012-1-27 08:49:02 | 显示全部楼层
现在有些医家喜用大剂量附子是经验积累他们或者是发现药证方证准确相对用小剂量效果差或无效才慢慢加大份量李可老中医例子就是这样在他专辑中说到急救心衰前六例都失败了(都死了)刚开始5克、10克、15克慢慢往上加发现15克的可多活一会,现在附子是人工种植据说生品3个就有一斤(象人工种植人参和野生的效果就相差街大)再加上泡制方法不一样(古代附子是不泡浸巴胆水的)药效就更小现在很多实验数据说明制过的附子和生附子相比药效相差7一14倍,伤寒论是经典但后人也能发展活用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2

主题

852

积分

740 小时

在线时间

高中生

Rank: 3Rank: 3

积分
852
发表于 2012-1-27 09:56:42 | 显示全部楼层
生附子总碱1.34%(中乌头碱0.033%,乌头碱0.004%,次乌头碱0.120),白附片总碱0.14%(次乌头碱0.001),熟附片总碱0.20%(中乌头碱小于0.001%,次乌头碱0.001%),黑顺片总碱0.23%(中乌头碱小于0.001%,次乌头碱0.001%),胆水浸生附子总碱0.33%(中乌头碱0.015%乌头碱0.004%,次乌头碱0.003%)从以上数据对比附子泡浸巴胆水后总碱流失很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09

主题

7091

积分

4104 小时

在线时间

荣誉会员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7091
 楼主| 发表于 2012-1-27 10:46:42 | 显示全部楼层

回 邓舒群 的帖子

邓舒群:现在市售乌头大小差异很大 即取中号者 均数每枚也在12克左右 (2012-01-27 08:25)
查了一下,先生所说的大概是指川乌头,栽培据说已经有千年之久。唐·侯宁极《药谱》、李时珍等认为《本经》乌头应该为草乌头(即北乌头或华乌头),草乌个体较小,所生附子也小。从草乌、川乌传统用途的差异看,偏于风寒湿痹,关节疼痛的草乌应该近于古典乌头(外科先于内科)。另,古典乌头只能是野生品。不知川乌的野生品如何?

每枚平均12克,那么一两则为24克,此数值即不近汉权衡,也不合唐宋权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09

主题

7091

积分

4104 小时

在线时间

荣誉会员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7091
 楼主| 发表于 2012-1-27 11:09:43 | 显示全部楼层
川乌的干品重量也各有说辞,先生认为中者12克一枚,查《百度百科.乌头》有说:川乌中等大者,一枚约7g,大者一枚约10g。或者近年化肥、激素都用上了?

网上剂量换算文章多引用的5克一枚,不清楚是指川乌还是草乌。似是草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主题

0

积分

21 小时

在线时间

游客

积分
0
发表于 2012-1-27 11:50:23 | 显示全部楼层

回 汤一笑 的帖子

汤一笑:关注大枣的重量,主要是因为它可以作为汉方剂量的标准器来使用,抛开烦琐的古今度量衡换算考证,单凭《伤寒论》方剂中的大枣,大概也能估计当时的“一两”大概相当于多少克。

12枚大 .. (2012-01-26 22:25)
桂枝汤中3两也相当现在50克了

PS:据1981年出土之“东汉大司农铜权”,汉代一斤为十六两,一两为十钱,汉代一斤合现代250克,汉代一两合现代15.625克,汉代一升,液体为现代 200毫升(十升为一斗,十合<读如ge>为一升),不同药物(花、叶、籽、实、矿物类药)由于形状大小,质地坚硬、疏松之不同,经上海柯雪帆等多位专家分别称量核实,可为临床应用依据。如五味子一升为76克,半夏一升为130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

主题

1786

积分

3321 小时

在线时间

荣誉会员

国医馆主人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786
QQ
发表于 2012-1-27 13:27:33 | 显示全部楼层

回 汤一笑 的帖子

汤一笑:查了一下,先生所说的大概是指川乌头,栽培据说已经有千年之久。唐·侯宁极《药谱》、李时珍等认为《本经》乌头应该为草乌头(即北乌头或华乌头),草乌个体较小,所生附子也小。从草乌 .. (2012-01-27 10:46)
汤先生所言是 乌头栽培起于唐代 它的个体要明显的大于草乌头 不过我在临床中内服一律使用生品川乌头 外用则多选草乌头
敬天爱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09

主题

7091

积分

4104 小时

在线时间

荣誉会员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7091
 楼主| 发表于 2012-1-27 13:29:3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 事事随缘 的帖子

事事随缘:桂枝汤中3两也相当现在50克了

PS:据1981年出土之“东汉大司农铜权”,汉代一斤为十六两,一两为十钱,汉代一斤合现代250克,汉代一两合现代15.625克,汉代一升,液体为现代 200毫升(十升为一 .. (2012-01-27 11:50)
这个问题我在别的帖子中说过,科技史和度量衡史学者并不认同15.625克这个数值,大多认为东汉一两是13.8或13.9克,这是对大量出土实物分组统计的结果,"东汉大司农铜权"上是没有标称值的。对于这类度量衡问题的考证非专业人士的考证一般不会优于专业度量衡史学者的考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

主题

1786

积分

3321 小时

在线时间

荣誉会员

国医馆主人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786
QQ
发表于 2012-1-27 13:34:23 | 显示全部楼层
[color=#ff0000]每枚平均12克,那么一两则为24克,此数值即不近汉权衡,也不合唐宋权衡。[/ 一两24克 是如何换算?
敬天爱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2

主题

852

积分

740 小时

在线时间

高中生

Rank: 3Rank: 3

积分
852
发表于 2012-1-27 14:17:01 | 显示全部楼层
不管汉朝一两是15.625克还是13.9克或13.8克都比教科书说的一两相当现在的3克大得多,我个人认为汉朝一两现在不能少于10克如一两少于10可能会影响临床效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09

主题

7091

积分

4104 小时

在线时间

荣誉会员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7091
 楼主| 发表于 2012-1-27 14:37:31 | 显示全部楼层

回 邓舒群 的帖子

邓舒群:]每枚平均12克,那么一两则为24克,此数值即不近汉权衡,也不合唐宋权衡。[/ 一两24克 是如何换算? (2012-01-27 13:34) 
请见2楼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09

主题

7091

积分

4104 小时

在线时间

荣誉会员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7091
 楼主| 发表于 2012-1-27 14:46:12 | 显示全部楼层

回 暖风 的帖子

暖风:不管汉朝一两是15.625克还是13.9克或13.8克都比教科书说的一两相当现在的3克大得多,我个人认为汉朝一两现在不能少于10克如一两少于10可能会影响临床效果。 (2012-01-27 14:17)
现在的3克对一两原本应是一服的剂量,换算成一日3服的剂量是9克一两,比古典稍少些而已。李时珍的古之一两,今之一钱可也,其实说的是一服的剂量换算,因为明代时候抓一包药就是一服,不是一日的剂量,明代的一钱是3.73克,一日的剂量换算,相当于一两为11.2克,其实是很接近汉代一两的,不过后人误会了李时珍的话而已。

现在原本一服的剂量已经演变成一日的剂量了,问题出在这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2

主题

852

积分

740 小时

在线时间

高中生

Rank: 3Rank: 3

积分
852
发表于 2012-1-27 16:08:34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汤先生解答,看来教科书和药典有些问题需修正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0

积分

15 小时

在线时间

游客

积分
0
发表于 2012-2-14 15:14:33 | 显示全部楼层
指干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0

积分

7 小时

在线时间

游客

积分
0
发表于 2014-11-21 22:52:36 | 显示全部楼层
我网购过江油的干生附子,平均每个5克左右。我2014年夏至,专程去江油市河西大片的附子地买过鲜附子。多数是种植后不再选留,乌头根上的附子有一大串,大小像荸荠,烘干后在3--5克。还有一些地块,种植过程中,在清明前后进行剔除,每棵苗上只留2个附子,采收时,每个30---50克以上.。我回来使用红外线干燥(<60℃)基本上是2.5:1的干品率(不去皮),所以后者的干品每个就是12--20克以上。但我宁愿相信仲景时代所用的附子就是前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主题

3644

积分

9807 小时

在线时间

硕士生

Rank: 5Rank: 5

积分
3644
QQ
发表于 2016-1-2 19:47:40 | 显示全部楼层
在四川 贵州 湖北神农架等地的高山上还能采到野生附子的,晒干后3g左右的最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主题

3644

积分

9807 小时

在线时间

硕士生

Rank: 5Rank: 5

积分
3644
QQ
发表于 2016-1-4 19:04:15 | 显示全部楼层


  在药农家里找的大个附子,10个135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捐助本站|小黑屋|手机版|经方医学论坛 ( 苏ICP备05020114号 )|网站地图

GMT+8, 2024-11-21 22:35 , Processed in 0.096094 second(s), 3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4-2024 hhjfsl.com.